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选择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抚顺)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试题中的“望”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家人团聚

B.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乱中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D.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

2.(2015•铁岭)选出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 首联描写了作者到长安后看到的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悲凉景象。

C.“家书抵万金”既写出了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D. 尾联叹息衰老,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和思亲之情。

3.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 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 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4.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5.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城春草木深”写出了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是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家人的平安让人倍加惦念,以夸张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白头”是虚写,其时诗人才45岁,以夸张手法抒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6.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7.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

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8.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0.请选出对杜甫《春望》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11.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安危的时刻牵挂。

B.颔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都是为了表达他感时伤世的情怀。

C.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足见他衰老得很快,而这又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13.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

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15.下面对《春望》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