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2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2、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2、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优秀教案

2、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3,第71,72页练习十六的第3,4,5题。

能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教学提示结合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自主列出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通过猜测和操作验证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体验平均分和乘法的联系,使学生主动把除法与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

2、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

难点: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磁力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1)指名回答: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谁能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1)学生独立观察(2)指名回答: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是把15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问题是:平均每个花瓶里插几枝?(3)集体订正2.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一看。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把15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平均每个花瓶里插5枝。

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我是这么想的:15里面有几个3,就是插几枝,口诀是三五十五,所以是5枝花......(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3.教师:你们能写出除法算式吗?(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15÷3=5(枝)(4)集体订正4.教师:谁能说说15÷3=5(枝)表示什么意思?(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15÷3=5(枝)表示把15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平均每个花瓶里插5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认识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基本元素。
2.学习表内除法的基本运算,掌握2~9的除法口诀。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并运用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数学符号。
2.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掌握2~9的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除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平均分配物品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它是解决分配、测量等问题的有力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18个橘子,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通过这个案例,展示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较为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这说明,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算式》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算式》说课稿

《认识除法算式》说课稿一【分析教材】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及理解其含义。

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4根小棒,8个小圆片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说导学设计】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1.做乘法口诀对口令的游戏。

2.平均分准备的6根小棒,边摆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分法。

环节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一)教学例1: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出示课件:把8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用算式怎样表示这种平均分?活动一:摆圆片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出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把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由乘法算式变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除号,正确读除法算式,并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小组内交流。

第二单元 第02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02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知识链接:复习引入,激活经验【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回顾旧知1.你能按要求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9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朵。

(2)9朵花,每3朵分一份,可以分()份。

2.复习导入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也学会了按要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平均分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

3.猜谜语:黑黑眼圈大胖子,最爱竹叶竹笋吃。

(打一动物)学习任务一: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设计意图:利用“熊宝宝分竹笋”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一、创设情境大家都知道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为了照顾好他们,动物园每天都要准备新鲜的竹笋,今天一共准备了12个竹笋,想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应该怎么分呢?1.出示例题4情景图:观察信息说图意。

2.找出关键信息。

3.思考怎讲解决:每盘放几个?二、动手操作,明确含义1.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每盘要放同样多)2. 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

3. 分组汇报:预设1:先拿出4个竹笋每个盘子放1个,再拿出4个竹笋每个盘子放1个,剩下4个竹笋每个盘子再放1个。

每盘放1个,这样分了3次,结果每盘都分了3个竹笋,是平均分的。

预设2:先每盘分两个,还剩4个竹笋,再每盘分一个,正好分完。

能依据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预设3:3个3个地分,分了4盘,正好分完。

数的感觉很好,能想到每次分几个比较合适。

4.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5. 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任务二:体会除法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表征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概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中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已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

四、资源本节课是在电教室中进行完成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科书。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

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

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

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

(新)冀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2)》教案(推荐)

(新)冀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2)》教案(推荐)

第三课时认识除法(2)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41页,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分桃子”和“分足球”,虽然仍然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但是与上节课有所不同,这里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

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分,然后重点介绍除法算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经历从手操作的过程后,再根据操作的结果写出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课件呈现“小马过河”情境图)师: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过河把船搭,小马一共有几匹?数来数去整十八!岸边只有三条船,平均每船几匹马?师:刚才的儿歌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生:18匹小马要过河,只有三条船,每条船上平均几匹马?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结果吗?生:18÷3=6,每条船上6匹马。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继续探索除法的意义。

(板书:认识除法(2))【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和故事情境,复习每份能分几个的“平均分”,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1.课件出示“分桃子”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小猴子正在干什么?生:小猴子在分桃子呢!师:观察图画,你知道它是怎么分的吗?生:小猴子把桃子每盘放2个……师:小朋友和同桌讨论一下,每盘放2个,就是每个盘子都放同样多的2个,这是不是“平均分”呢?生:是“平均分”,因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除法|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除法|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除法|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除法。

2.知道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概念。

3.能够简单地进行除法计算。

4.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概念。

2.学会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掌握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粉笔、黑板、计算器等教学用具。

2.课件、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并举例说明。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被除数、除数、商(15分钟)教师依次介绍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概念,重点让学生理解各自的含义,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记号。

3. 理解竖式运算(15分钟)1.教师需要使用课件或者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竖式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教师先向学生讲解两位数或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竖式运算。

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

3.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例题来掌握多位数的除法,并让学生自己完成竖式运算的练习。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了解到除法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理解方法的运用。

5. 知识小结及反思(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让学生复述除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以及竖式运算的方法等。

六、教学评估1.教师实施随堂测验。

例如:简单的竖式除法计算题等。

2.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答疑解惑。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除法概念和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的方法。

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逐渐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授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其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运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对数学学科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 正确运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算式卡片、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口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引入除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 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导纠错。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2. 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 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 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 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含义,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1.2除法》的初步认识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1.2除法》的初步认识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1.2 除法》的初步认识9-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2.1.2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减法和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因为除法运算的抽象性而感到困惑。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除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发现除法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纸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出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除法的规律,理解除法的意义。

3.巩固: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4.应用: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除法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除法计算过程的板书,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等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除法的运算步骤。

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的除法表

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的除法表

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的除法表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学习除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为未来学习更高阶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二年级数学中认识除法的除法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它用来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在二年级数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比如给定一个数,要将它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有几个数。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除法运算。

为了更好地理解除法概念,我们可以通过除法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除法表是一个有序的表格,用来记录除法过程中的计算结果。

让我们来看一个除法表的例子:```------------------------------------------| 除法表 |------------------------------------------| 除数 | 被除数 | 商 | 余数 |------------------------------------------| 1 | 2 | 2 | 0 |------------------------------------------| 1 | 3 | 3 | 0 |------------------------------------------ | 1 | 4 | 4 | 0 |------------------------------------------ | 1 | 5 | 5 | 0 |------------------------------------------ | 1 | 6 | 6 | 0 |------------------------------------------ | 1 | 7 | 7 | 0 |------------------------------------------ | 1 | 8 | 8 | 0 |------------------------------------------ | 1 | 9 | 9 | 0 |------------------------------------------ | 1 | 10 | 10 | 0 |------------------------------------------```在这个除法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四个栏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1“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展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为根底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考虑分法,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在分的过程中用语言描绘平均分的过程,重点说清楚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手段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相应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如学生按要求平均分物品后,让学生考虑:“刚刚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的根底上强化平均分的意识,帮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完好的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在学习除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知道,有时恰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不够再分一份,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根底上建立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在摆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连麦互动,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摆、说的过程与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认识当有剩余的时候,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解决,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而剩余不够再分一份的数叫做余数,为抽象的算式建立表象支撑,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数学的学习应具有“兴趣性”,在这里我组织学生进展摆小棒拼图的游戏,还有侦探柯南推理的学习活动,以侦探柯南观察发现,考虑推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考虑,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概括的才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画人物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猪八戒分苹果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西游记》中。

二、“平均分”的分法。

1.情境一:猪八戒正在分苹果,沙师弟却说分得不公平,那应该怎样分呢?2.情境二:猪八戒重新分苹果,动画演示分苹果的过程,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学习“除法”的意义。

三、“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

1、创设情境:猪八戒要把12根香蕉,每3根放一盘,能放几盘?2、每3根香蕉放一盘,就是每4根香蕉为一组。

画一画,12根香蕉能分几组,也就是能放几盘。

四、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五、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平均分配物品的事情,你能把问题画下来并用除法表示吗?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六单元第2课时除法竖式的认识(共11张ppt)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六单元第2课时除法竖式的认识(共11张ppt)

写在 的( )面,商要上和被除数的( )位对齐个;接着把
除数4和商3的(
)写在被除积数13的
( 下 )面;最后用被除数13减去4和3的积得( 1 ),写在横
线的( 下)面。
(2)你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吗?小组内的同学互 相交流。(填一填) 除法竖式中每个数都表示不同的含义,在上面这道竖式 中,13表示共有13根小棒,4表示( 每4根分一组),3表示 ( 可以分3组),12表示( 已经平均分了)1,12表根示 ( 还剩1根 )。 3.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写成算式是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2课时 除法竖式的认识
1.小组合作把除法算式列成除法竖式,并写出竖式中每 个数的名字。
除数
3
12 1
商 被除数 4乘3的积
余数
2.(1)组内互相说一说列除法竖式时的书写格式。(填一
填)
我是这样列除法竖式的:先写“ ”表示( )号除,在
里面写( 被)数除,在 外面左侧写( )数;除然后把商
16÷4=4(组) 。小组讨论:用竖式怎么写?
1.看除法算式写出除法竖式。 15÷3=5
5 3 15
15 0
17÷4=4……1
4 4 17
16 1
2.有26盆花,每5盆一组。
可以摆( 5 )组,还剩( 1 )盆。 26 5 5 ( 组 )…… 1 7。
小)。
1.数学诊所。(和同桌说一说“病因”并改正)
余数等于除数
商与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
9
6
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认识除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认识除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认识除法丨苏教版教案:认识除法一、教学内容1. 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习除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将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3. 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方法。

4.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每张桌子上有几个同学,一共有几张桌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个问题。

2. 讲解除法的概念:通过教室里的桌子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学习除法的运算步骤: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将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4. 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PPT展示竖式计算和口算方法的例子,让学生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给学生出示一些除法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老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的概念被除数÷ 除数 = 商除法的运算步骤1. 将被除数和除数写成竖式。

2.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找到一个数,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小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当前位。

3. 将这个数写在商的位置上,将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从被除数的当前位减去。

4. 将差写在被除数的下一位上,重复步骤2和3,直到被除数的所有位都处理完毕。

5. 得到的商就是除法的运算结果。

七、作业设计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但在计算方法上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除法算式卡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我要把这些苹果分给我的朋友们,每人分一个,问我需要分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我再告诉他们,如果我每人分两个苹果,我需要分几个苹果?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作用。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翻开教材,阅读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实践情景。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们讨论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实践情景,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例题讲解:我选取几个典型的除法算式,讲解算式的含义和如何计算。

5. 随堂练习:我出几道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

6. 作业布置:我布置几道除法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除法的基本概念2. 除法算式的构成3. 除法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列实践情景:(1)我有12个糖果,我要分给我的4个朋友,每人分几个糖果?(2)我有8个饼干,我要分给我的2个朋友,每人分几个饼干?2. 答案:(1)12÷4=3,每人分3个糖果。

福建省2024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2除法第1课时认识除法课件新人教版

福建省2024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2除法第1课时认识除法课件新人教版
12÷2=6(个) 12÷3=4(个) 12÷4=3(个) 12÷6=2(个)
点拨:问题是每份有几个就是求每份数,要用总数÷ 份 数=每份数。
到几朵?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③ )。
① 3×6=18
② 18÷6=3
③ 18÷3=6
④ 18-3=15
点拨:根据题意,把18 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求每
个小朋友能分到几朵,就是把18 平均分成3 份,求每
份有几朵花,用除法计算。
提 升 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3.(易错题)把12个苹果平均分,每份有几个?看图 写出相应的算式。
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 2. 除法
第1课时 认识除法
知 识 点 掌握用除法求每份数的方法,会读除法算式
1.(新情境)企鹅和其他许多鸟类一样,都用搭窝繁 殖后代。南极企鹅的窝是小石子搭建的,但是南 极地表小石子也有限,冰雪更多,所以企鹅“盖 房子”也不容易。
(1)有10颗小石子,小企鹅分5次衔走,每次衔的一样 多,每次衔( 2 )颗。 10÷5= 2 (颗) 读作:( 10除以5等于2 )。
点拨:根据题意,把10颗小石子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 几颗,用除法计算。
(2)每只企鹅分到的鱼一样多,每只企鹅可以分到 ( 3 )条鱼。 9 ÷ 3 = 3 (条) 读作:( 9除以3等于3 )。
点拨:观察题图,把9 条鱼平均分给3 只企鹅,求每只 企鹅分到鱼的条数,用除法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把18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95299九五至尊官网 [单选]容量不同的变压器,具有不同的短路电压,大容量的变压器()。A.短路电压较小B.短路电压较大C.短路电压不固定 [单选]行政责任的特点里,法律责任区别的对象是()。A.内部责任B.行政相对人的责任C.民事、刑事责任D.道义责任 [单选,A1型题]关于浸润型肺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B.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C.肺门淋巴结结核D.病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E.痰中结核菌常为阴性 [单选]可以表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降低的指标是A.血尿B.大量蛋白尿C.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D.尿素氮升高E.昼夜尿量比例失调,夜尿增多 [判断题]四冲程柴油机曲轴旋转一周,每个气缸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A.正确B.错误 [名词解释]防止“八”字方针 [单选,A1型题]不属于红细胞生成不足性贫血的是()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单选,A1型题]膀胱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尿频、尿急、尿痛B.疼痛+血尿C.镜下血尿D.排尿困难E.全程肉眼血尿 [填空题]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以防止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单选]现役伤残军人的“革命伤残军人证”由()签发。A.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B.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C.中国人民解放军师以上单位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问答题,简答题]Y型过滤器如何清理? [单选]采用母线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的厂站中,正常运行时母联断路器()运行。A.不必投入B.可以投入,也可以不投入C.必须投入D.以上皆不对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金匮要略》论中风,邪在于经可见()。A.肌肤不仁B.即重不胜C.口吐涎D.舌即难言E.喁僻不遂 [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Babinski征的等位征()A.Chaddock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Gonda征E.Romberg征 [单选]关于尿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A.发病年龄50~60岁,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B.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重要的诱因C.病理分为覃状型、环状狭窄型和溃疡型三型D.进行性排尿困难和尿道滴血是两大主要症状E.以上都是 [单选]行政赔偿程序中的追偿发生在赔偿义务机关给予赔偿之后,且工作人员为致害行为时有()。A.故意或过错B.故意或重大过失C.责任或过错D.故意或一般过失 [单选]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坚持以()为中心。A.直接补贴B.工业反哺农业C.维护农民合法权益D.合作经济 [单选]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NPH或长效胰岛素也可以用于静脉滴注B.目前可以使用的胰岛素制品需要冷藏C.NPH的作用时间16~24小时D.皮下注射的常规胰岛素其作用高峰在注射后2~3小时E.胰岛素的血浆半衰期是7~10分钟 [单选,A1型题]蟾酥具有的功效是()A.杀虫,解毒,止痛B.清热,开窍醒神C.解毒消痈,敛疮D.解毒,止痛,开窍醒神E.消痈止痛,蚀疮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不符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影像学检查特征的是()A.腹平片示右中上腹有一囊性占位性病变B.B超显示肝大,胆囊肿大淤胆C.B超显示右上腹囊性肿物,未见正常胆总管D.钡餐见十二指肠前移,前后径受压变窄E.IVP示右中上腹囊性肿物,右肾显影不清 [单选]对于卫星通信中天线接收外部噪声来说,有一段频谱噪声最小,移为“电波窗口”,它是()A.1.0G以下B.1GHZ-10GHZC.10G-14GHZD.14G以上 [填空题]乙炔装置AR476分析仪预处理系统应该()天切换一次。 [单选]酒店的四种人:“勤牛”、“快马”、“懒猪”和“坏狗”中下面的描述的是那种人?“头脑灵活、聪明、能干,但往往吃不了苦、自以为是,优越感比较强”()A、勤牛型B、快马型C、懒猪型D、坏狗型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B企业拟在A市郊区原A市卷烟厂厂址处(现该厂已经关闭)新建屠宰量为120万头猪/年的项目(仅屠宰,无肉类加工),该厂址紧临长江干流,A市现有正在营运的日处理规模为3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距离B企业1.5km。污水处理厂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在A市段水 为Ⅱ类)。距B企业、沿长江下游7km处为A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建设后工程内容包括:新建4t/h的锅炉房、6000m2待宰车间、5000m2分割车间、1000m2氨机房、4000m2冷减库。配套工程有供电工程、供汽工程、给排水工程、制冷工程、废水收集工程及焚烧炉工程等。工程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 (生猪进厂前全部经过安全检疫)、液氨、包装纸箱、包装用塑料薄膜。项目废水经调节池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牲畜粪尿经收集后外运到指定地方堆肥处置。A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A市地势较高,海拔高程为789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厂址以西100m处有居民260人,东南方向80m处 人。 [问答题,简答题]从猿到人行为特征的变化? [单选]在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中,最能够体现教育功效的是()。A.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过程与方法D.人文性 [单选]在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缝纫时,一般先做袋,襟,领,克夫,腰头等附件和配件,后做大身B.缝纫中每次落针和起针都要倒回针,以防线头脱散C.做大身时,先缉缝省道,褶裥和分割线,然后挖袋或做贴袋D.裁剪时,一般每层衣料都需画袋位,省位等 [单选,A1型题]关于臀位,哪项错误()A.为最常见的异常胎位B.胎儿病死率比枕前位高3~8倍C.多见于经产妇D.必须在妊娠28周左右行外转胎位术E.后出头困难时需产钳助产 [单选,A1型题]小儿中度贫血的诊断指标是()A.Hb>120g/LB.HB120~90g/LC.Hb90~60g/LD.Hb60~30g/LE.Hb<30g/L [单选,A1型题]外源性抗原递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FcγRD.mIgE.C3bR [单选]公路隧道围岩分为()级。A.3B.4C.5D.6 [单选]()是指由业主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固定物业服务费用,盈余或者亏损均由物业服务企业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A.包干制和酬金制B.物业管理费用包干制C.物业服务费用包干制D.物业管理费用酬金制 [单选]下列哪一项是胎儿循环的遗迹A.镰状韧带B.肝十二指肠韧带C.肝静脉韧带D.冠状韧带E.以上都不是 [单选]技术监督部门对厂内机动车实行每()定期检验一次,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行驶A、一年B、二年C、六个月 [单选]再生中继站所用的中继方式是().A.直接中继B.外差中继C.基带中继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治疗鼻出血的最佳方法是()。A.全身应用止血药物B.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片填塞C.用油纱行前鼻孔填塞D.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行电凝、微波、激光止血术E.结扎血管 [填空题]直到19世纪初,法国生物家拉马克发表了()一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 [单选]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复合物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分泌功能D.凝血功能E.血块收缩功能 [单选]发生运输收入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电告收入管理部门和()部门,及时组织破案。A.有关B.公安C.财务D.主管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王先生,患破伤风,频繁抽搐,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有窒息的危险,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应采取的措施是()A.吸痰、给氧B.超声雾化吸入C.环甲膜穿刺D.气管插管、辅助呼吸E.气管切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