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23
2024/1/30
06
总结与展望
24
人体寄生虫学研究进展概述
1 2 3
寄生虫分类与鉴定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寄生虫的分类和鉴 定方法不断改进,为寄生虫学研究提供了更准确 的基础数据。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 示了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策略及其对宿主健 康的影响。
2024/1/30
生物学特性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鞭毛虫纲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 贾第虫病。
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摄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致病机制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小肠内寄生并繁殖,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腹泻 、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后果。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和水;对急性期患者应及 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水源保护和食品卫生监管工作。
11
03
消化道寄生虫感染与防治
2024/1/30
12
蛔虫感染与防治
蛔虫感染症状
腹痛、消化不良、营养 不良、胆道蛔虫症等。
2024/1/30
蛔虫感染途径
经口摄入感染性虫卵。
蛔虫感染预防
蛔虫感染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 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
等。
13
使用驱虫药物,如阿苯 达唑等。
绦虫感染与防治
01
02
防治措施
消灭蚊子,减少传播途径;在流行 区进行普查普治,及时发现并治疗 感染者;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蚊 子叮咬。
18
疥螨感染与防治
感染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者 的衣物、被褥等而传播。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

133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134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5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6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7
溶组织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8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9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40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41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14
肥胖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精选ppt
115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6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7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8
肥胖带绦虫成节
精选ppt
119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0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1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2
带绦虫卵
精选ppt
精选ppt
142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143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55
曼氏迭宫绦虫成节
精选ppt
56
曼氏迭宫绦虫虫卵
精选ppt
57
曼氏迭宫绦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精选ppt
58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蛙
精选ppt
59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ppt
60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ppt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例如人是肺吸虫的终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某些脊椎动物也可作为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阶段的寄生宿主,如犬、猫也作为肺吸虫成虫的寄生宿主。

4转续宿主:是指含有滞育状态的非适宜宿主,一旦进入正常适宜宿主,又能继续完成生活史发育。

5复发:即疟疾复发。

指经过药物治疗或免疫杀伤作用,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疟疾发作停止。

若无再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6再燃:即疟疾的再燃。

疟疾发作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成为疟疾的再燃。

7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经一定途径侵入宿主,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寄生,某一生活史时期离开宿主机体,以及发育过程所需的宿主及传播媒介种类和相应的环境条件。

8虫媒病:由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

9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的(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免疫功能受损时,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

10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

11兼性寄生虫:既可在外界环境营自生生活并完成生活史,又能在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的虫种,如粪类圆线虫。

12感染期(阶段性)/infective stage/,是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建立感染的阶段,寄生虫必须发育至感染阶段,才能在侵入宿主后继续生存,发育和繁殖。

13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两种微丝蚴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不同,斑氏微丝蚴为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2:00,马来微丝蚴为晚上20:00至次日凌晨4:00。

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一.概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人体寄生虫研究容: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疾病关系、流行病学和生态学。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TDR公布重点防治的七大寄生虫病为: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与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与美洲)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1956年提出)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黑靴把狗虐死了)新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管圆线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弓形虫)二、寄生、寄生虫和宿主(一)寄生现象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1.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互相依赖、均能获益。

如:牛与纤毛虫。

2.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人与齿龈阿米巴。

3.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如人与蛔虫。

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二)寄生虫的分类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1.按形态结构分: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线虫吸虫绦虫)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2.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P9)兼性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3.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医学节肢动物)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和少数节肢动物)4.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原虫学知识点
医学蠕虫学知识点
医学节肢动物知识点
●寄生与寄生的关系:①共栖:一方收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②互利共生: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③寄生:一方收益(寄生物),一方受害(宿主)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根据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

●寄生虫的种类: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体内寄生虫④体外寄生虫
⑤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形感染状
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
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如:刚地弓形虫。

●宿主及类型: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③保虫宿主
④转续宿主:非适宜宿主,卫氏并殖吸虫的野猪是非适宜宿主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一.概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人体寄生虫研究容: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疾病关系、流行病学和生态学。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TDR公布重点防治的七大寄生虫病为: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与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与美洲)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1956年提出)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黑靴把狗虐死了)新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管圆线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弓形虫)二、寄生、寄生虫和宿主(一)寄生现象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1.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互相依赖、均能获益。

如:牛与纤毛虫。

2.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人与齿龈阿米巴。

3.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如人与蛔虫。

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二)寄生虫的分类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1.按形态结构分: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线虫吸虫绦虫)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2.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P9)兼性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3.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医学节肢动物)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和少数节肢动物)4.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

肥胖带绦虫孕节
现在是121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肥胖带绦虫孕节
现在是122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3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4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5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6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成虫(十 美洲板口线虫成虫(
二指肠钩虫成虫)
美洲钩虫成虫)
现在是38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现在是39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美洲钩虫交合伞
现在是40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虫背辐肋
美洲钩虫背辐肋
现在是62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现在是63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现在是64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现在是65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6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7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8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9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70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71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姜片吸虫成虫)

人体寄生虫学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ppt课件
囊尾蚴
猪肉绦虫的幼虫,可寄生于人体各部位,如脑、眼等,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 如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等。
皮肤寄生虫
螨虫
寄生于人体皮肤表面或毛囊内,可引起螨虫性皮炎,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
阴虱
寄生于人体阴毛根部,以血液为食,可引起阴虱病,导致阴部瘙痒、红肿等症状 。
03
人体寄生虫检测方法与技术
血液寄生虫
疟原虫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寄生于人体红细 胞内,以血红蛋白为食,可引起疟疾 ,导致周期性发热、贫血等症状。
巴贝斯虫
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寄生于人体红细 胞内,以血红蛋白为食,可引起巴贝 斯虫病,导致发热、贫血等症状。
组织寄生虫
猪肉绦虫
食用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可引起猪肉绦虫病,导致腹痛 、消化不良等症状。
其他辅助诊断技术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可辅助诊断某 些寄生虫感染,如肺吸虫病、脑囊虫 病等。
病理学检查
通过组织活检或尸检观察寄生虫引起 的病理变化,是确诊寄生虫感染的重 要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散 射来观察寄生虫感染部位的情况,如 肝吸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抗原检测
通过检测寄生虫特异性抗原来判断寄 生虫感染,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层析法 、免疫印迹法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PCR技术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寄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各种寄生虫的检测。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寄NA进行杂交反应来检测寄生虫感染 。
应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手 段,辅助诊断寄生虫感染及其并 发症。
抗寄生虫药物研发成果展示
新型抗寄生虫药物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学标本
A
1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A
2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A
3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A
4
似蚓蛔线虫成虫(蛔虫成虫)
A
5
受精蛔虫卵
A
6
受精蛔虫卵
A
7
受精蛔虫卵
A
8
受精蛔虫卵
A
9
受精蛔虫卵
A
10
未受精蛔虫卵
A
11
未受精蛔虫卵
A
12
未受精蛔虫卵
A
13
未受精蛔虫卵
A
176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Pf.G(♂)
A
177
雌性按蚊
A
178
雌性伊蚊
A
160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Pv.R)
A
161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Pv.R)
A
162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A
163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A
164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A
165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Pv.T)
A
166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Pv.S)
A
167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Pv.S)
A
14
未受精蛔虫卵
A
15
感染期蛔虫卵
A
16
感染期蛔虫卵
A
17
感染期蛔虫卵
A
18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A
19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A
20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A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人体寄生虫是指寄生在人体内并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可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学科,涉及到人体寄生虫的种类、传播途径、寄生部位、病理学、防治等多个方面。

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很多,包括原生动物、线虫、吸虫和节肢动物等。

其中较常见的有阿米巴原虫、血吸虫、肝吸虫、蛔虫、钩虫、弓形体等。

这些寄生虫多数通过摄食食物、水、飞沫、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内,由于人体的生殖、排泄系统与寄生虫有密切接触,因此导致了很多的感染方式。

例如,在接触感染者的粪便后未洗手的情况下,或者食用未烤熟的肉,就可能会在人体内寄生一些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也有很多,并且对人体的器官和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较常见的寄生部位包括肝、肠、肺、血管、肌肉等。

不同的寄生虫选择不同的寄主组织寄生,这是由于寄生虫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决定的。

例如,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脏血管中,而肺吸虫寄生在人的肺部,蛔虫则寄生在小肠中。

不同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有的寄生虫只是轻微危害人体健康,比如钩虫、蛔虫等,它们在人体内寄生的时间较短,不会引起严重的病理学变化。

但是有些寄生虫却能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如肝吸虫。

肝吸虫能引起肝脏疾病,导致肝脏肿大、腹水等症状。

阿米巴原虫的寄生会引起腹泻、严重胃肠问题、甚至造成死亡。

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寄生虫需要及时治疗。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生物转化等。

但是治疗过程并不简单,因为人体寄生虫有时比较难以检测。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尿液、粪便、血液等生物样本检测感染情况。

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止寄生虫感染。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烤熟肉类食物、不饮用未消毒的水源等方式。

总之,人体寄生虫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只有加强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可编辑ppt
62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可编辑ppt
63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精选可编辑ppt
64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精选可编辑ppt
65
华支睾吸虫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66
华支睾吸虫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67
华支睾吸虫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113
链状带绦虫孕节
精选可编辑ppt
114
肥胖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精选可编辑ppt
115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可编辑ppt
116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可编辑ppt
117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可编辑ppt
118
肥胖带绦虫成节
精选可编辑ppt
119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可编辑ppt
120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可编辑ppt
121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可编辑ppt
122
带绦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123
带绦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124
带绦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125
带绦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126
带绦虫卵
精选可编辑ppt
127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
精选可编辑ppt
128
细粒棘球蚴
精选可编辑ppt
186
毛囊蠕形螨
精选可编辑ppt
187
毛囊蠕形螨
精选可编辑ppt
188
毛囊蠕形螨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

精选2021版课件
107
链状带绦虫头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08
链状带绦虫头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09
链状带绦虫头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10
链状带绦虫成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11
链状带绦虫孕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12
链状带绦虫孕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13
链状带绦虫孕节
精选2021版课件
114
精选2021版课件
23
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鞭虫成虫)
精选2021版课件
24
鞭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25
鞭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26
鞭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27
鞭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28
鞭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29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蛲虫成虫)
精选2021版课件
30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蛲虫成虫)
精选2021版课件
73
布氏姜片吸虫中间宿主:扁卷螺
精选2021版课件
74
布氏姜片吸虫水生植物媒介:菱角
精选2021版课件
75
布氏姜片吸虫水生植物媒介:茭白
精选2021版课件
76
布氏姜片吸虫水生植物媒介:荸荠
精选2021版课件
77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78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79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80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精选2021版课件
81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一.概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人体寄生虫研究容: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疾病关系、流行病学和生态学。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TDR公布重点防治的七大寄生虫病为: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与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与美洲)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1956年提出)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黑靴把狗虐死了)新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管圆线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弓形虫)二、寄生、寄生虫和宿主(一)寄生现象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1.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互相依赖、均能获益。

如:牛与纤毛虫。

2.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人与齿龈阿米巴。

3.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如人与蛔虫。

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二)寄生虫的分类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1.按形态结构分: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线虫吸虫绦虫)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2.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P9)兼性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3.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医学节肢动物)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和少数节肢动物)4.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生活史类型( Types of life cycle):1.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如钩虫、似蚓蛔线虫等2. 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如:肺吸虫、日本血吸虫等宿主的类型: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 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按发育先后顺序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当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体,虽能成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而对适宜宿主仍具感染性,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适宜宿主体时,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叫转续宿主5.感染阶段( infective stage):寄生虫侵入人体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三.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 消除寄生虫2. 患寄生虫病特点:宿主特异性、慢性感染、幼虫移行、异位寄生、多寄生现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机会致病(1)幼虫移行:①正常移行:有些蠕虫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必须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或其他组织器官移行,才能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②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长期存活并移行,破坏组织,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为幼虫移行症。

(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寄生并引起异位损害的现象。

(3)多寄生现象:一个宿主体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寄生虫寄生的现象。

(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包括野生动物或家畜),又可寄生在人体,人和动物互为传染源。

(5)机会致病:(一).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影响吸收主要为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及带绦虫等2. 机械性损伤堵塞腔道:如蛔虫、肝吸虫等压迫组织:棘球蚴破坏细胞:疟原虫、弓形虫移行性损伤:蛔虫、钩虫的幼虫等3. 毒性作用:如阿米巴滋养体4. 免疫损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四种类型变态反应棘球蚴——过敏性休克(Ⅰ型)疟原虫——溶血性贫血(Ⅱ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肾病(Ⅲ型)血吸虫——虫卵肉芽肿(Ⅳ型)(二).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1.天然免疫2.获得性免疫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一). 寄生虫抗原特点1. 抗原复杂和多源性表面:(膜)抗原,代谢抗原,虫体抗原2. 寄生虫的属、种、株、期的特异性循环抗原(在宿主体液中循环的寄生虫抗原)(二). 抗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的类型1.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少见可完全消除虫体及抗再感染,如热带利什曼原虫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 常见带虫免疫伴随免疫P16两种免疫类型的比较带虫免疫伴随免疫虫种疟原虫血吸虫免疫力产生虫体与免疫力并存同左逃避机制抗原变异抗原伪装作用杀伤虫体,维持低水平,有种、株特异性,能抗再感染对体成虫无作用,只能杀灭再感染的幼虫而抗再感染(三). 在免疫宿主体中寄生虫存活的机制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1. 组织学隔离(解剖位置的隔离)肠道寄生虫:肠腔免疫球蛋白、补体、巨噬细胞缺乏,故效应作用差囊膜包裹寄生虫:棘球蚴和猪囊尾蚴,可抵抗免疫攻击细胞寄生虫:抗体作用差2. 改变抗原性与免疫原性抗原变异:疟原虫抗原分子模拟与伪装:血吸虫表膜脱落与更新3. 抑制宿主免疫应答使寄生虫可长期存活,如杜氏利什曼原虫五、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一).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2. 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寄生虫病主要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人传播感染方式:寄生虫侵入人体的方式,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医学节肢动物、胎盘、输血。

3. 易感者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或动物。

(二)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点:1地方性流行:2 季节性流行:3 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23)因素:1)生物因素——媒介与中间宿主的种类和地理分布如钉螺的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区一致白蛉的分布与黑热病流行区一致2)自然因素:气温、湿度、雨量等气候条件,影响寄生虫的外界发育及媒介的季节消长如钩虫钩蚴发育需温暖潮湿条件疟原虫在蚊体发育最佳温度为:24-26℃,蚊的季节消长为夏秋季3)社会因素——当地经济、文化、卫生习惯、生产方式等如、等地吃生肉习惯,可感染旋毛虫、猪、牛带绦虫等(三). 寄生虫病的防治1. 控制传染源2. 切断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医学节肢动物粪便管理环境卫生保护水源饮食卫生等3.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感染包括改善劳动条件、个人防护、药物预防疫苗(PfCP-2.9重组疟疾疫苗)【第二篇】医学原虫概论一、定义(单细胞真核生物)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于人体细胞、组织、体液及管腔的致病性及非致病性原虫。

二、分类原虫依据其运动细胞器的不同,分为四个纲(P28表6-1):1、叶足虫(阿米巴):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

如溶组织阿米巴的变形运动。

2、鞭毛虫: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

如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3、孢子虫:无明显运动细胞器,寄生于宿主细胞行裂体生殖与孢子生殖。

如疟原虫、弓形虫。

4、纤毛虫:以纤毛为运动细胞器。

如结肠小袋纤毛虫。

三、形态与结构1、外形:原虫体积微小,小者2—3μm,大者100~200μm,多为5-100μm,肉眼不能见,呈圆形、椭圆形、梨形或不规则,因虫种而异。

2、结构:基本结构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三部分(1)细胞膜(表膜)(2)细胞质:基质(外质、质) 、细胞器、含物(食物泡、营养小体以及代谢产物)。

(3)细胞核:泡状核、实质核四、生活史类型1、人际传播型: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

(1) 只有滋养体:如阴道毛滴虫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2)有滋养体和包囊。

如溶组织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

主要经口感染。

2、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的脊推动物,分别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主要经口感染。

如刚地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人或猪体营二分裂生殖。

而在终宿主猫体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

3、虫媒传播型:需在吸血昆虫体发育,并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主要经过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如人疟原虫。

五、生理1、运动伪足运动、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

(扭动或滑行)(滋养体,是主要的致病阶段。

包囊,为主要的传播阶段。

)2、营养表膜渗透、胞饮和吞噬。

3、生殖(1)无性生殖①二分裂:如溶组织阿米巴等。

②多分裂:如疟原虫的裂体增殖等。

③出芽生殖:如弓形虫滋养体二分裂。

(2) 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如疟原虫在蚊体的发育。

②接合生殖:如结肠小袋纤毛虫。

(3)世代交替:如疟原虫。

六、致病特点1、增殖致病:如杜氏利什曼原虫2、播散致病:如弓形虫3、机会性致病:如弓形虫脑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

(一)、溶组织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一、概述溶组织阿米巴,又叫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虫痢)和肠外阿米巴病。

二、形态1、滋养体➢虫体:比白细胞略大(12-60微米),外质分明,外质透明,质颗粒状,可见吞噬的RBC➢核:球形泡状核,核仁小,居中;核膜缘有染色质粒,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核仁与核膜间有时可见网状核纤丝2、包囊10-20微米,可见1核、2核和4核包囊。

圆形,核结构与滋养体一致,特征结构为拟染色体,苏木素染色为黑色棒状,另可见糖原泡(空泡状)。

未成熟包囊核:1~2个核,经铁苏木精染色,包囊呈兰褐色。

容:拟染色体为黑色棒状(营养储存结构)糖原泡(空泡状)成熟包囊-(感染期)4个核,无糖原泡与拟染色体三、生活史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比较简单,其生活史的基本过程是:包囊——滋养体——包囊感染阶段:成熟的四核包囊;致病阶段:滋养体☆生活史要点➢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脑、皮肤等➢致病阶段:滋养体➢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四、致病1、致病因子及机制(1)虫株毒力(2)虫体侵袭力: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阿米巴穿孔素破坏靶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靶细胞。

(3)细菌协同作用(4)宿主免疫力2、临床表现溶组织阿米巴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周。

(1)分类①无症状带虫者②肠阿米巴病:在阿米巴虫体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下,虫体侵入肠壁粘膜层、粘膜下层,并在粘膜下层繁殖、扩散,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