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育叙事

合集下载

初中思品教育叙事5篇

初中思品教育叙事5篇

初中思品教育叙事5篇第一篇:初中思品教育叙事初中思品教育叙事在中学,思品课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教。

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通过实践,我发现课前时事演讲和音乐穿插教学效果很好。

课前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使大家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时事演讲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是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新闻;必须有自己的评论;时间不超过3分钟;不许播报娱乐新闻和广告。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逐渐成熟,其自尊心、自信心日趋强烈,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同,反感别人对自己喋喋不休的说教,并有强烈的表现欲。

课前时事演讲正好符合学生的这种心态,所以很受学生欢迎。

课前时事演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比如学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课时,有一名学生谈到了“厦门远华走私案”,他在最后评论时说:“可见,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改革开放的绊脚石,各级党员干部都应从自身做起,反腐倡廉,从党内清除毒素,防微杜渐。

”对他的评论,我做了简短的小结:“无论怎样,腐败现象只是出现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应该看到,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好的。

所以同学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 但不管是谁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课前时事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进行演讲活动,我要求学生一事一议,通过事例分析和观点论证谈出自己的看法,要言之有物。

这样,学生们就会对所观、所感进行深入的思考。

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课时,有位学生就以近几年来沙尘暴频繁袭击北方,以致大连也出现浮尘天气这一事件发表了见解。

他认为这是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他大声呼吁同学们要勇于挺身而出,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并把着眼点放在大家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这一主题上来。

演讲结束了,学生的热情依然很高涨,此时我开始了这一课的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培养共情能力
教育叙事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关心他人,促进 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育叙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强化道德意识
生动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 要性,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叙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引发共鸣
教育叙事通过真实感人的 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 程内容。
丰富情感体验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 情感变化,丰富自己的情 感体验。
对话性
教育叙事强调师生之间的 对话和交流,通过对话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 生的认知发展。
教育叙事价值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教育叙事能够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 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所蕴 含的教育意义。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育叙事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 人生、社会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 觉悟和道德水平。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 中的应用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教育叙事概述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应用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实践案例
目录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效果分析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挑战与对策
01
教育叙事概述
教育叙事定义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学校品德与社会老师教导教学随笔学校品德与社会老师教导教学随笔我教思想品德已经有数年了,通过教学,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成为同学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才干浮现较好的效果。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教学中教师的导言、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支配都应充分考虑同学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今日我当家》一课时,我课前采纳了让每一位同学利用星期天的时光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体验家务劳动的辛劳,感触父母的养育之恩。

上课时叫一位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感触,教师相机导入本课教学。

又如在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纳歌曲引入来渲染气氛,让全班学生齐唱“大自然是我漂亮的家”这首歌,感触大自然的美妙,理解人与自然和睦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漂亮的家。

如此一来同学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使他们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课是很故意思的事,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让同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同学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举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同学小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或讨论性的活动。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成员应该恰当地分工,搜集资料,互相研究沟通。

通过合作学习,使同学能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感觉到与自己不同的体验,越发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人、事、物,学会与人的交往和交流等。

三、农村的学校品德教导应面对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要利用品德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导。

与家长紧密协作,做到小学、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导。

对同学的思想教导仅仅停歇在说教上明显是不可的。

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实行多种办法来教导同学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品德与社会老师教导教学随笔我教思想品德已经有数年了,通过教学,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成为同学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才干浮现较好的效果。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把德育传承、发扬下去,已成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

由于小学思品课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从而喜爱这门课程,成了小学思品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此背景下,就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探讨教育叙事的应用原则及方法策略。

关键词:教育叙事;小学思想品德;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22-0139-03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0.22.068一、教育叙事的内涵教育叙事是讲述和教育有关的故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故事进行叙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育叙事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呈现教育事件的行为过程,强调对故事的表达,不是单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

教师生动地描述故事,引起学生共鸣,能使学生对故事所承载的教育意义有所领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一)为课堂注入活力,促进教学创新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教育叙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其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叙事能够把师生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改变传统课堂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应用教育叙事把深奥的内容融入故事,学生在故事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内容。

长此以往,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乐于参与课堂的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创新。

(二)消除师生隔阂,构建和谐课堂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在讲台上照着教案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教师直接把知识点或者答案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原本就不是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汇总5篇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汇总5篇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汇总5篇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篇1】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同一道不可缺少“作料”。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行为的赞美、感叹、一句体贴的话语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影响;而学生的这种情绪又可以作用于教师。

从而产生情感作用,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

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种姿态,学生都能够心领神会,从中得到暗示,得到温暖和鼓励,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也能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异常表现。

如,面部表情、语言表述、举止行为等,较好地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果教师善于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轻率地判断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

因而采取不闻不问、厌恶、挖苦、嘲讽甚至体罚的手段对待他们,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对教师抱有成见痛恨老师,或是破罐子破摔。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显得紧张,而且相互对立的情绪也会日益恶化。

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于不断交流,才能使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融洽,才会达到感情共鸣,使感情不断地升华。

一个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的教师,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情感,就无法叩开学生的心扉,就难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说,教育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成功教育。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篇2】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将要结束了,回顾这一个学期,感觉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当然也还存在着不足,下面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个小结,以便使自己更快地提高。

1、理解课标要求,作好教学计划因为自己教学小学的经验不足,本学期又是新接任的班级,于是在假期时,我就找好新课程标准,认真解读关于中段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数,胸中有本。

让自己在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

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每课的着重点。

从整体上驾驭好,能做好单元备课。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李艳访《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

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叙事一、案例背景: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

特别是在上课时,总是特别高兴。

大部分同学意识到纪律的重要,并端端正正地坐好,安安静静地听课。

二、案例过程:有一次,上课时我来到教室门口,就看到一同学正拿着一张奖状在炫耀,发现我马上坐下安静了,我没有理他走了。

下课了,他还不出去玩,直到教室里没有学生了,他说:“老师,我要号召几个学生把卫生负责下来,同学们都挺积极的。

”说完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在我身边转。

其实,虽然他们初中了,但还是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接着我让他想想又哪里做得不当,是不是应该上课时说这件事,你想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经常在别的课上违反纪律。

经常批评效果也不是很好。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我说,这样吧,你能一周不在课上说话,我就同意你的建议,并由你来负责。

三、案例反思:结果效果非常好,他说话的毛病渐渐改了。

为什么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呢?批评和鼓励并行,并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

因为平时我发现他也很爱劳动,还愿意帮助别人。

我就及时对症下药,利用它感兴趣的事务,改掉毛病。

孩子体会到认真听教的好处,也是对老师的尊重,都长大了,应该做个懂事的孩子了。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想只要把孩子的教育时刻记在心上,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是很难但要用心。

科任教师如何协助班主任使班级工作突破现状?如何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和谐有效地利用来达到师生互利的效果?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光爱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发现,不断思考创新。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叙事小学德育教育叙事小学德育教育叙事一、案例背景: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

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教了多年语文的我2012年被安排教学《品德与社会》课。

原想,这样的“小科”肯定是枯燥无味,无非是照本宣科罢了。

不曾想,几节课下来,竟让我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同时也有了一些困惑,促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一门课。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这样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科学启蒙、社会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观念,丰富课堂以前的思想品德课是严肃而认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头脑里形成的都是空洞的理论。

今天,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课堂必须植根于生活体验,以此为载体,创设出学生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把课堂开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感知书本内容的同时,强调让他们走出去,亲身体验,然后再与课堂相结合。

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云梯。

比如说:我在教学《集体的力量》一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三年级曾经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战胜四年级学生,取得了中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抓住这一事例,引导学生畅谈一下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成绩的取得,是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

这样,学生们学的有兴致,记得牢,加上亲身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养成。

二、深化课堂,规范意识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要热爱祖国,但不知如何去热爱;明白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但真正在一起了又不知怎样做了,经常弄出一些矛盾来。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 会》课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
叙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设计故事情节,突出主题 设计角色,让学生参与其中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叙事方法的运用
故事讲述:通 过讲述真实或 虚构的故事, 引导学生理解 道德观念和价
故事分析:引导学 生对故事中的人物 、事件、情感等进 行深入分析,理解 其教育意义
故事反思:引导学 生对故事中的教育 意义进行反思,思 考如何将其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
叙事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评估标准: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师反馈等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改进等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 反思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参与度等
教育叙事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育叙事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叙事能够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品德与会 课程的教学反思和 改进
教育叙事能够推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改革和创新,提高 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教师叙事能力的提升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 叙事能力
开展叙事教学研讨,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
引入叙事教学案例,提高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建立教师叙事能力评价体 系,激励教师不断提升
叙事与课程内容的融合
挑战:如何将教育 叙事与课程内容有 机结合,提高教学 效果
对策:采用案例教 学法,通过具体案 例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和实践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 德与社会》课程中的 应用研究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最新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

最新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导语:《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采用“参与实践——体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它将使学生由过去被动性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性的感悟学习。

”由此可见,活动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频繁性与重要性。

但通过这次的教学展示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1、实践体验成功的基础——精心的准备作为游戏型的活动,课前的准备情况至关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求设置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器材,制定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

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之前先声明活动方案(每个小组都要遵守活动规则),这样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循规蹈矩。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精心的活动准备,才会有后来精彩的生成。

2、实践体验成功的保证——充足的时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而在活动中,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在活动中,我让每个小组都把游戏做完,让每个小组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当然他们有获胜的,因此才有后来不同的感受。

3、实践体验的升华——发自内心的叙说有了活动的时间,教师还应该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

在活动后,我组织了实地采访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活动体验。

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教师的说教,却有这么生动的发言,也正是因为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交流的情景和机会。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教育叙事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创新教学方法:将教育叙事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创新教育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教育叙事,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创新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叙事,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通过 实践活动,让学 生亲身体验思想 品德教育的意义
04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运 用的注意事项
叙事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故事要有教育意义,能够引 发学生思考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复杂 词汇
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 理解
故事要有趣味性,能够吸引 学生注意力
故事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 学生思考问题
叙事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选取真实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进行叙事
贴近学生生活:叙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有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叙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注重实践操作:在叙事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 运用道德知识
05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 实践案例分析
学生扮演:学生 扮演不同的角色, 体验不同角色的 情感和思想
角色设定:设定 不同的角色,如 父母、老师、同 学等
角色互动:通过 角色扮演,让学 生体验不同角色 的互动和交流
互动讨论
教师引导:教师 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参与:学生 积极参与讨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
案例分析:通过 案例分析,引导 学生理解思想品 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 运用分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2015.12.20品德与社会教育叙事

2015.12.20品德与社会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育叙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其性质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把品德与生活课和语文、数学课一样对待,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能力。

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三方面:一、理解品德与生活所谓的品德与生活是人的情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包括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也即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感受美。

所以,品德与生活课就要应有浓厚的社会活动本身内涵。

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学习人与人之间相互相处、交往过程。

因此,要领悟品德与生活的特点,首先必须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体验。

从而品味品德与生活达到领会其内含,着眼于培养小学生个人素养,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最终蕴含效果,使同学们自己领悟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

我教学品德与生活课从行为习惯入手,引领学生懂得品德与生活联系。

给学生创造人与人之间接触过程,让学生在这过程直接体验,用行为去拥抱现象,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美好事物、现象带给人们美好的情操。

教师引导学生深情领悟他们之间美好的故事,让学生领会人物行为之美,从而领会个人的言行之意,品行之境。

教学中围绕“品德与生活本体”引导学生在美好课堂之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本的内容美、行为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模仿欲.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爱护学校设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

二、教学遵循教育理论和儿童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表扬学生和批评学生,而是通过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新鲜、更有趣社会实践平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小学社会教学中有的问题是让孩子们自己总结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

但我询问原因时,学生纷纷诉说,“小组长太强势,从来不听我的,我们只能听他说。

”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讨论和思考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

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

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让他慢慢适应小组活动。

学生也会慢慢自信起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了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先让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

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孩子们也乐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

思想品德教育叙事案例(3篇)

思想品德教育叙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案例发生在我国一所普通中学,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件,展示了教师如何运用爱心和智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案例描述(一)事件起因某天下午,学校德育处在巡查中发现,校园内有一位年约六十岁的老人,身穿破旧的衣服,背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在校园里四处游荡。

德育处的工作人员试图与老人交流,但老人言语不清,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事件经过德育处工作人员将老人带到学校办公室,并联系了当地社区和警方。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德育处主任发现老人脚上磨出了水泡,便用自己的书包为老人垫上,并用自己的手帕为老人擦拭伤口。

这一幕被在场的老师和学生看在眼里,感受到了主任的关爱。

(三)事件发展德育处主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发现老人身上并没有携带任何身份证明,且老人对当地环境并不熟悉。

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德育处主任决定暂时将老人安置在学校,并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三、教育过程(一)情感教育德育处主任首先让学生了解老人的困境,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他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当我们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关爱。

(二)道德教育德育处主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

他强调,关爱他人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他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帮助老人找到家人,为老人提供温暖的食物和衣物等。

(三)法制教育德育处主任提醒学生们,关爱他人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侵犯他人的权益。

他告诉学生们,当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四、教育效果通过这堂思想品德教育课,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生们纷纷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人,如帮助同学、照顾老人、关心社会等。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德育处主任运用爱心和智慧,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他通过以下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1.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德育处主任在处理老人事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学思政教育叙事案例(3篇)

小学思政教育叙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小学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案例以小明为例,讲述了一位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小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成为班级中的“爱的传递者”。

二、案例描述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三年级。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热心助人,关爱同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1. 案例一:关爱同学,传递温暖一天,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发现邻桌的小丽脸色苍白,眼神迷茫。

小明关切地询问:“小丽,你怎么了?”小丽低声说:“我肚子疼,可能是吃坏了肚子。

”小明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他赶紧放下手中的书本,轻轻拍了拍小丽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我会陪在你身边。

”说完,小明立即跑向教室外的医务室,为小丽买来了止疼药和热水。

在等待小丽服药的过程中,小明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关切地询问她的感受。

当小丽疼痛缓解后,小明又亲自为她送回座位。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为小明的善良和关爱点赞。

2. 案例二:主动帮助,传递正能量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

小明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把自己珍藏的旧衣物清洗干净,然后打包好,送到了学校指定的捐赠点。

在捐赠仪式上,小明自豪地说:“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学们纷纷为小明的善举点赞,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

3. 案例三:团结协作,传递友谊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中,小明所在的班级与另一个班级实力相当。

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队员你争我抢,互不相让。

在关键时刻,小明挺身而出,抢到了球,迅速传给了队友。

队友接球后,巧妙地完成了上篮,为班级赢得了宝贵的两分。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为小明鼓掌。

小明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班级的胜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小学思政教育的成果。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学校老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1幼儿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幼儿是纯洁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同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学校老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2看到此刻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那还是学校三班级的时候,每一天最大的奢靡就是看小人书,有幸教我们数学的韩老师就兼管着学校的图书,韩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一本正经的中年男老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的记忆就是长长地脖颈,一走进教室首先涌现的就是韩老师特有象征的脖颈,我们还偷偷的给老师起外号呢!“长脖颈老师”,可是,我们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谈论,可从来不敢叫出声来,那时的我最感爱好的就是上数学课,不是由于我的数学成果太好,而是为了得到看小人书的允许,由于每当韩老师给我们布置完数学作业,他就蹲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完成,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纪律最好,作业速度最快、最仔细的时刻,由于谁做的作业全对了,就有看一本小人书的权利,你想,那是多么美满的'时刻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数学成果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缘故吧,所以,那时候的我们,谁先拿到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嘉奖,远比嘉奖一个铅笔头来的欲望大。

(小时候班主任老师每当周六上午放学时,会把一周同学们捡来的铅笔头,依据表现分到个人手里,这就是当时最好的物质嘉奖。

)看看此刻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处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们远没有我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

来之不易的感觉,或许仅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善,为此刻的孩子学习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且还能够依据画面资料顺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我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有滋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提高,书籍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大庆市林甸县胜利小学王拥军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这样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科学启蒙、社会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观念,丰富课堂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是严肃而认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头脑里形成的都是空洞的理论。

而今天,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课堂观念,课堂必须植根于生活体验,以此为载体,创设出学生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把课堂开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感知书本内容的同时,强调让他们走出去,亲身体验,然后再与课堂相结合,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云梯。

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成绩的取得,是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

这样,学生们学的有兴致,记得牢,加上亲身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养成。

二、深化课堂,规范意识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要热爱祖国,但不知如何去热爱;明白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但真正在一起了又不知怎样做了,经常弄出一些矛盾来。

这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行为的巩固,也就是说忽略生活体验造成的影响。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恰恰针对这一弊端,进行了改变: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行为指导、情况辨析等方式方法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

不仅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了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和同学相处时,遇到过那些不知该如何处理的情况,请同学们帮助出出主意,帮助解决矛盾。

有两个同学经常吵架,原因就是他们在课桌上画了一条“三八”线,只要有一个同学过了线,两人就吵,办干部也管不了,这一次,经同学们已用本科所学的知识一劝导,问题解决了。

课下真正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友好相处。

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范围
广泛,仅靠课堂是远远达不到的,只有功过感性的生活体验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的心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间接体验
儿童的天性是幼稚的、天真的,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与感知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

那些具体的情景、鲜明的图像、亲身经历体验的东西往往在头脑中频繁出现,激活了头脑中潜在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知识能力和生活能力。

但联系现实的教学过程看,有些内容和经验是无法或难以让学生亲历、体验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去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而且这种情景与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

假如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书本碰下了桌子,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然后请同学们就这件事展开了讨论:说一说,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刚进来的同学做得不对,碰下了人家的书,应该给人家捡起来,并给人家说声对不起才对。

”有的说:“是呀,碰下了人家的书,一声也不吭就走了,搁谁身上谁也不愿意,要不是老师在的话,甚至还能打起来呢?”刚才被碰下书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不懂礼貌,我自己捡起来,不跟他一般见识。

”说完弯腰捡起了自己的书。

可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情愿。

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投入,他们很快就名明确了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产生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生动形象的教育情景的创设触摸到了儿童的心灵,并且能够得到儿童心灵的真诚认可,也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

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016年7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