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色彩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
品
色
彩
设
计
人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色彩影响占80%,形态占20%,2分
钟后,色彩占60%,形态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
[键入文字]
【形态美】
视觉心理学所关注的就是使视觉元素合理定位、合理走向、合理分布,使版面有明确的视觉焦点、清晰的视觉脉络及合理的空间分布,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充满美感的形态。
色彩感
色彩感主要包括轻重感、动静感、距离感、体量感、冷暖感,红、橙、黄属于暖色,蓝色为冷色,绿色和紫色为中性色。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倾向主要由色相差别决定。高明度色含光量多,显得膨胀、前进。
暖色,明色,纯色——膨胀色,前进色;
冷色,暗色,浊色——收缩色,后退色。
色彩的轻重感:
主要因素是明度:高明度-轻\低明度-重;
其次是纯度:高纯度-轻\低纯度-重;
再次是色相:暖色-轻\冷色-重。
色彩的动静感
指色彩引起兴奋或安静的反应所产生的感受,
暖色和高纯度的色彩对观察者产生强烈的刺激,
冷色和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会使人产生静默的
倾向。
色彩的距离感
暖色、高明度色、高纯度色有拉近距离的感觉,冷色、低明度色有距离边远
的感觉。
色彩的软硬感
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
软色——高明度低纯度;
中间——高明度高纯度,低明度低纯度;
硬色——低明度高纯度的色、黑、白
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
与色相冷暖的关系最大,其次是纯度
兴奋色——暖色,高纯度色
沉静色——冷色,低纯度色
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
取决于纯度和明度
鲜艳华美——高纯度;质朴柔和——低纯度。
明度高的色比明度低的色华丽。
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
取决于明度与纯度
明快、活泼色——明亮鲜艳的色
消沉、忧郁色——深沉灰浊的色
女性:明色;男性:纯色或深暗色;
女性对色彩的判断感受高于男性,针对女性的设计对色彩的设计需要谨慎。
产品形态色彩设计
主色调的选择
产品色彩设计主要包括主色调和辅助色,首先选择主色调,是设计的总倾向,总效果。任何色彩设计方案均有主色调和辅助色。主色调以一到两种颜色为佳,确定后,其它辅助色与主色调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色调。
重点部位的色彩设计
主色调确定后,为了强调某一部位而进行重点配置,重点施色常用于操作部位,引人注明的运动部位和商标等。
产品形态色彩设计的功能
以形态结合色彩对功能进行暗示
以色彩制约和诱导行为
以色彩象征功能
产品形态色彩设计的原则
产品形态色彩应符合产品形象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色彩引用。所选用的色彩不仅应用于单位产品,还要适用于纵横系列的产品。
产品形态色彩设计方法
【强化】加强产品形态的色彩效果,达到加强对产品局部形态的感受,表达产品的设计概念。
【丰富】用色彩来丰富单一的产品形态,改善产品的整体效果。
【归纳】用色彩归纳、整理合概括形态,使形态感觉单纯,统一。
【对比】通过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等手段,可以烘托、陪衬喝加强主体形象。
【划分】用色彩的不同对产品的局部和整体进行合理划分,以减轻形态的笨重和单调感,增加视觉分辨率。
【一般色彩均衡的设计方法如下】
高纯度色和暖色在面积比例上要小于低纯度色和冷色,易取得均衡;
高明度色彩在上方,低明度色彩在下方,易取得均衡。
一般搭配法则如下:上轻下重上软下硬、上浅下深、上小下大、上虚下实、上分散下整体、上部醒目下部沉稳等。
配色的色调
主色调,其余颜色围绕配置,选定2~3色为佳。一般上明下暗、上轻下重,或中部用与主色调明度相差较大对比色。
配色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配色的和谐,有时需借助降低色彩的纯度、明度
或减少色相对比,使视觉生理和心理达到平衡。
配色的视认性与诱目性
色彩的视认性是指在底色上图形色彩的可辨认程度。以明度差对视认性影响最大。
配色的视认性,对产品使用操作的效率影响很大。
色彩易引起视觉注意,称为诱目性高。
视认性高的颜色不一定诱目性高。有彩色比无彩
色诱目性高,纯度高的暖色比纯度低的冷色诱目性高。
明度高的色比明度低的色诱目性高。
单色配色
色相配色
【同类色】改变明度和纯度来配色:单纯、柔和、高雅、和谐,一般用于科技感强的产品设计。
【邻近色】和谐、浪漫、雅致、明快,一般用于时尚产品设计。
【对比色】对比强,要有主次之分。一般用于儿童产品设计。
【互补色】对比刺激,主要色与重点色。一般用于专业工具设计。
明度配色、纯色配色、多色配色、半透明色配色、修整配色
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有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其中无意识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
视觉感官感知的对象往往是主管愿望寻找的对象,即视觉感官具有动机性.这即意味着在有目的的行为中,视觉感官往往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主动的寻找与他行为目的有关的信息.
通过设计使使用者能够感知到人机界面为他”提供行动条件”。即设计应当使用户变成主动者,使机器变成随动者。
一个行为过程包括动机、计划、实施、评价;一个行为过程包含的心理因素:知觉、认知、动作、情绪、意志、能力、习惯。
人机界面需要适合人的知觉、认知、操作等方面的特性。
设计人机界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符合人的操作目的、知觉特性、认知特性、操作过程、评价方式等;
把人的行动特性转换为机器的功能特性。下一步再根据人机界面的要求设计机器内部的功能。
设计原则
1:反馈、显示操作结果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限制因素》使产品几乎不出错的方法是让该产品不具备其它功能,以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
3:预设用途》设计应该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尽可能的隐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计原理
可视性:用户一看便知道产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用声音增强可视性。如果有声音,即使人的注意力在别处,也可以听见。但声音有时候会起到干扰作用。
正确的匹配:用户可以判断操作与结果、控制器与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自然匹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
反馈原则:用户的每一项操作应该带到立即的、清晰的反馈。用户得不到反馈的结果可能是:所需操作太多,而用户记不清楚已经完成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