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壑,形成溪流,最后 汇集成河流
海洋
1、相关概念
直接发源于河源的小河流为一
级河流;
两条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
河流比原来高一级;
两条不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
的河流的级别为两条河流中
较高者;依此类推
干流指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流入一较大河流的河流称为支流 一级支流指注入干流的支流;二级支流指注入一级支 流的支流;依此类推 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湖泊、沼泽或地下 暗河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河流流经的谷地称为河谷,包括河槽、滩地和坡地; 河谷中水流经过的部分称为河槽 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外流河的流域范围 称为外流流域 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与沙漠的河流称为内流河,补给 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流流域
Pc R Ec
Po R Eo
则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c P o Ec Eo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相等,
即P14 :
PE
§2.2 河流和流域 一 河流
降水除去下渗、蒸发等 损失后,在重力作用下
沿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
称为地面径流。地面径
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
全球水文循环系统
大气圈
陆地
海洋
是空间尺度最大的水文循 环,也是最完整的水文循 环,是水文学研究的核心
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
降水
截留、填洼、 下渗
地表径流
蒸散 发
土壤系统 壤中流 河川径流
含水层系统
地下径流
是流域水文学 或径流形成学 研究的核心
水—土—植物系统
降水 截留、蒸散发
植被 下渗 土壤 下渗 地表径流
水文循环: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
蒸发、降水、下渗和径流方式进行的往复循环的运动
过程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内陆小循环和海洋 小循环)
水汽输送 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 云 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上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 云 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到达地面的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 蒸发 降水 蒸发 蒸发 面径流流入江河归入海洋,还有一部分又重新回到空气中。 降水 降水 植物蒸腾 其中,渗入到地面的水,一部分被蒸发、一部分最终也流入 海洋 小循环
中游
下游 河口
海洋
上游:直接连着河源 河口:河流的终点
河源
上游断面
洪水位
上游特点:河道坡度大,水流急,流量小,水情变化大,河谷 窄,多急滩瀑布,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冲刷下切占优势
中游断面
洪水位
中游特点:河道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流量增大,河道冲淤都不 严重,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减弱,但侧蚀力量增强,河槽逐 渐拓宽和曲折,两岸出现滩地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内 容: 2.1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2.2 河流和流域 2.3 降水 2.4 蒸发 2.5 下渗 2.6 径流及其形成过程
重 点: 水量平衡; 河流与流域基本特征;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难 点: 径流的形成
§2.1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 水文循环
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为闭合流域;
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为非闭合流域 一般大中河流多按闭合流域考虑
P19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
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
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示意图
3) 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闭合流域: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无水分从 地表和地下流入 则 RsI = RgI = 0; 令出流水量 R = RsO + Rg,再假设区域用水量小到 可以忽略,即 q = 0,则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S
蒸发
…….
空间尺度最小,不仅是流域水文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生态 水文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 水量平衡
1、概念:在水文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任一时段内
输入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原理(物理学中的质量平衡原理)是水文 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水量平衡法是分析研究水文
现象、建立水文要素之间定性或定量关系、了解其时
2、河流的分段
河流通常分为河源、上游、 河源 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上游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正源 确定“唯远唯丰”
河源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 泽或湖泊。如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 彦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地下水出露 的泉眼);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格拉丹 东雪山的现代冰川;松花江发源于 长白山的天池
河源
空分布Biblioteka Baidu化规律等的主要方法之一
2、水量平衡方程
1) 基本形式
据定义,对任意区域,在任一时段内,有
I – O =△S
式中 I 、 O 分别为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
水量;
△S为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2) 通用方程
对于任一区域,I 和 O 可细化为: I = P + RsI + RgI ; O = E + RsO + RgO + q 则有: ( P + RsI + RgI ) - ( E + RsO + RgO + q )=∆S 其中P 为时段内降水量;E 为时段内蒸发量; q 为时段内用水量; RsI 和 RgI 分别为时段内从地表和地下流入的水量; RsO 和 RgO 分别为时段内从地表和地下流出的水量
湖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小循环
海洋
降雨、下渗、径流、蒸发是水文循环的四个重要环
节。水文循环的强度、规律和路径因下垫面的不同
而不同
形成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固、液、气)在 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文循环的存在是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可再生的根
本原因
二 水文循环的尺度
水文循环具有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或区域水文循 环和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三种不同尺度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则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0
4)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大陆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Pc R Ec Sc
C指大陆
Po R Eo So
O指海洋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大陆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海洋
1、相关概念
直接发源于河源的小河流为一
级河流;
两条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
河流比原来高一级;
两条不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
的河流的级别为两条河流中
较高者;依此类推
干流指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流入一较大河流的河流称为支流 一级支流指注入干流的支流;二级支流指注入一级支 流的支流;依此类推 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湖泊、沼泽或地下 暗河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河流流经的谷地称为河谷,包括河槽、滩地和坡地; 河谷中水流经过的部分称为河槽 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外流河的流域范围 称为外流流域 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与沙漠的河流称为内流河,补给 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流流域
Pc R Ec
Po R Eo
则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c P o Ec Eo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相等,
即P14 :
PE
§2.2 河流和流域 一 河流
降水除去下渗、蒸发等 损失后,在重力作用下
沿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
称为地面径流。地面径
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
全球水文循环系统
大气圈
陆地
海洋
是空间尺度最大的水文循 环,也是最完整的水文循 环,是水文学研究的核心
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
降水
截留、填洼、 下渗
地表径流
蒸散 发
土壤系统 壤中流 河川径流
含水层系统
地下径流
是流域水文学 或径流形成学 研究的核心
水—土—植物系统
降水 截留、蒸散发
植被 下渗 土壤 下渗 地表径流
水文循环: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
蒸发、降水、下渗和径流方式进行的往复循环的运动
过程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内陆小循环和海洋 小循环)
水汽输送 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 云 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上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 云 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到达地面的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 蒸发 降水 蒸发 蒸发 面径流流入江河归入海洋,还有一部分又重新回到空气中。 降水 降水 植物蒸腾 其中,渗入到地面的水,一部分被蒸发、一部分最终也流入 海洋 小循环
中游
下游 河口
海洋
上游:直接连着河源 河口:河流的终点
河源
上游断面
洪水位
上游特点:河道坡度大,水流急,流量小,水情变化大,河谷 窄,多急滩瀑布,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冲刷下切占优势
中游断面
洪水位
中游特点:河道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流量增大,河道冲淤都不 严重,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减弱,但侧蚀力量增强,河槽逐 渐拓宽和曲折,两岸出现滩地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内 容: 2.1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2.2 河流和流域 2.3 降水 2.4 蒸发 2.5 下渗 2.6 径流及其形成过程
重 点: 水量平衡; 河流与流域基本特征;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难 点: 径流的形成
§2.1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 水文循环
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为闭合流域;
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为非闭合流域 一般大中河流多按闭合流域考虑
P19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
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
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示意图
3) 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闭合流域: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无水分从 地表和地下流入 则 RsI = RgI = 0; 令出流水量 R = RsO + Rg,再假设区域用水量小到 可以忽略,即 q = 0,则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S
蒸发
…….
空间尺度最小,不仅是流域水文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生态 水文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 水量平衡
1、概念:在水文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任一时段内
输入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原理(物理学中的质量平衡原理)是水文 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水量平衡法是分析研究水文
现象、建立水文要素之间定性或定量关系、了解其时
2、河流的分段
河流通常分为河源、上游、 河源 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上游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正源 确定“唯远唯丰”
河源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 泽或湖泊。如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 彦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地下水出露 的泉眼);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格拉丹 东雪山的现代冰川;松花江发源于 长白山的天池
河源
空分布Biblioteka Baidu化规律等的主要方法之一
2、水量平衡方程
1) 基本形式
据定义,对任意区域,在任一时段内,有
I – O =△S
式中 I 、 O 分别为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
水量;
△S为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2) 通用方程
对于任一区域,I 和 O 可细化为: I = P + RsI + RgI ; O = E + RsO + RgO + q 则有: ( P + RsI + RgI ) - ( E + RsO + RgO + q )=∆S 其中P 为时段内降水量;E 为时段内蒸发量; q 为时段内用水量; RsI 和 RgI 分别为时段内从地表和地下流入的水量; RsO 和 RgO 分别为时段内从地表和地下流出的水量
湖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小循环
海洋
降雨、下渗、径流、蒸发是水文循环的四个重要环
节。水文循环的强度、规律和路径因下垫面的不同
而不同
形成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固、液、气)在 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文循环的存在是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可再生的根
本原因
二 水文循环的尺度
水文循环具有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或区域水文循 环和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三种不同尺度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则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0
4)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大陆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Pc R Ec Sc
C指大陆
Po R Eo So
O指海洋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大陆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