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写法。

3、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

柳宗元与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

2.文体、背景介绍.关于文体“”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

《小石潭记》是《》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字音、字形、词语自学提示一:请大声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并在空行处写出本课你遇到的读音障碍。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自己还不会读的字--------自学提示二:(1)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精选11篇)小石潭记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

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要求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

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摇缀(zhuì) 隶(lì)四.精读课文。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散文。

它是以小石潭为背景,通过描述石潭的景色、风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此篇教案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高中必修,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的写作形式和特点;2、理解文化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对生命和价值的感悟;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有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教师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石潭的环境和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通过逐句逐词解读,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形式和特点,理解散文内涵;2、教学分析。

讲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作用,梳理文中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散文的意义和思想;3、教学探究。

教师提问和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人”、“自然”、“生命”三个主题下的文化内涵,并指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文章主题;4、教学评价。

结合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情感、言外之意等方面,撰写自己的读后感,同时评价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情景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展示独特的山水景色和石潭环境,构建一个情景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景感受到文章的人文内涵;2、问题导入。

通过提问等方式,开发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思考模式;3、合作学习。

利用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同时互相交流思想,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四、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可靠,内容丰富,涵盖了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文内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和写作形式;2、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清晰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5篇

《⼩⽯潭记》教学设计5篇《⼩⽯潭记》教学设计5篇 《⼩⽯潭记》是⼀篇语⾔精美、含义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的写景艺术值得我们借鉴。

下⾯是⼩编为⼤家准备的《⼩⽯潭记》教学设计,希望⼤家喜欢! 《⼩⽯潭记》教学设计篇1 ⼀、导⼊新课 唐代有⼀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组著名的⼭⽔游记,合称《永州⼋记》柳宗元。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他的《永州⼋记》之⼀的《⼩⽯潭记》。

⼆、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潭的?请⽤译⽂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林,听到了⽔声,好像⾝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我的⼼情也欢乐起来。

2、⼩⽯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整块⽯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圈从潭底周围突出⽔⾯的⽯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约有⼀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底,鱼的影⼦散在⽯上,静⽌不动;忽然向远处游⾛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被⽵⼦和树⽊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家,使得⼼神凄凉,寒⽓透⾻,感到悲哀深沉。

5、课⽂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分清楚,请说说本⽂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潭——潭中景物——⼩潭源流——潭中⽓氛 (⼆)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潭的经过,⽤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声、⼩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潭位于⼈迹罕⾄的荒僻幽静之处。

为下⽂写环境的“寂寥⽆⼈”“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了什么写法? 明确:⽤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不是停留在⼀点上看,⽽是向前⾛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部⼭⽔风景影⽚。

发现⼩潭篁⽵—⼀⽔声——⼩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游鱼,⽤的是特写镜头。

《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2篇)

《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2篇)

《小石潭记》教案(精选12篇)《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

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自读,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教师范读课文(放录音,出示画面)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用一个字概括)2、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美”。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几句小结。

(二)、理解人物的“乐”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2、引导结论:乐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现场出示)(三)、体会人物的“忧”1、过渡: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释)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①、朗读第一段的一、二两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人迹罕至,虽然景色奇美,但过于幽静冷清,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寂寞难耐,悲从中来。

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分不开的。

3、作者背景简介。

(屏幕出示)4、学生尝试着将情与景结合起来,解释作者心情忧伤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古文。

文章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诗意。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感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3.朗读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记忆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文?它们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入本课《小石潭记》。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描述,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同时,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难点:作者的忧乐情怀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导入,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身体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作者、文体简介,出示图片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熟读课文。

3、学生熟读课文注脚、理解句意。

三、精读赏析,出示问题,学生思考: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重点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1、四人一组讨论:作者在小石潭欣赏时的心情如何?并找出原文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乐——忧)2、作者为何而乐呢?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水声美、好奇心。

(2)景美而乐。

请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石:奇特树:茂盛水:透明(侧面描写)鱼:欢快(动静结合)3、作者为何而忧呢?(环境:幽深冷寂身世:被贬)4、全文写乐与忧有什么关系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游玩山水中的欢乐一经凄凉环境的影响,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又立刻涌上心头。

(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四、体验反思你学生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写景的写作方法)1、借景抒情。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才能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才能,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三〕德育浸透点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风光,培养安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展美育教育。

〔四〕美育浸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络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老师讲解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局部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老师启发,学生答复。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络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老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展口头小作文训练。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才能。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重,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1、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阅读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的: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课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课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课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如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乐与忧。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作者链接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展示】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4.(1)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2)检查字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④以其境过清,小可久居()()⑤明灭可见()⑥乃记之而去()()(2)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教案
-在理解作者情感时,教师可以提供柳宗元的生平背景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体会作者在美景描绘背后的抑郁和无奈。
-在仿写练习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场景,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实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自然景观?”(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如何描绘自然美景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和举例分析,帮助大家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魅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描绘自然景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中的美景?”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如“涟漪”、“潺潺”等,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如“此乃”、“盖因”等。这些词汇和句式是理解课文的基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强调。
4.掌握课文注释,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学习课文中精彩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石潭记》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在分析作者面对小石潭美景时的感慨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心情,从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孤寂之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山玩水时,有没有过被一处景色深深吸引,引发内心感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描写小石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然而,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今天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小石潭记》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背景介绍《小石潭记》是元代文学家周德清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该作品是元代小说中空灵清幽,富有禅意,极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它的思想深邃、语言简练、情节有趣、结构严谨。

该篇小说,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学创作价值和文学研究意义。

本篇说课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优美的语言》的教学内容,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设计、教师评价。

二、教材分析1. 教学背景:此课为“优美的语言”教学内容的第一篇,了解优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韵律。

2. 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年龄12-14岁。

3.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中《小石潭记》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思想主题、语言、文体、文学背景。

(1)思想主题: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净名居士卖屋还钱,独自到小石潭谁道闭关禅修,与山鬼说话后心中明悟的故事。

(2)语言:简短,流畅,善用比喻、转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意有余而言不足的有节制的语言风格;多样的语言形式,包括对话、描写、叙述等。

(3)文体:小说。

(4)文学背景:此篇小说最初的创作背景为民间故事传说,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修改和提升,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展现出渊源的禅宗文化和道家文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小石潭记》的学习,学习者能够理解学习素质的重要性。

进一步学习文学知识,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

了解元代小说《小石潭记》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理解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教会学生用朴素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化学生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向美好、正义、真善美的道路,尊重生命,追求理想,秉持良心。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文类小说的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2)理解小说人物的刻画、情节和冲突的表现方法;(3)分析小说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写景抒情手法和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语境的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写景抒情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景手法来描绘一个熟悉的场景。
-对于文章哲理的领悟,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的?”和“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历山水时,有没有过被某个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个环节总体来说比较成功,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今后,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我需要在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和个别辅导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文言文的表达技巧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情感体会: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6.文化传承:了解和传承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7.练习与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8.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篇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它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文言文如何通过精准的词汇和生动的句式来表现景物的美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
5.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6.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7.培养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特殊句式,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引言《小石潭记》是唐代名士王羲之所留下的一篇隶书,读了这篇文章,不仅能够感受到王羲之对小石潭的见闻和感慨,更能欣赏到他精湛的书法技艺。

当然,这篇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课文之一,对于深入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结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介绍一套《小石潭记》的优质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征。

2.能够了解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提高文化素质。

3.能够欣赏王羲之的隶书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整体分析本部分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小石潭记》的整体认知,包括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倾向等方面。

2.文化背景介绍本部分介绍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方面,以及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石潭记》的出处和意义,并提高文化素质。

3.隶书艺术欣赏本部分通过对王羲之的隶书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技巧,增强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课文细节分析本部分对《小石潭记》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进行分析,包括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文字表述方式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5.课堂互动和展示本部分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互动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活动1.互动问答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同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外阅读推荐通过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3.书法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和模拟,让学生学习隶书的基本技巧和特点,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小石潭记》教案(15篇)

《小石潭记》教案(15篇)

《小石潭记》教案(15篇)《小石潭记》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石潭记》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体味作者的情怀。

2、比较作者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

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1、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3、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4、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26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和生动地描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对精彩语段进行品读。

2.指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其对美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风景图片。

(配乐)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小石潭美景等。

三、朗读范读(学生听)→自由放声朗读→学生个别读→互读(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齐声读四、翻译(四人小组边读边译)1.摘录不能解释的字词。

2.按段落通译全文。

五、整体感知1.思考:(1)说说课文游览的顺序是什么?(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明确:(1)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2)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品读赏析(找喜欢的句子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1.逐步引导:观察入微、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景致幽静。

2.学生质疑。

七、小结及实践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细致地观察,精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幽静并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八、布置作业1.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2.进一步巩固背诵。

九、板书设计26 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借幽深冷寂之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教案(10篇)

小石潭记教案(10篇)

小石潭记教案(10篇)《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品读,缘景明情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

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

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心乐之,乐其潭水清凉。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实词,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预习导学]1、了解“记”的文体知识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卷石底以出(quán)为坻(chí)为嵁(kān)蒙络摇缀(luòzhuì)参差披拂(cēn cī)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往来翕忽(xī)犬牙差互(cī)悄怆幽邃(chuàng suì)[课堂学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和文体“记”。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独与天地精神来往。

灵魂只能独行,无论身边有多少人。

也只有独行的灵魂才能与天地精神对话。

中国后来多少文人在现实世界里受挫,从他那里汲取灵感,去山水中寻求安慰,他们渲染山水的宁静与远离尘世喧闹,正是为了寄托一颗幽寂的诗魂,其实并非风景有多美,而是诗意的心赋予景色以无限的诗意。

小石潭的一块石头,激起了横亘九州,绵延千年的千层波浪啊!是什么成就了柳宗元呢?今天让我们走近小石潭,与柳宗元进行心灵的对话.二、预习展示:作者、写作背景和“记”相关内容。

(见课件)三、朗读课文1.聆听配乐朗读: (1)画出生字词. (2)注意句子的节奏. (3)体会课文感情.2.学生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预习导学](2)读准节奏(见课件)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体会感情提示:(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四、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方法:先自主翻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一人一段,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

(二)小组竟比展示:五、课堂巩固1.解释词意(1)闻.水声,如鸣珮环(2)水尤.清冽(3)卷.石底以出(4)蒙络摇缀.(5)潭中鱼可百许.头(6)怡然..不动(7)日光下澈.(8)明灭可见.(9)悄怆..幽邃(10)乃记之而去.(11)隶而从.者『参考答案』(1)听见(听到);(2)特别;(3)弯曲;(4)连结(5)左右(上下、来);(6)呆呆的样子;(7)同“彻”,穿过,透。

(8)显现,看得见;(9)忧伤的样子;(10)离开;(11)跟从、跟随。

2.一词多义(1)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2)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4)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因为)(5)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凄.神寒.骨使……凄,使……寒(2)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或:感到快乐);(3)名词作状语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犬牙(像狗的牙齿)4.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背诵并默写课文(1)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2)全石以为底,近岸,,为坻……(柳宗元《小石潭记》)(3)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出池潭边植被茂盛,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景致的句子是:,,。

(6)《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 。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楚。

2.请用小标题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3.全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寂静、冷清等)的特点。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孤凄悲凉二、重点研讨小组合作研讨,发表看法:朗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移步换景〕朗读课文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快乐的心情。

朗读课文三、四段,讨论下列问题: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的是什么写法?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三、质疑探究1.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孤寂悲凉)。

2.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

作者感情由“乐”变“凄”。

3.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链接生活1、推荐“小石潭”:请你根据小石潭的风景设计一句旅游景点的广告语,并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学生优秀广告词展示赏石潭之景,品名人之韵——李沁园游石潭美景,览美境风情——路雪晴清清石潭水,浓浓柳公情——韩含游清幽石潭,赏人间美景——董鸣(2)小石潭景点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劝慰“柳宗元”: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 柳公,倾听您遭贬后内心的郁闷悲怆的心声,心中荡起同情的涟漪,“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挫折,您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信自己最终能够起用,五、课堂小结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中国文化少了一篇好文章,而当我们失意时,也就少了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

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贵是谁?呵呵……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名字的,是踏遍永州山水的柳宗元。

有人会记得长安牡丹花下霓裳舞曲的衣袂飘扬吗?不!我们只记得西山小丘旁那个失意的人,那个诗意的小石潭,以及他们之间那场美丽的邂逅。

六、课外积累我们初中阶段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词,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制作卡片。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2)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曹操《观沧海》(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七、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专题训练。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