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 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比如城市支路可能 成为联系小街坊或小区之间的通道;城市次干 路可能成为联系各分区、组团内各大街坊或居 住区的通道;城市主干路可能成为联系城市各 分区、组团的通道;公路或快速道路又可把郊 区城镇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
(3)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 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 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 调
• 道路两旁的土地使用决定了联系这些用地的道 路上将会有什么类型、性质和数量的交通,决 定了道路的功能;反之,一旦确定了道路的性 质和功能,也就决定了道路两旁的土地应该如 何使用。如果某条道路是一条交通性的道路, 那么就不应该在道路两侧(及两端)安排可能 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 商业服务中心和大型公共建筑;如果是生活性 道路,则不应该在其两侧安排会产生或吸引大 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如大中型工业、 仓库和运输枢纽等。
从交通和施工的观点出发,道路宜直、直平,有时甚 至有意识地把自然弯曲的道路裁弯取直,结果往往使 景观单调、呆板,即使有好的景点或建筑作为对景, 也是角度不变、形体由远及近逐渐放大的“死对景”。 规划中对于交通功能要求较高的道路,可以尽可能选 线直捷,两旁布置较为开敞的绿地,体现其交通性; 也可以适当弯曲变化,活跃气氛,减少驾驶人员的视 觉疲劳。对于生活性的道路,则应该充分结合地形, 与城市绿地、水面、城市主体建筑、城市的特征景点 组成一个整体,使道路的选线随地形自然起伏,选择 适当的变化角度,以高峰、宝塔、主体建筑、古树名 木、城市雕塑等作为对景而弯曲变化,创造生动、活 泼、自然、协调、多变的城市面貌,给人以强烈的生 活气息和美的享受,使道路从平面图上布局功能的
• 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 则。集中就是把性质和功能要求相同的交通相对集中 起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分散就是尽可能使交通 均匀分布,简化交通矛盾,同时尽可能为使用者提供 多种选择机会。所以,在规划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单一 通道的做法,对于每一种交通需要,都应提供两条以 上的路线(通道)为使用者选择。城市各部分之间 (如市中心、工业区、居住区、车站和码头)应有便 捷的交通联系;城市各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的干道 数量相联系;在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 码头等大量客、货流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一定的 机动性,也可为发生地震时疏散人流提供绕行道路。 同时,要为道路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 要求
(1)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 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比如城市一 般道路(支路)和次干路可能成为划分小街 坊或小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分界线;城市次干路和主干路可 能成为划分大街坊或居住区的分界线;城市 交通性主干道和快速道路及两旁绿带可能成 为划分城市分区或组团的分界线。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又是城市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 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 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道路系统一旦确定, 实质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 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影响城 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 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 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 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4)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 道路系统应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一 个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 速交通的方向发展,根据交通发展的要求,逐 步形成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 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的系统,如快速机动系 统(交通性、疏通性)、常速混行系统(又可 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交通系统 (如公交专用道)、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 使每个系统都能高效率地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服 务。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 城市道路系统应做到系统完整、分级清晰、功 能分工明确、适应各种交通的特点和要求,不 但要满足城市各区之间方便、迅速、经济、安 全的交通联系要求,也应满足发生各种自然灾 害时的紧急运输要求。
• 道路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做到 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交通。减少交通并非 是减少居民的出行次数和货物的运量,而是减 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 运输。要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城市分区或组团 的内部,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并做到交通在道路系统上的均衡分布。
(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 城市道路网密度受现状、地形、交通分布、建筑 及桥梁位置等条件的影响。不同城市、城市中不 同区位、不同性质地段的道路网密度应有所不同。 道路网密度过小则交通不便,密度过大不但会形 成用地和投资的浪费,也会由于交叉口间距过小, 影响道路的畅通,造成通行能力的下降。一般城 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 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5)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 城市干道系统应尽可能规整、醒目,并便于组织 交叉口的交通。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通常不宜 超过4~5条;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不宜大于 120°否则将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复杂化,影响道 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道路路线转折角大时, 转折点宜放在路段上,不宜设在交叉口上,这样, 既有益于丰富道路景观,又有利于交通安全。在 一般情况下,不要组织多路交叉口,避免布置错 口交叉。
• 道路用地面积率是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 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和宽度的 状况。欧美大城市道路面积率指标较大,如建筑密度 和容积率很高的纽约曼哈顿,交通负荷很大,道路密 度很大,道路面积率高达35%;华盛顿市区道路宽度 较大,绿化较多,道路面积率高达43%。而我国一些 城市的旧区,如上海浦西旧区,道路狭窄,几乎没有 绿化,道路面积率很低,仅为12%。在道路密度合理 的情况下,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不但要满足交通通行 能力的要求,而且要有好的绿化环境,保证有适当的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一般认为,包括支路在内的城 市道路用地面积率在20%以上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