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合集下载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本文档旨在提供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的机制和流程,以便相关部门或机构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能够及时、有序地采取应对措施。

1:紧急事件管理部门1.1人员组成:确定责任人,包括紧急事件管理部门主管、协调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

1.2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区域,指定职责,并确保紧急事件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1.3应急计划制定:编制紧急事件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措施、信息收集和传递方式、资源调配等。

2:资源调配与调度2.1信息收集与评估:及时收集有关传染病爆发或聚集性症候群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和判断。

2.2资源调配:根据事件规模和需求,调配足够的人员、物资和设备。

确保紧急救援队伍配备适量的医疗设备、药品等急需物资。

2.3调度与协调:协调相关部门或机构的行动,确保资源调配的高效与协同作业。

3:沟通与信息发布3.1信息收集:与相关部门或机构及时获取事件的最新信息,包括病情报告、疫情数据等,用以判断态势与应急措施。

3.2信息传递: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包括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对外发布。

3.3对外宣传: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向公众传递信息,消除恐慌和误解,保持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4:防控措施及变异监测4.1传染源的封闭:根据疫情的传播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封闭病源、隔离患者等。

4.2个人防护:提供相关人员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使用,防止疾病传播。

4.3疫苗研发与生产:加强疫苗研发,并与相关机构紧密合作,确保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4.4病例监测与分析:对病例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疫情数据分析,以便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4.5变异监测:密切关注病原体的变异情况,及时更新预防与控制策略。

5:法律法规与措施5.1紧急状态宣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确定是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相应采取措施。

5.2边境检疫与隔离:加强边境检疫力度, strictly carry out isolation measures, and ensure the timely reporting and transfer of suspected cases:5.3社会隔离与封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实施必要的社会隔离和封锁措施。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讲解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讲解

晋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及时、规范、有序地调查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传染病暴发是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类传染病病人的情况。

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主要通过感染病科等各相关科室疫情监测报告,疾控中心网上监控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发现。

发现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的科室及有关责任人员应该立即电话报告医教科、感染管理科或医院总值班,再由医院统一报告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暴发疫情应急处理步骤与要求1、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设办公室在感染管理科。

2、医教科或感染管理科接到科室暴发疫情报告后,应对报告信息进行初步核实,并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再将调查情况报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及分管院领导,经医院研究审定后,在规定时间内报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治工作。

3、区CDC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立即组织力量,在规定时间内(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SARS、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疫情应立即赶赴现场;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在12小时内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基本步骤分为组织准备、现场调查处理、采取控制措施、初步调查报告、深入调查验证假设、确认暴发疫情终止、资料整理并总结报告等。

4、市卫生局代表市政府公布疫情控制措施,各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防止疫情扩大,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三、暴发疫情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调查者在检查传染性强的病人和个案调查时,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若能有针对性地接种疫苗,则可以先行免疫,医院对参加重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医务人员,要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资料八: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资料八: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

医疗机构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传染病疫情报告异常事件处置制度及处置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异常事件处置制度及处置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异常事件处置制度及处置流程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传染病疫情报告异常事件处置制度及处置流程1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二、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三、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谁漏报、迟报,谁负责,扣首诊医生20元/例,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扣科主任20元。

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除处罚外,还要通报全院,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四、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4、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5、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6、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为及时、规范、有序地调查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传染病暴发是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类传染病病人的情况;聚集性症候群是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相同类型临床表现的情况,如发热、腹泻等。

发现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的科室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医教科,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统一报告XX区疾控中心和绵阳市疾控中心。

(二)暴发疫情应急处理步骤与要求1、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下设办公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教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联合开展对报告信息的初步核实,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再将调查情况报分管院领导,经医院研究审定后,按规定时间报XX 区疾控中心和绵阳市疾控中心,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治工作。

3、医教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传染病疫情报告科室应积极配合XX 区疾控中心及绵阳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根据绵阳市传染病专家组指导意见,完成疫情的后续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大,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暴发疫情调查的注意事项1、调查者在检查传染性强的病人和个案时,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按相关要求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若能有针对性地接种相应疫苗,应进行先行免疫。

2、对于不配合调查或不执行疫情处理措施者,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措施,但也应注意被调查者隐私权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披露被调查者相关信息。

3、在调查期间,应加强各个部门的协作,做好疫情动态的汇报,以便调整调查与疫情防控策略,从而最终达到有效防控疫情的目的。

异常疫情信息处理机制与流程

异常疫情信息处理机制与流程

异常疫情信息处理机制与流程异常疫情信息处理机制与流程一、医务人员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聚集性症候群、可能的暴发疫情等异常信息,应立即向防保科人员报告。

二、疫情管理人员应立即向诊断医生核实情况,及时报告医院院长,医院组织本院医生进一步排查、核实认定。

三、疫情管理人员以最快方式(电话)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四、最后向本院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1. 医务人员发现(可疑异常信息)异2. 防保科(核实异常信息)常3. 医院院长(组织医生核实认定)信4. 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息 5.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疾控中心)6.密切接触者追踪、查找、医学观察疫点疫区处理、宣传教育。

传染病疫情异常信息反应机制和处理流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异常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和处理流程图工作日至少每两个小时浏览、审核一次传染病个案报告卡片,节假日每天至少浏览、审核四次,及时审核、确认上报传染病个案。

浏览、审核要有记录。

审核时发现: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感染告致病性禽流感、H1N1 流感、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等;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以上);4.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丝虫病、白喉、麻风病、黑热病等;5.本地罕见的或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恶性疟、登革热、血吸虫病、包虫病等;6.在一个自然村、集体单位或局部区域内集中发生多例传染性疾病。

(详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规范)8.本辖区内异常波动(短期内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病种立即用电话向填报卡片的医疗机构所在的县级CDC 核实所报传染病是否属实。

是I 1.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2.立即向相关科室通报情况,必要时由相关科室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疫情;3.核实诊断后,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督促县级CDC 登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5.在审核记录中记录处理过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SARS、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案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范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范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范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我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管理制度。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在发生或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情况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防保科,节假日则报告总值班。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

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四)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按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

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染病暴发疫情与聚集性症候群等处置制度篇一: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处理机制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适应范围本机制适用于我院各科室和临床部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成立院“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郭启峰院长担任;副组长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公卫科、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职责:制定全院传染病防治及突发事件管理制度;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治知和监督管理,效果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及提供技术咨询;以生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并向界首市卫生局、疾控中心报告。

三、监督监测与报告(一)监督监测:公共卫生科负责对医院传染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管督查和督导,疫情专职人员负责每日疫情报告卡的收取、审核报卡质量及网报工作,对疫情信息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深入各科室和临床部门对其作进行技术指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整改。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二)报告: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疫情专职人员应立即向科长汇报,公卫科科长进行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分管院长、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传染病暴发事件 、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 、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一、目的及时有效处理、控制院内出现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范事件扩大与蔓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技术专家组,对异常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㈡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1:领导小组:要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2、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根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死亡。

3、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及时报告请示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计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4、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预防性措施,切断一切传播途径1、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例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2、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3、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4、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朝阳县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
门诊、住院部首诊医师发现多例传染病病例或多例聚集性症候病例时,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防保科,并同时通知医院办公室。

防保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科室核实情况,把核实的情况向院办公室汇报,并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情况,医院办公室接到防保科核实后的报告立即电话报告主管院领导。

县疾控中心到现场调查确认,县疾控中心把确认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异常情况反馈医院防保科,直报员将事件网上直报。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相关定义1.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2.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3.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6.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7.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院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监督监测与报告(一)监督监测: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二)报告: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当事人应尽快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经调查证实出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时,医院必须在 2时内报告县卫生局或县疾控中心。

四、应急处置(一)处置原则: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置。

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影响。

(二)工作程序:出现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散。

在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做好下列工作:1、证实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查找传染源。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队进驻事发范围,及时开展传染病学调查,对怀疑患有同类传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全县历年传染病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对感染人群、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查,查找传染源。

2、对感染人群和周围人群进行详细传染病学调查,查找引起传染的因素。

3、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感染者作适当医疗救治、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

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机制与流程

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机制与流程

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机制与流程为加强对我院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报告: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异常情况,应于 24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经调查证实出现院内传染病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异常情况时,医院必须在 12 时内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

二、处理机制1.医技科室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2.分管院长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隔离防护、消毒等等防控措施;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

3.预防保健科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服从卫生主管部门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院传染病暴发处理机制和流程

医院传染病暴发处理机制和流程

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
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症候群";一般来讲,症候群主要是指相对固定的几种症状的组合。

“聚集性症候群”的描述,一般在传染病疫情判定上经常使用。

聚集性讲的是其集中发病的特点,症候群讲的是临床症状表现的相似性、多样性。

其处理流程与医院感染爆发的处理基本相同:
1、发现多起传染病或感染病例
2、报告院医务办
3、院医务办考核其聚集性和相同症候群特点,判断、核实其流行或爆发
4、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卫生部门和总场防疫站
5、协调专家组查找传染源或感染源,病原学检测
6、初步判定疫点和疫情或感染区域,做区域隔离、消毒,必要时区域封锁
7、查找传染或感染微生物和因素,做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
8、制定控制措施
9、观察控制效果
10、控制不良,返回继续调查原因;控制势头良好,继续观察,并分析总结病例与控制过程
11、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上报。

12、总结经验,制定今后的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 医院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
疫情报告管理组:
医技组:
后勤保障组:
(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公共卫生科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
理。

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

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

四、常见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1.疫情报告。

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院感科报告,由公共卫生科逐级报告院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龙亭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
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原则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现就地隔离治疗, 各地指定具备呼吸道传染病急救和隔离条件的医院,就地相对集中收治病人。

及时采样检测,必要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4.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 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
等)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T疫情报告公共卫生科一公共卫生科逐级上报疫情-CDC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一疫点消毒处理
(二)鼠疫应急处理流程
1.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
断立即报告龙亭区CDC。

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

2.核实诊断(确诊时限要求2 天内)。

个案调查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结合病人淋巴液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3.紧急疫情报告。

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史重大疫情,必须按照规定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5.隔离治疗病人与疑似病人。

6.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疫源地、宿主、传播媒介等情况的调查,流行病学史,并追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患鼠疫动物的接触者。

7.补充完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一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 -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一核实诊断一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 -紧急疫情报告 -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三)炭疽疫情应急处理流程
1.首诊医生发现炭疽病人应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立即报告防疫机构疫情的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

了解疫情发生、发展情况,检查部分病人,进行现场查看,采集部分病人及现场可疑物品标本做检验。

根据流行病学暴露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2.实施疫源地处理、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3.核实诊断。

进一步调查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和暴露史,
采集病人生物标本,根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4.隔离治疗病人。

进行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

5.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调查。

——根据暴发、流行原因的初步分析,对可疑炭疽死亡的家畜进行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

——调查与患者及病畜、死畜、可能污染的畜产品和土壤等的接触者进行登记和调查。

——根据个案调查和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暴发、流行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

6.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炭疽病人应T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T公共卫生科逐级上报疫情f CDC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f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 并米取控制措施f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f疫点消毒处理。

(四)医院感染爆发应急处理流程
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院感科,院感科证实流行或爆发。

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
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

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

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院感科一院感科核实流行或爆发T 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f制定控制措施f 分析调查资料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