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极限荷载(13)
结构力学结构的极限荷载
P
C
B
M u 5Pl / 32 Pl / 4
将P 代入,得
A
5Pl / 32
P
C
B
5 16 M u M u l Pl / 4 32 3l
P 2M u / 3l Pu P P 6 M u / l
P l / 4
逐渐加载法(增量法)
从受力情况,可判断出塑性铰发生的位置应为A、C。利用极限状态的 Pu 平衡可直接求出极限荷载。 Mu A B 1 l C Mu MA 0 RB ( Pu M u ) l 2 2 RB P l Pu l M u A MC 0 M u RB B 2 4 2 C
Ms s M A ydA A ydAe A s ydA p [3 ( )2 ] 2 Ms s M ——弯矩与曲率关系(非线性关系) M [3 ( )2 ] 或 s 3 2 2 Ms
e p
塑性极限状态: 截面上各点应力均达到屈服 s
§9-4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超静定梁有多余约束,出现一个塑性铰后仍是几何不变体系。 A 截面先出现塑性铰,这时 M A 3Pl / 16 M u
A
P
C
B
P 16 M u / 3l
再增加荷载 l/2
3Pl / 16
A
l/2
M C 5Pl / 32 Pl / 4
令 MC Mu
只能出现一个塑性铰,所以
9M u Pu l
2 Pl 9
讨论: M C Pl / 9 1 Pl Mu Mu 9 Mu
M D 2 Pl / 9 1 Pl Mu 4M u 18 M u
11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
MC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25 / 46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A B C FP D
破坏机构实现的条件:
(1)B、C 点出现塑性铰 则:
M C Mu
M A Mu
M B Mu
3
A
Mu
Mu
Mu FP B
Mu
D
9Mu F l
P1
Mu C Mu
Mu
M A 3Mu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2 / 46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限弯矩。
80 mm
例题: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240MPa,求图示截面的极 解:
A 0.0036 2 m
g
A1 A2 A / 2 0.0018 2 m
A1 形心距离下端0.045m A2 形心距离上端0.01167m A1与A2的形心距离为0.0633m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7 / 46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s
y 弹性阶段 结束的标志是最外纤维某 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应力σs ,此时的弯 矩称屈服弯矩 Ms。 s 2 bh M s dA. y s W s W 弹性抗弯截面系数 6
弹塑性阶段 截面上既有塑性区又 有弹性区(弹性核 y0)。随弯矩 增大,弹性核逐渐减小。
Mu
FP u
6Mu l
20 / 46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q
例题:试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qu 解: 由梁的弯矩图可 A 知:第一个塑性 铰必出现在固定 支座处; 1 2 ql 8 首先求当出现第一 个塑性铰时支座B 的 约束反力FRB
李廉锟《结构力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4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圣才出品】
第14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极限状态和极限荷载?什么叫极限弯矩、塑性铰和破坏机构?答:(1)极限状态和极限荷载的含义:①极限状态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所对应的特定状态;②极限荷载是指结构在极限状态时所能承受的荷载。
(2)极限弯矩、塑性铰和破坏机构的含义:①极限弯矩是指某一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的最大数值;②塑性铰是指弯矩不能再增大,但弯曲变形则可任意增长的截面;③破坏机构是指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的结构。
2.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时是否一定成为破坏机构?n次超静定结构是否必须出现n+1个塑性铰才能成为破坏机构?答:(1)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时一定成为破坏机构。
因为根据几何组成分析,当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时,结构由几何不变变成几何可变或几何瞬变体系,此时该结构一定成为了破坏机构。
(2)n次超静定结构不必出现n+1个塑性铰才能成为破坏机构。
因为n次超静定结构出现n个塑性铰时,如果塑性铰的位置不合适,也可能使原结构变成几何瞬变的体系,此时的结构也成为了破坏机构。
3.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满足哪些条件?答: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1)机构条件机构条件是指在极限状态中,结构必须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可沿荷载作正功的方向发生单向运动。
(2)内力局限条件内力局限条件是指在极限状态中,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都不超过其极限弯矩。
(3)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在极限状态中,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4.什么叫可破坏荷载和可接受荷载?它们与极限荷载的关系如何?答:(1)可破坏荷载和可接受荷载的含义:可破坏荷载是指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不一定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可接受荷载是指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不一定满足机构条件)。
(2)与极限荷载的关系极限荷载是所有可破坏荷载中的最小者,是所有可接受荷载中的最大者。
关于结构活荷载不利布置(值得收藏)
关于结构活荷载不利布置(值得收藏)一、教科书里荷载的最不利组合的描述连续梁所受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荷载两部分,其中活荷载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在计算内力时,要考虑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和截面的内力包络图。
对于单跨梁,显然是当全部恒载和活荷载同时作用时将产生最大的内力。
但对于多跨连续梁某一指定截面往往并不是所有荷载同时布满梁上各跨时引起的内力为最大。
结构设计必须使构件在各种可能的荷载布置下都能可靠使用,这就要求找出在各截面上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因此必须研究活荷载如何布置使各截面上的内力为最不利的影响,即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如下图所示为五跨连续梁,当活荷载布置在不同跨间时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其内力图的变化规律,当活荷载作用在某跨时,该跨跨中为正弯矩,邻跨跨中为负弯矩,然后正负弯矩相间;比较各弯矩图可以看出,例如对于1跨,本跨有活荷载,当在3、5跨同时也有活荷载时,使1跨+M值增大,而2、4跨同时有活荷载时,则在1跨引起-M,使1跨+M值减小,因此欲求1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1、3、5跨布置活荷载。
同理可以类推出求其他截面产生最大弯矩时活荷载的布置原则。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确定连续梁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如下:1.欲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
2.欲求某跨跨中最小弯矩时,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跨中最大正弯矩时的布置完全相反。
3.欲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隔跨布置。
4.欲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截面最大负弯矩时的布置相同。
根据以上原则可确定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各种情况,它们分别与恒载(布置各跨)组合在一起,就得到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如下图所示为五跨连续梁最不利荷载的组合。
二、规范里活荷载不利布置的相关条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条: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组合进行设计。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图文
A
B
D
C
l/3
l/3
l/3
解: AB段极限弯矩为 M u ,BC段极限弯矩为Mu。
塑性铰的可能位置:A、B、D。
A l/3
B
Mu B
l/3
FPu
DC Mu
D
l/3
§11-4 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计算
1)B、D截面出现塑性
FPu
铰,由弯矩图可知,只 有当 Mu 3Mu 时,此破
A l/3
B
Mu B
分析:(1) 图(a)表示截面处于弹性阶段。
该阶段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截面最外纤维处,
称为屈服极限y,此时的弯矩Ms称为弹性 s a)
极限弯矩,或称为屈服弯矩。即:
s
MS
bh2 6
s
y0
(2)图(b)—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y0
截面外边缘处成为塑性区,应力为常数, s b)
§11-2 基本概念
=s;在截面内部(|y|y0)则仍为弹性区,称为弹性
2
C l
2 4
B Mu
由We=Wi,可得 所以有1 4q源自l 24M uqu
16M l2
u
三次超静定 三个塑性铰
§11-4 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计算
例11-4-3 已知梁截面极限弯矩为Mu ,求极限荷载 。 解:塑性铰位置:A截面及梁上最大弯矩截面C。
q
qu
A
l
BA
Mu A
Mu C C B
l-x
x
例11-1-1 设有矩形截面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 作用(图a),试求极限荷载FPu 。
解:由M图知跨中截面 弯矩最大,在极限荷载作用 下,塑性铰将在跨中截面形 成,弯矩达极限值Mu(图b)。
结构力学 极限荷载讲解
h
ql2/8
b
应 力
s
s
s
应 变
s
塑性区
三、基本假设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2、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3、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y
卸载时有残余变形
第15章
15.2 极限弯矩、塑性铰、破坏机构
一、屈服弯矩与极限弯矩 1、屈服弯矩(Ms): 截面最外侧纤维的应力达到流动极限时对应的弯矩。
结构力学
STRUCTURE MECHANICS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力学教研室
第15章
一、弹性分析
梁和刚架的极限荷载
15.1 概述
材料在比例极限内的结构分析(利用弹性分析计算内力),以许 用应力为依据确定截面或进行验算的方法。 q
A s e p
A
B b h
l
1、设计:
ql2/8
o
s———流动极限(屈服极限) e———弹性极限 p———比例极限
ql 2 12 ql 2 12
ql 2 24
q u1
Mu
q u1 l Mu 12
q u1 l 2 M u 24 2
2
Mu
q u1 l 2 Mu 12
(1)弹性阶段
qs
qs l 2 12 qs l 2 12
qs l 2 24
(3)梁两端出现塑性铰
qu 2 q u1
(2)弹性阶段末
Mu
可得: qu 2 4Mu l2
第15章
例题1 试用机动法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p 1.1 p
解:
2a
a
最新《混凝土结构设计》含答案(选择、填空、判断、简答)
一、填空题(共48题)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柱 → 基础 → 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 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 2/L 1≥_2__时为_单向板_;当L 2/L 1<__2 _时为_双向板 。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p g g 21'+=, 折算活载p p 21'= 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极限条件 、 机动条件 和平衡条件 。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
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结构力学第16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1)基本定理: 可破坏荷载 FP 恒不小于可接受荷载 FP ,即 FP FP
(2)唯一性定理: 极限荷载值是唯一确定的。
(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 即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值。 FPu FP
qu
6.4
Mu l2
§16-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比例加载: 所有荷载变化时都彼此保持固定的比例,可用一个 参数FP表示; 荷载参数FP只是单调增大,不出现卸载现象。
假设条件: 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 截面的正极限弯矩与负极限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忽略轴力和剪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
结构的极限受力状态应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 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都能维持平衡; (2)内力局限条件: 任一截面弯矩绝对值都不超过其极限弯矩; (3)单向机构条件: 结构成为机构能够沿荷载方向作单向运动。
11.7
Mu l2
§16-5 刚架的极限荷载
基本假设: (1)当出现塑性铰时,塑性区退化为一个截面(塑性铰处的
截面),其余部分仍为弹性区。 (2)荷载按比例增加,且为结点荷载,塑性铰只出现在结点
处。 (3)每个杆件的极限弯矩为常数,各杆的极限弯矩可不同。 (4)忽略轴力和剪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
1. 增量变刚度法的基本思路: 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分阶段的几
0 0
k
e 1
2
0 EA
l 0
0 0 0
0 0 0
0 EA
l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计算步骤-求刚架极限荷载(比例加载, 荷载用荷载参数FP表示)
结构力学极限荷载
结构力学(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
2)虚功法(作破坏机构图)
FP
红线为变形后的杆件,兰点为塑性铰
A
C
Mu
1
Mu
2
1B1源自l/22l
2
21
4
l
令机构产生虚位移,使C截面竖向
位移和荷载FP同向,大小为δ
外力虚功: We FP
内力虚功:
Wi
M u1
Mu2
2
Mu( l
4
l
)
6Mu
l
由
We=Wi 得: FPu
Fpu
=
(a+b)M ab
u
2Fp Fp
l/2
l/2
7 Fpl 16
5 Fpl 8
M图
5 M max 8 Fpl M u
Fpu
=
8M 5l
u
M max 2Fpl M u
Fpu
=
Mu 2l
结构力学(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
例 求静定梁的比例加载时的极限荷载Fpu
2Fp Fp
弯矩图法
A
3Mu
极限荷载(P266)
结构破坏时所能承担的的荷载。
结构力学(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
§17-2 极限弯矩、塑性铰、极限荷载 、极限状态
基本假设(一般针对钢材料)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2、材料均匀,各向同性。 3、平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都保持平截面不变。
s A
塑性流动状态
C
o
C Mu
B Mu D
l
l/2
l/2
Fpl
解:作弯矩图
A
结构力学极限荷载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超静定梁中的极限荷载的研究课程名称:结构力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班级:1433111姓名:李渊学号: 1143310120摘要:大多数工程材料,特别是钢材,受力后发生变形,一般都存在线性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
因此,随着荷载的增加,结构截面上应力大的点首先达到屈服强度,发生屈服,结构将进入弹塑性状态。
这时虽然截面部分材料已进入塑性状态,但尚有相当大的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范围,因而结构仍可继续加载。
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结构中进入塑形的部分不断扩展直至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崩溃(或倒塌)。
因此研究结构极限状态下的极限荷载,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结构安全储备的考虑的依据提供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极限荷载的有关意义定义:结构出现塑性变形直到崩溃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称为极限荷载,它是考虑结构安全储备设计依据的因素之一,且按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比弹性设计更经济。
通过对弹性设计方法及其许用应力设计法的研究,并在其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到弹性设计方法及其许用应力设计法的最大缺陷是以某一截面上的max σ达到[σ]作为衡量整个结构破坏的标准。
事实上,由塑性材料组成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某一局部的max σ达到了屈服应力时,结构还没有破坏,还能承受更大的荷载。
因此弹性设计法不能充分的利用结构的承载能力,是不够经济的。
塑性分析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其强度要求以结构破坏时的荷载作为标准:max []PuP p uF F F k ≤=其中,Pu F 是结构破坏时荷载的极限值,即极限荷载。
u k 是相应的安全系数。
对结构进行塑性分析时仍然要用到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平截面假定,这与弹性分析时相同。
另外还要采用以下假设:图1(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其应力与应变关系如图所示。
(图1)(2)比例加载:全部荷载可以用一个荷载参数P 表示,不会出现卸载现象。
(3)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都很小。
结构力学-第17章-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q 2l x 2M u x(l x) l
qu
22 3 24
Mu l2
11.7
Mu l2
极限荷载复习题
1. 极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寻找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充分利用材料。
2. 试说明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异同。 答: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这种截面可称为塑性铰; 塑性铰是单向铰,塑性铰只能沿弯矩增大的方向发生有限的 转角;塑性铰可传递弯矩,普通铰不能传递弯矩。
AB跨破坏时
ql
(a) A
B
0.5l 0.5l
q 1.5ql
C
D
l 0.75l 0.75l
1.2M u
(b)
Mu
ql 1.2MuB Mu ( A B )
1.2M
u
0.5l
M
u
( 0.5l
0.5l
)
q1
6.4 l2
M
u
BC跨破坏时
ql
(a) A
B
0.5l 0.5l
q 1.5ql
C
D
l 0.75l 0.75l
A1 A2 A / 2 1800mm2
A2
等面积轴
90mm
A1
A1的面积形心距等面积轴45mm, A2的面积形心距等
M u S (S S ) S [ A A .]
S
A
[
.]
S
A
.
26.79KN m
塑性铰、极限荷载
1、静定结构只要产生一个塑性铰即发生塑性破坏,n次超 静定结构一定要产生n +1个塑性铰才产生塑性破坏。
答案:错误
2、塑性铰与普通铰不同,它是一种单向铰,只能沿弯矩增 大的方向发生相对转动。
第十一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详解
强调:
塑性铰——能承受弯矩并能单方向转动的铰。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
1)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塑性铰能承受 M u
2)普通铰为双向铰,塑性铰为单向铰。
破坏机构— 结构由于出现塑性铰而变成
? 若梁的左半瞬部变分或截可面变高时度的增体加系一。倍(变截
面静梁定)梁,,塑塑性性铰铰出出现现在在何弯处矩?(绝对值)最大处。
Ms W
矩形 圆形
=1.5 =1.7
工字形
1.15
薄壁圆环形 1.3
历程: 加载初期 → 弹性极限荷载 →塑性区扩大→ 形成塑性铰(机构)→ 极限荷载
下面介绍一下塑性铰的概念:
第十一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当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在极限弯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 个无限靠近的相邻截面可以产生相对转角,类似带铰的截面, 称此截面为塑性铰。在简化分析中认为塑性区仅集中在塑性铰 截面,杆件的其它区段都是弹性的。
极限弯矩: Fx 0 s A1 s A2 0
S
M0 0
A1
A2
A 2
中性轴等 分截面积
Mu s y dA
(对中性轴的矩 )
或M u
2 S
A 2
h 4
S
bh2 4
2b
h
2
0
s
ydy
1 4
bh2 s
sWs
(Ws 塑性抗弯截面系数)
第十一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截面形状系数: M u Ws
塑性铰只能沿极限弯矩方向发生转动;由理想弹塑性假设知, 一旦截面弯矩减小,截面立即恢复弹塑性或弹性状态,塑性铰
即告消失,因此,塑性铰是单向铰。
普通铰和塑性铰的异同:都可产生绕铰的相对转动;普通铰在 转动过程中不能传递、承受弯矩,而塑性铰能承受对应截面的 极限弯矩;普通铰为双向铰,塑性铰为单向铰。 破坏机构:当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
结构力学 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A l/3
FPu
B
DC
Mu
B
Mu
D
l/3
l/3
B
3 l
D
6 l
此时M图如图,MA=3Mu
3M u
Mu
A
B
l/3 l/6
FPu
D
C
Mu
当3M u M u,此破坏可实现。
由虚功方程可得: FPu MuB MuD
FPu
Mu
(3 l
6) l
FPu
M u l
2 当截面D和A出现塑性铰时的破坏机构
FPu Mu' A MuD
极限荷载
q 2l x 2M u x(l x) l
qu
22 3 24
Mu l2
11
.7
Mu l2
极限荷载复习题
1. 极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寻找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充分利用材料。
2. 试说明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异同。 答: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这种截面可称为塑性铰; 塑性铰是单向铰,塑性铰只能沿弯矩增大的方向发生有限的 转角;塑性铰可传递弯矩,普通铰不能传递弯矩。
屈服弯矩、极限弯矩 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纯弯曲梁为例:
M
M
随着M的增大,梁截面应力的变化为:
b
s
s
h b
s
h
y0 y0
s
s
a)
b)
s
c)
b
s
s
s
h
y0 y0
s
s
a)
b)
s
c)
图a)弹性阶段,最外纤维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 ,弯矩M
为:
MS
bh2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u
u
l
例12-1 试求图a所示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此梁出现三个塑性铰即进入极限状态。 塑性铰出现在最大负弯矩A、B截面及 最大正弯矩C截面。 静力法:作极限状态弯矩图如图b。 由平衡条件有
Fu ab Mu Mu l
得极限荷载
Fu
2l Mu ab 2l Mu ab
机动法:作出机构的虚位移图如图c。
求得极限荷载为
Mu Fu l
§12-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超静定梁:具有多余联系,只有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才能 使其成为破坏机构。 图(a)所示等截面梁,梁在弹性阶 段的弯矩图如图b,截面A的弯矩最大。 荷载增大到一定值时,A先出现塑 性铰。如图c,A端弯矩为Mu,变成静 定的问题。此时梁未破坏,承载能力未 达到极限。 荷载继续增大,跨中截面C的弯矩 达到Mu,C截面变成塑性铰。如图d, 此时梁成为几何可变的机构,达到极限 状态。
可破坏荷载:满足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用F +表示。 (不一定满足内力局限条件) 可接受荷载: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荷载,用F -表示。 (不一定满足机构条件) 1、极小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 2、极大定理:极限荷载是所有可接受荷载中的极大者。 3、惟一性定理:极限荷载只有一个确定值。若某荷载既是可破 坏荷载,又是可接受荷载,则该荷载即为极限 荷载。
0.8Fa M u 2 M u
3.75 M u F a
第2跨机构如图c。
F 2a a M u M u 2 M u a 2 F 4M u a
第3跨机构如图d。
Fa F 2a M u 3M u 3
F
3.33M u a
比较以上结果,按极小定理,第3跨首先破坏。极限 荷载为
由图(e)可推得 M u SWS WS—塑性截面系数,受压和受拉部分面积对等分截面轴的静矩之和。
bh2 当截面为bh的矩形时 WS 4
2 bh 弹性截面系数为 W 6
bh2 故 Mu S 4
bh2 屈服弯矩为 M S S 6
Mu 1.5 MS
对矩形截面梁来说,按塑性计算比 按弹性计算截面的承载能力提高50%。
qu l M u ) qu x 0 2 l
得 qu
Mu l l ( x) 2
最大正弯矩为Mu,故有
qu ( 2 x ) 2 Mu 8
解得 x 0.4142 l
11.66M u qu l2
求得极限荷载
§4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比例加载:作用于结构上的各个荷载增加时,始终保持它们
§6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图a所示连续梁只可能出 现某一跨单独破坏的机构如图 b、c、d。 也可能由相邻各跨联合形 成破坏机构如图e。
图e中至少有一跨在中部 出现负弯矩的塑性铰,这是不 可能出现的。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计算:只需计算各跨单独破坏时的荷载,取 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例12-4 试求图a所示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各跨分别为等截面的, 其极限弯矩如图所示。 解:第1跨机构如图b。
1、穷举法
机构1:设A、D处出现塑性铰
l F 2M u 2 M u 3 3 21M u F l
得
机构2:设A、C处出现塑性铰
2l F 2M u M u 3 3 得 F 7.5M u l
机构3:设D、C处出现塑性铰
极限荷载为 Fu 7.5M u l
l a Fu a M u M u M u b b
得极限荷载
Fu
例12-2 试求图a所示等截面梁在均布荷载作用时的极限荷载qu。 解:此梁出现两个塑性铰即达到极限状态。 一个塑性铰在A处,另一个塑性铰在 最大弯矩即剪力为零处。 静力法:如图b,由∑MA=0,有
FRB FSx 0, FRB qu x ( qu l M u 2 l
§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 梁的计算
图a所示梁的横截面有一对称轴,承受位于对称平面内的 竖向荷载作用。随荷载的增大,梁截面应力变化为 图(b):荷载较小时,弹性阶段,截面应力σ<σS。 图(c):荷载加大到一定值,最外边缘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 对应的弯矩称为屈服弯矩MS M S sW
之间原有的固定比例关系,且不出现卸载现象。
荷载参数F:所有荷载都包含的一个公共参数。确定极限荷 载
实际上就是确定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参数Fu。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 (1)机构条件。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
(2)内力局限条件。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M|≤ Mu。
(3)平衡条件。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穷举法:也称机构法或机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求出相应的荷载,取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2、试算法:任选一种破坏机构,求出相应荷载,并作弯矩图, 若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则该荷载即为极限荷载; 如 不满足,则另选一机构再试算……,直至满足。 例12-3 试求图a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此梁出现两个塑性铰即成为破坏 机构。除最大负弯矩和最大正弯 矩所在的A、C截面外,截面突 变处D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按平衡条件作出此时的弯矩图, 如图e所示。 由图可得 得极限荷载
Fu l M u Mu 4 2
6M Fu l
静力法求极限荷载—超静定梁 (1)使破坏机构中各塑性铰处的弯矩都等于极限弯矩; (2)按静力平衡条件作出弯矩图,即可确定极限荷载。 机动法求极限荷载—超静定梁 (1)设机构沿荷载正方向产生任意微小的虚位移如图d; (2)由虚功方程 6M u l F 得极限荷载 u F M M 2
3.33M u F a
结构的极限荷载
§1 概述
1、弹性分析方法 把结构当作理想弹性体,用容许应力法计算结构的强度。 其强度条件为 max u
k
σmax—结构的实际最大应力;[σ]—材料的容许应力; σu—材料的极限应力; k—安全系数。
2、塑性分析方法 按极限荷载计算结构强度,以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并最后丧失 承载能力时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破坏的标志。强度条件为
塑性铰的特点: (1) 可以承受极限弯矩Mu。 (2) 是单向铰,只沿弯矩的方向转 动。弯矩减小时,材料恢复弹性, 塑性铰消失。 图(d):荷载再增加,截面由外向内有更多部分的应力为σS, 其余纤维处于弹性阶段—塑性流动阶段。 图(e):荷载继续增加,整个截面的应力都达到了屈服极限σS, 弯矩达到了最大—极限弯矩Mu。此时,截面弯矩不再增 大,但弯曲变形可任意增长,相当于在该截面处出现了 一个铰—塑性铰。
Fu F K
F—结构实际承受的荷载;Fu—极限荷载; K—安全系数。
OA段:材料是理想弹性的,应力 与应变成正比。 AB段:材料是理想塑性的,应力不 变,应变可以任意增长。 CD段:应力减为零时,有残余应 变OD。 结构塑性分析中,为简化计算,把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 系作合理地简化。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如图所示。 结构的塑性分析中,叠加原理不再适用。只考虑荷载一 次加于结构,且各荷载按同一比例增加—比例加载。
l F M u M u 2 3 9M u F l
得
2、试算法
21M u 选择机构1:求得相应的荷载 F l
作弯矩图如图e。 截面C的弯矩超过了Mu。此机 构不是极限状态。
7.5M u 选择机构2:求得相应的荷载 F l
作弯矩图如图f。
所有截面的弯矩均未超过Mu。 此时的荷载为可接受荷载,极限荷 载为 7.5M u Fu l
破坏机构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体系或瞬变体系。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破坏机构。对等截面梁,塑性铰出现 在|M|max处。 图a所示截面简支梁,跨中截面弯 矩最大,该处出现塑性铰时梁成为机 构如图b。同时该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 矩Mu。 由平衡条件作M图如c。 由
Fu l Mu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