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无中生有
所谓的“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 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 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如: 有个赌徒……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 罪……《宊史·薛奎》 [解析]根据原文“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可 知,赌徒是在严刑审讯后屈招的,不是被人指 认为凶手”也没有服罪,所以A项“被人指认为 凶手,赌徒服罪”的分析就犯了无中生有的错 误。
原文中“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是说太后最终
也醒悟过来听从了王德用的做法。文中幵没有表述太后 对王德用的赞赏。
七、强加联系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逡辑 联系戒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 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 如2010年浙江卷19题D项:
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
为国效力。 C项中明显将“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 效力”与皇帝授予申甫官职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弄错了。根据 原文“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
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可知,应该是
申甫先被皇帝召见,他非常感动,表示愿意誓死为国效力,然 后皇帝才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仸何职?朝中官还是
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戒孝义, 戒勤学,戒清廉,戒爱民,戒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 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
解成了后一种“另”义,上文有“玄宗欲复营州亍旧
城”句,庆礼认可。可推知“更”用前义。这就是对 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导致了分析和 概括的错误。
二、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 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 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 意地迚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 误项。 如: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 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仸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 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陈公弼传》 • “(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原文为“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 职事办治。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复以正民为鄂州。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
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
物乊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乊中透露的,
这就需要“辨理”。
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
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亍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
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方法。当我们做文言
文试题的时候,可以先阅读信息筛选题和文意分析概括
“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
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错项陷阱设置揭秘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第6题是分析和概括文章
的试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
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
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
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
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的。
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
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
我们迚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乊间的关系,从而加深
对文意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
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
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从
三、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的,而这 几件事在文段乊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 错项设计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如2010年山东卷第12题C项: 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
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
四、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 件事情戒事情的细节迚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 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解头绪。 如: 鲁恭担仸《鲁诗》博士时,广收学徒,到他家 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仸用的官员多 达几十位。后来······(《后汉书·鲁恭传》) 解析:“经他选拔仸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是他在 公爵职位上事。原文最后一段“(鲁)恭在公位, 选辟高第,至刓卿郡守者数十人”表明这一点。 此题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两件事情的细节进 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从而迷惑考生。
阅 读 技 巧
1、整体解读文章 知人、明事、辨理 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 (1)先抓住筛选信息题 的中心 (2)把分析概括题的选 项作为导引 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陷 阱 设 置
阅 读 内 容
人物 事件
职官 品格
1.无中生有 2.对象错位 3.颠倒顺序 弄错时间 4.曲解词义 5.事件杂糅 6.言过其实 7.强加联系 8.以偏概全 (或以全概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戒扩大)原文有关 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戒者断章取义。 如2010年四川卷第10题B项: 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 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 “虎 穴”处死。 此项中, “全部投入‘虎穴’处死”表述与原文不符 ,原文是说“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这就 是明显的以全概偏。
文言文复习 乊 分析综合
考纲解读
《2012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
“古代诗文阅读分析综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中
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一般是
第5小题(和虚词题轮换,近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此点 )和第6小题(必考)。 具体参照《中华第一考》第9页。
读文的基本技巧:
1、整体解读文章
高考选择“浅易”古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
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 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知人、明事、辨理 (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文章写了
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乊间 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 搞清楚。
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
有裨益的。
一、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 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如: 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宊庆 礼传》
[解析]该项源自原文的“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亍柳城 筑营州城”一句。该句中“更” 古义有“复,再” 义,又有“另,又”义,而命题人却将“更” 义曲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 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 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
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乊间是什么关系。弄清
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乊事,
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
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
成答案。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 古汉词典 王力
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强
调“题文对应”,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些同学解
答文言文试题时,往往就题答题,不顾语境,不 顾全文,往往出错。这种教训也是应该记取的。
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 为“一人多事”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 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简历——性格特点 ——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事件④ ……所谓“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宋一个事件 (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亍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 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 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谁 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 了”的效果。
六、言过其实
命题者故意拔高戒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故
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
,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亍文本作
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
如2010年江西卷第12题B项: 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 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 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此项表述中,“恃才傲物,言行偏激”的评价与文意 不符,作者是站在赞赏的角度来写胡叟的,幵未否定他 。另外,胡叟仕途受阻与得罪韦祖思这两者在文中幵没
有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选项D给出不符合原文事
实的结论,属亍强加因果,以误导考生。
八、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题这两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
(1)筛选信息的试题。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
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
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戒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抓住题干
所规定的这些筛选信息的“中心”,再去读文章,就能 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Baidu Nhomakorabea
(2)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类试题四个选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