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青年教师如何备课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必须提高备课的质量。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应该紧紧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这一核心,狠抓备课这一环节,提
高备课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轻教师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间题
1.重个体备课,轻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变个体优势为群体优势的有效手段,但它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中,并没有开展起来。这突出地表现在:同一年级的不同教师之间教学进度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进度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也大相径庭,练习题设计等等不一。有的学校尽管有集体备课活动,但开展得极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集体备课前,没有进行充分个体备课,也没有确定好中心发言人,导致集体备课时,你一言,我一语,盲无目的,效果较差。这是因为:(l)教师的工作是以个体独立进行为主的,而集体备课,需要有严密科学的程序,备课组成员要人人参与,通力合作。(2)个别学校的学科教学成绩评估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往往过分突出单个人的教学成绩,没与备课组整体成绩挂起钩来,不能调动起教师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的甚至还存在相互保守的现象。
2.重单个课时备课,轻单元备课。有的教师单个课时教案齐全,而缺少单元备课,有的即使有单元备课,也备得不到位,不实用。这是由于,有的教师受教学水平的限制,不知单元备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及怎样解决,搞不清该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找不出一个单元中各章节、框题之间的关系,挖不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不出单元知识框架,从
而使单元备课有形式无内容。
3.重内容、轻形式或重形式、轻内容。有的教师教案中教学的具体内容写得具体、详实,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但形式上却不规范,如书写潦草、项目不全等;也有的教案字迹工整,项目齐全,但教学的具体内容却很少,只是几个标题,显得空洞无物。前者是由于,有些教师没有领会到教学的真谛,教学的目标意识和重点、难点意识淡薄,虽然在教案中注明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有意识地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后来干脆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项目省略去了。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为了简单省事就将教案中应有的项目省略
了。后者主要原因是,个别教师由于缺少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在表面形式上作文章,课备得很浮浅,达不到教学目的,完不成教学任务。
4.重教材,轻大纲。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手中没有教学大纲,有大纲的教师,备课时也不看,或不进行潜心研究。这些人对大纲的作用缺少深刻地认识,认为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要求及教学内容等,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明显,特别是考试题和答案往往直接出自教材上而不出自大纲上。所以,在备课中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不注重对教学大纲的钻研。
5.重知识教育,轻思想教育。很多教师在备课中,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不能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由于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要经历一个知、情、意、行的内化过程,不是三言两语、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思想教育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再加上受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评估教师教学成绩时,只看文化知识的教学效果,而不看思想教育的效果,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管知识传授,不管思想教育。
6.重教学过程,轻板书设计和教后札记。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役有板书设计,更没有教后札记,个别即使有也是应付工事,特别是教后札记,更是五花八门,不着边际。他们大多低估了板书设计和教后札记的作用,有的尽管有板书提纲,但不善于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在备课本上单列出来,只是上课时在黑板上信手涂鸦;对教后札记,很多教师
不知写什么、怎样写。
7.“写备”多,“思备”少。由于个别教师事业心不强,再加上有的教师不善于动脑,误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故重写,不重思。写前,没进行全面地思考,精心的安排;写后,也不反复地推敲、熟悉、修改;教后,也没有仔细斟酌、认真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外,更没有
作必要的记录。
8.照抄多,创新少。有的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创新意识,只是照抄课本、教参书的有关内容,照本宣科,备不出新颖性和趣味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备课的最高形式是教育科研,备课过程是一个研究教学艺术的过程,象蜜蜂酿蜜一样,采百家之花,酿一家之甜,若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不注重动脑研究问题,心中没有教育科研意识,就
备不出有新意的课,写不出有价值的教案。
9.备教材、教法多,备学生、学法少。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之教师对学生不十分熟悉。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研究教材、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实际
状况及学法指导的研究。表现在教案中,只有教师的怎样传授,没有学生怎样接受;只有教
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参与。
10.备“讲”多,备“练”少。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侧重于备讲什么,怎样讲,而不重视练什么,怎样练,怎样进行思维训练,讲练怎样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的过程,上课就是讲课,把问题讲深、讲透、讲明白。也有的教师误认为“练”就是让学生做练习题。因此在备课时,把教学过程机械分成两部分,前边是教师讲,后边是学生做练习题,造成讲练脱节,不知道在教师讲的过程中,穿插学生的归纳、分析、举例等活动同样属于练的范畴。
11.备知识的传授多,备能力的培养少。在备课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地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不能寓能力的培养于知识教学之中,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能,不能从发展智能出发传授知识,没有做到低起点、高落点,即出发点在知识上,落脚点在能力上。这主要是受“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观点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的,特别是应试教育在目前还有它一定的“生存空间”,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备知识的传授
多,备能力的培养少。
12.备知识的纵向挖掘多,备横向联系少。一般地说,知识点的纵向挖掘相对容易些,而找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往往需要教师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备课中,大多数教师能查阅有关工具书籍,引经据典,对知识点进行纵向剖析,而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却很少涉及,忽视了知识的承接性、延续性,没将知识连成体、结成片,构成系统,
形成网络。
二、教师如何备课标
1.“入乎其中”,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入乎其中”,即对课程标准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与课程标准开展认真而又深入的对话,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反复阅读,做到逐字逐句,深钻细研。就具体一个章节而言,必须弄懂这个章节主要介绍哪些内容,每一部分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各部分内容是怎样展开的。怎样论述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联系;各部分内容中涉及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