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技术管理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的配备、权力的分配、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管理创新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关概念及理论,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2 .管理学的总体框架及管理工作。
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及管理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够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 .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
使学生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功能2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管理学及其特点教学要求:1 .理解管理及其功能2 .掌握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掌握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了解管理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1管理及其功能5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交流讨论如何对待规章制度(二)第二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3 .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组织文化及其影响教学要求:1 .理解组织及其功能2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3 .理解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理解组织文化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成员(三)第三章管理者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管理者的分类3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掌握管理者的分类3 .理解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重点难点:1 .管理者的分类2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影响自己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素质障碍(四)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要求:1 .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掌握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重点难点: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五)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4 .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教学要求:1 .掌握目标及其特点2 .掌握目标的制定3 .理解目标管理4 .理解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重点难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有清楚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有何区别(六)第六章计划及其制订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计划及其作用4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5 .计划制定方法6 .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教学要求:1 .掌握计划及其作用2 .理解计划的制定和审定3 .了解计划制定方法4 .掌握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重点难点:1 .计划及其作用2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常常没有做计划的习惯(七)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方法4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教学要求:1 .理解决策及其类型2 .理解理性决策过程3 .了解决策方法4 .掌握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重点难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从决策模拟练习中学到了什么(A)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设计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组织结构的设计3 .岗位职责设计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要求:1 .了解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3 .了解岗位职责设计4 .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难点:1 .组织结构的设计2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他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虚拟的企业基本情况,分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九)第九章人员的配备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3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教学要求:1 .掌握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3 .了解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了解人员的考核与培训重点难点:人员配备及其原则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衡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第十章权力的分配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3 .集权与分权4 .权力分配艺术教学要求:1 .掌握权力及其类型2 .掌握授权及授权方法3 .理解集权与分权4 .了解权力分配艺术重点难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组织中谁拥有权力(十一)第十一章领导理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有效领导理论教学要求:1 .了解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了解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理解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掌握有效领导理论重点难点:1 .有效领导理论2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十二)第十二章沟通方法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自我沟通3 .人际沟通4 .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 .掌握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了解自我沟通3 .掌握人际沟通4 .理解组织沟通重点难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人际沟通3 .组织沟通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障碍(+≡)第十三章激励原理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行为、动机与激励2 .动机的激发3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 .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 .掌握动机的激发3 .掌握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了解激励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 .动机的激发2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高校的奖学金制度(十四)第十四章控制基础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控制过程与原则3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教学要求:1 .了解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掌握控制过程与原则3 .理解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了解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重点难点:1 .控制过程与原则2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营控制的影响(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管理创新的管理教学要求:1 .了解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掌握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了解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理解管理创新的管理重点难点;1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2 .管理创新的管理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创新与创造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0201303二、课程名称管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物流管理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
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4.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2.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界定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管理者的职责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五、管理工作的评判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节管理学的特征和内容一、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第五节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管理学的途径二、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了解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管理学各流派的异同及其主要观点。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54019A 课程学时: 72 学分: 4适用专业: 经济类及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课时间: 二年级一开课单位: 管理系大纲执笔人: 胡高喜大纲审定人: 周旭一、课程性质、任务《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直接为培养本科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个相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既注意了工业经济时代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又注意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知识经济等条件下的组织创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提升科学的管理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共3.5学分,总课时为60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导论 11、管理与管理者 31.1 为什么需要管理了解1.2 什么是管理理解1.3 管理者做什么掌握2、管理思想的演进 6 2.1 早期的管理思想了解2.2 古典管理理论理解2.3 行为管理理论理解2.4 现代管理学派掌握2.5 当代管理思想了解3、管理环境 4 3.1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了解3.2 管理的外部环境掌握3.3 全球化环境中的管理理解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 4.1管理者的管理道德了解4.2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了解4.3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掌握5、计划概述6 5.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5.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掌握5.3 计划编制过程与方法掌握6、目标与目标管理4 6.1 组织目标了解6.2 目标管理掌握7、战略性计划 4 7.1 战略的概念、作用及层次掌握7.2战略性计划的制定理解8、组织设计 6 8.1 组织结构了解8.2 职权关系掌握8.3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掌握8.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9、人力资源管理 4 9.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了解9.2人员招聘与录用掌握9.3培训与考评了解9.4 薪酬管理了解10 组织文化 4 10.1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掌握10.2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了解10.3 组织文化的功能掌握10.4 组织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掌握11 领导 6 11.1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及领导者素质了解11.2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理解11.3 领导的决策及权力掌握12、激励612.1 激励原理与内容型激励掌握12.2 过程型激励理论理解12.3 状态型激励理论理解12.4 综合型激励与激励方法理解13、沟通 413.1 沟通及其作用了解13.2人际沟通方式了解13.3 组织沟通掌握13.4 有效沟通的实现了解14、控制814.1 控制的内涵及作用了解14.2 控制过程掌握14.3控制类型掌握14.4控制方法掌握14.5信息化管理了解15、21世纪的管理理解2总学时:72学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突出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研究,目的是打下学习管理学的基础(2)对管理各项职能的教学,详细讲授每一项职能的内涵、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二、课程编号:06000060/06000082/06139040/06255042/06287041/0635204106000051/06137040/06145040/06195042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先修课程:经济学六、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其他各专业七、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做法。
2、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说明: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各管理类的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管理学是建立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坚实的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中应适度安排一些实训或实习的内容穿插其间。
基本上述原因,管理学课程在计划安排和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1、课程教学安排应在第三、四学期,即二年级的本科时段。
此时,学生已基本学完经济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尚未开始。
2、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或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认识。
3、管理学的开设课时为51学时。
相对于管理学的丰富、庞大内容而言,51个计划课时显得太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照顾一般。
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管理学中有些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已在有些专业成为专门的课程,故在教学中,凡可能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一般少讲或不讲。
4、本大纲作为教学、考试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创造性,本大纲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遵循本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可灵活发挥,甚至可超出大纲的内容,讲课的章节顺序也可灵活调整,但考试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统一阅卷。
管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54,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实验、实训)学时:6。
学分:3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开设学期:第1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三)学习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管理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一)思想要求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2、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改革创新精神;4、能够自动自发运用管理知识进行职业养成;5、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对上级的下属意识、增强对下级的管理意识。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概述《管理学》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课程的性质《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管理学》的授课对象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案例讨论和总复习9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为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服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教材:《管理学》,高良谋、郑文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美]里基.W.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3. [美]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里:《管理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美]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
8. [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五号黑体):1014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开课学期:春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讲课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实践学时:3学时主讲教师:周华明等指定教材:周华明,姚怡衷,《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预期2018年更新教材)参考书目(五号黑体)赵刚等编,《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华夏出版社,2003年伍忠贤、王建彬著,《知识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年2月余光胜著,《企业发展的知识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王波、孙峰编著,《工业企业技术管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吴贵生著,《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李南筑主编,《丝绸企业技术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达夫·尼夫(美)著,《知识经济》,珠海出版社,1998年9月许庆瑞主编,《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王德禄著,《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目的:《技术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创新、设备管理、计量管理、作业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为毕业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支持。
第一章绪论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一、科学的起源二、科学的涵义三、科学的结构第二节技术一、技术的概念二、技术的类型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第三节知识一、知识的涵义二、知识的特征三、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关系思考题: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知识?他们之间有何联系?2.技术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分类各有什么作用?3.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怎样认识知识的默会性?知识的默会性在企业竞争中有什么作用?第二章技术预测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技术预测概述一、两种类型的技术变革二、技术预测的内容三、技术预测方法分类第二节技术选择一、技术S型曲线的性质二、增长曲线的数学描述三、技术极限与技术替代第三节前兆预测法一、前兆事件以及技术变革的前兆信号二、前兆预测法的基本程序三、技术突破的预测第四节前景法一、前景法的特点二、前景法的三种模式三、前景法的要点及优点思考题:1.技术变革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技术预测的内容有哪些?技术预测的方法可以分成哪几类?3.冈珀兹曲线和珀尔曲线各有什么特点?4.技术极限到来时有哪些征兆?把握技术极限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何意义?5.前兆预测法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前兆预测法。
6.前景预测法有什么特点?在选择预测人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三章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技术评价一、技术评价的特点和内涵二、技术方面的评价三、经济方面的评价四、社会方面的评价五、风险方面的评价六、汇总分析第二节技术选择一、技术选择的基本问题二、技术选择的行业定位三、技术选择的市场定位四、技术选择的技术定位第三节技术规划一、技术规划过程二、能力评价三、机会识别与管理思考题:1.技术评价应从哪几方面进行?为什么?2.行业发展有何周期性特征?企业在进行行业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采用什么策略?3.企业在产品技术、工艺技术、渐进技术、突破技术的定位与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企业技术规划过程要素有哪些?举例说明技术规划过程三阶段的特征。
5.如何对企业的能力进行评价?企业技术能力评价过程包括哪些内容和步骤?第四章技术创新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涵义与类型一、技术创新的涵义二、技术创新的类型第二节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一、技术创新过程的一般模式及特点二、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的演化第三节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式一、二次创新的涵义二、二次创新的模型及其演化思考题:1.简述技术创新的概念及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技术创新有哪些类型?试分别举例说明。
3.简述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推动型”与“需求拉动型”模型的现实意义。
4.二次创新有何特点?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何意义?第五章技术创新战略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技术创新战略的框架一、技术创新的两种思路二、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框架三、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第二节技术能力与核心能力一、技术能力的概念和构成二、技术能力的发展三、核心能力的概念四、核心能力的管理第三节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一、技术创新组织的特点二、矩阵制组织结构三、产品部门组织结构四、团队组织思考题:1.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中的理性战略和渐进战略各有什么特点?2.企业技术创新有哪些战略类型?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3.企业的技术能力包括哪些维度?如何发展企业的技术能力?4.什么是核心能力?企业应如何进行核心能力管理?5.矩阵制组织结构和团队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各有什么特点?第六章知识管理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管理的兴起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提出二、知识管理的发展三、知识管理的作用第二节知识管理的内容一、知识管理的涵义二、知识管理的原则三、知识管理的内容四、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三节知识主管一、知识主管的特征二、知识主管的作用三、知识主管的主要职责四、知识主管的能力思考题:1.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有哪些特征?请举例讨论。
2.讨论知识管理的基本涵义,举例说明知识管理的基本方法。
3.知识主管在知识管理中起什么作用?企业设置知识主管一职有何意义?第七章知识的学习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一、学习的涵义二、学习的分类三、知识的学习过程第二节组织的学习一、组织学习的涵义二、组织学习的内容三、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一、学习型组织的涵义二、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三、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第四节标杆管理一、标杆管理的兴起二、标杆管理的流程三、标杆管理的基本原则思考题:1.个人学习有何特点?个人知识学习可分为哪些阶段?2.什么是组织的单向学习、双向学习和反思式学习?不同学习方式在组织创新中有何作用?3.学习型组织在思维方式上、组织结构上有何特点?4.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对组织学习有哪些促进作用?5.创建学习型组织应注意哪些问题?6.标杆管理的流程有哪五个阶段?举例说明实施标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知识的创造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的创造过程一、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特点二、创造过程的三个阶段三、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第二节知识的创造、共享和保护一、归纳法二、演绎法三、知识的共享四、知识的保护第三节企业知识库一、企业知识库的组成和要求二、知识库的作用三、知识库建设四、专家决策系统思考题:1.创造性思维过程有哪些特点?2.试举例说明创造性过程的三个阶段的作用。
3.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知识创造中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特点。
4.知识共享与保护有何矛盾?如何处理好共享和保护的矛盾?5.企业知识库有哪些主要功能?在建立企业的知识库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九章研究开发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开发的内容一、研究开发的基本含义二、科学研究工作的类型三、技术开发的类型与对象四、技术开发的途径第二节研究开发过程一、研究开发的一般过程二、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的过程第三节新产品开发一、新产品的概念和分类二、新产品开发规划三、新产品开发程序第四节创造性思维方法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创造性思维的类型三、发明创造技法思考题:1.简述科学研究工作的类型与特点。
2.技术开发的途径有哪些?3.简述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的过程。
4.简述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5.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6.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类型及各思维类型的含义。
第十章项目管理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一、项目的内涵二、项目管理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第二节项目管理的计划与实施一、项目计划的编制二、项目计划书三、项目实施第三节项目风险管理一、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二、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估三、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四、风险监控五、项目预算思考题:1.简述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2.简述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征。
3.叙述项目计划的编制过程。
4.什么是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包括哪些活动过程?5.风险控制的策略有哪些?简述各种控制风险策略的含义。
第十一章价值工程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一、价值工程的产生和发展二、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三、价值工程的特点四、提高价值的途径第二节价值工程的程序一、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二、收集情报资料三、功能分析四、提出改进方案五、方案评价六、试验七、修改确定方案八、实施评估活动成果第三节价值工程的应用一、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二、应用和推广价值工程的要点思考题:1.价值工程中“价值”的含义是什么?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哪些?2.价值工程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简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4.企业应用和推广价值工程的要点是什么?5.选择您所熟悉的一个产品或一项工作,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价值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第十二章设备管理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设备管理综述一、设备管理简史二、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特点第二节设备维修理论与方法一、设备的磨损理论与计划预修制二、设备的故障理论与PM制三、全员生产维修(TPM)第三节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一、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管理制度二、设备的购置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四、设备的修理第四节设备的改造与更新一、设备的磨损与设备寿命二、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类型三、设备租赁思考题:1.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2.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要点有哪些?3.什么是磨损理论与规律?依据这一理论,设备管理应采取哪些措施?4.什么是故障规律?依据这一理论,设备管理应采取什么措施?5.PM小组目标管理的内容有哪些?6.简述设备点检制的种类与内容。
7.设备寿命有哪几种?为什么要进行设备改造与更新?第十三章作业管理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业研究概述一、作业研究的含义与任务二、作业研究的内容与程序三、疲劳研究与人类工效学第二节方法研究一、方法研究的概念与特点二、方法研究的内容三、方法研究的创新技巧第三节时间研究一、时间研究及其作用二、生产过程时间组成与工时消耗分类三、时间研究的手段第四节操作管理一、操作管理的内容二、操作管理的组织工作三、作业管理的作用思考题:1.什么是方法研究?他的特点是什么?2.引起疲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才能防止疲劳?3.动作经济的原则有哪些/4.打算在12天内对12台同类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设备工作效率估算为65%,要求相对误差为±2%,可靠度为95%,一个观察员每天需要观察多少次?5.简述方法研究创新技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