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之二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
新课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基础知识(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主要内容1、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①《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共同纲领》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临时宪法的作用。
2、大会产生的国家机构以及领导人①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领导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三)其他:①国旗:国旗为五星红旗②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③首都:北京④纪年公元纪年发散思维1、新中国建立之前,为什么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国民党仍然盘踞在部分地区,全国权威完全解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选条件还不成熟。
2、为什么说《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
①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②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国家性质)和政体,这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国体(国家性质):它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政体:它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③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④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⑤并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⑥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2.讲授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2.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板书设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2019最新编辑)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练习巩固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够领会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中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采用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讲述有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学生将有机会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并探讨中国人民在此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奋斗。
五、教学工作安排1. 介绍本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略述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和相关事件。
3. 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4. 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材料和文件,以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5.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帮助,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此背后的伟大奋斗。
6.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报告和讨论,总结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学生还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去优异的表现,以及提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希望,以便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提高研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
过程与方法: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学史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交互式白板、黑板、粉笔。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三部分以时间为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发展起来,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这一课学好了,会给以后的中国现代史部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从认知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事件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读图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
从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看,学生通过对八年级上册内容的学习,已经能够清楚的认识新中国成立艰难曲折的史实。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思考与探讨”栏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筹备过程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2.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筹备过程,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历史意义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相结合,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宣告成立的过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史料分析: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4.口述历史:邀请见证新中国成立的老一辈人士,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图片,如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瞬间、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活动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垮台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历史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新主义革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
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x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x藏解放的过程。
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x藏是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x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片断,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军迅速击溃国民党的军队。
中国共产党的迅速胜利,说明了什么?(国民党的腐败使得它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民心所向。
)渡江战役以后,解放军胜局已定,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收复尚未解放的国土、建立一个顺乎民意的全国政权。
筹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请同学看书,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与会代表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相当广泛,这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形成鲜明对比。
请同学看书,回答:各党派、各阶层在大会上协商的成果有哪些?形成了什么文件?内容是什么?《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名称——国家的性质——《共同纲领》的性质是——临时宪法。
选举出什么机构?确定了哪些国家的基本标志?开国大典准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任命的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分别是谁?开国大典:放录像: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请同学回答:对开国大典的观感。
教师解释54门礼炮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28年的斗争。
请学生看几幅图片:英舰紫石英号在1949年4月被解放军击沉;领事裁判权被取消,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被捕;解放军在北平的入城式在东交民巷列队通过等材料。
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列强的态度,跟1840年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对列强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思考:中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跟以前的在以前历届政府中的地位有何不同?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2)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和盛况,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看、听、读进行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路追寻中国梦,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你知道新中国是如何筹建的吗?新中国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新课讲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教师讲述:筹建新中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这个重担落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的肩上。
2.图片展示: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说说政协会议的内容。
学生回答: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活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国庆节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本课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还需进一步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庆节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解法:对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问题,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国庆节是如何庆祝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的历史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意义理解不足。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环境,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再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于再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庆祝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深层次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庆祝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庆祝活动等内容。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和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讲授法:教师对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件、教学素材、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国旗。
教师: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二)合作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研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教师: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所以他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
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是“进京赶考”,是说明进京对共产党人来说至关重要。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人民群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如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情绪有共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视听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成立过程、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的历史变革、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国内外环境、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
本课是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对于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以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地点、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情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地点、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情况;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历史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之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材分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确定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并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思想教育: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②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以培养其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国民政府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一共多少年?(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早在三大战役进行之前,我们党就高瞻远瞩,于1948年5月发出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材分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确定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并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思想教育: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②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以培养其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国民政府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一共多少年?(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早在三大战役进行之前,我们党就高瞻远瞩,于1948年5月发出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
这一号召引起了海内外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反响。
当时,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纷纷北上解放区,“愿在中共的领导下献其绵薄”,和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经过三个月紧张有序的准备,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
出席会议的代表600多人,不仅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而且包括了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爱国民主分子。
例如,以张治中为首的前国民党谈判代表团全体成员,当蒋介石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后,他们坚决不回南京,在北平应邀参加了会议。
(引导学生回顾1946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
提问:新政协和旧政协在代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旧政协是由进步、中间和反动势力的代表组成,而新政协中不仅没有反动势力,而且新政协的代表都是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方向的爱国分子。
另外,从与会代表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工农兵学商等各个阶层看,这次会议实际上又具有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所以,我们说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盛会,还是一个标志着旧中国结束和新中国诞生的盛会。
2.《共同纲领》的制定(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其主要内容)①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规定了建设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
(三条内容中,教师重点分析第2条、第3条,指出)《共同纲领》为新中国规定的性质,确立了工人、农民和其它劳动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人民翻身作主人”再也不是一句空话。
此外,《共同纲领》给新中国规定的各项基本国策,保障了全中国人民广大范围的民主权利,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因此,它被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及其它爱国民主分子所一致拥护和接受,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蓝图。
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选举领导机构新政协会议的第二项重要内容是选举工作。
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同时,选出了56位中央委员。
在他们当中,共产党占29席,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占27席。
这一比例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不谋私利的高贵品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集中体现,是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
4.通过四个决议(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找出)①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国的国旗。
这是代表们从4912幅应征图案中挑选出来的。
新华社作了专门的说明: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五颗红星位于旗的左上方,大星代表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象征革命的大团结;五星采用黄色,代表和平。
国旗是共和国伟大庄严的标志。
为此,1990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国旗法”,规定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升旗过程中奏国歌或唱国歌,参加者向国旗肃立、致敬。
这一活动的进行,培养了我们同学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这首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产生于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唱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高昂斗志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所以在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倡议下,代表们一致通过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③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④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5.决定建立纪念碑为了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政治协商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
(投影幻灯:《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全体政协委员来到天安门广场,为纪念碑举行了奠基仪式,毛泽东宣读了由他亲自撰写的纪念碑碑文,并亲手执锨铲土,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
(请学生朗读碑文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碑文中提到了3年以来,30年以来,由此上溯到1840年分别指哪三个革命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3年以来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30年以来指的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1840年指的是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
(教师还可由学生根据本目中带* 号的小字,具体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有关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方面的充分准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
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就职仪式,并召开首次会议。
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会议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2.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
30万群众集合在天安门广场,高举红旗,欢呼雀跃。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接着开始了海、陆、空三军的阅兵式。
晚间首都人民举行了盛大的提灯游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作为开辟新纪元的伟大、辉煌的节日而载入史册。
(有条件的学校,可放录像《开国大典》)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增强理解)回顾历史,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千年来的封建势力,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势力,二十多年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同时这个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最后,教师要强调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世界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它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同时也激励着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3.基本经验(可联系学生掌握的史实,逐条进行分析)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斗争均以失败告终,旧式民主革命不能成功)②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党没有自己的武装)③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斗争;(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反蒋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毛泽东制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以上四条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小结)联系第15课有关内容进行小结,图示为:布置作业。
(略)北京市朝阳区中学教研室邹德媛【简评】图文示意法是当前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图示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它能将零乱的知识系统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死板的知识形象化等。
本教案的编者在小结时用了图示法。
其妙处在于它将本课与“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的内容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这不仅没使小结落入单纯重复的俗套,而且使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水平上认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