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58例临床观察
![益生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58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8268ad0a58da0116c174916.png)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3期M E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 I O N R E SE A R C H彭学籍誊菇巍暂旁露每誊爹彩荔善磐每磐秽藩季蜇誊罄孝露参彰黪鸯i彰?I磐砻垂碧簿j誊辔黪菇荔鬻露爹多势!黪萋旁善爹爹爹爹医药之2扩益生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58例临床观察于艳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河南周口466000)【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l 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123—0149一ol【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茵制荆——枯草杆茵、肠球茵二联活茵多维颗粒荆(妈咪爱)对新生几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将诊断母乳性黄疸的110例新生儿(日龄3—28d)随机分为两组,即益生茵制剂“妈咪爱”治疗组(58例)和常规治疗组(52例),两组均继续母乳喂养及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妈咪爱”0.59,口服,每日3次,5d为一疗程,分别于住院后第l天、第3天、第5天采集静脉血做胆红素测定。
结果两组新生儿在第1d和第3d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黄疸消退时间及第5d总胆红素浓度水平上差异显著。
“妈咪爱”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0±2.0)d,对照组(5.5±2.5)d,两组差异显著(t=3.49,P<0.01)。
结论妈咪爱能抑制肠道中活性,减少肠道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妈咪爱黄疸母乳13一葡萄糖醛酸苷酶临床上工作中,我们遇到一部分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可有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34p.m ol/L),而在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增高特别是尚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引起的胆红素血症,可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近年来,高胆红素血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经临床观察,这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及母乳性黄疸逐渐被认识有关,我院儿科有2005年2月一2008年3月用益生菌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多),口服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应用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条件①生后母乳喂养;②高间接胆红素血症;③黄疸持续2~3周不退或无明显减轻;④无肝脏病理征;⑤SA IT正常;⑥排除其他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⑦停止母乳后,胆红素降到原来50%以上再喂母乳时黄疸又出现;⑧患儿一般状态良好。
益生菌临床案例
![益生菌临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ea196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e.png)
益生菌临床案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益生菌在临床案例中使用的示例:
1. 消化系统问题:一位患有腹泻的患者在服用益生菌片剂后症状明显改善。
进一步的检查显示,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并且益生菌成功地调节了他的肠道微生物平衡,减少了炎症反应。
2. 免疫系统问题:一位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服用了经过认证的益生菌制剂。
在治疗期间,他的鼻窦感染次数和炎症反应明显减少,免疫功能也得到了提高。
3. 妇科问题:一位患有念珠菌感染的女性使用了益生菌阴道凝胶,她的症状在几天内显著减轻,并且再次发作的几率减少。
4. 全身性问题:一位过敏性紫癜患者服用益生菌片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监测发现,服用益生菌后,患者的免疫系统抑制功能得到了修复。
这些都是真实的益生菌在临床案例中的应用例子,但请注意,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益生菌产品之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益生菌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
![益生菌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c61ba80029bd64783e2c1b.png)
Cln c lSt dy o t r lM i r e o h r c u i s App y n n s - pe a i e i i a u fEn e a c o c p a ma e tc l i g o Po to r tv Pa i nt u e e t m a h Tum o te s S f r d S o c r WANG Kej n A0 Yu g n . a ,C .e i
fr n o t p r t e n t t n t ame t e e tp s— e a i u r i r t n .Th ei p r t e c a g so n oo i o v i o e e p r ea i h n e f e d tx n,T n h u e fl mp o y e i e o v NF a d t e n mb r o y h c t n p —
无显著性( 0 0 ) D组患者术后 外周血 淋 巴细胞计数较术前增加 ( 0 0 ) P> .5 。 P< . 5 。各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便 后细 菌油
镜 计 数 结 果 C组及 D 组 茵群 失调 患 者例 数 明 显 少 于 A 组 及 B组 ( P<00 ) 而 D 组 又 低 于 C组 ( .1 , P<0 0 ) 结论 : .5 。 微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525c15b7360b4c2e3f64b7.png)
根 据 中 华 医 学 会 消 化 病学 分 会 《对 炎 症 性 肠 病 诊 断 治 疗 规 范 的建 议 >)(2000年 )中的相 关 诊 断标 准l1】,选 择 本 院2005年 1月至2006 年 12月92例 住 院和 门 诊 的轻 中 度IBD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根 据 随 机 对 照 原 则 将 患 者 分 为 2组 ,治 疗 组 50例 ,对 照组 42例 ;2组 在 年 龄 、 性 别 、病 种 分 布 、病 情程 度 上 无 显 著性 差 异 (尸均 >0.05)。 1.2 治 疗 方法
益生菌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益生菌制剂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c1abdedcc7931b764ce155a.png)
益生菌制剂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期益生菌制剂是一种活的微生物,适量给予时对宿主的健康起有益作用。
益生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的治疗,以及用于儿童腹泻病、化疗相关性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的辅助治疗。
虽然目前全球无益生菌制剂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我国也未见使用益生菌制剂引起感染和传播耐药的报道,但益生菌制剂使用不当时,确实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所以,使用益生菌制剂也不容忽视一些事项。
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我们总结了使用益生菌制剂时的六大注意事项。
颖免疫功能受损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益生菌时应慎重院国外有个例报道,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发生与乳杆菌相关联的心内膜炎、肺炎和脑膜炎;有免疫功能受损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布拉酵母菌或枯草杆菌菌血症。
因此,对特殊人群使用这些菌株的情况应引起重视。
硬注意益生菌是否含有牛奶成分院部分益生菌中含有牛奶成分,会导致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发生过敏症状;一些益生菌中含有能诱发炎症的麸质蛋白,可能会加重乳糜泻患者的病情。
映与抗生素使用时袁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 小时以上院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
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 小时以上。
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哟不要盲目追求多种菌联合使用院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多种益生菌联合使用较单一药物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如对于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中华预防医学会推荐使用布拉酵母菌。
拥益生菌使用应个体化院肠道菌群紊乱的程度和方式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的效果可能出现差异,选择使用时应该个体化。
佣注意菌株的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院益生菌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即某一菌株的治疗作用并不代表本属/ 种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
不同的菌株发挥作用所需的剂量不同,甚至同一菌株针对不同的疾病所需的剂量也可能不同。
酪酸梭菌活菌片的功能主治
![酪酸梭菌活菌片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dc6a2f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8.png)
酪酸梭菌活菌片的功能主治引言酪酸梭菌活菌片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制剂,含有大量的酪酸梭菌活菌,并经过科学处理得到的药物。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广泛的主治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酪酸梭菌活菌片的功能主治,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药物。
功能酪酸梭菌活菌片具有以下功能:1.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酪酸梭菌活菌可以在肠道中生长并繁殖,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它能够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加有益菌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状态。
2.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酪酸梭菌活菌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复杂物质,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它能够产生多种酶类,有助于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3.强化肠道屏障功能:酪酸梭菌活菌可以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的损害。
它能够附着于肠道黏膜上,并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阻止有害物质的侵入。
4.调节免疫功能:酪酸梭菌活菌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力。
它能够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主治酪酸梭菌活菌片在临床上具有多种主治作用,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腹泻:酪酸梭菌活菌片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2.慢性胃炎:酪酸梭菌活菌片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治疗慢性胃炎。
3.肠道感染:酪酸梭菌活菌片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助于治疗肠道感染。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治疗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酪酸梭菌活菌片能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腹泻症状。
5.免疫调节:酪酸梭菌活菌片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使用方法酪酸梭菌活菌片的使用方法如下:1.儿童用药:每次口服1-2片,每日2-3次。
2.成人用药:每次口服2-3片,每日3-4次。
3.使用时间:最好在饭后30分钟内服用。
请注意,使用本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进行使用,并根据病情和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浅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浅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698673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0.png)
浅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一、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基本介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由枯草杆菌、双歧杆菌等多种益生菌合成的复合益生菌制剂,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并且还能降低人体内的有害菌数量,为正常的肠道细菌提供有益的环境,从而有效缓解腹泻病症。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原理是通过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从而
改善正常的肠道菌群结构,使得肠道内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减少肠道内有害
菌的繁殖,从而缓解腹泻病症。
由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和降低有害菌
数量等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病。
一项研究表明,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显著。
该研究随机
选择了60例小儿腹泻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30例患者采用了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治疗,另外30例患者采用了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显示,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为90%,而常规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70%。
同时,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的患者的病程时间也更短,腹泻症状也更明显缓解,无不良反应出现。
综上所述,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能够缓解
小儿腹泻病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体质,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的应用推广具有
广阔的前景。
益生菌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益生菌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168b3a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3.png)
㊃综述㊃益生菌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赵静高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14)ʌ关键词ɔ益生菌;抗真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前景ʌ中图分类号ɔ R978.5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282-03近年来,随着肿瘤放化疗㊁器官移植㊁艾滋病患者的增加,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急剧升高,目前已成为上述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㊂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且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耐药发生率逐年上升[2]㊂随着人们对真菌感染的日益关注,对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的要求越来越高㊂因而,研发新的不良反应小㊁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新药愈加迫切㊂益生菌(p r o b i o t i c) 是一种含有生理性活菌及其成分和产物的微生物制剂,适当补充有利于宿主身体健康[3]㊂目前,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主要通过抑制黏附㊁抑制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菌丝分化㊁分泌抗菌肽㊁改变人体微环境㊁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抗真菌作用㊂益生菌对酵母菌㊁犬小孢子菌和毛癣菌等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5]㊂本文总结国内㊁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益生菌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㊂1益生菌抗真菌的作用机制1.1抑制真菌对宿主的黏附黏附㊁侵袭㊁穿透㊁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真菌致病的四大毒力因素,其中黏附是病原真菌入侵并定植于宿主的第一步,是真菌毒力的关键属性[6]㊂目前的研究表明:益生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抑制病原菌的黏附:①与病原菌竞争黏附位点(K a n g等[7]研究作者简介:赵静,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E-m a i l: 138********@163.c o m通信作者:高英,E-m a i l:g a o y i n g911@163.c o m 发现:与病原菌相比,乳酸菌细胞表面的高疏水性和较高的聚集性和亲和力,让益生菌更有优势竞争宿主的黏附位点,从而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入侵);②直接干扰病原菌的黏附(S a n t o s等[8]研究发现:乳酸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明显降低了黏附位点的表面张力,直接扰乱病原菌的黏附;除此之外,乳酸杆菌表面的疏水结构可在宿主表面形成一个天然的物理屏障,可阻止念珠菌黏附于宿主黏膜表面);③竞争排斥(益生菌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㊁进而抑制真菌菌丝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真菌的侵袭性)㊂1.2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菌丝分化真菌生物被膜是由酵母细胞㊁菌丝相互嵌入细胞外基质而构成的复杂的三维结构,是微生物为自己创造的栖息地,处于生物被膜中的真菌更不容易受到宿主的防御[9]㊂据研究,唑类药物㊁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在真菌生物被膜形成后明显降低,因而真菌的致病力㊁耐药与其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密切相关[10]㊂目前很多研究已证实,益生菌能够干扰真菌菌丝及生物被膜的形成[11]㊂并且主要抑制早期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对于中期和已经成熟的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相对微弱㊂K u n y e i t等[12]研究发现,从食物中提取的益生菌能够抑制念珠菌从酵母态向菌丝态的转化,对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㊁甚至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乳酸菌的抑菌效果不同,其中植物乳杆菌㊁罗伊氏乳杆菌能显著破坏嵌入复杂生物膜结构中真菌细胞㊂1.3分泌抗菌肽益生菌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这些抗菌物质包括:糖分解代谢物,如乳酸和乙㊃2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酸等有机酸;氧分解代谢物,如过氧化氢㊁蛋白质类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如脂肪酸㊁苯基乳酸等[13];抗真菌蛋白㊂乳酸链球菌素就是由乳酸球菌合成的抗菌肽, J u t u r u等[14]研究发现,乳酸链球菌素能阻止白念珠菌从酵母态向菌丝态的转化,从而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纳摩尔浓度下,乳酸链球菌素就能抑制念珠菌向菌丝态的转化,从而抑制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㊂1.4改变人体微环境酸性环境能抑制真菌的生长[15],益生菌能产生H2O2㊁乳酸等酸性物质,从而降低机体微环境的p H值,为机体营造了一个酸性的微环境㊂研究发现[16]:当培养基的p H值为3.0~3.5时,真菌菌落的直径明显小于p H值为4.0~9.0的菌落直径,且当p H值低于3.0时,没有真菌生长㊂益生菌在培养的过程中产生的乳酸㊁乙酸㊁丙酸等有机酸可以降低培养基的p H值,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㊂此外,益生菌产生的有机酸可以有效地延缓真菌菌丝的生长,且益生菌产生的酸性和中性的鞘磷脂酶,其浓度足以促进皮肤中神经酰胺的产生,进而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17],从而阻止了真菌的入侵㊂1.5免疫调节关于益生菌对宿主免疫调节的研究很多,但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主要在于大量的研究常常使用不同的菌株㊁物种和属,使得关于益生菌的研究的异质性较大[18]㊂但是目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而发挥有益作用㊂N i u等[19]在运用V K2/E6E7细胞体外模拟阴道上皮的研究中发现,乳酸菌能够通过促进V K2/ E6E7细胞分泌I L-2㊁I L-6㊁I L-17等细胞因子而减弱白念珠菌的毒力㊂L i等[20]进一步在大鼠阴道念珠菌病模型中证实:乳酸菌可以调节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来降低T h1/T h2的比例,同时增加上皮来源I g G的表达,表明了乳酸杆菌在维持免疫稳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2益生菌的临床应用前景2.1益生菌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应用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㊁抗真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 V C)的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乳酸菌是最常见的益生菌制剂,研究发现[21]:它能分泌各种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㊁过氧化氢㊁抗菌肽等,防止病原真菌的定植及过度生长,另外,它所分泌的酸性产物能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保持局部的菌群平衡㊂O e r l e m a n s等[22]通过体外研究发现:运用3种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㊁戊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备的复合凝胶剂,阴道用药,评估对V V C患者的疗效㊂结果发现:益生菌治疗组阴道真菌浓度与氟康唑治疗组相似㊂D a v a r等[23]应用氟康唑150m g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V V C患者治疗6个月,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7.2%,而单用氟康唑组复发率为35.5%㊂这些研究均表明:益生菌在单用及联合治疗V V C中都能显著提高疗效㊁降低复发率㊂2.2益生菌在口腔念珠菌病中的应用念珠菌是口腔微生物的正常菌群,在老年人口腔中的检出率可达20%~65%,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4]㊂随着年龄的增长㊁人体抵抗力下降㊁义齿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则容易发生念珠菌性口炎㊂在口腔念珠菌病高风险的义齿患者中,益生菌显示出可喜的结果,M i y a z i m a等[25]报道一组戴义齿的老年患者,食用了含乳酸杆菌的奶酪后,仅仅4周,其口腔内念珠菌数量明显下降,同样在食用了含嗜酸乳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的奶酪8周后,其口腔内念珠菌数量均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研究还发现:抗念珠菌I g A的水平明显升高,推测益生菌可能通过增加了I g A的分泌从而加强了口腔黏膜屏障功能㊂展望随着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临床致病菌对现有治疗药物的抵抗,真菌感染的治疗及管理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㊂研究一个不良反应小㊁疗效可靠的药物意义重大㊂益生菌是一种含有生理性活菌及其成分和产物的微生物制剂,临床上,益生菌在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及口腔念珠菌病等方面疗效显著㊂目前,众多体内外实验证实了:益生菌对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不良反应小㊁不会产生耐药等优势㊂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人们对益生菌的不断了解,在不久的将来,益生菌很有希望成为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安全且有效的新药㊂㊃3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T H A K U R J K,A R T H A N A R I H,Y A N G F,e t a l.A n u-c l e a r r e c e p t o r-l i k e p a t h w a y r e g u l a t i n g m u l t id r u g re s i s t a n c ei n f u n g i[J].N a t u r e,2008,452(7187):604-609.[2]B E RMA N J,K R Y S A N D J.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t o l e r a n c ei n f u n g i[J].N a t R e v M i c r o b i o l,2020,18(6):319-331.[3]G E O R G E K E R R Y R,P A T R A J K,G O U D A S,e t a l.B e n-e f a c t i o n o f p r o b i o t i c s f o r h u m a n h e a l t h:A r e v i e w[J].JF o o d D r u g A n a l,2018,26(3):927-939.[4]C H E W S Y,C H E A H Y K,S E OW H F,e t a l.P r o b i o t i c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r h a m n o s u s G R-1a n d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r e u t e r iR C-14e x h i b i t s t r o n g a n t i f u n g a l e f f e c t s a g a i n s t v u l v o v a g i n a lc a nd i d i a s i s-c a u s i n g C a n d i d a g l a b r a t a i s o l a te s[J].J A p p l M i-c r o b i o l,2015,118(5):1180-1190.[5]L AM S,Z U O T,H O M,e t a l.R e v i e w a r t i c l e:f u n g a l a l t e r-a t i o n s i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b o w e l d i s e a s e s[J].A l i m e n t P h a r m a-c o T h e r,2019,50(11-12):1159-1171.[6]万雪,贺丹,王丽.申克孢子丝菌毒力因子及宿主抗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5):307-310. [7]K A N G C H,K I M Y,H A N S H,e t a l.I n v i t r o p r o b i o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 o f v a g i n a l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f e r m e n t u m M G901a n d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 M G989a g a i n s t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J].E u r J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R e p r o d B i o l,2018,228:232-237.D O I:10.1016/j.e j o g r b.2018.07.005.[8]I T A P A R Y D O S S A N T O S C,R AMO S F R A N C A Y,D U-A R T E L I MA C AM P O S C,e t a l.A n t i f u n g a l a n d a n t i v i r u-l e n c e a c t i v i t y o f v a g i n a l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p.p r o d u c t s a g a i n s tC a n d i d a v a g i n a l i s o l a t e s[J].P a t h o g e n s,2019,8(3):150.[9]K OWA L S K I C H,MO R E L L I K A,S C HU L T Z D,e t a l.F u n g a l b i o f i l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r o d u c e s h y p o x i c m i c r o e n v i r o n-m e n t s t h a t d r i v e a n t i f u n g a l r e s i s t a n c e[J].P N A S L a t e s t A r t i-c l e s,2020,117(36):22473-22483.[10] MA T S UMO T O Y,K U R A K A D O S,S U G I T A T.E v a l u a-t i n g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 b i o f i l m f o r m a t i o n i n s i l k w o r m s[J].M e d M y c o l,2021,59(2):201-205.[11]K E A N R,R AMA G E G.C o m b i n e d a n t i f u n g a l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b i o f i l m t o l e r a nc e:t h e g l o b a l t h r e a t o f C a nd i d a a u r i s[J].m S p h e r e,2019,4(4):e00458-e00419.[12] K U N Y E I T L,K U R R E Y N K,A N U-A P P A I A H K A,e ta l.P r ob i o t ic y e a s t s i n h i b i t v i r u l e n c e o f n o n-a l b i c a n s C a nd i-d a s pe c i e s[J].m B i o,2019,10(5):e02307-19.[13]I N D I R A M,V E N K A T E S WA R U L U T C,A B R A HAMP E E L E K,e t a l.B i o a c t i v e m o l e c u l e s o f p r o b i o t i c b a c t e r i aa n d t h e i r m e c h a n i s m o f a c t i o n:a r e v i e w[J].3B i o t e c h,2019,9(8):306.[14] J U T U R U V,WU J C.M i c r o b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b a c t e r i o-c i n s:L a t e s t r e s e a r c hd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B i o-t e c h n o l A d v,2018,36(8):2187-2200.[15] B H A T T A P,R E D I N B O M R,B U L T MA N S J.T h e r o l eo f t h e m i c r o b i o m e i n c a n c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h e r a p y[J].C AC a n c e r J C l i n,2017,67(4):326-344.[16] G U O J,MA U C H A,G A L L E S,e t a l.I n h i b i t i o n o f g r o w t ho f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t o n s u r a n s b y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r e u t e r i[J].JA p p l M i c r o b i o l,2011,111(2):474-483.[17] L E W L C,L I O N G M T.B i o a c t i v e s f r o m p r o b i o t i c s f o r d e r-m a l h e a l t h:f u n c t i o n s a n d b e n e f i t s[J].J A p p l M i c r o b i o l, 2013,114(5):1241-1253.[18] R I B E I R O F C,R O S S O N I R D,D E B A R R O S P P,e t a l.A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p r o b i o t i c s o n C a n d i d a s p p.a n d c a n-d i d i a s i s p re v e n t i o n:a n u p d a t e[J].J A p p l M i c r o b i o l,2020,129(2):175-185.[19] N I U X X,L I T,Z H A N G X,e t a l.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c r i s p a t u sm o d u l a t e s v a g i n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i n n a t e r e s p o n s e t o C a n d i d aa lb ic a n s[J].C h i n M ed J(E n g l),2017,130(3):273-279.[20] L I T,L I U Z,Z HA N G X,e t a l.L o c a l p r o b i o t i c L a c t o b a c i l-l u s c r i s p a t u s a n d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d e l b r u e c k i i e x h i b i t s t r o n ga n t i f u n g a l e f f e c t s a g a i n s t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 i n a r a tm o d e l[J].F r o n t M i c r o b i o l,2019,10:1033.D O I:10.3389/f m i c b.2019.01033.[21] B A L A K R I S HN A N S N,Y AMA N G H,L O R E N Z M C,e ta l.R o l e o f v a g i n a l m u c o s a,h o s t i mm u n i t y a n d m i c r ob i o t a i n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J].P a t h o g e n s,2022,11(6):618.[22] O E R L E MA N S E F M,B E L L E N G,C L A E S I,e t a l.I m-p a c t o f a l a c t o b a c i l l i-c o n t a i n i n g g e l o n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 d i d o-s i s a n d t h e v a g i n a l m i c r o b i o m e[J].S c i R e p,2020,10(1):7976.[23] D A V A R R,N O K HO S T I N F,E F T E K H A R M,e t a l.C o m p a r i n g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 i n p a-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p r o p h y l a c t i c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p r o b i o t i c a n d p l a c e b o d u r i n g t h e6m o n t h s[J].P r o b i o t i c s A n t i m i c r o b P r o-t e i n s,2016,8(3):130-133.[24]S A HU A,D E S HMU K H A,G H A N A T E A D,e t a l.R a-m a n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o f o r a l b u c c a l m u c o s a:a s t u d y o n a g e-r e-l a t e d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a n d t o b a c c o-r e l a t e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c h a n g e s[J].T e c h n o l C a n c e r R e s T r e a t,2012,11(6):529-541.[25]M I Y A Z I MA T Y,I S H I K AWA K H,MA Y E R M,e t a l.C h e e s e s u p p l e m e n t e d w i t h p r o b i o t i c s r e d u c e d t h e C a n d i d al e v e l s i n d e n t u r e w e a r e r s-R C T[J].O r a l D i s,2017,23(7): 919-925.[收稿日期]2022-05-10[本文编辑]卫凤莲㊃4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益生菌在儿科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儿科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79ac05581b6bd97f19eaa5.png)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于儿科的治疗有着实际意义,可以掌握益生菌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本文重点分析了益生菌运用于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让广大儿科医生能充分认识到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性能,让此药在临床上的运用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处理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益生菌;儿童;作用机制;儿童疾病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且能够让生理功能包含标准数量非特异性病的制剂。
摄入之后能在宿主内利用调整宿主菌或酶的平衡肠道粘膜表面,对人体的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刺激作用。
我国医学资料研究显示,益生菌在作为保健食品、药物治疗时的运用更广,尤其是对儿科的运用更为多见。
临床上若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1)良好的生理作用。
(2)益生菌属于菌群的一个组成,对体内正常菌群的均衡能起到调节作用。
保证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外来细菌数量达到标准值。
(3)具备的生物、遗传特征的物种。
(4)细菌可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满足各类工业生产的要求。
(5)使用后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安全。
(6)耐酸,耐胆汁的作用。
(7)能发挥出黏附效果,定植在肠道黏膜。
(8)是能够制造的抗微生物物质。
目前,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开设了益生菌制剂的代理商,其包括了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1]。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益生菌主要是利用摄取一定的活菌,其能有维持人体的健康,改善身体组织的各方面功能。
益生菌又被称为“友善细菌”,主要特点为能活着到达小肠,且限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改善肠道的运动,以此增强肠道的机能,对排便可实现完善调整。
2益生菌对儿童生理作用①对腹泻既有治疗效果,又可作为防范药物;②对不耐乳糖症状有改善效果;③防止阴道出现感染;④促进人体免疫力增强;⑤调整过敏反应;⑥减少血清胆固醇;⑦防止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
3益生菌儿童疾病中的应用3.1小儿腹泻病:医学资料研究显示,腹泻病在儿科中是一种多见的疾病。
益生菌制剂在治疗无菌性腹泻中的作用
![益生菌制剂在治疗无菌性腹泻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e56d07f12d2af90242e620.png)
向破 口处 游 移 , 成 粘 连 。 由此 可 见 , 腹 时缝 合壁 层 腹 膜 造 关
是必要 的。
作者 简介 : 冯俊 萍, ,9 6年 1 女 16 0月生 , 治医师 , 宁县 主 大
人 民 医 院 .4 3 0 020
次剖宫产 1 例。观察 组 9例 中, 2次剖宫产 1 , 次剖 1 曾 例 1
照组 1 2年 ,, 年 以内 5例 。 3
13 方 法 : 次 开腹 后 观察 并 记 录前 次 手 术 后 腹 腔 中 的 粘 . 本 连发生情况 。
3t esc n 山 西 医 药杂 志 20 0 9年 3月 第 3 8卷 第 3期 下 半 月 S ax dJMac Q , o 3 No. h eo d hn i Me , rh2 V l 8
.
,
—
—
一
合腹膜和膀胱子宫返折 腹膜 的 1 7例作为对照组 ; 将既往采 用新式剖宫产术 、 不缝合 腹膜 的 9例作为 观察组 。对 照组 年龄 1 -4 9 5岁 , 平均 2 ; 5岁 观察组年龄 1 ~3 岁 , 8 1 平均 2 3
察组 的 33 .7倍 。
3 讨 论
处 , RR是 观 察 组 的 33 其 .7倍 。胎 儿 娩 出 后 , 宫 缩 小 , 子 而
返折腹膜不收缩。缝 合好子 宫肌层 以后 , 返折腹 膜的两个 断端之间相对 过长 , 能 自然对合 而完全覆 盖子宫切 口创 多 面, 又由于其位于盆腔 的最低处 , 没有 张力形成 , 不容 易发 生位移 , 只要止血彻底 , 可不缝合 返折腹膜 , 由于 没有缝线 从而减少 了异 物刺 激 , 面可 由间皮 细胞很快修 复而减少 创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在婴儿湿疹中的应用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在婴儿湿疹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951a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a.png)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在婴儿湿疹中的应用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是一种具有活性、能够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的益生菌制剂。
其在婴儿湿疹的应用主要通过调节皮肤的微生态平衡,增强皮肤的免疫力来缓解婴儿湿疹的症状。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可以在不破坏皮肤屏障的情况下有效缓解湿疹症状,不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可以调节皮肤的微生态平衡。
皮肤的微生态平衡是维持皮肤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婴儿湿疹患者往往由于微生态失衡引起症状加重。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中的益生菌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有害微生物对皮肤的侵害,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调节皮肤的微生态平衡,从而缓解婴儿湿疹的症状。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可以增强皮肤的免疫力。
益生菌可以通过与皮肤表面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增强皮肤的免疫力,促进皮肤受损部位的修复,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益生菌还可以促进皮肤角质层的形成,增加皮肤的保水能力,改善皮肤干燥和瘙痒的症状。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在婴儿湿疹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一些临床研究的支持。
据报道,一项针对婴儿湿疹患者的临床试验证实,通过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湿疹症状,减轻瘙痒感,提高生活质量。
而在国外,一些研究也表明,通过益生菌的口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湿疹症状,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在婴儿湿疹中的应用也受到了专家的认可。
专家认为,益生菌口服可以改善婴儿湿疹患者的皮肤状况,减少病情的复发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而且,益生菌治疗不存在依赖性,不会出现激素依赖和耐药性等问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4448c7431b765ce05081467.png)
量超 过前次喂人 量的 3 O %; 胃内有咖啡样液体或胆汁样 胃内 容物 。( 2 ) 恢复 出生体重时 间。( 3 ) 达全 胃肠喂养时 间。( 4 ) 住 院时间 。( 5 ) 体重增长速度 。
[ 2 ] 中华医学会儿科 学分会 呼吸学 组 , 《 中华儿科 杂志 》 编 辑委员
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C J 3 . 中华儿科杂 志 , 2 0 0 8 ,
4 6 ( 1 0 ) : 7 4 5 - 7 5 3 .
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 炎 , 疗 效满 意 , 为婴 幼儿 喘息性 支气 管 炎的辅助治疗提供 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 的途径 。 我国儿童支气管 哮喘诊 断与 防治指 南根 据不 同 的临床
中图分类号 : R7 2 2 . 6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1 3 — 1 7 6  ̄0 2
极低 出生体重 儿其 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 常伴有 各种疾 病 和并 发症 , 容易 出生喂养不耐受 , 研 究表 明红霉素 、 西沙必 利 等对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有一定的防治作 用 , 但 其安全性 及 有效性仍存在较多 争议 。2 0 0 9年 6月 一2 0 1 1年 8月 , 笔 者 对7 2 例极低 出生体重儿应 用 口服 益生菌制 剂 , 经 临床观察 ,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同期 在我 院 NI C U收 治的极低 出生体
一Hale Waihona Puke 者判 断为喂养不耐受 : 呕吐≥3 次/ d , 腹胀 ; 喂奶前 胃残余
重儿 7 2 例, 符 合 以下条件 : 孕周< 3 4 周, 1 5 0 0 g > 出生体重
≥1 0 0 0 g , 排 除先天 畸形 、 重度 窒息 、 严重 心肺 疾 患、 新生儿 早期感染 。将 患 儿分 为两 组 : 常 规治 疗 组 3 6例 , 平 均 胎 龄 ( 3 2 . 5 土1 . 3 ) 周, 平均体重 ( 1 2 7 3 士2 1 3 ) g ; 益 生菌组 3 6 例, 平 均胎 龄( 3 2 . 4 i1 . 4 ) 周, 平 均体重 ( 1 3 0 4 士1 9 1 ) g 。两组患 儿
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64f6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8.png)
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或加工而制成的保健品或药物。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益生元等多种形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等功能。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下面将就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生态制剂的种类1. 益生菌益生菌是指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改善宿主肠道菌群平衡。
常见的益生菌有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可以通过口服制剂或饮食摄入而获得。
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内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2. 益生元益生元是一类可被肠道菌群利用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
益生元通常是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寡糖、低聚果糖等。
益生元可以通过促进益生菌的增殖,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功能。
3. 益生菌+益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联合应用可以相辅相成,产生协同效应。
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更容易生长繁殖,而益生元则通过促进益生菌的活性来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因此,益生菌+益生元的组合制剂往往比单独的益生菌或益生元更具有生物学活性。
二、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菌群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益生菌的繁殖,从而维持肠道生态平衡。
2. 增强免疫功能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免疫相关细胞活性,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微生态制剂可以降低感染和炎症的风险,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3. 促进营养吸收肠道菌群的失衡会导致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障碍,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提高食物利用率,对于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的患者尤为重要。
三、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愈发广阔。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96e2a64b35eefdc8d333cf.png)
5.
在过敏性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中的应用
机体在产生免疫应答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常会产生过 敏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异位性皮 炎、湿疹等。它们都有免疫球蛋白lgE介导,且多由Th1/Th2免疫 反应不均衡所致,Th2反应增多则会导致过敏性疾病。
• 对于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免疫功能缺陷及断肠综合征为其禁忌 证。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② 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s associated dirrhea, AAD)是抗菌药物常见 的不良反应,在长期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继发性腹泻。使用微 生态制剂是目前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方法之一。对于抗生 素相关性腹泻,《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实践指南》推 荐应用布拉氏酵母菌。
4.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Hp)寄生于胃及十二指肠,感染率较高,可致慢性 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体外Hp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在 体内Hp寄生在黏液层下,注射给药难以达到治疗浓度,口服用药常 因胃酸破坏、黏液层保护及胃排空等影响,降低治疗效果,且易产生 耐药。
2010年第四届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洲螺杆菌研究小组 (EHSG)达到共识:增加鉍剂或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对治疗作用显 示是有益的。
3. 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应用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功能改变而导致的,以腹痛、慢性或复发 性腹泻为主要综合征,兼有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异常的综合征。 其诱因主要有:(1)精神、神经因素,有心理疾病的人更易发生 肠易激综合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刺激更易引起肠动力絮乱。 (2)肠道各种刺激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使肠道功能发生改变,使得 症状加重。肠道受到反复刺激后,处于高敏状态,使肠管产生了 “易激性”。 所以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治疗时可以合用微 生态制剂。崔少波对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用酪氨酸梭菌活菌胶
益生菌制剂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益生菌制剂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b645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a.png)
益生菌制剂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为探明益生菌制剂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腹泻、便秘和抗生素使用者为研究对象。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患者66例,随机入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铵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仅用匹维溴铵治疗。
对比两组肠道菌群、生活质量及疗效。
结果:治疗4周试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高于对照组,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IBS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屏障功能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效果良好,临床可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制剂;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菌群失调患者66例。
纳入标准:(1)符合《功能性肠病诊治标准》,经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确诊;(2)病程半年及以上;(3)18~59岁;(4)精神、意识及视听说功能正常;(5)无消化道疾病。
排除标准:(1)近3周接受胃肠动力药物治疗;(2)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酗酒、吸烟者;(5)合并肿瘤。
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5~58岁、平均(37.15±5.37)岁,病程7个月~2年,平均(1.14±0.22)年;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6~59岁、平均(37.23±5.24)岁,病程7个月~2年,平均(1.17±0.2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饲用益生菌制剂的选择与应用
![饲用益生菌制剂的选择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57bf47c850ad02df804106.png)
7 0 ℃后 , 则发 酵成 功 。
的抗 菌剂 对其 有 杀灭 作 用 , 因此 , 一 般情 况 下 不
可 同 时应用 。对 于肠 道菌群 紊乱 或菌 群调 整不 奏 效 的病 例 , 可 在用抗 生 素后使 用益 生菌 制剂 。 ( 钱 程)
-
( 徐 燕
张 是)
45— —
~
益 生菌 的使 用 效 果 同饲 料 中 添加 的 活菌 数 量 密 切相 关 , 在 动物 体 内必 须达 到 一定 活 菌浓 度 才能 发挥 作 用 , 一般 要求 每 千 克饲 料 中有 益 菌 的 数 量达 到 1 0 9 C F U 以上
3 使 用 时间和 方法
6 0 %, 手 握 不成 团 , 较松 , 温度在 4 5 ℃左 右 : 表 层
剂 可 以改善 养殖 环境 。
2 活菌 浓度 和剂量
1 0平 方米 以上 的垫料 可 用水 直 接泼 洒 , 使垫 料水 分 达到 4 O%~ 5 0 %。进 猪 后如 发现 猪 跑 动 时
有 垫 料 粉 尘 扬起 , 证 明 垫料 干燥 , 要 用 喷淋 水 做 湿度调整 , 直 至猪 跑 动 时垫 料 不扬 起 粉 尘 。正 常 的垫 料 p H值 7 ~ 8 , 其 中心部 无 氨 味 . 湿度 在 5 0 %
制 作 面积 比较大 的 垫料 , 尽 量选 择 在 大 空场
地搅 拌 , 可 以使用 铲 车 、 搅 拌机 、 挖 掘机 等机 械 。
7 . 3 温 度 湿度 与 酸 碱 度
可促 进 仔猪 生 长发 育 ,提 高 日增 重和 饲 料报 酬 ,
降低 腹 泻率 。光 合 细菌 、 硝 化 细菌 及 芽胞 杆 菌制
通 过 高 温 堆 制 的 垫 料 是 否 符 合 发 酵 床 养 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Gaon D,Garcia H,Winter L,et a1.Efleet of Lactobacillus strains and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on persistent diarrhea in children. Medicine(B Aires),2003,63(4):293
5 Seki H。Shiohara M。matsumlira T.Pt a1.Prevention of antibiotic—
6
天津药学Tianjin
~ 一 一
Pharmacy
~
~一一~一~一~~一一~
7
~一一一一一一~~
8 9
一
一
一
~
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嬲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收稿日期:2004—11 26
万方数据
天津药学Tianjin Pharmacy 2005年2月 第17卷第1期
各种外来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 1.2免疫作用 定植于肠道黏膜的益生菌能不断地 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从而诱导宿主自身的特异性和/或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尤 其是对于幼儿这种良性刺激是免疫系统发育完善所必 需的。
万方数据
溃疡的发病跟幽门螺旋杆菌有关。有研究显示乳酸杆 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具有抑菌和杀菌作 用[7]。临床研究也表明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显著减 少幽门螺旋杆菌在高危人群的定植阳]。另外,临床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用抗菌药物、铋剂和甲硝唑三联 疗法,但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是该方法的主要问题,Ar— muzzi等[91对60例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在用克 拉霉素、替硝唑和雷贝拉唑治疗1周的同时,随机使用 乳酸杆菌或安慰剂治疗两周并随访3周,结果显示乳 酸杆菌能明显减轻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2.3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食物过敏、湿疹及过敏 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伴随存在,根治方法为去 除过敏原。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显示,2岁以下幼儿口 服益生菌制剂能减少过敏性皮炎等的发病率[1 o]。对 1~13岁过敏性皮炎患儿,口服乳酸杆菌制剂6周能 减轻发病程度,对IgE增高者效果更明显[11|。 2.4 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 内乳杆菌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治疗 虽可暂时控制,但顽固复发率很高。用产H。O:乳杆菌 制剂治疗,不仅可使大多数病人痊愈,而且能恢复患者 阴道内乳杆菌的平衡,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2]。 2.5其他临床应用对于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在奶中 加入乳酸杆菌可减少消化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 生[1 2|。对于母乳性黄疸患儿,口服益生菌制剂(妈咪 爱)5 d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十二指肠内 8葡萄糖醛酸酶活性[1 3|。
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2):26
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
丁倩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300074)
摘 要 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调成为许多临床问题的诱因。益生菌制剂通过屏障、增
强免疫、抑制有害菌等途径,调节、恢复人体正常菌群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目的,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腹
及最佳处方的筛选.中草药,2000,31(11):844 18张卿,高尔,侯琦,等.薤白挥发油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
响.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2):94 19张卿,高尔.薤白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05 20严启新.薤白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中草药,1997,28(增刊):136 21 陈彬,张世玮,陆茵.瓜篓薤白药对大鼠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
表1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
商品名称 丽珠肠乐 整肠生 米雅BM颗粒 促菌生 乐托儿 妈咪爱 金双岐 培菲康
所用菌种 双岐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酪酸菌 腊样芽孢杆菌 乳酸杆菌(热灭活) 粪链球菌、枯草杆菌 双岐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
1.3营养作用 肠道内益生菌参与体内蛋白质和糖 类的代谢和吸收,并可通过代谢产生多种维生素,如维 生素B。、生物素、叶酸和泛酸等,提供给人体使用。 1.4其他作用 益生菌可抑制产胺的腐败菌的生长, 吸收肠道内毒素,减少内毒素的来源及其对肝脏的损 伤。肠道内益生菌还可通过对有害菌的抑制而降低前 致癌物质转化成活性致癌物,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2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 2.1预防和治疗腹泻 2.1.1 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 引起的。在多个国家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口服不同 的益生菌制剂均能有效治疗此类腹泻。Guandalini 等[3]的研究显示,用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儿童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可使患者平均病程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 缩短。Gaon等[43的研究同样显示,使用益生菌制剂治 疗儿童腹泻能降低腹泻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并减少粪 便量。 2.1.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1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 杀死有害菌的同时,可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难辨 梭状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轻度时表现为 腹泻,严重时腹泻伴有全身症状并出现灶性肠假膜形 成。研究表明,无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初期还是中期给予 益生菌制剂,均能显著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率,并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对于已出现伪 膜性结肠炎的病人,用益生菌制剂配合适当的抗生素 进行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能防止其复发。 2.2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目前已确定胃炎、消化性
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脂质调节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 10(5):284 7 贺立勃.瓜篓、薤白降脂作用的析因研究.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 (4):205 8秦林,张安玲,姚晓渝,等,栝楼配伍薤白降血脂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动态,1994,(3):9 9陈丽萍,白旭东,于国梁.高分辨率超声观察薤自制剂对高脂血症的 治疗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182 10李向红。顾丽贞,张柏舜,等.薤白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中药 材,1994,1 7(11):34
2005年2月 第17卷第1期
testinal side—effects during Helicobacto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15(2):163 10 Kalliomaki M,Salminen S,Poussa T,et a1.Probiotics and preven— tion of atopic disease:4-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3,36l(9372):1869 1 1 Rosenfelt V,Benfeldt E,Nielsen S D,et a1.Effect of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strains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Allergy Clin Immunnol,2003,111(2):389 12 Hatakka K,Savilahti E,Ponka A,el a1.Effect of long term con— sumption of probiotic milk on infections in children attending day care centers:double blind,randomized trial.BMJ,2001,322 (7298):1327 13黄志华,黄欣,魏虹,等.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的 临床观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1):30
泻、消化性溃疡、细菌性阴道炎以及便秘等,是一类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临床
上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制剂,菌群失调,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5)01—0056—03
正常人胃肠道生活着大量的细菌,新生儿出生2 h 后即开始有不同细菌进入体内,以后逐步建立正常菌 群,成年人体内约有500多种细菌,分属50多个种,细 菌总数超过100万亿。肠道细菌群是由需氧菌、厌氧菌 及兼性厌氧菌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正常 情况下它们在宿主体内繁殖而不会致病,并对机体健 康起着积极作用,包括辅助消化、吸收、营养、免疫和拮 抗致病菌。如果肠道生态平衡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正 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定植位置发生变化,导致菌群失 调,就可能使致病菌乘虚而入引起病变[1]。近年来由于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对正 常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也推动了益生菌制
参考文献 1杨景云.肠道菌群与健康.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 991.7—
10
2 Alvarez—Olmos M I,Oberhelman R A,Probiotic agents and infec— tious disease:a modern perspective on a traditional therapy.Clin Infect Dis,2001,32(11):1 567
11孟庆国,朱庆磊,邓淑娥,等.薤白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潍 坊医学院学报,1998,20(1):66
12 冷报浪,史锁芳.栝蒌薤白类方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述评.中国中医 药信息杂志,2000,7(4):18
13郭书文,王国华.瓜篓薤白半夏汤制剂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NO、 TAF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