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翻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翻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翻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翻译:我志在救世济民,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要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十一、《病家两要说》1.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
阳春白雪,和者为谁?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翻译:要砍伐根枝盘曲交错的树木,一定要寻求锋利的器具,良医高明的见解,好比“阳春白雪”那种高雅的音乐,能跟着唱和的人又有谁呢?既然如此,做医生的人对高明的医术尚且不能了解,何况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呢?2.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翻译: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妄之医的误用药物?在证候真假难分的关键时刻,怎能经受得了不同意见的互相干扰呢?一个计策失误,病人这一生也就交待了。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之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翻译:然而一定要具有小心、胆大、行方、智圆的全面才干的人,望、闻、问、切四诊全部地掌握运用的人,在跟病人接触时能聚精会神的人,在病情还不明显时就能察看出隐蔽的病证的人,这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担当起关系到人的性命的重任4.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计之得者。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01医师章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译文】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
凡王国中有患疾病的,有头上长疮或身上有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
(夏历)年终,考核医者医疗的成绩,以确定给予他们食粮(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
【原文】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译文】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
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
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
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
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原文】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
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译文】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
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虽然说医学是救命的。
但首先,医学是让大家不生病的。
能让人都不生病,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越忙的医生反而是水平最差的。
我们世俗的观点是: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这位医生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
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对于国家和社会有利吗?我建议换种方式来发挥医生的作用,可以让每个医生分管一块地方。
若当地病人越治越多的,就要罚他的工资,让他反省,为什么病人越治越多!医生只治不防,越治越忙,这样的医生要他干什么。
相反,病人越治越少的,甚至医生都悠闲了起来,就要奖励他,让其他医生看到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呢?因为上工治未病。
只有病人越来越少,才算是上工。
既然是上工,当然要奖励。
至于他悠闲,那是他的本事。
别的医生不要羡慕,有本事你也去加强预防,让你医疗辖区内的所有人都不生病,既利益了大家,又悠闲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越是上工,越要得奖励;越是下工,越要受惩罚。
本该如此。
今时我们好像弄颠倒了。
至于陷入病人的海洋中,每天只能拼命治病,这是下工。
说明他的水平有限,并且,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的健康。
这样的医生要受惩罚,而且,要令其深刻反省。
人民日报发文称:“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我自己多年临床也深刻地体会到,我明明是一个中医人,明明我更擅长的是“治未病”,可是,我却在治病上忙忙碌碌,一天都不得闲。
行医以来,我每天都在拼命看病。
结果病人却越治越多了。
作为一名中医人,这是我最大的失败。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我的失败,所以,我要重视“治未病”,因为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从2009年开始,不管临床多么忙碌,不管每天临床工作多么辛苦,我总要写几篇关于中医养生防病的文章,在新浪微博里发表,去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
医古文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圣明之人能预先知道潜在的疾病苗头,能让好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病能治愈,人也能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病的方法少。
2、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今此儿强死也。
”译文:然而本来是读书人,因医术高明才做了医生这个职业,常常自己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理政,得病很严重,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
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愈,经常从事治疗,还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时间远离家室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要暂时回去一下。
”到家以后,用妻子患病来推辞,多次请求拖延假期不返回。
曹操多次写信请他,又令地方政府催发遣送,华佗依仗本领讨厌靠侍奉人食俸禄,还是不起程。
曹操十分恼怒,派人前往调查:如果其妻确实有病,就馈赠小豆四十斛,宽限假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就逮捕押送他。
于是华佗被解交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招供认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委实高明,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容饶恕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难道没有这类小人吗?”于是在狱中处死了华佗。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命。
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
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
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
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
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
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26),县车边(27),欲造佗(28)。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29),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于是传付许狱(10),考验首服(11)。
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
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愈的病人很多。
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坐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固。
”居二日半,简子寤。
翻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表体,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确诊的根据一定很多,不能一一详尽。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游学徐士,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去往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医古文重要课文翻译和词语意思
扁鹊传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
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
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
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奇:认为……不寻常。
4.谨:敬词。
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
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
雞,“鸡”的异体字。
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
喻见识小。
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
喻见识小。
28.曲:委曲。
29.止:语气词。
30.股:大腿。
31.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32.挢:翘起。
33.举:救治。
34.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35.服臆:气郁满胸中。
服,通“愊”,郁满。
36.涕:眼泪。
37.忽忽:泪珠滚滚貌。
38.厉针砥石:研磨针石。
厉,同“砺”。
厉、砥,皆研磨之义。
39.有間(jiàn):过了一会儿。
医古文重点译文9篇
扁鹊传【译文】扁鹊是渤海郡鄚地的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作别人客馆的主管人。
旅舍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来往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私下留坐,悄悄地跟他说道:“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授给您,您不要泄漏。
”扁鹊恭敬地回答说:“遵命。
”长桑君于是拿出他怀中的药物给扁鹊,说:“用没有沾到地面的水饮服这种药物三十天,就能洞察异常事物了。
”于是全部拿出他的秘方书,都给了扁鹊。
长桑君忽然不见了,大概他不是普通的人吧。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到隔墙另一边的人。
凭借这种功能诊察疾病,完全洞察到五脏疾病的聚结处,只是把诊脉当作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时人们尊称他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各个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做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赵简子患病,五天不省人事。
其他大夫们都很忧虑,于是召来扁鹊。
扁鹊进入内室,诊察疾病。
出来,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脉象是正常的,你们惊异什么呀!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才醒过来。
如今你们主君的病跟秦穆公的病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正碰上虢太子死,扁鹊到了虢国宫廷门前,问喜爱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祛邪活动超过了其他一切事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了血气不按时运行的病,交会错乱而不能疏泄,突然发作在体外,原来已经是体内病害。
体内正气不能遏制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泄除,因此阳气衰微而阻邪炽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
”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回答说:“从鸡鸣时辰到现在。
”又问:“装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你去向国君禀报,说我是齐国的秦越人,家居住在鄚地,不曾拜见过国君的尊颜,在他面前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死去,我能使他复活。
”中庶子说:“先生您该不是欺骗国君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代,医生中有个叫俞跗的,治病不用汤药、酒剂、石针、导引、按摩、熨法等疗法,一经诊察就能知道病位,依循五脏的腧穴。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一样,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响表现在身体的外表,则,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则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似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完整)医古文译文
秦医缓和晋侯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后代,不道义。
我向天帝请求已经得到许可要报仇!”大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
晋侯害怕,躲进内室。
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晋侯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
巫人所说的跟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晋侯问:“怎么样?”巫人说:“将吃不到新麦了.”晋侯患了重病,向秦国请医生。
秦伯派医生缓给晋侯治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灸法攻治它不行,针刺治疗它不能到达,药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不能治了。
”晋侯说:“真是高明的医生.”给他置办厚礼而让他回国。
六月六日,晋侯想吃新麦饭,命令管理藉田的官员献来新麦,让馈人烹煮。
召见桑田的巫人,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晋侯将要进食,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死了.小臣中有个人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晋侯从厕所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
晋平公向秦国求医,秦伯让医和诊治他.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疾.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由于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晋平公说:“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情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快慢、始终而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五声下降之后,就不允许再弹奏了。
在这时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乱之音,使人心志惑乱、耳际充塞,于是忘却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事物也像这样.到了过度的地步,就应该罢手,不要因此得病.君子接近女色,用礼仪来节制它,不要因它而使心志惑乱。
天有六种气象,下降生成五种滋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
六气过度就会发生六种疾病.六种气象是阴、阳、风、雨、晦、明。
分为四时,按次序排列而有五行的节属,过度了就成为灾祸:阴过度会患寒病,阳过度会患热病,风过度会患四肢病,雨湿过度会患肠胃病,宴寝过度会患迷惑病,白天思虑过度会患心劳病。
医古文课后句子翻译
•1.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译文:是上天默默安定臣民,要他们和谐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使下界臣民各安所居的常理究竟有哪—些。
”•3.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译文:他恭敬地处理事务,明察是非,态度温和;他诚实恭谨,能够推贤礼让;他的品德泽被四方,闻于天地。
•5.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译文:于是,帝尧令羲氏、和氏官员恭敬地遵从上天之意,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作历法,使民众能依农时劳作收获。
• 1.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今译]】有阴阳二神一起产生,治理天地,深远呵没有办法知道它的终极的地方,广大没有办法知道它所止息的处所。
于是便自然分为天地,离散为八极,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万物。
杂乱之气生成动物,精微之气生成人类。
• 3.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
• [译文]安静淡漠,是使精神清明的住所;虚无寂静,是道德安居之处。
• 4.五藏能属于心而乖,则孛攵志胜而行不僻矣;孛攵志胜而行之不僻,则精神盛而气不散矣。
• [译文] 五脏能够隶属于心而不乖戾,那么昏乱之志自能克去,而不会有邪僻之行了,那么精神就会旺盛而精气就不会散失了。
• 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渤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年轻时做过他人旅舍的主管。
舍客长桑君来到旅舍,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长久地恭敬地接待他。
• 4.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
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义行的时日很久了,可是不曾到您跟前来拜会。
您到我的小国,有幸地帮助我,使处在偏远之国的寡人荣幸之至。
有了您,我的儿子就能救活,没有您,我的儿子就将被抛弃去充填沟壑,长逝而不能回生。
医古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帝位。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之不及耶?抑或命也?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反之,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开其精,达其道,和其德,通其顺,去其害,安其术。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道者,至精也,至真也,至神也。
至精者,所以制万物,至真者,所以统天地,至神者,所以御群生。
故能穷天地之道,尽万物之情,审万物之理,明万物之变,故能御群生,制万物,而尽终其天年。
夫上古圣人之生也,合于道也。
道者,生之本,本者,生之根。
根深则叶茂,叶茂则枝繁。
故能合于道,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反之,故半百而衰也。
夫生之本,道也;生之根,德也。
德者,生之本,道之根。
德厚则生,道厚则存。
故能厚德载生,厚道载存。
夫道者,天地之根,万物之本。
故能尽天地之道,尽万物之情,审万物之理,明万物之变,故能御群生,制万物,而尽终其天年。
翻译:古时候的黄帝,生来神灵,幼年就能言语,少年时就能明辨是非,长大后性情敦厚而敏捷,成年后登上帝位。
黄帝于是向天师请教说:我听说古代的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现在的人,年过半百而动作皆衰,是时代不同呢?还是人的体质不如古人呢?还是命运使然呢?岐伯回答说:古代的人,那些懂得道的人,遵循阴阳之道,顺应术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随意劳累,所以能够形神俱佳,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
现在的人,反之,所以半百而衰。
古代圣人教导下的人,使他们心虚腹实,志向弱小而筋骨强健,精神充实而道德通达,和气生财,顺其自然,去除有害的事物,安心于自己的技艺。
所以能够形神俱佳,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
道是至精至真至神的东西。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医古文语译练习1《扁鹊传》①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年轻时给人当过旅舍的主管人。
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②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了三十天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用这个本领看病,可以完全看见五脏疾病的症结,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③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 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④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欺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⑤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2《华佗传》①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②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③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于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④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
运动则养分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
3《丹溪翁传》①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
”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②“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
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
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③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
很短的时间内,跟他⑤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左丘明有过这样的话:“仁爱之人的话,它的益处真是多而又大啊!”确实如此。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4《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战国时代,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各家分立,互争真伪,相互分辨争鸣,诸子之言多而杂乱。
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种形势产生了忧虑,就下令焚烧天下书籍,用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②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便分条列出该书的篇名目录,摘取其中的内容大意,写成叙录而把它呈报给皇帝.适逢刘向去世,汉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
③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
医经研究的是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阐明疾病根源,辨别生死,忖度针刺,砭石,草药,火灸等治疗手段,调和合适的汤剂。
④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测度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性味的功能,依据气候感应适宜的情况,辨明药物各种性味,运用寒凉与温热的方剂,使郁闭疏通,使结症解开,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5《伤寒论》序①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只是竞相追逐荣华权势,仰慕权贵豪门,急急忙忙迫不及待,一意追求名利。
崇尚修饰其末节,忽视抛弃其根本。
使其外表华丽使其身体憔悴。
皮肤都不存在了,毛发将依附在哪里呢?②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③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
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
④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
⑤经络府俞,阴阳汇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6《黄帝内经素问》序①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造成的痛苦,使人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救助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地,帮助瘦弱多病的人来获得平安,没有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大圣人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些目的。
②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并没有与天地人身商讨,可是所讲的远到天地、近到人身的道理却自然同一;也没有与万物约议,可是所论无形的与有形的事理却完全一致。
考核其中的言论都有征验,把它们放到实践中检验也没有差错。
确实可以说是最高明的医道的渊源,是养生之学的根本啊!③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假如一个人天资敏捷,自然能通晓事物的玄妙道理。
不过,完备周密的见识虽然属于生来就懂得事理的人,但对经文的规范理解也还要凭借注释,因为从未有行走却不遵从路径、出入房间却不经由门户的道理。
④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我年轻的时候就仰慕医学,很早以来一直爱好养生之道。
幸运地遇到了《素问》这部真正的经典,便恭敬地把它作为研习的根本准则。
可是世上流传的本子错误很多,比如篇目内容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字义理中断不通,等等。
不要说运用起来并不容易,就是披阅领会也很困难。
年代久远以后,相互沿袭下来就形成了严重的问题。
⑤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
众多如此一类的问题,不能全部列举出来。
打算登上泰山,没有路怎能上去?想要到扶桑国去,没有船也不能到达。
于是专心殷勤地广泛访求名家,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
7《本草纲目》原序①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我观察他这个人,容貌润泽面有光彩,身材清瘦有精神,言谈兴趣浓厚有风趣。
真是天下第一流的人。
②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③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④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把这部书藏在深山石室中是不妥当的。
为什么不刊印出版,提供给天下后代如杨子云那样研究《周易》写出《太玄经》那样的知音呢?8《类经》序①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
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②夫《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③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固非敢弄斧班门,然不屑沿街持钵。
④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讹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
⑤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
9《串雅》序①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证、知脉、辨药,通其元妙者乎?②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
③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鲜有通贯者。
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
④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
10《温病条辨》叙①虽然,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
②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
③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
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④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发?11《养生论》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②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③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④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⑤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12《大医精诚》①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②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③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④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13《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①宗元白:前以所致石钟乳非良,闻子敬所饵与此类,又闻子敬时愦闷動动作,宜以为未得其粹美,而为粗矿燥悍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