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判断句

文言文的判断句

文言文的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用“是”作谓语进行判断,形式简单。

而古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

1、“……者,……”表示判断。

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魏其武安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淮阴侯列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也”表示判断。

例: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孟子·公孙丑下》3、“……者,……也”表示判断。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表示判断。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子使楚》二、用动词“为”或“是”表示判断。

1、“为”表示判断。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赤壁之战》此为何若人?——《公输》2、“是”表示判断。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注意:“是”在先秦时期常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而不是表示判断,要注意辨别。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总结【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当中常用一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式。

常见“……者,……也”的,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这也”连用放在句尾。

例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邻之厚,君之薄也2) 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予购三百盆,皆病者……3)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相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问今世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 用“非”表否定判断,例如:予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5) 直接表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判断。

例如:秦,虎狼之国刘备天下枭雄【二】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例如:谁为哀者?(疑问代词,谁)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疑问代词,何)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壮士,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疑问语气词,欤)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者耶?(疑问语气词,耶)【三】被动句文言文当中常用介词表被动,不同的介词用来引导主动者或被动者。

1)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于”引导进行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皇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 用“为”“为……所……”表被动,或者“……为所……”。

“为”引出的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不者,若属皆为所虏3) 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4) 直接用介词“被”表被动。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判断的句式,它与现代汉语的判断句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通常不使用“是”来表示,而是通过其他词汇或句式结构来表达。

以下是对文言文判断句的详细解析。

首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往往通过使用特定的动词来表达判断,如“为”、“是”、“乃”等。

这些动词在句中起到连接主语和宾语的作用,从而构成判断句。

例如,“为”字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判断的用法:“项籍者,下相人也。

”这里,“为”字连接了主语“项籍”和宾语“下相人”,表达了“项籍是下相人”的判断。

其次,文言文中还常用“也”字来作为判断句的句尾,起到强调判断的作用。

例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也”字就是用来强调“学而时习之”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再者,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时也会省略主语,直接使用谓语来表达判断。

例如,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吾子也。

”这里省略了主语“他”,直接用“非吾子也”来表达“他不是我的儿子”的判断。

此外,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还可能通过使用特定的句式来表达,如“……者,……也”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有所体现:“陈胜者,阳城人也。

”这里,“陈胜者”作为主语,“阳城人也”作为谓语,构成了“陈胜是阳城人”的判断句。

最后,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还可能通过使用“之”字来连接主语和宾语,构成判断。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之。

”这里的“之”字连接了主语“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和宾语“使人言”,表达了“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说的”的判断。

综上所述,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形式多样,既有使用特定动词的,也有使用句尾助词的,还有省略主语或使用特定句式的。

这些判断句的表达方式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5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5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5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是'多用作代词,很少用作判断动词。

因此,古代汉语中常常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例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司马迁《鸿门宴》)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2)'……者……'。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要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例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黄宗羲《柳敬亭传》)译文: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

(3)'……,……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要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例如: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4)'……,……'。

'者''也'都不用,而翻译时要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例如: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文言文知识点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句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句式丰富多样,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其中“者”表示提顿,“也”表示判断。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直接在句末用“也”表判断。

3、“……者,……”式“粟者,民之所种”,这种形式“者”表示提顿。

4、用“乃”“则”“即”“皆”“诚”“为”等词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于”字式用“于”表示被动,如“受制于人”。

2、“为”字式“为”表被动,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3、“为……所……”式这是比较常见的被动句式,如“山峦为晴雪所洗”。

4、“见”字式“见”表被动,如“徒见欺”。

5、“见……于……”式“见”和“于”配合使用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省略情况:1、省略主语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便要(渔人)还家”。

4、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常见的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判断句的五种形式。

一、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

有以下四种形式:1.“……者,……”表示判断例一:天下者,高祖天下。

——《魏其武安侯列传》翻译: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例二: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淮阴侯列传》翻译:达到象韩信这样的,就是天下无双的国士了。

例三: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同游的人,有……(略)例四: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翻译:这四个人,分别是……(略)2.“……,……也”表示判断例一: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翻译:作战,靠的是气势。

例二: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例三: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翻译:我是子瑜(诸葛瑾)的朋友。

例四: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孟子·公孙丑下》翻译:周公(姬旦、周公旦)是弟弟,管叔(姬鲜)是哥哥。

3.“……者,……也”表示判断例一: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翻译:陈胜是阳城人。

例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例四: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4.“……,……者也”表示判断例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第三讲: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关系等进行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出现“是/不是”的字眼。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是肯定判断句,但也应留意否定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有四种形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史记·鸿门宴》③.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史记·鸿门宴》⑤.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史记·鸿门宴》⑥.制,岩邑也.。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⑦.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者也句”是文言文判断句最经典的形式。

“者也”既可以连用于句末,如例①②;“者也”也可以分开使用于前后两个分句的句末,如例③④;还可以省略“者”而保留“也”,如例⑥⑦。

故在句末碰到“者”“也”,都应该考虑句子是否为判断句,是否要翻译出“是”或“不是”。

2.省略判断动词的同时,用副词表示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要译为“正是”)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则”要译为“就是”)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皆”要译为“都是”)④.臣本.布衣。

《前出师表》(“本”要译为“本来是”)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前出师表》(“诚”要译为“确实是”)⑥.且相如素.贱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素”要译为“向来是”)3.用动词“为”“是”等表示判断;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鸿门宴》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4.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的用法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应该立为王储的是公子扶苏)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这都是忠贞贤良、为气节而牺牲的大臣)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搬运起来使牛马(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2. 在汉、魏以后,“是”作判断动词的逐渐增多。 ①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委实的冤情不浅。(
关汉卿《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发下这无头脑的心愿, 确实是冤情不浅 呀。
②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王勃《滕王阁序》)
——一像到处随水飘流的浮萍一样, 在座的都是不相识 的异乡人。
?主语后面不用“者”, 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 相 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 官传记》)
——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这是自然的道理。 2.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3. 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 陈涉世家》)
——人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不应当立为国君, 应 当立为国君的是公子扶苏。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就是在岳阳楼上见到的雄伟景象了。 3. 予购三百盆,皆病梅。(龚自珍《病梅馆记》) ——买了三百盆梅花, 都是病病残的。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5. 六国破灭,非兵不得。(苏洵《六国论》)
三、……者, ……。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表示停顿, 在谓语不用“也 ”, 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 这种句式比 少。如:
粟者, 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粮食是老百姓种的。
四、……, ……者也。
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 也相当于“……是……”。如 :
1.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司马迁《鸿门宴》) ——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 王纳谏》) ——城北的徐公是最美丽的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判断人或事物的名称、类别或属性的句子。

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

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

例: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 亚父者,范增也。

6)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7) 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8)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 子瑜者,亮兄瑾也。

10)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11)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注: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

例: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上》3)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上》4)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 胜之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

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

2.……,……也。

例:1)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 妾,洞庭龙君之女也。

《柳毅传》3) 吾君,龙也。

《柳毅传》4) 毅,大王之乡人也。

《柳毅传》5) 此钱塘也。

《柳毅传》6) 此天子气也。

7)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9)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10) 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1)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判断句文言文例句

判断句文言文例句

判断句是指通过判断主语在事实上或逻辑上的性质、状态或所属关系来表达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和词汇特点。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例句:1. “……者,……也”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这种形式的判断句通常用于强调主语并表明主语的属性或身份。

2. “为……者……”式*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这种形式的判断句通常用于强调谓语部分的内容,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

3. 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种形式的判断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通常无需使用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判断。

4. “是”做谓语的判断句* 此乃忠信之士也,是故可以托六尺之孤。

(《鸿门宴》)* 今是而不大加焉,则固国不疑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中的“是”通常用作谓语,表明主语所具有的属性或身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句:* 直者且羞,吾岂乐于此哉!此先王之罪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直者,判断动词,羞,形容词;此乃先王的罪人。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也,表判断。

旧南阁子,名词短语。

此句意思是:项脊轩是旧南阁子。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必,判断副词;此句意思是: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

*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也,表判断。

夫战,主谓短语。

此句意思是:战争是需要勇气的。

*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详解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详解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详解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常见文言句式——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文言文判断句的八种类型[1]

文言文判断句的八种类型[1]

判断句的类型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1. 吴凄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

〈〈劝学》3.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5. 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6. 此三者,吾遗恨也。

〈〈xx官传序》7.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8.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9.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逍遥游》10.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齐人有一凄一妾》11.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12. xx者,xx良将也。

xx者,xx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xx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3. 绿(gou)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传》二.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1. 当立者乃公子xx。

《XX涉世家》2.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三、"…;……也”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

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2.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3. 赂xx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文言文判断句及翻译

文言文判断句及翻译

一、孔子曰:“君子不器。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君子非器物也。

其中“不器”二字,为判断之核心。

孔子以此句告诫弟子,君子应具备广泛的知识与才能,而非局限于某一器物之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亦为判断句,意谓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其中“不亦说乎”为判断句式,表达出孔子对学习的赞赏。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在三人同行的情况下,必然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其中“必有”二字,为判断句式,强调无论何种情境,都能有所收获。

翻译:孔子说:“在三人同行的情况下,必然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虑。

其中“坦荡荡”与“长戚戚”形成对比,凸显君子与小人之别。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虑。

”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君子致力于根本之事,根本建立,道德自然产生。

其中“本立而道生”为判断句式,强调道德之根本在于务实。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之事,根本建立,道德自然产生。

”六、子曰:“仁者,爱人。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仁者就是爱人。

其中“仁者”为判断主语,“爱人”为判断谓语,表明仁者之本质。

翻译:孔子说:“仁者,爱人。

”综上所述,判断句在《论语》中运用广泛,既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观念,又展示了文言文的表达特色。

通过对判断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之精髓,从而受益匪浅。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触龙说赵太后》)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总结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总结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总结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判断句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高中文言文的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以上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刘备天下枭雄。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同是天涯沦落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高中文言文的其他句式1、被动句(9种类型)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2、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借疑问词“谁”)3、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4、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高考语文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高考语文】判断句的类型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2.【高考语文】判断句常见用法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

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F、借助于则皆乃非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B、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文言文判断句几种常见的形式

文言文判断句几种常见的形式

文言文判断句几种常见的形式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主要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一、……者,……也。

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式,它相当于现代汉语“……是……”。

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苏轼《石钟山记》)——那噌吰的声音,象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的钟声啊。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司马迁《鸿门宴》)——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教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现在叫做慧空禅院的地方,就是慧褒和尚的房舍和坟墓了。

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现在念“华”字念成“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读错了。

二、……,……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如: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记》)——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此世所以不传也。

(苏轼《石钟山记》)——这就是(石钟的真像在社会上)不能流传的原因了。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苏洵《六国论》)——所以燕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武力抵抗的成效啊。

4.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君子不是本性和一般人不同,只是善于利用外啊也。

6.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阿房宫赋》)——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三、……者,……。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不用“也”,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高考语文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判断句的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

(……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
4.刘备天下枭雄。

(……,……)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
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
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判断句常见用法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判断句常见形式及例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
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
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
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

例如:
①巨是凡人……②问今是何世……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的判断句整理》,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