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4*4’
1.信息素质:
个体在现实需求的驱动下,能有效地发现、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
2.信息检索
广义的信息检索
全称是“信息存储与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检索
“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后半部分,通常称为“信息查找”或“信息搜索”,是指从信息集合中找出用户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的过程。
3.登记性目录(概念)
也叫国家书目,它是出版物国家登记制度的产物,反映国家出版的全部图书,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科学和出版业的水平。
4.联合目录(概念)
汇总若干个单位馆藏而形成的目录,是馆藏目录的放大。
5.年鉴(概念)
年鉴是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汇辑各种统计资料和重要信息,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
6.OPAC(公共联机书目查询系统)
利用计算机终端来查询基于图书馆局域网内的馆藏数据资源的一种现代化检索方式,通过联机查找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的线索。
7.引文索引(概念)
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的定义:
对于文献A和B:若文献B提到或引用了文献A,则A是B的引文。这里,文献A被文献B 提到或引用,A是被引用文献或参考文献。同时由于B引用了A,故B又称为引用文献。
8.垂直搜索引擎(概念)
也被称为专业搜索引擎,或主题搜索引擎。它专门收录某一方面、某一行业或某一主题内的信息,专为查询某一个学科或某一主题的信息提供检索服务,在解决某些实际查询问题的时候比综合搜索引擎更有效。
简答4*9’
信息素质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用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即在某个时候需要了解某方面信息。
第二,掌握了主要的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及技能。
第三,能够分析评价选择相关信息。
第四,利用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理论素养和信息的实践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和信息道德等内容。
信息素质涵义:
1)信息意识(前提)
信息意识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信息意识的强烈与否对能否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获取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2)信息知识(基础)
信息知识是关于信息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信息方法与技术、信息系统的有关知识。3)信息能力(核心)
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分析、加工、传递、创造信息等能力的综合。
包括:信息查询与获取能力、信息交流与传播能力、信息组织与整合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
信息能力是提高信息素质的关键所在。
4)信息道德(准则)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调节和控制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者、信息利用者及其相互关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具体:遵守国家有关信息的法律法规、不制作不传播不利用违反国家政策的信息和不健康信息、不制作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知识产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谋取不正当利益和从事违法活动等。
联合目录(作用)
a.把分散在各地、各单位的文献,从目录上联成一休,充分发挥合作馆藏的力量;
b.便于开展文献资源采购协调;
c.便于开展馆际互借和复印;
d.按检索结果查找原文、获取原文的范围更大。
目录与题录、索引的区别
“目录”是以一个完较的出版单元或收藏单元作为著录的基本单位的。
“题录”是以一个内容上相对独立的文献单元(如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出版物)作为著录的基本单位。
“索引”则是以一个完整的出版物中的某一部分(如期刊中的某一篇文章、会议录中的某一篇论文或图书中的某一章等)、某一观点、某一知识单元作为著录的基本单位。
查全率与查准率(文字+图)
图书特点:
内容比较系统、全面
所载信息成熟、可靠
编辑出版时间长
传递信息的速度比较慢(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可弥补)
由于图书的综合性,使它成为积累和传递信息和知识的重要信息源。
图书的适用性:
它可以指引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领域内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
系统地学习知识;
了解关于某知识领域的概要;
查找某一问题的具体答案。
期刊特点:
规模大,品种多,内容丰富多彩
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内容新颖
发行面广,流通渠道多,影响大
期刊的适用性:
当做学术研究时,了解与自己的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查找必要的参考文献;
了解某学科/领域的水平动态。
期刊作用:
期刊已成为传播和交流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的主要工具。
期刊也起着记录、公开前沿信息的作用,成为展示原始性第一手资料和原创性观点和成果的平台。
论述3*16’
文献信息链:文字+图
从人类整个知识体系的行程来看,现存文献中的知识来自于研究组织通过观察、实验而获得的发现与数据,它们被记录在实验室笔记或日记里,是具有第一手意义的文献信息。这就是文献信息流的起点。当研究组织或个人将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发明专利、科技报告等公开出版物形式发表时,即构成文献信息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一次文献信息流。一次文献信息流发展壮大后,难以被掌握和利用,于是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对其进行书目控制和重新组织,这样,文献信息流开始进入有序化阶段。这一阶段由“替代”、“改组”、“综合”三个环节构成。
1)替代。描述文献特征,对一次文献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炼或压缩,形成目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信息。从文献信息流的运动角度看,替代是文献信息流的流量、流向得到测度并合理调节。
2)改组。从一次文献信息中提取数据、事实和有关结论,按照易于查阅的提醒重新组合,其改组的结果,产生了手册、名录、辞典、目录等类型的文献信息。其目的是使一次文献更容易被理解和使用。
3)综合。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所包含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融入到现有知识体系中,成为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的主要成果是不断再版的百科全书、专著、教科书及综述、评论性文章。
文献信息流的继续演变,是对二次文献信息流的书目控制或改组,即进入“二次替代”过程,其成果是“书目之书目”、“文献指南”之类的工具。这类文献在利用文献信息的过程中起到导航作用。
由此可见,文献信息流是一个以研究活动为起点,按顺时针的线性顺序移动,是一次、二次、三次文献信息的演变过程。对于“文献信息链”的研究,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文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