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的妙处
• 1、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 什么叫“国粹” 照字面看来, 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句话说, 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句话说,便是 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的, 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的,何以应 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 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 上肿出一个疱,的确与众不同, 上肿出一个疱,的确与众不同,显出他的特 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 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 还不如将“ 割去了, 来,还不如将“粹”割去了,同别人一个样 鲁迅《 好。——鲁迅《拿来主义》 鲁迅 拿来主义》
3 、要写“跑的体验”却从他物的比喻入手,形象 的描绘中一步一步靠近主题。
示例: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 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 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 跑上自己的轨道。
二、比喻说理
1 、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 事例。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 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司马迁回避不了 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 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 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 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 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 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 用。
一、比喻描绘——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 比喻描绘——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 ——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 即成精彩。 间,即成精彩。
1、对“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 喻论证: 示例: 我特别平凡 , 又平凡得特 别 . 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 , 可我为自 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 ; 我是大地上的一株 花蕾 ,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 , 可我为将要 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 有价值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尊严 ! ―― 2004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 缕不泯的自豪》
何谓比喻论证? 1、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 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 论证方法。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 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 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 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3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 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 比喻, 积土” 积水”推论到“ 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 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 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 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 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 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 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 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 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 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 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 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 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 不舍” 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 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 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 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 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 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 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 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 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 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 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 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 论述中心论点的。 论述中心论点的。
学不可以已
分 论 点 比 喻 句
变化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提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蓝,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意义:
木直中绳, 以为轮 以为轮,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提高自己,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提高自己,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使之然也。 改变自己。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改变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木、金 金就砺则利 变化 不可逆
回顾《劝学》比喻论证 1、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 说得明白 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明白、 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2、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 增强了表达效果, 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写说理文,得明理, 写说理文,得明理,还得确有所 见。比如,学习很重要,似乎谁都懂,但 比如,学习很重要,似乎谁都懂, 劝学》中的连串喻证, 《劝学》中的连串喻证,却能永远给人新 鲜透辟之感,这就得归因于荀子对平常事 鲜透辟之感,这就得归因于荀子对平常事 物深入地体察。......可见高明的说理无 物深入地体察。......可见高明的说理无 不源于平时对各类事物点滴的观察、思考。 不源于平时对各类事物点滴的观察、思考。 请试以“随笔几则”的方式,把你对日常 请试以“随笔几则”的方式, 事物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事物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学习的 作用: 作用: 弥补不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弥补不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
要靠后天学习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 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 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 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 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 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 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 喻 句
学习 见 闻 水 不 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陆 空想 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助 学 习 弥 补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 2 、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 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才可回味无穷。 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 我无法想象 “ 剖肝沥胆效 英才 ” 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 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离骚》名垂千古,有 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 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 身的长袍翻飞在朔来自百度文库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 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 江。 ―― 任艳《折翅的青鸟》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终日而思” 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 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 接着就用“跂而望” 不如登高之博见” 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 只有摆正“ 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 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 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 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 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 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四个比喻, 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 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 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 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 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 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 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 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 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 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重要作用这 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 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 2、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倡写文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 章、做演说要认真负责,他说:“拿洗 做演说要认真负责,他说: 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 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 并且不止洗一次, 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 照一照,调查研究一番,(大笑) ,(大笑 照一照,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 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 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 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 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 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 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
【注意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 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 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 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 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 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 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 “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的方法去讲道理
《劝学》的议论文结构 劝学》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 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 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 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进行论述: 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 出于蓝, “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 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 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 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 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 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 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 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 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 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 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 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 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 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 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 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 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 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的。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 将道理隐含于比喻 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 隐含于比喻 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 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 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 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 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 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 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 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 “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 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 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 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 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 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