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哲学中的矛盾观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知识链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只有形成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条件,矛盾双方才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
①促进事物的量变。
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
②实现事物的质变。
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根据含义判定——可靠的区分方法。
主要矛盾是针对事物发展而言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针对事物性质而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根据材料侧重点判定——有效的区分方法。
如果材料涉及促进事物的发展,侧重于解决问题(改造世界),则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如果材料涉及事物的性质,反映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认识世界),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根据关键词判定——快捷的区分方法。
题目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题目中出现“抓主流”“抓本质”“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二者均有两层含义。
【高考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联系 构 矛盾 成
可见,三者的关系: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 核心,它是联系的根 本内容,是发展的动 力;联系是事物矛盾 的表现形式;发展是 事物矛盾运动的最终 结果。
引 起
引 起
发展
制作:黄彦臣
天下皆知美之 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材料一: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 香鲸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材料二:红海中有一种红鲷鱼,二十几条聚 在一起,一雄多雌,雄死后,就有一个 雌鱼变为雄性。 材料三:a+b=a-(-b);
统一的第二种情形: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议一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请思考、讨论:
(共 性) (抽 象) (一 般)
辨析:矛盾就是对抗,矛盾就是对立。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因此认为矛盾 就是对立是片面的。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对立斗争 有多种形式,对抗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 形式,还包括非对抗的形式。所以,不能 认为矛盾就是对抗。
什么是“统一”呢? (有条件的、相对的)
“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 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 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 · · · · 气候分为冬 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 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 名字”。 ——赫拉克利特
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内 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 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 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 赖、相互统一的。即任何 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课后作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高二政治通用版 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含解析

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次矛盾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这种说法正确吗?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一、单选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每小题6分,共72分。
)1.闻名硅谷的“创意实验室”创始人BILL GROSS。
成立过100多家公司、经历过多次成败,BILL GROSS总结出决定创业成败的“五要素”:创意、时机、团队、盈利模式、融资。
在比对了200多家公司的数据后,他的结论是:再次是创意。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②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③创造条件抓住时机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关键所在④既要善于抓住关键,还要统筹兼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C919大型客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
矛盾观原理应用举例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8 分) (侧重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概念)
【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 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
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 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
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 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
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诗歌创作要坚持诗题和 诗句的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 诗词作品。
统一的观点说明如何处理 A与B的关系,那么就相当
于矛盾分析法了。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诗歌,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
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 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 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 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
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 对立的属性。“先赋诗”和“先立题” 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 ③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吸引、相互联 结的属性和趋势,无论是“先赋诗而
②铁路建设和运营必须考虑不同地区面临的不同实际,高铁适应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 要求,而偏远落后地区受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尚不具备发展高铁的条件,运行“慢 火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增强人民的获得 感和幸福感。
【2023湖南卷】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 “串 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 平 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 然 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 代 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 (1)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知识加以说明。(8分) 【答案】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 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3)

⾼⼆政治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3) ▲⽭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和核⼼): 1、⽭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因为: ①.⽭盾观点揭⽰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既相互对⽴,⼜相互统⼀的⽭盾双⽅的联系。
②.⽭盾观点揭⽰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即事物内部⽭盾双⽅的对⽴统⼀。
(以上也是“唯物辩证法和形⽽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盾和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原因) 2.⽭盾分析法具体包括:①.⼀分为⼆的⽅法(两点论、两分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法;④.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⑤.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盾就是对⽴统⼀。
对⽴是⽆条件的,⽽统⼀是有条件的。
“统⼀”是指⽭盾双⽅在⼀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盾双⽅依据⼀定条件相互转化。
4.⽭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盾只是把⽭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盾。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盾的正确⽅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盾特殊性原理的⽅法论,但须在⽭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作⽅法和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作⽤:⾸先在于它是⼈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盾的关键。
6.⽭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盾转化了,我们的⼯作中⼼、⼯作重点也随之转移。
⽭盾的主次⽅⾯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不⼀定是根本性质,可以是事物某⼀⽅⾯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13 生活与哲学:矛盾观、否定观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3
@《创新设计》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观点的 理解。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观点,解答时必须从 材料中挖掘出矛盾的知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保护与开发的冲突” 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 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体现矛盾的特殊性;“要注重在 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体 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1
@《创新设计》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二、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 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 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本课内容结束
1
13.生活与哲学:矛盾观、否定观
一、矛盾观 1.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高考政治矛盾观

矛盾观(一)、知识结构图第七单元辩证法知识结构图表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内因外因矛盾辩证法推动条件根据普遍性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片面的观点不平衡性主、次矛盾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孤立的观点对立对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状态途径量变质变的统一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静止的观点对立形而上学(二)、矛盾论原理、方法论 原理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内容:(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二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
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高考矛盾观知识点

高考矛盾观知识点高考是中国学生迈向大学和未来的重要关卡,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高考矛盾观的一些知识点。
一、自我矛盾与外部矛盾备考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自我矛盾和外部矛盾。
自我矛盾是指我们内心中的矛盾,比如学习压力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科目之间的优先选择。
外部矛盾则是指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和矛盾,比如对学业成绩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社交活动和学习时间的冲突。
二、努力与放松的矛盾备考高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努力。
然而,过度努力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压力。
因此,努力与放松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备考阶段的一大难题。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提高学习效果,但过度放松又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时间的浪费。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
三、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矛盾高考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考试中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更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
通过做题、思考和讨论,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集中精力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备考高考需要集中精力,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因此,有时我们可能会面临时间不够用、选择性学习的难题。
然而,高考并非只关注某一个科目,它是综合能力的考察。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集中精力攻克重点科目,也要注重全面发展,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五、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备考高考意味着进入激烈的竞争环境。
每个人都渴望取得好成绩,进入心仪的大学。
然而,过度的竞争可能引发各种不健康的现象,比如攀比心理和互相排斥。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总之,备考高考是一段繁重而充实的旅程,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矛盾。
面对这些矛盾,我们需要具备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不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5.a.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b.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既要重点⋯⋯又要⋯⋯)2.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材料( 点明矛盾是什么)2.同一性: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矛盾原理方法论总结

原理方法论记忆一卡通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8个)原理名称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1)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斗争性是绝对的。
(2)统一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举例(1)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性;同一性是相对的。
问题。
反对用片面的(2)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观点看问题。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相互依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置之死地而后生、居安思危(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为前提;握统一,在统一中把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握对立。
“不是冤家不聚头”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2)生活中和自己如:对环境资源的保联系最多、关系最密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远护与开发;对传统文切的亲人和朋友,往东变化和发展。
化的继承与创新;经贸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同行是冤家”(3)猫和老鼠、鹿和狼。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置之死地而后生件,使矛盾向有利方虚心使人进步向转化,趋利避害。
事事有矛盾:自然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矛盾。
时时有矛盾: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
人们每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有一部分细胞在死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作为高考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与方法论在政治思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之一,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对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过程和对矛盾的辩证认识方法。
它是一种探求物质世界本质的方法,彰显了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探索真理的进步性。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矛盾与辩证。
矛盾是对立面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对抗,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辩证就是指反对派别之间通过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的斗争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
唯物辩证法突出了矛盾运动、质变与量变、阶段性等方面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矛盾观的概念“矛盾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基本概念,是对世界各种矛盾的辩证认识。
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生的。
因此,矛盾观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观”与“非对抗性矛盾观”两种。
对抗性矛盾是一种进一步为自己的方向而阻碍对方的方向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对立面、对立事物之间的激烈斗争,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差异、竞争和对抗。
例如,阶级之间、派别之间的矛盾都属于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则是指在同一个物质体系内,由于不同部分的差异,部分内部或整个物质体系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的矛盾,表现为矛盾双方的联系、互补和互根。
例如,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三、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方法论,它以矛盾为中心,以解决矛盾的转化为目的,在对待问题上始终持有辩证思维的态度,研究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辩证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是指对待事物问题时必须全面、客观、科学的思想方法,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矛盾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各种矛盾关系,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矛盾规律的认识。
高三政治矛盾观原理方法论整理

大家好
3
概念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就是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 外延 互比较而言。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
则可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 较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 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
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 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讲的是“矛盾
? 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这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防止片面性。
?
? 2.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
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P69)
?
? 3.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树叶。”后来,他讲“同一律”时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 叶。”这说明 ( )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5. “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我们自己。”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 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 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是不平衡的 D. 矛盾双方各有不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知识链接】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只有形成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条件,矛盾双方才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
贯通,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
①促进事物的量变。
在量变过程
的质变。
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根据含义判定——可靠的区分方法。
主要矛盾是针对事物发展而言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针对事物性质而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根据材料侧重点判定——有效的区分方法。
如果材料涉及促进事物的发展,侧重于解决问题(改造世界),则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如果材料涉及事物的性质,反映人们对某
一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认识世界),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根据关键词判定——快捷的区分方法。
题目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题目中出现“抓主流”“抓本质”“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
二者均有两层含义。
从定义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从性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
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事物的共同点、共同本质。
出现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准,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或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再特殊的事物,也总是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
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②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2)〖JP+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JP〗
①两者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
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②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则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创新预测】
1.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世纪以来第八个“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决定》指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因为
A.《决定》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双方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 2011年上半年,我国各地积极推行房产限购政策。
各地“限购”细则都限定了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但“限购”执行的尺度不一,其中,深圳最为严厉,对无法提供在本市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实行禁止购买;相比之下,天津、太原的“限购”则显得温和许多,只对城市核心区域进行限购,其他区域不受限
制。
这从哲学上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DW2〗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DW2〗
D.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3.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政治制度的完善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4.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把握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因为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将其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答案为B;A、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解析】本题以房产限购这一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材料主要表明在各地积极推行的房产限购政策中,均限定了购房套数,但各地具体执行的尺度不一,具有不同特点,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答案为A;B、C、D与题意不符。
3.【解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C正确;A与题意不符;B不属于哲学道理且说法错误,排除;D说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包容性发展”即不同国家在相互联系中合作共赢。
这表明,在发展问题上,国家间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同时,各国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即存在着斗争性。
〖JP2〗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各国只有在不平衡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即在对立统一中才能共同向前发展。
答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