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基础与设计作业三
(精选)数字图形创意设计、在线作业
![(精选)数字图形创意设计、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8aeeb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a.png)
数字图形创意设计第一次作业(第一二章)一. 单选. (共 9 小题,63 分)1. 下列文件类型中,不属于点阵图格式的是()。
A .*. JpgB .*. bmpC .*.aiD .*. tif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7 得分:72. 查看绘图时,显示全部对象的快捷键是()。
A .F2B .F9C .F3D .F4学生答案: D正确答案: D分数:7 得分:73. 点阵图的分辩率常用单位为ppi,它是指每个()长度单位内所包含的像素数值。
A .毫米B .英寸C .厘米D .米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7 得分:74. 如果您打开的文件中正缺少某几种字体,CorelDRAW会()。
A .自动替换B .出现对话框让您选择C .空出字体D .临时替换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7 得分:75. 属性栏、泊坞窗、工具栏和工具箱在屏幕上可以随时打开、关闭、移动吗()。
A .可以B .不可以C .属性栏可以D .工具栏可以学生答案: A正确答案: A分数:7 得分:76. 以下关于页面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是位图B .只能是纯色C .可以嵌入文档D .不能被打印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7 得分:77. 将矢量图转换为位图后,其文件可能会()。
A .体积变大B .体积变小C .体积不变D .可以再原样转为矢量图学生答案: A正确答案: A分数:7 得分:78. 位图的最小单位是()。
A .1/2个像素B .1/4个像素C .1 个像素D .1/8个像素学生答案: C正确答案: C分数:7 得分:79. CorelDRAW可以生成的图像类型是()。
A .位图B .矢量图C .位图和矢量图D .栅格图学生答案: B正确答案: B分数:7 得分:7二. 多选. (共 1 小题,7 分)10. 根据计算机对图形的处理原理及应用的软件和使用的环境的不同,静态数字图形大致可以分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三)》应用作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三)》应用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35b98579e314332396893c9.png)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科:小学数学册数:第(2)册单元数:第(4)单元知识领域:图形与几何内容专题:有趣的图形情境课题:动手做(三)知识课题欣赏与设计题型试题知识要点难易程度认知过程数学核心素养……填空计算选择判断问题解决其它基础变式拓展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一、填一填。
1.⑤号图形是()形。
③号图形是()形【答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A. 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组。
A1. A1.知道七巧板有几种图形。
√√√√ 2.如图所示,不考虑组合图形,七巧板中有1个平行四边形,1个( )和()个三角形。
【答案:正方形, 5 】A. 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组。
A4.知道七巧板组成图形中的相同图形。
√√√√3.风车图形是有()个()形组成。
【答案:8,三角】A.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图案设计的原理。
B2.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 4.这个图案所用的基本图形是()形。
【答案:三角】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5.万花筒图案是由()形和()形组成。
【答案:正方形,三角形】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 6.壁画图形所用基本图形是()。
【答案:三角形】A.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图案设计的原理。
B2.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二、选择题7.以下那个图案不全是由三角形组成()【答案:C 】A.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图案设计的原理。
B2.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8.这个图形所用的基本图形是()【答案: A】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9.下面哪个图形不全由长方形组成()【答案:C】C.在欣赏图案过程中,了解拼图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C1.找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图形。
√√√√10.图中的的墙壁缺少了()块砖。
8图形创意—正负图形
![8图形创意—正负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ef3bb5974028915f804dc253.png)
双关”,语言是这样,视觉化的图形语 言也是这样。人们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 而往往忽略了 对虚空间的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 重要性。 引导学生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 利用的元素。
用关系 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底是牙?还是牙刷?有了牙刷牙齿 才会健 康,有了牙齿牙刷才能发挥 其功能。相生相 依的事物合为一体, 这正是正负形的魅力。
调色盘是为上色服务的 ,接纳着颜料 和画笔并为之服务。图形将调色盘 的形状和颜料形状“糅合”在一起, 显得自然而不突兀。
贰
方法篇——图形与训练
图形创意与联想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 米”,从没有 哪幅作品将此主题表现
得如此生动和贴切过。
文学家善于用文字的形式表 现生活,设计师善于 将繁杂 的文字用简单的视觉语言予 以表达,电话 和人脸,取其两 者的共同点,合二为一。
贰
方法篇——图形与训练
图形创意与联想
多功能的梳子就像摆放餐具的托盘,通 过正负形,让我们体验空间的存在和意 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壹 基础篇
图形与基础 1 图形的基本概念 · 2 形式三要素训练——点、线、面训练 3 形式三元素训练——圆、三角、方训练 4 维度训练——二维图形联想 5 维度训练——三维图形联想 6 维度训练——空间图形联想
图形创意与联想
平面大师冈特兰堡海报
目录
优秀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一等奖
![优秀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0a827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e.png)
优秀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一等奖数学作业设计:使用图形和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第一部分: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一套有趣的数学作业,以图形和游戏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部分:图形设计1. 图形的分类我将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包括点、线、直线、曲线和曲线。
然后,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绘图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在作业本上进行标注。
2. 图形的拼图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图形拼图题目,要求学生使用已知的图形拼凑出指定的图形。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几何想象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游戏设计1. 数字游戏我设计了一款名为“数字猜猜猜”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猜测数字的大小和位置。
学生需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推理,逐步缩小答案的范围,最终猜出正确的数字。
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运算游戏我设计了一款名为“算术挑战”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运算符号和数字,计算出最终答案。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尽可能多的题目,以挑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第四部分:应用题设计1. 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题,例如购物计算、时间换算、园艺计划等。
这些题目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创意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些创意问题,例如用最少的直线将一张纸切成相等的部分和找出数字中的规律等。
这些问题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建筑初步作业练习三-平面设计基本训练精选全文
![建筑初步作业练习三-平面设计基本训练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86485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e.png)
线的构成: 平行、交接、分割、组合、密集、空间等等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相关知识点
线的构成:
题二:线的基本训练
密集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相关知识点
3、线的表现方式
题二:线的基本训练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相关知识点
4、线的组合
题二:线的基本训练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作业要求
题二:线的基本训练
1、了解相关的平面构成知识: 2、数量8-12张(9X9cm)
点有自己的特征与情感,点的大小、疏密、方向等
不同的组合能展示出不同节奏与韵律。
Hale Waihona Puke 建筑初步平面构成相关知识点
3、点的特征: 点的表现方式
题一:点的基本训练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相关知识点
4、点的特征: 点的组合
题一:点的基本训练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题一:点的基本训练
作业要求 1、了解相关的平面构成知识: 即图形构成的骨骼与形式法则的知识 2、数量8-12张(9X9cm)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题二:线的基本训练
相关知识点
1、线的概念: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有长度、方向和形状。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题二:线的基本训练
相关知识点
2、线的特征:
线的类型: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也可以分为实线和断续的虚线。 直线使人联想到安静、秩序、坚硬、平和、单纯 曲线让人感到自由、随意、流畅、优雅
建筑初步
平面构成
题六:骨骼的基本训练
相关知识点:
1 、骨骼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1d77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5.png)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正确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性,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种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认识等腰梯形。
能运用所学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基本特性的过程,培养观测、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确定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认识三角形基础性作业三角形有()个角,()条边。
三角形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答案全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3c2aa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9.png)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答案第二章图形系统第二章图形系统1. 什么是图像的分辨率?什么是图像的分辨率?解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单位长度(如英寸)所包含的像素点的数目。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单位长度(如英寸)所包含的像素点的数目。
2. 计算在240像素像素//英寸下640640××480图像的大小。
图像的大小。
解答:(640/240640/240))×(480/240)(480/240)或者(或者(或者(8/38/38/3)×)×)×22英寸。
英寸。
3. 计算有512512××512像素的2×2英寸图像的分辨率。
英寸图像的分辨率。
解答:512/2或256像素像素//英寸。
英寸。
第三章 二维图形生成技术a) 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是(0,0)和(6,18),计算x 从0变到6时y 所对应的值,并画出结果。
并画出结果。
解答:由于直线的方程没有给出,所以必须找到直线的方程。
下面是寻找直线方程(由于直线的方程没有给出,所以必须找到直线的方程。
下面是寻找直线方程(y y =mx mx++b )的过程。
首先寻找斜率:)的过程。
首先寻找斜率: m m == ⊿y/y/⊿⊿x x == (y 2-y 1)/(x 2-x 1) = (1818--0)/(6/(6--0) 0) == 3 接着b 在y 轴的截距可以代入方程y =3x 3x++b 求出求出 0 0 0==3(0)+)+b b 。
因此b =0,所以直线方程为y =3x 3x。
b) 使用斜截式方程画斜率介于0°和45°之间的直线的步骤是什么?°之间的直线的步骤是什么? 解答:1.1. 计算dx dx::dx dx==x 2-x 1。
2.2. 计算dy dy::dy dy==y 2-y 1。
3.3. 计算m :m =dy/dx dy/dx。
4.4. 计算b: b b: b==y 1-m ×x 15.5. 设置左下方的端点坐标为(x ,y ),同时将x end 设为x 的最大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86cd0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c.png)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摘要: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安排和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分层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图形与几何板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例3为案例,分析如何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关键词:分层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包括三个内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教学例3内容为梯形的特征,包括认识梯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梯形高的画法、特殊的梯形。
要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理解梯形的含义,掌握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55名学生,男生33人,女生22人。
由于我校为华中农业大学附属的子弟学校,大部分学生为教职工子女,学习能力强,见识广,接受和消化信息较快。
少部分学生为第三代和务工子女,相对来说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基于此,在教学环节及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均衡协调,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理念和意图】结合本课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作业设计采用分层、多元、自选的设计方法,保证作业的目标性、科学性、多样性、应用性、适切性的同时,更加追求层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本次作业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意图:1.在辨一辨、画一画,加一笔,解决梯形相关的实际问题等活动中,引导学生直观地辨析梯形,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观察、操作、比较、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放性思考训练和实践性作业,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
【设计方案】基础题:1、判断。
(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
()(2)梯形只有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直角梯形只有一个直角。
()(4)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6e90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8.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以下是几则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一:分数加减法作业设计1. 设计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内容(1)基础题:计算分数加减法。
(2)提高题: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题: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3. 设计特色(1)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注重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案例二:几何图形作业设计1. 设计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内容(1)基础题:认识并绘制基本几何图形。
(2)提高题: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拓展题: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3. 设计特色(1)注重基础,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案例三:数据统计作业设计1. 设计目标(1)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内容(1)基础题:收集并整理数据。
(2)提高题:制作统计图表。
(3)拓展题:分析数据,提出解决方案。
3. 设计特色(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总结六、案例四:时间与货币作业设计1. 设计目标(1)加强学生对时间单位及货币的认识。
(2)提高学生运用时间与货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理财意识。
2. 设计内容(1)基础题:时间的加减运算,货币的面值换算。
图形设计作业
![图形设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a94f7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f.png)
四:生命的延伸——综合联想 以市场上的一次性的杯子作为原材料,通过添加,减缺,对比联想、类比联想、接 近联想的方法,集合资源联想、文化联想、环境联想的内在层面展开不同深度和广 度上的联想,完成作业,在保持实行的基础上强化终形的内在和外在概念。 要有10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
每个完整循环过程不超过十个步骤,不少于八个。 尺寸:A3(29.7*42cm)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
三:符号的历程——接近联想 找出一个数字或者文字概念作为联想的起点,展开联想,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 之间必须有概念上的内在联系,第二个和第三个依次类推。经过十个步骤回到原来 最开始的起点概念。(类似于成语接龙游戏) 尺寸:A3(29.7*42cm) 要求:手法在第一个类比联想的基础上,始形由原来固定的单个符号变成三个符号,通过单个符号的形态联想
自然转换到第二个符号,再由第二个转换到第三个,每两个位置接近的符号之间产生联想,由此类推 完成三个不同符号之间的跨越互换,最终完成一次循环,每个符号在单循环中只准使用一次。 作业要求:请将正方形、正三角形以及圆形作一次循环联想练习,要求一个循环中必须包括三个形态,
点
点
线
点 线 的 性 质 互 换 练 习
肌理
第三章 图形的语言(第二周)
作业:
一:人物形象的形式求解 以一个公众熟知的形象为原始形,展开形式语言训练。要求一同一原始形为依据,不改变构图,不 增建信息内容,再在表现的手法上进行变化尝试,追求形式上的多途径练习。 可以是政治人物、文学人物、戏剧人物、等。比如:蒙娜丽莎、莎士比亚、梦露、维纳斯、米奇、 唐老鸭等。 尺寸:10CM*10CM 要求:每一个形象9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图形的概念表达(第四周) 作业: 1、七十二家房客
三图形设计的方法五无理图形
![三图形设计的方法五无理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b59116cba8114431b80dd86a.png)
• 构形手段
• 不求真实、打破主观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物理障碍和心理障碍,可以随 心所欲的表达创意。
• ① 物形的异常变形,体量上放大缩小造成对比,或常识的错位,或 生理结构和自然规律的改变。
• ② 物形有序状态的无序化、增添形象、改变运动方向或无序连接。
• ① 谬悖 换置图形——破坏熟悉、 合理、固定的秩序,将常规形态予 以荒诞、无理的表现,以加深悖理 印象。
画面要与 IC卡发生关联,卡上芯片要通过图形
创意成为画 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客观
画手 埃舍尔 荷兰 画中的一只手在画另 一只手,而另一只手 同时又在画这只手, 手这一形象在不同的 环境下转换着角色关 系,时而是真的手 (三维)时而是手的 图像(两维),怎样 解释都很难说是正确 或错误。
1.反序图形
0
0
0
0
0
0
兔子还是鸭
这幅图形既像兔子的造型又像鸭子的造型,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和 兔子、鸭子两者的形状又都不是很相像,似乎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形象。
白齿黑齿组成颇有乐感的琴键,又 构成一张笑脸。
两位演奏的乐手恰到好处地组合 构成整个人物图形的脸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弯构图形
• 弯转、折曲处理的图形。 • 在视觉心理学上,图形的突然变形,可以抑制视线的过速
八、混维图形 在二维平面上,可以通过透视、色彩、明暗、
遮叠等手法,对客观物形进行真实的三维立体 化的描绘,而设计中可以通过三维造型和二维 造型巧妙自然的结合融洽,使现实中的不可能 在我们的图形表现中奇妙地营造出来,产生视 觉上地新奇感受。
混维图形通过奇异地构想,将二维与三维、 幻像与真实混合交错在一起,追求出人意料地 表现,它先让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产生一种预期, 再用一种出乎意料的手法打破观者的固有想像, 从而加深视觉感受。
三、图形设计的方法同构、替构、解构、重构
![三、图形设计的方法同构、替构、解构、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a50708a01a37f111f1855b81.png)
置换与拼置在表现上有些相似,一般而言,置换 同构的图形从整体上看还是用以组合的原形中的 一个,只是其中部分被改变了,而拼置并不在意 产生的形象是否是大家能认知的某种事物形象, 可能和组合前的原形均存在较大差异。
置入同构
置入同构是将用以组合的元素中的一 个轮廓作为外形框架,将其他物形填 置在这个外形中,形成外轮廓形态与 内部元素间的组合关系。
元素的替代
▲ 训练目的:研究1+1≠2,即原创图+转换元素 = 新视觉效应。 如右下图的“风扇”,用绿叶取代扇片表示:象自 然风一样柔和。一个生活用品被赋予生命,可见 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产品。目的在于让大家感悟到 设计的魅力。
自然凉风
元素的替代
元素的替代
“学海无涯”,以其狭小的 可视图形展示给人以知识 宽宏博大的意境,激励、 引导人们要努力求知、上 进。
作业
• 选一件日常生活用品,用“十二个一和田 思维训练法”进行多元思维训练,从多角 度诱发创造灵感; • 训练方法提示: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对所列 问题逐一回答,并用适合的图形表达;
二、联想思维的类型 1、对比联想 • 利用事物的相反特征进行联想,可以加大 视觉冲击力。 • 文学艺术的反衬手法,就是对比联想的具 体运用。比如描写岳飞和秦桧的诗句“青 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同构图形
▲ 教学要求:1.学生可在上述四项内容中任选一,展开深入的联想。 2.尺寸:A1纸,至少有10个方案,上交5个精画的方案。 ▲ 训练目的: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往往因受各种附带的限制而带来视觉宣传上的 困难。比如所提供的纸面空间的限制,还有客户提供的是不令人感 到美的产品,却需要我们进行宣传。有意义的想象可以使产品赋予 新的生命力。比如酒产品“ABSOLUT VODKA ”的瓶形想象成为古罗马 时期的柱子 ,使之与历史同行 — 宣传其悠久的酒文化与影响力; 海尔的洗衣机方形造型是由一棵绿色植物修剪而成的—表现海尔与 自然的关系。这种训练的目的也正是在此,图形的演变带给消费者 的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给观众是一种视觉享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4fabe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f.png)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复习,“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两部分则单列复习。
本单元通过问题情境,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用”的过程中,促使对本学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掌握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
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基础性作业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用一副三角板能拼成()度的角。
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体木块,从顶点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体积()。
用五块同样大小的木板(长都是5分米,宽都是3分米)制作成一个长方体木箱,每个面只许用一块木板(不许拼接),这个木箱的体积最大是多少?锯下来的废料是多少平方分米?发展性作业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各一个,将圆柱容器内装满水后,再倒入圆锥容器内,当圆柱容器的水全部倒光时,结果溢出36.2这升。
设计基础作业总结范文
![设计基础作业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24dd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6.png)
一、作业背景设计基础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完成了多份设计基础作业,以下是对这些作业的总结。
二、作业内容1. 造型基础作业造型基础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图形、色彩、构图等基本能力。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2. 实物设计作业实物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功能需求,进行产品造型设计。
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产品特点,如何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3. 空间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对一定的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
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空间特点,如何运用设计手法提升空间品质。
4. 创意设计作业创意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我学会了如何挖掘生活中的灵感,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设计作品。
三、作业总结1. 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完成设计基础作业,我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设计思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我能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使设计更具逻辑性和创新性。
2. 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设计基础作业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评价设计作品。
这使我在欣赏设计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完成各种设计基础作业,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使我能够在实际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设计质量。
4. 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在设计基础作业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这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展望在设计基础作业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创新意识不够强烈、设计思维不够成熟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各类设计比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为我国设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cad课程设计作业
![大学cad课程设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ddc2c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c.png)
大学cad课程设计作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的能力。
1.了解AutoCAD软件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3.熟悉常用的绘图命令、修改命令和标注命令。
4.理解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绘制方法及转换。
5.能够独立操作AutoCAD软件,进行基本图形绘制。
6.能够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简单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7.能够进行图形文件的输出和打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助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二维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绘制和图形输出等方面。
1.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软件的启动与退出、界面的布局、命令的输入与执行等。
2.二维图形绘制:包括直线、圆、矩形、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以及图层、线型、颜色等属性的设置。
3.三维图形绘制:包括三维直线、三维圆、三维矩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以及三维图形的编辑与渲染。
4.图形输出:包括打印设置、输出图形到其他格式文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践法:通过上机操作实践,使学生熟悉软件的操作流程,提高绘图技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1.教材:选用《AutoCAD 2020基础教程》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2.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机和AutoCAD软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开展上机操作。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3-6之欧阳与创编
![计算机图形学作业3-6之欧阳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36f27ba783e0912a3162a21.png)
第三章作业2.(6分)名词解释:扫描转换、增量算法、反走样。
扫描转换:基本图形的光栅化就是在像素点阵中确定最佳逼近与理想图形的像素点集,并用指定颜色显示这些像素点集的过程。
当光栅化与按扫描线顺序绘制图形的过程集合在一起时,也称为扫描转移。
增量算法:在一个迭代算法中,如果每一步X,Y值是用前一步的值加上一个增量来获得的,那么,这个算法就称为增量算法。
反走样:用于减轻走样的技术称为反走样或者称为抗锯齿。
3.(10分)计算起点坐标为(0,0),终点坐标(12,9)直线的中点Bresenham算法的每一步坐标值以及中点偏差判别式d的值,填入表3-1中,并用黑色绘制图3-29中的直线段的扫描转换像素。
图3-29 像素点阵表3-1 x,y和d的值第四章作业1.(10分)名词解释:四邻接点、八邻接点、四连通域、八连通域、种子填充算法。
四邻接点:对于多边形区域内部任意一个种子像素,其上、下、左、右这四个像素,称为四邻接点。
八邻接点:对于多边形区域内部任意一个种子像素,其上、下、左、右以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八个像素,称为八邻接点。
四连通域:对于多边形区域内部任意一个种子子素出发,通过访问其上、下、左、右这四个邻接点可以遍历区域内部的所有像素,该多边形区域称为四连通域。
八连通域:对于多边形区域内部任意一个种子子素出发,通过访问其上、下、左、右以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八个邻接点可以遍历区域内部的所有像素,该多边形区域称为八连通域。
种子填充算法:从区域内任意一个种子像素开始,由内向外将填充色扩散到整个多边形区域的填充过程。
2.(10分)试写出图4-43所示多边形的边表和扫描线y=4的有效边表。
图4-43 多边形解:ET表Y=4时的AET表3.(10分)图中已知种子O,试根据简单四连通种子填充算法按左、上、右、下入栈的顺序给出象素点填充的次序。
第五章作业1.(10分)名词解释:坐标变换、WCS、UCS、窗口、视区、窗视变换、裁剪、坐标变更:是坐标系发生变换,但物体位置不发生改变,然后在新坐标系下表示所有物体上的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基础实验报告(三)学号:201226020103班级:勘查一班姓名:樊亚楠目录一、实验内容 (1)二、实验具体要求 (1)三、实验目的 (1)四、硬件与软件环境 (1)五、实验过程及结果 (1)5.1 线性卷积滤波器 (3)5.1.1 用户定义滤波器 (3)5.1.1.1 移动平均法 (3)5.1.1.2 距离加权法 (6)5.1.1.3 距离倒数法 (8)5.1.2 低通滤波器 (9)5.1.2.1 高斯低通滤波器 (9)5.1.2.2 5-节点+平均方法 (11)5.1.2.3 9-节点平均方法 (13)5.1.2.4 低通滤波1 (15)5.1.3 高通滤波器 (17)5.1.3.1 平均值移除法 (18)5.1.3.2 高通滤波1 (19)5.1.4 一阶导数滤波 (21)5.1.4.1 罗伯茨行侦测方法 (22)5.1.4.2 普里维特行侦测法 (23)5.1.5 二阶导数滤波器 (25)5.1.5.1 拉普拉斯1 (25)5.1.5.2 拉普拉斯2 (27)5.1.5.3 拉普拉斯3 (28)5.1.5.4 拉普拉斯4 (29)5.1.5.5 拉普拉斯差分 (31)5.1.5.6 高斯差分(7*7) (33)5.1.6 位移和差分滤波器 (35)5.1.6.1 水平滤波 (35)5.1.7 梯度方向滤波器 (37)5.1.7.1 东向梯度滤波 (37)5.1.8 浮雕滤波器 (39)5.1.8.1 东向 (39)5.2 非线性滤波器 (41)5.2.1 阶次统计滤波器 (41)5.2.1.1最小值 (41)5.2.1.2 下部的四分位数 (43)5.2.2 动差统计滤波器 (45)5.2.2.1 标准离差 (45)5.2.2.2 变异 (45)5.2.3 其他非线性滤波器 (46)5.2.3.1 中心差分 (46)一、实验内容给定数据文件(作业二数据.dat),对Surfer8软件的各种滤波方法进行比较,并提交报告二、实验具体要求1.报告格式要求为电子版Word文档2.报告中要写明上机实验内容、实现过程、实验结果(结论)及其分析3.详细说明各种滤波方法的原理及作用4.详细比较各种滤波方法之间的差别5.将各种滤波方法之间的差别反映在等值线图上6.图文并茂,对附图要作详细说明7.线性滤波方法8.非线性方法三、实验目的1.掌握suffer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如网格化、修改地图各种属性、导出图件等2.了解suffer自带的各种滤波方法的背景及原理3.使用不同的滤波方法,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四、硬件与软件环境1.硬件:戴尔笔记本2.软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suffer8.0软件五、实验过程及结果在suffer8.0中包含了多种数字滤波方法。
可以满足不同数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滤波。
其中分为线性滤波器和非线性滤波器两大类,具体又细分为如下图所示几个子类,而每个子类中又包含了2-8种小方法,总计有六十多种!实验时,只是选取了每个子类别中的几个小类别进行比较,并且注意到在适合本次实验数据的类别上相应多选几种方法比较分析。
以下即是各类别的背景原理及结果图件分析。
为更为方便的比较各种滤波以及滤波与原图件之间的区别,下面图为未做过滤波处理的图片上图为克里金网格化后未做滤波处理的等值线图。
下面即为各种滤波方法作图过程及其相关比较5.1 线性卷积滤波器卷积定义上是线性系统分析经常用到的.线性系统就是一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就是说整个系统可以分解成N多的无关独立变化,整个系统就是这些变化的累加. 如 x1->y1, x2->y2; 那么A*x1 + B*x2 -> A*y1 + B*y2 这就是线性系统. 表示一个线性系统可以用积分的形式如 Y = Sf(t,x)g(x)dt S表示积分符号,就是f(t,x)表示的是A B之类的线性系数,对如果f(t,x) = F(t-x) 不就是了吗.从f(t,x)变成F(t-x)实际上是说明f(t,x)是个线性移不变,就是说变量的差不变化的时候,那么函数的值不变化. 实际上说明一个事情就是说线性移不变系统的输出可以通过输入和表示系统线性特征的函数卷积得到.5.1.1 用户定义滤波器5.1.1.1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公式如下,各点权重W(i,j)均为1.A)点击网格菜单栏里的滤波器选项B)打开作业二数据C)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移动平均方法,并点击确定选项D)点击等值线图,即可画出等值线图如下所示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对比周转次数为1和周转次数为5的不难看出,颜色较浅,曲线比较平滑,线条较为稀疏,不细致,跟实际原图相比,误差较大。
5.1.1.2 距离加权法距离加权法是一种依据“计算点周围各点到计算点距离,对其影响的权值即不同”的原理设计的。
一般是在一定影响范围内,权值与到计算点距离成反比。
如下式:其中P是自定义常量,P越大权值W随距离减小的越快。
这里用的是自定义的低通滤波方法。
由结果图可见,此方法对数据的反应比较准确,曲线光滑度好,说明设计权值影响范围较大,使得分辨率不是很高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对比周转次数为1和周转次数为5的不难看出,周转次数为5时,颜色较浅,曲线比较平滑,线条较为稀疏,不细致,跟实际原图相比,误差较大。
5.1.1.3 距离倒数法距离倒数法原理与距离加权法相似,只是此方法中的权值已经直接定义成了距离的倒数。
可以看到此方法得到的图形与默认的距离加权法的到得图形(上图)基本一样。
5.1.2 低通滤波器滤波方法从处理内容和结果角度分为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两类方法。
其中低通滤波指将数据中高于滤波限的过滤掉,使低于滤波限的通过(留下);同理高通滤波即指将数据中低于滤波限的过滤掉,使高于滤波限的通过。
而具体中是使用低通滤波还是高通滤波,要视具体情况、具体数据特点而定,有时甚至会两类方法同时使用。
从具体实现方法上看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又可细分为多种方法。
5.1.2.1 高斯低通滤波器高斯低通滤波器是低通滤波器的一种。
在一个SxT的数据域内,高斯低通滤波器也是依据随着距离的增大各点对计算点的影响权函数逐渐减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通过对结果图的比较,发现对于本实验数据,高斯低通滤波是效果最好的一种。
它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保留较好,而对于一些零散的干扰则基本滤去。
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周转次数为10:比较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和周转次数为10可看出,周转次数越高,等值线的曲线越光滑,线条也越来越稀疏,颜色也渐渐趋于浅淡,反映的异常也越来越不明显,因此,对于高斯低通滤波器来说,周转次数越低越好。
5.1.2.2 5-节点+平均方法节点平均方法是将测点周围若干个数据综合考虑,使用这些数据的平均结果来代表本测点的滤波结果值。
一般常用的有5节点和9节点平均法,其中5节点即是将测点A周围正方形域四个边的中点和测点共5个点做平均,对应的9节点平均法即是将测点A周围正方形域四个边的中点和四个角再加上测点共9个点做平均。
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周转次数为10:比较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和周转次数为10可看出,周转次数越高,等值线的曲线越光滑,线条也越来越稀疏,反映的异常也越来越不明显,颜色越来越淡,说明数值较高的部分被虑掉,因此,对于5-节点+平均方法滤波器来说,周转次数越低越好。
5.1.2.3 9-节点平均方法对比上面5-节点方法,可以发现:9-节点平均法的图形曲线明显较光滑,图面较干净,即少了很多小的异常。
于是总结出:N节点平均法,当N较大时,曲线平滑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当N较小时,曲线平滑度较低,但灵敏度较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适用于一般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这样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
对于本实验数据,此方法的效果还是相对较好的。
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周转次数为10:比较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和周转次数为10可看出,周转次数越高,等值线的曲线越光滑,线条也越来越稀疏,反映的异常也越来越不明显,颜色越来越淡,说明数值较高的部分被虑掉,因此,对于9-节点平均方法滤波器来说,周转次数越低越好。
5.1.2.4 低通滤波1Suffer8.0中自带有低通滤波1,2,3,这里只做了低通滤波1(3x3),如下结果图,效果不错,对异常的体现比较充分。
是最理想的滤波方法之一。
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周转次数为10:比较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5和周转次数为10可看出,周转次数越高,等值线的曲线越光滑,线条也越来越稀疏,反映的异常也越来越不明显,颜色越来越淡,说明数值较高的部分被虑掉,周转次数越高,高的数值虑掉的就越多,因此,对于低通滤波1滤波器来说,周转次数越低越好。
5.1.3 高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对数据起到的是加强的效果,它与低通截然相反。
它是为了去除背景变化影响从而强调局部细节(local details)。
以下两个实例是使用高通滤波器得到的结果,对比不难发现经高通滤波后数据的上限明显比低通后的大,而且整个区域内呈现出杂乱的碎片,毫无连续性和渐变性,显然与实际不符。
说明实验用数据的有效数据段是低值(小值)段,更适合使用低通滤波器。
5.1.3.1 平均值移除法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器2:周转次数为3:通过比较周转次数1、2、3作图过程及其最终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周转次数的增高,运行出现图件的时间越来越长,图件曲线的连续性越来越差,越来越趋于不连通的块状,而且颜色也越来越深,说明周转次数越高,滤掉的数值低的部分越多,剩余数值高的部分越多,反映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5.1.3.12 高通滤波1周转次数为1:周转次数为2:周转次数为3:通过比较周转次数1、2、3作图过程及其最终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周转次数的增高,运行出现图件的时间越来越长,图件曲线的连续性越来越差,越来越趋于不连通的块状,空白的空洞也越来越多,而且颜色也越来越深,说明周转次数越高,滤掉的数值低的部分越多,剩余数值高的部分越多,反映的整体效果也越来越差。
5.1.4 一阶导数滤波一阶导数滤波是用来寻找水平和垂直边界的一种滤波方法。
一阶滤波又叫一阶惯性滤波或一阶低通滤波,是使用软件编程实现普通硬件RC低通滤波器的功能。
一阶低通滤波的算法公式为:其中a为滤波系数X(n)为本次采样值;Y(n-1)为上次滤波输出值; Y(n) 为本次滤波输出值。
而这里suffer8.0中的的一阶导数滤波即指使用的是一阶导数关系,实现低通滤波。
共提供了7种一阶导数滤波方法,下面只做了罗伯茨行侦测法和普里维特行侦测法。
分析对比结果图发现,两种方法均着力体现了数据中异常变化趋势较大的地方,也即异常的边界!一阶导数滤波能体现数据的变化率(一阶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