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26 湘教版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海岭、裂谷、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洋
高原
海岸山脉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安第斯山脉、
红海、大西 脉、阿尔卑 太平洋西部
洋等
斯山脉、青 岛屿、海沟
藏高原
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多火 山、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 雅山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
• 三维目标 •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并能判定相应地貌 • 参看地图册,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海沟 海岸山脉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大陆板块
A B
海平 D
大
大洋板
面 洋
块
地幔物质对流上升 图3
C 大陆板块 B
生长边界
海岭
海岸山脉 火山
消亡边界
海沟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形成地貌
举例
板块张烈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并通过绘制六大板块及地址构造示意图来 完成本届目标
• 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宇宙观,能正确认 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三维目标
•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并能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 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 形成。
• 重点和难点: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板块的名称:
A
E
B
D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E
B
D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E
非洲
D
板块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E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流水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提示: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 颗粒由粗变细。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
程。 提示: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而成。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能力2: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成因:
滑坡
泥石流
2.能够说出不同河流的地貌类型,并简单分析其形成过程,以 及该地貌的形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能够通过野外实践,对河流地貌进行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
(地理实践力)
4.运用资料。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了解其危害。(综 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第二页,共四十页。
山地丘陵区、工程 建设频繁区都是滑 坡多发区
地形陡峻、具有丰 富的松散物质以及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 流的地区是泥石流 的多发区
①地质地形条件:一般发生在
形 成 条 件
岩比区盖差降水体较。较。变破率②③碎地较气、表大候地植的条势 被 湿件起条润:伏 件 、降较:半水大 植 湿较的被润丰山 覆 地富,① ② 的 ③ 有 。松大地 具 短散形有 时量丰 间水陡物富 内峻流质;;
区。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页。
滑坡
泥石流
结 构
多 发 地 区
第十九页,共四十页。
第二十页,共四十页。
【典例示范】 读冲积扇示意图,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思路点拨】从形状、地势变化、沉积物颗粒变化等 角度描述。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解析】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平面形态、剖面图中地势和颗粒物
变化作答。图中文字标注“扇顶”“扇缘”也要用到。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
程。 提示: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而成。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能力2: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成因:
滑坡
泥石流
2.能够说出不同河流的地貌类型,并简单分析其形成过程,以 及该地貌的形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能够通过野外实践,对河流地貌进行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
(地理实践力)
4.运用资料。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了解其危害。(综 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第二页,共四十页。
山地丘陵区、工程 建设频繁区都是滑 坡多发区
地形陡峻、具有丰 富的松散物质以及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 流的地区是泥石流 的多发区
①地质地形条件:一般发生在
形 成 条 件
岩比区盖差降水体较。较。变破率②③碎地较气、表大候地植的条势 被 湿件起条润:伏 件 、降较:半水大 植 湿较的被润丰山 覆 地富,① ② 的 ③ 有 。松大地 具 短散形有 时量丰 间水陡物富 内峻流质;;
区。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页。
滑坡
泥石流
结 构
多 发 地 区
第十九页,共四十页。
第二十页,共四十页。
【典例示范】 读冲积扇示意图,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思路点拨】从形状、地势变化、沉积物颗粒变化等 角度描述。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解析】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平面形态、剖面图中地势和颗粒物
变化作答。图中文字标注“扇顶”“扇缘”也要用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褶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甲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皱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褶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甲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皱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新月形沙丘或沙垄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2.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 向与风向一致。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3.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 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 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 图所示: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三、风积地貌 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___降__低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 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 (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__丘___状或__垄___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_风__力__大__小__、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 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__新__月__形___ 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10.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答案:B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风成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风成地貌景观图。
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
(1)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地貌名称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核心考点突破】
1.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形成过程
风蚀蘑菇、风蚀城 风中挟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 风蚀
堡、风蚀柱、风蚀 石,天长地久,形成风蚀柱、风 地貌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2.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 向与风向一致。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3.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 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 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 图所示: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三、风积地貌 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___降__低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 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 (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__丘___状或__垄___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_风__力__大__小__、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 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__新__月__形___ 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10.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答案:B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风成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风成地貌景观图。
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
(1)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地貌名称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核心考点突破】
1.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形成过程
风蚀蘑菇、风蚀城 风中挟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 风蚀
堡、风蚀柱、风蚀 石,天长地久,形成风蚀柱、风 地貌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共张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社旗一高 刘一超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个 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都 是 流 水 侵 蚀 作 用 形 成 的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侵蚀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
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补给,沟谷发育成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积较小, 横剖面呈“v”形。
一定的地点,往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 用等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往是某一作用占 优势,内力作用 对地壳的发展起 主导作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 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 结果。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2、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的应用
张裂区
海上——海洋、海岭
(生长边界) 陆上——裂谷、断层
板
块
海上——海沟
交 界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交界处——岛弧
处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陆上——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社旗一高 刘一超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个 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都 是 流 水 侵 蚀 作 用 形 成 的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侵蚀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
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补给,沟谷发育成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积较小, 横剖面呈“v”形。
一定的地点,往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 用等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往是某一作用占 优势,内力作用 对地壳的发展起 主导作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 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 结果。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2、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的应用
张裂区
海上——海洋、海岭
(生长边界) 陆上——裂谷、断层
板
块
海上——海沟
交 界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交界处——岛弧
处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陆上——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18张PPT)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断层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 汇集水流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 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千姿百态的各种地球表面形态 神瀑不秘布一的样地的肥下海沃洞滨的穴景长观江秀郁三美高郁角的山干葱洲桂耸旱葱(林立的的太山的荒热湖水青漠带平甲藏雨原高天原)林下
河谷
地表形态千差万别,并 不断变化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能量来源 阅读课文,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各有哪些表现形式?
作业:大册子35-38页,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理论形成 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1910年
(2)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1. 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并处在 相对运动之中;
构造带可分为 生长的边界 和 消亡的边界
2.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
道路、桥梁、水库等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 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成因 流水冲刷、切割
地貌 V字形沟谷加深加宽,地 表破碎,形成瀑布,峡谷
课件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表面形态PPT课件_优秀版
固结成岩作用 于平坦
板块边界分两类: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
读图分析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
岛弧 喜马拉亚山脉
海岸山脉
红海 东非大裂谷
马里亚那海沟
板块碰撞
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亚洲东部的岛弧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美洲西岸的山脉
能找到石油?
北 E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探究: 若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为什么?
北
c ab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汾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南美安第斯山脉、北美落基山脉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河
渭河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侵蚀,形成谷地;
原因或依据
AB两处中的 处,理由是:
秦岭 华山
华山西峰
探究: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 里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哪里最有可
裂
当然在一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
谷
探究: 若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为什么?
读图分析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
板块边界分两类: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
读图分析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
岛弧 喜马拉亚山脉
海岸山脉
红海 东非大裂谷
马里亚那海沟
板块碰撞
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亚洲东部的岛弧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美洲西岸的山脉
能找到石油?
北 E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探究: 若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为什么?
北
c ab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汾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南美安第斯山脉、北美落基山脉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河
渭河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侵蚀,形成谷地;
原因或依据
AB两处中的 处,理由是:
秦岭 华山
华山西峰
探究:在以下地区中打井,你觉得哪 里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哪里最有可
裂
当然在一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
谷
探究: 若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为什么?
读图分析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喜马拉雅山、长江三角洲、台湾 海峡是如何形成的?
2.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都必 须经过漫长的时期吗?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 用。
3.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 几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对 地表有什么影响?
分类 能量 来源
1. 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 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 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地震的 分布有何异同?
活动探究: 收集图片: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形各有
什么影响?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呢?
三.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雄 伟 的 喜 马 拉 雅 山
沧海桑田的变化
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的 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 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 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 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毫米)。这个例子 说明海洋能够变成陆地,其实陆地也可能变成海洋,如台 湾海峡过去是陆地,后来因地壳下陷,两边海水涌入,形 成海峡.据考证,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 痕迹,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火
山
形
成
的
火山口
地
貌
堰塞湖
火山锥
火山岛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震 形 成 的 地 貌
地裂缝 岛屿移动、地势起伏
(三)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奥古斯丁火山
地震
地震是指岩石圈 在内力作用下突 然发生破裂,地 球内能以地震波 的形式强烈释放 出来,从而引起 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2)断层(地垒、地堑)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 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地垒 地堑
华山北坡大陡崖
庐山 泰山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
貌
背 斜
褶 皱向
斜
内老 外新
内新 外老
背斜山
背斜谷
山岭(早期)谷地(晚期)
(内力) (外力)
向斜谷
向斜山
陆海
相碰
对地貌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 皱山脉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南美安第斯 山脉,太平 洋西部岛屿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 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和红 生长边界 海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 位称为地质构造。
相互关系:
裸露岩石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物
风化作用
风化物
搬运
沉积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水流流水冲冲刷侵刷蚀 侵蚀作作用 用
V形谷——流 水侵蚀作用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 用造成
流水的化学 侵蚀作用
石柱
石笋
N处地形的成因是什么?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褶皱的地形 “透过现象看本质”
背斜 新
向斜
老
中间老
中间新
两翼新
两翼老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1)褶皱(背斜、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地貌
背
向上拱起
斜
储油结构
向 斜
向下弯曲
储水结构
山岭(早期) 谷地(晚期)
谷地(早期) 山岭(晚期)
背斜
向斜
1 2 3
一段时间后,由于差别侵蚀,背斜部位 反而低于向斜部位,形成背斜成谷,向斜 成山的现象.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读下图,图中岩层由A到D,形成时代由新到老,回 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形态看,M是_谷__地__,N是__山_地_____; 2)从地质构造看,M是_背__斜__,N是__向__斜____。 3)M处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断裂破碎,容易遭受侵蚀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 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板块: 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 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 叫做板块.
主要观点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 可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比较剧烈,多火山、地震。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移动
陆陆
板 相碰
块
碰 撞
褶皱与地表形态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斜
岩层受侵 蚀
很小,背斜
向斜
形成山, 向
1
斜形成谷
2
3
2.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侵蚀的过程中,背斜顶部因受 到张力的影响,侵蚀程度较大,而向斜因受 挤压力,不易侵蚀,因而侵蚀程度较小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表现 形式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 凹陷,形成高 山和盆地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 地表趋于平坦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外力作用 程度和强度受内力作用影响。
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
背斜呈拱形有利于地下水向下渗流, 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
(3)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C处是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工程建设容易诱发地震。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 选择点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 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内力)
(外力)
断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
华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 流
课堂练习
c
北
a
b
b (1)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_____?
(2)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
是b处开凿?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