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1. 引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是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基础,它们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

本文档旨在说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控制要求,以确保组织能够及时识别和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2. 危害辨识程序危害辨识是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性评估和调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以下是危害辨识的步骤:2.1. 工作场所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

记录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化学品存储、易燃物质等。

2.2. 工作任务分析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骤、工作环境、人员操作等。

识别可能带来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等。

2.3. 目击者报告鼓励员工对潜在的危险进行报告,收集并分析目击者报告,了解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

2.4. 文件和记录分析分析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包括事故报告、安全检查记录等。

从中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3. 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风险评估的步骤:3.1. 危险性评估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的程度和可能对人员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使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等。

3.2. 风险评估根据危险性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性。

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确定风险等级。

3.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具体、可行,并遵循“防御优先、综合控制”的原则。

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3.4. 风险沟通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沟通,使相关人员充分了解风险,并遵守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

4. 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和控制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程序要求:4.1.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及时实施并检查执行情况。

202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202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202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202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和评价,判定出重大风险,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监控和管理,以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

相关文件3.1《文件控制程序》3.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3.3《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3.4《事故处理控制程序》3.5《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职责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公司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评审工作,并负责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及控制计划清单》的审批。

4.2安环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并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内容进行确认、汇总,建立并更新公司《重大危险源及控制计划清单》。

4.3企业管理部负责公司办公区域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4.4财务部参与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方案的确定,并制定治理费用预算计划,保障专项安全整改费用的支付。

4.5其他各部门负责所属区域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建立生产班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并组织实施。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一、目的和范围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或企业在工作中对各类危害的风险能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潜在危害,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该工作程序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

二、定义1. 危害辨识: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的分析,确定其中可能引起事故、伤害或疾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估: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对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3. 风险控制:通过采取各类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

三、工作程序1. 危害辨识(1)组建危害辨识小组,包括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以确保全面性和专业性。

(2)进行现场勘查,并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对员工和公众的潜在风险。

(3)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工作记录、事故报告和行业标准等。

(4)制定危害辨识报告,详细列出每个危险源及其风险级别。

2. 风险评估(1)对危害辨识报告中的每个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和公众健康和安全的潜在风险。

(2)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列出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可能性、影响,以及相关的控制建议。

3. 风险控制(1)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包括控制目标、控制措施和实施时间表等。

(2)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设施和流程,减少危害源的产生和传播。

(3)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包括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和奖惩制度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4)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和设施,确保其在面临危险源时能够有效保护自身的安全。

(5)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场所和设备,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功能的有效性。

(6)开展风险评估的周期性审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四、责任和监督1. 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并确保该程序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运行。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一、前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对人身财产的危害,确保生产安全。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工作程序,仅供参考。

二、危害辨识危害辨识的目的是全面识别出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危害因素,包括不安全因素和有害因素。

笔者认为在危害辨识方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搜集信息搜集有关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文件等信息。

搜集有关公司的工艺流程图、设备情况、操作规程等信息。

分析企业历史记录、统计与分析历史事故,找出常见事故的迹象,以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二)描述操作对所进行的操作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人员、物品和环境要素。

(三)识别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对操作描述和统计分析来识别操作中隐藏的危险。

列出可能的危险,这些危险可以分类,例如:机械危险,电器危险,化学危险和文化环境危险等。

(四)评估危险评估每个识别出的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确定其风险级别。

使用一种统一的方法,如(概率分析,风险矩阵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层次分析法等)评估危险。

(评估不同类型的危险应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五)制定应对措施根据判定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程序。

制定紧急计划,以减轻风险的影响。

二、风险评估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是根据危害辨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风险,确保生产安全。

在风险评估控制方面,笔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制定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提高安全性的措施,比如更安全的设备和程序控制。

2.采用危险警告标示,以便员工在操作中显示危险。

3.采用日程安排和检查来执行控制措施。

(二)实施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控制策略和具体的实际操作需求,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1. 引言本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风险。

2. 危害辨识2.1 确定危害源组织应该对所有可能的危害源进行系统性的辨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材料、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

通过检查记录、现场观察和交流,确定潜在的危害源。

2.2 分析危害源对于确定的危害源,组织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评估其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危害源的实际风险水平。

2.3 评估风险基于危害源的分析结果,组织应该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价3.1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该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确保控制措施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的范围内,并尽量消除或降低危害源。

3.2 实施控制措施组织应该将确定的控制措施纳入具体的操作程序中,并确保所有相关的部门和员工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程序。

同时,组织应该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控制措施。

3.3 监测和调整组织应该建立一个监测和调整机制,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同时,组织应该建立一个风险沟通的机制,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风险信息。

4. 总结本控制程序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对潜在的危害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应该遵循本程序,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第一步:危险辨识危险辨识是识别和记录可能对员工、资产、业务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各类潜在危险。

此步骤的目的是收集和整理危险相关的信息,并形成危险清单。

1.建立危险辨识小组:确定负责危险辨识的小组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安全专家、工程师和员工代表等。

2.收集和审查信息: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历史数据、进行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危险信息。

3.识别危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小组成员识别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

例如,机械设备损坏、化学品泄漏、火灾等。

4.形成危险清单:整理和归类已识别的危险,形成危险清单。

清单中应包括危险的描述、可能的后果和危害程度等信息。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通过评估危险的概率和后果来确定其对员工、资产、业务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此步骤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1.确定评价方法: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如定量评估或定性评估。

2.评估概率和后果:根据危险清单,评估潜在危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

评估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专家意见、模型计算等。

3.确定风险级别:将概率和后果综合考虑,确定每一个危险的风险级别。

通常可以将风险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级别。

4.优化风险级别:对于高和中风险级别的危险,小组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优化风险级别的评估,并确定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第三步: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指为减少或消除危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而采取的措施。

此步骤的目的是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1.确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清单和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保护装备等。

2.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级别和可行性等因素,对控制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

优先关注高风险级别的危险和容易实施的控制措施。

3.制定方案和计划:根据优先级排序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和计划。

方案和计划应包括控制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

2021Q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分级防控工作方案

2021Q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分级防控工作方案

Q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分级防控工作方案编写人:审核人:单位名称2021年4月14日为进一步推进风险管理,提升全员风险辨控能力、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根据单位名称《关于开展2021年上半年Q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第四项目部结合工作实际,计划在业务范围深入开展风险辨控活动,具体实施内容如下:一、组织机构为确保此次“Q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分级防控”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特成立风险辨控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职责分工:组长负责对整体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安排;副组长负责抓好风险辨控工作的组织、督导和审核;各成员负责本组室、班站内部的风险辨控的编写实施。

本活动联系办公室设置在生产经营部,负责对各部门Q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防控工作结果的汇总,负责对评价工具方法的培训。

二、指导原则1. 风险辨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从生产管理活动、生产作业活动、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等四个方面来开展,以“四条红线”、“六项较大安全风险”为重点,内容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辨识,制定防控措施。

2. 各组室针对各自业务管理活动进行风险辨识,写实风险。

3.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针对日常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辨识;针对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变化产生的新增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识别;要对工艺设备变更进行工艺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三、具体安排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培训阶段(2021年4月14日~4月24日)1.生产经营部制定《风险辨识评价活动方案》,明确风险辨控活动的指导原则、阶段工作安排、具体工作要求等内容。

2.组织学习厂下发的《关于开展2021年度上半年QHSE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防控工作的通知》,宣贯通知内容,组织学习《风险分级防控培训资料》和《长庆油田分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的要求。

2021版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2021版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1版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2021版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一、前言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目的在于控制危险危害因素,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

因而全面识别危险、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重要危险、危害因素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对评价出的这些重大因素的控制与管理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二、危害辨识1、危害辨识的概念危害辨识是指识别危害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一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二是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2、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筑(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毒害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卫生设施;管理设施、应急抢救设施和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险危害因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等6类危险危害因素。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室息;其他伤害等16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106202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作业活动、设备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但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GB/T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给出以下术语的定义。

3.1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根源危险源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3.3状态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造成人的失误、物的故障,进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

3.5危害辨识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6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7风险评估辨识危害、风险分析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8基准风险评估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基本的、全面的识别和评价。

3.9持续风险评估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地识别作业活动、设备和设施所面临的风险。

3.10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对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事故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专项的或针对性的及详细的风险评价。

3.11风险控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度。

4危害(危险源)辨识4.1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a)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b)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c)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d)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e)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f)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g)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h)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i)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务室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j)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危害类别按GB/T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8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生理、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

(详见附件A:表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4.3危险源(危害)识别要点与过程4.3.1危险源有两种:“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

根源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状态危险源是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识别危险源存在,首要任务是识别根源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状态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包括了人、物和环境三方面,是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及其产生的环境因素)。

4.3.2识别危险源(危害)是二个过程:一是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二是确定危险源(危害)特性。

4.4危害辨识方法工作安全分析(JSA)、计划任务观察(PJO)、安全技术交底、安健环代表检查、日常巡查、使用前检查、专项监测等。

5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a)基准风险评估;b)持续风险评估;c)基于问题风险评估。

5.1基准风险评估5.1.1基准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图见附录B.1。

5.1.2基准风险评估范围和意义通过对所有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环境及职业健康的风险评估,了解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危害与风险的基准水平。

5.1.3基准风险评估对象在确定评价范围后,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a)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b)按工作场所(区域)或部门、班组;c)按设备(设施)。

5.2持续风险评估5.2.1持续风险评估流程工作流程图见附录B.2。

5.2.2持续风险评估范围、意义及要求5.2.2.1在基建、运行中的各种操作、检修作业、巡察和观察、计划工作观察、职业卫生监测、变更等活动中不间断地识别风险,并能按照紧迫或重要程度进行处理,同时对基准风险、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措施实施的监测数据进行收集。

5.3基于问题风险评估5.3.1基于问题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图见附录B.25.3.2基于问题风险评估目的和要求5.3.2.1对基准风险和持续风险评估出来的中等及以上的风险,以及对发生的事故/事件未找到根本原因、生产流程出现重大变化等,应根据管理要求实施专项风险评估。

5.3.2.2重大风险应填写附录B.4的重大风险控制计划措施清单。

6PES风险评估的使用6.1使用范围和目的对有作业指导书或日后经常重复的工作,可采用PES评估办法进行风险评估,为控制风险和完善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6.2评估步骤6.2.1危害识别6.2.1.1了解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如: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可能涉及到的设备(设施)、机械、工具和器材;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形态(液体、粉尘、固体等)和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人员的培训;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发生过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事件;与现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等。

6.2.1.2将工作活动分解到基本的步骤,在对工作分解时,应将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若干个功能阶段,如:“220kV 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开关操作、刀闸操作、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记录与归档等步骤;“变压器高压套管更换”可分解为施工准备、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放油、拆除旧套管、安装新套管、接线复位、注油、测量与试验、拆除现场安全措施、记录与归档等步骤。

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以15步为限。

6.2.1.3按危害辨识要求充分识别工作中每一步存在的危害。

危害类别见附录A。

6.2.2风险评价6.2.2.1采用半定量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值的计算,风险的大小由与系统风险有关的3个因素的分值之积来评估,即:风险值D=可能性(P)x后果(S)x暴露(E)。

6.2.2.2可能性因素的取值(见下表1)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以此综合考虑危害事件发生时,导致后果的可能性:a)现有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防护装置和设施、PPE的使用、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等;b)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被及时发现或察觉;c)危害造成事故最可能的后果、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d)曾经发生、听说过或估计的数据。

表1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导致后果的可能性(P)分值安全、环境职业健康10如果危害事故发生,即产生最可能和预期的结果(100%)频繁:平均每6个月发生一次6十分可能(50%)持续:平均每1年发生一次3可能(25%)经常: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1很少的可能性,据说曾经发生过。

偶然:3-9年发生一次0.5相当少但确有可能,多年没有发生过很难:10-20年发生一次0.1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尽管暴露了许多年,但从来没有发生过。

罕见:几乎从未发生过6.2.2.3严重性分值(见下表2)对已识别的危害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重点考虑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职业相关病疾、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以及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表2由于危害事件造成事故最可能的结果(S)分值设备事故/障碍与损失人身伤害职业相关病疾环境影响100²设备或财产可能损失≥1000万;²可能造成电网或设备较大及以上事故。

可能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

²可能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²可能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²可能造成大范围环境破坏;²可能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²可能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0²设备或财产可能损失在1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²可能造成电网或设备A类一般事故。

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重伤3-9人。

²可能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²可能造成3-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²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破坏;²可能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要撤离;²政府部门可能要求整顿。

25²设备或财产可能损失在1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²可能造成电网或设备B类一般事故。

可能造成重伤1-2人²可能造成1-2例难治愈的职业病或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²可能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可能影响到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

15²设备或财产可能损失在1万元到10万元之间;²可能造成电网或设备一类障碍。

可能造成轻伤3人以上²可能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²可能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可能对周边居民及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投诉。

5²设备或财产可能损失在1000元到1万元之间;²可能造成电网或设备二类障碍。

可能造成轻伤1-2人²可能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²可能造成3-9例有影响健康的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