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发展(课堂PPT)
婴幼儿认知发展PPT
![婴幼儿认知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01c2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a.png)
婴幼儿认知发展PPT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婴幼儿认知发展也开始出现新的方式和方法。
其中,PPT(演示文稿)作为一种视觉化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婴幼儿认知发展PPT的应用和影响。
一、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此时期得到迅猛发展。
早期认知发展是孩子未来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基石。
通过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扎实的认知基础。
二、为什么选择PPT?1. 视觉化:幼儿对图像和色彩的敏感度较高,PPT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视觉元素,直观地给幼儿展示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性:PPT中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与教学内容的互动。
3. 组织性:PPT可以通过幻灯片的结构和导航,将知识内容分为多个部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PPT在婴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应用1. 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PPT,可以呈现丰富多样的语言素材。
例如,在PPT中配上图片,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聆听,在视听刺激中学习和掌握新的词汇和语法。
此外,PPT还可以展示英语学习的相关内容,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2. 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PPT中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PPT中,可以通过运用图像、动画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呈现数学概念和问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3. 专注力的培养:由于PPT具有视觉和声音的吸引力,幼儿可以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
幼儿通过观看PPT,可以专注于教学内容,并学会保持注意力的时间。
这对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品质非常重要。
4. 记忆能力的强化:PPT通过视觉化和组织性等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例如,在PPT中加入重点、思维导图或动画等元素,可以提高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优化婴幼儿认知发展PPT的设计1. 简洁明了:幼儿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因此PPT的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形。
学前儿童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06585eb84ae45c3b358c46.png)
好、知识经验的影响。
28
• 2.知觉的整体性 •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
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 3.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
经验去认识它。对事物的理解是产生正确知觉的必要条件。
3
考点预测
• 1、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 A.有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 D.选择性注意
)。
4
• 2、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 A.注意的稳定性好 • B.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 C.有意后注意占优势地位 • D.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
5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 •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
意注意,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 • 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
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 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他们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比
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
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关系、运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二是人自身的状态, 如需要、兴趣、情绪、态度以及对事物的期待,也会影响人们的无意注 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 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有意注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二是对活动的兴趣 与认识;三是活动的组织;四是人的知识经验;五是人的性格及意志品 质。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保教第一模块幼儿认知发展课件
![保教第一模块幼儿认知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09bb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b.png)
案例二: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
总结词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 通能力。
详细描述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听故事、 讲故事、写字母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儿童文学等资源,丰富幼儿的 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03
幼儿认知发展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课件应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课程 改革理念,反映心理学、教育学、学科 教学论的基本原理,注重幼儿认知发展 规律,通过课件引导、启发幼儿进行探 索、思考和发现。
2
科学性原则
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必须符合事实和数据 ,逻辑严谨,表述准确,注重科学方法 的运用,能够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 概念。
保教第一模块幼儿认知发 展课件
目录
• 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 幼儿认知发展课件设计 • 幼儿认知发展实践案例
01
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
前操作阶段
2-7岁,开始用符号思考,如语 言、绘画等。
形式操作阶段
11岁以后,开始抽象思维,能够 理解概念、理论等抽象事物。
01
创造力培养
通过启发式教育和创造性 活动,幼儿教育能够激发 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游戏化教学
利用游戏和玩具进行教育 ,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课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 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吸 引幼儿的注意力。
亲子互动
加强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 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婴幼儿认知发展
![婴幼儿认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c8e5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4.png)
句法结构的掌握
简单句
婴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句, 如“我要吃糖”、“我喜欢玩球”等 。
复杂句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婴幼儿逐渐能 够理解和使用复杂句,如“当我长大 后,我想成为一名老师”、“他一边 唱歌一边跳舞”等。
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婴幼儿早期的思维主要基 于直觉行动,通过感知和 动作来认识世界。
详细描述
新生儿对味道和气味就有所反应,随着成长,他们开始能够区分不同的味道和气味。味觉和嗅觉的发展不仅有助 于他们了解食物的属性和质量,还促进食欲和饮食习惯的养成。
03
注意力的发展
无意注意的发展
无意注意是指婴幼儿在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的情况下,对刺激物产生的被动反应。 在婴儿期,无意注意是主要的注意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有意注意。
婴幼儿认知发展
汇报人: 202X-12-24
目录
•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 感知能力的发展 • 注意力的发展 • 记忆力的发展 •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 社会认知的发展
01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感知能力的发展
视觉发展
总结词
视觉是婴幼儿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周围环境,婴幼儿逐 渐发展出视觉认知能力。
社交能力
随着语言和行为能力的发展,婴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和成人建立关系,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 也愿意帮助别人。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其认知发展。
05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语言发展
01
02
03
语言感知
婴幼儿通过听觉和视觉来 感知和理解语言,逐渐能 够分辨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完整全套教学精品课件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完整全套教学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30b7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6.png)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完整全套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深入讲解第三章《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婴幼儿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影响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因素以及相应教育策略。
我还会结合实践案例,详细分析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掌握婴幼儿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特点;2. 解影响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因素;3. 学会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
重点在于掌握婴幼儿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特点,以及影响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认知发展图谱、实践案例视频;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认知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主题;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特点以及影响认知发展主要因素;3. 实践案例:播放一段实践案例视频,让学生解如何在生活中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2. 影响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差异;3. 教育策略:提供丰富刺激、创设良好环境、尊重个体差异、家长参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幼儿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特点;(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3)分析影响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2. 答案:(1)阶段及特点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2)实践案例及方法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3)影响因素及对策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婴幼儿认知发展课件
![婴幼儿认知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e4b0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4.png)
婴幼儿认知发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材《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第二章“感官发展”和第三章“认知能力培养”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特点及促进方法;婴幼儿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婴幼儿感官发展的特点和促进方法。
2. 学习并运用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婴幼儿认知发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感官发展的促进方法,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婴幼儿感官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认知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认知发展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观察记录表、思考题、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婴幼儿感官发展的特点及促进方法。
b. 解析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婴幼儿认知发展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感官发展特点及促进方法a. 视觉b. 听觉c. 触觉d. 味觉e. 嗅觉2. 婴幼儿认知能力培养策略a. 注意力b. 记忆力c. 思维力d. 解决问题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婴幼儿感官发展的特点及其促进方法。
b. 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婴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答案:a. 婴幼儿感官发展特点及其促进方法见板书设计。
b. 培养策略示例:通过游戏、互动、引导等方法,激发婴幼儿的兴趣,提高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婴幼儿认知发展。
b. 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婴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婴幼儿认知发展问题的能力。
【课件】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课件】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ab882bad15abe23482f4d9f.png)
如在具体形象思维 的基础上产生了概 念思维,在再造想 象的基础上产生了 创造性想象,在低
级情感基础上产生 了理智感、道德感 等。
骄阳似火,何以解忧,唯有西瓜~
如在具体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产生
了概念思维,在
再造想象的基础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这种自言自语,即 “自我对话”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十 分重要的角色,它使儿童逐渐成为有能力 的问题解决者。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对认知发展非常重要
(结合教材P62第1段) ❖ 维果茨基的推导(语言对形成思维非常重要)
维果斯基在研究中发现,儿童这种自言自
语的行为并不会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当儿童在 试图解决问题或完成重要的任务时,这种“与 自己对话”的行为出现得更多也更加频繁。
布布:嗯,还有......
妈妈:跷 -----
布布:哦,我想起来了,跷跷板!
妈妈:真棒,还有跷跷板!宝贝,你观察得真仔细,记性越来 越好啦!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教材P64 ❖ 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对
于小学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要 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太深太难的内 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又要注意提供略高于学 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
❖ 维果茨基还指出,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 长这种“自我对话”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 是因为它变得隐蔽起来,变得没有声音或称 作内部言语,变成了一种用来组织和调整日 常活动的掩蔽的言语思维。
❖ 近年来的研究更支持了维果茨基的观点 ,表明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尝试想象幼儿如何自言自语做手掌画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7f4fe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0.png)
感知觉是创造力的基础,通过感知不同的事物和情境,幼儿能够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03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定义与特点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记忆的特点
记忆具有持久性、可塑性和选择性, 能够储存和提取信息,帮助个体适应 环境。
幼儿记忆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高级阶段
幼儿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感知 能力,如空间感知和时间感知 ,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和情
境。
感知觉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 律,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的事物,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 认知水平。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需要具体事 物的支持。
ABCD
前操作阶段(2-7岁)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表象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想 象和模仿。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高 级认知活动。
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思维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逐渐 完善。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认知的高级 阶段。
特点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解决性,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 内在本质。
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如抓、摸、听觉等。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详解PPT课件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4bebc055270722182ef723.png)
2021
9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意义
长期目标: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 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形 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短期目标:每一个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进入小学,幼儿 园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小学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 相应的准备。
2021
27
2021
28
“破布条”缠住孩子金色童年
(1)学习目标:对幼儿的知识性目标达成要求较高,而对能力、情感目 标的达成要求却较低。
(2)行为规范: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严规守纪 (3)学习评价:像小学生一样以试卷分数论高低
部分幼儿园,组织幼儿要像小学生那般学习,美名其曰与小学接轨 不输在起跑线 上 ,课堂上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 甚至课后还给孩子布置像小学生一样的作业
2021
10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意义
(一)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4岁:生活范围扩大、认知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4-5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岁: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2021
11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意义
(二)3-6儿童的学习
游戏仍然是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幼儿园仍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3-6岁儿童学习的内容----“大知识”:既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周围环境和世界 的初步认识。
3-6岁儿童学习引起的脑的变化,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丰富性及可能性。 (学习促进发展的科学证据)
2021
12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二)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二)](https://img.taocdn.com/s3/m/3237b39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3.png)
二、自我效能感
•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 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理论认为, 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 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 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的功能
•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 具有下述功能:
在她出版的自传《家》(Home)一书中提到了她在12 岁那年到米高梅(MGM)试镜的经历。对她的结论是, “她不够上镜” 。
J•K•罗琳(J.K. Rowling)
• 那本关于一个少年魔 法师的小说《哈利波 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在被伦敦一家小型出 版社接纳之前,曾经 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 绝。
• 婴儿看到妈妈在隔音屏后说话,却从相反 方向的扬声器里听到她的声音,婴儿会显 得焦虑不安。 ——听觉和视觉相联系
一、多通道感知
• 感知觉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活动,而是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 信息组合。
感觉通道与学习方式
• 面对个体内外刺激,人们表现出对不 同感知通道的偏爱,从而表现出不同 的学习方式。
• 视觉型学习者:主要通过视觉刺激面而学 习。喜欢通过图片、表格、影像等手段获 取信息。
• 听觉型学习者:主要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而 学习,喜欢听他人讲授。
• 动觉型学习者:面对信息刺激往往作出动 作反应,如记笔记、勾勾画画等。
感知方式的年龄变化
• 婴幼儿多倾向于运动——触摸式; • 小学低中阶段视觉技巧发展迅速; • 小学高年级听觉技巧日趋成熟。
上节回顾
• 婴幼儿基本感觉能力的发展 • 触觉——前庭——嗅觉、味觉——听觉—
中班幼儿教案ppt课件
![中班幼儿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d182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7.png)
据。
口头反馈
02
及时给予幼儿口头反馈,肯定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指出需要改
进的地方。
成长档案
03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家长了
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05 中班幼儿教案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 总结本次教案中教授的知识点,评估是否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评估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讲解、观察、实验、手工制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的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评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的反思
评估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总结本次教案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的改进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 ,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自我意识萌芽
中班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 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 再完全依赖成人。
03 中班幼儿教案设计
主题选择
主题名称:动物乐园
选择理由:动物是幼儿普遍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动物主题的学习,能够激发幼儿 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能力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提高教学效 率。
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
鼓励幼儿提问,并耐心回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1ac9543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a.png)
例如,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减法只是加法的反向,或者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预示着现代的美国 种族主义和东欧的种族冲突。通过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联系,不仅可以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而且还可以 帮助他们发展一个更加综合的知识库。
人们控制着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 5
二、 信息加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
1. 感知觉的发展 3. 工作记忆的发展
2. 注意的发展 4. 长时记忆的发展 5. 思维与推理
二、 信息加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
1.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大多发生于婴儿期。第一种婴儿研究的常见策略是观察婴儿喜欢看什么。第二种广泛使用 的策略依赖于习惯化现象。 (1) 婴儿对某些类型的刺激表现出一致的偏好 (2) 感知觉发展是生物成熟和经验的结果
儿童发心理学
目录
第一节 儿童认知发展: 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发展 第三节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第一节 儿童认知发展: 信息加工理论的 研究
一、 信息加工理论的核心论点
1 环境输入为认知过程提供了原材料 2 除了感觉登记,人类记忆还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存储机制 3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 4 从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传递涉及多种认知过程
2. 关于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认识
年幼的孩子对自己思考和知识的内省能力十分有限。虽然很多学前儿童在他们的词汇中已有了“知 道”“记住”和“忘记”这三个词,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心理现象的本质。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儿童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反思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越来越意识到他们思考和学习 的实质。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ppt课件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93e02c3b3567ec112d8a4c.png)
ppt课件
17
解读4:最近发展区与动态评估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 幼儿在当前独立活动中所能表现出的实际水平 与 幼儿在成人和同伴 辅助下所能达到的可能水平 之间的距离 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 教师的角色: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自主学 习过程的观察者支持者,而不是马车老板和水龙头。 • 鹰架教学:有效教学中的挑战阶梯和教学支架 幼儿发展评价: • 从一刀切的测评到个人的成长档案袋 • 从美术作品袋到多元评价采样系统
1.经常保持愉快的 情绪。知道引起自己 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 能努力化解。 2.表达情绪的方式 比较适度,不乱发脾 气。 3.能随着活动的需 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 注意。
自我调节的发展:从外部调节到内部调节
ppt课件
24
教育建议
•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 •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
的改造”。
“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
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
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
活”……“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
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ppt课件
14
“四、实施《指南》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建议2.4:传统经典诵 读莫过头
27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 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 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 方面的发展。
ppt课件
幼儿认知的发展――学习辅导
![幼儿认知的发展――学习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23ce660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2.png)
第七章幼儿认知的发展――学习辅导皮亚杰认为婴儿的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即他们用感知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认识事物,但逐渐地对事物的表现变得抽象起来,他们开始用符号在头脑中表现事物。
在低一级水平上,他们用表象在头脑中加以呈现,在最高级的水平上,他们用语言来呈现。
幼儿的思维在前期感知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进入了前运算阶段。
象征机能形成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特点之一是象征机能的形成。
象征机能,也称为心理表征能力,是指用意义所借的符号来表征意义所指的事物的能力,又称符号能力。
(一)假装游戏1.假装与相联系的现实生活日益分离2.以“儿童自己”身份加入游戏的方式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3.假装游戏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二)绘画绘画是儿童早期另一种重要的象征性表达方式。
随着儿童心理表征能力的提高,纸上的符号开始有了意义。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绘画是儿童早期另一种重要的象征性表达方式。
随着儿童心理表征能力的提高,纸上的符号开始有了意义。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涂鸦、乱涂阶段(18各月以前)。
当儿童开始绘画时,他已经会为他的乱涂进行描述。
如一个18个月的孩子拿着蜡笔在纸上跳跃,纸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点,问他是什么,他解释说,“在下雨”。
2.开始描述外形和形状。
到第二年,儿童的乱画开始变为图画,并且,儿童意识到图画可以描画假装的物体。
3-4岁时,绘画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出现了,幼儿可以画一张人的图画了。
这时候画的人被称为蝌蚪人,这是人的一种符号,全世界儿童都一样,具有普遍性。
逐渐地,幼儿给图上的人添加特征,如眼睛、鼻子、耳朵、手指等。
3.更现实的绘画。
随着认知和运动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儿童创造出更复杂的图画:更合理的身体比例、更多的细节。
虽然如此,但总的说来,就算是6岁儿童的画也并不特别反映现实。
他们的图画包含有知觉的扭曲,这使得他们的画看起来富于二、幼儿思维的特征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是从儿童2岁到7岁,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以下四点。
幼儿园小班到小学的认知发展课件
![幼儿园小班到小学的认知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43e2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f.png)
幼儿园小班到小学的认知发展课件一、引言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会经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精心制作了这份课件。
二、幼儿园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1、感知觉发展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主要通过感知觉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感觉信息非常敏感。
例如,他们能够区分红色和蓝色,圆形和方形,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形状和颜色组合可能会感到困惑。
2、注意力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通常在 5-10 分钟左右。
他们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分散。
3、记忆能力以无意记忆为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能够较好地记住。
但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相对较差。
4、思维特点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事物。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可能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
三、幼儿园中班孩子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进一步发展对颜色、形状的区分更加准确,能够感知到物体的细微差别。
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也有所增强。
2、注意力的发展注意力集中时间有所延长,能够在 10-15 分钟内专注于一项活动。
3、记忆能力的提升有意记忆开始发展,能够按照成人的要求去记忆一些简单的内容。
4、思维特点开始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能够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思考问题。
四、幼儿园大班孩子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的成熟能够准确地感知和区分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空间、时间的感知更加准确。
2、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集中时间可达到15-20 分钟,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3、记忆能力显著提高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4、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1、环境的变化小学的教室布置、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都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思维活动虽
然已经有所发展,其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
•
(一)观察力的特点与培养
1.什么是观察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事 物的能力就是观察力。
2.幼儿观察的特点
• (1)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年龄增长 逐渐发展,从低到高分为三级:
幼儿认知发展与学习
庄浪县大庄教委
Understand the children
• 一、基于《指南》理解幼儿学习 • 二、幼儿的学习从从何而来? • 三、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势 • 四、幼儿认知特点与学习
一、基于《指南》理解幼儿学习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 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 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会咬人了。
3、小朋友的脸是干什么用的?
• 幼1:我的脸可以用来洗脸。 • 幼2:没有脸的话,舌头、牙齿、鼻子、
眼睛和嘴巴都露在外面了。 • 幼3:我的脸是给爷爷奶奶捏的。
4、为什么小孩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不是从爸爸肚子里生出来的?
• 幼1:男的生男孩子,女的生女孩子。 • 幼2:爸爸肚子里都是啤酒,生出来的孩子都
• 儿童认知是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的。认知发展的 基本趋向:
• 第一、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 第二、儿童认知客观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 片面到比较全面。
• 第三、儿童最初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 第四、儿童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是从最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识,是要经历多种水 平或者阶段、由浅入深的。
是醉的。 • 幼3:爸爸没有产假,妈妈有产假。 • 幼4:爸爸是男的,如果生孩子,就会难产。 • 幼5:爸爸生不出来的,因为奶奶没有教他。
• 教育之道:启发潜能!
•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 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 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 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
三、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势
•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
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 强化训练。
•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
西红柿什么时候死的?
• “你们看,这株西红柿死了。” • “不是死了,是蔫了。” • “蔫了就是死了。” • “这株西红柿还没有死。你看,这里还是活的
。” • “哪里还是活的?”
• “这里。我爸爸说,里边干了才是死了。 这里是湿的,就是没有死。”
• “一定是死了,要不放到这里干什么?”
• “我知道了。这一株西红柿的叶子已经死 了,因为它的叶子已经蔫了;但是它的茎 还没有死,因为这里边还没有干。”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依据自己已有的经 验,当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时,他们会创 造自己的“理论”,例如:“是活的。烂了才 是死的。”“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
这样的“理论”是非正式的、直觉的,与我 们日常所理解的“理论”概念不同。有人认为 ,儿童认知的发展就是一系列“朴素理论”的 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 幼1:因为摸到老虎屁股,它尾巴一甩,会 把人的手甩到地上去的,很疼的。
• 幼2:老虎的屁股太大了。 • 幼3:摸老虎屁股是不文明的。
2、怎么样让蚊子不叮我们呢?
• 幼1:请一个保姆在门口守着。 • 幼2:在身上涂点油,蚊子登上去就会滑掉了
。 • 幼3:身上涂点胶水,就把蚊子粘在上面了。 • 幼4:放《摇篮曲》,蚊子就去睡觉了,就不
• “这么说,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 “它是有点死了。”
西红柿死了?
• “你看,这里有一个掉到地上的西红柿。我想 它也死了。”
• “它还是活的。它里边有水。” • “它没在树上就是死了。” • “是活的。烂了才是死的。” • “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吃活的东西”
• 第一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意 乱指,幼儿初期,大多出于这一水平;
• 第二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观察,但遇到困难和干扰不能 克服,不愿坚持;
• 第三级: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 细致观察。
(2)持续性延长:3—4岁幼儿持续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 为6分8秒;5岁幼儿有所提高,平均为7分6秒;6岁开始观察 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平均时间为12分3秒。 (3)细致性有所增加: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 致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和问题。 (4)概括性有所提高: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 间的联系。 (5)逐渐掌握观察方法:幼儿初期,观察时常要边看边用手 点;之后,幼儿有时用点头代替手的指点,有时用出声的自言 自语来帮助;幼儿末期,借助内部言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 知觉。
活动反思:
一株西红柿是“死”还是“活” ,即使一个学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回 答,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人感 到吃惊的是,孩子们居然能如此富有 哲理地讨论这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 让成人常感到不可思议:
蔫了就是死了、黄了就是死了、没有在 地里就是死了、干了就是死了、腐烂了 就是死了、掉到地上就是死了、没在树 上就是死了、烂了就是死了……
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
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
、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
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 二、幼儿的学习从何而来?
• 1、为什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四、幼儿认知特点与学习
• 幼儿学习方式:
•
操作学习、观察模仿学习、
•
交往中学习、游戏中学习
• 幼儿学习特点:
•
主动性、实践性、无意性、
•
直观形象性、个体差异性
•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
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
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