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pdf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

1目的明确批号制定方法,便于对产品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质量进行。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供应商、原辅材料和成品。

3责3.1质量部负责确定批号制定方法并监督其执行过呈3.2采购部负责确定供应商代码和原辅材料批号。

3.3生产部负责确定产品生产批号和灭菌批号。

4 .程序4.1批号的分类:4.1.1供应商代码:是指为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外部供应商的记录码4.1.2原辅材料批号是指同一牌号或规格、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批的原辅材料记录码4.1.3产品生产批号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同一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出的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的产品记录马4.1.4产品灭菌批号灭菌批是指在同一灭菌柜内,同一工艺条件下灭菌的具有相同无菌保证水平的产品。

灭菌批号是识别灭菌批的记录。

4.2批号的确定4.2.1供应商代码供应商代码以三位符号表示口□口,其中第一位为字母代码,后两位为序列号。

具体编号如下:□ □□英文字母序列号字母代码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用于批量件生产的原辅材料的供应商以字母A、B、C??丫、Z依次编写(字母S 、F 除外),用于试制件生产的原辅材料的供应商以字母 S 表示;提供灭菌等服务的供应商以字母F 表示;序列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1、02、03??98、99依次排列。

注:每个字母最多可排 99位供应商,如 A99后的下一个供应商代码应为B01。

4.2.2原辅材料批号对于批量件产品的原材料,供方提供生产批号的产品以供方的生产批号确定为原辅材料批号,供方 无生产批号时,采购员按以下编号原则确定原辅材料批号。

对于试制件产品的原材料,均 按以下编号原则确定原辅材料批号。

原辅材料批号以十二位符号表示□口?? □,其中前三位代表供应商代码,中间六位代表进货日期,后三位代表原辅材料用途及序列号。

具体编号原则如下: □□□□□□□□□□□□供应商代码年号尾数月份日期原材料用途及序列号供应商代码具体参考4.2.1 ;进货日期以六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160101代表进货日期为2016年1月1 日;原辅材料用途及序列号以三位符号表示,第一位为用途代码, P 代表用于批量件生产,S 代表用于试制件生产;后两位为进货序列号,以 01、02、03??98、99依次排列,如P01代表用于批量件生产的第一次进货。

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管理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批记录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性。

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医疗器械。

二、定义2.1生产批记录:指记录和保存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相关数据的文件。

2.2批记录管理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的人员。

三、管理流程3.1批记录管理员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要求,制定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并将其交给生产工段负责人审核。

3.2生产工段负责人审核后,将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交给生产人员填写。

3.3生产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填写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

3.4生产人员填写完毕后,将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交给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5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将批记录交给批记录管理员进行归档和保存。

四、内容要求4.1生产日期和批次号:记录生产日期和批次号,确保批号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4.2原料和材料使用情况:记录使用的原料和各种材料的名称、供应商信息、数量和批次号等。

4.3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记录使用的生产设备的名称、编号、清洁状态和校准情况;记录各项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等。

4.4操作过程记录:详细记录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4.5检验结果记录:记录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检验结果,并包括记录的时间和责任人员等。

4.6异常处理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结果等。

4.8执行人签名和日期:由生产人员在填写完毕后在相应的位置签名并记录日期。

五、保存期限5.1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保存。

5.2常规产品的生产批记录保存期限为最少五年。

5.3特殊产品的生产批记录保存期限应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确定。

六、附则6.1监督检查:质量管理部门有权对生产批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6.2修改申请:如需对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进行修改,必须提交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修改。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经典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经典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经典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批号管理,维护患者用药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生产、经营、进口和出口等环节中的批号管理。

第三条医疗器械批号是指从同一生产批次制造出来的、在生产企业内连续编号管理和质量管控的标识符号。

第四条医疗器械批号的管理应当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独立性、可追溯性、可靠性”等原则。

第五条医疗器械批号的编制应当与产品质量控制、监管和安全保障等相配合。

第二章批号编制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在生产计划中确定产品的批号编制,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工艺流程、检测标准、原材料来源等因素,编制合理的批号规则。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批号规则进行保密,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批号信息不泄露。

第八条批号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编号应当连续,不允许跳号、断号或重复使用。

(二)编号应当唯一,不允许存在同一编号的产品。

(三)编号应当清晰、易于识别与理解,不允许使用含糊、歧义或易混淆的标识符。

(四)编号应当与产品信息相对应,不允许出现批号信息与产品不符合的情况。

(五)编号应当采用数字、字母等标识符,并应当设置适当的位数。

(六)批号的首位数字一般应当表示生产年份,其余位数根据编制规则确定。

第九条同一生产批次的医疗器械应当具有相同的生产批号,且生产企业应当将相应的质量记录与批号相对应保留。

第三章批号管理第十条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应当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独立性、可追溯性、可靠性”等原则。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批号管理制度,规范批号编制、管理和使用的程序及要求。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应当建立批号管理制度,强化批号追溯和记录,掌握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接受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的机构应当建立批号管理制度,认真核实批号信息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专门的批号管理机构或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责任和权限。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针对医疗器械的采购、仓储、配备及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减少因器械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仓储人员、器械使用人员等。

3. 批次管理原则医疗器械的批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3.1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医疗器械的批次管理,确保合法合规。

3.2 确保质量安全医疗机构应从合法的渠道采购医疗器械,确保器械的质量安全。

对于进口的医疗器械,应查验检验报告,并保留相关证明文件。

3.3 细化管理流程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器械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批次管理流程,包括采购管理流程、入库管理流程、出库管理流程等。

每个环节均应明确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3.4 全程追溯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的全程追溯制度,对于每一批次的器械,需记录其采购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等,以便追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3.5 定期稽核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批次管理流程进行稽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4. 批次管理流程4.1 采购管理流程采购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和规划,制定医疗器械的采购计划。

•制定采购方案:根据采购计划,制定具体的采购方案,包括技术要求、供应商选择等。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合法合规,具备良好的供货能力。

•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采购的医疗器械的品种、数量、价格等内容。

•采购执行: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采购操作,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合同要求。

•验收入库:对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确认其符合质量标准后入库。

4.2 入库管理流程入库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分类收纳:按照医疗器械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收纳,确保易于管理和查找。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概述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批次追踪和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通过批次管理,可以有效识别和跟踪医疗器械产品的来源、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法律法规依据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

制度内容1. 批次管理责任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批次管理制度,保证产品的准确记录、追溯和管理。

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应对进货产品进行批次识别和管理,确保产品的来源可追溯。

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批次管理记录体系,对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准确记录。

2. 批次追溯要求产品标识:医疗器械产品应在包装或产品本体上标注批次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关键信息。

追溯系统:不同环节的企业和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批次追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信息共享:各环节的企业和单位应加强信息共享,及时传递批次信息,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追溯调查。

3. 批次管理流程产品入库:流通企业应对进货产品进行批次识别,正确记录入库信息。

产品销售:在销售环节应记录销售产品的批次信息,提供必要的追溯资料。

产品使用:使用单位应建立使用记录,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

4. 批次管理检查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可以对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进行批次管理检查,核实批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风险评估:基于批次管理信息,可以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

问题处理:一旦发现批次管理中存在问题,相关企业和单位应积极配合处理,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举措和建议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器械批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化追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培训和教育:加强相关人员对批次管理制度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批次管理意识和能力。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本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涵盖各个环节的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批次管理。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1.医疗器械:指用于人体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补救或者改变生理结构或者功能的设备、器具、器材、软件和其他与之配套的物品。

2.批次:指生产或者检验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追溯性的医疗器械产品的一批数量。

3.批次管理:指对医疗器械产品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各个批次进行管理。

4.追溯性:指能够查明医疗器械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历史记录,并能够通过相关信息追溯到该批次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过程。

第四章生产批次管理1.生产批次的确定:生产批次的确定,应当按照生产日期、生产工序、机器或者设备型号等因素进行分类。

2.生产记录的规范化:生产记录应当统一规范,记录内容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工序、生产人员、设备名称、检验结果等。

3.生产批次的信息管控:生产批次的信息管控包括生产批次信息的记录、备份、存储和追踪,并应当采取密封措施和存储措施。

第五章销售批次管理1.销售批次的确定:销售批次的确定,应当按照销售日期、销售部门、销售地点等因素进行分类。

2.销售记录的规范化:销售记录应当统一规范,记录内容包括销售日期、销售部门、销售人员、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客户信息、检验结果等。

3.销售批次的信息管控:销售批次的信息管控包括销售批次信息的记录、备份、存储和追踪,并应当采取密封措施和存储措施。

第六章储存批次管理1.储存批次的确定:储存批次的确定,应当按照储存日期、储存部门、储存地点等因素进行分类。

2.储存记录的规范化:储存记录应当统一规范,记录内容包括储存日期、储存部门、储存人员、储存位置、检验结果等。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过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器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医疗器械批次管理的基本概念1.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即对医疗器械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分类、编号、记录和追溯的管理活动,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来源可追溯、质量可控、使用安全。

2. 批次:是指同一生产批次或采购批次的医疗器械产品,具有相同的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等特征,在管理中以批次为单位进行标识和追踪。

3. 批次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器械进行批次标识、记录和管理的系统,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使用单位提供了有力的管理工具。

三、医疗器械批次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追踪医疗器械的来源,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器械质量问题,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

2. 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促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3. 促进医疗器械流通监管:批次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的流通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有效防范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四、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立法规定:相关部门应出台法律法规,明确医疗器械批次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强化医疗器械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2. 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医疗器械批次管理系统,实现对医疗器械批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 人员培训:加强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批次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4. 合作共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合作,共同遵守批次管理制度,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采购、入库、使用和报废流程,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医疗器械的工作,包括采购、仓储、调拨、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三、责任与义务1. 采购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确保器械符合质量要求;编制医疗器械采购计划,并按计划采购;配合仓储部门完成器械的入库工作。

2. 仓储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仓储和管理工作,确保器械存储安全;对器械进行分类、编号和标识,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定期检查器械的存储环境,并保持清洁。

3. 医疗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使用工作,确保器械使用合理、安全;使用前确认器械批次与标识符合要求;配合维修部门对损坏或过期器械进行处理。

4. 维修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器械正常运行;及时维修损坏的器械,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定期检查维修的器械,确保其质量合格。

5. 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审核医疗器械报废申请,并进行相关记录。

四、批次管理流程1. 采购流程采购部门根据需求进行器械的采购计划编制;编制采购计划后,进行供应商的选定和报价的比较;确定采购合同并支付款项给供应商;采购合同生效后,供应商发货至医疗机构。

2. 入库流程采购完成后,仓储部门对刚到货的器械进行验收,并进行品质检查;合格的器械按规定进行分类、编号和标识;将器械登记入库,并建立与之对应的档案。

3. 使用流程医疗部门根据临床需要,申请使用特定批次的器械;仓储部门根据申请单提供特定批次的器械给医疗部门;医疗部门使用器械前,核对器械批次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4. 维修与报废流程医疗部门发现器械损坏或过期后,及时申请维修或报废;维修部门根据申请,及时维修或报废处理器械;维修或报废完成后,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

五、附则所有涉及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制度,并按照规定执行;定期对医疗器械和仓储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所有。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需要建立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器械的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管理医疗器械的部门和人员。

3. 术语和定义•医疗器械: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或缓解疾病的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

•批次号:指医疗器械厂家对生产的每批医疗器械进行的唯一标识。

•有效期:指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超过有效期的器械不得使用。

4. 批次管理流程4.1 采购管理•采购部门根据临床需求和医疗器械的规格和性能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和相关技术规范。

•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和合同签订,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采购部门收货员对所购买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并将批次号、有效期等信息录入医疗器械管理系统。

4.2 存储管理•医疗器械应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中,仓库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适当的温湿度。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编号、摆放,并及时更新和清理库存。

•禁止将医疗器械与其他物品混放,以免造成交叉感染或污染。

•医疗器械的存储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便于查找和取用。

4.3 分发管理•医疗机构内部需求部门向库房提出领用申请,库房管理员根据申请单进行发放。

•发放的医疗器械应与申请单上的批次号和有效期一致。

•接收医疗器械的部门负责对领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如发现异常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并返还给库房。

4.4 使用管理•医疗器械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医疗器械完整、清洁,并检查批次号和有效期是否合格。

•使用医疗器械的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完毕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正确的处置。

5. 质量监控5.1 追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追溯体系,对医疗器械的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过程进行记录和备案。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完整版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完整版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完整版医疗器械批号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标识管理的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在医疗器械行业中非常重要,因为批号管理能够追踪和控制医疗器械的生产和流通情况,确保产品质量、监管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的完整版。

一、批号的编制和标识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批号编制规则,并按照规则为医疗器械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批号编制。

2.批号应包括以下信息:生产日期、生产序号、批次号等。

生产日期格式为年-月-日,序号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批号追溯与索证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保留存放批号信息的电子或纸质档案,并建立健全的批号追溯与索证制度。

2.批号追溯与索证应包括:批号所属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等必要信息,以及各个批号所属的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相关记录和文件。

3.批号追溯与索证的时间范围应按照法规或政府相关部门规定的期限要求进行。

三、批号管理流程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批号管理流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

2.批号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批号编制、批号标识、批号记录、批号追溯与索证等。

3.批号管理流程应严格执行,确保每一道工序和操作都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进行记录。

四、批号使用期限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使用寿命,对批号进行合理的使用期限确定。

五、异常情况处理1.一旦发现医疗器械出现质量问题或批号管理方面的异常情况,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生产或销售,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2.异常情况处理包括对受影响的医疗器械进行下线处理、召回等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异常情况处理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进行整改和改进,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六、相关法规要求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批号管理规定。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自查和内审,确保批号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制度

归口部门:生产部编制:文件编号:审核:控制状态:批准:版本号:批号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产品批号的管理,确保产品可追溯性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公司产品的原料批、生产批、灭菌批等批号的管理。

3.职责3.1 归口管理部门:生产部3.2 生产部负责每批产品的批号的编制、记录和管理。

4.内容4.1 组批原则4.1.1原材料:供方提供的采用相同工艺连续生产的原材料可视为一批。

例如,供方同批生产但根据合同约定分次发货的,仍可视为同一批原材料。

4.1.2 生产批:在一段时间内,同一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出的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的产品,可视为同一生产批。

4.1.3 灭菌批:在同一灭菌容器内,同一工艺条件下灭菌的具有相同无菌保证水平的产品,可视为同一灭菌批。

通常以一个灭菌柜的一次完整灭菌周期为一个灭菌批。

4.2 批号编制方法4.2.1原材料:通常采用供方出厂时提供的批号,如无供方出厂批号,以进货日期为原料批号编制依据,采用年月日的8位连续数字为原料批号。

示例:某原材料2012年9月3日进货,原料批号表示为:20120903。

4.2.2生产批:以批生产的起始日期作为生产批号编制依据,采用年月日的8位连续数字为生产批号。

示例:某产品2012年12月15日开始生产,生产批号表示为:20121215。

4.2.3灭菌批:以环氧乙烷灭菌的起始日期作为灭菌批号编制依据,采用年月日次的8位连续数字为灭菌批号。

示例: 2012年10月5日灭菌的产品,灭菌批号表示为:20121005。

4.2.4生产日期:产品的生产日期编制方法为:该批次产品开始生产的日期,如为“20191018”。

4.3 批号的记录4.3.1 原材料批号:库管员根据组批原则组批后,在《进货检验申请单》上填写原材料批号,该批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入库后,库管员将批号登入台帐和货位卡。

生产部领料时库管员在《领料单》上填写原材料批号,生产部将此原材料批号传递给使用该原材料的各道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XX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卡》上写明原材料批号。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一、总则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医疗器械相关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进货、出库、库存管理等。

三、批次管理1.定义2.批次管理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批次管理责任人,负责医疗器械的批次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3.进货管理(1)医疗机构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规定医疗器械的具体要求和进货标准,确保所进货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机构在进货时应核对医疗器械的批次信息,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批次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3)医疗机构应对所进货物品进行验收,包括外包装、标识、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确保符合规定标准。

4.出库管理(1)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需求进行出库操作,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批次号、出库日期、使用科室等。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并核对实际库存和系统记录的库存是否一致。

如有差异应及时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使用管理(1)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汇报相关部门,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

(2)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的有效期管理制度,确保按照有效期使用医疗器械,避免过期使用。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即将过期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有效期内的器械得到充分利用。

6.报废管理(1)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的报废管理制度,对过期、破损、失效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处理。

(2)报废医疗器械应按规定进行封存、封存记录、销毁记录等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四、监督与考核1.内部监督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记录。

2.外部考核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医疗器械的批次管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五、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由相关部门提出并经批准后执行。

2.本制度所称医疗机构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卫生院等的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

医疗器械灭菌批号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批号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批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灭菌过程,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过程中的批号管理工作。

三、批号管理的要求1. 批号的编制医疗器械灭菌批号应当按照一定规则编制,便于管理和追溯。

批号的编制应当包括年份、月份、日期和序号,如2019年07月01日的第一批灭菌的批号为190701001。

2. 批号的记录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应当详细记录,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灭菌日期、批号等信息。

记录应当清晰、完整,并保存备查。

3. 批号的追溯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应当具有可追溯性,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当能够迅速定位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监督。

四、批号管理的流程1. 批号的登记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应当在灭菌之前登记,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批号的登记应当由专门负责批号管理的人员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批号的标识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应当在器械上进行清晰标识,便于后续的追溯工作。

3. 批号的记录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应当在记录簿上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灭菌日期、批号等信息。

记录应当清晰、完整,并保存备查。

4. 批号的追溯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当能够迅速进行追溯,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监督。

五、批号管理的责任1. 灭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批号管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批号的准确与清晰。

2. 批号管理人员应当负责对医疗器械灭菌批号的登记、标识、记录和追溯工作,确保信息的完整与可追溯性。

3. 管理部门应当对批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责任。

六、批号管理的考核医疗器械灭菌批号管理工作应当进行定期的考核,包括器械的标识与记录的准确性,及追溯工作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七、附则本制度由医疗机构的质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生效后应当及时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各部门的全面贯彻执行。

医疗器械生产批号生产序列号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批号生产序列号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批号生产序列号管理规范一、医疗器械生产批号的管理规范1.批号编制规则:医疗器械生产批号的编制规则应该统一、明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批号编制应包括年份、月份、产品分类等信息,以确保批次的唯一性和可辨识性。

2.批号溯源体系:医疗器械生产批号应与企业的产品追溯体系相结合,实现产品批次的可溯源。

通过批号,可以追溯到产品的生产、质检、包装等环节的相关信息,有助于保障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追溯性。

3.批号的记录和存档:企业应建立批号的记录和存档制度,确保批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批号的记录应包括产品的具体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等信息,同时要与产品实物进行相对应的存档记录。

4.批号的使用和管理: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号的使用规范进行管理。

批号应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在产品包装上进行显著标识。

同时,要建立批号的查询和验证机制,确保批号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医疗器械生产序列号的管理规范1.序列号的编制规则:医疗器械生产序列号的编制规则应与批号的编制规则相结合,确保序列号的唯一性和可辨识性。

序列号的编制规则可以包括产品型号信息、生产日期信息等,以便于对产品进行准确的追溯和溯源。

3.序列号的查询和验证:企业应建立序列号的查询和验证机制,确保序列号信息的可查询性和可验证性。

通过序列号可以查询到产品的生产、检验、销售等环节的相关信息,并能够进行验证,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和正规性。

4.序列号的存档和管理:企业应建立序列号的存档和管理制度,确保序列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序列号的存档要与产品实物进行相对应的记录,并进行相关的备份和保管,以便于应对风险事件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生产批号和生产序列号的管理规范对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批号和序列号的管理,确保其准确性、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

医疗器械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批号和序列号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管效果。

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批记录管理规定1.范围和目的1.1目的为规范生产过程中生产批记录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使用和保管,特制订本规定。

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生产批记录。

1.3发放范围所有部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则引用而成为本规则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2015年第101号)(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附件2)(2015年9月25日发布实施)3.组织和职责3.1主责部门本规则的主责部门为生技部,其职责为:——根据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定;——负责按照本规定实施生产批记录管理。

3.2相关部门其它部门负责配合生技部实施生产批记录的管理。

4.步骤和方法4.1生产批记录的编制原则1)生产批记录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能体现产品的特点。

2)生产批记录需具有产品质量的可跟踪性,通过批生产记录能了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情况。

3)生产批记录按产品生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编制。

4)生产批记录由生技部制定,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使用。

5)生产批记录设计时应有足够的填写空间,但尽量无空格。

4.2生产批记录的编制要求1)反映生产产品的基本情况,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岗位操作法或SOP 名称等。

2)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卫生管理及清场管理结果。

3)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操作步骤。

如: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

4)反映原辅料的品名、规格数量、原材料编号、原材料检测结果等。

5)反映工艺规程执行情况及其采取的特殊措施情况。

6)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

7)反映出物料平衡情况。

8)反映出操作人员、复核人员、检查人员及审批人员信息。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器械批次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批次管理。

第三条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应遵循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科学合理、便于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全国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医疗器械批次管理职责第五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批次管理制度,明确批次管理职责,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第六条医疗器械生产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生产医疗器械。

第七条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经营医疗器械。

第八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医疗器械,并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章医疗器械批次生产管理第九条医疗器械生产单位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合理划分生产批次。

第十条医疗器械生产单位应当制定生产批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产品数量、生产过程控制、检验结果等。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单位应当对生产批次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生产单位应当对生产批次进行追溯管理,便于监督和追溯。

第四章医疗器械批次经营管理第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合理划分经营批次。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经营批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经营日期、经营批号、产品数量、销售流向等。

第十五条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应当对经营批次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六条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应当对经营批次进行追溯管理,便于监督和追溯。

第五章医疗器械批次使用管理第十七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根据使用范围和规模,合理划分使用批次。

第十八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使用批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日期、使用批号、产品数量、使用情况等。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批号管理制度篇一:2016年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目录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 年第58 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收标准的通知》的规范性文件,特明确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质量管理职责:1.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2.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3.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本规范;4.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5.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6.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7.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8.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9.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10.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 11.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12.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 年第58 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收标准的通知》的规范性文件,特制订如下规定:1.“首营品种”指本企业向某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产品。

2.首营企业的质量审核,必须提供加盖生产单位原印章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证照复印件,销售人员须提供加盖企业原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委托授权书,并标明委托授权范围及有效期,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还应提供企业质量认证情况的有关证明。

3.首营品种须审核该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及产品合格证、出产检验报告书、包装、说明书、样品以及价格批文等。

4.购进首营品种或从首营企业进货时,业务部门应详细填写首营品种或首营企业审批表,连同以上所列资料及样品报质量管理部审核。

医用批次管理制度

医用批次管理制度

医用批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用批次管理工作,提高医疗用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用批次管理工作。

三、定义1. 医用批次:指医疗机构采购的一批同类医疗用品的集合。

2. 批次管理:指对医用批次进行规范管理,包括采购、入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

四、采购管理1. 采购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用批次采购计划,根据临床需求、库存情况和预算编制采购计划,报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

2. 供应商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供应商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分类管理,并签订采购合同。

3. 采购流程: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的采购流程进行医用批次采购,包括询价、比价、谈判等环节。

4. 采购验收:医疗机构应对采购的医用批次进行验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五、入库管理1. 入库登记:医疗机构应对入库的医用批次进行登记,记录批次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等信息。

2. 入库检验:医疗机构应对入库的医用批次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 入库存储:医疗机构应对入库的医用批次进行妥善存放,确保产品不受损坏和污染。

六、使用管理1. 配发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医用批次的配发和使用。

2. 使用登记:医疗机构应对使用的医用批次进行登记,记录使用日期、数量、使用部门等信息。

3. 使用监控:医疗机构应对使用的医用批次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七、报废管理1. 报废登记:医疗机构应对报废的医用批次进行登记,记录报废原因、数量、处理方式等信息。

2. 报废处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报废原因和产品特性进行合理处理,包括销毁、退货、清理等方式。

八、监督检查1. 内部审核: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用批次管理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2. 外部审核:医疗机构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用批次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九、责任追究对违反医用批次管理制度的相关人员,医疗机构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批次管理制度
1、目的:
本规定提供了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关产品批号的管理办法,保证同批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便于查清影响质量的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进货、过程及最终产品的批号管理。

3、定义:
生产批号就是在工业生产中,虽然原料和工艺相同,但是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

为了事后追踪这批产品的责任,避免混杂不清,所以每一批产品都有相应的批号。

批次:采购过程中为了区分不同供应商之间相同产品间微小区别的管理方式。

批次管理是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名词。

批次管理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严格按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它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4、职责:
4.1 办公室负责制订批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2 生产部、质检部确定批次管理的范围。

4.3 采购部负责外协件、外购件和外购原材料的批号编制。

4.4 各相关车间负责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批号的编制和保护。

4.5 物料仓库存销卡必须记录产品批号。

5、流程图:
6、管理办法
6.1 相关责任部门:质检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业务部
6.2 确定批次管理范围及要求:
⚫批次管理范围:
根据产品特点、技术条件、顾客要求由生产部、技术部确定批次管理的范围,并在技术文件中明确规定、关键过程必须实行批次管理。

产品批号分为进货批号、生产批号和最终产品批号三类
⚫批次管理要求:
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通过产品及其批次号和有关批次凭证可以追溯到:1)原材料的来源;2)加工过程的历史:产品出厂(或生产)日期、组成该产品的批次号;3)产品交付后的分布与场所。

6.3 分批:
⚫实行批次管理的成批产品,应做到“五清”、“五分批”,五清:批次清,数量清,质量状态清、原始记录清、批号清。

五分批: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转工,分批入库,分批出厂。

⚫批号要时间顺序连续编号,不应重复。

组批批号的编制方法是领料日期,8位年月日,顾客有特殊要求的批号编排及组批数量必须按顾客的要求执行。

⚫批次标志必须清晰可辩,牢固持久。

⚫生产部根据当月计划排列批号。

6.4 分批流转加工:
⚫批次凭证的建立:
在以下文件中必须有批次验收的栏目,并相应记录批号、质量状态、责任者、检验者。

1)质量记录
2)材料领用和不合格品审理单
3)产品出厂的质量证明
4)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随工单》及其它有关文件。

⚫文件凭证的填写:
1)字迹和印章要准确、清楚,符合归档要求;
2)内容填写不完整、不明确时,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3)有关批次内容变更时,应严格履行更改手续,并归档备查。

⚫批次凭证的传递:
《生产随工单》等需流动的批次凭证,应随该批产品传递。

6.5 批次管理:
⚫采购产品的批次管理:
1)采购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批次管理。

同日同种进厂的原材料,以送货凭证或仓库进货登记日期定为进货批号
2)采购产品入厂后按到货批次分批管理,分批交验、发放和使用。

3)按批入库、按批建帐、按批建卡,必须做到帐、物、卡相符,批次记录应有采购产品名称、代号、批号、供货厂家,到货时间和数量、交验时间、合格与否、不合格原因。

合格批次应有检验员出具的《检验报告》。

4)按批号和技术条件要求,分批进行保管,严防混批,有批次标志的卡片必须置于醒目的位置上。

5)不合格品单独建批,存放在指定区域,单独管理。

6)按批发放,执行“先进先出”原则,保证批次凭证齐全,手续完备。

⚫加工过程的批次管理
1)生产部负责加工过程的制造批次管理,按批搅料,每一批产品尽量采用同一批号的采购产品。

同一进货批号的原材料,以同一工位(序)连续加工期间的某一日定为生产批号。

2)每批加工的时候生产部应填写《产品领料单》,并将该表发往仓管员那里。

仓管员按《产品领料单》的内容进行备料并将原材料的到货批号记录于《产品领料单》中,用于产品的追溯。

3)同批产品加工,应尽量保持加工人员、设备、工装及工艺方法的相对稳定,操作人员应将当天生产的制造批次记录于《生产随工单》中。

4)在检验过程中,批与批之间要严格控制,尽量做到前批不清,后批不接,严防掉批、混批。

5)同批产品交到工序检验后,由生产部收集《生产随工单》,妥善保管,分批检验,检验员要认真填写《检验记录》,记录批号。

6)不合格品必须当批及时处理完毕,对不能跟批的返修品,要重新建立批次凭证,安排后续加工。

7)成品按工艺及顾客的要求批量配批,产品应按工艺规定打标志、批号,按批进行检验,按批量交技术部验收。

8)验收合格的产品,由验收人员出具《产品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成品出、入库的批次管理
1)最终产品编号
流水号(000--999)
产品代号(A、B、C、D)
生产批号(八位年月日)
公司缩写(UN)2)生产部负责成品出、入库的批次管理、成品按批次出、入库,摆放、建帐,严禁混批、掉批,帐、物、卡必须相符。

出入库凭证齐全,入库凭证不符合要求,入库凭证不符合要求,仓管员有权拒收、成品仓管员负责编制出货产品的出货批次,并在成品帐本上将建立成品批次和制造批次的对应关系。

3)按批发货,执行“先进先出”原则。

6.6 保存记录
⚫批次凭证的保管
1)各种批次凭证应及时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客。

2)需要归档的批次凭证应按产品、批次号归档备查。

3)发生全批报废时,其批次凭证应妥善保管。

⚫所有的批次管理的记录由生产部负责收集,分类装订,专人登记保存,保存期限满足法规要求。

7、产品批次追溯图
7、相关记录表单:
⚫《原材料检验报告》
⚫《产品领料单》
⚫《生产随工单》
⚫《老化记录单》
⚫《成品检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