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第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一,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知识 1 教育是上层建筑知识 2 教育是生产力知识 3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识知识 4 教育是一种综是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识知识 5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识知识 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第三节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一,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 / 14

(一)教育者在社会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是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派生功能。

(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等。

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第四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心理起源说孟禄(美);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知识 1 原始社会的教育(其主要标志是教育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知识 2 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

3 / 14

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1)学校萌芽夏代:

序(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校(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商代:

大学小学庠序;瞽宗(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2)西周的教育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为学术官守。

国学乡学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礼:

政治、历史、伦理道德教育乐:

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

射技御:

军事技术教育书:

文字教育数:

计算(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这是一种专门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其发展起始

---------------------------------------------------------------最新资料推荐------------------------------------------------------ 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北魏献文帝下令建立,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设置专门的学校(南朝宋文帝下令开设四馆:

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6)隋唐时期的教育。

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三教并重的文教政策。

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

崇文馆弘文馆(7)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宋代产生了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发展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形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 2,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即僧侣、刹帝利即武士、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即奴隶或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公元前 9 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

5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