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旨在为学生提供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医学检验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了解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临床检验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3、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预后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初步的临床分析和判断。

2、能够正确解读临床检验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具备一定的临床沟通能力,能够与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病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发病机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抗感染、对症治疗。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因: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

发病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重塑、肺实质破坏。

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肺功能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原则: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3、肺结核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发病机制:结核菌的感染与免疫反应。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总结》课程设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总结》课程设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总结》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3. 熟悉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

4. 提升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1. 预备知识概述
- 疾病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
- 免疫学基础知识
2. 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 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常见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技术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3. 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心血管疾病、肝炎、结核、艾滋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常见病原体的鉴定方法及耐药性检测
4.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
-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其应用
-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疾病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 基因诊断、分子诊断、细胞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
6. 疾病应急处理
- 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监测和处理
- 疾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2. 教学难点:新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控状法
3. 诊断学实验
4. 讨论、答疑、案例分析
五、参考书目
1. 《临床检验技术导论》
2. 《病毒学》
3. 《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规范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规范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⑴岗位分析《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

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

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

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

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

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

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学什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国家教育局在2013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也就是2013年之后将不存在医学检验,而都是医学检验技术。

培养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3.具有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主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等。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临床医学检验、食品检验、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专业课程标准《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参考学时:160学时职业岗位: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检疫检测中心、生物制剂公司、生物技术开发工程师等。

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卫生资格证(初、中、高级)适用对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地位《临床检验基础》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以临床上常规的检验项目为中心,对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与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一般性状、理化性质、形态学的检验。

阐述检验方法学的同时,也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观察、疾病预防等提供资料和依据。

(二)课程任务《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教学、医院见习、顶岗实习的途径让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具体项目的基本检测方法。

本课程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核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综合考核与评价,旨在让学生在毕业时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见习、实习工作经验,为以后考取全国卫生资格证和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前后续课程前续课程是基础课程,它引领学生走进医学的殿堂,了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平行课程为专业课程,它们与《临床检验基础》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

后续课程为前绪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延伸。

表1 课程组成和作用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本着课程设计理念的人性化与人文化的依据,本课程按照医学检验部(科)临检室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以临检室检验项目为导向,将检验科工作流程融入到理论教学的讲授中。

★遵照我院“附属医院+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除实验课教学外,还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操作,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实现“教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中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院或相关学院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分析技能。

这门课程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检验标准和质控措施等。

2. 检验样本采集与处理:学习不同类型样本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技术,如血液、尿液、组织等,以及合理的样本保存和运输方法。

3. 常见疾病的检验项目与结果解读:学习各种疾病的常规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判读和解读,如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血凝功能等。

4. 肿瘤、传染病和遗传病的检验技术:深入学习肿瘤标志物检测、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遗传病的基因检测等相关技术和方法。

5. 检验质量控制:学习质量控制的概念、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内部质控、外部质控和评价等。

6.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7. 检验结果报告与解读:学习如何生成和解读检验报告,以及
如何与临床医生沟通和协作。

8. 伦理与法规: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中的伦理和法规问题,包括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科研伦理等。

通过医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常见检验项目的能力,理解并规范实验操作,解读并报告检验结果,了解检验质量控制和伦理要求。

这门课程为学生在医学实验室、临床医疗机构、疾病防控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检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需要系统地学习一系列专业课程。

首先,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石。

其中,《人体解剖学》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组织器官的分布,为后续的检验工作提供解剖学基础。

《生理学》则研究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和变化机制。

《病理学》重点探讨疾病状态下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过程,包括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等,对于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医学课程方面,《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这有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结合临床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有用的检验结果和建议。

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则直接与检验工作相关。

《临床检验基础》涵盖了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标本的采集、处理和检验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各种细胞形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见项目的检验和分析。

《临床血液学检验》专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包括血细胞形态学分析、骨髓细胞检查、凝血功能检测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涉及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

《临床免疫学检验》则聚焦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授学生如何对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除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各种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检验技术开设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开设课程

医学检验技术开设课程医学检验技术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和病理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技术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和意义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原理、方法和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掌握不同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如样本采集、标本处理、仪器操作等;3.掌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检验结果的意义;4.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标准;5.培养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临床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医学检验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医学检验技术还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该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医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检验项目: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检验项目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操作,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实验室操作技能: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如样本采集、标本处理、仪器操作等。

通过实验操作的训练,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实验室工作。

3.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学生将学习和掌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检验结果的意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医学教育中,临床疾病概要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医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指导,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临床疾病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3. 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常见的体征和症状;4. 熟悉和掌握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5. 掌握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高血压- 概念和分类- 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体征- 诊断方法和评估-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2. 冠心病- 概念和分类- 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体征- 诊断方法和评估- 治疗原则和介入治疗3. 糖尿病- 概念和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和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管理4.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 肺炎- 肺结核- 胸腔积液5.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 肝炎- 胰腺炎- 肠道感染- 胆结石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主讲,向学生传授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师应注重案例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疾病思维的习惯。

2. 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3. 模拟临床实践通过模拟临床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

五、考核方法1. 考试通过学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于各个疾病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测试学生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和演示通过小组讨论和疾病诊断演示,测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设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疾病概要》课程单元设计一、教案头。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5. 阑尾切除术及并发症。
6. 胆囊炎的定义、胆囊的解剖特点及胆囊炎的发病机制。
7.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8.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手术选择。
三、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
课 程内容
常见症状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 神经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精神系统疾病 眼科疾病 传染性疾病(乙肝)
机制。 3. 胃炎、胃溃疡的病理学改变、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诊断。 4. 胃炎、胃溃疡的治疗。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
目的要求 1. 掌握尿路感染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2. 熟悉尿路感染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3. 了解尿路感染的治疗 教学内容
1. 泌尿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 尿路感染的定义、分型及病因、临床表现。 3. 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
.
4. 肺炎的讲解: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
目的要求 1. 掌握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2. 熟悉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了解胃炎、胃溃疡的治疗及其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 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 引入概述、胃炎、胃溃疡的定义、流行病学 , 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和发病
.
临床疾病概要
一、前言 临床疾病概要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辅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近年来我国医
学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 同时为了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及相关服务 要求的提高, 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不断涌现。 疾病概论是为适应这些非临床专业 本科学生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主要涉及临床相关内容。 临床医学是研究诊 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 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内容十分丰富, 领域 宽广、涉及诸多学科。 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 以内科学知识 为基础,结合临床各学科(包括内、外、传染病和肿瘤等)组织编写。简明扼要 地论述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 原则、 方法以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 学好 本课程对疾病的认识,研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从事医学相 关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是非临床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

口腔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口腔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口腔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口腔疾病概要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口腔疾病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包括牙槽外科、颌面创伤、颌面感染、颞下颌关节疾病等。

2. 口腔内科疾病: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

3. 口腔修复科疾病:包括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

4. 口腔正畸科疾病:包括错颌畸形的分类、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

2. 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和临床实习,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五、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实验报告。

3. 学生应参加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疾病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书籍:《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

3. 实践教学设备: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口腔显微镜、口腔 X 光机等。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症概要》课程设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症概要》课程设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症概要》课程设计1. 介绍本课程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病症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病症的特征和检验要点,从而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2.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简介首先,课程将通过介绍病症概要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2.2 常见病症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症,包括但不限于:感冒、肺炎、心脏病、肾病等。

对于每种病症,将分析其病因、症状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2.3 检验方法在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与每种病症相关的常用检验方法。

学生将了解各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分析要点。

2.4 病症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本课程还将提供一些病症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3.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本课程采取以下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将了解各种病症的特征、检验要点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

3.2 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实验室检验设备,本课程将组织相关的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

3.3 讨论和案例分析在课程中将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本课程采取以下评估方式:4.1 平时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表现、讨论贡献等将被纳入考核范围。

4.2 期中考试在课程中设立期中考试,以考察学生对于各个病症和检验方法的理解。

4.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病症相关的课程论文,从实际案例出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5. 学术参考本课程的学术参考资料将包括相关医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医学方面的教材、期刊文章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参考资料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标准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标准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手段,对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确保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标准,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

首先,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标准应该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检验结果和疾病的基本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教学标准还应涵盖实验室技能的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实验室技术,包括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

同时,还应加强实验室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培训,使学生能够正确且安全地进行实验室工作。

另外,教学标准还应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实习和临床实践,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临床案例的分析,提高诊断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此外,教学标准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教学标准应包括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卫生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专业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

最后,教学标准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

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标准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室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室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只有确保教学质量和标准,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持。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⑴岗位分析《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

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

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

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

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

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

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摘要: 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 培养目标由“医学高级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 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本文从如何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理顺课程设置,构建“三个平台、一个环节"的课程体系等方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ﻭ关键词:本科教育;医学检验;课程设置ﻭ2012年国家本科专业中,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 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 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学位由医学改为理学,培养目标由“医学高级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 实际上明确了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而非“检验医师”, 教学内涵由重视临床改为注重技术[1—2]。

随着培养目标改变,必然要对培养方案进行, 其中课程是关键。

因此,如何重构既满足临床需要又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是摆在医学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谈一些体会,并对医学1明确医学检验技检验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作比较。

ﻭﻭ术专业的培养目标ﻭ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专业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全面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3].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医学检验技术, 具备初步医学检验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科研潜能;能胜任医疗卫生机构及与医学检验相关机构的临床检验、卫生检验及其他医学实验室工作。

ﻭ2理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ﻭ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应慎重[4-6]。

教学思想应统一于人才培养要求, 突出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属性, 不能认为是对原有课程的简单压缩或只需将有关临床课砍去.在人文公共课不能动的现状下, 怎样争取其他教学单位支持, 构建保证本专业学生获得所需基础及相关临床知识的课程体系?另外,教学内容应根据培养要求进行, 其中教师知识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

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

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

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

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

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

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

《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悉检验技术专业所必需的临床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懂得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学生能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知道自己今后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临床疾病概论学科的科学认识,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⑸前后续课程
《疾病概要》由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药物护理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等课程提供学习基础,并为后续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提供支持。

2.课程设计
⑴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性质,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淡化原理,突出技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理解过程,掌握结果;以实践教学情境化为模式,规范操作,标准化考核”的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学习的编排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力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典型的临床病例为载体,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案例讨论、技能实训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评判性思维及沟通、合作能力;同时通过模拟情境综合训练、网络视频、临床见习、实习等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过程,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职业氛围,突出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⑵课程设计思路
《疾病概要》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在第3学期开设。

各校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基本的检查方法;
⑵熟悉问诊、体格检查的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⑶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⑷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⑸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内容;
⑹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2.能力目标
⑴运用诊断学基本知识,对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提出初步诊断;
⑵具有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⑶具有识别和分析常见疾病的初步能力;
⑷具有将临床疾病与药物治疗原则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⑸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具有奉献、慎独、恪守、严谨的职业素养;
⑵具有爱心、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⑶具有符合职业标准的仪表、行为和语言;
⑷具有反应敏捷、技术精准的职业素质;
⑸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学习,开拓创新;
⑹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课程内容标准
五、学时分配表
《疾病概要》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在第3
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
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教师进行了角色转化,成为了设计者和指导者,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得到合理的解释答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
⑴讲授法
对于人体功能的产生机制及调节多采用讲授法,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而达到巩固掌握。

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两项职能,同时要通过说明目的、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导入式教学法
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前,教师通常会给学生提出与该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学生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为本次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⑶案例教学法
结合学习内容,给予学生一个临床案例或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当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实现学习,依据课程目标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点,提前布置给学生,对学生的准备方式没有限制,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准备,在课上可以自由发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不拘泥于形式的限制,让学生有探索、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⑸演示教学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对操作有一个整体印象,并很快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练习。

七、教学考核与评价
评分标准、考核方法
3.教材、图文信息、网络媒体资源
⑴教材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都必须有一本较理想的教材,力争使编写的教材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师教学。

《疾病概要》教材内容应与临床医学相关类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要充分体现人文、突出医学相关类的特点。

选用教材:
薛宏伟,临床医学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
教辅教材:
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刘文励,临床疾病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⑵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图书馆资源
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图书是教材的补充,学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向全体学生开放,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激发学生热爱读书、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⑶网络设备
要通过通讯网络资源(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互联网),提供学生查询资料,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药理学、医学相关类理论和医学相关类技术,以拓宽医学相关类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查阅资料帮助医学相关类学生理解有关《临床疾病概论》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