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合集下载

水文课后答案(整理版,理工用)

水文课后答案(整理版,理工用)

第五章 地下水概论1.什么是岩石的空隙性,自然界岩石的空隙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衡量指标是什么?答:(1)岩石的空隙性:构成地壳的岩石,无论是松散沉积物,还是坚硬的基岩,均存在着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空隙,没有空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

(2)自然界岩石的空隙种类:松散岩石中的空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①孔隙: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在颗粒或者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孔隙衡量孔隙多少的定量指标称孔隙率,可表示为%100⨯=V V n n式中 n —岩石的孔隙率;n V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V —岩石的总体积②裂隙:存在于坚硬岩石中的裂缝状空隙称为裂隙。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的长度、宽度、数量、分布及连通性等各地差异很大,与孔隙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衡量裂隙多少的定量指标称为裂隙率,可表为%100⨯=V V n T T式中 nT —岩石裂隙率;T V —岩石中裂隙体积;V —岩石总体积;裂隙率的测定多在岩石出露处或坑道中进行。

量的岩石露头的面积F ,逐一测量该面积上裂隙长度L 和平均宽度b ,便按下式计算其裂隙率:%100⨯⨯=F b L n T③溶隙:可溶岩中的各种裂隙,在水流长期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空隙称为溶隙或溶穴。

衡量溶隙多少的定量指标称为岩溶率。

可用下式表示%100⨯=V V K K K式中 K k —岩石岩溶率;K V —岩石中溶隙或溶穴的体积;V —岩石总体积;2.岩石中存在哪些形式的水?各有什么?各有什么特点?答:岩石中存在组成岩石矿物中的矿物结合水和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矿物结合水:沸石水、结晶水和结构水。

空隙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4.何谓含水层、含水带、含水岩组、含水岩系,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有何用途?答:含水层是指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提供充分的水资源。

7.什么是潜水?有哪些特征?答:(1)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工程地质 第5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 第5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I —— 水力坡度
断面1
断面2
Q O
h L
H1 H2
O’
A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二、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运动的计算
基坑开挖时,流入 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如不及时排除,会使施 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 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 承载力。施工排水可分 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 地下水位法两种。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meq/L
<1.5 1.5~3.0 3.0~6.0 6.0~9.0
>9.0
mol/L
<7.5×10-4 7.5×104~1.5×108 1.5×10-3~3×10-3 3×10-3~4.5×10-3
>4.5×10-3
5.4地下水分类
1 岩土的空隙性
概念: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 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1 岩土的空隙性
意义: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其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 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点
分类: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
孔隙
裂隙
溶隙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5.1 概述
1 什么叫地下水
赋存和运移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 水层的水。
2 地下水的功能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工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良程 地地
质质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现问 象题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根据《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酒泉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采、取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含地热水、矿泉水)。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下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统一负责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辖区内取水许可申请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下达取水限量指标、征收水资源费、取水许可监督等工作。

第四条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地下水资源负总责的前提下,统筹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建立城市供排水公司和灌区水管单位、乡镇水利站、用水协会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实行与地表水统一水权、统一计划、统一配置、统一计量、统一收取水资源费管理制度。

第五条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义务。

对无序开采、浪费地下水资源和破坏取水工程设施等行为,有权予以检举和控告。

对在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和协调全市地下水资源勘察和调查评价,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勘察和调查评价。

市、县两级分级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划定地下水限采区、禁采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规模必须控制在资源最大承载能力限度之内。

第五章水资源量的计算

第五章水资源量的计算

W设=
F设 F代
W代
W设、F设 分别表示设计区域 的年径流量和面积,W代、F代
分别表示代表流域的天然年径 流量和集水面积
W设=FF设 代(W代下W代上 )
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站
1)若设计区域内气候及下垫面条件差别 较大
W 设 = F F设 代 1 1W 代 1F F设 代 22W 代 2....F .F设 代 .nnW 代 n
四、径流量年内及年际变化
4.1、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2、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特性资料。如:区域面积、地形、地貌、 土壤、植被等。 3、区域内水利工程概况。如:历年各级水库的有效库容及其灌 溉面积;引、提水量及其灌溉面积;灌溉定额、渠系有效利用 系数、田间回归系数等。 4、区域内水文地质特性资料。如:岩性分布、地下水埋深、地 下水开采情况等。 5、社会经济资料。如:人口、耕地的数量及其分布,当地经济 发展情况。 6、水质监测资料。如: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量、排放途径、影 响范围、污染后果等。
No Image
2.等值线法
❖ 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 图,从图上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 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R5
f5
R4
R3
R2
R1
f3
f2
f1
f4
图1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No Image
❖ 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R'
n 1
Ri Ri1 2
由于人类活动往往形成观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如伐木、 农田灌溉、城市化及兴修水利工程等会导致降水和径流等水文 要素的变化,使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
因观测方法变化或观测站迁移造成的资料不一致,也应该 进行修正。

第五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五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Wp Rp Qp Drgp
Rp—河川径流量;Qp—地下水资源量;Drgp—重复计算量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区地下水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分
析,我国北方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平原区地下水总 补给量的53%,而其他各项之和占47%。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较少的地区(我国南方),降水入
Qm Rgm ugm QCS Qsm Egm Qgm
ugm—河床潜流;QCS—山前侧向流出量;Qsm—未计入河 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Egm—山区潜水蒸发量;Qgm— 实际开采净消耗量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北方地区,由于河流封冻期较长,10月份以后河川
径流基本由地下水补给,其变化较为稳定,因此稳定 封冻期的河川基流量,可以近似用实测河川径流量来 代替。
渗补给中有一部分要排入河道,成为平原区河川基流, 及称为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量,此部分水量:
Rgp Qsp Rgm / Qp 1Qsp
式中,Rgp—降水入渗补给中排入河道的水量;Qsp—
降水入渗补给量;Qp—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θ1—平 原区河川基流占平原区总补给量的比例;Rgm—平原区 河道的基流量,可通过分割基流或由总补给量减去潜 水蒸发量求得
将区域内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
地下的产水量,则:
W Rs Up P Es
W R Ug Eg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水量评价中,我们把河川径流量作为地表水资源量,
把地下水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由于地表水、地 下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了一部 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自 于地表水体的入渗,故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 资源量直接相加,而应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水资源学教程 05第五章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水资源学教程 05第五章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E洋 E陆 P洋 P陆

E P
式中: 为E 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
(3)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一个天然流域,计算时段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P q入 R E q出 W
式中:P、R、E分别为计算时段内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 蒸发量;q入为计算时段内从外流域流入本流域的水量; q出为计算时段内本流域流到外流域的水量;ΔW为流域地面 及地下蓄水量的变化量。
式中:P为计算时段内的降水量;E为计算时段内的总蒸发 量;R为计算时段内的河川径流量;Ug为计算时段内的地下 潜流量;△W为计算时段内蓄水变化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蓄水变化量。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W项可忽略不计,上式简化为:
P E R Ug
由于河川径流量R由地表径流量Rs和地下径流量Rg组成,总 蒸发量E由地表蒸发量Es(包括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在内) 和潜水蒸发量Eg组成,因此上式可写成:
E洋 P洋 R 式中: E为洋海洋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洋海洋上多年平均降 水量; 为大R陆多年平均径流量。
根据以上原理,可得到陆地多为陆大陆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大陆 陆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大R陆多年平均径流量。
由海洋和陆地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得出全球水量平衡 方程为:

为区R域 多R年r 平R均g 蒸E发量; 为区域多年平均调q入入水量; 为
扣除蒸发量后的区qu域多年平均耗水量; 为区域多年平均调
出水q量出 。
5.1.2 水资源转化模型
根据图3-2,可将水资源转化关系表达成一个由降水、蒸 发、径流形成以及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四 水”转化的全过程,水资源转化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各水资 源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清楚地表明了坡 面、包气带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水资源的由来和组 成,并根据各要素间的水量平衡关系,对水资源进行定量 分析。

第五章 地下水

第五章 地下水
(3)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为沿渗流途径的水头损失 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地下水在空隙中运动时,受到空隙壁以及水质点 自身的摩阻力,克服这些阻力保持一定流速,就要消 耗能量,从而出现水头损失。
§5.2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即包气带水、 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 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二、地下水及含水层 1. 基本概念
地下水的来源:大气降水。降落的水分,一部分渗
入地下,另一部分沿地面汇集于低处,成为河流、湖泊、 海洋的地表水,而地表水也可以通过岸边或谷底渗入地 下。这些渗入的水,就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如岩石裂
隙、溶穴、土孔隙等)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5.1 地下水概述
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能降低岩上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对砂性土、粉性土产生潜蚀作用,破坏土体的 结构; 会使粉细砂和粉性土产生流砂现象,影响建筑 物和地下设施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破坏,同时 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许多麻烦; 当深基坑下部有承压水时,若不降低承压水头 压力,可能会冲毁坑底土体造成突涌危害; 地下水对其水位以下的岩土会产生静水压力作 用; 有些地下水会腐蚀钢筋混凝土。
▲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 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以g/L表示。 习惯上用105~110℃温度将地下水样品 蒸干后所得的干涸残余物总量来表示矿化度。 可以将分析所得阴阳离子含量相加,求得 理论干涸残余物总量。
注意: 由于在蒸干时有将近一半的HCO3-了分解 生成CO,及H2O而逸失。所以,阴阳离子相加 时, HCO3只取重量的50%。
毛细水对建筑工程的意义主要有:
(1) 产生毛细压力, 对于砂性土特别是细 砂、粉砂,由于毛细压力作用使砂性土具有一 定的粘聚力(称假粘聚力)。

5-地下水保护-2-地下水超采区及其治理

5-地下水保护-2-地下水超采区及其治理

➢ 《江苏省地下水利用规程》(DB32/791-2005)是省级地下水方 面第一部地方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地 下水调查与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凿井 施工和封井、地下水动态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 该规程的颁布,必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 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 工程措施
跨流域调水及配套工程 本地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 污水处理回用工程 节水工程 其他水源工程 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
地下水库—地下截渗墙—人工回灌
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 管理措施
管理体制 政策措施 监测计量 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法规 强化监督
05
第五章
地下水保护
第二节
地下水超采区 及其治理内容地下水超采区的源自念 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01
03
02
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问题
01 地下水超采区的概念
地下水超采区的概念
地下水超采是指一定地域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超过了该地域的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并造成了地下水 水位多年持续下降的现象。
发生了地下水超采现象的地域称为地下水超采区; 在超采区内,实际开采量中超出可开采量的部分称为该 超采区的超采量。
02 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问题
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问题
➢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03 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措施
工程措施 管理措施 保障措施

第五章地下水利用规划

第五章地下水利用规划

潜水可开采量
灌溉需水量
序 水文
号 年度 104m3 mm* 104m3
mm
平衡差
灌用溉水
104m3
mm
保率证
+
-
+
-
(%)
1 1973 729.69 413.99 259.10 147 470.59
266.99
6.7
2 1964 585.89 332.40 259.10 147 326.79
185.40
第五章地下水利用规划
四、供需水量平衡计算(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主的规划区)



任 务
衡 计 算



年内调节计算:分析计算规划区或各 分区各年需水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之 间的平衡关系和用水保证程度。
多年调节计算:确定多年调节情况下的 最大地下水位降深,并计算所开采的水 量能否得到全部回补。如不能完全回补 时其差额是多少?灌溉用水保证率可提 高至多少?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对差额 部分水量提出解决的办法。
13.3
3 1977 398.17 225.90 259.10 147 139.07
78.90
20.0
4 1971 397.84 225.71 343.71 195 54.13 5 1976 389.51 220.99 343.71 195 45.80
30.71
26.7
25.99
33.3
6 1969 383.17 217.39 343.71 195 39.46
1.自然地理概况 2.水文地质条件 3.生态环境状况
第五章地下水利用规划
4.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现状 5.水资源利用状况及水利工程现状 6.水资源评价成果(尤其是地下水资源评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典型年法 又称代表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 按照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只进行典型年份平 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优点:可以克服资料不全及计算工作量太大的问题。 系列法 要按照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 衡分析计算
5.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K值
P=50% 1.057 0.985 1.057 1.057 0.985 0.908 1.187 0.998 0.767 P=75% 0.944 0.822 0.944 0.944 0.822 0.822 0.980 0.811 0.706

(3)小型水库和圹坝
数量大,但缺乏实测资料,一般可根据典型工程调查分析计算其水 量利用系数或调节系数,然后推求可供水量。
0 87.05 15.15
b.多年调节水库



多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的计算一般有长系列法和数理 统计法两种。 长系列法直观易懂,但工作量大,在系列年限很短的 情况下,计算求得的保证率可靠性差,一般具有 30~50年的系列采用长系列法较好。 由于我国水库系列年限不长,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一 般采用简化数理统计法。
天然来水量多余或不 足水量
多余 不足
1.32 5.26 14.47 18.15 22.36 13.15 18.41 27.61 31.56 53.92 185.42 15.15
弃水量
可供水 量
24.99 24.99 24.99 24.99 24.99 39.45 39.45 39.45 39.45 78.90 78.90 52.60
水库兴利调节示意图
引水工程可供 水量的计算

从计算区以外,通过天 然或人工河道自流引入 的那部分客水。

中国地下水保护法 保护条例

中国地下水保护法 保护条例

中国地下水保护法保护条例中国地下水保护法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生存环境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条地下水是自然界中包含在岩层、土壤等地下的、处于地下水循环系统中的水。

第四条地下水资源是指地下水及其所包括的自然水体、岩石、土壤等。

第二章地下水保护与利用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地下水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编制、监测、评估和管理,建立地下水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

第六条地下水利用应实行统一规划、按照实际需要、经济合理、科学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七条具有地下水开采、利用授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组织实施地下水利用并承担相应的监督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第八条不得在地下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或其他河湖水源地以及规定的地下水保护区域内生产、储存、使用、排放和处置有害污染物。

第九条地下水保护区应当划定地下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或其他河湖水源地,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保护区。

第十条地下水保护区的划定、设置和管理应当根据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状况、周边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

第四章地下水监测与评估第十一条地下水监测应当依法进行,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反馈到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二条地下水水质监测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公开。

第十三条地下水利用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应当作为项目批准、施工、运行管理的依据。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过度开采或者污染地下水的,由相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停业。

第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使用地下水的,由相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止使用地下水。

第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污染地下水或者其他破坏地下水资源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环境

云南地理-第五章 水文环境

第五章水文环境云南地域广,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为主;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这样的条件下发育了众多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系(图5-1)。

又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一节水系与河流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一、云南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图5-1),具体说明如下:1、太平洋水系①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

②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等,注入南海。

③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

④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南览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2、印度洋水系⑤怒江(萨尔温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独龙江、槟榔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二、主要河流介绍1、怒江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怒江(萨尔温江)水系。

1.1河流概况又称潞江,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着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

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怒江州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保护、节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节约、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保护应当坚持人水和谐、全面规划、保护优先、水量水质水生态并重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预防、控制和减少水资源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行水资源保护目标绩效考核,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节约、开发和利用的有关工作。

全省江河(湖泊、水库)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面推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有权举报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征求同级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跨行政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水资源保护规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明确规划水域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保护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制定污染物限制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水量保障、水质保护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等。

第九条水资源保护规划应当服从水资源综合规划,其他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专业规划应当与水资源保护规划相协调。

水资源保护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

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

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

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

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

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

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

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1.吸湿水它是气态水分子在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下吸附在土壤固相颗粒表面的水分(图5.2a)。

吸湿水的水分子与土壤固相表面之间的结合力非常大(大约是3.14×106~1.Ol ×109Pa),水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讲解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讲解
水量;
Qc
Qt
QD
QR——重复用水量,生产过程中二次以 QW 上的用水,包括循环用水量和二次以上
的用水量,m3/a。
QR
第二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耗水量和排水量必须加以补充,二者之和称为补充水量, 又称为取用水量,以Qw。故总用水量Qt又可表示为补充 水量和重复用水量之和:
Qt=Qw+QR
在供水规划中,按照供水对象的不同,应规定不同的供水保 证率,
例如居民生活供水保证率P=95%以上, 工业用水P=90%或95%, 农业用水P=50%或75%等等。
供水保证率的概念:是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 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常用下式计算:
式中: P——供水保证率; m——保证正常供水的年数; n——供水总年数。
第二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1)典型年来水量的选择 典型年的来水需要用统计方法推求。
首先:根据各分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控制站,以控制站的实际来 水系列进行频率计算,选择符合某一设计频率的实际典型年份;
然后:求出该典型年的来水总量。可以选择年天然径流系列或年 降雨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第二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P=50%的来水就是指年来水总量大于或等于那一年 (P=50%)的年数占统计样本总年数的50%。
既然来水总量等于那一年(P=50%)的能保证,则大于 那一年(P=50%)的一般也应该能保证,所以,在典型 年法中,若P=50%供需能平衡,则其供水保证率为 P=50%。
第二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2)规定某一个年份(例如2000年这个水平年), 这一年的来水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现在把某系列 各年的来水都放到2000这一水平年去进行供需 分析,计算其供水有保证的年数占系列总年数的 百分数,即为2000年这一水平年的供水遇到所 用系列的来水时的供水保证率。

水文地质学 第5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水文地质学  第5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含水层特征: ➢黄土层是非均质的,为裂隙和孔隙水的含水层 ➢黄土层具有多层含水层,上层为潜水;下层可能有承压水层 ➢厚度大、分布较稳定的古土壤和钙质层形成的相对隔水层 ➢潜水埋藏深度可达数百米,水量小 ➢补给:大气降水或者洪水的渗入 ➢径流:水平径流很微弱 ➢排泄:蒸发、泉水溢出
➢ 外地质营力:发生于地壳外部的作用
如:太阳能、流水、冰川等
我国典型地貌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上游山区河谷
➢ 向下侵蚀,呈V字形; ➢ 枯水期时凸岸和开阔地
沉积; ➢ 沉积物以卵砾石为主。
➢ 透水性强。 ➢ 水质好。 ➢ 含水层厚度不大。 ➢ 分布范围小,不连续。 ➢ 水位季节变化大。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中游低山丘陵区
➢ 河谷加宽,呈U字型; ➢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 河漫滩二元结构发育; ➢ 沉积物以砂卵石为主。
➢ 地下水丰富 ➢ 整体上为潜水 ➢ 与河水关系密切 ➢ 一级阶地和漫滩供水
条件优越。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下游平原
➢ 冲积平原发育; ➢ 沉积物以砂层为主; ➢ 近河道沉积物厚,远离
滨海淡水与咸水关系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平原地区供水 应注意寻找和开采深部承压水,且常为淡水。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海底若下伏有陆相沉积层时,也有可能埋藏有承压淡水层
雷州半岛-海南向斜盆地剖面图
第四节 山区丘陵区的裂隙水
裂隙按成因分为
➢ 成岩裂隙 ➢ 风化裂隙 ➢ 构造裂隙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 岩石的透水性 ➢ 水的侵蚀性 ➢ 水的流动性
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 主要沿断裂带发育 ➢ 褶曲的轴部或平行轴部 ➢ 构造体系和复合关系

第五章 不同地貌区的地下水

第五章 不同地貌区的地下水

山西黄土地区实景照片
右上黄土杖地 左下黄土塬、梁 右下黄土塬上

Company Logo
黄 土 下 伏 砾 石 层
黄 土 覆 盖 于 上 新 世 红 土
3.2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特征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杖地

溶滤作用 低 HCO3
中 SO4
浓缩作用 高 Cl
Company Logo
成分与类型
3.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特征—动态与均衡
山区 平原
扇顶
扇缘(前)
动态
变幅 大 缺水区


Logo
均衡

整体、统一的均衡区
第五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 分布特征
地貌: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是内、 外营力地质作用在地表的综合反映。
地貌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 丘陵、平原、盆地等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 山前倾斜平原区的地下水 黄土地区、沙漠地区等地区的地下水 山前丘陵区的地下水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 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开发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
一、河流的地质作用与冲积层
(一)河流的地质作用 (二)河流冲积层 1. 河流上游 流速大,以下蚀为主,冲积物以粗 大的卵砾石为主,规模不大。 2. 河流中游 以侧向侵蚀为主,形成河漫滩、阶 地,具有二元结构。 3. 河流下游 通常是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地带,形 成冲积平原。
二、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
• 整个冲积平原依次可分为近山带、中部过渡带和 滨海带;
• 由近山带向滨海带方向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含 水层颗粒逐渐由粗变细,单井出水量逐渐变小, 水的矿化度逐渐增高。
第二节 山前倾斜平原区的地下水

第五章 地下水

第五章  地下水

(二)地下水的酸碱性 酸碱度:氢离子浓度PH值。1PH=1g[H+] 强酸性水PH<5;弱酸性水PH=5-7;中性水 PH=7;弱碱性水PH=7-9;强碱性水PH >9。 酸性侵蚀可以分解水泥混凝土中的CaCO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总矿化度 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 矿化度,以g/L表示。 水按矿化度分:淡水(<1);微咸水(1-3); 咸水(3-10);盐水(10-50);卤水 (>50)。 高矿化度的水能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腐 蚀钢筋,促使混凝土表面风化。

第四节 地下水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1、地下水的存在,对建筑工程有着不可忽 视的影响。尤其是地下水位的变化,水的 侵蚀性和流砂、潜蚀等不良地质作用都将 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施工及正常使用带 来很大的影响。
1.地基沉降:地下水位的变化,如水位上升,可 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降低,地震时会加剧砂土 液化,引起建筑物震害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 滑坡、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作用。 2.侵蚀性: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 属材料的侵蚀危害。潜蚀通常分为机械潜蚀和化 学侵蚀。 3.流沙和潜蚀(管涌):地下水可引起流砂现象, 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5.基坑涌水现象:
第五章 水的地质作用
自然界中,水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
1、大气水:存在于大气中;
2、地表水:覆盖在地球表面,如海洋、
江河、湖泊等; 3、地下水:埋藏于土中孔隙、岩石孔隙 和裂隙、岩石空洞中。
一、地下水及地下水问题 埋藏在地表以下的土层及岩石的空隙中的水称 为地下水。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 为生活和生产的水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是 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靠水源。 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会使岩体及土体的强 度和稳定性降低,产生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工 程地质现象,如滑坡、岩溶、潜蚀、地基沉陷 与冻胀等,对工程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

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

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

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

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

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

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

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1.吸湿水它是气态水分子在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下吸附在土壤固相颗粒表面的水分(图5.2a)。

吸湿水的水分子与土壤固相表面之间的结合力非常大(大约是3.14×106~1.Ol ×109Pa),水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当土壤吸湿水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含水量称为吸湿系数或最大吸湿水含量。

2.膜状水它是吸附在吸湿水外层的水分,呈水膜状态包裹在土壤固相颗粒表面(图5.2b)。

膜状水的水分子与土壤固相表面之间的结合力比吸湿水要小(大约是6.33×105~3.14×106Pa),所以膜状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移动且被植物吸收利用。

但是膜状水黏滞性强,移动缓慢,不能有效补充植物所需水分,植物利用受到一定限制。

当土壤膜状水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当植物缺水出现永久性萎蔫(即经过蒸腾量最小的夜间仍不能恢复失去的膨压)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点或凋萎系数,它介于最大分子持水量和吸湿系数之间。

3.毛管水它是在毛管力作用下吸附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图 5.2c)。

所谓毛管孔隙是指土壤中孔径O.001~1mm的孔隙。

存在于毛管中的液体在毛管力的作用下,可以沿毛管运动一定距离并保持在毛管孔隙中,而不因重力的作用流出。

这种现象称为毛管现象。

根据水源和运动方向不同,毛管水可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两种类型。

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沿毛管上升并保持在毛管孔隙中的水分,毛管悬着水是指在降水或灌溉后水分沿毛管下降并保持在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水受力较小(大约是3.38×104~6.33×105Pa),可以流动,能顺利地被植物吸收利用,又能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因此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当土壤毛管水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含水量叫毛管持水量或最大毛管持水量,其中当毛管悬着水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它反映了某种土壤能够最大保持水分的能力。

4.重力水土壤毛管孔隙充满水分之后,倘若水分进一步增加,那么土壤非毛管孔隙中也可存在一定数量的水分。

像这种存在于非毛管孔隙中,能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或沿坡侧渗的水分叫重力水。

重力水受到的引力为零,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重力水不能在土壤中保存很长时间,属多余水分。

只有当地下水位很浅或出露地表时,或土壤下部有隔水层存在时,土壤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才能被水分全部填充,达到饱和状态(图5.4d)。

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土壤饱和持水量或最大持水量。

二、潜水和承压水图5.3 地表水体附近潜水的形状(a)地表水排泄潜水;(b)地表水补给潜水;(C)地表水补给潜水,潜水埋藏较深图5.4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示意图图5.5 承压水第二节评价区的划分评价类型区可以分为计算分区及成果汇总分区两大类。

一、计算分区为了正确地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应当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将评价区划分为若干计算分区,以便对不同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1. 一级区与一级亚区在区域面积较大时,可按地形地貌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将评价区划分为山丘区、平原区、沙漠区和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称一级区。

其中,山丘区按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含水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又可划分为一般山丘区、岩溶山区、黄土高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山间河谷平原区);按矿化度又可将平原区、沙漠区、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划分为淡水区(矿化度小于2g/L)、微咸水区(矿化度2~5 g/L)、咸水区(矿化度大于5 g/L),均称一级亚区。

2. 二级区与三级区根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将平原区、沙漠区、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及山间盆地平原区划分为若干水文地质区(二级区);根据地表水系二级流域界线和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可将一般山丘内、岩溶山区和黄土高原区划分为若干二级区。

在二级区内,根据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岩性、植被及地质构造特征等,又可划分为若干均衡计算区,称为三级区,它是确定地下水各种计算参数和资源量的最小单元。

二、成果汇总分区1. 按流域分区为了便于计算总水资源量,满足水利规划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也可按流域、水系进行分区。

例如,我国按主要流域、水系划分为十大流域片(一级区),又进一步划分了若干亚区、二级区等。

2. 按行政界限分区在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当需要根据行政区划进行水资源成果汇总时,省(市、自治区)可列为一级区,地(盟、自治州)为二级区,县(旗)为三级区,其下依次类推。

三、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的计算项一般包括补给量和排泄量,有时也需计算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目前,直接计算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的资料尚不充分,故可根据多年平均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的原理,用地下水的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

山丘区地下水的总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河床潜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总量、山间盆地潜水蒸发量和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等。

平原地下水的总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水库(湖泊、闸坝)蓄水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等。

平原区地下水的总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量、人工开采净消耗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流出量和越流排泄量等。

第三节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的计算一、河川基流量计算1. 基本概念山丘区河流坡度陡,河床切割较深,水文站测得的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既包括地表径流,又包括河川基流,加之山丘区下垫面的不透水层相对较浅,河川基流基本是通过与河流无水力联系的基岩裂隙水补给的,因此,河川基流量可以用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来推求。

我国北方河流封冻期较长,十月份以后降水很少,河川径流基本由地下水补给,其变化较为稳定。

因此,稳定封冻期的河川基流量,可以近似用实测河川径流量来代替。

在冬春季降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凌汛水量主要是冬春季被拦蓄在河槽里的地下径流因气温升高而急剧释放形成的,故可将凌汛水量近似作为河川基流量。

2. 分析代表站的选择河川基流量由分割区域内代表站的实测流量过程线后计算得来。

选择代表站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1)代表站控制的流域为闭合流域,即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水线基本一致。

2)选定的代表站在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地质条件上,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3)代表站流域面积一般应大于200km2,小于5000 km2。

水文站稀少的区域,超出这一面积界限的水文站也可适当选用。

所选站点应力求面上分布均匀。

4)代表站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较长,至少应具有包括丰、平、枯典型年在内的10年以上实测流量资料。

5)代表站以上流域不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

3. 常用的几种水文分割法(1)直线平割法将枯季(畅流期)最小平均(最小日平均、最小月平均、连续几个月最小平均等)流量视作基流,平行分割全年流量过程线,直线以上部分为地表径流,直线以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

直线平割法的精度,取决于所选最小流量是否合适。

在降水比较集中的情况下,枯水期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河川径流往往降低到最小值,用最小日平均流量分割得出的河川基流量偏小,可作为河川基流量的下限值;在降水年内分配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河川径流始终较大,用最小月平均流量分割得出的基流量也往往偏大,可作为河川基流量的上限值。

直线平割法是一种简化方法,工作量较小,但精度不高,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区域,宜与其它比较精确的方法比较后采用。

(2)直线斜割法在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上,自起涨点至峰后无雨情况下退水段的转折点(又称拐点)处,以直线相连,直线以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

退水转折点可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1)综合退水曲线法绘制历年包括丰、平、枯水年在内的逐年日平均流量过程线、降水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纵、横坐标比例尺要历年一致)。

选择峰后无雨、退水时间较长的退水段若干条,将各退水段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外包线,即为综合退水曲线。

把综合退水曲线绘在透明纸上,再在欲分割的流量过程线上水平移动,使其与实测流量过程线退水段尾部相重合,两条曲线的分叉处即为退水转折点。

图5.6 某站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分割示意图①流域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②降水对本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的河川基流量;③凌汛水量2)消退流量比值法 最简单的退水曲线方程为(5-1)式中, Q t ——退水开始后t 天的流量(m 3/s);Q 0——退水开始时的流量(m 3/s);e ——自然对数的底;β——消退系数(d -1); t ——时间(d)。

根据公式(5-1)分别计算各时段末与时段初流量比,即取△t=t n -t n-1为定值,并当β1=β2=……βn =β 时,则 e -β△t为常数。

自退水开始,逐时段计算时 段末的流量比,其值由小变大,并且逐渐趋于稳定。

如发现相邻几个时段的比值都接近常数时,则认为接近常数的开始时间即为退水转折点。

3)消退系数比较法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有不同的消退系数,地表径流消退速度快,β值大;地下径流消退缓慢,β值小。

将流域综合退水曲线点绘在半对数格纸上,常呈现坡度不同的两条直线,坡度大()01101t t e Q Q --=β()12212t t e Q Q --=β()tt t n nn n n n e e Q Q ∆----==-ββ11t e Q Q β-=0的一段为地表径流的消退过程,坡度较缓的一段为地下径流的消退过程,两条直线的交叉点便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分界点,即退水转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