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体内药物分析 课件ppt课件

最新体内药物分析 课件ppt课件
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是不可截然划分的 ——为便于讨论而分别叙述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4
(一)检测条件的筛选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标准物质 —— 照拟定的分析方法(不包括生物基质的预处理)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0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 建立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检测条件的筛选 (二) 分离条件的筛选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1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较为“干净”,可用HPLC检测
用RIA分析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放 ——经过简单的蛋白沉淀或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9
四、实验室条件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在设计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还应充分考虑 到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室使用的仪 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 分析方法建立之前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使所 拟定的分析方法
——避免受到代谢产物的干扰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3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第05章-体内药物分析-幻灯片

第05章-体内药物分析-幻灯片
中长期保存
尿样宜立即测定,否则应加入防腐剂或低温冷藏。
第二节 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微量药物存在于大量生物介质中,若直 接进行测定,内源性物质可能干扰,药 物浓度太低将会达不到仪器灵敏度要求。 因此,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必须经过分离、 纯化与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 行化学改性处理,从而为最后测定创造 良好的条件。
pH13 pH7 pH2
返回 液-液萃取(续)
其他方法
① 离子对提取法(ion-pair extraction) ②提取烷基化法(extractive alkylation)
——适用于离子化倾向较大,难以 用溶剂直接提取的极性药物
离子对提取法
一种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性药物的方法
原理:在体液(水溶液)中呈离解状态的 酸性或碱性有机药物(Q),与呈相反电 荷离子(X)作用形成具有一定脂溶性的 离子对(QX),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酸水解:
尿中缀合物用盐酸水解时,使代谢物的七元 环断裂、形成相应的二苯甲酮衍生物
酶水解:
用 - 葡 萄 糖 醛 酸 苷 酶 水 解 酶 , 尿 液 1ml 、 pH4.8缓冲液50l、 -葡萄糖醛酸苷酶溶液 0.1ml、37℃水浴水解12h,水解后尿样调成 pH9乙醚萃取
返回 缀合物的水解 三唑仑GC测定
一般规则:碱性药物在碱性pH值、
液-液萃取法水相pH值:
生物样品宜在碱性或近中性提取,
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多为酸性,在碱性 下不易萃取
空白血清在pH2、pH7和pH13缓冲液 中乙醚提取,提取液用RP-HPLC(UV)测 定,碱性药物在pH13下提取液杂质峰少
第三章 附图五
空白血清乙醚提取物的HPLC色谱图
常用沉淀剂—CuSO4-Na2WO4、ZnSO4-

第25次课 体内药物分析_PPT幻灯片

第25次课 体内药物分析_PPT幻灯片
品量少、不能重复取样:生物样品多数在特定
条件下采集,无法再次取样,且浓度低、变化幅
度大,在测定前需浓缩、富集以适应分析方法要
求。
返回 首页
2、唾液:
优点:样品易得,取样无痛苦,尤易为儿童接收。 缺点:药物浓度变化大 采取:漱口15分钟,收集自然流出或经舌在口内 搅动流出的唾液。也可采取物理、化学方法刺激 使唾液流出。
另外,在用药过量、误服或服毒等中毒事件中, 为解毒急救或判断案情,也需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还有对一些兴奋剂、致幻剂、镇静剂等药物滥用现象 也需要进行体内药物进行检测。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干扰物质多:生物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内源性物,
质如蛋白质、脂肪等,以及代谢物、结合物等,
样品一般均需经过分离、净化后才能进行分析。
免疫测定法原理
将被测药物作为抗原( Ag )免疫动物使其产
生抗体(Ab),然后根据抗原、标记抗原( Ag* )
与一定量的抗体分子竞争结合的程度来测定抗原
(药物)的含量。
Ag*t
标记抗原总量
Agt
+ Ab
Ag*-Ab+ Ag*f
游离标记抗原
Ag-Ab+ Agf
抗原总量
游离抗原
五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实验步骤
③ 离子型药物:离子对提取发 ④ 提取技术:提取次数尽可能少,不要求提取完 全,而要求适量而稳定的提取率。
(2)液-固提取(LSE):
将生物样品溶液通过填有适宜担体的小柱,使 药物保留在担体上,洗去杂质后,用适当的溶剂洗 脱下来测定;或杂质保留在担体上,先把药物洗脱 下来测定。
(四)被测组分的浓集
浓集方法:
1、末次提取时,加入溶剂尽可能少 2、挥去溶剂:

《体内药物分析》PPT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PPT课件

(四) 组织
常用的脏器组织:胃、肝、肾、心、脑等
1. 样品的制备
先制成匀浆液━━萃取药物
2.样品处理
①沉淀蛋白法
②酸水解或碱水解法
③酶水解法
(五) 毛发(头发)
适用:微量元素测定
方法:有机破坏法
湿法破坏
干法破坏
氧瓶燃烧法
测定方法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二节、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体内样品种类
生物样本:生物体的任何脏器组织、体液均可 作为生物样本.
常用样本:血液(血浆、血清或全血)、尿液、 唾液、毛发
二、体内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血样
适用-药物药动学研究、生物利用度、治疗药物检 测等研究与实际工作。
血药浓度通常指血浆、血清中的浓度。其中 的血药浓度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 状况。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样本 1.血样采集 动物(采血不得超过总量的1/10) 人:静脉采血1-5ml
的强酸:10%三氯醋酸、6%高氯酸、5%偏磷酸 等。(高速离心机离心约2min )上清液近呈酸 性pH 0 ~ 4。不适宜在酸性中分解的药物。
④ 热凝固法 要求药物热稳定好,通常加热至90℃ ,使热 变性蛋白沉淀,高速离心或过滤法除去。
方法最简单,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
(二)分离纯化与浓集
一般浓集方法: ①使被测组分提取体积小
贮藏
采血后及时分离。 短期保存:4℃ 长期保存: -20℃或-70~-80℃ 全血未经分离不宜冷冻
(二) 尿液 适用-药物剂量回收、肾清除率和生物利
用度测定、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体内药物的清除主要通过尿液的排出。药 物可以原型或代谢产物及缀合物等形式排出。 尿液中药物浓度高,收集量大、方便。但 尿液浓度通常变化较大。 尿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不 宜采样的人群:肾功能不良者、儿童 采样后应立即测定。否则应加入防腐剂或冷藏

5-体内药物分析

5-体内药物分析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1、血样的贮藏
采集后及时分离血浆和血清(≤ 2h ),分 离后置硬质玻璃试管中或EP管中完全密塞后再 贮存。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2、唾液样品的贮藏
——测定唾液pH时应在取样的当时测定。
——为阻止酶催化生成粘蛋白,应在4℃以
下保存
——冷冻保存唾液时,解冻后应用前摇匀。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3、尿样的贮藏
3 强酸沉淀法
常用的强酸——10%三氯醋酸、6%高氯酸、
5%偏磷酸等
试剂用量 ——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时
——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 离心分离 ——高速(>10000r/min)离心1~2min 上清液pH ——pH 0~4
4 热凝固法
当待测物热稳定性好时可采用。 通常可加热至90℃,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
(一)血样——血浆、血清和全血
——体现药物浓度和治疗作用之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生物样本。 1.血样的采集: 注射器 、毛细管眼眶采血、静脉插管手术、 滞 留针股静脉取血
动物实验时,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 的十分之一。
二、体内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血样的制备: 测定血中药物的浓度,通常是指测定血浆或 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并非指全血。
(二)分离与浓集 目的: 1、消除内源性物质、代谢物及其他共存物质 的干扰; 2、提取浓缩待测物质,使其易于检测
(二)分离与浓集 方法: ——液-液萃取法(传统的方法)
——固相萃取法(液—固萃取法) ——自动化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超滤
——微透析技术
(二)分离与浓集 1 液—液萃取法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1)溶剂的选择——试验成功的主要条件 考虑:提取效率和选择性; 操作是否方便

体内药物分析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要是:新药疗效与毒性的评价、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和作用机 理的研究;
•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Biopharmacy)研究的主要内容:药物与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工艺-药物浓度-药效之间的关系,生 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
70年代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
80年代
发展迅猛,新仪器不断涌现
90年代
成为一门综合性Biblioteka 强的应用学科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
2.国内情况
我国学者对体内药物分析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1981年,南京药学院吴如金教授在“中 国药学会药物分析第一次学术会议”上首次作了“体内药物分析诌议”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和兴趣。随后,在全国各地相继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对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任务、方法技术及应用情况 进行了介绍与推广
1. 样品中干扰物多。方法的分离能 力、专属性要强。
2. 样品量少。方法要可靠准确,细 致熟练。
3. 浓度很低,方法有高灵敏度、准 确度和精密度,稳定而较高的回收率。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4. 数据结果重现性一般较差; 5. 由于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就 方法而言,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并在 不断充实和完善之中。 6. 工作量较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结果 的阐明较复杂。
2. 区别: (1)目的、性质不同:前者以评 价药物的真伪优劣,即外在质量为目 的,以国家标准为规范,由药检、质 检执行,结果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后 者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内在质量,测定 体内微量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性物质, 具有研究和探索性质。
(2)方法的不同: 前者属常量分析,多用经典方法,部分 用仪器分析,方法为各种标准所收载;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样品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样品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法
五、样品的测定方法
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紫外扫描 荧光扫描 氢火焰监测器 氮磷检测器 电子捕获监测器 质量碎片选择离子监测器 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 放射免疫法 酶免疫法 荧光免疫法 游离基免疫法
体内药物分析
一、样品的种类
体内药物分析采用的生物样品种类包括体内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其中 最常用的是血液(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和唾液。
二、样品的采集
采集原则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要求进行选取; 所取样品应能正确反映药物浓度与效 应之间的关系; 样品应易于获取,便于处理、分析。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样 血样包括血浆、血清和全血,是体内药物 分析中最常用的样品。 血样采集方法:静脉取血或毛细血管取血。 血样采集的量:一般取血量为1~3ml。 动物: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的1/10。
四、样品的制备及测定
样品的制备 (一)样品制备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生物样品的类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浓度范围 药物测定的目的 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四、样品的制备及测定
(二)样品的制备方法 1.去蛋白法
(1)加入沉淀剂和变性试剂:加入中性盐、加入酸、加入金属离子。 (2)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腈、四 氢呋喃等。 (3)酶消化法: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
二、样品的采集
(二)尿液
测定尿药浓度主要用于药物的 剂量回收、肾清除率和生物利 用度的研究以及药物代谢类型 的测定。体内兴奋剂检测的样 品主要是尿液。
二、样品的采集
(三)唾液
唾液的pH约在6.9±0.5,个体差异较 大,此外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如有 无刺激,剌激类型、强度与持续时间, 年龄,性别,疾病,药物等的影响。 一些药物的唾液浓度与血浆浓度相关, 样品易得,取样无损害。

《体内药物分析》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课件

个体化用药指导
个体化用药指导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精 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用药已成为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 良反应的重要手段。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实现对个体 化用药的科学指导。
在个体化用药指导中,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 案提供依据。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满意度。
03
免疫分析法
04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 应进行药物测定的方法。该方法 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度和简便性 ,适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 测定。
其他方法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体内药物分 析还包括光谱法、荧光法、化学 发光法等其他一些测定方法。这 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更具优 势,例如光谱法在某些特定药物 的测定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某些药物可能通过皮肤排泄,但这一过程相对较 慢且排泄量较小。
05
CHAPTER
体内药物分析的应用
药效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分析药物 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特点,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效学研究中,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 在体内的分布、活化、代谢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效的 影响。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预测新药在不同 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药物的研发、 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临 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的研 究提供支持。
药物代谢过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吸收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生物体内,如口服、注 射、皮肤吸收等。在吸 收过程中,药物可能受 到生物膜的屏障作用、 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 等因素的影响。

体内药物分析[可修改版ppt]

体内药物分析[可修改版ppt]
体内药物分析
1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 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
……
沉淀蛋白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 沉淀蛋白
▪ 操作:
50μl血浆+150 μl甲醇→涡旋1min→3500rpm离心 10min→取上清液进样分析
▪ 常用沉淀剂: ▪ 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腈 ▪ 酸性沉淀剂——三氯醋酸、高氯酸 ▪ ……
▪ 色谱柱:DiamonsilTM C18(5 m ,200×4.6mm)

分析柱前备有Supelco保护柱
▪ 流动相:甲醇-水(35∶65)
▪ 流 速:1.0ml/min
▪ 紫外检测波长:290nm(0.0005aufs)
▪ 柱 温:25±1℃
生物样品分析 的前处理
▪ 蛋白沉淀 (SD大鼠血浆)
2. Dissociating ion/solvent clusters before the sampling orifice
ESI示意图
生物样品分析 的前处理
液质联用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
▪ 基质效应的存在
▪ 基质效应可认为是样品中分析物周围所有成分的集 体干扰行为。
▪ 除分析物外样品中所有其它成分所引起的分析误差,尤指来 自生物样品中未知的或性质不确定的成分或体系特性(如粘 密度、离子强度、表面张力等)所引起的干扰。
▪ 溶剂的选择与纯度的要求 ▪ 有机溶剂相和水相的体积 ▪ 水相的pH 值
▪ 常用的液液萃取溶剂:
❖ 正己烷
❖ 叔丁基甲醚


❖ 乙醚

❖ 乙酸乙酯

❖ 正丁醇*
▪ 相似相容原理进行选用
▪ 沸点低、易于挥散和浓集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课件

示例:血液中酒精的检测(直接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
0.2ml全血和0.5ml内标放到小瓶后迅速封口 小瓶被放到顶空进样器上 自动加热获得气液两相平衡 将液上气体注入GC分析
3.2.2蛋白沉淀 protein precipitation PPT ★
测定血样时用,去除蛋白质,使结合的药物释放出 来
有机溶剂沉淀法(甲醇、乙腈)
中性盐析法(饱和硫酸铵) 强酸沉淀法(高氯酸)
使蛋白变性后除去
蛋白沉淀过程示意图
A 血浆样品200µl B 加入甲醇600µl C 涡旋混合3min后 D 10000 rpm离心10min后
ABC D
常用蛋白沉淀剂的用量及沉淀蛋白的百分率
沉淀剂
甲醇 乙腈 10%三氯醋酸 钨酸盐-硫酸 (饱和)硫酸铵
分析方法的建立—色谱条件及优化
体外方法的建立
色谱柱:Diamonsil C18 柱 (5 µm, 200mm×4.6mm i.d.) 保护柱: DiamonsilTM ODS 流动相: 乙腈-0.5% 三乙胺(磷酸调pH3.0) 为21:79 流速: 1 ml/min 荧光检测:λex - 280 nm, λem - 425 nm 柱温:30℃ 内标化合物为洛美沙星(结构类似、性质相近)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DMPK)研究——新药研发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临床应用
内源性物质检测——疾病标志物 社会事件中的分析——食品安全、法医毒物分
析等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DMPK
喹诺酮类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血药浓 度的峰浓度,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浓度依赖性

体内药物分析分析方法PPT参考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分析方法PPT参考课件
12
第六章.色谱分析法
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其分离原理主要是利用物 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的差异达到分离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
一.概述
A:薄层色谱(TLC)是指将固定相均匀的涂在光洁的玻璃等表 面形成薄膜,将待分离物点在薄层半的一端,于展开室中,展 开剂借毛细作用从薄层点样的一端展开到另一端,使不同的物 质得到分离。 B:根据机制不同分 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 胶色谱
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具备:必须有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 一定的荧光效率 1)荧光效率(φf) 表示物质发射荧光能力大小 2)分子结构与荧光特性 A:共轭结构
5
B:分子的取代基 -OH、-OR、-NH2、-CN等荧光增强;-COOH、 NO2、-C=O、-NO等荧光减弱;-R、-SO3H等荧光不变。
3.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1.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A:样品中的杂质在测定λ处无干扰 B:生物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较高,达到检测限
2
2.差示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简称△A法
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待测物以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其吸 收光谱有明显的区别。而共存的物质不受这种环境变化影响, 吸收光谱无变化。
2)测定方法
A:两份相同的共试品溶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一份置于样 品池中,一份置于参比池中测其差值(△A)
1)激发光谱 是指激发光的波长与发射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2)荧光光谱 是指荧光波长与发射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4.激发波长λex和荧光波长λem选择
1)根据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选择λex和λem 2)λex和λem的距离≥20-30,理想的为50 3)若激发波长有几个强度适宜的峰,选择波长最长峰 5.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体内药物分析_薄层色谱法 PPT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_薄层色谱法 PPT课件
7
NH2:丙氨基改性
C18: 弱极性
Diol: 二醇 醚改性
CN:丙基腈 改性
8
9
10
11
点样
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点样位置需精确; 第二,尤其对于定量分析,点样体积需要精确和准确。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原点在展开方向应该尽可能小, 对于HPTLC,应小于1.5mm, 点状点样:体积受到严格限制。在HPTLC板上点状点样体 积通常为0.1-1μL。溶剂在板上扩散会“环形色谱”。 非接触喷雾式条带状点样:均匀,可提高解析度和检测限。 由于HPTLC扩散小,10*10cm板可点16个样品
28
血清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 溶液(浓度为1.0μg/ mL)0.5、1.0、2.0、 3.0、4.0、6.0μL加人 磨口试管中,再加人血 清l.0mL,按供试品溶液 的制备方法操作
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 方法,其分离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等的差异而 得到分离。
随着临床药学的迅速发展,色谱法在体内药 物分析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 地位,已成为体内药物分离检测最重要的方法
1
色谱法包括纸色谱、薄层色谱、凝胶色谱、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法是应用最广的分离分析方法, 特别是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尤为重要。液相色 谱法的分支很多, 广义的液相色谱法包括:高 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 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类别, 而它们又各自包括 多种方法。
17
18
19
20
瑞士卡玛CAMAG公司的仪器
全自动、
半自动、
手动点样仪
条带状喷雾式样品点样
21
薄层板切割器:

体内药物分析(精)

体内药物分析(精)

体内药物分析
18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
全血的制备
成 分
血浆 红细胞
有形物质 白细胞
血小板
5/31/2019
体内药物分析
19
全血的制备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
某些情况血浆内药物浓度波动大,或血浆 浓度低,可用全血(全血净化较血浆和血 清麻烦)
(四)器官组织(tissue)
用于动物试验药物动力学研究 临床服用药物引起中毒死亡
组织处理的一般方法有: 1.匀浆化法
加入一定量的水或缓冲液,在刀片式 匀浆机中匀浆,使被测药物溶解,取上 清液供萃取用
—方法简单、但回收率低
5/31/2019
体内药物分析
32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
化学法的优点:缩短采样时间减小唾液 pH波动(pH≈7.0),S/P个体差异小
5/31/2019
体内药物分析
28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
唾液样品的制备
唾液样品采集后,应立即测量其除 去泡沫部分的体积,以3000rpm离心 10min,取上清液直接测定或冷冻保 存
5/31/2019
1.干扰杂质多 2.样品量少 3.要求较快提供结果。
5/31/2019
体内药物分析
9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
一、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制备
生 脏器组织 物
样 品
体液
血液、尿液、唾液、毛发、乳汁、 精液、脑脊液、泪液、胆汁、
胃液、胰液、淋巴液、粪便等
血液(血浆、血清)—体现药物浓度和治疗作 用之间的关系(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7
www.themegallery.co m8
www.themegallery.co m9
四、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干扰杂质多(内源性物质, 分离纯化) 2.样品浓度低(富集,净化) 3.取样量少 4.工作量大 5.时间短 6.有一定设备
FID GC ECD
N/P-FID GC-MS
21
常用体内样品预处理方法
22
常用体内样品预处理方法
加入与水混融的有机溶剂(乙腈、甲醇、丙酮、四氢呋喃)
蛋白质 的去除
加入中性盐(饱和硫酸铵、硫酸钠、枸橼酸盐) 加入强酸(三氯醋酸、高氯酸、偏磷酸) 加入金属沉淀剂(CuSO4-Na2WO4、ZnSO4-NaOH)
监测;唾液样品也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优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反复采集,采集时无痛苦、 无感染危险;唾液成分比血液、尿液简单,提取方便,有时 可直接上样测定;有些唾液中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血浆中游离 型药物浓度。
15
缺点: 唾液是各腺体分泌的的混合液体,其 组成发生经时变动。 S/P只有少数药物是恒定值。 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药物在唾液 中的浓度低。 对有些患者(昏迷)不能采集唾液样 品。
16
(二)样品的贮藏
1.血样(血浆、血清)及时分离→冷藏, -70℃加入 稳定 剂NaF 2.尿样
①尿中水、无机盐、尿素等细菌的生长, 4℃保存 ②加入防腐剂 a.1%甲苯 b.饱和氯仿 c.pH改变 3.唾液:同血样
17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与制备
30%以上工作和费用用在样品前处理上 18
二、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汁、泪液、脑脊液、胆汁等。
12
(一)样品的采集
1.血样 血样浓度与作用点的浓度密切相关,可以反
映靶器官的浓度。
血细胞
血液
抗凝 自然
血浆(plasma) 血小板 血清(serum) 血细胞
全血 测定血样中平均分布于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药浓
13
2.尿样
▪ 目的: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药物代谢和生物利用度 ▪ 特点:浓度高,易于收集,体内代谢研究,应水解分 离 ▪ 优点:易得,属非损伤性取样,样品量大;尿中药物浓度高,
药品三原则: 安全,合理和有效
2.新药报批 3.为设计新药提供信息
①从代谢产物中开发新药(保泰松和羟基保泰松) ②前药设计 ③新剂型的研究,缓控释、经皮制剂等 以上内容必须通过测定体内药物浓度得以解决
3
(二)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意义
1.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思考题:剂量增加, 药效是否成正比增加???
4
缀合物的水解 酸水解(盐酸) 溶解剂法 (硝酸-高氯酸消化)
酶水解(葡糖酸苷酶、硫酸酯酶、枯草菌溶素)
有机破坏 (硝酸-高氯酸消化)
分离、纯化 与浓集
液-液萃取法 (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
液-n,LSE)
www.themegallery.co 2m3
2.浓度范围 灵敏的方法 3.测定的目的 定性 定量 母体 代谢 4.生物样品的种类 5.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① 专一性 ② 灵敏性
20
处理步骤与方法
全血/血浆,组织
(1)蛋白沉淀 (2)调节pH
放射免疫分析
选择性溶剂提取
化学衍生化(提取烃基化)
碱回提
残渣
酸回提
HPLC UV、FLD、ECD
TLC 分光光度法 UV、FLD
2.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机体因素
a.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妊娠期) b.病理因素(胃肠道、肝脏、肾脏) c.遗传因素(乙酰基转移酶代谢异烟肼、乙醇脱氢酶)
(2)药物因素
a.剂型因素(生物利用度问题) b.药物合并使用(酶抑、酶促) c.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食品、个人精神状态)
5
分析目标
体内药物分析
Biopharmaceutical analysis
1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一、体内药物分析的定义 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
物质的质和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 药物分析, 法医鉴定, 毒物分析
2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
(一)在新药评价和开发中的意义 1.全面质量控制 (毒奶粉事件)
(一)预处理的目的
将药物从缀合物(尿)或结合物中释放出来,以测定药物的总浓 度 将微量药物从复杂的介质中纯化、富集出来(分离浓缩) 防止分析仪器的污染,提高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出现浑浊和 沉淀,杂质多,与试剂起反应,影响色谱柱寿命)
19
(二)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1.药物理化性质 pKa 亲脂性 挥发性 溶解度 光谱特征 稳定性
2.加入酸性沉淀剂 三氯醋酸 高氯酸 苦味酸等 使蛋白质分子的阳离子
形成不溶性盐而↓,pH低于等电点
25
3.组织酶消化法 加入酶使蛋白质水解 优点:①平衡条件下进行,可避免反应和降解
②可改善对蛋白结合率强的药物的回收率 ③不产生乳化 4.其他 加热 超滤
26
(四)生物样品缀合物水解
10
五、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1.色谱分析法:TLC、、GC、HPLC、 HPCE
2.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 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3.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学方法用于抗生 素类药物的体内分析,如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或临床TDM等体内样品测定
11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一、生物样品的采集与贮藏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品种有血液、尿液、唾液,也可用乳
(三)生物样品去蛋白处理 目的:
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释放出来, 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 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 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延长使用期限
24
1.加入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及中性盐 甲醇 乙腈 甲醇1:2 乙腈1:1.5 (NH4)2SO4 NaCl
含有缀合物或代谢物,是研究代谢物结构的首选样品;蛋白含 量极低,不需去蛋白处理。 ▪ 缺点: 与血药浓度不相关,难以反映药物作用过程;受肾功 能、pH影响;难以定时定量取样,易污染;所含成分复杂,已 知其中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就达数十种。
14
3.唾液
唾液是无损伤性采样,易采集。
一些药物的唾液药浓(S)与血浆游离药浓 (P)密切相关,因此,在TDM中可利用测定S代替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