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第一章 静电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复习提问1、思考与讨论:通过实验引入,并让学生讨论回答:(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的实质是什么?(3)是什么力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电荷重新分布稳定后,导体表面和内部有电荷移动吗?问题: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放到电场强度为E0的电场中,结果如何呢?讨论线索:1、金属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2、自由电子如何移动?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聚积?4、电子的聚积会出现怎样的结果?5、 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利用线索引导学生分析,介绍金属导体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分析金属导体在放在电场中的现象.)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二、新课内容:(一)静电平衡状态动画演示:静电平衡状态将不带电的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导体内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

重新分布的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外电场反向的电场,阻碍电荷定向移动,该电场与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只要内部场强不为零,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便继续增加,导体的内部电场就会继续削弱,直至导体电原内部的合场强都等于零的时候为止,这时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总结:①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②特征: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其他特点:导体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电场线与这点的表面垂直;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

(二)、导体上电荷分布探究——法拉第“圆筒实验”播放法拉第圆筒实验的实验视频。

由实验视频可以得出结论:特点1: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特点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地方几乎没有电荷。

(三)、尖端放电1、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也就是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

高中物理静电场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场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
2. 掌握静电场的产生和相关的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静电场的产生和运动规律;
3. 静电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静电场的产生和相关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实验观察与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静电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于静电的认识。

2. 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深化对于静电场的理解。

3. 引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静电场产生和相关的运动规律,并讨论静电场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
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静电场的产生和相关的运动规律
3. 静电场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_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二节《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二节《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过程的探究与学习,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程序,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②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究物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③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多媒体课件、静电力演示器材、有关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资料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Mini游戏:由老师演示泡沫摩擦起电,让泡沫靠近易拉罐,吸引易拉罐。

再请另外两名同学再用一泡沫摩擦起电,从相反的方向靠近易拉罐,比赛看谁的力量大。

同时提出问题:泡沫为什么能吸引易拉罐?并提出问题:取胜的技巧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分析: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即然易拉罐的两侧带有不同的电荷,为什么泡沫板对易拉罐能吸引呢? 电量越多,距离越小,吸引力越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与带电体电量、距离成怎样的定量关系呢?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本节课我们就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规律。

一、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猜想: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大小、电荷分布、质量等有关。

教师分析;1、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有质量,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

2、带电体的形状、电荷分布情况千变万化很难研究。

我们为了简化问题的研究,捉住电量、距离这两个主要矛盾,我们需要建立最简单的物理模型。

静电场反思2

静电场反思2

《静电场》一章的教学总结与反思
《静电场》这章的教学内容为整个电磁学的开篇,有很多基础的概念,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和以往的知识相比,这个章概念多、规律多、结论多,同时也很抽象,一些基本概念如电场等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的感性理解很少,所以本章的学习是整个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们认为对于本章的教学教师应力求知识和方法并重,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表达,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

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对以后的物理概念的建立(如磁场、磁感应强度等)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会大有裨益。

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精确地把握知识,比较几乎在无时不刻地实行着,深层次的比较要比较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协助我们理解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本章的比较教学有:电场力和电场的比较,点电荷和质点的比较,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的比较,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和平抛运动的比较等,在库仑定律教学后,我们还专门布置学生比照万有引力和库仑定律的异同,使学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更进一步。

理解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有这样一段话: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注重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
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这种理念反映到考试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出一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

本章课本上出现的一些阅读材料如:《静电复印》、《密立根实验—电子电荷量的测定》、《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等,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而不能一带而过。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电势差教学,本节以“确定楼层高度”这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学生不会感到困难和陌生,同时为学生理解电势差做了铺垫。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本节以恰当的的例题引入新课,并先让学生去完成问题,然后老师在讲解。概括阶段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习的机会,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概括物理的原理和规律
电场强度教学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库仑定律”引入新课,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为此在定义电场强度时以列表填表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选择性注意。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本节以功能关系引入新课,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电势是习得阶段的重点内容,为此以表格的形式将相关刺激组织起来,这将便于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同时将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列出,并做好易混信息的对比。
本章难点:物体带电的过程、电场线、等势线等势面、静电平衡的微观机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关键: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类比、对比;
教学手段:板书、实验器材、模拟仿真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突破设计:
库仑定律教学在引入新课时应用了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有意义学习。在讲解库仑定律内容时,采取与万有引力类比的方式,这样处理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无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库仑定律”。
二、构建知识网络
物理学的知识虽然繁杂,但并不都是孤立的,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潜心研究、细心揣摩,就可以将所学零散、琐碎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一系列脉络清晰、言简意明、便于理解与记忆的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_第一章 静电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第一章 静电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静电场章末复习教学设计【命题趋向】从近三年的高考分析来看,高考对静电场专题的考查频率很高,试题主要集中在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的能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涉及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场力、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势能、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还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等知识。

重点考查了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对电场知识跟其他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鉴别和综合应用。

在上述考查角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静电场的基本知识点,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静电场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另外高考试题命题的一个新动向,静电的防治和应用,静电场与相关化学知识综合、与相关生物知识综合、与环保等热点问题相联系,在新颖、热门的背景下考查静电场基本知识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概念的综合性运用.三、教具投影片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展示生预习案本章的知识网络构建图,点评学生预习学案的优缺点2.归纳上述内容.(幻灯片展示)电场线从正电荷或从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均匀的平行且等距离的线。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场线:课件展示等量同种和等量异种的电场线,针对其特点加以说明。

知识点四、电势 等势面 电势差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 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 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 >0(<0).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 在+Q(-Q)的电场中,εP >0(<0);-q 在+Q(-Q)的电场中,εP <0(>0).引导学生总结本章计算电场力做功的方法① W=Fscosa=qEd 适用于恒定电场力做功② W= qU AB= q(φA−φB ) 由电势差计算③ W AB=−Δ E P = E PA− E PB由电势能的变化计算④ W AB=ΔE K 用动能定理计算跟踪例题:如果在某电场中将5.0×10-8C的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6.0×10-3J的功,那么( )A.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1.2×105VB.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3.0×10-10VC.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C的电荷,电场力将做3.0×10-3J的功D.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C的电荷,电场力将做3.0×10-17J的功知识点五、电容器与电容回顾电容器的相关知识,重点训练两类题型例6、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距离d和两板面积S都可以调节,电容器两板与电池相连接,以Q表示电容器的电荷量,E表示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则()A、当d增大、S不变时,Q减小,E减小B、当S增大、d不变时,Q增大,E增大C、当d减小、S增大时,Q增大、E增大D、当S增大、d减小时,Q不变、E不变【合作探究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的N板接地,在其两板间的P点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求以下过程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两极间的电压U、两极间的场强E,P点的电势 、负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E P各如何变化?(1)S接通后再将M板上移一小段距离。

高中物理_静电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 静 电 场 》复习学案【课标导航】1、通过复习对静电场知识有整体感知和进一步理解,形成知识体系;2、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电场的有关概念、公式注意:1、与试探电荷无关只与电场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与电场和试探电荷都有关的物理量:2、几个物理量量的判断方法:1)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电势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二、电容器1、电容:C = Q/U =ΔQ/ΔU ,单位有: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 。

三、电场的应用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W = qu =2022121mV mV -,当V 0 = 0 时,V =___________。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类平抛) 偏转距离______212==at y 偏转角 ______tan ==xy v v θ 3、先加速后偏转: 偏转距离、偏转角都与带电粒子的比荷q/m _____关。

偏转距离2222001224qUL UL y at dmV du === 偏转角 200tan 2y x v qUl UL v dmv du θ=== 4、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例题分析】 能的性质 电场 (F = k 221r Q Q ) 库仑定律 力的性质 电场强度:E = F/q ,方向为正电荷受力方向 电场力 F = qE 电场叠加:E = ΣE i特殊电场 点电荷:E = kQ/r 2 匀场电场:E = U/d 电 场 线等 势 面 ↓ 互相垂直 ↑【例题3】一束初速度不计的电子流在经U =5000V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极板间距离d =1.0cm,板长l =5.0cm,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变式训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从a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射入图示的匀强电场中。

高中物理_《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一章电势能与电势差第1节、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选修3-1中第2章静电场中第1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完电场力的性质之后认识电场能的性质引入的,它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电势差之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课程教学中利用物理思维方法较多的一堂课,尤其是用类比的方法达到对新知识的探究,同时让学生就具体的物理知识迁移埋下思维铺垫。

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

进而指出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场也是适用的,并与重力势能类比,说明电荷在电场中也是具有电势能。

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就是电势能的变化过程,而不能决定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的数值,因此有必要规定电势能零点。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

(2)明确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理解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概念。

(2)培养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2.难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

【学情分析】1、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分析:学生在必修课中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受力分析、功的计算、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等知识。

在第1章的前几节刚学过电场力、电场强度等知识,已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2、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电势能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对利用力学知识处理电学问题不适应;学生不容易把重力做功的特点的知识迁移到电场力做功中。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策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评议;再加动画演示和实验演示加深体会。

【设计思路】1、《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

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2、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3、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最后通过两道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视频-法拉第笼实验问题:为什么高压下的金属笼里的人却安然无恙?(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 -直进行吗? 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3、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1)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2)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3)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4)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5、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空腔导体的特点: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2、静电屏蔽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 -正电荷,试分析A、B、 C三点的场强:A. EA≠0, EB=0, EC=0B. EA≠0, EB≠0, EC =0C. EA≠0, EB≠0, EC≠0D. EA=0, EB≠0, EC =0[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 -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手摸一下B球, 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A. 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 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 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且与棒在-条线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向。

高中物理_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选修3-1§1.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课题§1.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使学生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并能分析解决加速和偏转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难点:运用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综合处理偏转问题教学方法讲授、猜想、归纳、推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进行新课(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问题导入:明确了学习目标,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由于接到电池组上而带电,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

若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荷q的粒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A板向B板运动,请计算它到达B板时的速度. (请用两种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在学案上指定位置用两种方法完成问题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投影展示几位同学的答案,让同学订正答案,规范解题步骤,然后展示老师事前做好的答案。

问题1:比较两种做法,它们的适用范围是否一样?问题2:如果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0进入加速电场,到达B 板的速度又是多少?引导学生再分析由静止加速到B 板的速度 ,让学生认识到速度与粒子比荷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加速电压的平方根成正比。

出示练习1练习1下列粒子由静止经加速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 哪种粒子动能最大 ( ) 哪种粒子速度最大 ( )A 、质子( )B 、电子C 、氘核( )D 、氦核( )小结: ,同一加速电场,动能与电荷量成正比;,同一加速电场,速度与粒子比荷的平方根成正比。

出示练习2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 ,电势差为U ,一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从O 点沿垂直于极板的方向射出,最远到达A 点,然后返回,如图8所示,OA =h ,则此电子具有的初动能是 ( )A.edh U B .edUh C.eU dh D.eUh d 小结:计算加速或减速后的速度(动能),所牵涉到的电压指的是初、末位置两点间的电势差,不一定是两板间电压。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2、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3、知道尖端放电的原理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1.静电场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性,即其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等是重点。

2.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知识储备:1、电场的性质2、电场力的表达式3、电场力做功的表达式4、怎样证明导体是等势体5、等势体与电场线的关系新课教学(一)静电平衡1、思考与讨论:将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放在匀强电场中(1)自由电子怎样移动?(2)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3)电子的积聚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2、静电平衡状态.思考与讨论:处于静电平衡时的导体的电势分布有什么特点?3、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4、应用:静电屏蔽定义:实际应用举例:课堂小练1、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其场强的特征是:( )A.外电场E0消失。

B.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为零。

C.导体内部合场强E内 = E0 + E'=0。

D.导体表面和内部场强均为零。

(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1、预习讨论:(1)、带电导体上的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呢?(2)、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么?2、应用:尖端放电定义:闪电防护举例课堂小练2.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点荷。

图中的哪一个能正确表示其电场分布的情况(四)、小结:自己小结这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三)、课后作业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别从生活中静电的应用,生产中静电的应用,静电危害的防护等角度收集有关实例,并以“我学我用”为题完成一篇科普报告(五)、课堂练习1.将原来不带电的绝缘导体B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A,如1-9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B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B.导体A内部的场强一定为零C.导体B的左端电势比右端电势高D.导体B上的感应电荷在它的C点所形成的场强一定不为零2.长为L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与棒的左端距离为R的地方,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旨在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坚持不懈地为学生创设现象鲜明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从切身体会中建立物理观念,还应为学生提供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与探究中养成行为习惯,发展关键能力。

静电感应是电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如何移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正、负电荷如何分布,这些都是学生所难以掌握的。

对于静电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带电导体上的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学生往往把它们当作结论硬性记忆,而对于如何用它们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是不得要领。

本教学设计先通过创新静电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呈现物理现象,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利用所学的电场知识分析推理现象背后的物理实质,形成物理观念,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此外,还设计了社会调查作业“调查生活和生产中静电现象应用和防护的实例”,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收集资料并形成书面报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科学·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设计方案2.1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导体的结构特征,会分析并理解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

(2)科学思维能够结合实验建立静电屏蔽和尖端放电的物理模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的电场知识做出正确的推理解释。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设计并操作学生分组实验,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炼出实验结论,并能用合适的语言将其与同学分享交流。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生活和生产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及防护实例,撰写研究报告,体会科学·社会·环境的关系。

2.2教具(1)静电屏蔽演示器材(如图1):辉光球(魔球)、日光灯管、金属网罩。

(2)导体电荷分布实验器材(如图2):感应起电机、带有绝缘底座的金属盒(自制教具)、铝箔纸、导线若干。

高中物理_静电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 静 电 场 》复习学案【课标导航】1、通过复习对静电场知识有整体感知和进一步理解,形成知识体系;2、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电场的有关概念、公式注意:1、与试探电荷无关只与电场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与电场和试探电荷都有关的物理量:2、几个物理量量的判断方法:1)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电势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二、电容器1、电容:C = Q/U =ΔQ/ΔU ,单位有: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 。

三、电场的应用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W = qu =2022121mV mV -,当V 0 = 0 时,V =___________。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类平抛) 偏转距离______212==at y 偏转角 ______tan ==xy v v θ 3、先加速后偏转: 偏转距离、偏转角都与带电粒子的比荷q/m _____关。

偏转距离2222001224qUL UL y at dmV du === 偏转角 200tan 2y x v qUl UL v dmv du θ=== 4、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例题分析】 能的性质 电场 (F = k 221r Q Q ) 库仑定律 力的性质 电场强度:E = F/q ,方向为正电荷受力方向 电场力 F = qE 电场叠加:E = ΣE i特殊电场 点电荷:E = kQ/r 2 匀场电场:E = U/d 电 场 线等 势 面 ↓ 互相垂直 ↑【例题3】一束初速度不计的电子流在经U =5000V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极板间距离d =1.0cm,板长l =5.0cm,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变式训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从a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射入图示的匀强电场中。

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3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3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b.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2节 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第一个定量的定律,意义重大。 本节从引入点电荷模型开始,通过定性的实验得出两个带电小球 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距离及电荷量有关。再讲述库仑扭秤及库仑定 律的内容。再回到点电荷模型上。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8节 电容器 电容
教学思考: 图中电压表支路应该安一个开关,最好使用内阻高的数字电压表 。采用两个相同的电容器并联,电荷量平分的办法。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4、5节 电场力的功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⑤第一节课的例题不涉及电势。 ⑥讲解电势的方法步骤与讲解电场强度基本一致。 ⑦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本来不应该是难点,但一些拗口的题目 常造成学生困难。 ⑧等势面。注意等势面是“面”,但我们画在纸上的是等势线。 要让学生记住几种典型静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图的形状。知道 二者关系。 ⑨描绘平面上的等势线,新课标已不要求,放在发展空间里,供 老师们自己选择。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这节很重要,只是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给出的是匀强电场中二
者的关系,要让学生知道,二者都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有密切
的联系,对非匀强电场,定性的关系应该清楚。
注意:如果把静电场与重力场进行类比,重力场场强和重力势分
别是
E重力 =
mgh mg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③电场强度的引入 电场的存在可以通过它与其他物质的作用来检验,但力的大小与 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有关,需要引入一个与外界无关而能描述电场本身 性质的物理量—— F 与 q 的比值。 ④电场强度本身——定义,公式,单位,方向 ⑤例题示范:通过一个例题,说明了求电场强度的方法,并强调 其矢量性。(拓展是有用的) ⑥电场线。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选修3_1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选修3_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运用静电力、电场强度等概念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的描述。

②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③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学会类比的研究方法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品质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在前面学习静电场性质的基础上,本节学习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高考热点之一,也是电学部分重点章节。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本节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要求较强,而所带的普通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加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教学难度使其适应学生,所以这节课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难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及应用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实验器材演示和多媒体展示】通过对阴极射线管和示波器的简单介绍,和演示阴极射线管中带电粒子在不同电场中的运动引入(二)、新课教学: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减速直线。

【例1】右图所示,相距d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加一电压U,有一带正电荷q、质量为m的带电粒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从正极板向负极板运动。

则(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什么运动?(2)粒子穿出负极板时的速度多大?【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思路多样性】【例2】炽热的金属丝可以发射电子,在金属丝和金属板之间加以电压U=2500V,发射出的电子在真空中加速后,从金属板的小孔穿出,电子穿出时的速度有多大?设电子刚刚离开金属丝时的速度为0。

高中物理_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本节知识和知识以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理论推理、实验探究、实验证明的方式进行。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是对静电屏蔽、尖端放电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是对前六节知识的一次综合,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对旧知识会有一个复习和应用的过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截取大型科学综艺类节目——“加油!向未来”中的一段精彩的“放电”视频,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为什么表演者的指尖会放出闪电,而其他部位不会放出闪电?表演者穿的衣服有什么特殊之处?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愿望。

温故知新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1、 在讲解静电平衡时,通过精彩的动画,将在导体内部极短时间内达到的静电平衡,分解为三个部分,加深学生对于静电平衡+ - - + + + -的理解,利用清晰的语言,将静电平衡的原因讲明白,即: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和原电场E0在导体内叠加为零时,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动,这时导体所处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在讲解静电平衡特点时,引导学生通过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的情况,得出静电平衡的特点。

金属导体的特征: 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 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 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 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静电平衡:1)、静电平衡条件:2)、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特点: ①②③4、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 - - + + +- + - - + + + -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 典例精析:知识点一 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的计算例1. 如图1所示,长为l 的导体棒水平放置,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距离棒左端R 处,当棒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感应电荷在棒的中点处产生的场强等于多少?方向如何?二导体表面电荷分布1)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2)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越尖的地方,电荷分布的密集度越大。

第二周第一章静电场教材分析

第二周第一章静电场教材分析

第一章静电场教材分析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

这一章的内容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

它既是电磁学知识的基础,又是光学等其他物理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

教科书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入手,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然后,通过将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类比,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势能。

在此基础上,同引入电场强度的方法相同(比值定义法),引入电场的另一种描述,即电势的概念。

这样,通过几个相关物理量的讨论,完成对静电场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课标要求: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物理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理解电场强度。

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和电势,理解电势差。

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1.“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章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点电荷电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及电场叠加原理。

3.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课时安排:教科书的每一节课,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知识内容的相对完整性来划分的。

对课堂教学设计来说,有的内容可能多一些,有的内容可能少一些。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对整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好单元,确定实际课堂教学的课时分配。

下面的课时安排建议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_静电场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场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理选修3-1静电场电场的能的性质展示标准答案四、课后反思小结(达成目标)展示优秀试卷展示易错点骤,示范点拨,加深理解知识梳理总结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了解自然界中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但是对电场知识类了解不多,初中教学中实验不全;回忆总结初中静电学知识参差不齐;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部分学生存在抽象思维障碍,尤其是空间思维障碍;部分学生对电学知识不感兴趣,存恐惧感。

效果分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

教科书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入手,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然后,通过将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类比,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势能。

在此基础上,同引入电场强度的方法相同(比值定义法),引入电场的另一种描述,即电势的概念。

这样,通过几个相关物理概念的讨论,完成对静电场性质的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核心内容的拓展和应用,如静电现象的应用、电容器的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对于电场这一章而言,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和电功是这一章的重点,如果掌握了这几个概念,那么这一章的学习就会易如反掌。

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能和电功很好讲解,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而电势这个物理量类比应用较少,平时训练中也不多,所以就变成了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平时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方法教育。

多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以物理方法为线索组织教学,实施知识与方法的结合。

教材分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

教科书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入手,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然后,通过将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类比,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势能。

在此基础上,同引入电场强度的方法相同(比值定义法),引入电场的另一种描述,即电势的概念。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静电屏蔽”的视频,介绍静电现象的存在及在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提出该如何解释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的视频第一层级研读教材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要求在教材上划出重难点。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探究静电平衡学生对静电平衡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主要在过程的长短上。

另外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依然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1)动画演示,为什么金属导体在电场E0中会有电荷定向移动?(2)如图乙所示,导体两面分别聚集正负电荷时,会出现什么结果?(3)如图丙所示,为什么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电场处处为零?口头表述动画演示主题2: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在时间上也作要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材中“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的相关内容,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有什么特点?进行演示实验:(1)进行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金属球d与金属筒C外表面接触后再接触不带电验电器A,发现了什么现象?金属球与金属筒C内表面接触后再接触不带电验电器A,又发现了什么现象?演示实验口头表述课后反思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抽象、深奥,并且要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

上好本堂课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必须注意下面几点:1.这节课内容抽象且较多做好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一方面体现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告诉学生学好物理课的一种方法: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思考。

3.多媒体的合理应用也是这堂课的关键,特别是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穿梭,然后将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这些自由电子将做定向移动,以上的这些微观现象通过多媒体动画放映使学生理解的更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场章末复习教学设计【命题趋向】从近三年的高考分析来看,高考对静电场专题的考查频率很高,试题主要集中在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的能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涉及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场力、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势能、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还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等知识。

重点考查了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对电场知识跟其他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鉴别和综合应用。

在上述考查角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静电场的基本知识点,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静电场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另外高考试题命题的一个新动向,静电的防治和应用,静电场与相关化学知识综合、与相关生物知识综合、与环保等热点问题相联系,在新颖、热门的背景下考查静电场基本知识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概念的综合性运用.三、教具投影片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展示生预习案本章的知识网络构建图,点评学生预习学案的优缺点2.归纳上述内容.(幻灯片展示)电场线从正电荷或从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均匀的平行且等距离的线。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场线:课件展示等量同种和等量异种的电场线,针对其特点加以说明。

知识点四、电势 等势面 电势差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 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 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 >0(<0).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 在+Q(-Q)的电场中,εP >0(<0);-q 在+Q(-Q)的电场中,εP <0(>0).引导学生总结本章计算电场力做功的方法① W=Fscosa=qEd 适用于恒定电场力做功② W= qU AB= q(φA−φB ) 由电势差计算③ W AB=−Δ E P = E PA− E PB由电势能的变化计算④ W AB=ΔE K 用动能定理计算跟踪例题:如果在某电场中将5.0×10-8C的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6.0×10-3J的功,那么( )A.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1.2×105VB.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3.0×10-10VC.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C的电荷,电场力将做3.0×10-3J的功D.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C的电荷,电场力将做3.0×10-17J的功知识点五、电容器与电容回顾电容器的相关知识,重点训练两类题型例6、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距离d和两板面积S都可以调节,电容器两板与电池相连接,以Q表示电容器的电荷量,E表示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则()A、当d增大、S不变时,Q减小,E减小B、当S增大、d不变时,Q增大,E增大C、当d减小、S增大时,Q增大、E增大D、当S增大、d减小时,Q不变、E不变【合作探究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的N板接地,在其两板间的P点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求以下过程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两极间的电压U、两极间的场强E,P点的电势 、负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E P各如何变化?(1)S接通后再将M板上移一小段距离。

(2)S接通后再断开,再将N板上移一小段距离。

知识点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关于带电粒子与带电微粒的重力2、带电粒子的加速(1)动力学方法(2)应用动能定理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1)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初速度方向:电场力方向:如图所示,设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两平行金属板间电压为U,板长为L,极板间距离为d,粒子从左端以初速度v0射入。

则(1)两板间的场强E(2)粒子通过电场所用的时间t(3)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a(4)粒子离开电场时的侧移量为:y(5)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t an θ例7、初速度均为零的质子和α粒子,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于电场线方向进入同一匀强偏转电场,在离开偏转电场时()A、两种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时间相同B、质子通过偏转电场的时间较短C、两种粒子的偏转角相等D、α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动能较大【合作探究2】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由静止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里偏转,它们是否会分成三股?请说明理由.当堂检测课后巩固课堂反思静电场一掌内容大致有三块,电场力的性质、电场能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预计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只是针对前两个内容进行复习,注重知识的整体构建以及方法的归纳总结,题目的跟踪训练在后面的课时中要继续巩固。

静电场章末复习-----学情分析进行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刚刚学完本章的新知识,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部分学生存在抽象思维障碍,尤其是空间思维障碍,存恐惧感,感觉满脑子都是问题,特别是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电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电势的高低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头绪繁多,不易掌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消化,书本知识本身也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不增加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搞清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配合一定数量的练习,我想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的。

静电场章末复习-----效果分析电场力性质的概念(如电场强度E、电场力F等)与电场能性质的概念(如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

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会比较,学会寻找概念之间的联系点,先把知识由“点”连成“线”(实际上本章就是围绕“电场力性质”与“电场能性质”这两条主线展开的),再以“电场”为中心把“知识线”联系起来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到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所学的一些知识进行总结,能从中归纳出“小规律”“小结论”,熟练掌握它们,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

在对知识的不断分析总结过程中逐渐养成对所学知识不断进行再加工的好习惯,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概念理解、规律总结、研究方法归纳上下功夫,即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静电场章末复习-----教材分析《静电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处于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力学的延生又是电磁学的基础。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以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

课本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人手,引人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然后,通过将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进行类比,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势能,在此基础上,同引人电场强度的方法相同(比值定义法),引人描述电场的另一种物理量——电势。

这样,通过几个相关物理概念的讨论,完成对静电场性质的初步认识。

人类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

尽管电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但它仍然保持着与力学的紧密联系,力、功和能量等仍然是电磁学的主要概念。

静电场评测练习班级:姓名:1 、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D.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有无检验电荷无关2 、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 D.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可能是闭合的3 、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作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势差的大小由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的功和电荷的电量决定B.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功多少由两点间的电势差和该电荷的电量决定C.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作的功是标量D.在匀强电场中与电场线垂直方向上任意两点的电势差均为零4 、在静电场中,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B .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一定为零C .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一定为零D .场强大小相同的点电势不一定相同 5、如图所示是空间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M 、N 是该电场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B.比较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一定有M E >NEC.比较同一个试探电荷在M 、N 两点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有M F <NFD.比较电子在M 、N 两点的电势能,一定有M ε>Nε6、在匀强电场中,将一个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5所示,那么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 ) A .最大值是mgtg θ/q B .最小值是mgsin θ/q C .唯一值是mgtg θ/q D .同一方向上,可有不同的值.7、如图所示,平行直线表示电场线,但未标方向,带电为+10-2C 的微粒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由A 点移到B 点,动能损失0.1J ,若A 点电势为-10V ,则( ) A .B 点的电势为10伏B .电场线方向从右向左C .微粒的运动轨迹可能是轨迹1D .微粒的运动轨迹可能是轨迹28、有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用绝缘细线相连后悬起,并置于水平方向匀强电场中.当两小球都处于平衡时其可能位置是图1-84中的哪一个( )静电场章末复习-----课后反思MN静电场一章内容大致有三块,电场力的性质、电场能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预计两个课时完成本章章末复习,本节课只是针对前两个内容进行复习,注重知识的整体构建以及方法的归纳总结。

这一章概念多、规律多、结论多,同时也很抽象,所以本节课教学力求知识与方法并重,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对以后的物理概念的建立(如磁场、磁感应强的)也会大有裨益。

本节内容虽多,但仍牢记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训练机会,为此,围绕知识点穿插了一系列基础训练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本章的知识网络构建课前已发给学生预习,课内更加注重点拨思路和方法,题目的跟踪训练在后面的课时中要继续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