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等奖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等奖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主题: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2.掌握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离子键”,提问学生对离子键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讲解(30分钟):1.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图解,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着重强调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2.解释离子键的基本特征:离子键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正离子通过失去电子生成,负离子通过获得电子生成,生成的化合物为离子晶体。

实验(3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盐酸、铜片、锌片、酒精灯、玻璃棒等。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铜片和锌片在盐酸中的反应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铜片会失去电子,锌片会获得电子,形成了离子键。

2.与学生探讨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的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良好导电性和脆性等特点。

3.进一步讨论离子键的应用,如离子晶体的应用于电解质、矿石提炼等领域。

概括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结和提问,对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解答相关问题。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离子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延伸拓展: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离子键的实际应用案例,如电池、荧光材料、矿石提炼等,扩展学生对离子键的认识和理解。

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度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评估:对学生的离子键相关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子键的形成和性质,深入理解离子键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以及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教学设计
3.分组进行家庭实验,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某些常见离子化合物(如碳酸钙、硫酸铜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分析其溶解性规律。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与课堂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4.撰写一篇关于离子键与共价键异同点的科普文章,要求语言简练、生动,便于让未学习化学的读者理解这两种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共价键,那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类型的化学键吗?”
2.展示互动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粒子之间会发生什么?”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化学键——离子键,它和共价键有什么不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强化命名及化学式书写的训练,采用分类、,让学生了解离子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5.掌握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规律,能够判断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探究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能够运用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3.能够运用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科学思维,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离子键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键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木节内容从微观上分析原子间形成物质的过程,通过价电子间的转移分析物质的形成,从而得出离子键的概念。

知识体系是为了解释清楚,原子是怎样成为我们可感知的物质的。

而从课后习题我们不难看出,本节学习,理解概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还是应该在对物质成键的分析表述,和知识的应用上。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认识离子键形成过程。

2.学会对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3.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用语的规范,树立学习信心。

三、设计思路以原子结构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出发,结合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认识,探讨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和典用电子对的偏移)的微观分析,体现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思想。

总结离子键成键微粒,学会对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和物质电子式的书写。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判断难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判断五、教学过程上课,同学们好。

这节课首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NaCl和HCl在什么情况下下可以导电呢。

很好,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氯化钠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导电,氯化氢却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都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可以在熔融状态下导电,而液态的氯化氢却不可以呢?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熔化后可以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是氯化氢却不可以。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两种电解质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于两种化合物中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键。

键在这里有结合、连接的意思。

要说原子的结合,我们不得不先想一想自然界有没有原子他不爱与别人结合。

很好,稀有气体原子,他们都是单原子分子,那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从原子结构出发考虑了这个问题,因为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全满,这样的结构使得他们自身能够以单原子的形式保持稳定的存在。

我们也可以发现除了氦原子之外,其他的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是八个电子,称为八隅律。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演示,提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化学乐趣。

(2)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实质。

2.教学难点: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探现象究实验方程式【讨论】请同学们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小组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讨【得出结论】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有1 个论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失去一个电子。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有7 个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得到1 个电子。

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学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

习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新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与钠和氯气知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离子键 教学设计[必修]1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离子键 教学设计[必修]1

离子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1.做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从宏观认识反应的基础上,写出相关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微观理解钠与氯气反应,进而了解离子键。

2.通过电子式加深对离子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离子键概念;2.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复习提问】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4)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

2.试简述所学的所有元素周期律?【新课导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坏,因此,研究分子结构,对于了解物质结构和性能十分重要。

人们已经发现和合成了一千多万种物质,为什么100多种元素能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原子是怎样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成一个氦分子呢?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1000 ℃以上的高温,破坏O—H需463 kJ/mol。

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2000 ℃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H需436kJ/mol。

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此作用不仅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不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新课讲授】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根据构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类型,现在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板书】化学键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结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讲解】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

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能够分析和解释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3. 掌握离子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3. 离子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深入理解;2. 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的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装置及实验药品;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纸、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为例(如食盐、氯化钾等),引导学生回忆其离子符号、化学式以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提问学生对离子键的了解。

二、授课(25分钟)1. 讲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加以说明。

2. 分析和解释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例如离子的相对定位、互吸引力等。

3. 介绍离子键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以几个常见离子为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导入实验:通过使用实验室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溶液,观察其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离子的存在和离子键的特性。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导仪测定不同浓度的离子溶液的电导率,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离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小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以及离子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完成;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授课环节全面介绍了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特点、性质以及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深化对离子键特性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案离子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离子键的原理。

2.掌握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3.能够描述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的描写。

2.离子键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离子键"二字,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吗?它是由什么构成的?"2.师生互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讲授1.通过课件讲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介绍离子键的特征和性质。

2.利用图示和例题说明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3.通过实验演示,观察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并总结实验现象。

(三)、巩固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离子键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2.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提出问题。

(四)、拓展1.通过对离子键应用领域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师生互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1.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作业1.课后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

2.准备展示课堂讨论的成果,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3.写出自己对离子键应用的看法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思考的水平。

八、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学生思想不够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下节课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教案
主题:离子键
目标: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性质,能够通过实例进行解析和应用。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离子互作以及晶体结构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主题:“离子键是什么?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定义和性质。

二、概念解释
1.讲解离子键的定义和形成原理,强调带电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2.介绍离子键的性质,如稳定性、硬度和脆性。

三、例题分析
1.通过实例分析氯化钠(NaCl)和氧化钙(CaO)的离子互作过程,解释离子键的形成。

2.让学生讨论离子键的特征和应用,如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物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

五、总结
归纳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有关离子键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反馈
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以及对下节课的期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适度结合实例和实验,深化学生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子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子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课题:离子键(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一)课前---设置情景自学思考。

任务一:明确目标学有方向。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观看视频自学思考。

请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视频,思考给出的问题。

(视频另制) 任务三:完成作业找出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观看视频、看课本、看资料后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并找出自己自学思考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交流、讨论,听同学和老师的分析与解答。

【课前闯关题】:1、什么叫化学键?什么叫离子键?2、离子键(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4)形成条件: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5)本质3、什么叫离子化合物?4、电子式的定义:5、写出下列电子式:(1)原子:Na Mg C N O Cl Al F Si S(2)离子: H+Na+Mg2+Cl-S2- Br-H-K+O2-N3- OH- O22- NH+4(3)离子化合物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Na2O2 NaOH NH4Cl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例:Nalco:K2S:MgBr2:CaO:【思考】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二)课中---讨论探究查漏补缺任务一:小组讨论探究展示。

活动1、大家看了视频,本节课的课题是什么?(硝酸)。

请小组交流、讨论课前闯关问题,交换各个问题的看法,探讨个人自学思考后不能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课前闯关题让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下列内容:)一、化学键二、离子键(1)定义:(2)成键微粒:(3)相互作用:(4)成键过程:。

(5)形成条件:(6)本质三、离子化合物四、电子式(1)定义(2)写法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NaClK2S:MgBr2:CaO:【归纳】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活动2、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后的答案,其他同学可补充、点评。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

第三节离子键(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1. 实物展示,引入课题,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透过实验现象来探究变化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3.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图片、文字等直观信息进行分析思考,从原子(离子)结构入手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重视课本信息资料习惯,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5. 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粒子(原子、离子)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教案[实验1-2]如图在Y型管的左边管里加入少量KMnO4固体,胶头滴管里吸入浓盐酸,Y型管右边位置放入少量石棉绒,在石棉绒上放一小块切好并且已经吸干煤油并且压扁的金属钠。

接好装置,先将胶头滴管里的浓盐酸滴入试管中,使反应产生的Cl2充满Y型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投影] 练习一:请把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填入课本19页的表格中现象:反应方程式:[设问2]: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为什么它们可以发生反应呢?下面我们一起从微观结构来讨论、分析。

[投影] 练习二: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2、分组讨论:⑴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⑵当它们变化后又会发生什么相互影响呢?同学们还有其他意见或补充吗?[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板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钠原子的电子提供给氯原子认真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发生的现象,练习一:请把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填入课本19页的表格中现象:产生黄色火焰,有白烟生成。

反应方程式:练习二:1、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2、讨论、思考、分析、领悟。

(3-4分钟)请第一组选一位代表回答: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带正电,氯原子得到了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的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结合到一起,形成氯化钠。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教案
1. 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2. 掌握离子键的特点及其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3. 能够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能够应用离子键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2. 离子键的性质和作用;
3. 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离子键的概念及特点;
2.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3. 离子键的性质和作用;
4. 离子键与共价键、金属键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实验展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存在。

【概念讲解】
1. 介绍离子键的概念及特点;
2. 解释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即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
3. 探讨离子键的性质和作用,如高熔点、易导电性等。

【实验操作】
进行氯化钠晶体的溶解实验,观察溶液的导电性和溶解热。

【讨论】
让学生讨论离子键与共价键、金属键的区别,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巩固】
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离子键的知识。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
通过小测验或讨论问题,检验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离子键在哪些化合物中存在?
2. 描述一种实际应用中离子键的应用场景。

七、板书设计:
1. 离子键:形成原理、性质、作用;
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比较。

以上为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4.3.2离子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4.3.2离子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原因:离子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二者之间由于电荷的吸引而形成离子键。
(3)了解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通常情况下,离子晶体的熔点、沸点和硬度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和电荷的增加而增加。
(4)能够运用离子键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氯化钠在水中易溶,而硫酸钡在水中难溶;为什么氧化钠是离子晶体,而氢氧化钠是离子晶体。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注意听讲,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化合物中的离子键。
-提问与讨论: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离子键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和已知知识,推理出离子键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构建离子键的概念模型。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现象中识别离子键,并能够从微观层面解释离子键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之间由于电荷的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它具有强的电性吸引作用,通常形成离子晶体。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离子键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电解质溶解实验引出离子键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化合物的离子键特性。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离子键》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离子键》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离子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理解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用离子键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和实验现象;•能够区分化学键的不同种类;•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和键能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下列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氯离子和钠离子分别是什么离子?•氯化钠是什么物质?•氯化钠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简单复习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的了解。

2.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体会离子键的形成,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将钠丝和氯气相混合,并点燃钠丝。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固体,有白烟冒出,发光和放热。

3. 讲解根据实验现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讲解离子键的具体形成过程、特点和物理化学性质。

同时,讲解化学能和键能的关系,为后面的练习和拓展打下基础。

4. 练习通过实例和题目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离子键的相关问题。

(2)通过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加深和巩固知识。

如:A. 写出以下化合物的化学式:氢氧化钠 __________双氧水 __________氯化锌 __________硝酸铜(Ⅱ) __________B. 将以下化合物按照离子键的类型分类:NaCl,AlCl3,MgCl2,FeCl2,NH4Cl(3)通过小组合作和研讨,让学生运用刚才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5.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其应用进行简要梳理。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本节(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2345知识和能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 2 3 4 知识和能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图片视频动画动画观察现象观察存在方式观察观察ABAHEGCDFADGHF良好良好良好良好31104网络网络网络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4.3课时1离子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3课时1离子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及答案,找出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误。
(2)点评:在作业批改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评和鼓励,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
(3)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学生互评: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离子键的基本概念。离子键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离子键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离子键的形成和判断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原子和离子,通过模拟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离子键的概念。
小组竞赛:设计一些有关离子键判断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问题探究: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离子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离子化合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离子键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此外,在作业布置中,我将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对离子键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食盐、硫酸等,并解释其性质和应用。

《离子键》 教学设计

《离子键》 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掌握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判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3)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微观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3)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钙等,提出问题:这些化合物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离子键。

2、新课讲授(1)离子键的概念结合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讲解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是指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①活泼金属元素(如钠、钾等)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氧等)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②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差别较大时,容易形成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①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②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大多数盐(如氯化钠、硫酸铜等)、活泼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氧化镁等)。

(4)电子式①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②原子的电子式:如钠原子的电子式为“Na·”,氯原子的电子式为“·Cl·”。

③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并加上“ ”,在“ ”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

4.3.1离子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3.1离子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离子键的应用: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离子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食盐、纯碱等物质的制备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离子键的形成原因:学生难以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原因,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动画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离子键的形成机制。
(2)离子键的性质:学生难以理解离子键的性质,如离子键的强度、稳定性等,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知离子键的性质。
清晰、准确地讲解“离子键”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离子键”重点,强调“离子键”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离子键”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离子键”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对常见物质如食盐、纯碱等的学习,更好地理解离子键的存在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会设计一些实验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离子键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中,离子键通常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和Cl-之间的离子键表示为NaCl。
⑧离子键的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例如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离子晶体的结构,或者进行离子化合物的熔融实验来测量其熔点。
⑨离子键的举例:一些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包括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和氢氧化钠(NaOH)等,它们都是由离子键连接的。
反思改进措施

4-3-1离子键 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3-1离子键 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键教学设计[归纳]通常,处在周期表I、II主族的活泼金属元素与VI、VII主族的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会形成离子键,比如氯化钾和氧化钙之间;金属阳离子以及铵根和酸根阴离子间也有离子键,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概念]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归纳]离子化合物的常见类型有: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以及绝大多数盐类。

[讲解]由于离子键一般比较牢固,破坏它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般比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氯化钠在常温下为固体的原因。

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练习一][过渡]氯化铝含有金属元素,但是它并不是离子化合物,[归纳]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二)电子式[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以用电子式来表示。

电子式就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分类学习]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那么就可以表示为,简单阳离子而言,它的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如Na+,对于简单的阴离子,它是从外界获得的电子,所以要用中括号把获得的电子保护起来,然后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的负电荷,如,把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合起来,并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同性电荷不直接相邻就可以得到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应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这样表示。

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给了氯原子,得到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书写要点]1.左侧写原子的电子式;2.用弧形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3.中间用箭头连接;4.右侧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练习二][结语]氯化氢这样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是怎么结合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分析,谢谢!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1
2
3
4
5
知识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离子键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4 知识和能

知识与能

过程与方

过程与方

图片
视频
动画
动画
观察现象
观察存在方式
观察
观察
AB
AH
EG
CDF
A
D
GH
F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3
1
10
4
网络
网络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使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
的书写
观看视频、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原理解析、加强练习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





利用苹果落地的
图片引入课题,激发
学生兴趣。

牛顿思考苹果
落地的图片
在情境中
走进微观物质
世界文本。

激发兴趣,提
出新的问题问
实验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分析实验
现象,总结实
验原理。

如何用原子结构
示意图来描述NaCl
的形成过程。

分析氯化钠的形
成过程
ppt动画
创设疑问,
以化学元素的
结合方式引入
到主题。

开始
展示元素
周期表的图片




讲解离子键的定义、成键微粒、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问:哪些元素
易形成离子键?
说出:(1)活泼
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活泼的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3)铵盐;(4)强碱。

出示问题
分析:像氯化钠这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得出离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员元素。

举例
提问:如何用简
洁的形式来描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呢?
电子式
图片
学生体会静电作用力。

体会AlCl 3不含离子键
展示练习1



提问:什么是电子式? 看书并读出
电子式的定义
图片
原子的电子式、阴
阳离子的电子式怎么画 根据定义理解电子式的书写原则。

图片
提问: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怎么写?
研究AB 型 A 2B 型和 AB 2型离子化合物的书写原则 图片 提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怎么书写? 研究AB 型 A 2B 型和 AB 2
型离子化合物
的形成过程。

动画
对本节知识的书写技巧归纳总结 检验
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结束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1
2
3
知识和
能力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2.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掌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对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长了解的不够透彻,需要在课下多做一些题来加强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一些化学符号的电子式的书写学生对于掌握电子式以及形成过程感觉较吃力,需多花时间加大练习进行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