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1
应用:人群死亡危险性的评价(不同地区比较须标化) 人群健康状况,卫生保健工作的评价、探讨病因 和评价防治措施。 死亡专率
18
病死率:fatality rate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 数 K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病死率
应用: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疗水平的指标。
19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患某病的人,经过若干年随访,尚存活的患者数所占 的比例
50
(二)队列研究
• 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 访观察比较一定时期内某病的发生率,从而 判断该暴露因素与该事件之间有无因果关联 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1
现在
将来
调查方向
暴露
生物学事件 +
人数 a
比较
+
a /(a + b)
研究 人群
b
+
-
c
c /(c + d) d
特
点
过某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 种状态。
22
RR的流行病学意义 RR=1,暴露与疾病的发生无关;
RR>1,暴露可增加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是可能的病因; RR<1,暴露可减少疾病的危险性,是保 护因素。
23
OR值
比值比 指病例组的暴露比值除以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合计
一、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 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 和措施的科学。
2
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 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 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
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流行病学题库(一)
1. 流行病学就是传染病学。
A. +B. -2.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人群。
A. +B. -3.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__________。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4.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5.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_________。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预后6.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________。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7.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8.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______。
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9.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10.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
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E.统计学方法11.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防制措施C.疾病病因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E.以上都对12.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_______。
A.病因的探索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C.临床观察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E.补充临床观察之不足13.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________。
流行病学方法(一)-1试题
流行病学方法(一)-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在怀孕期间的吸烟情况,而后分析吸烟史与婴儿出生低体重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类型是∙A.横断面研究∙B.临床研究∙C.现场实验∙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分数:1.00)A.B.C.D. √E.解析:2.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它是前瞻性研究∙B.不能确证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C.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D.分组必须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E.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数:1.00)A.B. √C.D.E.解析:3.我国广东地区是世界上鼻咽癌的高发区,但美国的广东人鼻咽癌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说明鼻咽癌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民族∙B.种族∙C.流动人口∙D.宗教∙E.性别(分数:1.00)A. √B.C.D.E.解析:4.现场干预试验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A.试验对象、干预措施、试验效应∙B.试验对象、干预措施、试验对照∙C.试验对照、试验对象、试验效应∙D.试验对象、随机分组、盲法∙E.随机化、盲法、对照(分数:1.00)A. √B.C.D.E.解析:5.罹患率为∙A.观察期内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B.观察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C.观察期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D.观察期内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E.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分数:1.00)A.B. √C.D.E.解析:6.抽样单位为群体,再从群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分数:1.00)A.B.C.D. √E.解析:7.在社区干预试验中,下列哪条不是它的缺点∙A.设计与实施比较复杂∙B.采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混杂因素∙C.对研究对象的有关条件控制过严∙D.研究人群的依从性较差∙E.容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分数:1.00)A.B. √C.D.E.解析:8.在城市,哪种疾病较易出现∙A.自然疫源性疾病∙B.肠道传染病∙C.呼吸道疾病∙D.虫媒传染病∙E.寄生虫病(分数:1.00)A.B.C. √D.E.解析:9.社区干预试验研究的目的不包括下列哪条∙A.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作用∙B.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些疾病发生或死亡的作用∙C.评价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状况产生的作用∙D.探索疾病的病因∙E.比较不同药物对某些疾病的预防效果(分数:1.00)A.B. √C.D.E.解析:10.某市某传染病持续流行多年,今研制成一种预防该病的新疫苗,为观察该疫苗的预防效果,你准备选择哪种人群进行观察∙A.患病率高的人群∙B.免疫水平高的人群∙C.发病率低的人群∙D.发病率高的人群∙E.现在正在患病的人(分数:1.00)A.B.C.D. √E.解析:11.进行调查研究不需设立对照的是∙A.现况调查∙B.病例对照调查∙C.前瞻性队列调查∙D.回顾性队列调查∙E.实验调查(分数:1.00)A. √B.C.D.E.解析:12.疾病的流行是∙A.罹患率大于10%∙B.发病率以十万分率计算∙C.某病的发病率虽低,但在该地区人群中却长年不断∙D.某病的发病数明显超过往年同期发病数∙E.某病的发病呈季节性升高(分数:1.00)A.B.C.D. √E.解析:13.信息偏倚的控制措施主要是∙A.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B.尽量采用"双盲"法∙C.尽量采用客观指标∙D.提高测量技术∙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4.流行病学实验的研究对象是∙A.患某病的病人∙B.病人∙C.个体∙D.人类∙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 √E.解析:15.社区干预试验的原理是∙A.根据疾病发生前已经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对象分组,然后追踪该人群的新发病例或死亡者,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关系∙B.根据疾病有无对研究对象分组,然后追溯该人群过去的暴露史,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关系∙C.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干预措施,另一组不给予干预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评价干预的效果∙D.研究疾病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过程∙E.以群体为单位,研究某因素与疾病的相关关系(分数:1.00)A.B.C. √D.E.解析:16.发病率适用于∙A.慢性病∙B.疾病的长期流行∙C.易于确切指出发病时间的急性病∙D.某病的隐性感染∙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D.E.解析:17.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是∙A.报告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信息偏倚∙D.选择偏倚∙E.混杂偏倚(分数:1.00)A.B.C.D. √E.解析:18.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但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是盲人(分数:1.00)A. √B.C.D.E.解析:19.实验效应是指∙A.实验取得的预期效果∙B.实验组产生的预期效应∙C.处理因素在受试对象身上产生的预期效应∙D.实验最后取得的结果∙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0.有关抽样误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而造成的∙B.抽样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C.抽样误差可通过科学地调查研究设计加以控制∙D.抽样误差可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估计∙E.抽样误差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分数:1.00)A.B.C.D.E. √解析:21.随访主要用于∙A.现况调查∙B.前瞻性调查∙C.回顾性调查∙D.临床试验∙E.社区试验(分数:1.00)A.B. √C.D.E.解析:22.关于暴发,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在特定人群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一种疾病叫暴发∙B.暴发的疾病可以是传染病,也可以是非传染病∙C.暴发有集中同时的暴发,也有持续、蔓延的爆发∙D.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E.暴发时病例发病日期不同是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分数:1.00)A.B.C.D.E. √解析:23.筛检适用于∙A.患病率低的疾病∙B.患病率高的疾病∙C.任何疾病∙D.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E.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分数:1.00)A.B.C.D. √E.解析:24.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寻找疾病线索,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B.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验证病因假说∙C.比较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D.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因素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E.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评价实验措施(分数:1.00)A.B. √C.D.E.解析:25.某地进行首次糖尿病普查,可得出∙A.糖尿病发病率∙B.糖尿病罹患率∙C.糖尿病患病率∙D.糖尿病续发率∙E.糖尿病死亡率(分数:1.00)A.B.C. √D.E.解析:26.队列研究属于∙A.描述性研究∙B.实验性研究∙C.理论性研究∙D.分析性研究∙E.分析性与理论性研究(分数:1.00)A.B.C.D. √E.解析:27.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A.描述疾病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B.病例对照研究及定群研究∙C.现况调查∙D.个案调查∙E.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分数:1.00)A.B.C.D.E. √解析:28.以下哪个因素与偏倚的产生无关∙A.调查员∙B.调查对象∙C.调查环境∙D.调查内容∙E.调查样本大小(分数:1.00)A.B.C.D.E. √解析:29.流行病学中属描述性研究的是∙A.现况调查∙B.病例对照调查∙C.队列调查∙D.临床试验∙E.社区试验(分数:1.00)A. √B.C.D.E.解析:30.关于横断面分析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B.说明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C.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D.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E.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分数:1.00)A.B.C. √D.E.解析:31.在病因推断中,反映关联强度的指标为∙A.人群归因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归因危险度∙D.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32.用某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病人30例,两周后痊愈25例,由此可以认为∙A.该疗法效果好∙B.该疗法疗效一般∙C.该疗法只有近期疗效∙D.因无对照故不能说明该疗法疗效如何∙E.因治疗例数太少,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分数:1.00)A.B.C.D. √E.解析:3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哪种资料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A.以往病例∙B.新发病例∙C.现患病例∙D.死亡病例∙E.医院提供的病例(分数:1.00)A.B. √C.D.E.解析:34.在病因分析时,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不能得出有关病因因果关系的结论的研究是∙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实验研究(分数:1.00)A. √B.C.D.E.解析:35.目前我国对流行病学的定义是∙A.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分布的学科∙B.预防医学的一门方法学∙C.研究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的学科∙D.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的学科∙E.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的学科(分数:1.00)A.B.C.D. √E.解析:36.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范围是∙A.慢性病∙B.急性病∙C.流行病∙D.传染病∙E.各种疾病(分数:1.00)A.B.C.D.E. √解析:37.人类生态学中疾病发生的三大要素是∙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C.宿主、环境、致病因子∙D.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E.遗传、营养、锻炼身体(分数:1.00)A.B.C. √D.E.解析:38.在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实验地区人口比较稳定∙B.实验现场要有较高的患病率∙C.实验人群中近期未发生过该病流行∙D.现场的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E.当地领导重视,群众乐于接受(分数:1.00)A.B. √C.D.E.解析:39.比值比主要应用于∙A.生态学研究∙B.横断面研究∙C.队列研究∙D.实验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分数:1.00)A.B.C.D.E. √解析:40.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使该病治愈,则有∙A.该病的发病率减少∙B.该病的发病率增加∙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E.只减少发病率不减少患病率(分数:1.00)A.B.C.D. √E.解析:41.流行病学任务中的解释现象要用哪种流行病学方法完成∙A.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B.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C.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D.数理实验法∙E.观察法(分数:1.00)A. √B.C.D.E.解析:42.选择10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组进行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50人吸烟,200例对照中也有50人吸烟,则OR值为∙A.OR=1∙B.OR=2∙C.OR=3∙D.OR=5∙E.OR=4(分数:1.00)A.B.C. √D.E.解析:43.发病率定义是∙A.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新旧病例的频率∙B.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C.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的频率∙D.某一时期内所有患病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44.在社区干预试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不同之处在于∙A.目标人群不同∙B.调查方式不同∙C.观察指标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分析方法不同(分数:1.00)A.B.C.D. √E.解析:45.下列哪项是队列研究的特征∙A.追踪实验组与对照组将来的发病情况,以评价措施的效果∙B.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建立病因假说∙C.追踪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情况,以确定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D.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的暴露资料,以确定疾病与暴露有无关联∙E.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将来的健康状况,以评价干预措施对健康的影响(分数:1.00)A.B.C. √D.E.解析:46.在某小学,由于所使用的奶被污染而出现一次伤寒。
临床流行病学(1章)
6、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 主编 王家 良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第二版) 7、临床流行病学 主编 黄悦勤;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2 8、临床流行病学 主编 王家良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部规划教材)2004.(第二版) 9、流行病学 主编 李立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 (第五版) 10、流行病学 主编 蓝绍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11、现代临床流行病学 主编 林果为、沈福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第二版
2012-10-22 practice 4
第一 章 临床流行病学概论
•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国际
• 临床流行病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John Paul 将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医学社 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临床,解决临床上碰到的问题。 是研究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方法学,从而深化了对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宏观认识,提高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水平。 临床流行病学的精华“设计、测量、评价” 简称“DME”
床边流行病学
2012-10-22 practice 13
临床流行病学常研究的问题
项目 *正常/不正常 疾病诊断 疾病频率 危险因子 预 后 研究的问题 是病人?是正常人?正常范围? 诊断方法和手段的真实性、可靠性如何? 该病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多少?常见,不常见? 分布? 有那些因素与疾病发生有联系?其危险度的估 计? 疾病发生的结局?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存活的可 能性大小?
2012-10-22
practice
5
• 1970-80‘s(对现代临床流行病学 有贡献的几位学者) –Sackett DL –Feinstein AR –Fletcher RH
流行病学的概念1
、流行病学的概念、原理、特征、方法和应用及流行病发展的几时期?①流行病学定义: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的状态或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分布的因素,并应用于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科学②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的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③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研究(二)、实验性研究(三)、理论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病倒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访研究)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现场试验分析性研究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流行病学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④流行病学应用: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疾病的监测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4、疾病的自然史5、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⑤学科发展期:指:廿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可称为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创造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
主要进展:流行病学方法_危险度估计方法及病因学研究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发展期。
主要进展:区分混杂和偏倚,交互作用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实用性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理念和模式,流行病学大应用期。
主要进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出新的分支学科。
二、掌握流行病的观点和意义?1.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一)、群体观点(二)、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三)、比较的观点(四)、病因论的观点(五)、概率论的观点2.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一)、新医学观(二)、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三)、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的转变(四)、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三、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观,认识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掌握病因推断方法及判断标准。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论1.在相应疾病的患者中总能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2.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3.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充分病因);4.能从患该病的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流行病学【第六版】第1章绪论(李立明)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基本形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计划生育、控烟、母婴保健、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毋庸置疑,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会有其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流行病学学科也不例外。
它是在与疾病(最初是传染病)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
同时,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从观察开始,经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而找出规律性并采取相应办法予以改变。
这也是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推动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梳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就是帮助我们了解流行病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前期是指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的流行病学学科尚未形成,但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观察的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流行病学学科的“雏形”。
以下几个事实应予注意。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其著作涵盖领域极广,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
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在我国,“疫”、“时疫”、“疫疠”作为疾病流行的文字记载,也几乎是同时代出现的。
像《说文解字》中的“疫者,民皆病也”和《素问 刺法论》中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流行病学复习题目(1)
1.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A.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B.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C.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D.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E.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3.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4.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A.国家、地区和城乡分布B.职业、家庭和环境分布C.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分布D.年龄、性病和种族分布E.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5.下列不属于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A.短期波动B.大流行C.流行D.暴发E.散发6.下列哪项不是观察性研究()A.横断面调查B.生态学研究C.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队列研究7.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8.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9.现况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包括()A.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B.观察某疗法的远期疗效C.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D.描述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E.进行疾病监测,早期发现病人10.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11.已知某省山区、丘陵、湖区婴幼儿体格发育有较大的差异,现需制定该省婴幼儿体格发育有关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抽样方法最好采取()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12.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程度,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D临床试验研究 E现场干预试验13.在队列研究中()A.不能计算发病率B.能计算比值比C.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D.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E.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1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A.RRB.RR-1C.ORD.OR-1E.P1-P015.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A.入院率偏倚B.回忆偏倚C.检出症候偏倚D.无应答偏倚E.错误分类偏倚16.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17.为研究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拟进行抽样调查,下列哪一项不是抽样调查中决定样本含量的因素()A.预期现患率B.调查者的数量C.个体间的变异程度D.精确度E.把握度18.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该研究为()A.现况调查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实验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19.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观察人数未发病人数发病率(%)未服药组 180 130 27.78服药组 230 190 17.39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A.服药组的发病率低于未发病率,可以认为该药有效B.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C.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D.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E.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20.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A.大流行B.散发C.有季节性D.爆发E.流行21.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A.爆发B.大流行C.季节性升高D.周期性流行E.长期变异22.反应人群中某种疾病与某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A.罹患率、续发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抗体阳转率、保护率D.死亡率、患病率E.有效率、治愈率23.流行病学中与发病相关的常用指标除了发病率外,还包括()A.死亡率、病死率B.罹患率、患病率C.死亡率、续发率D.病死率、流行率E.死亡率、流行率24.描述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可选用的指标()A.罹患率、续发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抗体阳转率、保护率D.死亡率、患病率E.有效率、治愈率25.对原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A.确定病因B.研究发病机制C.寻找病因的线索,提出病因假设D.因果推断E.验证病因26.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A.病原微生物B.物理因子C.化学因子D.心理因素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27.关于因果联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B.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C.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D.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E.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28.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A.死亡构成比B.某病的患病率C.某病的发病率D.某病的二代发病率E.某病的死亡率29.普查的目的不包括()A.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B.了解疾病的分布C.了解健康状况的分布D.非常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的研究E.研究人体身体指标的正常标准30.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用最快的办法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在农村最迟不得超过()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3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指()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C.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32.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A.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与受试对象均不知道谁接受疫苗和谁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与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E.以上都不是33.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A.遗传咨询B.疾病筛检C.疾病康复D.健康促进E.疫苗接种34.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必备因素有()A.宿主,环境,病因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遗传因素E.病原体及机体35筛检的目的是()A.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B.评价筛检试验的敏感度C.验证病因D.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36.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特点的是()A.属于观察性研究B.人为施加干预措施C.由果及因D.根据是否暴露分组E.不需要特设对照组37.诊断试验中,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哪一项正确()A.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将会降低B.提高灵敏度,特异度不变C.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将会提高D.灵敏度与特异度没有关系E.以上都不对38.对原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A.确定病因B.研究发病机制C.寻找病因的线索,提出病因假设D.因果推断E.验证病因39.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哪一种随机抽样方法误差最小()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40.病死率是指()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41.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哪种方法不是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A.匹配B.标准化C.校正仪器D.分层分析E.遵守随机化原则42.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研究C.生态学研究D.队列研究E.实验流行病学研究43.哪一项不是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A.灵敏度B.特异度C.阳性似然比D.约登指数E.符合率44.哪项不是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A.属于前瞻性研究B.随机分组C.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D.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E.属于观察法45.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0.07‰。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全本)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就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生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构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预防疾病和推动身心健康方面充分发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十大成就1、疫苗;2、安全工作场所;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4、机动车安全;5、传染病控制;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7、计划生育;8、吸烟危害;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上述成就的获得都轻易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就是防治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激增和健全,近年来它也沦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一)学科形成前期1.古希腊知名的医师hippocrates,最知名的《空气、水及地点》就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身心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定义,而盛行(epidemic)一词也就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发生的。
2.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意大利威尼斯已经开始发生完整的海港检疫法规,建议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逗留检疫40天,就是为最早的检疫(guarantine)。
而我国在隋朝就开办了“疠人坊”以隔绝麻风病人。
这就是传染病隔绝、检疫的早期课堂教学。
3.1662年统计学导入流行病学领域英国的葛郎特(johngraunt)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
在研究死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
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二)学科形成期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
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
人们开始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可能,而传染病的肆虐使流行病学学科的诞生成为必然。
1、流行病学临床试验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林德(jameslind)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创建了一种由于vitc缺少引发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选择题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E.A十B十C十D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统计分析B.对比分析C.普查D.抽样调查E.人群筛查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 存活时间长短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1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15.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16.患病率指标来自:A. 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17.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8.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9.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均不对20.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
流行病学方法习题及答案(一)
流行病学方法习题及答案(一)26.时间分布一般呈严格季节性的传染病是()A.虫媒传染病B.寄生虫病C.肠道传染病D.呼吸道传染病E.血液传染病27.暴发调查常用的流行病学指标是()A.患病率B.发病率C.感染率D.罹患率E.续发率28.某地区成年人的首位死因是心脏病,不属于该地区优先防治策略的措施是()A.通过媒体倡导居民增加身体活动B.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减少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咨询C.加强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控烟D.冠脉狭窄血管内治疗E.以高胆固醇血症和家族史为指标29.对感染性腹泻进行监测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期间患病率B.现患率C.罹患率D.发病率E.病死率30.关于筛检的描述,错误的是()A.筛检试验应费用低廉B.应能迅速出结果C.目的是早期发现罕见病病例D.检查对象为表面上无病的人E.筛检试验应对人体无害31.为尽量发现患者,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假阴性率B.降低假阳性率C.提高方法的特异度D.提高方法的灵敏度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相等32.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死亡率33.关于发病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B.发病率的变化意味着病因的变化C.发病率的高低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D.发病率的准确性受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的影响E.发病率可用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措施效果34.有关发病率计算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子为一定时期内的新发病例人数B.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C.分母为观察期内暴露人口数D.分母的人口数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不可能患该病的人,不应计入分母E.如果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分母为年初人口数35.与疾病关联最强的因素是()A.年龄B.性别C.职业D.民族E.种族36.描述某一人群中某种疾病的频率,最常用的指标为()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B.发病率、患病率、生存率C.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率D.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E.死亡率、患病率、续发率37.某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每年5-8月份有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A.暴发B.流行C.季节性D.周期性E.散发38.属于频率指标的相对数是()A.死亡率B.人口年龄性别构成C.门诊病历中内科病例的百分比D.抚养比E.性别比39.某地腹泻暴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腹泻,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1个月前发生过腹泻,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续发率E.感染率40.罹患率可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C.(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41.衡量疾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E.续发率42.对病因不确定的疾病,现况调查的主要任务是()A.因果推断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C.验证病因D.确定病因E.诊断性用药43.在进行暴发调查时,首先应该()A.采取防制措施B.构成初步假设C.确认暴发是否发生D.调查暴发三间分布E.核实诊断44.既属于一级预防,又属于三级预防的是()A.体力活动促进B.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C.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D.高血压管理E.控烟45.不是现况调查目的的是()A.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B.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的联系C.确定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D.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E.调查某地区患病的人群,以期早期发现患者46.拟调查某地人群糖尿病的现患情况,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实验研究D.现况调查E.理论研究47.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先分层再抽样48.高发区与低发区各随机抽一个乡进行肺癌死亡调查,该抽样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多级抽样D.系统抽样E.单级抽样49.不是开展普查优点的是()A.调查对象的确定比较简单B.普查工作易细致,诊断较明确C.普查可以普及医学知识D.普查可以较全面地描述疾病分布与特征E.通过普查可以发现一些病例,使能得到及早治疗50.不适宜实施普查的情况是()A.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B.该病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C.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D.调查对象组织严密,不易发生遗漏E.疾病有比较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参考答案1.A2.D3.D4.D5.C6.D7.E8.C9.E 10.A 11.D 12.C 13.A 14.A 15.B 16.E 17.B 18.E 19.D 20.C 21.D 22.C 23.B 24.B 25.A。
流行病学1
名词解释:1.续发率表示家庭或某较小人群单位中发生初例某病患者后,在一定的观察期内因受其感染而发生的新病例数占接触者中易感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P172.病因是指外界客观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当其作用于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疾病发生。
P343.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P154.促成病因是指某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则该因素为促成病因。
P355.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展现出来。
P606.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P1167.实验流行病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是将合适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予某种因素、措施或给予安慰剂或传统新法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据此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P1388.数学模型是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工具,是借助数学语言而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
它简练地描述了制约病症分布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动力模式,是疾病传播流行过程的数学模拟。
通过对模拟中的参数和变量的设定、估计、拟合,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加深对疾病流行机制和动态变化的理解,提高对复杂疾病现象的分析能力。
P1749.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可以用人群中可能发生传染病或感染的比例来衡量。
P19710.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从而分析暴露与疾病关系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 试题1
流行病学试题1一、A型题(每题1分,共计30分)1、在传染病爆发的研究中,绘制流行曲线有一定意义,它有助于:A、确定爆发的类型B、确定人群免疫力的产生C、确定暴露日期D、A加CE、A加B加C2、某研究者在某地首次进行乳腺癌的调查,发现1000名30~35岁的男性中有5个乳腺癌病人;而1000名30~35岁的女性中有10个乳腺癌病人。
因而推论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同龄男性的2倍。
该推论:A、正确B、不正确,由于比较的是男、女乳腺癌的比,不是率。
C、不正确,由于区分两组人群队列效应方面有错误。
D、不正确,由于没有对照组的资料。
E、不正确,由于没有分清发病率与患病率的概念3、某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5倍,而患病率男女没有显著差异,其最可能的解释是:A、女性全死因死亡率高B、女性该病的病死率高C、女性该病的病死率低D、男性该病的病程较短E、发生该病的危险性因素在女性中更常见4、有人就子宫内膜癌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以用过雌激素制剂为可疑致病因子。
整理数据如下,病例与对照暴露者为20对、病例暴露而对照非暴露者为20对、病例非暴露而对照暴露者为3对、病例与对照均未暴露者为9对。
其OR值为:A、14.81B、6.67C、3D、0.33E、不能计算5、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因素之一是:A、身体体质的强弱B、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C、潜伏期的长短D、医生诊断水平的差别E、病原体的毒力6、下列各项哪项不属于垂直传播?A、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B、病原体从阴道经子宫口到达胎盘引起胎儿感染C、分娩时胎儿经感染严重的产道引起的感染D、母亲通过亲吻将病原体传给婴儿引起的感染E、母蜱通过卵将森林脑炎病毒传给子蜱7、我国甲肝发病多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
下列解释哪项不合适?A、儿童卫生习惯不如成人B、说明甲肝在我国人群为高发区,常呈地方性流行C、该病有较巩固的免疫力D、成年人多在幼年时被感染过E、儿童对甲肝易感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B、研究队列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C、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D、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E、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某地登革热发病率以儿童居高,下列哪项为最佳选择?A、登革热主要侵袭儿童B、该地为新疫区C、该地为老疫区D、该地儿童在人群中占比例大E、成人善于保护自己避免疫蚊的侵袭10、霍乱流行期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重症病人B、典型病人C、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人D、恢复期病人E、慢性带菌者11、从率的定义上看,下列哪个不是真正的率?A、某病发病率=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B、某病死亡率=某病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C、某病续发率=易感者中的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KD、发病密度=观察期发病人数/观察人时(年)数×KE、婴儿死亡率=年内婴儿死亡总数/年内活产数×K注:活产指胎儿脱离母体时(孕满28周),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心跳、跻带搏动或随意肌收缩。
流行病学题库(含答案)
流行病学习题集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D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EA. 传染病B. 地方病C. 传染病和地方病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E. 疾病和健康状况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5、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B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6、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E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7、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C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D. 对比的特征E. 预防为主的特征8、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B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9、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A. 疾病、伤害、健康B. 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C.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D. 死亡,患病,伤残E. 以上均不对(三)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笔记第一章 流行病学概述(考试可能不考,但可帮助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内容) 1.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产生假设 包括 现况研究、筛检和生态学研究; ②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 包括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③实验法→验证假设 包括 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 ④数理法→预测疾病 包括 数学模型。
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①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②探讨病因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 ③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④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⑤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第二章 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掌握各自用途,了解定义) 1.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新病例数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是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②罹患率(attack rate )是短时间内(日、周、旬、月)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③患病率(prevalence ) 病程发病率同期的平均人口数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k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分时点和期间两种,时点患病率常用。
通常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 )%100⨯=受检人数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其性质与患病率相似,应用甚为广泛,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 %100⨯=易感接触者总数数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可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以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续发病例:小范围内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
减去原发的。
2.死亡指标:①死亡率(mortality rate )k ⨯=同期平均人口数某时期内死亡总数,用于衡量某一时期、某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②病死率(fatality )%100⨯=同期患某病人数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③生存率(survival rate )%100⨯=年的病例数随访满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n n ,是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远期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1.人群分布 包括:①年龄②性别③职业④种族和民族⑤宗教⑥婚姻和家庭⑦行为⑧流动人口2.时间分布 ①短期波动②季节性③周期性④长期变异3.地区分布4.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①散发:某病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这样的流行强度成为散发。
②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相同的病人的现象。
③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1.描述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②筛检(screening )③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 )2.现况研究概念: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和特定范围内某个人群中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情况与疾病或健康状的关系。
3.现况研究的目的: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 ③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的评价; ④确定高危人群;⑤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医学参考值范围。
4.现况研究的种类:①普查(census ):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②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5.普查的优缺点:(1)优点:①能提供疾病分布情况和流行因素或病因线索;②通过普查能起到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的作用; ③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得到及时治疗(2)缺点:①由于工作量大而难以完成十分细致的工作程序,常难免漏查调查对象;②耗费人力物力财力;③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而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6.抽样调查的优缺点:(1)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②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容易做得细致 ③适用于调查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疾病(2)缺点:①调查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均比较复杂②不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③当某病发病率较低时,小样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7.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
8.抽样调查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①预期现患率:现患率低,样本含量则大②研究单位之间的变异程度:变异越大,样本含量越大③精确度:调查要求的精确度越高,样本含量就要越大④检验效能(把握度):检验效能要求高,则样本含量大第四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1.定义: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暴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②设立对照③观察方向由果到因④难以证实因果关系3.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①探索危险因素,尤其适用于潜伏期长的疾病及罕见病;②建立和检验病因假说;③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4.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1)非匹配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要求对照组人数等于或多于病例组,此外没有其他限制。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匹配(matching):是一种选择对照的方法,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2)匹配的种类:①成组匹配:匹配因素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中所占的比例一致;②个体匹配:1个病例配1个对照(配对)或多个对照(1:M匹配)3)匹配过度:是把不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而一旦某一因素作为匹配因素,就不能作为于疾病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5选择研究对象:①代表性:病例组能代表患该病的总体,对照组能代表未患该病的总体;②可比性:两组在年龄、性别、居住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应具有可比性。
6.病例类型:①新发病例(首选):病例回忆有关暴露时记忆犹新,减少错误;②现患病例:时间间隔较长,回忆错误的机会增加;另外易掺入疾病的迁延因素和预后因素在内;③死亡病例:死者的暴露资料不详,信息主要由家属提供,可靠性差,可致OR值低估。
7.对照的选择原则:①不患所研究疾病②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代表性)③除研究因素外其他条件一致(可比性)④必须具备暴露于研究因素的可能性⑤尽可能设立多种对照。
(对照形式)8.对照的来源:①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②产生病例的一般人群(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的随机样本;③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来源选择对照。
8.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①人群中暴露于某研究因素人群所占的比例②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危险度或比值比③预期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第一类错误)④预期达到的检验效能9.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基本步骤:①整理资料(作四格表)②计算暴露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χ2检验并得出结论)③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OR值)。
10.举例(课本295页)[友情提示:八成会考计算题。
★掌握]①首先将结果归纳为如下形式吸烟史肺癌病人对照合计有688 (a)650(b)1338无21 (c)59(d)80合计709 709 1418②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暴露率是否有差异,及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可以用卡方检验。
x²=(ad-bc) ²* n /(a+b)(c+d)(a+c)(b+d) =19.13 (自由度=1时,界值为 3.84),P<0.05结论:两组的暴露率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别具有显著性。
③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关联强度的指标是相对危险度RR(risk ratio)它是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
但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RR值无法计算。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来比较病例和对照在得病前暴露于某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可能联系。
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联系程度的指标为比值比OR(odds ratio)。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a/c,对照组为b/d,OR为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暴露比值之比,即dbca//。
OR值的含义: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例如,上题中OR=2165059688⨯⨯=2.97。
结论: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97倍。
11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1)优点:①该方法除适用一般疾病外,还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②该方法较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少。
③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当一种疾病的病因不明须探讨多种因素的作用时比较适用。
既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
④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
(2)缺点:①该方法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病例常不能代表全部病例,对照也常不能代表所属的人群,因此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③调查时需要调查对象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的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④混杂因素的影响较难控制。
⑤由于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不祥,故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亦不能证实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
第五章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1.定义: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②设立对照③观察方向由因到果④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3.队列研究的用途:①检验病因假设;②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③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4.队列研究的种类:①历史性②双向性③前瞻性5.研究对象的选择:⑴暴露人群的选择:①高危人群(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②一般人群(一般居民、有组织的人群团体)⑵对照人群的选择:①内对照 ②外对照③总人口对照 ④多种对照6.资料分析(1)累积发病率(适用于固定队列)CI=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人数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2)发病密度(适用于动态队列)ID =观察人时数)人数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3)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u 检验/χ2检验/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4)计算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1)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RR=率)非暴露组发病率(死亡)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Io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