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分析操作
钻井液性能现场测试方法
钻井液性能现场测试方法一.钻井液密度仪器:钻井液密度计操作步骤1将底座放在水平面上2将样品注入洁净的样品杯中,盖上杯盖并确保有钻井液从小孔冒出,压紧杯盖.3冲洗或擦干净杯外部4将臂梁上的刀口放在底座的刀垫上,移动游码使之平衡5从样品杯一侧读取刻度值6记录7清洗密度计样品杯二.马氏漏斗粘度仪器: 马氏漏斗带刻度泥浆杯秒表操作步骤1清洁漏斗和泥浆杯2用手指堵住漏斗的出口管,将样品注入直立的漏斗内,达到筛网底部为止(应有1500毫升)3移开手指并按下秒表,测量钻井液流入杯中达到1夸脱或1升的刻度线所用时间4记录以秒为单位的马氏漏斗粘度三.钻井液的表观粘度,塑性粘度,屈服值和静切力仪器:直读式旋转粘度计秒表操作步骤1将泥浆样品注入样品杯中,使粘度计的转筒侵入到钻井液中时液面刚好达到外筒刻度线2使外筒以600RPM的转速旋转,读取记录表盘上恒定的刻度值,记为Ф600.3将转速该为300RPM,读取记录为Ф300.4将转速改为600转,转动10秒以上,后静止10秒,立即开启仪器使其以3转速转动,读取开始转动时的最大值,记为G10” .5再以600转速转动10秒以上,后静止10分钟,立即开启仪器使外筒以3转速旋转,读取开始旋转时指针最大值,记为G10’.6测量完毕后及时清洗内外转筒并擦干净.计算A表观粘度:A V(cp)= Ф600/2 B塑性粘度:PV(cp)= Ф600-Ф300C屈服值:YP(lb/100ft2)= Ф300-PV D 初切力: G10” (lb/100ft2)E终切力: G10’.(lb/100ft2)四.钻井液室温中压滤失量(API失量量)仪器:API失水仪滤纸秒表带刻度量筒钢板尺压力源操作步骤1确保各部件清洁干燥,密封垫圈未变形或损坏2 将样品注入过滤杯中,液面距杯子密封端约1厘米,放好滤纸,盖上过滤盖压紧.3 在过滤杯排出管下面放好量筒以便接收滤液4 迅速加压,并释放压力到杯中,当第一滴滤液开始出现时,按动秒表记录时间,在7.5分钟或30分钟记录滤液体积(2倍7.5分的体积也为此次滤液体积)5 保留所得滤液,以备后用6 释放杯中压力,小心拆开杯盖,倒掉泥浆,取出滤纸,小心用缓慢的水流冲去滤饼表面泥浆,用钢板尺测量滤饼厚度,精确到1毫米.五.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仪器:高温高压失水仪滤液接收器压力源过滤介质计时器温度计量筒高速搅拌器钢板尺(一)实验温度低于150度的操作步骤1将温度计插入加热套,预热到所需实验温度高6度,保持恒温;2将高速搅拌10分钟后的钻井液注入过滤杯中,液面距顶部13毫米,装上滤纸;3安装好过滤杯并关紧上下阀杆,放入加热套内,插上温度计;4将滤液接收器连接到过滤杯底部阀杆上并锁好.将可调节压力的调压器连接压力源并安装到上部阀杆上,锁好.4 在上下阀杆关紧后分别调节上下压力调节器到100PSI(690 千帕).打开上部阀杆,将压力释放到过滤杯内.维持此压力到达所需温度,保持此温度恒定;5温度达到后,将顶部压力增加到600PSI,并同时打开底部阀杆开始收集滤液,计时开始,在保持实验温度在正负3度范围内,收集滤液30分钟.如果测定中,接受器的回压器超过100PSI,可小心地从滤液接受器中排除一部分滤液,使压力降到100PSI.;6记录滤液体积,实验温度,压力和时间;7 实验完后,关紧上下阀杆,压力调节器释放压力;8 在确保上下阀杆关闭的情况下,拆除滤液接收器和压力调节器,设法使过滤器杯冷却至室温,保持过滤杯垂直向上,小心打开阀杆,释放出杯内的压力(不能对身体),然后打开杯盖,倒掉钻井液,取出滤饼,用缓慢水流冲洗滤饼表面疏松物质,用钢板尺测量滤饼厚度.最后清洗过滤杯各个部件.计算和记录: 滤失量:HTHP FL(毫升)=2*(滤液体积/30分钟)滤饼厚度(毫米)=钢板尺测量值六.钻井液的PH值试剂: PH广泛试纸和精密PH试纸操作步骤1 取一条PH试纸放进待测样品表面,当液体侵透PH试纸时(30秒内)取出试纸;2 与色标进行比较,确定颜色相同的色标,读取其代表的PH值;3 如果广泛PH试纸颜色不好识别,可用近似范围的精密PH试纸进行测定.七.钻井液水,油和固相含量仪器:蒸馏仪带刻度量筒钢丝毛试管刷专用刮刀操作步骤1 将除去了堵漏材料和大的钻屑的样品注入蒸馏杯;2 在蒸馏杯上部蒸馏室里填充适量钢丝毛;3 小心盖上蒸馏杯盖,后按装到蒸馏器上,进行加热,并在下部排出管下面放置接收冷凝器的量筒,直到无冷凝液滴出后10分钟停止加热;4 冷却到室温后,读取水和油的体积,最后清洁蒸馏仪.计算钻井液含水量Vw(%)=100*(蒸馏出水体积,毫升)/样品体积,毫升钻井液含油量V o(%)=100*(蒸馏出油体积,毫升)/样品体积,毫升钻井液固相含量Vs (%)=100-(Vw+V o)八.钻井液含砂量仪器含砂量测定仪操作步骤1 将样品注入玻璃测定管内到”泥浆”标记处,再加水到另一标记处;2 用拇指堵住管口激烈震荡,将上层稀液倒入200目小筛上,滤出液体,再给玻璃管里加水,冲洗出管里固体颗粒并倒入小筛里,反复直到管内干净为止;3 用水冲洗筛里砂子以出去残留的钻井液;4 将筛子反转套在漏斗上,用小流水冲洗筛子使砂子冲入玻璃测量管中;5 静置测量管,使砂子沉降,从玻璃测量管刻度读出砂子的体积百分数.九.钻井液搬土含量仪器烧杯移液管电炉玻璃棒滤纸操作步骤 1 取一毫升钻井液加10毫升蒸馏水+10毫升3%的双氧水+0.5毫升5N硫酸;2 微沸10分钟(不要蒸干) ,视烧杯大小加适量蒸馏水;3 用亚甲基蓝溶液滴定,每次加0.5毫升摇荡30秒;4 用玻璃棒点滴直到发现边缘出现蓝色环,再加0.5毫升点滴检验,仍然出现蓝色环为止;5 记录检验前所用亚甲基蓝溶液体积.计算搬土含量=14.25*所用亚甲基蓝溶液体积十.氯离子含量操作步骤1 取一毫升滤液,加5~10毫升蒸馏水;2滴加4~6滴铬酸钾试剂3 滴加几滴酚酞;(有时不加)4 用移液管取硝酸银进行滴定,直到黄色刚好变为橙红色并在30秒不消失为止. 计算氯离子含量=10000X(所用硝酸银体积,毫升)十一.钙离子含量操作步骤1取一毫升滤液,加5~10毫升蒸馏水;2 滴加几滴缓释剂,加一毫升NaOH溶液;3 加适量钙试剂;4 用EDTA溶液滴定至到红色刚变为蓝色,并不在消失。
钻井液测试操作规程.
钻井液性能测试操作规程(一)钻井液马氏漏斗粘度的测定该仪器适应于测定钻井液的相对粘度(与水比较)。
由于测得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受胶体和密度的影响,所测数据不能与旋转粘度计等有关仪器所测数据对比。
该仪器由漏斗、筛网及接收器组成,是被测钻井液在一定温度下流出946毫升时所用的时间。
一、主要技术参数1.筛底以下的漏斗容积1500cm32.漏斗锥体直径152mm3.漏斗锥体高度305mm4.管口长度50.8mm5.管口内径 4.7mm6.筛网12目7.接收器946mL二、仪器的校正在温度为(21℃±3℃)时,注入1500mL清水,从漏斗中流出946mL清水的时间为26±0.5s,其误差不得超过0.5s。
三、测定1.测量钻井液的温度,用℃表示。
2.手握漏斗,用手指堵住流出口,将新取的钻井液通过筛网注入洁净、干燥直立的漏斗中,直到钻井液面与筛网底部平齐为止。
3.保持漏斗垂直,移开手指的同时按动秒表,测量钻井液注满946mL所需要时间。
4.以s为单位记录马氏漏斗粘度,并以℃为单位记录钻井液的温度。
四、操作注意事项1.样品温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测定时要记录样品温度。
2.大的分散颗粒和气泡干扰测定,应避免大颗粒进入漏斗,防止气泡产生,必要时加入消泡剂消泡。
3.液面的初始位置必须恰当,否则,由于液柱压力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会使测定结果错误。
4.钻井液倒入漏斗后立即开始测定,如拖延时间过长,钻井液可能形成凝胶,使测定结果出现正误差。
5.测定过程中尽可能使漏斗保持垂直。
(二)钻井液密度的测定钻井液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钻井液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 m3。
通过用钻井液密度计来测定钻井液的密度。
钻井液密度计通常设计成臂梁一端的钻井液杯和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
为使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需要时可使用扩大量程的附件)。
一、仪器的校正1.量点的校正经常用淡水来校正仪器。
在21℃,淡水的密度值应是1.00 g/cm3。
钻井液常规性能测定及常用钻井液计算公式
钻井液常规性能测定及常⽤钻井液计算公式钻井液常规性能测定⼀、密度的测定1、按安全检查表内容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安全可靠。
2、将钻井液加热到所需温度。
3、在密度计的杯中注满钻井液,盖上杯盖慢慢拧动压紧。
4、⽤⼿指压住杯盖⼩孔,⽤清⽔冲洗并擦⼲样品杯。
5、把密度计的⼑⼝放在底座的⼑垫上,移动游码直到平衡,记录读值。
6、将密度计冼净擦⼲备⽤。
⼆、测定马⽒漏⽃粘度1、按安全检查表内容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安全可靠。
2、将漏⽃悬挂在墙上,且保证垂直;量杯置于漏⽃流出管下⾯。
3、⽤⼿指堵住漏⽃流出管下⼝,将搅拌均匀的泥浆倒⼊漏⽃⾄筛⽹底;放开⼿指,同时启动秒表,待泥浆流满量杯达到它的边缘时,按停秒表。
秒表所⽰时间即为泥浆粘度,单位为s。
4、使⽤完毕,将仪器洗净擦⼲。
三、流变的测定(ZNN-D6六速旋转粘度计)1、按安全检查表内容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安全可靠。
2、使⽤前检查读数指针就是否对准刻度盘“0”位,落下托盘,装配好内、外筒。
3、将搅拌均匀的泥浆倒⼊样品杯⾄刻度线、将样品杯置于托盘上,上升托盘使液⾯⾄外筒刻度线,拧紧托盘⼿轮。
4、调整变速⼿把与转速开关,迅速从⾼到低进⾏测量,待刻度盘稳定后,分别读取各转速下刻度盘的偏转格数。
5、测量完毕,落下托盘,卸下外筒,将内、外筒及样品杯洗净擦⼲。
四、钻井液失⽔的测定1、按安全检查表内容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安全可靠。
2、⽤⼿指堵住泥浆杯底部⼩孔,将搅拌均匀的泥浆倒⼊杯内⾄刻度线处,按顺序放⼊“O”型密封圈、滤纸、杯盖与杯盖卡,将杯盖卡旋转90°并拧紧旋转⼿柄。
3、将组装好的泥浆杯组件倒置嵌⼊⽓源接头并旋转90°;将量筒置于失⽔仪下⽅并对准滤液流出孔。
4、调节⽓源压⼒⾄0、7MPa,打开⽓源⼿柄并同时启动秒表,收集滤液于量筒之中。
5、当秒表指⽰为30min时,将悬于滤液流出孔的液滴收集于量筒之中并移开量筒,此量筒中液体体积即为滤失量。
6、关闭⽓源⼿柄,放出泥浆杯中余⽓;卸下泥浆杯组件,倒去泥浆并洗净擦⼲。
钻井液测试程序
一. 密度(符号:P)1.将密度计底座置于水平面上。
2.用量杯量取泥浆,先测量并记录其温度。
3.在密度计样品杯中倒满泥浆,盖上杯盖,为使样品杯中无气泡,必须使过量泥浆从杯盖的小孔中流出。
4.用手指压住杯盖小孔,用清水冲洗并擦干净样品杯外部。
5.把密度计的刀口放在底座的刀垫上,移动游码直到平衡(水泡位于中央)。
6.记录数值并清洗仪器。
二. 粘度(符号:Fv,使用马氏漏斗)1.用手指堵住出口,把新取的钻井液倒入漏斗中,直到刚注满筛子底部为止。
2.把刻度杯置于流出口下。
3.移去手指并同时记时,记录流满1000毫升刻度杯的时间(单位:秒)。
4.测量并记录泥浆温度。
5.记录粘度数值并清洗仪器。
三失水(符号:FL)1.在干燥失水仪内倒入泥浆至刻度线处。
2.依次放入垫圈、虞纸装好压盖。
3.把量筒放在失水仪流出口下面,迅速加压至0.7Mpa,在流出第一滴失水时开始记时,至7分30秒停止,记录量筒内失水体积,再乘以2即为此泥浆的API失水。
4.在测试中要及时补气,保持压力稳定为0.69Mpa。
5.记录数值并清洗仪器。
四.粘附系数(符号:K)f45min1.在洁净干燥的失水杯内,先依次放好高压滤纸、尼龙垫圈、塑料垫圈,用U型扳手把压圈拧紧。
2.把失水杯及其底座放置在水平面上,倒入泥浆至刻度线处,盖好杯盖,注意要用专用扳手拧紧。
3.将专用的气管线安装好,量筒放在失水杯下。
4.调整气源压力为3.5Mpa并进气,同时记下时间至30min后,下压粘附盘数分钟至粘住,再开始记下时间至45min后,用专用扭力扳手扳动粘附盘,当粘附盘滑动的瞬间,扭力扳手上扭矩盘指针指向最大的数值,将其记下(N)。
5.数值换算:Kf45min=N×0.845×10-26.关闭气源并清洗仪器。
五. 坂含1.把2ml的钻井液加到盛有10ml水的锥型瓶中。
2.加入15ml(3%)过氧化氢和0.5ml硫酸溶液(2.5mol/L),缓慢煮沸10min,但不能蒸干,用水稀释至50ml。
钻井液及滤液分析
钻井液性能测试步骤一、高温高压滤失量测试方法:1、把温度计插入钻井液压滤器外加热套的温度计插孔中,接通电源,预热至略高于所需温度(5-6℃)。
2、将待测钻井液高速搅拌1min后,倒入压滤器中,使钻井液液面距顶部约13mm,放好滤纸,盖好杯盖,用螺丝固定。
3、将上、下两个阀杆关紧,放进加热套中,把另一支温度计插入压滤器上部温度计的插孔中。
4、连接气源管线,把顶部和底部压力调节至690kPa,打开顶部阀杆,继续加热至所需温度(样品加热时间不要超过1h)。
5、待温度恒定后,将顶部压力调节至4140kPa,打开底部阀杆并记时,收集30min的滤出液。
在试验过程中温度应在所需温度的±3℃之内。
如滤液接收器内的压力超过690kPa,则小心放出一部分滤液以降低压力至690kPa,记录30min收集的滤液体积(单位:ml)。
6、试验结束后,关紧顶部和底部阀杆,关闭气源、电源、取下压滤器,并使之保持直立的状态冷却至室温,放掉压滤器内的压力,小心取出滤纸,用水冲洗滤饼表面上的浮泥,测量并记录滤饼厚度及质量好坏。
洗净并擦干压滤器。
二、坂含的测定:1、把2ml的钻井液加到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
2、加入15mlH2O2溶液和0.5mlH2SO4溶液,缓慢煮沸10min,但不能蒸干,用水稀释至50ml。
3、以每次0.5ml的量把亚甲基蓝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并旋摇30S。
在固体悬浮的状态下,用搅拌棒取一滴液体在滤纸上,当染料在染色固体周围显出蓝色环时,即以达到滴定终点,当蓝色环从斑点向外扩展时,再旋摇2min,再取一滴滴在滤纸上,如果蓝色环仍然是明显的,则以达到终点。
如果色环不出现,则继续滴定,直至摇2min后显出蓝色环为止。
4、计算公式:MBT=1000V1/70VV1—滴定时所用亚甲基蓝溶液体积(ml)。
V—钻井液体积(ml)。
滤液分析一、氯离子的测定:1、用移液管移取2ml钻井液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10ml和酚酞指示液(5g/l)1滴(用0.1mol/LnaOH或0.1mol/L硝酸溶液调至粉红色刚刚消失),加入铬酸钾溶液(50g/L)1-2滴(约0.5mL),用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为终点,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
钻井液工基本操作规范
钻井液工基本操作规范1岗位操作主要内容1)测量钻井液性能。
2)钻井液净化设备的启动及运转。
3)钻井液维护。
2基本操作规范2.1测量钻井液性能2.1.1准备工作1)校准、调整好钻井液密度计、马氏漏斗粘度计、中压失水仪、六速旋转粘度计、含砂量测定仪、固相含量测定仪、实验用钻井液搅拌器、膨润士含量测定仪,准备好各种必备的分析用玻璃器皿及试剂等。
2)钻井液净化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1.2基本操作规范1)测量密度:(1)将密度计底座放置至水平面上,用量杯时取钻井液,测量并记录钻井液密度。
(2)在密度计的样品杯中注满钻井液,盖上杯盖,慢慢拧动压紧,为使样品杯中无气泡,必须使过量的钻井液从杯盖的小孔中流出。
(3)用手指压住杯盖小孔,洗净擦干样品杯外部,把密度计的刀口放在底座的刀垫上,移动游码,直至平稳(水平泡位于中央)。
(4)读出游码左侧所示的刻度,即为钻井液密度。
(5)倒掉钻井液,将仪器洗净,擦干备用。
2)测量马氏漏斗粘度:取待测钻井液,通过筛网注入漏斗内,至钻井液水平面到筛网底面为止,此时刚好为1500ml。
记录钻井液从漏斗粘度。
3)测量中压滤失量和pH值:(1)用食指堵住洗净的钻井液杯气流小孔,装入适量钻井液(离杯口0.5cm),依次放入密封圈、滤纸,拧紧钻井液杯盖,悬挂在三通接头上,并卡好挂架和量筒,关闭放空阀,微调减压阀手柄,便压力压力指示为0.7Mpa,滴液开始记录时间,7.5min或30min取下量筒,记录滤失量后退出手柄,将减压阀关死,顺时针转动放空阀,待钻井液杯中剩余气体排尽后,取下钻井液杯打开杯盖取出泥饼,测量其厚度,将钻井液杯洗净擦干备用。
(2)计量滤失及泥饼,若测定时间为30min,滤失量和泥饼为直读数,若测定时间为7.5min,则滤失量和泥饼均乘以2。
(3)PH值测定:将PH试纸浸在滤液中使之变色,拿出与标准色相比,读出PH值。
4)含砂量的测定:将待测钻井注入含砂量管中至“钻井液”刻度线外(25mL),再注水至“水”刻主度线处,用手盖住含砂量管口,将钻井液和水摇匀后,摇荡过筛,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把筛框倒置在含砂量管上,用水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网的砂子冲到含砂量管里静置,待不再有下落物时,直读含砂量的百分数。
钻井液滤液分析操作方法
钻井液滤液分析操作方法(一)亚甲基蓝容量测定1、在已加有10mL 水的锥形瓶中加入2.0mL 钻井液样品。
所用注射器的容量应大于2.0 mL ,通常为2.5mL 或3.0mL 。
使用较大的注射器则可不必除去进入注射器内的空气。
为保证准确加入2.0mL 样品,采取下列步骤:⑴ 通过搅拌或来回倾倒几次或加入几滴适当的消泡剂并缓慢搅拌清除混入钻井液样品中的空气或天然气。
搅拌钻井液以破坏其凝胶,并迅速将样品吸入注射器内。
保持注射器口浸没在钻井液中,缓慢地把注射器内的钻井液排出。
⑵ 再次将钻井液样品吸入注射器内,直至柱塞的顶端到达注射器上的最后刻度线为止(如3.0mL 注射器上的3.0mL 刻度线)。
2、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15mL 和2.5mol/L 硫酸0.5mL 。
缓慢煮沸10min ,但不要蒸干。
加水稀释至约50mL 。
3、以每次0.5mL 的量将亚甲基蓝溶液逐次加入到锥形瓶中。
每次加入亚甲基蓝溶液后,将锥形瓶摇动30s 。
在保持固相颗粒悬浮的情况下,用搅拌棒取一滴悬浮液滴在滤纸上。
当滤纸上的已被染色的固体颗粒周围出现如图2-62所示的蓝色或绿蓝色环时,即已达到最初的滴定终点。
4、当观察到固体颗粒斑点周围的蓝色环后,继续摇动锥形瓶2min ,并再取一滴悬浮液于滤纸上。
如果蓝色环仍很明显,则已达到滴定终点。
如果不出现蓝色环,则按上述操作方法,继续加入亚甲基蓝溶液,直至2min 后所取悬浮液滴显示蓝色环为止。
5、计算按下式计算并记录钻井液的亚甲基蓝容量(MBT ):dfmbV V MBT式中:MBT ──亚甲基蓝容量;V mb ──滴定消耗亚甲基蓝溶液的体积,mL ; V df ──钻井液样品的体积,mL ;另外,亚甲基蓝容量还可以g/L 或 kg/m 3膨润土当量表示(BE ,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为 70mol/100g ),按下式计算:BE =14.25×MBT式中:BE ──膨润土当量,g/L 或kg/m 3。
石油天然气钻井钻井液操作规程
石油天然气钻井钻井液操作规程1.1 井场钻井液实验室1.1.1 井场应配备钻井液实验室,实验室内应配备试验台2个,水池1个,药品柜1个等设施。
1.1.2 钻井液实验室应按GB/T 16783.1要求配备测试仪器和分析试剂,测试仪器基本配备见表14,分析试剂基本配备见表15。
有特殊要求的工艺井、复杂井,应增加相应的测试和实验仪器。
1.1.3 钻井液测量仪器应按JJG 17和JJG 28规定进行校验。
井场每天用清水对密度计、漏斗粘度计进行校验,清水的密度为 1.00 g/cm3(21±3℃)、马氏漏斗粘度为26 s±0.5 s(21±3℃)。
1.1.4 分析药品应妥善保管,每半年分析溶液应更换。
表1 井场钻井液实验室测试仪器配备表2 井场钻井液实验室分析试剂配备1.2 钻井液材料存放场所1.2.1 钻井液材料房应放置在钻井液水力混合漏斗附近,同时应另有足够场地存放钻井液材料。
1.2.2 钻井液材料存放场地要求1.2.2.1 基础平面应高于井场面200mm~300mm,四周排水畅通。
1.2.2.2 基础平面用现浇混凝土,承压强度不小于150KPa。
1.2.2.3 上空应有遮盖棚。
1.3 容器、设备1.3.1 容器包括钻井液循环罐、处理罐、钻井液储备罐,其容积参照表16的规定执行,每个循环罐容积不宜小于30m3。
有特殊工艺要求的井,应根据需要增加钻井液储备罐的容积。
表3 钻井液循环罐、储备罐容积1.3.2 每个钻井液循环罐和储备罐上应配备2台涡轮搅拌器,搅拌器应保持正常运转,循环罐上另放置1个2m3~4m3带搅拌器的处理罐。
1.3.3 循环罐及储备罐到钻井液水力混合漏斗进出口管线畅通,管道出口直径不小于177.8mm,储备罐罐底应高出循环罐罐面0.5m以上,储备罐罐面应有不小于30cm宽的人行通道。
1.3.4 井场配齐水力混合漏斗、除砂器、除泥器(或一体化机)、除气器、振动筛和离心机,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性能良好。
钻井液测试操作规程
钻井液性能测试操作规程(一)钻井液马氏漏斗粘度的测定该仪器适应于测定钻井液的相对粘度(与水比较)。
由于测得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受胶体和密度的影响,所测数据不能与旋转粘度计等有关仪器所测数据对比。
该仪器由漏斗、筛网及接收器组成,是被测钻井液在一定温度下流出946毫升时所用的时间。
一、主要技术参数1.筛底以下的漏斗容积1500cm32.漏斗锥体直径152mm3.漏斗锥体高度305mm4.管口长度50.8mm5.管口内径 4.7mm6.筛网12目7.接收器946mL二、仪器的校正在温度为(21℃±3℃)时,注入1500mL清水,从漏斗中流出946mL清水的时间为26±0.5s,其误差不得超过0.5s。
三、测定1.测量钻井液的温度,用℃表示。
2.手握漏斗,用手指堵住流出口,将新取的钻井液通过筛网注入洁净、干燥直立的漏斗中,直到钻井液面与筛网底部平齐为止。
3.保持漏斗垂直,移开手指的同时按动秒表,测量钻井液注满946mL所需要时间。
4.以s为单位记录马氏漏斗粘度,并以℃为单位记录钻井液的温度。
四、操作注意事项1.样品温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测定时要记录样品温度。
2.大的分散颗粒和气泡干扰测定,应避免大颗粒进入漏斗,防止气泡产生,必要时加入消泡剂消泡。
3.液面的初始位置必须恰当,否则,由于液柱压力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会使测定结果错误。
4.钻井液倒入漏斗后立即开始测定,如拖延时间过长,钻井液可能形成凝胶,使测定结果出现正误差。
5.测定过程中尽可能使漏斗保持垂直。
(二)钻井液密度的测定钻井液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钻井液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 m3。
通过用钻井液密度计来测定钻井液的密度。
钻井液密度计通常设计成臂梁一端的钻井液杯和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
为使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需要时可使用扩大量程的附件)。
一、仪器的校正1.量点的校正经常用淡水来校正仪器。
在21℃,淡水的密度值应是1.00 g/cm3。
钻井液的操作方法
钻井液的操作方法
钻井液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检查钻井液的质量、温度和粘稠度;准备好钻井液添加剂和相关设备。
2. 采用循环方式输送钻井液:将钻井液从储液池通过钻井泵送至井口,然后通过钻杆和钻头送入钻井井筒。
3. 监测钻井液性能:通过监测钻井液的流动速度、压力、浓度和密度等参数,及时调整钻井液的配方和性能,以满足钻井作业的需求。
4. 处理钻井液废物:钻井液中可能含有固体废物、废油和废水等,需要对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和分类处置,以保护环境。
5. 保持钻井液稳定性:根据钻井作业的要求,添加适量的钻井液添加剂(如凝胶剂、缓冲剂、抗塌剂等)来维持钻井液的性能和稳定性。
6. 钻井液替换:在必要时,需定期替换钻井液,以清除钻屑、废物和污染物,保持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效能。
7. 钻井液的检测和分析:每隔一段时间,对钻井液进行化学分析和性能测试,
以确保钻井液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8. 结束钻井液循环:在钻井作业结束时,停止钻井液的循环,并对钻井液进行处理和清洗,以备下次使用。
钻井液及滤液分析
钻井液性能测试步骤一、高温高压滤失量测试方法:1、把温度计插入钻井液压滤器外加热套的温度计插孔中,接通电源,预热至略高于所需温度(5-6℃)。
2、将待测钻井液高速搅拌1min后,倒入压滤器中,使钻井液液面距顶部约13mm,放好滤纸,盖好杯盖,用螺丝固定。
3、将上、下两个阀杆关紧,放进加热套中,把另一支温度计插入压滤器上部温度计的插孔中。
4、连接气源管线,把顶部和底部压力调节至690kPa,打开顶部阀杆,继续加热至所需温度(样品加热时间不要超过1h)。
5、待温度恒定后,将顶部压力调节至4140kPa,打开底部阀杆并记时,收集30min的滤出液。
在试验过程中温度应在所需温度的±3℃之内。
如滤液接收器内的压力超过690kPa,则小心放出一部分滤液以降低压力至690kPa,记录30min收集的滤液体积(单位:ml)。
6、试验结束后,关紧顶部和底部阀杆,关闭气源、电源、取下压滤器,并使之保持直立的状态冷却至室温,放掉压滤器内的压力,小心取出滤纸,用水冲洗滤饼表面上的浮泥,测量并记录滤饼厚度及质量好坏。
洗净并擦干压滤器。
二、坂含的测定:1、把2ml的钻井液加到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
2、加入15mlH2O2溶液和0.5mlH2SO4溶液,缓慢煮沸10min,但不能蒸干,用水稀释至50ml。
3、以每次0.5ml的量把亚甲基蓝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并旋摇30S。
在固体悬浮的状态下,用搅拌棒取一滴液体在滤纸上,当染料在染色固体周围显出蓝色环时,即以达到滴定终点,当蓝色环从斑点向外扩展时,再旋摇2min,再取一滴滴在滤纸上,如果蓝色环仍然是明显的,则以达到终点。
如果色环不出现,则继续滴定,直至摇2min后显出蓝色环为止。
4、计算公式:MBT=1000V1/70VV1—滴定时所用亚甲基蓝溶液体积(ml)。
V—钻井液体积(ml)。
滤液分析一、氯离子的测定:1、用移液管移取2ml钻井液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10ml和酚酞指示液(5g/l)1滴(用0.1mol/LnaOH或0.1mol/L硝酸溶液调至粉红色刚刚消失),加入铬酸钾溶液(50g/L)1-2滴(约0.5mL),用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为终点,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
钻井技术钻井液操作规程
钻井技术钻井液操作规程1.1 钻井液设计1.1.1 根据地质信息、钻井工程要求和邻井资料进行钻井液设计,钻井液体系及性能设计要体现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和实用的原则。
1.1.2 钻井液密度设计a) 钻井液密度应按地层压力当量密度和本规程9.1.3规定的附加值设计。
正常情况下,含硫地层钻井液密度附加值宜取上限。
b) 对于易塌、高陡构造的砂泥岩地层,为了稳定井璧,预防井塌,钻井液密度应大于地层坍塌压力当量密度。
c) 欠平衡钻井液的密度设计按本规程的14.3.5规定执行。
1.1.3 每次开钻前都应储备一定数量和密度的钻井液:储备量为井筒最大容积的1~1.5倍;密度为该次开钻裸眼段设计的最高密度另附加0.20~0.30g/cm3。
同时还应储备必要的加重材料、处理剂和堵漏材料。
1.1.4 针对储层特征进行保护油气层设计。
储层井段使用的钻井液体系、材料有应利于保护油气层。
使用屏蔽暂堵技术的钻井液其滤液pH值不大于11、高温高压失水不大于15ml 、泥饼厚不大于5mm。
1.1.5 为防止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钻具及套管,进入含硫油气层前50m,应调整钻井液pH值在9.5以上并加入除硫剂、缓蚀剂,保持钻井液中硫化氢含量在50mg/m3以下。
含硫油气井应储备足量的除硫剂。
1.2 钻井液的配制、使用和维护1.2.1 开钻前,应对用于配制钻井液原浆的水进行实验,使配制6%的膨润土原浆的600 r/min读数不小于20,否则应对该水进行离子分析并进行预处理,重复配浆实验,以达到要求。
1.2.2 每天用清水对密度计、漏斗粘度计进行校验;清水的密度为1.00 g/cm3(21±1℃)、马氏漏斗粘度为26±0.5s(21±3℃)。
1.2.3 用水溶性处理剂维护钻井液时,应按配方将处理剂和水加入处理罐,充分搅拌待完全溶解均匀后,按循环周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进行。
1.2.4 钻井液转化、大型处理及向钻井液中新加入某种处理剂时,入井前应做配伍性实验,保证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钻井液操作说明
1 钻井液密度1.1 概述本测试程序是测定给定体积流体质量的一种方法。
钻井液密度以 g/cm3或kg/m3为单位来表示。
1.2 仪器a)凡精度可达到±0.01g/cm3或±10kg/m3的任何一种仪器均可使用。
通常用钻井液密度计(见图1和图2)来测定钻井液的密度。
钻井液密度计设计成臂梁一端的钻井液杯由另一端的固定平衡锤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
为使平衡准确,臂梁上装有水准泡(需要时可使用扩大量程的附件)。
b)温度计:量程为0℃~105℃。
1.3 测定程序1.3.1 将仪器底座放置在一个水平平面上。
1.3.2 测量钻井液的温度并记录在钻井液报表上。
1.3.3 将待测钻井液注入到洁净、干燥的钻井液杯中,把杯盖放在注满钻井液的杯上,旋转杯盖至盖紧。
要保证一些钻井液从杯盖小孔溢出以便排出混入钻井液中的空气或天然气(见附录D)。
1.3.4 将杯盖压紧在钻井液杯上,并堵住杯盖上的小孔,冲洗并擦净擦干杯和盖。
1.3.5 将臂梁放在底座的刀垫上,沿刻度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在水准泡位于中心线下时即已达到平衡。
1.3.6 在靠近钻井液杯一边的游码边缘读取钻井液密度值。
使用扩大量程附件时,应做适当的校正。
1.3.7 记录钻井液密度值,精确到0.01g/cm3或10kg/m3。
1.4 校正程序应经常用淡水来校正仪器。
在21℃,淡水的密度值应是 1.00g/cm3或1000kg/m3。
否则,应按需要调节刻度臂梁未端的平衡螺丝或增减平衡锤小孔内的铅粒数。
1.5 钻井液密度测定补充方法1.5.1 概述含有空气或天然气的钻井液密度可用本节所描述的加压流体密度计更精确地进行测定。
加压流体密度计的操作与常规密度计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加压下将钻井液样品注入到固定体积的样品杯中。
在加压下注入样品的目的是要把混入到钻井液中的空气或天然气对钻井液密度测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1.5.2 仪器a)凡精度在±0.01g/cm3或±10kg/m3之内的任何一种仪器均可使用。
钻井液综合性能评价实验
三、实验步骤
2.测定钻井液流变性能
(1)测量步骤
②将刚搅拌过的钻井液倒入样品杯刻线处 (350ml)并立即放在托盘上。上升托盘使 液面恰到外筒刻线处,拧紧托盘手轮。
③、从600rpm、300rpm、200rpm,100rpm、 6rpm、3rpm依次测定
注意换档,并应在指针稳定时读数。
三、实验步骤
2、塑性流体
视粘度: 视0.560r0/mi( n 读数) mP•as 塑性粘度 塑: 60r0/mi( n 读数3) 0r0/mi( n 读数m)P•as
动切力: 0 0.51130r0/mi读 n 数塑Pa
静切力: 初0.51130r0/mi( n 读数P) a(静置一分钟) 终0.51130r0/mi( n 读数P) a (静置十分钟)
测量步骤
(1) 测定前,标定密度计。将密度计浆杯中盛满水, 盖好杯盖, 擦净溢出的水,然后将其放在刀架上;
(2) 移动游码至1.0处。这时秤臂应呈水平状态;如 不准确应进行调整;
(3) 标定之后将钻井液倒入密度计内,盖好杯盖后擦 去溢出的浆液。放置于刀架上并调整游码,使秤臂呈 水平状态。读出秤臂上的数值,即钻井液的密度。单 位为g/cm3。
三、实验步骤
2.测定钻井液流变性能
(1)测量步骤
①校正旋转粘度计。
打开旋转粘度计的开关,指示灯亮。 将调速旋扭钮调到低速档(电机转数为750rpm)。 变换变速手把,将转筒转速调至300rpm。 用浆杯盛清水进行测试,此时旋转粘度计刻度盘
上的读值应为1毫帕秒(即旋转一格)。 若有误差,应进行调整;
一、实验目的
钻井液的基本性能:
密度、流变性
实验目的
(1)了解钻井液常规性能(密度、流变性能) 的测试方法。
钻井液常规钻井液常规性能分析按照 API推荐的试验程序
• 一手持漏斗 ,并用手指堵住管口,将充分搅拌的钻井液过筛网注入漏斗700 (用量杯两端各量一• 将量杯 500 的一端朝上,置于漏斗管口下,另一手持秒表,准备测量。
• 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同时开动秒表,记下流满 500 量杯时所有的时间,即为钻井液的粘度。
5⒊ 将刚搅拌过的钻井液(约 350ml)倒入样品杯,立即置于托盘上,上升托盘使液面至外筒刻度线处,固定好托盘,注意样品杯底与外筒底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3cm。
⒋ 从高速到低速进行测量,待刻度盘平稳后,记下各转速下的刻度盘读数。
⒌ 静切力测量先将流体用 600 r/min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1分钟,用3 r/min测量,读得的刻度盘最大值乘以0.511,即为初切力θ 1 。
再将流体用 600 r/min下搅拌1min,静止10min,用上述方法测量和计算,即得终切力θ 10 。
⒍ 数据处理 :mPasPasn(lmin) Pa(10min) Pa塑性粘度Pas表观粘度Pas流性指数(三) 实验要求⒈ 按下表记录数据读数流体Φ600Φ300Φ200Φ100Φ6Φ3油高分子溶液钻井液⒉ 计算、、、n、K、、,绝对粘度、极限高剪粘度,卡森动切应力。
⒊ 在同一张座标纸上绘制三种流体的实际流变曲线并指出它们各属何种流体。
⒋ 对钻井液按宾汉、幂律、卡森模式进行计算,并分别绘制流变曲线。
对绘制的理论曲线与实际流变曲线相比较,所测钻井液的实际曲线与哪种模式相近。
四、钻井液的滤失量、泥饼厚度及 pH值的测定钻井液滤失量的测定,对钻井液的控制及处理将起到重要作用。
该性能不仅受到钻井液中固相含量以及一些物理及化学方面的影响。
同时也将受到温度及压力变化的影响,因此,通常需要测量室温低压下滤失量及高温高压下的滤失量。
这里我们只介绍测量室温低压下的滤失量,若在生产实际中需要测高温高压下的滤失量。
可参阅有关资料。
( 1)测量仪器六联 (或ZNS)型气压失水仪,如图2.4气源输入部件由盖⑴、气瓶⑵和通气⑶组成(六联失水仪用钢瓶供气)。
钻井液完井报告
钻井液完井报告一、引言钻井液是进行油气井钻井作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液体之一。
它不仅起到冷却、润滑和清洗井眼的作用,还能稳定井壁、控制地层压力以及运送钻井废料。
本文将对钻井液完井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二、钻井液完井过程1. 钻井液选型在进行完井作业之前,首先需要根据井口地质条件、井深和钻井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钻井液类型。
常见的钻井液类型包括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气基钻井液。
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钻井液类型能够提高钻井作业效率和井壁稳定性。
2. 钻井液性能测试在完井过程中,需要对钻井液的性能进行严格测试和监测,以确保其满足作业需求。
常见的钻井液性能测试包括密度、粘度、流变性能、滤失性能等。
通过这些测试数据,可以判断钻井液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钻井液配方和性能。
3. 钻井液循环体系钻井液循环体系是钻井作业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钻井液循环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和钻井液处理系统等。
钻井液循环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对于保证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合理的循环体系能够确保井筒清洁、井壁稳定和钻井液性能的稳定。
4. 钻井液性能调整在钻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井壁不稳定、井眼塌陷等问题,这时需要对钻井液进行性能调整来应对。
常见的性能调整措施包括增加钻井液密度、改变钻井液流变性能、添加胶凝剂和改变固液分离系统等。
通过这些调整,可以有效地解决钻井作业中的各种问题。
5. 钻井液完井报告钻井液完井报告是对钻井液完井过程的总结和评估,它包括钻井液配方、性能测试数据、循环体系设计和调整措施等内容。
通过钻井液完井报告,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钻井作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结论钻井液完井过程是油气井钻井作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选择钻井液类型、严格测试性能、优化循环体系和及时调整性能,可以保证钻井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钻井液完井报告的编写和总结能够提供经验教训和指导,为未来的钻井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钻井液完井过程是油气井钻井作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钻井液滤液分析操作方法》
钻井液滤液分析操作方法〔一〕亚甲基蓝容量测定1、在已加有10mL 水的锥形瓶中参加 钻井液样品。
所用注射器的容量应大于 mL ,通常为或。
使用较大的注射器那么可不必除去进入注射器内的空气。
为保证准确参加样品,采取以下步骤:⑴ 通过搅拌或来回倾倒几次或参加几滴适当的消泡剂并缓慢搅拌去除混入钻井液样品中的空气或天然气。
搅拌钻井液以破坏其凝胶,并迅速将样品吸入注射器内。
保持注射器口浸没在钻井液中,缓慢地把注射器内的钻井液排出。
⑵ 再次将钻井液样品吸入注射器内,直至柱塞的顶端到达注射器上的最后刻度线为止〔如注射器上的刻度线〕。
2、参加3%过氧化氢溶液15mL 和L 硫酸。
缓慢煮沸10min ,但不要蒸干。
加水稀释至约50mL 。
3、以每次的量将亚甲基蓝溶液逐次参加到锥形瓶中。
每次参加亚甲基蓝溶液后,将锥形瓶摇动30s 。
在保持固相颗粒悬浮的情况下,用搅拌棒取一滴悬浮液滴在滤纸上。
当滤纸上的已被染色的固体颗粒周围出现如图2-62所示的蓝色或绿蓝色环时,即已到达最初的滴定终点。
4、当观察到固体颗粒斑点周围的蓝色环后,继续摇动锥形瓶2min ,并再取一滴悬浮液于滤纸上。
如果蓝色环仍很明显,那么已到达滴定终点。
如果不出现蓝色环,那么按上述操作方法,继续参加亚甲基蓝溶液,直至2min 后所取悬浮液滴显示蓝色环为止。
5、计算按下式计算并记录钻井液的亚甲基蓝容量〔MBT 〕:dfmbV V MBT式中:MBT ──亚甲基蓝容量;V mb ──滴定消耗亚甲基蓝溶液的体积,mL ; V df ──钻井液样品的体积,mL ;另外,亚甲基蓝容量还可以g/L 或 g/m 3膨润土当量表示〔BE ,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为 70mol/100g 〕,按下式计算:BE =×MBT式中:BE ──膨润土当量,g/L或g/m3。
图2-62亚甲基蓝滴定终点的点滴试验〔二〕V〞或“-mV〞。
短路插插入电极插座。
⑵“范围〞开关置于中间位置,开仪器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应亮,表针位置在未开机时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井液分析操作规程
一.HTHP失水操作步骤:
1.把温度计插入钻井液压滤器外套加热套的温度计插孔中,接通电源,预热至略高于所需温度(高5-6度);
2.将待测钻井液高搅一分钟,倒入压滤器中,使钻井液液面距顶部13mm,放好滤纸,盖好杯盖,用螺丝顶紧固定;
3.将上下两个阀杆关紧,放进加热套中,把另一温度计放入压滤器上部温度计插孔中;
4.连接气源管线,把顶部和底部压力调节至690Kpa(6.18atm),打开顶部阀杆,继续加热至所需温度(样品加热时间不超过
一小时);
5.待温度恒定后,将顶部压力调至4140Kpa(40.86atm),打开底部阀杆并计时,收集30分钟的滤液。
在实验过程中,温
度应在所需温度的正负3度以内,如滤液接收器内的压力超
过690Kpa(6.18atm),记录30分钟收集的滤液体积。
6.实验结束后,关紧底部和顶部阀杆,关闭气源、电源,取下压滤器,并使之保持直立状态冷却至室温,放掉压力器内压
力,取出滤纸,用水冲洗泥饼表面的浮泥,测量并计录泥饼
厚度和滤失量;
7.计算公式:
7.5分钟收集的滤液体积×2=30分钟的滤失量(ml)
二.亚甲基兰含量的测试步骤及坂土含量的计算:
1.取2ml钻井液加入三角烧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15ml 的3%双氧水,0.5ml的5N(2.5mol/L)硫酸溶液,缓慢煮沸
10分钟,但不能蒸干,然后用水稀释至50ml.
2.以每次0.5ml的量将亚甲基兰溶液(3.74g/L)加入三角烧瓶中,并旋摇30秒,在固体悬浮的状态下,用搅棒取一滴液
体在滤纸上,当染料在染色固体周围显出绿----兰色环时,
摇荡三角瓶2分钟,再用搅拌棒取一滴在滤纸上,若色环仍
不消失,则表明已到滴定终点;若色环消失,则继续上述操
作,记录所耗亚甲基兰溶液的毫升数;
3.坂土含量的计算(MBT):
MBC(ml)=消耗的亚甲基兰溶液体积/钻井液体积
MBT(g/L) =14.3*MBC
注:MBC----亚甲基兰容量MBT----坂土含量
三.滤液分析:
1.CL-含量的测定:
a、量取1ml或更多的滤液注入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
指试剂,如果溶液显粉红色即用移液管逐滴加酸(硫酸
或硝酸),直至颜色消失,如果溶液颜色很深,可另加2
毫升0.02N硫酸或硝酸搅拌,然后加入1克CaCO3搅匀;
b、加入25―50毫升蒸馏水及5-10滴K2CrO4指试剂,用
移液管逐滴加入AgNO3标准溶液并连续搅拌,直至溶液
颜色从黄色变为橙红色30秒不消失,记下AgNO3标准
溶液的毫升数;
c、计算:
CL-含量=(mg/L)AgNO3溶液的浓渡*AgNO3的体积×
35.45×1000/所取滤液的体积
2、Ca++含量的测定
a、量取1毫升滤液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20ML蒸馏水和
1:2的三乙醇胺溶液2ML,再用2mol/LNaOH溶液调节PH
值在12-14,加入约30mg的钙指示剂,用0.01mol/L
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变为纯兰色为终点,记
录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b、计算:
Ca++含量(mg/L)=EDTA的浓度*EDTA消耗的体积
*40.08*1000/所取滤液的体积
3、Mg++含量的测定:
a、用移液管量取1ML滤液至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水
20ML和1:2的三乙醇胺溶液2ML,摇动,再加入氨缓
冲溶液5ML,加入0.5%的铬黑T指示剂6滴,用
0.01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变为纯兰色
为终点,记录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V1);
b、计算
Mg++含量(mg/L)=EDTA的浓度*(EDTA消耗的体积-测定钙离子时消耗的EDTA的体积)×24.30×1000/所取滤液的体积
4、SO4--含量的测定:
a、用移液管量取1ML滤液至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水
20ML和1:2的三乙醇胺溶液2ML,摇动,再加入氨缓
冲溶液5ML,加入0.5%的铬黑T指示剂6滴,用
0.01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变为纯兰色
为终点,记录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V2);
b、用移液管吸取0.02mol/L的臂-镁混合液10ML放入三
角瓶中,加入蒸馏水20ML和1:2的三乙醇胺溶液2ML,
摇动,再加入氨缓冲溶液5ML,加入0.5%的铬黑T指
示剂6滴,用0.01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
色变为纯兰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
积(V3);
c、计算:
SO4--含量(mg/L)=C×(V3-V2+V1)×96.06×
1000/所取滤液的体积
注: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V1——测定镁离子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V2——测定SO4--(4-a)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V3——测定SO4--(4-b)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5、碳酸根的测定:
a、用移液管吸取1ML滤液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水
20ML,加入0.05%的酚酞指示剂2-3滴,用0.1mol/L
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消失,记录消耗的盐酸标
准溶液的体积(V1);
b、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甲基橙指示剂2-3滴,继续用
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橙色即为终点,记
录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2);
c、计算:
㈠当V1>V2时,
碳酸根的含量=C*V2*6.001*10000
氢氧根的含量=C*(V1-V2)*1.701*10000
㈡当V1<V2时,
碳酸根的含量=C*V1*6.001*10000
重碳酸根的含量=C*(V2-V1)*1.701*10000
㈢当V1=V2时,
重碳酸根的含量=C*V1*6.001*10000
㈣当V1=0,V2≠0时,
重碳酸根的含量=C*V2*6.102*10000
㈤当V2=0,V1≠0时,
氢氧根的含量=C*V1*1.701*10000
注: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V1——酚酞变色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V2——从酚酞变色到甲基橙变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
的体积
6、钠离子含量的测定:
钠离子含量=(阴离子总和-阳离子总和)*22.99
阴离子总和=氯离子含量/35.45+(2*硫酸根含量)/17.01+重
碳酸根含量/61.02
阳离子总和=(2*钙离子含量)/40.08+(2*镁离子含量)/24.03+
钾离子含量/39.10
7、总矿化度:
总矿化度=氯离子含量+钙离子含量+镁离子含量+钾离子含量+钠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碳酸根离子含
量+氢氧根离子含量+重碳酸根离子含量/2
8、滤液酚酞碱度Pf、甲基橙碱度Mf的测定:
a、用移液管吸取1ML滤液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
水20ML,加入0.5%的酚酞指示剂2-3滴,如无
颜色显示,则Pf为零,如显粉红色用0.02N的标准
酸(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到粉红色刚刚消失,记
录消耗的标准酸溶液的体积为Pf;
b、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甲基橙指示剂2-3滴,
继续用0.02N的标准酸(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至
溶液从黄色变为橙色,记录消耗的标准酸溶液的总
体积为Mf(包括分酚酞终点时消耗的体积);
9、钻井液碱度PM的测定:
a、用注射器量取1ML钻井液放入三角烧瓶中,用25-
50ML蒸馏水稀释钻井液,加入4-5滴酚酞指示剂,搅
拌后迅速用0.02N(或0.1N)的酸溶液进行滴定,直至粉
红色消失为止。
若样品颜色太深,干扰终点的鉴别,可
用玻璃电极酸度计测定,当PH降至8.3时即为终点;
b、消耗的0.02N的酸溶液的体积即为钻井液碱度PM,若
用0.1N的酸溶液,则应换算为0.02N酸的相当用量,即
PM=5*每毫升钻井液消耗的0.02N酸的体积
10.钾离子的测定:
a.量取滤液3.5ml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至7毫升,加入高氯酸钠溶液3毫升,不要搅动,在手
摇离心机上离心2分钟,最后读出沉淀的体积;
b.再将以上溶液加入2-3滴高氯酸钠溶液,若仍有沉
淀产生,表明样品中钾离子含量较高,没有被全部沉
淀下来,还需要在离心机上离心2分钟,读出沉淀体
积。
c.计算:
KCL%=(7/滤液体积)×曲线上的读数
钾离子含量=39.1/74.45×KCL%×1000000
11、总硬度的测定:
a、在三角烧瓶中加入约50毫升蒸馏水和2毫升
NH4CL—NH4OH缓冲溶液,加入足量硬度指试剂使溶液
呈现明显的颜色(2-6滴),如果溶液变红,说明蒸馏水
中含有硬度离子,这时可逐滴加入EDTA溶液,使颜色
刚好变为蓝色。
在计算样品的硬度时,必须扣除这个
EDTA用量;
b、量取1毫升或更多样品放入三角烧瓶中,如果样品中含钙
或镁,将出现酒红色,可逐滴加入EDTA溶液,不断搅
拌,直至颜色出现蓝色。
在被化学减稠剂染成红褐色的钻
井液滤液中,减稠剂的干扰可使被滴定的溶液由褐紫色变
为板灰色。
c、计算:
CaCO3(mg/L)=(EDTA溶液浓度×EDTA溶液的体积×
1000)/样品体积
Ca++(mg/L)=0.4×CaCO3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