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填空题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固政权的需要。
3.古代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希伯来。
4.外国早期原始人的化石发现于东非的坦桑尼亚。
5.中外学术界关于教育起源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需要起源说。
6.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称为青年之家。
二、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一L。
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_等。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5.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_. (2009)A. “拉比”B. “古儒”C. “书吏”D. “校父”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一、填空题1. “三艺”是辩证法、文法、修辞学。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摔跤)。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要求身心和谐发展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 “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 “三艺”为“智者派”所创。
7.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8.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9.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11.苏格拉底以其“知识助产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2.—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3.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被称为三个里程碑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2020.0319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也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其主要内容有: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古埃及的历史背景1.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
2.古埃及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影响了古希腊字母的形成。
3.古埃及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4.古埃及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古埃及的学校(选择:2019)古埃及的教育和学校发展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发展。
但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反映了古埃及教育的阶级性和对劳动的轻视。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教育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婆罗门的教育(公元前9、8世纪)(选择2009)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1.主要内容:以寺院作为主要教育场所,以佛教经典作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僧侣(比丘、比丘尼)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相结合。
2.积极性:反对种姓制度,主张教育应面向平民,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而不是梵文进行教学,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著名寺院作为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产生了深渊影响。
3.局限性:宣传悲观厌世的思想,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横跨欧洲和亚洲,沟通两大地域文明的核心之地)希伯来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在公元前14—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第二时期是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重返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学前教育史-外国史部分
第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1、史前社会的四个时期⑴前氏族时期,群婚制⑵母系(或母权)氏族社会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多妻大家庭⑷军事民主制社会2、史前社会实行儿童公养公育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⑴劳动技能教育-—从旁观察,在游戏中模仿⑵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了解家庭惯例,认识亲属、血缘关系,其目的在于培养尊敬长辈,遵守礼法,具有氏族部落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⑶军事体育训练——目的在于驾驭自然的能力,保卫氏族的利益,内容包括军事技能和打猎⑷其他,宗教、歌舞等.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⑴示范与讲解⑵观察与模仿⑶奖励与批评5、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特征⑴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模式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同步的.⑵儿童是公养和公育的,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⑶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的,教育内容简单。
⑷不可能出现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家庭及其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第二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1、学校的类型⑴宫廷学校,用来教育皇子皇孙和皇亲国戚的子弟⑵职官学校,用来培训政府官员的子弟⑶寺庙学校,培养僧侣⑷文士学校,培养一般文秘人员。
2、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⑴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祭祀、医学、建筑、农务⑵方法:家长制加体罚3、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的两个阶段: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4、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与佛教幼儿教育的区别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盛行家长制,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传诵《吠陀》经.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死记硬背.刹帝利、吠舍种姓的子弟,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有用的实际知识。
首陀罗中性的孩子,被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佛教反对婆罗门第一,佛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传播教义、广招信徒,要求人们藐视显示、吃苦修行,同登虚幻彼岸,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外国学前教育史(八套真题,考前必做)
外国学前教育史(八套真题,考前必做)《外国学前教育史》复题(一)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一填空题: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实行的是制度。
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产生于。
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的养成、训练等内容。
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5.史前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是,这也是由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XXX答题1 .简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
2 .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3 .简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三论述题1论述史前社会四个时期幼儿教育的变化。
《外国学前教育史》复题(二)十三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东方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就已建立奴隶制国家。
A 2000B 3000C 4000D 50002.学校最早呈现于()。
A乡村B城镇C皇宫D贵族家庭3.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争的。
A巴比伦B埃及C印度D中国4.古()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诵《吠陀》经。
A印度XXXC希伯来D埃及5.古印度()种性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承受教诲的权利。
A吠舍B刹帝利C婆罗门D首陀罗6.古代东方(C)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A印度B巴比伦C希伯来D埃及7.古()XXX幼儿教诲有家庭教诲和寺、庵教诲之分,以信奉佛祖、享乐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A印度B埃及C希伯来D巴比伦二填空题: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和家庭教育。
3.古代埃及学前教诲的内容主要是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农务、军事等。
4.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是家长制和。
5.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6.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糊口经历中,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寄依靠于宗教,又寄希望于教诲,把看作维系种族的魂魄;把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奇迹。
外国学前教育史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模拟练习
3、简述古埃及中不同等级学前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答案:一般家庭子弟则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和宗教教育,可以说儿
童是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逐渐长大的。一般手工业者的家庭,儿童接 受父辈技艺的培养,男童稍能懂事就跟随父辈或长辈,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耳 濡目染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继而动手实践。女童则由母亲教会缝纫、烹饪等 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技艺的学习。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机械训练 和死记硬背。 解析:古埃及的学前教育内容首先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的特点,儿童根据出身的 不同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其次还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儿童一般都是在实 践中来模仿和学习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并最终成为父亲的接班人。
第二节
01 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一、希伯来的社会背景
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长期动 荡不定的生活经历,使希伯来人不得不既依赖于宗教,把宗教看作维系种族 的灵魂;又寄希望于教育,把教育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事业。
希伯来是一个开放的、有创造性的民族,具有坚强的意志,民族凝聚力、战斗 精神极强,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他们保持了最充沛的民族生命力和最完 美的民族智慧,分散于世界各地,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其创造才能。
根据古代东方各国学前教育发展 的特点, 综合分析东方文明古国学 前教育在世界学前教育史的地位
第一节
01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社会背景
古埃及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32年为马其顿帝国所征服,共 历时两千多年。其间历经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 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后王朝时期(约前667—前332)。
二、古埃及的学前教育概况
自学考试外国学前教育史1-3章
四、小结 古罗马学前教育特点: (一)家长制; (二)家庭负责; (三)法制及道德教育; (四)在人生早期奠定德行、智慧基础; (五)教育内容及形式岁社会风气改变。
五、基督教的兴起对罗马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产生、发展 (二)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积极:保护婴儿 2.消极:原罪论、赎罪论、禁欲主义、体罚
(二)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1.西欧中世纪的状况: 基督教与贵族依存;等级制度 2.宫廷学校教育
3.骑士早期教育 • 性质: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 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 三个阶段: 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 幼儿教育时期;家庭中;父母是教师; 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 体养护。
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一、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吠陀时期” (二)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二、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一)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 《吠陀》经为经典; (二)三大主神和三大纲领 (三)家长制,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 教育内容: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 规范和风俗习惯,传颂《吠陀》经典;军事,农 业,手工等实际知识; 方法:耳口相传、死记硬背。
三、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 军事等; (二)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学徒 制)、体罚。 萌芽阶段;形式(多样性和等级性); 内容(实践性和职业性);方法(身心受摧残)。
第二节 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一、古代希伯来 (一)公元前1220年,摩西 (二)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 二、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 (一)家庭教育时期(公元前1300~前586年) 1.长期动乱,家庭的重要性,父亲负责教育的责 任; 2.内容上:宗教神学的灌输(《圣经》);宗教 道德的教育; 3.方式:家庭诵读经典、参加宗教节日;培养宗 教信仰。
外国学前教育史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1、19世纪50年代,伦克夫妇和别
劳夫人将福禄倍儿幼儿园传入英 国
2、1870,《初等教育法》 3、1876,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试
4、幼儿园双轨发展
第二节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19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慈善机构 (一)巴乌利美保育所: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1、古罗马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2、《雄辩术原理》 (二)论学前教育
1、论儿童早期教育:7岁前 2、论游戏:娱乐、学习、活动方
式
2、论语言教学法:认识字母、书 写、阅读
4、论教师和教学原则 5、论体罚:反对体罚,
体罚的5条罪状 6、论家庭教育: (1)慎选保姆 (2)母亲的作用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一)背景 (二)学前教育概况 1、前期:家长制 礼貌、宗教色彩、父亲的格言、歌谣 2、后期:(1)教育变成了皇帝的工
具 (2)基督教对学前教育的重大影响
奥古斯丁
苏 格 拉 底
第三节 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 (一)生平与著作 ——阿加德米学园,欧洲哲学史上第一
外国学前教育史
三、父系氏族时期: 儿童由妇女来照管和教育 四、军事民主时期: 军事训练教育 总括: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非独立性 2、平等性 3、原始性
第八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被统治者所独占,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节 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背景 2、概况--皇族子弟:宫廷学校
四、教育对象、内容、学科范围、 方法的变化
——儿童是自然的人
维多里诺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
三、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
1.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十分简单和落后的。
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产生了
原始的文字。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学校 教育机构的萌芽。
2.文字和学校教育的出现带来的问题 (1)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培育 出了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的特殊阶层。 (2)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也使 得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代名词,使得学校教 育渐渐远离人们日常的生活,逐步趋向于文字和 古训方面,成为一种脱离人们生活的教育。 (3)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也使得 学校教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与社会各个 方面很少发生联系,成为一个保守和守旧的机关。
第二节
东方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 河和底格里斯河)。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 文化。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到汉谟拉 比(前1792-前1750,巴比伦的第六位国王)王
朝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 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 进行。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 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 构接受教育。
2、婆罗门教的教育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梵天”, 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最高主 宰。婆罗门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 果说”和“转世轮回说”。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 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种姓间的 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公元前
2、古埃及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
下列关于古希伯来的教育表述
关于古希伯来的教育,有以下一些表述:
古希伯来拥有完备的教育制度,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古希伯来教育注重信神与求知的关系,认为信仰有余而知识亏缺不足为患,知识有余而信仰亏缺必然为害。
古希伯来教育提倡人人敬神,要求人人受教;提倡终生敬神,要求终生受教。
古希伯来教育将宗教教育与政治教育、民族教育相结合。
古希伯来教育重视职业训练,认为信神之人而无操业能力,专赖慈善机关救济不足为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一、基督教的演变和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四、经院哲学和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一、宫廷学校
二、骑士教育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三、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五、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介绍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学习本章应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掌握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教派的教育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参考书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宝星:《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三、道德教育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二、统觉与课程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进程”理论
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2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重点介绍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学习本章应掌握拜占廷帝国所创建的世俗教育与教会教育体系,了解拜占廷帝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掌握阿拉伯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认识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东西方文化教育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
简明中外教育史外国部分第一章
种姓制度
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 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 罗四个等级。其中婆罗门是僧侣祭司, 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以上两个属于高级 种姓,是特权阶级。吠舍是是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 于再生种姓,是没有权利的奴隶,为非 “再生”人。
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 “梵天”,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 者,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婆罗门教赞成 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果说”和 “转世轮回说”。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 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 种姓间的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
关于教育的起源
学校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
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
苏美尔和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埃及 古代希伯来
一、教育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理论流派
•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2.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让人弃绝人间享 乐,追求涅槃和虚幻的 来世。 主要场所在寺院,学习内 容为佛教经典,将讲道 和个人钻研结合起来, 一般学习12年。 学生为“比丘”与“比 丘尼”。 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 , 也是学术机构。
宣讲
传法、办识字班
向 首 陀 罗 布 道
收女弟子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设立在国王 所在地的宫廷里,专供王 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 以培养奴隶主国家高级文 武官吏为主要任务。宫廷 学校是在古埃及最早出现 的学校,也是最高一级的 学校。
第七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 古代埃及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祭 司、医学、建筑、军事、农务等。男童 稍能懂事就跟随父辈或长辈,在实际生 活中通过耳濡目染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继而动手试验。女童则限于由母亲教会 缝纫、烹饪等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 技艺的学习。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 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倍受摧残。女童 的学习受到歧视。
(一)家庭教育时期
• 公元前1200年的希伯来人尚处于原始社 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 虽然百年后建 立统一国家 , 但不久又分裂 , 长期处于战 乱之中直至成为亡国之奴。在这一时期 , 家庭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按照希伯来的习俗,婴儿一出生后就用 盐水擦洗,还习惯于把婴儿置于襁褓之 中。孩子一般要又母亲哺乳,到三岁才 断奶。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
斯巴达城遗址
• 0-7岁, 婴幼儿就开始接受斯巴达式的家 庭教养和教育。具体实施主要由母亲负 责。培养孩子从小不哭不闹、听话顺从 的习惯 , 儿童稍大些时 , 要他们不计较食 物的品种和好坏 , 不挑剔衣服的颜色和样 式 , 经受艰难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 的种种考验 , 提高适应性。此外 , 在品德 和性格方面 , 则要孩子始终保持知足和愉 快 , 还要不怕孤独和黑暗 , 并经常带他们 到公共娱乐场所去观赏和聆听关于英雄 事迹的演出和讲解 , 学习英雄们的伟大言 行。
• 种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它 把从事当时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划分成4个 等级,也就是构成4种种姓。第一等级是“婆 罗门”, 即掌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第二等 级是 “刹帝利”, 执掌行政与军事大权的世袭 贵族;第三等级称为“吠舍”,即名义上具有 人生自由的 , 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农夫、手工 业者和贫民等 , 他们必须向第一、第二等级交 物、纳税 ;第四等级称作“首陀罗”, 即被征 服者或奴隶 ,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前两个 等级与后两个等级由于种姓差别而尊卑极为悬 殊 , 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 , 世袭相传 , 不得更改。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
1.2 课后习题详解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
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古代希伯来的学校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学校教育学校究竟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它的产生与犹太会堂密切相关。
犹太人返回家园后,当时的家庭教育已无力承担起教育儿童敬神和掌握律法知识的重任;其次,接触了巴比伦先进的文明后,希伯来人认识到了建立学校的重要性;再次,普遍文化知识的增长、希伯来文学的传播以及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要求青年人要掌握有关宗教和律法知识,还要通晓一般的读、写、算等技艺;最后,对律法、《圣经》等进行深入研究更需掌握读、写知识,而这些,家庭教育都难以满足。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初期,就有某些文立在神庙里从事教学活动,但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校。
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学校才真正从犹太会堂中分离出来,形成较完备的教学制度。
到公元前1世纪,学校已极为发达,当时曾有规定;每一村落设学校1所,儿童在25名以内者,由教师1人教学;儿童满40名,另增助教1人;儿童满50名,设教师2人。
学前教育希伯来人极为重视早期教育。
先知以赛亚(Isaiah)主张婴儿断奶时就应开始受教育。
斐诺也认为婴儿在襁褓中就应知道上帝是宇宙间的唯一神和创造者。
希伯来人认为儿童刚一学会说话,就该教他学说“西玛”,开始说“听着,以色列人阿,耶和华是我们的上帝,是唯一的神”。
然后,儿童应背诵祈祷文、箴言,学唱赞美诗。
在6岁正式进入学校前,要大致了解《圣经》。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还要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学会如何祈祷、如何敬神等等。
初等教育初等学校或设在会堂里或在附属于会堂的房舍里。
男孩从6岁到10岁,在文土和助手指导下学习。
课本是《摩西五书》,开篇便是创世纪的故事。
这时期主要是背诵《利未记》和《申命记》,也传授有关阅读、书写和算术方面的知识。
10岁至15岁,儿童主要学习“口头法律”(orallaw)。
15岁以后,富有家庭的青年或部分有志成为文士的人继续学习,主要学习宗教理论和律法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此外还学习有关数学、天文学、外国语和地理等科学知识。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绪论一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含义: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
关注社会和公共学前教育史,研究实践发展教育实践和制度教育理论揭示规律二目的:以史为鉴三方法:四历史演变(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原始社会公有公育,家庭产生后家庭一直是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
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
19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1840 福利倍尔又创办了幼儿园。
在欧美相继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和福禄倍尔主义幼儿园运动近代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具有学校能力的婴幼儿通过经验利用自己的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福禄倍尔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特梭利等提出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战后,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编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一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原始部落或公社内实行儿童公有和儿童公育二幼儿教育的内容(一)生产劳动教育(二)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三)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育在儿童教育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三幼儿教育的方法(一)观察与模仿(二)尊长的讲授及示范(三)利用表演作为指导学习的方法四原始人的儿童观——被视为父母的隶属物品五结语——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的特点:公有公育,无阶级性,平等的教育权;学用结合;无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简陋;形式多方面性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一古代埃及——(公元前2500年)埃及出现了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学校二古代希伯来——家庭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三古代印度——在古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中外学前教育史1古代希伯来:家庭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2古代印度:在婆罗门的家庭中,儿童约在3~5岁经过剃度礼开始接受家庭教育3斯巴达:尚武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灵魂,斯巴达式的训练始于儿童的诞生(军事化教育)4柏拉图:创立阿加德米学园5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儿童按年龄划分,教育顺应自然主张;论儿童的年龄分期0~7岁体育7~14岁德育14~21岁理智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最早的教学法学者,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双语教育7预成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型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
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
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8伊拉斯莫斯:《幼儿教育论》9蒙田: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消化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教师的责任是用对道德的挚爱多于对道德的尊崇来充塞孩子的心10康帕内拉: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1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世界图解》对后世影响最大,“泛智”思想(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集体教育形式-4~6岁儿童为对象的“母亲督导的班”12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国库补助政策,1840年8月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了国库补助的对象13伦克夫妇:1851年夫妇二人在英国设立德语幼儿园,1854年在伦敦举办了一次教育博览会,别劳夫人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了福禄培尔的恩物以及其他物品;在英国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以后,幼儿教育的设施出现了“双轨制”的局面14奥柏林;开办编织学校的活动拉开了法国近代学前社会教育历史的序幕;至19世纪80年代法国已基本上确立起近代学前教育制度;在法国教育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奥柏林的编织学校(1770年创设)15.托儿所运动:帕斯莱特、柯夏和马尔波是法国19世纪上半期开展的托儿所运动的著名人物;1826年帕斯特莱领导妇女会创办了法国最早的托儿所;柯夏主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16.托儿所性质的转变:1835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提出视学官具有视察和监督托儿所的权利,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1836年教育大臣布雷发出传阅文件,明确指出托儿所是公共教育部领导下的学校,这标志着法国托儿所性质的重大转变,即由面向贫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对全体国民的国民教育事业;1837年法国政府发布了最早的有关托儿所管理和监督体系的规定,把法国的托儿所纳入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轨道17:福禄培尔幼儿园方法的传入:由于19世纪中叶别劳夫人(德国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的努力及法国政府的支持协助18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1881年和1882年先后通过“第一费里法案”“第二费里法案”最终确立了法国初等教育“免费.义务.世俗化”三位一体的原则,原则的确立为普及学前教育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前教育的世俗化;1881年8月2日的政令采用“母育学校”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政令的颁布意味着基本确立了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凯果玛: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托儿所改造为母育学校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她指出了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双重目的:社会目的和教育目的20塞贡:为弱智儿童首创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着重感觉和运动神经的训练21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由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兹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创立的;1860年美国妇女伊利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被美国人尊为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34.教学五步骤:【思维五步骤-疑难的境地;指出疑难点所在的位置;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在行动中检验假设】a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b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c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d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的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e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35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教具;《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36托幼一元化:为了解决苏联有些地方出现不按年龄分班.将二者合办及由于托儿所年龄班和幼儿园年龄班分别隶属于卫生部和教育部所产生的矛盾.就需要创办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的学前教育设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指导。
中外教育简史论述题
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3)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4、评价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和文雅教育思想。
(5)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6)6、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7、度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8)8、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8)9、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9)10、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10)11、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11)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2)13、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13)14、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14)15、德国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5)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16)17、试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8)18、《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19)19、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特征有哪些? (19)20、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19)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⑴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①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有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②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
教材是泥板书,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早期苏美尔学校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③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古代希伯来的
教育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国教育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时间:2011-04-30 16:47:41 来源:点击数:504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
希伯来人由以色列和犹太两个部落组成。
其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第二时期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返回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第一时期希伯来人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父亲既是家庭的祭司,又是子女的教师。
教育内容广泛,有民族传说、宗教信仰和祖先的训诫。
在摩西改革之后希伯来的家长制涂抹上了一定的民主色彩,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家庭教育中注重父子亲情和说服感化。
宗教在希伯来的历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教育始终以神学为核心,所以家庭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圣经·旧约》,学习不重知识的传授,而重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陶冶,是道德的而非理性的训练;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附带进行的。
儿童到一定年龄家长还对其进行职业技能的传授。
希伯来人沦为“巴比伦之囚”后仍恪守古老的宗教传统。
由于远离耶路撒冷圣殿,希伯来人建立了犹太会堂,改个人祈祷为集体祈祷。
犹太会堂开始时主要进行宗教活动,后来逐渐成为讲授法律知识及《圣经》的教育场所,与后来希伯来人的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时期希伯来人的教育已发展为学校教育。
这一时期希伯来人返回家园,把犹太会堂也迁移到故土。
儿童随其父母到会堂听讲道及学习《圣经》知识。
随着来听讲儿童人数和教务工作的增多,于是就在会堂外扩建房屋,设专人负责教学,形成了希伯来最早的学校。
公元前2世纪左右,学校从犹太会堂中分离出来,形成较完备的教学制度。
公元前1世纪希伯来人的学校已相当发达。
当时每个村落设1所学校,由1位教师教25名以下的儿童。
儿童人数达40名,则增助教1名;儿童满50人,设2名教师。
希伯来人认为,只有人人受教育才能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只有人人成为上帝的虔诚的信仰者民族才能免受衰亡的威胁。
当时的教育是一种强迫教育,凡不受教育者就被放逐城外,每座城市都必须设立学校。
但受教育者仅限于男性,女子仍在家中由母亲教育学习宗教和家事,她们不是学校教育的对象。
希伯来人在与希腊文化的频繁接触过程中力图用闭塞的宗教思想反对希腊的世俗性文化,为了在文化斗争中取胜,他们对简单的教义予以充实提高,通过注疏《圣经》来丰富教义。
其中最着名的注疏是《米施那》和《基马拉》。
公元2世纪两部注疏合为一书,称为《塔木德》(意为“教学”),这些注疏成为希伯来儿童的重要学习内容。
男童一般6岁入初级学校,6~10岁间学习《圣经》和简单的读写算;10~15岁儿童主要学习《米施那》;15岁以上的儿童主要学习《基马拉》,这相当于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以上还有培养僧侣的学校,主要传授宗教理论和法律理论,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
这种学校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
希伯来人把教育看作神圣的事业,非常尊重教育工作者。
教师被称为“拉比”,他们有较高的宗教修养和文化修养,博学多才,除从事教学工作外在社会上还充当宗教导师和法律顾问,成为社会上有威望的特殊人物。
希伯来的教育以宗教为核心,孕育了基督教和基督教教育。
鉴于基督教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希伯来教育的历史意义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