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

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

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第⼀章导论1.1.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数据分析所⽤的⽅法分为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1.2.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照所采⽤的计算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类别的⾮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字来表⽰。

例如:⽀付⽅式、性别、企业类型等。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有序类别的⾮数字型数据。

例如:员⼯对改⾰措施的态度、产品等级、受教育程度等。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例如:年龄、⼯资、产量等。

统计数据⼤体上可分为品质数据(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

1.2.2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的数据。

例如:降⾬量、GDP、家庭收⼊等。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医药实验数据、化学实验数据等。

1.2.3 截⾯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类截⾯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例如:2012年我国各省市的GDP。

时间序列数据:同⼀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的数据。

例如:2000-2012年湖北省的GDP。

1.3.1 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1.3.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类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例如:某研究机构准备从某乡镇5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个家庭⽤于推断该乡镇所有农村居民家庭的年⼈均纯收⼊。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5万个家庭;样本是1000个家庭;参数是5万个家庭的⼈均纯收⼊;统计量是1000个家庭的⼈均纯收⼊。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计算。

简答题:1、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同总体与单位的关系,指标是由标志过渡而来的。

通过实际调查取得了反映个体单位的标志表现,再对这些标志表现加以综合就形成了相应的指标。

尽管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不是数量,但对其累计可获得反映总体单位数的统计指标。

数量指标的标志表现是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反映总体标志总量的统计指标,当然也可以获得总体单位数指标。

2、统计分组:数值型数据分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频数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钟形分布、U形分布、J型分布。

(1)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数值频数多,靠近两头的变量数值频数少。

具体称为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

许多社会经济和自然总体的频数分布都趋向于正态分布,如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零件的公差、人的身高、纤维强度等都服从正态分布。

(2)U型分布:形状跟钟形分布相反,靠近中间的变量值频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频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U字形。

例如,人口死亡率分布就是这种分布。

(3)J型分布:一种是正J型分布,即频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另一种是反J型分布。

经济学中供给曲线随着价格的提高,供给量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呈现出正J型;而需求曲线则表现为随着价格的提高,需求量以较快的速度减少,呈现反J型。

3(的一种平均数。

(2)众数Mo: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Mo 表示。

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它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从变量分布的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众数。

众数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有多个。

出现最多次数的变量值即为众数。

在实际生活中,众数的应用场合比较有限,例如,在农贸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常以众数为代表值。

(3)中位数Me: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e表示。

最新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最新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20 X 2=40)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第一章.绪论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

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②总体性。

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③变异性。

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

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

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

A.每一个人B.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全国总人口第二章.数据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复习重点1、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2、熟悉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图表描述,常用图表3、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及中心极限定理4、理解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区间估计的置信水平的概念5、熟练掌握总体均值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6、理解影响样本容量大小因素(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是怎样影响的?7、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两类错误8、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9、理解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14、熟悉选择拟合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分析方法、理解一元线性、抛物线、指数曲线趋势模型15、理解加权综合指数与加权平均指数的概念及计算16、理解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概念及计算17、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方法18、理解CPI指数及其经济意义,CPI指数与购买力指数的关系二、思考题1、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2、怎么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4、简述综合指数的基本编制原理。

5、写出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左侧检验的基本步骤。

6、写出小样本条件下总体方差未知时正态总体均值左侧检验的基本步骤。

7、简述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的关系。

8、在假设检验中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分别指什么,并说明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9、分别列出小样本情形下一个总体(总体方差未知)均值的左侧、右侧及双侧检验的假设形式和拒绝域?10、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11、解释方差分析中总误差平方和、水平项误差平方和、误差项平方和三者含义及其关系?12、在对实际的时间序列拟合其长期趋势方程,通常可采用哪些分析方法?13、为什么平均发展速度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注意哪些问题14、简述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5、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16、在简单回归模型Yi某i中,对的假定有哪些?17、解释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统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统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3、标志的种类 P7标志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4、统计指标的特点 P8⑴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⑵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⑶统计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

5、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P9⑴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两者说明的对象不同;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有的是数字表示,有的是用文字表示;③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出来的,而标志仅是某一个体现象,未经过任何汇总;④标志不具备时间、地点条件,而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等条件。

⑵联系:许多统计指标是由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转化关系。

6、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P11⑴大量观察法⑵统计描述法⑶综合指标法⑷统计推断法⑸统计模型法7、统计工作的过程 P13⑴统计设计⑵统计调查⑶统计整理⑷统计分析第二章2、统计调查的种类 P23 (可能简答)⑴统计调查按调查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⑵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⑶按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第三章3、统计分组的原则 P40⑴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⑵根据现象本质选择分组标志;⑶根据所处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4、统计分组的种类 P40-P41⑴按标志表现分组,分为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

⑵按数量标志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⑶按标志数量分组,分为简单分组、复杂分组、体系分组。

第四章2、总量指标的作用(了解)P57⑴总量指标可以反映一个总体的基本情况;⑵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分析各种指标的基础指标;⑶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

3、总量指标的种类 P58⑴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⑵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分析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选择、填空、判断题型:1、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

3、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4、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

6统计调查工作要力求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两个基本要求。

7、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9、统计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不同,分为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

10、统计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工作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

11、统计分组的三方面作用是分别从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角度来说明的。

1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两种: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

变量数列也是由各组名称(由变量值表示)和次数(或频率)组成。

13、组距数列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14、次数分布有三种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_____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7、根据客观现象的性质不同,5年计划指标数值的规定有水平法和累计法。

18、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19、平均指标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20、动态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资料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习惯上称之为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21、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母项数值,则采用算术平均数形式;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子项数值,则采用调和平均数形式。

2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

23、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就成为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统计学期末以及考研复习知识点(内容详细)

统计学期末以及考研复习知识点(内容详细)

统计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今天,“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⒈统计工作: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活动。

⒉统计数据:统计工作的成果。

⒊统计学:指导统计工作的理论。

如数理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

统计三个含义的关系十分密切: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2、第一部统计学著作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的《政治算术》(1690)一书。

3、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4、统计工作全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5.统计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整理、分析)、归纳推断法(分析)6、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区别:首先,数学研究抽象的数,统计学则研究具体事物的数量;其次,数学使用纯粹的演绎方法,而统计学则使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逻辑方法。

(二)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凡涉及处理实质性数据的学科都要以统计方法为工具。

可以说,统计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

第二章调查与整理1、目前,数据的计量尺度由粗略(低级)到精确(高级)分为四个层次,即列名尺度、顺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列名尺度: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

例如,人按性别分为男、女,……。

该尺度的数据不能比较大小、优劣。

2.顺序尺度: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例如,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

该尺度的数据能比较优劣,不能进行数学运算。

3.定距尺度: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较精确地定量测度。

如考试成绩的95 分、86 分、……;天气温度的50C、00C、-50C、……。

该尺度的“0”表示一个水平。

该尺度的数据能进行加、减运算。

4.定比尺度:用来表明数值中存在绝对零点状况下数量特征的描述尺度。

例如,企业利润、产品数量等。

该尺度的“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

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

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

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了解考试题型以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统计学常见的考试题型,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统计学考试题型1、选择题选择题通常是对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和原理的考查。

题目会给出几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以下哪个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A 方差 B 标准差 C 均值 D 极差”。

做选择题时,需要对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能够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对错。

2、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对具体数值、公式中的参数或者关键概念的准确记忆。

比如:“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

”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式和重要概念的细节有扎实的掌握。

3、简答题简答题往往要求考生对某个统计学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例如:“请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回答此类问题,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突出重点。

4、计算题计算题是统计学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通常涉及数据的处理、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

比如:“给定一组数据:12,15,18,20,22,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

”在做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并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解答。

5、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通常会给出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需要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比如:“某工厂生产了一批零件,随机抽取 100 个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有 5 个不合格。

请根据此数据估计该批零件的不合格率,并给出置信区间。

”二、知识点复习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来源: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等,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数据的整理:包括分组、制表、绘图等,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1)集中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要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特点,以及在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的适用性。

(2)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标准差、极差、四分位差,明白如何计算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数据特征。

统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1.多重共线性:当回归模型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时,则称回归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2.相关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3.五个相关关系:正线性相关,负线性相关,完全正线性相关,完全负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不相关。

若 0<r≤1,表明 x 与 y 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若-1≤r <0,表明 x 与 y 之间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若 r=+1,表明 x 与 y 之间为完全正线性相关关系;若 r=-1,表明 x 与 y 之间为完全负线性相关关系。

|r|→1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r|→0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弱。

4.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回归直线与各观测点的接近程度称为回归直线对数据的拟合优度。

判定系数 R2测度了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

5.最小二乘估计法:通过使因变量的观测值 yi 与估计值yi ∧之间的离差平方和,即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来估计β0和β1的方法。

6. F 检验和 t 检验各有什么作用:F 检验是检验自变量 x 和因变量 y 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t 检验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也就是回归系数的检验。

7.8.正态分布—Z分布:大样本或小样本总体标准差σ已知。

9.N-1的T分布:小样本σ未知。

10.参数估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11.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12.置信水平: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置信水平越大,所需的样本量也就越大,置信区间越宽。

13.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有效性:是指对同一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越有效。

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n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的真值。

14.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15.总体数据的方差越大,估计时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16.数据概括性度量:(数据分布特征的测量)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偏态与峰态)17.三个分布:对称分布—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左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右偏分布—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8.标准分数的用途:①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标准分数,用Z表示。

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2015级人资统计学复习重点第一部分:公式大全(见附件)第二部分:选择题1、统计学是()A. 实质性科学B. 方法论科学C. 纯自然科学D. 社会学科学2、统计的三种含义中作为基础的是()A. 统计分析B. 统计理论C. 统计工作D. 统计资料3、最先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的学者是()A. 商鞅B. 凯特勒C. 高尔登D. 皮尔生4、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数量指标( )A、邮政编码B、身高C、体重D、学费5、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8分、74分、89分和91分。

那么,“成绩”是()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标志值D. 数量指标6、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A. 每一户B. 每个人C.每个地区的人D.全国人口数目7、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山地的海拔高度()A. 都是连续变量B. 都是离散变量C.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8、抽样调查应遵守的原则是()A. 随意性原则B. 随机原则C.可比性原则D.全面性原则9、为了解工业企业期末在制品数量,调查人员去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 采访法B. 询问法C. 直接观察法D. 报告法10、为了解企业收入状况,分别选择收入高、中、低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 抽样调查B. 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11、某公司将员工分为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

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名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活动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支出金额的近似值,为()A. 抽样调查B. 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12、重点单位是指()A. 不重要的单位B. 这些单位的个数在总体中占很大比重C.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中的绝大部分D. 这些单位无意义13、调查首钢、宝钢、鞍钢等几个大型钢厂的钢产量来了解我国钢产量基本情况,此方式属于()A. 普查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14、某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14年第二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A. 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15、统计分组能够将()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分开来B.性质不同的总体划分开来C.总体中性质不同的单位划分开来D.性质相同的总体划分开来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A. 确定分组形式B. 划分经济类型C.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D.确定组数与组距17、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 标志B. 指标C. 变量D.参数18、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9、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正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将此单位()A.归入下限所在组B.归入上限所在组C. 归入任何一组都可D.重设一组20、对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是()A.品质标志分组B. 数量标志分组C. 简单分组D. 复合分组21、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人口按年龄分组B.人口按性别分组C. 居民家庭按总收入分组D. 居民家庭按生活消费量分组22、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职工按年龄分组B.职工按职别分组C. 职工按民族分组D.职工按性别分组23、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及以上的标志层叠运用的分组是()A.品质标志分组B.数量标志分组C. 简单分组D.复合分组24、分配数列中的频率是指()A.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B.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C.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25、分配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A.等于100%B.小于100%C. 大于100%D.不等于100%26、为了统计运算方便,在编制等距数列时,若全距为48,组数为5,则组距为()A. 5B. 10C. 9.6D. 927、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是()A.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平均指标D. 标志变异指标28、时点指标的数值()A.通常连续登记B. 具有可加性C. 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D. 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29、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今年比去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统计学期末考试考点

统计学期末考试考点

统计学期末考试考点第一章导论1.1.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1.2统计数据的类型1.2.1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算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

例如:支付方式、性别、企业类型等。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例如:员工对改革措施的态度、产品等级、受教育程度等。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例如:年龄、工资、产量等。

统计数据大体上可分为品质数据(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

1.2.2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的数据。

例如:降雨量、GDP、家庭收入等。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医药实验数据、化学实验数据等。

1.2.3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例如:2012 年我国各省市的GDP。

时间序列数据: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的数据。

例如:2000-2012 年湖北省的GDP。

1.3.1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3.2参数和统计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用类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例如:某研究机构准备从某乡镇5 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 个家庭用于推断该乡镇所有农村居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5 万个家庭;样本是1000 个家庭;参数是5 万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统计量是1000 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二、三章☐1、P3: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

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

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

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

统计学原理第六版重点

统计学原理第六版重点

1“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统计资料也即为统计信息,是统计部门或者单位进行工作所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它是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是社会公众了解国情、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主体。

2.统计学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3.总体即为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总体。

Eg: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

4.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又称为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5.标志与指标的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都能用数值来表示的,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来表示,是属性表示;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是经过一定汇总,可直接取得;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其联系是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6.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选择调查方法。

7.组织普查必须遵守的四项原则:必须统一规定资料的所属的标准时点;正确选择普查时期;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者调查点尽可能的同时进行调查,并尽可能的在最短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上、步调上协调一致;调查项目一经确认,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综合,降低资料质量。

8.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9.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10..统计报表是以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国家或者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统计学期末考试必背公式 考点汇总

统计学期末考试必背公式 考点汇总

统计学期末考试必背公式 考点汇总相对指标的计算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实际水平⨯=计划水平 结构相对指标%100总体的一部分⨯=总体的全部 比例相对指标%100总体中的某一部分⨯=总体中的另一部分 比较相对指标%100某一总一总体某一⨯=另一总体同一现象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某一现象/同一总体另一现象×100% 动态相对指标%100⨯=基期当前期 算术平均数{∑∑∑==fxfX n X X 调和平均数{∑∑∑==x m m H x nH 1 几何平均数{f f n X G X G ∏=∏= 众数()()d f f f f f f L M m m m m m m o ⨯-+-+=+---111 中位数d f S fL M m m ⨯-+=-∑1e 2平均差{∑∑∑-=-=ffX X AD n X X AD 极差最小值最大值-=R方差{()()∑∑∑-=-=ff X X X X 222nσσ 标准差{ ()()∑∑∑-=-=f f X X n X X 22σσ 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方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极差系数算术平均数标志变动度平均数标志变动度XV X V X AD V XR V V σσ======2 相关系数ρ()()2222n ∑∑∑∑∑∑∑-⨯-⨯-=Y Y n X X n YX XY回归关系bx a y +=()xb y a X X n YX Y X n -=-*-*=∑∑∑∑∑22b指数分类个体指数{0101q p p K q K p q ==总指数{00110011pq p q p q q p q p K ∑∑∑∑-=综合指数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00100010q qp q p q p qp K ∑∑∑∑-=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10111011qp q p q p q p K p()()()∑∑∑∑∑∑∑∑∑∑∑∑-⨯-=-⨯=000101100011000100100011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p qp q p q p q p q 平均发展水平(一)绝对数时间序列1.时期序列(1)等间隔na ∑=a (2)不等间隔∑∑=f af a2.时点序列连续时点(天)1、等间隔k ∑=aa2、不等间隔∑∑=f af a间断时点 1、等间隔1-a 时间项数期半项首末留半+= 2、不等间隔12111232121....2....22a ---+++++++++=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相对数(平均数)时间序数ba C = 增减量 逐期增减量1--=i i a a 累计增减量1a a i -= 总增减量1a a n -==∑∑逐期增减量 平均增减量1a 1--==∑n a n 增减的时期个数总增减量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1a -=i i a 定基发展速度1a a i = 总发展速度1a a n =∏=环比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20132018201320181-n 1a -===a a a R n 发展的次数总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 ⎝⎛-==⎪⎪⎭⎫ ⎝⎛-===-1a 1-1a 1-%)100(1-11a a i i i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00(11-1n 1-==-a a n 平均发展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第一章导论1.1.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1.2.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算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

例如:支付方式、性别、企业类型等。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例如:员工对改革措施的态度、产品等级、受教育程度等。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例如:年龄、工资、产量等。

统计数据大体上可分为品质数据(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

1.2.2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的数据。

例如:降雨量、GDP、家庭收入等。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医药实验数据、化学实验数据等。

1.2.3 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例如:2012年我国各省市的GDP。

时间序列数据: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的数据。

例如:2000-2012年湖北省的GDP。

1.3.1 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3.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用类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例如:某研究机构准备从某乡镇5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个家庭用于推断该乡镇所有农村居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5万个家庭;样本是1000个家庭;参数是5万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统计量是1000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2.1 数据的来源2.1.1 数据的间接来源间接来源的数据:如果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原信息已经存在,我们只是对这些原信息重新加工、整理,使之成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

例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某机构或某团体提供的数据、期刊、报纸和图书提供的数据、会议交流的数据、互联网查阅的数据等。

二手数据的优缺点:优点:搜集方便,采集成本低,数据采集快,作用广泛等。

缺点:针对性不够。

2.1.2 数据的直接来源普查:调查针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单位进行。

普查数据的优缺点:优点:调查范围广,被调查单位多,信息全面,完整。

缺点:调查费时,费力,费钱。

2.2 调查数据2.2.1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重复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的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的抽样方式。

分层抽样: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若干个层级,然后按一定的比例,从各层次独立地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次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的抽样方式。

方便抽样:调查过程中由调查员依据方便原则,自行确定入样单位。

滚雪球抽样: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的调查方式。

2.4.1 抽样误差样本量与抽样误差成反比。

随着样本量的逐渐增大,抽样误差就越小。

2.4.3 误差的控制通过样本量的大小控制可以改变误差大小,要求的抽样误差越小,所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3.2.1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图示(3)饼图主要用于表示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例。

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4)环形图显示多个样本各部分所占的相应比例。

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

3.3.1 数据分组为解决数据分组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

(a≤x<b)3.3.2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1.分组数据:直方图用于展示分组数据分布的一种图形。

直方图与条形图区别:条形图:条形长度表示频数;宽度固定不变;矩形分开排列;展示分类数据直方图:面积表示频数;宽度表示组距;矩形连续排列;展示数值型数据3.时间序列数据:线图主要用于反映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描述其变化趋势。

4.多变量数据的图示(1)散点图适合用于描述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数据图示的原则:适合于低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合于高层次的数据;但适合于高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并不适合于低层次的数据第四章数据的概率性度量4.1 集中趋势的度量集中趋势: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原则:低层次数据的测度值适用于高层次的测量数据,但高层次数据的测度值并不适用于低层次的测量数据4.1.1分类数据: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适合于数据量较多时使用。

主要用于分类数据,也可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4.1.2 顺序数据:中位数和分位数1.中位数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 e表示。

中位数将全部数据平分为两部分,各占50%数据。

适用范围: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不适用于分类数据测量。

中位数计算步骤:1.数据排序;2.确定中位数位置;3.确定具体值中位数位置计算:(n+1)/2中位数值的计算:奇数时,X(n+1)/2;偶数时,1/2{X(n/2)+X(n/2+1)}2.四分位数将一组数据数据排序后四等份(各占25%数据),处于25%位置点(下四分位)和75%位置点(上四分位)上的值。

四分位数计算步骤:1.数据排序;2.确定四分位数位置;3.确定具体值四分位数位置确定方法:(不同确定方法,不同四分位数值)Q L=n/4;Q U=3n/4整数位置:整数对应值0.5的位置:两侧值得平均值0.25或0.75的位置:下侧值+(上侧值—下侧值)*0.25或者0.754.1.3 数值型数据:平均数一组数据相加之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适用范围: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顺序数据和分类数据。

4.1.4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1.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众数: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中位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的值平均数: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对称分布情况: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左偏分布情况:存在较小值,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右偏分布情况:存在极大值,众数<中位数<平均数4.2 离散程度的度量反映各变量值远离中心值的程度。

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测度值的代表性越差。

4.2.3 数值型数据:方差和标准差1.极差(全距)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通过平方消去正负号)。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和标准差能较好地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实际中应用最广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4.2.4 相对离散程度:离散系数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是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

适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正比)。

练习题:4.1(P94)、4.2(P95)第六章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6.4 样本均值的分布于中心极限定理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时,来自该总体的所有容量为n的样本的均值⎺x也服从正态分布,⎺x的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n。

即⎺x~N(μ,σ2/n) 中心极限定理: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一个任意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经验法则是n≥30时算是充分大,满足中心极限定理要求。

关于大样本和小样本:理论而言,小样本:样本量固定,不论样本量多少;大样本:样本量n→∞经验做法,大样本:n≥30小样本:n<30第七章参数估计7.1.2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当置信水平固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95%的置信水平是指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该总体参数的区间的比例为95%。

这个概率不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区间包含真值的可能性,一个特定的区间总是包含或者绝不包含真值,不存在一会包含,一会不包含的问题。

用概率可以知道在多次抽样得到的区间中大概有多少个包含了参数的真值。

7.1.3 评估估计量的标准①无偏性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②有效性较小标准误差的点估计量比其他点估计量相对有效。

③一致性一个大样本给出的估计量要比一个小样本给出的估计量更接近总体参数。

第八章假设检验8.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推断过程所依据的基本思想是小概率反证法思想。

小概率思想是指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某一次特定的实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若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了则假设可能错误。

反证法思想是首先对总体参数值提出假设,然后再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去验证先前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

如果样本数据不能够充分证明和支持假设,则在一定概率条件下,应该拒绝该假设;相反,如果样本数据不能够充分证明和支持假设是不成立的,则不能推翻假设成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8.1.2 假设的表达式原假设假定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是等同的或没有关系的,是变量之间无关的陈述。

原假设表示否定的意义。

备择假设假定变量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零假设是变量之间无关的陈述,而研究假设是变量有关系的明确陈述。

在逻辑上与原假设内容完全对立的假设成为备择假设。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在逻辑上是互斥的,肯定原假设,则备择假设就必须放弃;否定原假设,则接受备择假设。

8.1.3 两类错误根据所犯错误的类型,我们分为两种类型:(举例见教材P188)第一类:原假设为真,拒绝真假设,犯此类错误的概率为α,称为α错误或弃真错误。

第二类:原假设为伪,接受伪假设,犯此类错误的概率为β,称为β错误或取伪错误。

对原假设为真的判断与概率:(1)拒绝原真假设的概率为α,也称为显著性水平。

(2)接受原真假设,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为1-α。

在实践中,由进行假设检验的人设定显著性水平,一般取α为0.05和0.01.通过选择α,控制了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在应用中,一般将只控制第一类错误的结社检验称为显著性检验。

许多假设检验的应用都属于这一种类型。

对原假设为伪的判断与概率:(1)接受原伪假设的概率为β(2)拒绝原伪假设,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为1-β正确决策与犯错误决策的概率归纳表见表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