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教案
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教案
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教案教案: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交线的概念;2. 掌握相交线的特性和性质;3. 能够通过图形识别相交线。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2. 相交线的性质;3. 相交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相交线的例子?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相交线的概念,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段在同一平面内交叉或相遇,我们称它们为相交线。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交点称为交点,用大写字母表示;- 相交线之间的角称为相交角,并且有三种类型:对顶角、同位角和内错角;- 相交线的交点与相交线上的角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如对顶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等。
3. 实例演练(2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并让学生根据图形判断相交线,并找出相交点以及各种角度的关系。
4. 拓展应用(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应用的活动,提供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相交线,并通过计算或推理找出符合给定条件的角度或线段的长度。
例如,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出其中一个内错角的度数。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相交线的性质和应用。
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每组发表自己的总结意见,然后进行全班讨论,由教师引导下给出正确的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判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在活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整堂课下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场景的练习,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3. 相交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难点: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相交线的特征。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3. 判定方法:讲解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应用拓展:分析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
3. 判定方法讲解:讲解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垂直判定和斜交判定,并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绘制相交线,并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为相交线。
5. 应用拓展:分析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相交线段的交点坐标,解决几何问题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优秀教案【相交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能识别和画出相交线。
2. 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相交线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三、教学难点相交线的性质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五、教学准备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练习题、黑板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相交线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交线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相交线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通过示例,展示相交线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进行相交线的绘制和操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组相交线,并标注出相交点的坐标。
2. 利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篇1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线、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
对顶角是几何求解、证明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是平行线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但又非常重要。
《相交线》,学生平生第一次遇到几何推理,而且要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出逻辑推理的过程,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我采用“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这一周的攻坚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畏难情绪正在渐渐消失,他们从迷茫中慢慢理顺着思路,我看到课堂上一双双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学生们从几何学习的“悟”中品味到了一点点数学的简洁美。
逻辑推理成功的愉悦感;经历了从认识到害怕、到再认识、到小的成功的过程,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作业质量日渐提高。
这一良性变化证明了教学中几点收获:1、适时多给学生唱赞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得轻松一些。
2、在几何入门教学中,可递进式的逐步提高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为学生留下思维的缓冲地带,不可一步到位。
3、精心备好几何入门课的同时,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优化;使之最贴近学生;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体现从单一到运用再到综合的循环上升。
4、多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辨析,多对学情分析反馈;5、强化困难学生个别辅导,让他们一题一得,落到实处;分层作业,共同提升;我想突破求新,希望引入设计能比较自然的引出概念并揭示内涵。
一开始有个问题纠缠着我,那就是对顶角的大小关系是由位置关系决定的,但是我刚上课就让大家画大小相同的角,合不合乎逻辑。
经过反复揣摩,我终于下定决心仍然如此设计。
相交线—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线的概念。
2.掌握相交线之间的关系。
3.能够应用相交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相交线的概念。
2.相交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相交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科书、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通过示意图引入相交线的概念。
指出两条直线、两条射线、一条线段和一条射线之间相交的情况。
2.让学生讨论并总结相交线的特点和性质。
Step 2 相交线的分类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的分类,并让学生根据相交线的分类进行讨论和总结。
2.教师板书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围绕相交线的分类进行讲解。
-直线与直线相交形成角,称为交角。
-射线与射线相交形成角,称为交角。
-直线与射线相交形成的角和射线的交点称为交点。
Step 3 相交线之间的关系1.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相交线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总结。
2.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结果,围绕相交线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交角,其中相邻的交角互补,对顶的交角相等。
-两条相交的射线形成四个交角,其中相邻的交角互补,对顶的交角相等。
-直线与射线相交形成的角和射线上的两个角互补。
Step 4 案例讲解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应用相交线的概念和关系进行解答。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并选择几组进行展示。
Step 5 小结与评价1.教师对相交线的概念和关系进行小结,并帮助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
2.教师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应用相交线的概念和关系解决问题。
拓展活动:1.让学生用素描或折纸的方法展示不同类型的相交线,并解释每种相交线的特点和关系。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度测量实验,利用相交线理论验证互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
评价与反思:评价教学成果主要看学生对相交线的概念和关系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相交线数学初中教案
相交线数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点;2. 学会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相交线;3. 能够找出给定图形中的相交线;4. 理解相交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 相交线的定义和特点;2. 表示相交线的方法;3. 找出给定图形中的相交线。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2. 相交线的图形示例;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相交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交线的情况;2. 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图片,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给出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2. 解释相交线的特点:相交线在相交点处形成四个角,其中相邻两个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度;3. 展示不同形状的相交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4. 讲解如何用符号表示相交线,例如用一个小圆圈表示相交点,用箭头表示相交线的方向。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相交线,并用符号表示;2. 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些相交线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2. 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相交线例子,如交叉口、地铁站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相交线的定义和特点;2. 强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相交线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能够找出给定图形中的相交线。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交线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领域中的意义。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表示相交线时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优秀教案【相交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相交线的性质。
2. 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交线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2.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2.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
难点:1. 相交线性质的证明。
2. 运用相交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橡皮擦等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1. 笔记本、文具盒。
2. 已经学习过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提问: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特点?环节二:自主探究1. 让学生自主尝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观察相交线的性质。
2. 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之间的角度关系,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环节三:讲解与示范1. 讲解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2. 示范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展示作图的步骤和技巧。
环节四:实践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相交线作图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强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设计一个几何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相交线的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绘制相交线。
理解相交线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
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利用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知识点。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例子,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引起学生对相交线的兴趣。
1.4.2 讲解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如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相互垂直的直线等。
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1.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绘制和识别相交线。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1.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
能够运用性质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性质,如交点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等。
相交线的定理,如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同位角和内错角的性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知识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产生兴趣。
2.4.2 讲解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如交点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等。
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性质和定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时,起初有些混淆。我通过反复举例和直观演示,帮助他们逐步理清了这些角的区别和联系。这也提醒我,对于这类几何基础概念的教学,直观性和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实际问题,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通过合作探究,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相交线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1.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分类。
2.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判条直线是否垂直。
4.探索并掌握垂直的性质及其应用,如:垂直线段最短、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
4.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相交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巩固基本的几何变换和代数运算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的识别及其分类,特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特点。
-垂直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掌握垂直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线段最短原理。
-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运用相交线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重点强调它们在两条相交直线上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通过直观图示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理解。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课题:相交线教学目标:1.了解相交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
2.学会使用直尺和草稿纸作图,绘制相交线。
3.理解相交线的性质,能够应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2.绘制相交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示范绘制相交线的方法。
3.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两条相交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出相交线的概念。
Step 2 讲解相交线的概念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示例,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强调相交线的主要特点是两条线段有一个公共的交点。
Step 3 示范绘制相交线的方法教师示范使用直尺和草稿纸绘制相交线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忆。
Step 4 练习绘制相交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使用直尺和草稿纸绘制多组相交线,并互相检查纠正。
Step 5 讲解相交线的性质教师讲解相交线的一些基本性质,如相交线上的点被分为两个互补的角,二条相交线上一对互补角的和为180度等。
Step 6 运用相交线解决问题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并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题:1.已知两直线相交于点O,角AOC为120°,求角COB的度数。
(答案:6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A(-2,1),B(3,1),C(1,5),D(-4,5)四点,请你判断线段AB和CD是否相交并说明理由。
(答案:相交,两线段在点(1,1)交于一点。
)Step 7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方法,并进行概念巩固。
Step 8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正确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并能够使用直尺和草稿纸绘制相交线。
鞍山市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
鞍山市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2. 相交线的性质:(1)相交线的交点是唯一的。
(2)相交线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3)相交线的交点将每条直线分成两段,这两段的长度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相交线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相交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相交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相交线概念的理解。
(2)讲解相交线的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相交线的基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相交线。
2. 采用实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问题讲解相交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相交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相交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质量。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相交线的定义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展示、画图等方式,初步认识相交线。
3. 给出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二、相交线的性质1.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发现相交线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交线的性质:(1)相交线交点处的两线段互相垂直;(2)相交线的交点将两直线分为四个角,其中对角相等;(3)相交线的交点将两直线的夹角分为两个互补角。
三、相交线的判定1.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发现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交线的判定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四、相交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相交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相交线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有关相交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试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交线现象,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相交线的图形表示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用图形准确地表示相交线,并理解相交线的图形特点。
2. 教学内容:通过几何画板或者实物模型,展示相交线的图形表示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相交线在图形中的特征,如交点、垂直线段、互补角等。
相交线 教案
相交线教案教案标题:相交线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相交线的特征。
2. 学生能够应用相交线的特征解决几何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交线的示意图和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的例子。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问题,用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相交线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相交线。
2. 提问学生,相交线有哪些特征?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3.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几个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的例子,并记录下相交线的特征。
2. 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观察到的相交线的特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和讨论。
3. 教师总结相交线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的方法。
拓展:1. 练习题训练: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相交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和应用,如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等。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并进行报告和展示。
初中相交线的教案
初中相交线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2. 相交线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的现象,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
2. 提问:这些现象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相交线的特点是有交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2. 讲解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有四个角,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
3. 举例说明相交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动手画图验证。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电线电缆的布局等。
3.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强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讲解、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相交线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拓展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交线知识。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相交线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相交线。
1.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在某个点处相互交叉。
相交线的特征:相交线形成四个角,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交叉的道路、网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相交线吗?”2.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用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相交线,并测量形成的角的度数,验证对角相等和相邻角互补的性质。
1.4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找出相交线并拍照或画图,明天分享给大家。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区域,且每个区域由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围成。
2.3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入新课: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并用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4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第三章:相交线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道路交叉、网格设计等。
3.3 教学步骤1. 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 引入新课:讲解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一些图片和案例。
3.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道路交叉的设计、网格图形的制作等。
3.4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第四章:相交线的绘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和方法绘制相交线。
4.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绘制方法: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以及一些绘图技巧。
4.3 教学步骤1. 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定义、特征、性质和应用。
相交线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交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以及相交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相交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相交线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图片,如交叉路口、建筑物的线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线条有什么特点。
(2)提出问题: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性质?2. 新授(1)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相交线的性质:①相交线所成的四个角中,对顶角相等;②相交线所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互补;③相交线所成的四个角中,对角相等。
(3)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交线的性质。
3. 应用新知(1)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巩固相交线的性质。
(2)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相交线图案、计算相交线所成的角度等。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相交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1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角.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进行分类.(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对顶角.(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25.如图,直线EF∥GH,点B、A分别在直线EF、GH上,连接AB,在AB左侧作三角形ABC,其中∠ACB=90°,且∠DAB=∠BAC,直线BD平分∠FBC交直线GH于D(1)若点C恰在EF上,如图1,则∠DBA=_________(2)将A点向左移动,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说明你的理由(3)若将题目条件“∠ACB=90°”,改为:“∠ACB=12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DBA=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40°,则∠2等于()A.50°B.60°C.140°D.160°相交线教案2相交线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徐新齐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自学指导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三、问题导学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四、典题训练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2.: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小结相交线教案3课时安排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我们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会借助有关工具画垂线,掌握垂线的有关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相交线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相交线的图像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实例,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相交线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称为相交。
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有哪些性质和特点?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相交线的实例,如正方形对角线的相交、十字路口的道路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相交线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拓展环节,学生对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交线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1.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站在一起,每组代表一条直线。
2. 教师发出指令,例如:“向右转90度”、“向前直行”等,学生按照指令调整自己的位置。
3. 当教师发出“相交!”的指令时,各小组需要尽快找到与其他小组相交的位置。
4. 第一个找到相交位置的小组获得一分,游戏继续进行。
相交线教案(朱雪清)
相交线教案(朱雪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能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 学会用画图工具绘制相交线,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合作意识,学会相互借鉴、互相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相交线的绘制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几何画图工具。
学生:准备笔记本、几何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探究新知:1. 讲解相交线的概念: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公共点,就称为相交线。
2. 讲解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的夹角小于180度,相交线的交点将两条直线分为四个角,对角相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组相交线,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4. 巩固知识:通过PPT展示一些相交线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交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含有相交线的几何图形,并标注出相交线的性质。
2. 找一找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环节,观察学生对相交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了解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1. 是否讲解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几何图形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趣的相交线图形。
2. 开展几何知识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深入了解相交线及其它几何图形的知识。
关于相交线的教学教案
关于相交线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 相交线的特征:相交线形成四个角,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难点:相交线形成四个角的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3. 讲解相交线的特征:通过多媒体演示相交线形成四个角的过程,讲解对角相等和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的特征。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模型操作,验证相交线的特征。
5. 巩固知识: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含有相交线的图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8. 板书设计:相交线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 相交线的特征:相交线形成四个角,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难点:相交线形成四个角的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一、教学内容1、重点: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及其性质,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垂线段最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考点: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及其性质,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垂线段最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3、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4、易错点:邻补角及其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对顶角、邻补角概念及性质1.对顶角的概念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定义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要点诠释:(1)对顶角的确定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到的,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
(2)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共有2对对顶角。
2.邻补角的概念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定义2:邻补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如图2中的∠1和∠2。
要点诠释:(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判定邻补角,关键要看这两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是公共的,另外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邻补角是成对的。
邻补角一定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4对邻补角。
3.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归纳小结角的名称特征性质相同点不同点对顶角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②有一个公共顶点;③没有公共边对顶角相等①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②都有一个公共顶点;③都是成对出现的①有无公共边②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有2对;邻补角有4对.邻补角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②有一个公共顶点;③有一条公共边邻补角互补补充:对顶角的性质:完成推理过程如图,∵∠1+∠2= ,∠2+∠3 = 。
(邻补角定OE DCBA c b a 3412义)∴∠1=180°- ,∠3 =180°- (等式性质) ∴∠1=∠3 (等量代换)或者∵∠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 =∠3(同角的补角相等).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
例1:判断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2.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 3.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4.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为补角. ( ) 5.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6.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且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变式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例2:如图3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34D CBA 12OFED CB A ODC BA12(3) (4) (5)变式2.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3.如图4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4.如图5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若∠1-∠2=70,则∠BOD=_____,∠2=____. 5、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例3:如图所示,直线a,b,c 两两相交,∠1=2∠3,∠2=65°,求∠4的度数.2、如图所示, 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的度数.变式训练:(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 ∠BOD-∠BOC=50°,求∠EOC的度数。
(2)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D=40°,∠AOE:∠EOD=2:3,求∠EOD的度数。
例4、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1)图1中共有_______对对顶角;(2)图2中共有_______对对顶角;(3)图3中共有_______对对顶角;(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对对顶角;(5)若有18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对对顶角.知识点二:垂直及相关概念1.垂线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要点诠释:(1)两直线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特殊在交角都为直角,垂线是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称呼。
(2)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时,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四个交角为直角,反之,若两条直线交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线的画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让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要点诠释:(1)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能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
(2)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时,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射线反向延长线上或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如图4。
3.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的定义:如图5,P为直线l外一点,PO⊥l,垂足为O,线段PO叫做垂线段,A、B为直线l上的两点,线段PA与PB叫做斜线段。
要点诠释:(1)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出无数条,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出一条。
(2)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只有一条,而斜线段有无数条。
知识点三: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5,线段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要点诠释:垂线是直线,垂线段特指一条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是有单位的。
例1、下列语句:①两条直线相交,若其中一个交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②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③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例2、如图12,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CD,OF⊥AB,∠DOF=65°,求∠BOE与∠AOC的度数。
例3、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BOC = 3∠AOC,OC平分∠AOD;⑴求∠AOC的度数;⑵推测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变式训练: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B⊥CD⑴若∠COE = 35°,∠AOE =_______,∠BOE =______⑵若∠DOF = 35°,∠BOF =______,∠EOC =_______;2.如图2,若OE⊥AB,∠2比∠1大70°则∠AOC =______________,∠BOC =______________;3.如图3,OA⊥OB,OD⊥OC,若∠AOC=32°则∠BOD=______________;4、知识点四: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6,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为“三线八角”。
①∠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AB、CD的上方,并且在EF的右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②∠3与∠5,两个角都在AB、CD之间,且∠3在EF的左,∠5在EF的右,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③∠3和∠6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在EF的同一旁,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要点诠释:(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指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是成对出现的。
(2)这三类角必须是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3)同位角特征:截线同旁;被截两线的同方向。
内错角特征:截线两旁;被截两线之间。
同旁内角特征:截线同旁;被截两线之间。
例、如图9,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课后作业1.将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反向延长,形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与原来的角是______________,将一个角的一边反向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所得的角与原来的角______________;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D比∠AOC大40°,则∠BOD =________;若∠AOD = 2∠AOC,则∠BOC =______;若∠AOD =∠AOC,则∠BOD =_______;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若∠1 = 20°,∠2 = 40°,则∠3 =____,∠4 =_____,∠5 =___.4.若直线AB、CD相交于O,∠AOC与∠BOD的和为220°,则∠BOD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 = 8∶1,求∠AOC的度数6 如图∠AOD=90°,OD为∠BOC的平分线,OE为BO的延长线,若∠AOB=40°,求∠COE的度数7.如图,画AE⊥BC,CF⊥AD,垂足分别为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