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自然保护区学讲义
自然保护区学教案吉林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朱洪强2011-11-25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自然保护区学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三节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二章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第一节原始社会[BC170万-BC21世纪]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第四节中华民国 1912-1949第五节新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第二节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形势的严峻性第四章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原理第一节、生物圈及生物圈的调节控制第二节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的保护第三节最小生存种群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应用第四节物种的丧失与存活机理第五节生态学重要规律第五章保护区建设第一节保护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第六章保护区的分类第一节国际上的保护区分类第二节中国的保护区分类第七章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第一节保护和监测第二节科学研究第三节教育和培训第四节资源持续利用第五节生态旅游第八章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第一节生态旅游第二节生态旅游的资源第三节生态旅游的管理第四节生态旅游业展望第九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第一节科研管理第二节生境管理第三节物种管理第四节自然保护区火的管理第五节社区共管第六节巡护管理第七节公众教育第八节人员培训第十章自然保护区评价与保护成效评价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节自然保护区评价第十一章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第一节国际相关法规第二节国内相关法规第十二章自然保护区晋级评审标准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属性第二节可保护属性第三节保护管理基础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含义、研究内容及方法,保护区在保护环境和持续利用资源的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定义、研究内容及方法,资源持续利用。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学的概念和性质自然保护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培训资料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
八、严格区内资源的管理
做好“三防”工作 规范旅游活动
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不得流转,旅游经营活动不得改变隶属和管理体 制,不得加挂牌子,对一些项目可进行“特许经营”,经营收入必 须交管理机构。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2009年11月2日
目
录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定义: 在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 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依法划定一定面 积予以特殊保护、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依据 《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防沙治沙法》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截止到1965年底,全国共建自然保护区19处, 面积64.9万公顷。
全国自然保护区状况
全国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538处,面积1.48亿 公顷,占国土比例15.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319 处。
全国自然保护区状况
目前,林业系统共建自然保护区2011处,保护面积1.2 亿公顷,占国土面积12.8%。其中国家级246处,面积 0.73亿公顷。
一、必须解决管理机构的编制、人员和经费问题
解决机构、级别、编制问题 人员事业经费要纳入省级、市级公共财政预算; 最低为全额事业单位,力争按照“参公”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妥善解决土地(林地)的权属问题
国有权属土地落实权属证书 集体权属土地
完善相关法律手续; 有条件的,进行土地征用、赎买、租用等工作 开展标桩定界工作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黄石公园--1872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为什么要建立保护区:1.人类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又是资源的消耗者和破坏者。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既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又要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避免资源的枯竭,就必须研究和监测人类活动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找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环境与人类之间保持协调平衡的规律。
2.要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以及自然资源的影响,选择一定面积有代表性的地域,作为人类观察和了解自然的“天然实验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把这种有代表性地域具体化、形象化的做法。
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
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分类:①耗竭性资源(有限):A:再生性资源:森林、作物、牧场及饲料、野生及家养动物、水产渔业、土壤B:非再生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煤石油等。
②非耗竭性资源(无限):A:恒定资源:太阳能、原子能 B:易误用及污染资源:大气、广义的自然风光。
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
自然资源的价值:在其自然再生能力之上,人类为维护、恢复、增殖自然环境所应该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直接劳动时间和间接劳动时间。
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
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使其免遭退化、破坏和污染。
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保存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保留自然历史遗迹和地理景观。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自然保护区学 考试大纲
《自然保护区学》考试大纲本《自然保护区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
本大纲主要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基本理论研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原理和规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和方法;自然保护区各论。
一、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第二节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第四节自然保护区学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选建和评价第一节国际上的保护区分类第二节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的选建第四节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第五节自然保护区的分级、晋级和命名第三章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第三节生物圈及生物圈的调节机制第四节种群概论第五节生物群落及多样性保护第六节最小生存种群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第七节物种的丧失与存活机理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的区划第一节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区划第二节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划第三节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分区各论第五章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规划第二节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规划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措施第四节自然保护区的法制管理措施第六章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管理第一节旅游发展史及经济效益第二节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及评价第三节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与管理第七章自然保护区火的管理第一节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种类第二节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条件第三节森林火灾的预防第四节森林火灾的扑救措施第八章自然保护区各论第一节国内自然保护区简介第二节国外自然保护区简介二、考试要求第一章绪论了解自然保护发展简史;掌握自然资源,有限资源、无限资源概念;理解和掌握自然环境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理解掌握自然保护概念;理解掌握自然保护区概念及其意义;理解自然保护区学概念;理解自然保护区学几个重要原则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选建和评价掌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相关机构;了解国际常用保护区名称;了解国际上自然保护区类型;理解掌握1993年IUCN确定的国际自然保护区类型;理解掌握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三类九型及其代表自然保护区);理解自然保护区建立条件;了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及其特点;了解自然保护区选建原则;了解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步骤和程序;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结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评价标准;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优劣比较;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分级(国家级、地方级概念)、晋级;理解掌握自然保护区命名及实例第三章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了解保护生物学概念及其目标;理解和掌握保护生物学伦理基础、原理和功能原理;了解生态系统概念、共同特点及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了解人与生物圈计划;理解和掌握生物圈概念;理解生物圈形成、演变及其优化方向;了解生物圈结构及其自我调节功能;理解和思考人类控制生物圈控制的可能性;理解和掌握种群概念;理解种群基本特征和统计特征;理解和掌握生物群落关键性结构(化学镶嵌体、独立食物网、协同进化食物网;可动连锁种、核心共生种);理解群落概念、组成;了解群落演替干扰及多样性保护;理解和掌握最小生存种群定义及其意义;理解种群脆性分析(脆性分析的三个方面、两种绝灭过程、绝灭环、随机性灭绝的几个要素;理解四个绝灭环);理解和掌握最小生存种群大小的确定(两个计算方式);理解和掌握物种和面积的关系(关系、三种学说);理解和掌握距离效应、面积效应、物种平衡数目、周转率;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了解物种块状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理解、掌握、思考自然保护区岛屿化的后果(样本效应、短期岛屿化、长期岛屿化、区系的崩溃)及其对策;了解物种的生存阙值和进化潜力(掌握监禁种群、监禁繁殖);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的区划了解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了解世界保护区区划的理论基础;理解和掌握伍德瓦尔第对世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生物地理界概念及其分界;我国在生物地理省中的地位及其实例);了解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掌握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理解掌握中国自然区划系统;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划(8个区)第五章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规划;了解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规划;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管理上的几个认识问题:保护和措施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法制管理措施第六章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管理了解旅游发展史及经济效益;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了解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与管理第七章自然保护区火的管理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种类;掌握森林燃烧和森林火灾概念;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条件(树种和森林类型);了解森林火灾的预防;了解森林火灾的扑救措施第八章自然保护区各论了解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三、主要参考书目1、自然保护区学。
保护区规划复习资料(全)汇总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第1讲绪论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自然保护区没有总体规划很多自然保护区有没有总体规划,主要是一些省级及以下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更没有工程设计方案。
如北京市一些县级的自然保护区。
2. 纸上保护区规划”现象严重。
上报审批时有文本的自然保护材料,材料齐全,但是不能够落到实处。
自然保护区实地既没有功能区的划分,也没有基础设施,没有管理机构,边界不清。
甚至连自然保护区的牌子都没有。
3. 一些自然保护区规划不合理。
规划表现为大、空、可操作性差”等。
功能区划分不合理,部分自然保护区出于发展的需要,批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要求调整功能区。
开发活动强烈,严重违背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
基础设施建设贪多图大,只能是规划,无法实现。
4. 工程设计不实用、不协调。
为工程设计过于宏大,成为摆设,与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不协调。
工程不能给自然保护工作带来帮助,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如不合理的道路建设,严重阻碍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迁移扩散等。
二、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1. 定义:]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
三、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一般情况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湿地类型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2. 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界碑、界牌的设置、围网、围栏的设置与应用、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工程3. 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区办公楼的建设、保护站,检查站的建设4. 防火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防火区的评价与规划、防火瞭望塔的建设、防火道路的建设(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5. 科研与宣教工程规划与设计6. 生态旅游工程规划与设计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旅游路线的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的位置、风格;环保设施的布设7. 自然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1)自然资源的情况,如类型、数量。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一:名词解释物种分布区: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
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与管理。
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区域,适度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生活办公小区、教学实习小区等。
生物廊道:也叫生境廊道,是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
其主要功能为栖息地功能和通道功能。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根据保护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
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
自然保护区体系:某一区域内,为了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规划和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系统。
一般由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廊道组成。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
(内涵与外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
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
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古今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注:本资料属于个人整理,仅供参考)1、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自然保护:就是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途径,促进生物资源不断地发展,使自然环境恢复到应有的功能。
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给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中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1)自然生态系统类(2)野生生物类(3)自然遗迹类4、自然环境: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
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物质‘这些自然物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一定特性的自然环境。
5、化学镶嵌体: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生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随着物种的参差分布而彼此镶嵌在一起。
6、某些植物,如化合成分相似的同科或同属植物,就与那些能以其为食的昆虫和脊椎动物一起构成了独立的食物网。
这种独立的食物网当然是很多的,彼此的营养结构虽然相似,但食物网成员却可能完全不同。
那么这种独立食物网如何产生的呢?是动物的取食刺激了植物从而导致一些植物产生次生物质呢?还是植物本身就具有次生物质而动物进行选择才形成了这种食物网呢?这两种都是有的。
是物种长期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
因而这种系统被称为“协同进化食物网”7、可动连锁种:能够将花粉或种子从某群落、某丛或某株植物向其他群落或植物传播的动物8、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最小生存种群大小与下述因素有关:(1)种群统计(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方面)的随机性;(2)环境的随机性;(3)遗传随机性;(4)自然灾害;(5)最小动态面积;(6)种的社会行为机能障碍;(7)疾病。
并将这些因素综合到一个称为“种群脆弱分析”的概念模型中。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对*5 计算:10*1 问答8*5个论述20*1第一章: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2.自然环境:广: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3.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第二章:MAB: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监测及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计划。
PVA:种群生存力分析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MVP: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种群大小:种群的数目或生物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
生态密:是指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如调查样地仅有一半面积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种方式。
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
前者是种群在最适环境下,其个体由于年老而死亡,即都活到了其生理寿命;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即多数或部分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不良气候等因素迁入:是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
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大学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一、定义与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法律法规划定并管理的特定区域。
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群。
二、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1、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群,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
2、生态平衡维护:自然保护区通过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或灭绝,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3、环境监测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基地,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评估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通过生态恢复项目,帮助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4、教育与科研:自然保护区通常设有教育和科研机构,为公众提供环保教育,同时开展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
5、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既保护了自然资源,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当地社区提供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三、自然保护区的分类1、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根据保护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分类,如森林、湿地、沙漠等。
2、物种保护区:以保护某种特定物种或类群为主,如珍稀濒危动物、植物或特有类群。
3、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区:保护重要的地质历史遗产、古生物化石点或人类文化遗址等。
4、生态恢复示范区: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通过示范和实践,推广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
5、综合功能保护区:结合以上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保护区,具有多种保护任务和目标。
四、世界著名自然保护区举例1、亚马逊雨林保护区(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2、加拉帕戈斯群岛保护区(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一个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因其独特的物种和生态过程而著名。
3、黄石国家公园(美国):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以其地热景观、壮观的瀑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
4、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草原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著名的野生动物天堂,每年举行的角马迁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
⾃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注:本资料属于个⼈整理,仅供参考)1、⾃然资源:在⼀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经济价值以提⾼⼈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然保护:就是通过保护⾃然环境和⾃然资源的途径,促进⽣物资源不断地发展,使⾃然环境恢复到应有的功能。
3、⾃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然⽣态系统,珍稀濒危野⽣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定⾯积,给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中国各级⾃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1)⾃然⽣态系统类(2)野⽣⽣物类(3)⾃然遗迹类4、⾃然环境:指⾮⼈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
阳光、空⽓、⽔、⼟壤、野⽣动植物都属于⾃然物质‘这些⾃然物与⼀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定特性的⾃然环境。
5、化学镶嵌体: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随着物种的参差分布⽽彼此镶嵌在⼀起。
6、某些植物,如化合成分相似的同科或同属植物,就与那些能以其为⾷的昆⾍和脊椎动物⼀起构成了独⽴的⾷物⽹。
这种独⽴的⾷物⽹当然是很多的,彼此的营养结构虽然相似,但⾷物⽹成员却可能完全不同。
那么这种独⽴⾷物⽹如何产⽣的呢?是动物的取⾷刺激了植物从⽽导致⼀些植物产⽣次⽣物质呢?还是植物本⾝就具有次⽣物质⽽动物进⾏选择才形成了这种⾷物⽹呢?这两种都是有的。
是物种长期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
因⽽这种系统被称为“协同进化⾷物⽹”7、可动连锁种:能够将花粉或种⼦从某群落、某丛或某株植物向其他群落或植物传播的动物8、最⼩⽣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种群。
最⼩⽣存种群⼤⼩与下述因素有关:(1)种群统计(年龄结构和性⽐等⽅⾯)的随机性;(2)环境的随机性;(3)遗传随机性;(4)⾃然灾害;(5)最⼩动态⾯积;(6)种的社会⾏为机能障碍;(7)疾病。
并将这些因素综合到⼀个称为“种群脆弱分析”的概念模型中。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学复习资料导语:自然保护区是一种为了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作用。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管理和保护策略等内容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相关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自然保护区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旨在通过限制人类活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上的稀有和濒危物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类型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保护目的和管理手段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1. 国家公园:由政府指定并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特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2. 野生动物保护区:专门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区域,限制人类干扰和捕猎活动。
3. 植物保护区:用于保护特定物种的植物和植物群落的区域,以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
4. 海洋保护区:用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包括海洋公园、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5. 世界遗产保护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享有特殊保护的地区。
三、管理和保护策略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和行动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和保护策略:1. 制定保护区规划: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边界、保护目标和管理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监测和研究:通过定期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物种和环境变化等情况,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执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猎捕、滥伐滥采等破坏行为。
4. 加强社区参与:鼓励和促进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确保他们的生计方式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相一致。
5. 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自然保护区周边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方式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对*5 计算:10*1 问答8*5个论述20*1第一章: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2.自然环境:广: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3.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第二章:MAB: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监测及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计划。
PVA:种群生存力分析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MVP: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种群大小:种群的数目或生物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
生态密:是指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如调查样地仅有一半面积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种方式。
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
前者是种群在最适环境下,其个体由于年老而死亡,即都活到了其生理寿命;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即多数或部分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不良气候等因素迁入:是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
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北林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北林⾃然保护区复习资料1、据⾃然保护区条例,⾃然保护区指什么?指对有代表性的⾃然⽣态系统、珍稀濒危野⽣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定⾯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根据保护对象,我国⾃然保护区如何分类?3、我国⾃然保护区功能主要有哪些?*科学研究;⾃然过程的保护;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保存;环境效益的保持;⾃然和⽂化景⾊的保护;旅游和娱乐;教育;⾃然⽣态系统资源的持续利⽤;⽂化和传统特征的保持。
4、我国⾃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临哪些问题?(⼀)条例的僵化与不现实:⼏乎所有的保护区的实验区都有⼈居住和农耕,违反了⽴法(⼆)资⾦不⾜(三)社区发展压⼒巨⼤5、什么是再引⼊?如何实施再引⼊⼯作?再引⼊:在⼀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区内的⼀部分区域(该区域内此物种已经消灭或灭绝)重新建⽴该物种种群的⼀种尝试。
1.⽴项前的准备1)可⾏性分析和背景研究确定物种的分类学地位种群的⽣态学和⽣物学特征种群⽣存⼒分析2) 以往的再引⼊项⽬的回顾与总结3)释放地点的选择与评估历史分布区,确保物种重引⼊地区长期受到保护,分析该地区物种以前衰退的原因4)释放种群的选择最好来⾃野⽣种群圈养或者⼈⼯种群,种群统计学和遗传学5)社会经济和法律保障2. 计划、准备和释放阶段政府机构和⼟地拥有者的统⼀,与国内、国际保护机构进协调,专家指导确定短期和长期的⽬标设计释放前和释放后监测项⽬免疫接种运输计划释放测量当地公众教育3. 释放后⼯作直接或者间接进⾏所有个体或者释放个体的监测,种群数量统计、⽣态学和⾏为学、个体和种群的长期适应进化进程研究、收集死亡个体、死亡原因调查、维持⼤众教育6、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是什么?就地保护(in situ preservation, on-site preservation)在野⽣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迁地保护)(ex situ preservation, off-site preservation)。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老师勾的重点)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书上重点摘抄)一、名词解释:1.自然保护区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他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a)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公园.1872年建立。
b)自然保护区学以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它的宗旨是解释自然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规律。
2.生物圈:指地球上方式有生物分布的区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是高度负责的有序系统而不是各种因素的松散聚集,是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是历史地演变着的,并不断趋向于稳定的平衡。
a)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上1000m到海平面以下1000m。
b)生物圈包括岩石圈上层,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3.可动连锁种:影响群落植物生存繁衍的重要种。
4.核心共生种:一般是指能够维持可动性连锁种及多数其他动物存活的关键性植物种。
5.最小生有种群:指在遗传特性,坏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6.种群脆性分析:不是估测最小最小生有种群的方法。
而是对物种种群的绝灭进行的另一种系统和综合性的分析过程,其目的是建立最小生存种群,使该种群的绝灭危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
7.种群统计的随机性:个体出生和失望过程中的偶然变异。
8.环境的随即性:指一系列的随机环境的变化。
9.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学,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P74)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
10.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其中的自然坏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免遭破坏。
(P75)11.自然保护区: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区域。
a)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动植物天然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对*5 计算:10*1 问答8*5个论述20*1第一章: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2.自然环境:广: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3.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第二章:MAB: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监测及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计划。
PVA:种群生存力分析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MVP: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种群大小:种群的数目或生物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
生态密:是指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如调查样地仅有一半面积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种方式。
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
前者是种群在最适环境下,其个体由于年老而死亡,即都活到了其生理寿命;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即多数或部分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不良气候等因素迁入:是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
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典型代表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 保护区等。
生态功能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 海岸带资源、提供海洋生 物栖息地等。
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 息地,如大熊猫、金丝猴 等。
典型代表
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 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功能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 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
关注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了 解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和政策 法规。
关注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了 解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和政策 法规。
加强练习巩固,提高解题能力
01
多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 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 难度。
02
加强对图表、图像等地 理信息的解读能力,提 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
03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综合 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 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功能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草原和草甸植被及其生物多样 性,包括特有的草原动物和植 物。
典型代表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若 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 等。
生态功能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 候、提供牧草资源等。
感谢聆听
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
02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工
作,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人员配备与培训
03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配备专业人员,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
管理水平和能力。
监测评估与科学研究
专题46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原卷版)
专题46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通过碳减排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能够搜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全球气候变暖及其成因。
人地协调观:结合碳排放交易等生活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环境调查,描述身边存在的碳排放问题,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自然保护区概念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考点2.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1、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1)生态系统: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动植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特殊价值: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自然遗迹: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5)特殊区域: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设立现状:我国自1956 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 740 个,总面积大约147 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对*5 计算:10*1 问答8*5个论述20*1第一章: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2.自然环境:广: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3.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第二章:MAB: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监测及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计划。
PVA:种群生存力分析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MVP: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种群大小:种群的数目或生物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
生态密:是指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如调查样地仅有一半面积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种方式。
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
前者是种群在最适环境下,其个体由于年老而死亡,即都活到了其生理寿命;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即多数或部分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不良气候等因素迁入:是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
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群落确定性绝灭:由无法逃避的环境变化和力量造成的对许多物种的绝灭,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
森林砍伐和冰川作用随机性绝灭:由一些通常的、随机性的环境变化或干扰(削弱而不毁灭)造成的。
被削弱的种群所面临的绝灭危险将大大增加;种群越小,这种随机性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这种干扰所表现的脆弱性就越大。
年龄金字塔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增长型种群2.下降型种群3.稳定型种群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面积越大,种绝灭率越小,生境多样性越大,种丰富度越大。
从生境的角度看,选择较大的生境碎块作为保护区:(1)不同的物种要求不同面积的生(2)大的生境碎块可成为相邻的小块生境中的边缘种群提供迁入者的种源;(3)如果大的生境碎块得不到保护,它将进一步碎裂。
从生境的边缘效应方面看:缓冲带。
保护区最小面积的确定,还应顾及到保护区的价值、保护目的和目标以及对保护区进行何种层次的管理。
2、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更好理由:在小面积的生境块上,种—面积关系的斜率通常很大(>0.35),并且所含的种库的比例也很小。
小保护区之间在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通常很高(》0.5),且物种定居的种库的有效大小小于地区性种库不足:未涉及保护区所包含的物种数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参数:(1)物种定居能力的梯度;(2)不同的小保护区在种类组成上的重叠程度;几个分散的小保护区通常比一个具相同总面积的大保护区有更大的生境多样性,因而有更大的种丰富度。
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距离越近越好4、自然保护区之间用通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5、避免半岛效应,自然保护区以圆形为佳自然生境呈现明显的岛屿化:物种绝灭——自然保护区——拯救濒危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岛屿化的后果自然保护区一般有较明确的界线,外围景观与保护区内部存在差异。
表现岛屿化。
岛屿化后果多方面,主要包括:1、样本效应的降低样本效应:一个10km2的保护区,开始时可能会失去周围100 km2生境中所见到的每10个物种中的3个(Wilcox,1980),这种最初的排除作用为样本效应。
(1)样本效应大——许多物种得不到保护;建立较多的小保护区,样本效应小——保护区孤岛化程度高——长期岛屿化(2)样本效应大幅度下降,标志着周围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丧失——应不断定期检测Z值的变化,升高则岛屿化程度加大2、短期岛屿化效应岛屿化首先受害的物种是保护区中那些直接依赖外源和散布的物种,他们将随着临近生境的消失而立即丧失——短期岛屿化效应3、长期岛屿化效应4、动物区系的崩溃大多是体型大或高营养级的物种。
最初为丧失率高,然后是指数式下降,渐渐达到新平衡*岛屿化的对策(1)斑块动态学:关注隔离区内部的迁入——绝灭的动态学。
认为未来的任何保护区都可能很少存在外部迁入源,自然保护应考虑保护区内部物种的迁入和绝灭。
(2)确定“最小动态面积”,结合物种迁移和绝灭的特性,以及生境斑块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规律,来确定“最小动态面积”。
(3)进行更多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计算计算公式:Ne=(NK-2)/((K-1)+V/K) K:为每个亲本后代的平均数V:为每个亲本后代数的方差1、通过对北苍鹰48个巢的调查,估算出K=3.4,V=2.32,要求维持一个世代杂合性损失率小于或等于1%,请计算北苍鹰种群的最小生存种群数目。
答:杂合性损失率= 1/(2Ne)=1%Ne=1/(2×0.01)=50Ne=(NK-2)/(K-1+V/K)N=46最小生存种群为46。
(雌雄均为23只)2、假设某国家公园的马鹿种群中,每100只中必须有10只雄鹿,并令Ne=50,请计算马鹿种群的最小生存种群数目。
答:m=0.1Ne=4m(1-m)N=50最小生存种群中所需的雄性个体的最低数:mN=13.9≈14最小生存种群为140。
第三章1978年IUCN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国际自然保护区分类)1.科研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2.受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3.生物圈保护区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5.自然纪念地/自然景物地6.保护性景观7.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8.自然资源保护区、9.人类学保护区10.多种经营管理区/资源经营管理区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野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五大连池火山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结构1、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
核心区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核心区内可允许进行科学观测,在科学研究中起对照作用。
不得在核心区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更不允许修建人工设施和进入机动车辆。
应禁止参观和游览的人员进入。
2、缓冲区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它有两方面的作用:●1、是进一步保护和减缓核心区不受侵害。
●2、可允许进行经过管理机构批准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活动。
>500米3、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
在保护好物种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原则下,可进行以下活动和实验:⏹1、发展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建立试验的苗圃、繁育基地、树木园、植物园和野生动物饲养场。
⏹2、建立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测站、标准地、实验室、气象站、水文观察点、物候观测站,收集数据和资料对生态系统进行对比和研究。
⏹3、进行大专院校的教学实习,设立科学普及教育的标本室和展览馆及陈列室、野外标本采集地。
⏹4、进行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再循环方面的实验研究。
⏹5、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的评价:从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面积的大小、科研的价值、感染力、潜在的保护价值、土地有效性和稀缺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和评定。
1.生态评价(1)典型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某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应能表现出当地自然地貌的特点。
(2)自然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未受或很少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地区,充分表现出自然现状、自然构造和自然特征。
(3)稀有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某种群落或稀有动植物种群集中分布地和避难所,而其它地区则很难见到。
(4)脆弱性:自然保护区的脆弱性,表现在生境、群落和物种对环境改变的敏感程度。
一般地说,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5)多样性Diversity:和生产实践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
(6)面积的大小(7)科研的潜力(8)感染力(9)潜在的保护价值(10)有效性2.管理水平评价3.社会经济效益评价自然保护区的命名:双名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省、地名+自然保护区”。
如云南省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湖南省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等。
三名制:省名、(+县名)+保护对象名称+自然保护区如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第四章:我国区划:一、东北山地平原区二、蒙新高原荒漠区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四、青藏高原荒漠区五、西南高山峡谷区六、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七、华东丘陵平原区八、华南低山丘陵区第五章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模式:1.纯自然保护型、生态经济效益较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匮乏,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处于封闭状态,自身发展能力薄弱。
优点:纯自然保护型经营管理模式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缺点: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保护区的深层次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强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协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开放式的自然保护思想、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方向和建设趋势自然保护区效益评价:1、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经济效益3、国际上效益可耗尽的自然资源:不具更新能力,如矿产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通过自然的或人为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可更新贮存:对自然资源经济分析的开始阶段,可利用资源的总量;流动: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净增量和净较少量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地貌: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水文:江河、胡伯、泉水、海洋。
⏹气候:气温、日照、风、湿度⏹生物:独立为旅游资源;结合成综合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文化传统⏹体育与娱乐⏹饮食和购物旅游密度:资源密度,即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旅游空间密度,即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所接待的旅客量与其空间面积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