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音乐史简介汇总共18页
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轨迹
![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2f90c61aff00bed5b9f31d4e.png)
三、俄罗斯浪漫曲的由来及其发展轨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的样式和体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歌曲。
它最大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它在德奥被称为“利德”(lied);在法国被称为“尚松”(Chanson),后作曲家柏辽兹又以melody名之;在俄罗斯则被称为浪漫曲(romance)。
浪漫曲是一种有乐器伴奏(通常用钢琴,也有用乐队的)、与诗词高度融合的声乐体裁,常表达人们对爱情、亲情的追求与向往,亦常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及讴歌。
18世纪开始,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歌曲和浪漫曲在俄罗斯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三声部的宗教赞美歌也渐传渐广、颇显活力。
到18世纪中叶,单声部的独唱歌曲和内容富于抒情的浪漫曲一跃成为当时最盛行、最受人的喜爱的声乐体裁。
诚然,那时候的这类歌曲和浪漫曲,其歌词和曲调都还比较简单,由于尚“没有脱离口头传统”(阿萨菲耶夫语)因而与民歌并没太大的区别,只是伴奏或是用吉他、或是用钢琴、或是用巴拉莱卡(一译“三角琴”),已经具有不可或缺的性质而己。
1759年,俄国的第一部浪漫曲集公开印行问世(其中不少无名氏的作品)。
18世纪后期,杜宾斯塞(1760一1796)、科兹洛夫斯基(1757一1831)和盲音乐家瑞林(约1767一1848以后)等人所作的浪漫曲纷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杜宾斯基的《蓝色的小鸽子在呻吟》和科兹洛夫斯基的《心上人昨晚坐着》等。
19世纪上半叶起,俄罗斯涌现了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等“浪漫曲大师”;紧接着,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及其追随者达尔戈梅斯基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精通声乐的格林卡是这一声乐体裁的第一位公认的经典大师;再往后,“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居伊、鲍罗廷等又在创造、弘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旗帜下,直面现实、与下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其中特别是穆索尔斯基为俄罗斯浪漫曲贡献了一大批别开生面、内容深刻、富于人民性和艺术独创性的不朽之作;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则将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推向又一新的阶段和高峰。
俄罗斯音乐鉴赏PPT
![俄罗斯音乐鉴赏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103eaa0029bd64783e2ccf.png)
音乐鉴赏
伏尔加河畔的歌声:苏联歌曲
• 俄罗斯歌曲,以优美绵长、宽广奔放的风 格名扬世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问世于1956年,是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 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 罕见的。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 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 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 在一起。
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
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源自于俄罗斯莫斯科大 剧院,这里也是莫斯科大剧院最著名的舞蹈艺术 家玛雅· 普利斯特卡娅和艺术指导捷狄米纳斯· 塔冉 达艺术成就发展达到最辉煌的地方。 众所周知,目前在俄罗斯除世界闻名的莫斯 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基洛夫芭蕾舞团以外,还有 一百多个水平不一、名称各异的芭蕾舞团,然而, 能冠以"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名称就不仅仅是 荣誉的象征,而更包函了艺术水平的内涵。因为 在当今世界,对于"皇家"这个即古老、又为现代 人常用的名词,它所体现出的绝对应该是形式、 规模和艺术的顶级。
音乐发展史
• 6~9世纪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 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 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就是这种文化之一其 中包括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和崇拜氏族 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前者与农业劳动密切关连,属于一种劳动 歌曲;后者与婚丧礼仪紧密相关,或为欢乐的歌舞,或为哀伤的哭腔。 这些歌曲由于与一定的祭祀仪式结合在一起,带有戏剧表演的性质, 其旋律音域较窄(以三度音程为主,偶尔上下扩充一度),以自然音列 为基础,带有五声音阶特征。以后又产生了不依赖于任何仪式的“抒 情民歌”,其旋律较为开阔,更具有歌唱性。同时,在古代斯拉夫人 中,器乐也开始传播。当时采用的乐器有:古斯里(多弦弹拨乐器)、 古多克(弓弦乐器)、杜德卡(竖笛)、索别尔(横笛)、罗格(号 角)以及一些打击乐器等。
俄罗斯音乐鉴赏PPT
![俄罗斯音乐鉴赏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103eaa0029bd64783e2ccf.png)
著名作品作品选释
•
莎翁笔下千古哀情的最佳交响体现——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哀婉感人,为但丁《神仙》增色——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 令人神往的南国风情——《意大利随想曲》
• •
•
• • •
向莫扎特致敬之作——弦乐《小夜曲》
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庆典序曲《一八一二年》 一无是处还是美不胜收?——《第一钢琴协奏曲》 散发臭气还是千古流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鲁宾斯坦兄弟及音乐学院
• 鲁宾斯坦兄弟是伟大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改 革家 • A. 鲁宾斯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分别创立的俄罗斯 音乐协会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音乐文化的中心, 影响巨大,在60年代,国内其它城市建立了分会。 • 1862年, A. 鲁宾斯坦在彼得堡创办了第一所音 乐学院,并且任院长 • 1866年, 在莫斯科又成立了莫斯科音乐学院, A. 鲁宾斯坦的弟弟H. 鲁宾斯坦任院长
声乐曲中,孤独忧愁、不满现实、幻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思想情感与朴素
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结合在一起。
音乐发展史
• 19世纪末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俄国革命歌曲获得 了广泛的传播。这些歌曲继承和发扬了十二月党人和平民知识分子创 作的革命歌曲的优良传统,具有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倾向和感人的艺 术力量。除少数是专门创作外,绝大多数是采用广为流传的旧歌(民 歌、城市歌曲、外国歌曲等)重新填词加工改造而成。其中影响最大 的歌曲是:《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你们牺牲了》、《华沙革命 歌》、《红旗》、《工人马赛曲》、《木棒》和《国际歌》等。这些 歌曲一经流传,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强大精神武器,在革命斗争中发挥 了团结群众、鼓舞斗志、揭露黑暗、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19世纪 末以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本国的传统和外来的影 响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多样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19世纪以来,俄 国音乐表演艺术蓬勃发展,建立了俄国学派,涌现许多著名的人物。 其中有歌唱家O.A.彼得罗夫斯特拉文斯夏里亚宾'、夏里亚宾、涅日丹 诺娃、索比诺夫、叶尔绍夫,钢琴家 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小提 琴家格尔日马利,大提琴家达维多夫,指挥家S.库谢维茨基等。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1d84a23a32d7375a517800a.png)
“强力集团”更有意思的是在于,他们并不是 从专业音乐学习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而是从热 爱音乐、热爱祖国和热爱民间的基础上,进而 走上专业的音乐创作道路的。
5、柴科夫斯基(1840-1893): 19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才华横溢, 技艺超群的音乐家。他为世人留 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极大地丰 富了世界音乐宝库。他的作品为 俄罗斯人民所喜受,并且在全世 界拥有众多的听众。他热爱俄罗斯大自然,追 求幸福,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他把自己的 音乐创作献给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有他的 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痛苦和欢乐、希望 和失望、理想和追求、抗争和斗争。
3、格林卡(1804-1857):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一 位重要作曲家,是俄罗斯民族歌剧和交响乐的奠基人。 他的音乐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歌剧、交响乐、 室内乐和浪漫曲等。他的音乐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 发展方向,并且成为衡量俄罗斯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 式的尺度。他的音乐充满了对自己的祖国、人民和俄罗 斯大自然的热爱,具有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成为俄罗 斯音乐在后创作的典范,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了俄罗斯民 族音乐真正的新时代。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俄罗斯 音乐之父”。格林卡的创作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全部 主要的音乐体裁:歌剧、戏剧音乐、交响乐、钢琴曲、 浪漫曲、室内乐。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 剧,他的歌剧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是 他首先以歌剧形式创作交响乐,而且完全摒弃歌剧中带 道白的“混合”原则,这种大胆的创新可以说是对当时 俄罗斯所有歌剧的一个挑战。
《三套车》
歌曲《三套车》是一首反映俄罗斯劳动人民艰 苦生活的民歌,它与我国一些“长工调”、 “脚夫调”类似。这首歌曲从20世纪50、60 年代就开始在我国广为流传。《三套车》采用 了分节歌形式,一共有三段歌词,前两段旋律 完全一样,忧郁的旋律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平。 第三段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把旋律翻高演唱, 充分表现出赶车人胸中的悲愤和苦闷,形成了 全曲的高潮。最后,旋律又恢复到前面两段的 结束句,歌曲结束在无奈的叹息中。
俄罗斯民族乐派
![俄罗斯民族乐派](https://img.taocdn.com/s3/m/b03d131d6edb6f1aff001f1b.png)
歌词 ——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养了只大跳蚤,跳蚤?哈哈!跳蚤。国王待他很周到,比亲人还 要好。国王命令一个裁缝:“你听我说,奴才!快跟我这位朋友,缝一件大龙袍!”跳蚤 的 龙袍?哈哈!跳蚤穿上了龙袍,浑身金光闪耀,宫廷内外上下跳,他威风得不得了。啊 哈!跳蚤!国王封他为宰相,还给他挂勋章,跳蚤的亲朋好友,一个个可都沾了光。啊 哈!那宫廷里的人们,从皇后到宫女,被咬得浑身痛痒,人人都受不了,哈哈!但没有人 敢动它,更不敢动手打。假如他来咬我们,就一下子捏死它!啊哈!哈哈哈!
是 作 曲 家 、 音 乐 评 论 家 , 又 是 军 事 工 程
穆索尔斯基
(Modest Musorgsky 1839-1881)
军官,辞去军职,专业作曲。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
他6岁起在母亲指导下学习钢琴,13岁时进入近卫军士官学 校,同时开始投师学习音乐。毕业后,与居伊、巴拉基列夫 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 放弃家产。1863年他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 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
• 作品:组曲《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
《野蜂飞舞》
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
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著名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
交响诗《荒山之夜》。
《跳蚤之歌》 —
作曲:[俄]穆索尔斯基
作词:[德]歌德
一首著名讽刺歌曲。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 格著称于世。 全曲可分为三部分: 1、叙述性的旋律音调,具有近似口语和朗诵调的特点,描述国王养了一只大跳蚤,招来 裁缝给跳蚤做官袍。 2、旋律模拟威严颂歌的风格,描写跳蚤在宫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丑态。 3、描写跳蚤为非作歹,搅得宫廷上下不安,最后以捏死跳蚤的人民群众爽朗、痛快的笑 声结束全歌。除结尾外,全曲贯穿了嘲弄和轻蔑的笑声,大大增强了讽刺效果。
俄罗斯音乐文化欣赏
![俄罗斯音乐文化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26b74d3aa00b52acfc7cabc.png)
俄罗斯音乐文化欣赏此次的选修课俄罗斯文化艺术欣赏也接近尾声了,今天在网上查阅各种关于俄罗斯音乐文化发展的资料为了做好结课的作业,同时做个总结和学习,从音乐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体会一个地域的音乐并不是个独立的领域,它是与这里的风土民情,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等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这个地方独特的音乐发展路线。
1450年,西欧和南欧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政治专制的松动,教廷的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开始发端,音乐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宣扬自由,民主,奔放的时代,也正是在此时,形成了西欧传统的大小调形式。
然而与此同时,高加索山脉的另一端,寒冷的沙皇俄国正处于恐怖的伊凡雷帝暴政之下,其对西欧音乐的了解基本为零。
当时的东正教会定下严苛的教规,使得教会得以牢牢控制着民众精神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他们禁止普通民众涉及音乐,对宗教音乐也随意斧钺,音乐传播的途径被肆意践踏和篡改,就连教堂圣歌的演唱中,教会也有意剔除了和声与乐器,理由是上帝的神圣不能被乐器干扰,更不能被和声音乐所淡化。
总之,东正教坚决的抵制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潮,抵制宗教改革以及骑士时代之后发端的新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散,另外,十三世纪蒙古金帐汗国对于俄罗斯的统治给俄国遗留下了歧视妇女的东方传统,妇女无法参与音乐活动,这一切都大大的阻碍了西欧音乐技法在沙皇俄国的传播。
这与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有相似之处的。
因为先进文化的冲击会使得已存在的腐朽统治变得摇摇欲坠,这也是统治阶层所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由于如此,这个时期的俄国音乐并没有很好地收到西欧音乐的熏陶。
但历史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文主义思潮在全欧洲范围内的扩张已经无可逆转,自彼得大帝近代化改革开始,随着新式枪炮,船舶制造与航海术,新机械的传播,共同而来的还有西欧古典风格的特别是非宗教音乐的蓬勃发展,俄国朝野双方的普遍兴趣使得民间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作曲者和演奏者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这标志着俄国的音乐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音乐故事
![音乐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7cd97b8e9951e79b892718.png)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独特的民族,音乐是他们的灵魂,而歌曲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民族的歌曲能像俄苏歌曲那样,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苏歌曲中很多都是战争歌曲,这些歌曲诞生于1917年十月革命到二战苏德战争结束将近30年的岁月里,在那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战争年代,这些歌曲激励人民不断斗争,走向胜利。
岁月如歌——俄苏经典歌曲回顾(爱国篇)清晨,伏尔加河如往常一样静静地流淌着,它的出生并不高贵,它发源于东欧平原上的湖沼之地,那里曾是俄罗斯贫苦大众的避难之所,也是抵御外来侵略最好的天然屏障,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双重原因,它的身体中曾过多地包含了苦难的成分,同时也异常的敏感而忧郁。
河水缓慢地流淌着,前方是一片开阔之地,一片浅滩,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跃然于眼前,那是久违了的莫斯科,还清晰地记得莫斯科的往昔,帝国的都城,达官贵人的乐园,贫苦大众幻想中的天堂。
在经受过风雨的洗礼之后,人们更真切地体验到阳光的明媚,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和平的社会环境为普通的民众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人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及国家的建设和复兴中,自豪感犹然而生,脸上再也没有往昔的悲苦,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欢乐和愉悦,农业生产,工业建设以及文化教育领域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一股股的创新的热情不断涌出,听,人们正在吟唱一首时代的赞歌。
一部电影中的配乐往往是点睛之笔,有时可以说配乐比影片更具有生命力,当年电影《快乐的人们》就曾为找不到合适的配乐而苦恼万分,《快乐的人们》是一部音乐喜剧片,情节的串联完全依赖音乐,而且必须充满欢乐的元素,这对导演、作曲家乃至整个影片都是严峻的考验。
眼看着《快乐的人们》剧组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人们都一筹莫展,到哪里才能找到那个最合适的作曲家呢,多亏影片中的主演乌焦索夫见多识广,他突然想起相识的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这位作曲家可以说是苏联电影配乐方面的先锋人物,而且他的作曲范围很广,从爵士乐到民间音乐都有突出表现。
俄罗斯音乐
![俄罗斯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cfde8c12a8114431b90dd8de.png)
主要作品:
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 曲集《波斯恋歌》等;
代表作品: 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
Н и к о л а й Г р и г о р ь е в и ч Р у б и н шт е й
尼古拉鲁宾斯坦
主要成就
1866年在莫斯科创立莫斯科音乐学院 (М о с к о в с к а я к о н с е р в а т о р и я ), 后叫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是俄罗斯现在最大的 音乐学院。从圣彼得堡挖来萨弗诺夫和西洛蒂充实钢琴 师资,他们分别带出了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这样 著名的学生。 他不仅是柴可夫斯基的老师,也是柴可夫斯基早期作
安东鲁宾斯坦是俄罗斯第一位真正的音乐教育家,他建立了俄 罗斯现今的音乐教育传统。创立了第一个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 乐学院。培养了柴可夫斯基这样成就非凡的作曲家。不过人们却 忽视了他自己的作品。
“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 对于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犹太教徒来说,我是个 基督徒;对古典乐派的人来说,我是华格纳曲风,对华格纳 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我不是水里面的鱼,也不 是地面上的禽-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
Из в е с т н ый п и а н и с т , п е д а г о г , к о мп о з и т о р . Ро д и л с я в Ро с с и и в 1828 г о д у , у ме р в Пе т е р б у р г е в 1894 г о д у .
自小随母亲学习钢琴,后在彼得堡学习,9岁到莫斯科进行第 一次公开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之后到过巴黎、柏林、维 也纳。在巴黎他用心的模仿李斯特。自此他开始了世界各地的 演出,得到了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的赞美,有人称他为 继李斯特后最伟大的钢琴家,甚至有人评价他超过了李斯特。
俄罗斯名族音乐
![俄罗斯名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61490a711711cc7931b71662.png)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
激发起广大人民Leabharlann 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呼吁艺术要面向生活,
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的风情。
简介
格林卡是第一个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而使之达 到先进水平的作曲家,被视为“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父”。他的音乐以 爱国主义的内容和质朴的民族形式相结合而著称,在歌剧、管弦乐、 歌曲等重要领域为俄罗斯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路。他的歌剧,为俄罗 斯的歌剧发展铺设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历史性 题材,以《为沙皇献身》为代表;另一条是神话、传奇题材,以《鲁 斯兰与柳德米拉》为代表。在器乐创作领域,还开创了标题性和民歌 变奏性质的管弦乐道路。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富于生活气息。而他 的艺术歌曲,是建立在城市小调的基础上,使之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 格。此外,他还吸收异国情调和多民族音乐语言来丰富俄罗斯音乐形 式,对日后的俄罗斯作曲家影响极大。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 之父”,他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对俄罗斯民 族音乐 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之后,俄罗斯相继出现了一 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乐大师。
米哈伊尔· 格林卡
代表作
歌剧 《为沙皇献身》(《伊凡· 苏萨宁》)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管弦乐 《阿拉贡霍塔》 《卡玛林斯卡娅》 《马德里之夜》 《幻想圆舞曲》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 《钢琴与弦乐六重奏》
巴拉基列夫 夫
鲍罗丁
居伊
穆索尔斯基
科萨科
穆索尔斯基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
![俄罗斯音乐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1d84a23a32d7375a517800a.png)
19世纪,俄罗斯音乐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歌剧、交响乐、交响音画、协奏曲、芭蕾舞音 乐,以及各种声乐作品等,呈现出音乐发展的 繁荣景象。 2、19世纪,音乐更加积极地走进了俄罗斯社 会广大阶层的日常生活。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 在中学、寄宿学院和大学。当时,俄罗斯上层 社会的文化阶层很重视音乐,尤其是严肃音乐 逐渐成为他们的普遍爱好。19世纪起,钢琴、 竖琴等乐器走进了俄罗斯文化人的家庭,成为 俄罗斯家庭普遍的娱乐工具。
《三套车》
歌曲《三套车》是一首反映俄罗斯劳动人民艰 苦生活的民歌,它与我国一些“长工调”、 “脚夫调”类似。这首歌曲从20世纪50、60 年代就开始在我国广为流传。《三套车》采用 了分节歌形式,一共有三段歌词,前两段旋律 完全一样,忧郁的旋律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平。 第三段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把旋律翻高演唱, 充分表现出赶车人胸中的悲愤和苦闷,形成了 全曲的高潮。最后,旋律又恢复到前面两段的 结束句,歌曲结束在无奈的叹息中。
二、18世纪俄罗斯的音乐:
18世纪,音乐在欧洲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18世纪,俄罗斯音乐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尤其是与俄罗斯文学相 比,其发展比较缓慢。一直到18世纪初,俄罗 斯的音乐创作主要局限在教堂合唱和某些官方 礼仪迎宾音乐的范围内,而且创作方法程序化, 旋律单调。 赞美诗是此时的一种最大众的诗歌形式,也是 当时的一种音乐体裁。在音乐上是一种无伴奏 的三声部合唱,这种合唱有军事内容的,也有 抒情内容的。18世纪的赞美诗是音乐旋律与抒 情诗歌的结合,对后来的俄罗斯古典浪漫曲和 格林卡的民族歌剧创作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214b69f80242a8956bece46d.png)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何思特2007114302001907级2班从19世纪到20世纪,音乐界的大部分重大革新和音乐语汇的增加都是围绕德、奥、法为中心展开的,但不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征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那么,究竟是其身上的哪种东西会令我们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其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又源于何处呢?一、19世纪初期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诞生19世纪初期,俄国专业音乐的现状基本上处于模仿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影响的混合体。
此后,拥有“俄罗斯音乐之父”美誉的格林卡(MikhaillvanovichGlinka,1804-1857),其音乐创作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因此,他成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俄罗斯民族乐派吸收了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经验和技巧手法,以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与音乐精髓为宗旨而登上了世界音乐的舞台。
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第一代探索者,格林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格林卡在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民族性特征是其不同于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因素。
格林卡的音乐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民间歌舞曲调是其创作的根基;格林卡创作的具有民族气质的城市歌曲中那充满忧郁、感伤的音乐旋律是他音乐语汇的一大特色。
可以说,“悲情主义”的旋律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格林卡是19世纪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创始者。
二、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特殊的历史条件、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民族成为一个悲剧性的民族,而悲剧性便成为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1840-1893)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旋律真挚感人,具有强烈的紧张度和戏剧性,既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透露出浓郁的“悲情主义”气息。
俄罗斯及苏联音乐
![俄罗斯及苏联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978e9cc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a.png)
俄罗斯的⾮宗教⾳乐⼗⼋世纪起开始流⾏。
⼈们对⾳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乐的发展有很⼤影响。
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活的歌剧演出。
⼗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新颖的⾳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乐的奠基⼈格林卡。
⽶·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影响。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于橡实”。
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拉》。
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等曲调都溶合在⾃⼰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民的功绩和美德。
作品⼀经问世,⽴刻使他跻于世界作曲家之林,⾄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著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梅斯基(1813⼀1869)。
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的作品是歌剧《⽯客》和《⽔仙⼥》。
《⽔仙⼥》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的歌剧之⼀。
⼗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乐进⼊繁荣时期,六⼗⾄七⼗年代被称为俄国⾳乐的“狂飙突进”时代,⾳乐昌盛的标志是出现了⼀个作曲家集体“强⼒集团”。
“强⼒集团”以格林卡的学⽣⽶·阿·巴拉基列夫(1836⼀1910)为⾸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的活动得到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斯塔索夫(1824⼀1906)的⽀持和肯定。
“强⼒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民⽣活、民间传说和⽂学名著。
他们注意吸取和运⽤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法上进⾏⾰新。
19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
![19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d53f42e704a1b0717fd5dde9.png)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732565f5901020206409c6b.png)
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
1 ﹑音乐内容与本国的民间文学、民歌及民间舞蹈密切相关 2 ﹑注重音乐的标题性 3 ﹑旋律线条悠长、气息宽广、热情而忧郁 4 ﹑节奏强而粗犷 5 ﹑音乐形象的对比多于戏剧性的冲突 6﹑变奏展开的手法多于奏鸣曲式的运用
返回
德州学院音乐系——钢琴艺术史
第二节 代表乐派
俄罗斯民族乐派
这部狂想曲还可称之为“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在一个音乐主题 上展开24个变奏,铸就了这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然而最令人难忘的 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艺术性的表达,整部狂想曲到慢速时,出 现了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 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
德州学院音乐系——钢琴艺术史
5.斯克里亚宾(Skryabin,1872-1915) 同样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在钢琴音乐作 品创作方面有所成就。与拉赫玛尼诺夫的异 同:虽处同一时代,都出身贵族,但是拉赫 更多地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标题性很强; 而斯克里亚宾则更多地面向了现代主义音乐。
6﹑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和尼古拉·鲁宾斯坦 (Nikolai Rubinstein,1835-1881)
德州学院音乐系——钢琴艺术史
二﹑代表人物
1.巴拉基列夫(Balakirev,1837-1910) “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作曲家、钢 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他的钢琴音乐创 作虽然不多,却以自己的博学影响和引导着 “强力集团”的其他作曲家。代表作:《伊斯 拉美》1869年。
德州学院音乐系——钢琴艺术史
兄弟二人在俄罗斯的音乐演出活动和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均有很大的
功绩。安东创办了彼得堡音乐协会,尼古拉创办了莫斯科音乐分会。在此 基础上两人分别创立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