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06_因特网简介
IPV6原理及应用
![IPV6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2eba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5.png)
IPV6原理及应用1. 简介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因特网协议的第6个版本,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8年制定的下一代网络协议。
相比于IPv4,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好的路由选择、更强的平安性以及更好的性能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IPv6的原理和应用。
2. IPV6原理2.1 地址长度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相比IPv4的32位地址长度要大得多。
IPv6的地址可以被表示为8组16进制数字,每组数字之间用冒号分隔。
例如,一个IPv6地址可以是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IPv6地址的长度优势使得因特网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和更多的网络。
2.2 地址类型IPv6地址分为三种类型: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
其中单播地址用于点对点通信,组播地址用于一对多的通信,任播地址用于将数据发送到一个组中的任何一台设备。
2.3 自动地址配置IPv6引入了自动地址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概念,使得主机能够自动获取IPv6地址。
其中最常用的自动地址配置方式是通过使用无状态地址配置〔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SLAAC〕协议来获取全局唯一的IPv6地址。
2.4 寻址与路由IPv6使用前缀和子网标识来进行寻址,并且支持更多的子网数量。
IPv6的路由表也有了一些变化,增加了路由聚合功能,减少了路由表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路由效率。
3. IPV6应用3.1 互联网接入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效劳提供商转向IPv6。
IPv6的广泛应用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并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
3.2 云计算由于IPv6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和更好的路由选择功能,使得云计算应用能够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的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
IPv6的广泛应用为云计算提供了更好的根底设施。
因特网
![因特网](https://img.taocdn.com/s3/m/22acf485ec3a87c24028c4a7.png)
远端计算机
中心计算机
远端计算机
服务器
它是用来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设备, 它除了具备计算机的所有软硬件之外,还 必须安装一套网络操作系统。它相当于网 络的心脏,它将保证网络间通信的畅通。
是指任意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
工作站
是指用来连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相关软 网络通信系统 件设备,如集线器、调制解调器等。
5、混合型结构
混合型结构是由上面几种拓 扑结构混合而成的网络结构, 如图所示。混合型结构比较实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的需要进行结构设计。
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
是指覆盖范围较小的网络,传输距离可以从几十米到几千 米。通常一个公司、一家工厂、一所学校内都属于局域网。 2、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简称MAN) 地指将远距离的网络和资源连接起来的网络。通常使用高 速的光纤将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如大学校 园、城市等。城域网的距离可以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 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是一种比城域网覆盖范围更大的网 络,传输距离可以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几万公里。广域 网通过电话线和卫星提供跨国或全球间的联系。
因特网的发展史:可以说计算机网络革命就始于因特网。1969年,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工程局(DAROA)决定开发一个计算机网络, 可以在美国遭受攻击时能不受破坏。这个军方项目的最初结果是 ARPANET网(高级研究工程局网络),很快, ARPANET 变得越来 越普遍(今日计算机网络成长的前奏)。
有人说:“没有联网的计算机,只不过是一个无用的孤岛。”使用 它的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了网络的潜力,并且开始利用它做许多事 情(比如传送文件、个人间的通讯)。70年代后期,ARPANET网这 个实验项目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网络,并继续发展壮大。80年代初 期, ARPANET上的文件传送协议被批准,允许数据在不同操作系 统的计算机间传送。同时ARPANET被分为两个网络:小的网络被称 为ARPANET,另一个则称为MILNET,人们开始称这两部分网络为------Internet。 到1990年,计算机科学网的许多早期成员也都相继连接到这个网络 上来,Internet就这样演变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上最大的计 算机互联群。
IPv6基础介绍
![IPv6基础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bc8fd79e87101f69f31950e.png)
IPv6基础介绍文档摘要:IPv6协议,IPv6优点,IPv6基本功能关键字:IPv6,ICMPv6,DHCPv6,PPPoEv6一、IPv6协议介绍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
1、IPv4设计的不足(a)IPv4地址空间不足IPv4地址采用32比特标识,理论上能够提供的地址数量是43亿。
但由于地址分配的原因,实际可使用的数量不到43亿。
另外,IPv4地址的分配也很不均衡:美国占全球地址空间的一半左右,而欧洲则相对匮乏;亚太地区则更加匮乏。
与此同时,移动IP和宽带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IP地址。
IPv4地址资源紧张直接限制了IP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IPv4的地址短缺问题,也曾先后出现过几种解决方案。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和NAT(IP Network AddressTranslator)。
但是CIDR和NAT都有各自的弊端和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推动了IPv6的发展。
(b)骨干路由器维护的路由表表项过于庞大由于IPv4发展初期的分配规划问题,造成许多IPv4地址分配不连续,不能有效聚合路由。
日益庞大的路由表耗用较多内存,对设备成本和转发效率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促使设备制造商不断升级其路由器产品,以提高路由寻址和转发性能。
(c)不易进行自动配置和重新编制由于IPv4地址只有32比特,并且地址分配不均衡,导致在网络扩容或重新部署时,经常需要重新分配IP地址。
因此需要能够进行自动配置和重新编址以减少维护工作量。
IPv6技术-新一代网路技术课程设计
![IPv6技术-新一代网路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f242f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c.png)
IPv6技术-新一代网路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一门介绍IPv6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课程。
IPv6技术是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是互联网下一代核心协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
本课程将介绍IPv6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并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IPv6的网络结构和地址表示、IPv6与IPv4之间的转换、IPv6的路由协议、IPv6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等。
2. 学习目标1.了解IPv6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子网划分、IPv4与IPv6之间的转换等基本技术。
3.掌握IPv6的路由协议,并能在网络中实现IPv6路由。
4.了解IPv6的实际应用场景,学习如何部署IPv6网络。
3. 课程大纲第一章 IPv6概述本章将介绍IPv6的概念、特点及对互联网未来的意义,包括IPv6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
第二章 IPv6地址表示与管理本章将介绍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和管理,包括IPv6地址的格式、地址类型、地址分类、子网划分、地址分配和命名规则。
第三章 IPv6与IPv4之间的转换本章将介绍IPv6与IPv4之间的转换,包括地址转换技术、协议转换技术以及双栈技术等。
第四章 IPv6路由协议本章将介绍IPv6的路由协议和路由机制,包括邻居发现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器发现协议等。
第五章 IPv6实际应用本章将介绍IPv6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包括IPv6的应用场景、IPv6的应用案例以及IPv6的部署策略和实施过程等。
4. 教材1.《IPv6网络协议》2.《IPv6基础与应用》3.《IPv6技术入门》5. 实践环节1.搭建IPv6网络环境,实现IPv6地址的分配和路由。
2.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对IPv6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测试。
3.对IPv6协议进行实战演练,例如通过IPv6协议实现跨网段通信和远程访问等。
6. 评估方式1.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IPv6技术完整课件
![IPv6技术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d57263960590c69fc376d2.png)
64位接口ID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接口ID生成
链路本地地址的接口ID生成
MAC 地址:0000:0b0a:2d51 二进制:
在公司-ID和节点-ID之间插入fffe:
设置U/L 位为1:
生成EUI-64地址:0200:0bff:fe0a:2d51
2002:ac10:0202::1
172.16.2.2
IPv6地址分类
单播地址 组播地址 任播地址
IPv6组播地址
在IPv6中,组播地址有特定的前缀,但是和IPv4中的D类 地址前缀不同。
IPv6组播地址
8
4
4
标志 范围
112 组 ID
最高8位:全1
目 前字段只意标定义志:义0(,最fl预gs留低):的030200位/1ID, 1,节点本地范围
注意: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的前缀前3位固定是 001 有效地址范围前缀(2000~3FFF)
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前缀前3位固定是001 有效地址范围前缀(2000~3FFF) 目前只使用了下面两个前缀地址段,其它的为保留地址段
2001::/64 首批使用的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2002::/64 IPv4网络中建立6to4隧道的地址
IPv6地址表示 十六进制 2001:0410:0000:0001:0000:0000:0000:45ff
IPv6地址表示
IPv6地址的压缩表示 2001:0410:0000:0001:0000:0000:0000:45ff
::压缩 2001:0410:0000:0001::45ff
错误压缩 2001:0410::0001::45ff 错误!
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因特网服务类型》
![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因特网服务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b70f9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因特网服务类型》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服务类型。
1.2 教学内容因特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因特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讨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
1.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特网,它的作用是什么。
2. 讲解:讲解因特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探究:引导学生探讨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
第二章:电子邮件服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2.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服务的使用方法。
讲授法:讲解电子邮件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2.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子邮件服务,它的作用是什么。
2. 讲解:讲解电子邮件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3. 实践: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第三章:信息搜索服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搜索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搜索服务。
3.2 教学内容信息搜索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信息搜索服务的使用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搜索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信息搜索服务。
3.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搜索服务,它的作用是什么。
2. 讲解:讲解信息搜索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3. 实践: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信息搜索服务。
第四章:文件传输服务让学生了解文件传输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学会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4.2 教学内容文件传输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文件传输服务的使用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件传输服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4.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件传输服务,它的作用是什么。
IPv6技术完整课件
![IPv6技术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3e77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8.png)
OSPFv3配置步骤
配置OSPFv3包括启动OSPFv3进程、指定路由器ID、配置网络接口、 定义区域等步骤。
EIGRP for IPv6协议原理与配置
IPv6技术完整课件
汇报人:XX
目 录
• IPv6技术概述 • IPv6地址结构 • IPv6协议栈与报文结构 • IPv6路由协议与配置 • IPv6过渡技术 • IPv6安全与可靠性 • IPv6应用场景与实践
IPv6技术概述
01
IPv6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IPv6的设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IPv4地址空间即将耗尽,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开始着手设计下一代IP协议。
EIGRP for IPv6配置步骤
配置EIGRP for IPv6பைடு நூலகம்括启动EIGRP进程、指定AS号、配置网络接口、定义邻居等步骤。同时,还可以 进行高级配置,如调整参数、优化性能等。
IPv6过渡技术
05
双栈技术原理与实现
双栈技术定义
双栈技术是指在网络设备或 终端上同时支持IPv4和IPv6
协议栈的技术。
隧道技术定义
隧道技术是指将IPv6数据包封装 在IPv4数据包中,通过IPv4网络 进行传输的技术。
实现原理
在隧道的入口将IPv6数据包封装 在IPv4数据包中,并在隧道的出 口将封装的IPv6数据包解封装, 还原成原始的IPv6数据包进行传 输。
实现方式
隧道技术需要在隧道的入口和出 口进行相应的配置,包括隧道的 源地址、目的地址、封装格式等 信息。常见的隧道技术包括手工 配置隧道、自动隧道(如6to4隧 道、ISATAP隧道等)。
Internet及应用
![Internet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75dc87c8d376eeaeaa31bf.png)
B类地址
八位组的最高两位总是为“10”,剩下的第一个八 位组的六位和第二个八位组的八位共14bit表示网络 ID号 。
主机ID号HostID为16位,除去全为“0”和全为“1” (专用地址,不能使用)外,每个网络中主机数最 多可达216-2,即66534台
一般分配给中等规模的网络使用
• 用子网掩码判断IP地址的网络号与主机号
其方法是用IP地址与相应的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 可以区分出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
例如:10.68.89.1是A类IP地址,所以,默认子网掩 码为255.0.0.0,分别转化为二进制进行与运算后, 得出网络号为10。
• 用来划分子网
采用的方法就是将主机号标识部分的一些二进制 位划分出来用来标识子网。
二、局域网接入方式(DDN专线、B-ISDN)
网络接入方式是指将自己单位的计算机组建成一个 局域网络,这个网络再通过路由器或其他设备接入 Internet 。
三、专线接入(B-ISDN)方式
电话专线接入又称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方式, 俗称一线通 。
ISDN接入所需的设备也简单,用户只要具备一到计 算机,一组ISDN终端设备(TA),一条ISDN电话线, 使用普通的拨号程序和浏览软件就可以利用电话拨 号上网。
§2 地址和域名 一、IP地址 1.什么是IP地址 一个IP地址:是Internet网上一台主机的标识。
通常我们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上一台主机的地址, IP地址是惟一的,IP地址可以是动态的或静态的。
2.IP地址结构
一个IP地址通常由网络标识符和主机标识符两部分 组成。
3.IP地址表示及分类
(1)IP地址表示
按照TCP/IP协议的规定,每个IP地址用32bit二 进制数表示。
CHP1 概述
![CHP1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c28893dd88d0d233d46a34.png)
2 核心部分
起关键作用的设备:路由器(router)
1.1 什么是因特网
二、因特网的组成
2 核心部分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 (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 (2)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 (3)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定义2:
•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将分散在不 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 来,按照网络协议,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1.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如ARPANET):
• 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形网 • 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昂贵的中心主机的硬件和 软件资源
第一章 概述
王珺
目录
1.1 什么是因特网 1.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目录
1.1 什么是因特网 1.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 什么是因特网
一、因特网概述
通常所说的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 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主要功能:连通性 & 共 享 ARPANET的出现标志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 络的诞生
• (2)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存储转发交换(store and forward switching)
与电路交换是两种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方式 主要特点是: (1) 通信前不需要建立连接,通信后不需要释放连接 (2) 发送的数据 + 目的地址 + 源地址 + 控制信息组成一个 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在网络中传输 (3) 网络中的结点(node)主要是路由器,它负责完成数据 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选和转发功能
IPv6讲解
![IPv6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6ccde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a.png)
IPv6讲解IPv6是第六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使得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更快。
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控制,对多媒体应用很有利,对服务质量(QoS)控制也很有利。
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
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
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
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
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
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1个。
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但是与IPv4一样,IPv6一样会造成大量的IP地址浪费。
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
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
网上医学教育信息网站介绍
![网上医学教育信息网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c4e883831126edb6f1a1054.png)
Ci J e b f c M y 06V l5N . h M d i I i a 20 ,o 1,o3 n L rn S ,
不仅为医药管理部门 、 医药企事业单位 、 科研 院所 、 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 提供 医药政 策法规、 技、 科 经
咨询 、 继续 医学教育 、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住 农村卫 生人员培训 、 全科医学教育、 学校教育、 继续医学教
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全 国性专业考试机构之一。 目前
开展 的考试项 目 : 有 国家执业 医师资格考试、 卫生专
著名学者等。本文介绍了一些主要 的医学教育信息 网站 , 供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l 政府 网 站
业技术资格考试 、 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专业基础和 综合课程) 医科类全 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 国医 、 全 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 、 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 、 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 岗位培训考 核 、 卫生驻外人员
作者简介 : 萍 (99 女 , 胡 1 一) 湖北恩施 人 , 专, 5 大 副研究员 , 发表 论
文1 7篇。
医药行业 的权威 网站。该网站 自 19 年建立 以来 97
维普资讯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O 年 5 第 1 卷第 3 O6 月 5 期
c) 该网站设有医学教育栏 目, n 从中可获得医学教
育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12 国家医学考试 中心(t : w w n e.r.n . hp / w .m o c) t / c g 国家医学考 中心是国家卫生部直属卫生行业各类 全国性考试 的技术服务专 门机构 , 成立 于 18 年 , 95
出现的问题 比较多。笔者利用数据库的主题词和分 类号的检索功能 , 可方便地查找到相应 的医学主题
ipv6网络3篇
![ipv6网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79aa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7.png)
ipv6网络第一篇:IPv6网络简介与发展历程IPv6是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也是互联网的下一代协议。
它的地址长度为128位,可以分配更多的IP地址,避免了IP地址短缺问题。
IPv6网络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新型互联网服务的需求,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和应用场景中。
IPv6互联网协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当时,互联网社区预测了因为IPv4地址空间的有限性,迟早会面临地址耗尽的危机。
于是,当时的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就开始着手制定IPv6协议,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在IPv6的研发过程中,IETF划分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负责IPv6协议开发。
他们不断审查和改进IPv6协议,以确保它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需求。
经过多年的实验和测试,IPv6协议在1998年被正式推出。
随着IPv6的推出,全球各地的各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加入了IPv6网络建设的行列。
到目前为止,IPv6已经成为网络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在各国政府和互联网标准组织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组织也正在逐步实现IPv6网络化。
第二篇:IPv6网络优势与应用场景IPv6网络的优势主要在于解决了IPv4网络存在的瓶颈问题,即地址空间的极度紧张。
IPv6协议使用了128位的地址,远远超出IPv4协议的32位,可以分配更多的IP地址,解决了IPv4网络的地址瓶颈问题。
其他一些优点包括:1. 灵活性更高:IPv6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分配IP地址,有助于提高网络灵活性。
2. 安全性更高:IPv6协议对网络安全进行了更严格和详细的规定,如加密和身份验证等。
3. 支持更多设备的网络连接:IPv6的地址长度意味着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到网络,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家庭电器等。
IPv6网络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
现在,许多企业,机构和组织都在使用IPv6网络,包括:1. 云计算和大数据:IPv6网络可以支持更多的系统和应用程序,使企业更好地处理数据。
浅谈IPv6在网络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IPv6在网络中的运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4aac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8.png)
浅谈IPv6在网络中的运用论文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IPv6在网络中的运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IPv6在网络中的运用全文如下:由于当前互联网系统中所使用的IPv4 协议已经在地址空间,安全性,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与缺陷,因此以IPv6 替代IPv4 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提高对IPv6 的认识,加深应用,对于促进互联网通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意义重大。
一、IPv6 的简介1.1 概念IPv6 全称为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即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负责设计的面向互联网的工作协议,其中,“6”为互联网工作协议的版本号,用于替代当前的IPv4 协议,可通过128 位二进制数码方式表示,在移动互联网系统建设、扩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2 特点首先,IPv6 协议下的地址长度可达到128 位,相较于IPv4 协议而言,地址空间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其次,IPv6 协议下所对应的IP 报文头部格式非常灵活。
与IPv4 相比,其中长度可变的选项字段被具有格式固定特点的扩展头部所取代,从而使IPv6 协议在实际使用中更加的灵活,适应性更好。
除此以外,在IPv6 协议下,路由器直接路过选项,可不做任何多余处理,报文处理速度较IPv4 而言明显较高;再次,由于IPv6 协议下对报文头部格式进行了简化处理,简化后的报文头部字段仅为8 个,故而报文转发的速度更加理想,系统吞吐量也有明显的提升趋势;最后,IPv6 下支持对用户的身份认证与隐私权保护功能,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水平。
什么是IPv6
![什么是IPv6](https://img.taocdn.com/s3/m/a9cf697e168884868762d6db.png)
什么是IPv6来源:互联网酷勤网收集2008-10-06摘要酷勤网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
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今天的互联网大多数应用的是IPv4协议,IPv4协议已经使用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应用中,IPv4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它也面临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危机,例如地址匮乏等等。
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
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对比IPv4,IPv6有如下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可以称作是IPv6的优点: 简化的报头和灵活的扩展;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网络层的认证与加密;服务质量的满足;对移动通讯更好的支持。
•简化的报头和灵活的扩展IPv6对数据报头作了简化,以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
IPv6的报头由一个基本报头和多个扩展报头(Extension Header)构成,基本报头具有固定的长度(40字节),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信息。
由于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简单的转发,因此固定的报头长度有助于加快路由速度。
IPv4的报头有15个域,而IPv6的只有8个域,IPv4的报头长度是由IHL域来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个字节。
这就使得路由器在处理IPv6报头时显得更为轻松。
与此同时,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使得IPv6变得极其灵活,能提供对多种应用的强力支持,同时又为以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ipv6 使用 案例
![ipv6 使用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3693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6.png)
ipv6 使用案例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IPv6)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六个版本,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耗尽问题而设计的。
IPv6采用128位的地址长度,相较于IPv4的32位地址长度,有着更多的地址空间,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互联网,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安全性。
下面列举了10个IPv6使用案例。
1. 云计算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使用云计算服务。
IPv6为云计算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可以满足大规模的云服务需求,确保每个虚拟机和容器都能够获得独立的IPv6地址。
2.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物品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IPv6具有巨大的地址空间,可以为物联网设备分配独立的IPv6地址,以满足物联网的规模和复杂性。
3. 移动互联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需要连接到互联网。
IPv6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可以满足移动设备的连接需求,并且通过IPv6的移动性支持,移动设备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无缝切换。
4. 远程办公远程办公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在疫情期间。
IPv6可以为远程办公提供更好的连接性能和安全性,确保远程办公人员能够稳定地访问企业内部网络,并保护数据传输的隐私和安全。
5.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
IPv6的地址空间可以为无线网络设备提供更多的地址,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连接,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6.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IPv6可以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提供独立的IPv6地址,以支持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7. 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是指通过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
IPv6可以为互联网电视提供更多的地址空间,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观看电视节目,并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流。
8.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和远程控制。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2a514b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5.png)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资助的ARPAnet。
该计划局是1957年成立,主要针对前苏联的Sputnik(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做出的反应,其任务是打造美国国防及军事应用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ARPA主持研究了用于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
该网络的设计思想是:要求网络能够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条件下(如某些节点不能工作或某些线路中断),仍然能够保持运行。
因此,ARPAnet被设计成可在计算机间提供许多线路(即“路由”)的网络,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其中任一线路而不是只通过其中某一固定线路来发送信息。
“包交换”的含义就是把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每部分经由不同路径发送,最后再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在1969年底,建立起一个由4台计算机(节点)互连的分组交换试验网络ARPA网。
这四个节点分别是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和犹他大学。
1976年,ARPA网发展到57个节点,连接了100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发展到2000多个。
1982年,ARPA网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作为民用,即早期的Internet。
为了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互连,即解决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ARPA提供基金支持工业界和学术界从事新的研究项目,最后ARPA网决定采用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来取代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如果把Internet的发展划分阶段的话,1968~1984年的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提出、研究和试验阶段,这时的Internet以ARPA网为主干网。
由于ARPA网采用离散结构,不设中央网络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从而减少了系统彻底崩溃的可能性,网络的生存能力得到保证,实现了ARPA的最初构想。
因特网的基本应用
![因特网的基本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cb254d5901020207409c72.png)
是专用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相当于邮局),客户 机则是发送方计算机上的专用程序(如OE)
信箱 信箱 信箱
电子邮件工作过程
邮件服务器 信箱
客户机
客户机
SMTP INTERNET 行OE 双击桌面图标
任务栏快速启动区图标
资源类型
主机域名
资源文件
WWW相关术语(续)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建立的Web文件,是一种文本文件, 可以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和超链接。
超级链接:Hyperlink,能够使用户从某个信息节 点跳转到另一个信息节点。是Web页面的主要优 势之一。
搜索引擎是指一类专用于帮用户查找网上信息 的特殊站点。 搜索引擎组成
信息提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检索系统 信息查询方式
分类目录方式、关键词查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WWW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传输超文 本信息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用HTML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
<html> <head> <title>我的第一个Web页</title> </head> <body> <h1>欢迎进入HTML世界!</h1> <p>这里我们首先介绍HTML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法。然后,
2、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 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 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第十章 IPv6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第十章 IPv6](https://img.taocdn.com/s3/m/d61511c352d380eb63946d55.png)
➢ 版本(Version); ➢ 业务流类型(Traffic Class) ; ➢ 流标号(Flow Label) ; ➢ 有效载荷长度(Payload Length); ➢ 下一个报头(Next Header) ; ➢ 跳数限制(Hop Limit) ; ➢ 源站IP地址(Source Address) ; ➢ 目的站I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2021/1/14
::1/128
即0:0:0:0:0:0:0:1,回环地址。相当于IPv4中的127.0.0.1,通过 Ping locahost命令可得到此地址。
2001::/16,全球可聚合地址,由IANA按地域和ISP进行分配,是
单
最常用的IPv6地址;
播 地
2002::/16,6to4地址,用于6to4自动构造隧道技术的地址;
由于IPv4地址要和IPv6地址长期共存,为了在IPv4网络上传输IPv6 数据报,就必须给IPv6结点分配一个嵌入IPv4地址的IPv6地址。
1. IPv4的缺点
地址资源即将枯竭
IPv4提供的IP地址位数是32位,即1亿个左右的地址。随着连接到 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的迅速增加,有预测表明,所有IPv4地址将在 2005~2010年间分配完毕。
路由表越来越大
由于IPv4采用与网络拓扑结构无关的形式来分配地址,所以随着连 入网络数目的增长,路由器数目飞速增加,相应地,决定数据传输路 由的路由表也就在不断增大。
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些扩展报头被放置在IPv6基本报 头和从上层来的数据之间,如图10-3所示。
图10-3 IPv6数据报的一般形式
扩展报头使得IPv6能对多种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又为以 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10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7)
3. 计算机网络举例 以太网(Ethernet)是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 以太网是1973年发明的局域网,美国Xerox PARC公司的Robert Metcalfe、David Boggs 与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 以太网的结构
第6章 因特网基础知识
林福宗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linfz@ 2010年6月
多媒体文化基础
第二部分 网络基础与技能 因特网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 的网络,互联网可认为是因特网的一个组成部 分,而万维网是全球电子文档的集合。在不至 于引起误会的情况下,用“网络”这个笼统的 术语来表示因特网、互联网和万维网 在因特网上开发了许多应用,如万维网、电子 邮件、BBS、信息查询、商业应用、个人娱乐、 文件传输和即时通信。其中万维网、电子邮件 和即时通信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应用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5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2)
互连网络系统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6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3)
网关(gateway)
连接多个物理网络的计算机 连接传统的电话网络和因特网 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网络 由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地区线路和长途线路组 成的通信网络 PSTN没有存储功能,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接入网
4. 路由器 用于连接多个不同传输速率或执行不同协议的局域 网或广域网的设备 主要任务是在不同网络之间传送数据包(packet)
数据包是由数据包头和数据组成的传输单元,长度固定
数据包头中含有识别号、源地址、目的地址及错误控制信息
工作原理
首先查找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然后根据当前的交通负荷、 线路成本、传送速度和线路质量等因素,确定数据包到目 的地的最佳路径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0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17)
1. 网卡 网络接口卡的简称,也称网络适配器 用于将计算机连到局域网上,在服务机上也 有相应的网络适配器 【例】三种类型的网卡
PC网卡
PCMCIA无线网卡
USB 网卡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1 of 58
用总线或星形拓扑,网站用同轴电缆、光缆或双 绞线连接 使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CD)协议”管理通信线路上的交通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11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8)
总线拓扑 星形拓扑
以太网的拓扑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12 of 58
2 of 58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网络迅速发展和普及逐渐在不知不觉地改变人 们的行为和习惯。现在,人们通常把“使用网 络”称之为“上网”、“浏览”、“冲浪”或 “漫游”,而使用网络的人则称之为“网 民”,网上的朋友称之为“网友”,网上聊天 称之为“网聊” 第6章 因特网简介 第7章 常见的网络协议 第8章 普通的网络应用 第9章 网上信息搜索
(4)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
(5) 移动即兴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8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5)
(6) 蜂窝接入网络(cellular access network)
把通信区域划分成许多称为“蜂元”的小区域 每个区域中的站点通过线路或微波与交换机相连 可将终端用户直接接入到骨干网,也可与公众电 话网络系统通信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9 of 58
客户机A~D发送给服务机的消息都通过交换 机,然后再送给服务机,这样可简化线路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4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21)
交换机的功能 从服务机发送给客户机D的消息只发送给客户机D,而不发送到其他计算机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5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22)
多媒体文化基础
14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11)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按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和共享软硬件资源的 连网技术,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可分成两种
客户机/服务机体系结构(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简写成 “C/S结构”,也称客户机/ 服务机模型(C/S model),具有这种结构的网络称 为“C/S网络” 对等体系结构(peer-to-peer architecture),简写成 “P2P结构”,也称对等模型(peer-to-peer model),具有这种结构的网络称为“P2P网络”
为便于设计网络、管理网络、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 性能等各种目的,在计算机的发展进程中,对计算 机网络做了各种分类 按传输媒体分类
有线网络(wired network) 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
按网络规模分类
家庭网络(homwork,L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和广域网已不常用,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3 of 58
第6章 因特网基础知识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 6.2 电话网络上的网络 6.3 因特网接入方法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4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 网络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就是通过有 线或无线传输媒体把计算机和相关设备连接 在一起构成的通信系统,如下图所示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2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19)
集线器的功能
从服务机发送给客户机D的消息,以广播方式传送到 客户机A~D,但只有客户机D接收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3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20)
3. 交换机 用于连接和管理通信线路的计算机或机电设 备,其主要功能是控制信号的路径选择 交换机通常将集线器的功能集成在一起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15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12)
1. 客户机/服务机结构 客户机(client)是连接到网上的计算机,安装 有客户程序,可请求和接收服务机的服务 服务机(server)是安装有服务器(软件)并在网 上为其他机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请注意
路由器集成了集线器的功能,以减低制造成本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6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23)
路由器的功能 路径有两条:(1) 计算机A→路由器A→路由器B→路由器C→计算机B (2) 计算机A→路由器A→路由器C→计算机B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27 of 58
客户器(client)/客户程序:与服务器建立联系并从服 务器中获取数据的程序
运行在客户机上 向网络请求服务,接收网络提供的服务 既作服务机又作为客户机使用
多媒体文化基础 28 of 58
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可在同一台计算机运行
2010年6月13日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25)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远程”用于修饰或说明不在近处的系统、程序、 设备或操作,需要通过电缆或通信线路才能访问
例如,相对于用户A来说,无论用户B与用户A是否在 同一个房间或在同一座大楼,用户B都属于远程用户。 对用户B来说,图上的2台打印机都是远程打印机,计 算机、打印机和机器上的资源称为远程资源
2010年6月13日
(1) 因特网(Internet)
(2) 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7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4)
(3) 家庭网络(home network)
家中多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相互连成的局域网 使用电磁波或其他技术收发数据的局域网 当前WLAN使用以太网协议 传输距离约几十米 为某种目的未事先计划构成的临时性无线网络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9)
以太网上的数据传输
数据通过含有收发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可变长度的 数据帧(data frame)进行传输 一帧长度为72~1518个字节,其中18个字节用于 源地址、目的地址、网络协议和其他开销,因此 一帧中最多含1 500个字节的数据 以太网标准提供10 Mbps的带宽,快速以太网提 供100 Mbps的带宽,千兆以太网提供1 000 Mbps 的带宽
2010年6月13日
多媒体文化基础
18 of 58
6.1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15)
对等网络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