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烃的熔点沸点表
甲烷熔沸点
甲烷熔沸点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天然气和沼气中。
作为最简单的烷烃,甲烷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作为燃料和化学原料。
了解甲烷的熔沸点对于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甲烷的熔沸点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称为熔点,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称为沸点。
对于甲烷而言,其熔点和沸点较低,使得它在常温下处于气态状态。
甲烷的熔点为-182.5摄氏度(-296.5华氏度),沸点为-161.5摄氏度(-258.7华氏度)。
这意味着当甲烷的温度降低到-182.5摄氏度时,它将从气态转变为固态;当温度升高到-161.5摄氏度时,它将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甲烷的低熔沸点主要是由于其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碳原子的四个键角都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这种简单的分子结构使得甲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因此需要较低的能量才能使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实现相态转变。
甲烷的低熔沸点使得它成为理想的燃料。
在常温常压下,甲烷处于气态,便于储存和运输。
而且,由于甲烷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它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相对较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因此,甲烷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甲烷的低熔沸点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温度,使甲烷在不同的相态之间转变,从而探索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在极低温下,甲烷可以形成固态冰,这种冰的结构与常规冰有所不同,对了解宇宙中冰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甲烷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的气体化合物,其熔沸点较低,使得它在常温常压下处于气态。
了解甲烷的熔沸点对于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甲烷的低熔沸点使其成为理想的燃料,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希望通过对甲烷熔沸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重要气体化合物。
烷烃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烷烃的性质知识点总结1. 直链烷烃直链烷烃是指所有碳原子通过单键直接连接成一条直链的烷烃,其通式为CnH2n+2,n为碳原子数。
直链烷烃是最简单的烷烃类别,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
直链烷烃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和分子间作用力。
一般来说,较小的直链烷烃是气态的,而随着分子大小的增加,直链烷烃的物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液态和固态。
2. 支链烷烃支链烷烃是指在碳原子链中有一个或多个分支的烷烃。
支链烷烃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因此其物理性质与直链烷烃有所不同。
支链烷烃也称为异构烷烃,是由于分支的存在而使得同一分子式的化合物的碳骨架有多种连接方式。
支链烷烃在空间构型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与直链烷烃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上的差异。
性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沸点和熔点:支链烷烃的沸点和熔点一般比相应的直链烷烃低,这是由于分支结构减小了分子间作用力,使得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变得较弱。
2. 空间构型:支链烷烃分子的空间构型比直链烷烃更加复杂,这使得支链烷烃分子的空间取向更加多样,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了影响。
3. 化学性质:支链烷烃的化学性质也受到其分支结构的影响。
由于支链烷烃比直链烷烃的分子结构更为复杂,支链烷烃在燃烧和反应中的行为往往更加复杂。
总的来说,烷烃具有以下的一些共性性质:1. 易燃性:烷烃是易燃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2. 化学惰性:烷烃中的碳碳和碳氢键都是非极性的,因此烷烃在很多常见的化学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
3. 溶解性:烷烃是非极性化合物,因此它们通常会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例如苯、甲苯等,而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差。
4. 燃烧性:烷烃易于燃烧,只需有适当的点火源或者高温,就能够和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5. 聚合性:烷烃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形成高聚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在聚合过程中,烷烃分子中的碳碳键和碳氢键将参与到聚合反应中,形成高分子结构。
丁烷的熔点沸点闪点密度溶解度
丁烷的熔点沸点闪点密度溶解度丁烷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4H10。
它是烷烃系列中的第四个成员,由于其简单性和多功能性,丁烷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丁烷的熔点、沸点、闪点、密度和溶解度这些重要性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丁烷的性质和应用。
1. 熔点: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对于丁烷而言,它的熔点约为-138.4°C。
这意味着在低于-138.4°C的温度下,丁烷将呈现固态形式。
熔点的测量对于了解丁烷的固态性质和用途至关重要。
2. 沸点:沸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对于丁烷而言,其沸点约为-0.5°C。
这意味着在高于-0.5°C的温度下,丁烷将呈现气态形式。
沸点的测量对于了解丁烷的液态性质和应用非常重要。
3. 闪点:闪点是指液体在特定条件下开始放出足够的蒸汽以产生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并能引燃的最低温度。
对于丁烷而言,其闪点约为-40°C。
这意味着在高于-40°C的温度下,丁烷将具有可燃性。
闪点的测量对于安全存储和使用丁烷至关重要。
4.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对于丁烷而言,其密度约为0.6 g/cm³。
丁烷的相对较低的密度使其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制冷剂中的丁烷可以提供高效的制冷性能。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程度。
对于丁烷而言,它是非极性溶剂,可以溶解许多非极性化合物。
然而,在极性溶剂中,丁烷的溶解度较低。
了解丁烷的溶解度有助于了解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应用。
通过对丁烷的熔点、沸点、闪点、密度和溶解度这些性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丁烷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由于其低沸点和低密度,丁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燃气中,如炉灶燃气和喷雾剂。
丁烷也可以用作制冷剂和溶剂。
总结起来,丁烷作为一种常见的碳氢化合物,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其熔点、沸点、闪点、密度和溶解度这些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丁烷的特性和应用。
烷烃
有多种等长的最长碳链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取代基最多
的碳链为主链。 CH3-CH2-CH—CH-CH2-CH3 3 4 CH3— —CH3 2 CH CH 5 1 CH3 CH3 6
② 编号——从靠近支链的一端开始,编号时应尽可能
使取代基具有最低编号。
两端一样长时,从小取代基一端开始编号。 CH3CH2CHCH2CHCH2CH3 CH3 CH2CH3
C、2mol
D、6mol
3、 写出下列烷烃的分子式:
(1)含有38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
(2)含有38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 (3)相对分子量为128的烷烃的分子式
正丁烷
异丁烷
名称 正丁烷 异丁烷
熔点/℃ -138.4 -159.6
沸点/℃ 相对密度 -0.5 0.5788 -11.7 0.557
2、立方烷是一种新合成的烃,其分子 结构为正方体,碳架结构如图所示: (1)立方烷的分子式为? C8H8 (2)该立方烷的二氯代物具有同分异 构体的数目是? 三种
4:
1 互为同位素,___ 2 是同 下列五组物质中___ 素异形体,___ 5 是同分异构体,___ 4 是同 系物,___ 3 是同一物质。
沸点/ ℃
-164 -88.6 -42.1 -0.5 36.1 301.8
相对 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88 0.6262 0.7780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分析表3-1烷烃的结构简式,写出对应的分子式。相邻
两个烷烃结构和分子组成上有什么联系?
五. 烷烃的命名
1.直链烷烃的命名
与普通命名法基本相同,但不用“正”字。
戊
烷烃的性质数据
化合物英文名分子量熔点(K)Reference CH416.042585.7N/AC2H630.06989.2Timmermans, 1935C3H844.095685.5Streng, 1971C4H1058.1222140. ± 1.00N/AIsobutane58.1222140. ± 1.00N/AC5H1272.1488143.4 ± 0.7N/AButane, 2-methyl-72.1488113. ± 1.N/ANeopentane72.1488255. ± 3.N/AC6H1486.1754178. ± 1N/AButane, 2,3-dimethyl-86.1754143. ± 6N/APentane, 2-methyl-86.1754120. ± 7.N/AButane, 2,2-dimethyl-86.1754173. ± 2N/APentane, 3-methyl-86.1754155.15Hoog, Smittenberg, C7H16 1.Heptane100.2019182.6 ± 0.4N/A2.Hexane, 2-methyl-154.7 ± 0.6N/A3.Pentane, 2,4-dimethyl- 153. ± 3.N/A4.Pentane, 2,2-dimethyl-149. ± 2N/A5.Pentane, 2,3-dimethyl-149.36Anonymous, 19616.Hexane, 3-methyl-153.75Timmermans, 19217.Butane, 2,2,3-trimethyl- 248. ± 1N/A8.Pentane, 3,3-dimethyl-138.1 ± 0.9N/A9.Pentane, 3-ethyl- 154.4 ± 0.2N/AC8H18 1.Pentane, 2,2,4-trimethyl- 114.2285165.77 ± 0.06N/A2.Heptane, 2-methyl- 163. ± 2.N/A3.Heptane, 3-methyl- 152. ± 1N/A4.Pentane, 2,3,4-trimethyl- 163.8 ± 0.4N/A5.Heptane, 4-methyl- 151. ± 3N/A6.Octane216.3 ± 0.3N/A7.Hexane, 2,5-dimethyl-182. ± 2N/A8.Hexane, 2,3-dimethyl-9.Hexane, 2,4-dimethyl-10.Hexane, 3,4-dimethyl-11.Hexane, 2,2-dimethyl- 151.9 ± 0.2N/A12.Hexane, 3,3-dimethyl-147.01 ± 0.06N/A13.Hexane, 3-ethyl-14.Pentane, 3-ethyl-2-methyl-158.1 ± 0.4N/A15.Pentane, 2,2,3-trimethyl-160.5 ± 0.8N/A16.Pentane, 2,3,3-trimethyl-172. ± 1N/A17.Butane, 2,2,3,3-tetramethyl- 374. ± 3N/A18.Pentane, 3-ethyl-3-methyl-182.5 ± 0.8N/AC9H20Nonane128.2551219.5 ± 0.5N/AOctane, 2-methyl-192.75Mears, Fookson, etHexane, 2,2,5-trimethyl-167.2 ± 0.3N/AOctane, 3-methyl-165.15White and Glasgow,Octane, 4-methyl-159.95Slabey and Wise, 19Heptane, 2,4-dimethyl-Heptane, 2,2-dimethyl-160.0 ± 0.2N/APentane, 3,3-diethyl-241. ± 2.N/APentane, 2,2,4,4-tetramethyl-207. ± 1.N/AHexane, 2,3,5-trimethyl-145.25Howard, Mears, et aHexane, 2,2,4-trimethyl-153.15Streiff, Zimmerman,Heptane, 2,3-dimethyl-Heptane, 2,5-dimethyl-Heptane, 2,6-dimethyl-169.55Henne and Chanan, 1Heptane, 3,3-dimethyl-Hexane, 2,2,3-trimethyl-Pentane, 2,2,3,3-tetramethyl-263. ± 1.Heptane, 3-ethyl-Pentane, 2,2,3,4-tetramethyl-150.95Howard, Mears, et aHeptane, 3,4-dimethyl-Heptane, 4-ethyl-Hexane, 2,4,4-trimethyl-159.77Streiff, Murphy, etHexane, 2,3,4-trimethyl-Heptane, 3,5-dimethyl-Heptane, 4,4-dimethyl-Hexane, 2,3,3-trimethyl-156.35Streiff, Zimmerman,Pentane, 2,3,3,4-tetramethyl-171.01Howard, Mears, et aPentane, 3-ethyl-2,4-dimethyl-150.75 ± 0.04N/AHexane, 3,3,4-trimethyl-171.95Streiff, Zimmerman,Pentane, 3-ethyl-2,2-dimethyl-173.62Streiff, Schultz, eHexane, 4-ethyl-2-methyl-Hexane, 3-ethyl-3-methyl-Hexane, 3-ethyl-2-methyl-Hexane, 3-ethyl-4-methyl-Pentane, 3-ethyl-2,3-dimethyl-C10H22Decane142.2817243.3 ± 0.6N/ANonane, 3-methyl-188.49N/ANonane, 2-methyl-201.5Mears, Fookson, etNonane, 4-methyl-174.69Parks, West, et al.Nonane, 5-methyl-186.7Parks, West, et al.Octane, 2,3-dimethyl-Octane, 2,6-dimethyl-Octane, 2,7-dimethyl-220. ± 3N/AOctane, 3,3-dimethyl-Octane, 4-ethyl-4,4-Dimethyl octaneOctane, 3,5-dimethyl-Heptane, 2,4,6-trimethyl-Heptane, 3,3,5-trimethyl-Heptane, 2,2,4-trimethyl-Octane, 2,4-dimethyl-Hexane, 2,2,5,5-tetramethyl-258. ± 1N/AOctane, 2,5-dimethyl-3,4-Diethyl hexaneHexane, 3,3,4,4-tetramethyl-Heptane, 4-propyl-Octane, 4,5-dimethyl-3-Ethyl-3-methylheptaneHexane, 2,2,3,3-tetramethyl-219.15Anonymous, 1960Heptane, 2,2,6-trimethyl-168.15Brooks, Cleaton, etHeptane, 2,3,6-trimethyl-Pentane, 2,2,3,3,4-pentamethyl-236.66Howard, Mears, et aHeptane, 2,5,5-trimethyl-Heptane, 2,4,4-trimethyl-Hexane, 4-ethyl-2,2-dimethyl-Heptane, 2,3,4-trimethyl-Hexane, 2,2,3,5-tetramethyl-Hexane, 2,2,4,5-tetramethyl-Hexane, 2,3,4,4-tetramethyl-Hexane, 2,2,3,4-tetramethyl-Pentane, 2,2,3,4,4-pentamethyl-234.34Howard, Mears, et aHexane, 2,3,4,5-tetramethyl-Hexane, 2,3,3,4-tetramethyl-Hexane, 2,3,3,5-tetramethyl-Pentane, 3-ethyl-2,2,3-trimethyl-230.9Meshcheryakov, Erzyutova, et al., 1952 Pentane, 3-ethyl-2,2,4-trimethylPentane, 2,4-dimethyl-3-(1-methylethyl)-191.4 191.4 K N/A HowardPentane, 3-ethyl-2,3,4-trimethyl-Hexane, 3,3-diethyl-Heptane, 2,3,3-trimethyl-沸点(K)Reference STP生成焓kJ/mol Reference p0p1 111. ± 2Streng, 1971-74.87Chase, 1998184.6 ± 0.6N/A-84. ± 0.4Manion231.1 ± 0.2N/A-104.7 ± 0.50Pittam and Pilcher, 1972262. ± 2.N/A-134.2 ± 0.63Pittam and Pilcher, 1972262. ± 2N/A-134.2 ± 0.63Pittam and Pilcher, 1972309.2 ± 0.2N/A-146.8 ± 0.59Good, 1970301.1 ± 0.2N/A-153.7 ± 0.59Good, 1970282.6 ± 0.5N/A-167.9 ± 0.63Good, 1971341.9 ± 0.3N/A-167.1Good and Smith, 1969331.2 ± 0.2N/A-177.8 ± 1.0Prosen and Rossini, 1945334. ± 1.N/A-174.3 ± 1.0Prosen and Rossini, 1945322.9 ± 0.1N/A-185.6 ± 0.96Prosen and Rossini, 1945336.4 ± 0.4N/A-171.6 ± 0.96Prosen and Rossini, 1945371.5 ± 0.3N/A-187.8 ± 0.79Prosen and Rossini, 1945363.2 ± 0.5N/A-195.0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45353.7 ± 0.3N/A-202.1 ± 0.96Prosen and Rossini, 1945352.3 ± 0.3N/A-206.2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46362.9 ± 0.3N/A-199.2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47365.0 ± 0.3N/A-192.3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48354.1 ± 0.2N/A-204.8 ± 1.1Prosen and Rossini, 1949359.2 ± 0.2N/A-201.5 ± 0.92Prosen and Rossini, 1950366.6 ± 0.2N/A-189.7 ± 1.2Prosen and Rossini, 1951372.4 ± 0.2N/A-224.1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51390.7 ± 0.8N/A-215.5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52392. ± 1N/A-212.6 ± 1.1Prosen and Rossini, 1953386.8 ± 0.3N/A-217.4 ± 1.7Prosen and Rossini, 1954390.9 ± 0.4N/A-212.1 ± 1.2Prosen and Rossini, 1955398.7 ± 0.5N/A-208.7Prosen and Rossini, 1956382.1 ± 0.9N/A-222.6 ± 1.5Prosen and Rossini, 1957389. ± 1.N/A-213.9 ± 1.5Prosen and Rossini, 1958382. ± 2N/A-219.4 ± 1.1Prosen and Rossini, 1959391. ± 1N/A-213.0 ± 1.5Prosen and Rossini, 1960380.0 ± 0.3N/A-224.7 ± 1.0Prosen and Rossini, 1961385.1 ± 0.4N/A-220.1 ± 1.1Prosen and Rossini, 1962391.7 ± 0.2N/A-210.9 ± 1.2Prosen and Rossini, 1963388.8 ± 0.2N/A-211.2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62383.1 ± 0.2N/A-220.1 ± 1.5Prosen and Rossini, 1963387.8 ± 0.3N/A-216.4 ± 1.4Prosen and Rossini, 1964379.6 ± 0.5N/A-225.9 ± 1.9Prosen and Rossini, 1965391.5 ± 0.3N/A-215.0 ± 1.3Prosen and Rossini, 1966423.8 ± 0.3N/A-228.3Good, 1969416.1 ± 0.9N/A397. ± 2.N/A-253.1Good, 1969417. ± 1N/A415. ± 1N/A406. ± 1N/A405. ± 3N/A-246.1Good, 1969419.3 ± 0.4N/A436.52Finke H.L., 1976395.4 ± 0.7N/A-241.5 ± 1.5Fuchs and Peacock, 1979404. ± 2.N/A-242.6Good, 1969399.6 ± 0.4N/A-282.8 ± 1Good, 1969413. ± 2N/A408. ± 2.N/A408. ± 2N/A410. ± 1.N/A406.55Schlesman, 1943-282.7 ± 0.92Good, 1969413.42 ± 0.04-278.3ALS416.75Bazhulin, Ukholin, et al., 1949N/A-277.7Johnson, Prosen, et al., 1947 406.153 ± 0.00413.8Weast and Grasselli, 1989414.35Butler, 1941404. ± 1N/A-280.2 ± 0.92Good, 1969412. ± 1N/A409.15Fenske, Braun, et al., 1947408.4Weast and Grasselli, 1989410.75Cline, 1939-281.1 ± 1.0Good, 1969413. ± 6.N/A-277.9Johnson, Prosen, et al., 1947 409.81Anonymous, 1954-269.7 ± 0.92Good, 1969413.57Pomerantz, Mears, -277.5 ± 0.92Good, 1969406.96-272.7 ± 0.92Good, 1970406.95Fenske, Braun, et al., 1947413.75Fenske, Braun, et al., 1948411.15Fenske, Braun, et al., 1949413.55Fenske, Braun, et al., 1950414.75Kinney and Spliethoff, 1949447.2 ± 0.3N/A-249.7 ± 1.1Prosen and Rossini, 1967 440.9 ± 0.3N/A440Weast and Grassell-260.2Moore, Renquist, et al., 1940 440. ± 3N/A438.3Weast and Grassell-258.6Moore, Renquist, et al., 1942 437.46Mears, Fookson, et al., 1950432. ± 1.N/A433.1 ± 0.8N/A434.35Kinney and Spliethoff, 1949436.51Pomerantz, Fookson, et al., 1954430.7Weast and Grasselli, 1989432. ± 4N/A419Kinney and Spliethoff, 1949428.8Anonymous, 1952419.15Braun, Spooner, et al., 1950429.05Levina, Tantsyreva, et al., 1951410.7Weast and Grassell-285Doering, Roth, et al., 1989 430Shuikin and Cherkashin, 1957430.7Sokolova, 1953443.2Meshcheryakov, Erzyutova, et al., 1952430Challenger and Pantony, 1954436.15Desty and Fidler, 1951437.05Kinney and Spliethoff, 1949431.2Whitmore, Goldsmith, et al., 1950421.15Marschner and Carmody, 1951410.64Anonymous, 1959439.2Howard, Mears, et al., 1947425.95Boord, Greenlee, et al., 1947422.7Petrov, Sushchinskii, et al., 1957420.2Braun, Spooner, et al., 1950429Cherkasova, Bal'yan, et al., 1964422Whitmore, Goldsmith, et al., 1950421.02Howard, Mears, et al., 1947434.75Pomerantz, Mears, et al., 1949432Foehr and Fenske, 1949432.44Howard, Mears, et al., 1947429.15Petrov and Melekhin, 1955437.74Pomerantz, Mears, et al., 1949426Whitmore, Goldsmith, et al., 1950 ryakov, Erzyutova, et al., 1952428.45Pomerantz, Mears, et al., 1949430.19Howard, Mears, et al., 1947442.59Pomerantz, Mears, et al., 1949435.85Kinney and Spliethoff, 1949433.2Cline, 1939p-1p2p-2q2q3q4q5。
烷烃
4—甲基—3—乙基
⑦写名称
取代基在前,“某烷”在后,将两者名写在一起
6 7 8 CH3 CH2 —CH2 —CH3 | | 例: CH3—CH—CH2—CH2—CH—CH2—CH3 |2 1 3 4 5| CH3 CH3
2,2,5—三甲基—5—乙基辛烷
练习: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有机物
CH3—CH2—CH2 | CH2 戊烷 | CH3 CH3 |2 1 5 4 3 CH3—CH2—CH—CH—CH3 | CH3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讨论]下面是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组成和某些物质性质,试分析有 何异同并探讨其原因。 名 称 分子式 C4H10 相对分子质量 熔 58 点 沸 点 相对密度 0.5788 正丁烷 -138.4 -0.5
CH 3—CH—CH— CH2 —CH 3 2 CH 3 CH 3CHCH2CH 2CH 3
CH 3 或者: CH 3CH(CH3 )CH2CH 2CH 3
它们对应的结构简式:
乙烷: H H | | H-C-C-H | | H H 丙烷: H H H | | | H-C-C-C-H | | | H H H
CH3CHCH3 CH3
3烷烃的名称:
碳原子数 分子式 名称
1 CH4
2 C 2H 6
3 4 5 C3H8 C4H10 C5H12
甲烷 乙烷
丙 烷 丁烷
戊烷
6 7 8 9 10 碳原子数 分子式 C6H14 C7H16 C8H18 C9H20 C10H22 名称
己 烷 庚 烷 辛烷 壬烷 癸 烷
碳原子数大于十时,以汉字数字代表称某烷,
①找起点 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端作为起点 先简单取代基 再繁取代基 ②编序号 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丁烷的熔沸点
丁烷的熔沸点
标题:丁烷的熔沸点
引言:
在化学领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丁烷这一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
主体:
1. 什么是丁烷?
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4H10,属于饱和碳氢化合物,也被称为正丁烷或丁烷气。
它是最简单的直链烷烃,广泛存在于天然气、石油及炼油厂的副产品中。
2. 丁烷的熔点
丁烷的熔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丁烷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实验数据显示,丁烷的熔点为-138.3°C(-217.9°F)。
这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以上,丁烷会由固态变为液态。
3. 丁烷的沸点
丁烷的沸点则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丁烷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丁烷的沸点为-0.5°C(31.1°F)。
这意味着,当温度达到或超过这个值时,丁烷会由液态变为气态。
结论:
综上所述,丁烷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138.3°C和-0.5°C。
这些数值对于理解丁烷的性质及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由于其较低的熔点和沸点,丁烷常被用作制冷剂和燃料。
此外,对丁烷熔沸点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其他类似的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一. 物质的状态室温下,C1-C4为气体,C5-C16为液体,C17以上是固体。
二.熔点和沸点烷烃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并且熔点和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1)对同数碳原子的烷烃来说,结构对称的分子熔点高。
因为结构对称的分子在固体晶格中可紧密排列,分子间的色散力作用较大,因而使之熔融就必须提供较多的能量。
(2)含偶数碳原子的正烷烃比奇数碳原子的熔点高。
这主要取决于晶体中碳链的空间排布情况。
X光证明,固体正烷烃的碳链在晶体中伸长为锯齿形,奇数碳原子的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同一边,而偶数碳原子的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相反的位置,从而使这种碳链比奇数碳链的烷烃可以彼此更为靠近,于是它们之间的色散力就大些。
烷烃的沸点上升比较有规则,每增加一个CH2基,上升20-30℃,越到高级系列上升越慢。
在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中,直链的沸点比带支链的高,这是由于在液态下,直链的烃分子易于相互接近,而有侧链的烃分子空间阻碍较大,不易靠近。
三. 比重、溶解度、折光率(略)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环丙烷及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为液体,高级环烷烃为固体。
环烷烃的熔点较同数碳原子的直链烷烃高,因为环烷烃比直链烷烃在晶格中排列更紧密。
环烷烃的密度为0.688~0.853g•c m-3 。
环烷烃不溶于水。
一些环烷烃的熔点和沸点见表3-2。
表3.2 环烷烃的熔点、沸点、张力能(kJ·mol-1)和每一个-CH2-单元的燃烧热(kJ·mol-1 )《芳烃的物理性质》苯及其同系物大多为液体,故有特殊的香气,但它们的蒸气有毒。
高浓度的苯蒸气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蒸气能损害造血器官。
因此,应尽量注意少接触苯。
有时可以用甲苯代替苯作溶剂,因少量甲苯在人体中可以与甘氨酸作用被人体中酶催化形成马尿酸(C6H5CONHCH2CO2H)而排出体外,故甲苯毒性相对较小。
有机化学烷烃知识
引言概述:有机化学烷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简单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应用。
烷烃是碳氢化合物,其分子由碳、氢原子组成。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有机化学烷烃的概念、结构、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烷烃的概念与分类1.定义及基本结构:烷烃是一类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由碳原子通过单键相连而成。
2.分类:根据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烷烃可分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环烷烃三类。
二、烷烃的物理性质1.沸点与熔点:烷烃的沸点和熔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直链烷烃的沸点和熔点一般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支链烷烃。
2.密度:烷烃的密度一般较小,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密度逐渐增加。
3.溶解性:烷烃一般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烷烃的化学性质1.燃烧性质:烷烃是易燃物质,可以通过燃烧产生大量热能。
2.氧化性质:烷烃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醇、酮等官能团。
3.卤素取代反应:烷烃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相应的卤代烷烃。
4.加成反应:烷烃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相应的烯烃或环烷烃。
四、烷烃的应用1.燃料:由于烷烃易于燃烧,因此广泛用作燃料,如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
2.溶剂:烷烃可以作为有机溶剂,常用于涂料、清洁剂等领域。
3.化学原料:烷烃是许多化学合成的重要原料,可制备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化合物。
4.制冷剂:一些烷烃具有较低的沸点,被用作制冷剂,如氟利昂等。
5.生物医药:部分烷烃可以作为药物的活性部分,如烷烃类抗生素等。
五、烷烃的环境影响和安全性1.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烷烃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
2.化学品的安全性:某些烷烃具有易燃、爆炸性和刺激性等危险特性,需要妥善存储和使用。
总结:有机化学烷烃是碳氢化合物的重要代表,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烷烃的概念与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
同时,也指出了烷烃在环境和安全方面的相关问题。
研究和应用烷烃化合物对于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推动现代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章 链烃-2
△H= +4 kJ· mol-1 △H=-108kJ·mol-1 H= -10kJ· mol
在链增长阶段, 一氯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 达到一定浓度时, 在链增长阶段 当一氯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 氯原子 除了同甲烷作用外,也可与一氯甲烷作用, 除了同甲烷作用外,也可与一氯甲烷作用,结果生成 二氯甲烷。以同样方式,可生成氯仿 四氯化碳。 氯仿及 二氯甲烷。以同样方式,可生成氯仿及四氯化碳。 Cl· + CH3Cl —> CH2Cl· + HCl CH2Cl· + Cl2 —> CH2Cl2 + Cl· Cl· + CH2Cl2 —> CHCl2· + HCl CHCl2· + Cl2 —> CHCl3 + Cl· Cl· + CHCl3 —> CCl3· + HCl CCl3· + Cl2 —> CCl4 + Cl·
一、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 稳定性 一
烷烃分子中只有牢固的C—Cσ键和 C—Hσ键 , 所以烷烃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 键 室温下烷烃与强酸、 强碱、 性 。 室温下烷烃与强酸 、 强碱 、 强氧化剂 或强还原剂一般都不发生反应。 或强还原剂一般都不发生反应。
上页
下页
首页
(二) 卤代反应 二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其它原子、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其它原子、基 被另一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团)被另一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卤代(halogenation)。 被卤原子取代叫卤代 。 被卤原子取代叫卤代 1. 甲烷的氯代反应
C C
+A B
C C A B
碳原子sp 碳原子sp3 杂化 四面体型结构
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与性质烷烃和烯烃是有机化合物的两个重要类别,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探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烷烃是一类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只包含碳-碳单键,没有碳-碳多键。
烷烃的普通命名法是将碳原子数目写在前面加上"-ane"后缀,如甲烷 (CH4)、乙烷 (C2H6)、丙烷 (C3H8) 等。
烷烃以其稳定性和低反应性而闻名。
由于碳-碳单键的键能较弱,烷烃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在室温下,较低的碳数的烷烃为气体,碳数较高的为液体和固体。
2.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至少包含一个碳-碳双键。
烯烃的命名通常采用在分子前加上碳原子数目加上"-ene"后缀的方式,如乙烯 (C2H4)、丙烯 (C3H6) 等。
烯烃由于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其相对于烷烃具有更高的反应性。
烯烃的双键可以进行加成反应、环化反应等,因此可以用于许多有机合成和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
3. 烷烃和烯烃的区别与联系烷烃和烯烃都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和性质有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烷烃只含有碳-碳单键,而烯烃则含有碳-碳双键。
这导致二者在分子结构上有所差异。
其次,烷烃相对稳定,不容易发生反应,而烯烃更加活泼,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是由于碳-碳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
此外,烷烃和烯烃在物理性质上也有所不同。
烷烃的沸点和熔点较低,通常为气体或液体,而烯烃的沸点和熔点较高,常为液体或固体。
然而,烷烃和烯烃也存在联系。
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属于脂烃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化学合成中。
在有机合成和工业生产中,烷烃和烯烃都有着广泛应用。
4. 烷烃和烯烃的应用与展望烷烃和烯烃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烷烃环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详解
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理论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相互接近,总是先达到一势能最高点 (活化能,相应结构称为过渡态),然后再转变为产物。
例:机理步骤(2)
Cl + H CH3
势能增加
Cl
H CH3
过渡态
势能最高
Cl H + CH3
(3) CH3 + Br Br
CH3 Br + Br
第(2), (3)步反应重复进行
链引发 chain initiation
链转移 (链传递,链增长)
chain propagation
(4) Br + Br (5) Br + CH3 (6) CH3 + CH3
Br Br CH3 Br CH3 CH3
Cl H + CHCl2 CHCl3 + Cl
Cl H + CCl3 CCl4 + Cl
3. 其它烷烃的卤代反应(一卤代)
反应通式 机理通式
hv or R H + X2
hv or
(1) X X
2X
RX + HX 链引发
(2) X + H R
XH + R
(3) R + X X
R X+ X
第(2), (3)步重复进行
接上页
Cl2
Cl
CH3
HCl CH4
.
有效碰撞(产生CH3Cl和Cl ) 自由基消失,反应终止
净结果=0
Cl2
CH3
Cl HCl
CH4 CH3Cl
烷烃的熔点
烷烃的熔点1. 简介烷烃是一类碳氢化合物,由碳和氢原子组成,分子中只有碳碳单键。
它们是烃类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类,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烷烃的熔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烷烃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2. 烷烃的结构和分类烷烃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来描述。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烷烃可以分为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两类。
直链烷烃的碳原子按照直线排列,而支链烷烃的碳原子则存在分支。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其中n代表碳原子的数目。
根据碳原子的数目,烷烃可以进一步分为甲烷、乙烷、丙烷等。
甲烷(CH4)是最简单的烷烃,它只包含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
乙烷(C2H6)包含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以此类推。
3. 烷烃的熔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烷烃的熔点与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大的烷烃具有较高的熔点,而分子量较小的烷烃则具有较低的熔点。
烷烃的熔点取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两种。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间的极化而产生的吸引力,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因此熔点也越高。
氢键是由于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而产生的极性键,氢键的存在会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提高熔点。
此外,烷烃的熔点还受到分子结构的影响。
分子结构中的分支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熔点也越低。
这是因为分支可以破坏分子间的紧密堆积结构,减弱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
4. 烷烃的熔点的实验测定方法烷烃的熔点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差热分析法和熔点管法。
差热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来确定熔点的方法。
在实验中,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差热分析仪中,通过升温过程中样品的温度变化和吸热或放热的情况,可以得到样品的熔点。
熔点管法是一种直接观察样品熔化过程来确定熔点的方法。
在实验中,将待测样品装入熔点管中,加热样品直至熔化,观察样品的熔化温度即可得到熔点。
5. 烷烃的熔点的应用烷烃的熔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甲烷的熔沸点
甲烷的熔沸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
甲烷的熔点是在-182.5℃,沸点是在-161.5℃。
这意味着在低于-182.5℃的温度下,甲烷会凝固成为固态,在高于-161.5℃的温度下则会变成气体。
甲烷是一种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气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甲烷的熔点和沸点是由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甲烷的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简单结构。
这意味着甲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因此在低温下容易变成固体。
当温度降低到熔点以下时,甲烷分子会逐渐失去动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增强,最终凝固成为固体。
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对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和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甲烷主要以气态存在,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而在工业生产和燃烧过程中,需要对甲烷进行液化,以便输送和储存。
因此了解甲烷的熔点和沸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
甲烷的熔点和沸点是由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熔点为-182.5℃,沸点为-161.5℃。
了解这些物理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甲烷这种重要的天然气。
希望通过本文对甲烷的熔点和沸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篇示例:甲烷是一种化学式为CH4的无色、无味气体,常用作化学反应中的原料或燃料。
在常温下,甲烷呈气态存在,但在极低温下可以被冷却成液态。
甲烷的熔点和沸点是很重要的物理性质,它们直接影响着甲烷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和用途。
甲烷的熔点是指将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通常表示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甲烷的熔点约为-182.5摄氏度。
这个极低的温度使得甲烷在常温下几乎总是以气态存在,很少出现在液态状态。
甲烷的熔点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甲烷分子之间的弱分子力,使得其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完全脱离固态结构。
甲烷的沸点则是指将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烷烃熔沸点规律
烷烃熔沸点规律烷烃是一类仅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呈现出链状或环状。
烷烃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溶解度、熔点和沸点等,其中熔点和沸点是最常用的物理性质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烷烃的熔沸点规律。
1. 碳链长度对熔沸点的影响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分子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增强。
这种相互作用力主要来自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等。
当碳链长度增加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增强,从而使得分子间距离变小,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而达到沸腾或者融化状态。
因此,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其对应的熔沸点也会逐渐升高。
例如:甲烷(CH4)具有最低的沸点(-161.5℃),而正十六烷(C16H34)具有最高的沸点(287℃)。
在这个范围内,烷烃的熔沸点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2. 分子结构对熔沸点的影响除了碳链长度之外,分子结构也会对熔沸点产生影响。
例如,环状分子比相同碳数的链状分子具有更高的沸点和更低的熔点。
这是因为环状分子中的相邻原子之间存在一种称为角张力(ring strain)的内部张力,这种张力会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其沸点和降低了其熔点。
3. 分子极性对熔沸点的影响极性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现象。
在非极性分子中,由于电荷均匀分布,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而在极性分子中,由于电荷不均匀分布,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偶极矩(dipole moment),从而使得其相互作用力增强。
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极性较大的分子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熔点。
例如,甲醇(CH3OH)的沸点为64.7℃,而甲烷(CH4)的沸点为-161.5℃。
这是因为甲醇分子中含有羟基(-OH),是一种极性官能团,而甲烷分子中没有任何官能团,属于非极性分子。
总之,烷烃的熔沸点规律主要受到碳链长度、分子结构和分子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规律不仅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十二烷熔点
十二烷熔点
烷烃是碳氢化合物的一类,其中包括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
直链烷烃的碳原子按照单一链条排列,而支链烷烃由于分支结构而碳原子排列不规则。
在烷烃中,碳原子数目相同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因此它们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而烷烃的熔点则与其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烷烃其熔点也会相对较高。
而对于同一种烷烃而言,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同,熔点也会有所差异。
十二烷是一种十二个碳原子排列成直链的烷烃,分子式为C12H26。
十二烷的熔点受到其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直链十二烷的熔点要高于支链十二烷。
这是因为支链结构的烷烃由于分子结构的不规则性,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减弱,使得其熔点相对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分子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烷烃的熔点产生影响。
例如,对于同分异构体来说,如果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或者环状结构,那么其分子间作用力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熔点的高低。
在实际生活中,烷烃的熔点对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控制烷烃的熔点,可以合理调节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从而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同时,烷烃在石油工业、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对其性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烷烃的熔点是由其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共同决定的。
通过对烷烃熔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性质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关于烷烃性质的深入研究,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