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

合集下载

整理枫桥夜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理枫桥夜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枫桥夜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枫桥夜泊》诗出吴江俞前唐朝诗人张继写有《枫桥夜泊》七言绝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我们在小时候就已熟读成诵。

长期以来都说这是张继秋夜船泊苏州附近枫桥时的情思感发。

因题为《枫桥夜泊》,而且诗中刻意渲染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便使人认为此诗必出于近寒山寺的枫桥了。

然而我最近看了有关资料,认定张继的这首诗不是作于枫桥而是作于吴江,就此,我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和思辨。

1.《枫桥夜泊》又名《夜泊松江》,以《夜泊松江》为题早于《枫桥夜泊》我在2012年第四期《古典文学知识》上,看到了卢湘岳先生《<枫桥夜泊>别解》一文,文中这么写道:张继的这首诗,出处是唐朝的《中兴间气集》,题目为《夜泊松江》。

到了北宋时,这首诗才被人改名为《枫桥夜泊》。

松江,在苏州城外,是吴江以东、流向上海的河段。

这一下子引起的我的兴趣,《枫桥夜泊》一诗与吴江有关?于是我就去请教苏州大学吴企明教授,他是唐诗专家,参与《全唐诗》编辑,出版过一本《唐音质疑录》,其中有张继《<枫桥夜泊>辩证拾偶》。

吴企明教授肯定了卢湘岳先生的说法,还借给我一本他的朋友李宝均先生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一书。

我如获至宝,回到家里一口气就把这书看完了,尽管将信将疑,心情却越来越激奋,当真《枫桥夜泊》是写于吴江。

李宝均先生在书中写道:历来人们之所以以为张继提到的寒山寺就是宋以后的枫桥寺、寒山寺,唯一的根据就是诗的题目,诗题既是《枫桥夜泊》,诗必作于枫桥,诗中描写的景物必是夜泊枫桥时所写的景物,而枫桥已有枫桥寺、寒山寺在。

但是张继这首诗流传到宋代,诗题不止一个,各家录载或引述此诗,诗题都有所不同。

以出现的先后,主要有:《夜泊松江》——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枫桥夜泊》——北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计有功《唐诗纪事》;《晚泊》——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枫桥》——《吴郡志》;《宿枫桥》——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

先来看“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句。

月亮渐渐西沉,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漫天的寒霜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这里的“月落”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从夜晚到黎明,也营造出一种幽暗的氛围。

乌鸦的啼叫往往让人联想到孤寂和凄凉,更增添了这夜晚的萧瑟。

而“霜满天”则将寒冷的感觉具象化,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霜所笼罩,让人不禁感到丝丝寒意。

“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枫树在秋风中摇曳,那火红的枫叶与清冷的江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而诗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满怀愁绪地入眠。

“愁”字是这句诗的核心,诗人为何而愁?或许是旅途的疲惫,或许是思乡的情切,又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

这愁绪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更显得沉重而压抑。

“姑苏城外寒山寺”,提到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寒山寺因唐代高僧寒山而得名,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和清幽的色彩。

这座寺庙在城外,远离尘世的喧嚣,给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感觉。

“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在夜半时分,万籁俱寂,突然传来寒山寺的钟声。

这钟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打破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它穿越时空,传到了诗人所乘的客船上。

这钟声不仅在物理上被诗人听到,更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又仿佛在抚慰着诗人那颗疲惫的心。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打动着无数读者。

它的画面感极强,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一系列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江南水乡图。

同时,诗中的情感含蓄而深沉,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忧愁,而是将其融入到了周围的景色和声音之中,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

唐诗三百首-《枫桥夜泊》赏析

唐诗三百首-《枫桥夜泊》赏析

唐代李白《枫桥夜泊》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全诗原文如下:《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创作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

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

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词句注释⑴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蚌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⑵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⑶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1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赏析: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古诗枫桥夜泊翻译赏析

古诗枫桥夜泊翻译赏析

古诗枫桥夜泊翻译赏析《枫桥夜泊》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继。

其古诗全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言】《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

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

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枫桥夜泊》由张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连日本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可见诗名之盛。

《枫桥夜泊》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

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可备一说。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枫桥夜泊》解析及释义

《枫桥夜泊》解析及释义

《枫桥夜泊》解析及释义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在寂寥的夜色中,感受到了淡淡的忧愁。

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析和释义: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描绘了月亮落下,乌鸦鸣叫,寒霜布满天空的景象。

它通过对夜景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叶和渔家的灯火,与诗人的忧愁相对应。

这里的“对”字用得巧妙,使江枫和渔火成为与忧愁相互映衬的元素,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诗指出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即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寒山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因其历史悠久和佛教文化而闻名。

在这里,诗人将寒山寺作为一个背景,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时分,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传到了诗人所在的客船上。

钟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更加深了诗人的忧愁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和钟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景色和氛围都充满了忧伤和哀愁,而钟声的加入更增添了一种空灵和超脱的感觉。

《枫桥夜泊》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化和社会背景。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短短四句诗,却营造出了一种悠远、深沉、寂寥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在那个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先来看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晚,月亮渐渐西沉,黑暗逐渐笼罩大地。

“乌啼”,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厉,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氛围。

“霜满天”则描绘出了一种寒冷、凄清的环境,霜气弥漫在整个天空中,让人不禁感到寒意逼人。

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压抑、孤寂的氛围,为下文诗人的愁绪埋下了伏笔。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与那点点渔火相互映衬。

而诗人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满怀愁绪,难以入眠。

“江枫”和“渔火”本是寻常的景物,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成为了他愁绪的寄托。

那闪烁的渔火,或许让他想起了自己漂泊不定的命运;而那摇曳的枫叶,又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个“愁”字,直抒胸臆,将诗人内心的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即现在的苏州,这座繁华的城市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

寒山寺,一座古老的寺庙,矗立在城外。

这里的“寒”字,不仅是指寺庙的名字,更给人一种清冷、幽静的感觉。

寺庙在古代常常是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而诗人此时提及寒山寺,或许是在渴望能在这寂静的夜晚,从寺庙的钟声中找到一丝安宁和安慰。

“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时分,传来了寒山寺的钟声。

这钟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悠扬而深沉。

对于漂泊在外的诗人来说,这钟声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召唤,让他在孤独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然而,这钟声也让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处异乡,归期未卜,愁绪愈发浓重。

整首诗以“愁”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声音的巧妙运用,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月亮、乌鸦、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色彩,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秋夜江景图。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枫桥夜泊朝代:唐朝|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古诗简介《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2.翻译/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2篇古诗《枫桥夜泊》全文(一)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人以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触动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古诗《枫桥夜泊》中,张继以平淡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江湖景色,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江南文化的颂扬。

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景象呈现出迷人的江湖夜色。

诗人眺望江面,只见江枫与船上的渔火相映成趣,给人以温暖、宁静之感。

这个美丽的场景不仅让诗人感到自然的魅力,也引发了他对人事的思考。

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景色位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寒山寺是一座宁静幽深的佛教寺庙,夜半时分,钟声随风传到远方的客船上。

这深远的钟声不仅让诗人感到沉静,也让诗人联想到人生的苦短和寻求永恒的意义。

古人常常将自然景色与修身养性、顿悟人生的境界相联系。

在《枫桥夜泊》中,诗人以一个寻常的夜晚为背景,以枫桥、渔火、寒山寺、钟声为助力,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深思。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二)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人诗词中所表达的景物之美,往往蕴含了哲理性的思考。

在《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以简洁的言辞描绘了夜晚的江湖景色,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江南文化的敬仰。

诗中所描绘的夜晚江湖一景,让人欣赏到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美丽景象。

诗人在江边,船上的渔火与江枫相互映衬,展现出温馨宁静的意象。

这幅美丽的画面引起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江南景色位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这是一座沉静而幽深的佛教寺庙,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寺庙的钟声缓缓传到客船之上。

这深沉的钟声既让诗人感到宁静,也勾起了他对生命的反思。

古人常常通过表现自然景色来传递修身养性、思考人生的境界。

在《枫桥夜泊》中,诗人以寻常的夜晚为背景,以枫桥、渔火、寒山寺以及钟声的画面,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枫桥夜泊诗句全文赏析

枫桥夜泊诗句全文赏析

枫桥夜泊诗句全文赏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枫桥夜泊》这首诗,感受其中的诗意和韵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共四句,虽然简短,却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赏析。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营造了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

月落之时,天空中布满了霜,乌鸦在啼叫,这一系列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深秋的寒冷和萧瑟。

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描绘了江边枫树下渔民的营火,以及对愁眠的情景。

江枫、渔火、愁眠,这三者构成了一幅寂静而凄凉的画面。

枫树在江边婆娑起舞,渔火在夜晚闪烁,而愁眠的心情则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凸显。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诗描绘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这是一处宁静幽深的地方。

寒山寺在夜晚显得更加幽静,与前文的寂静氛围相呼应,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迷茫。

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描绘了夜半时分,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江边的客船上。

夜深人静,钟声悠扬,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迷茫,也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张继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的情感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同时,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迷茫。

这种深刻的内涵和清新的意境,使得这首诗在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唐诗三百首》中最经典的10首七言绝句,每首都有千古名句

《唐诗三百首》中最经典的10首七言绝句,每首都有千古名句

《唐诗三百首》中最经典的10首七言绝句,每首都有千古名句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张继乘坐小舟到江浙一带避乱。

一个深秋的夜晚,他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望着江南水乡静美的景色,内心的羁旅情怀蔓延开来。

【大意】月亮渐渐落下,乌鸦啼鸣,寒霜满天,独自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江面上的渔火,心中充满了愁绪。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钟声在夜半时分响起,悠扬而深远,钟声穿越黑夜,传到客船,传到他的耳中,更传到了他的心中。

【简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看似平平淡淡,却意韵深远,回味绵长。

张继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枫桥边这个难忘的夜晚,他的诗,就像寒山寺悠扬的钟声,穿越千年,依然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人生就像这江面上的渔火,虽然短暂而微弱,但也能在黑暗中发出自己的光芒。

〔2〕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背景】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一条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古巷。

三国时东吴曾在此设军营,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望族居住于此。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公元826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夕阳下,他看到曾经繁华的金陵,如今已然落寞破败,再回望自己23年的贬谪之路,他感慨万千。

【大意】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和野花肆意生长,乌衣巷口,夕阳斜挂,黯然西下。

回想晋代时期王导、谢安两家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百姓家中。

【简析】这首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通过朱雀桥和乌衣巷的昔盛今衰,感慨沧海桑田,寄寓了对历史盛衰的感慨,成为千古名篇。

〔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背景】李龟年是唐玄宗时期的音乐家,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

公元770年暮春,杜甫在长沙与李龟年偶然重逢。

相同的境遇,以及与过往生活的反差,让诗人感慨万千。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篇1《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原文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鉴赏】: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篇2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秋天七言绝句

秋天七言绝句

秋天七言绝句秋天七言绝句如下:1、《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立秋》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5、《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6、《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9、《夜坐》宋·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0、《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1、《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2、《秋行》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13、《咏秋江》宋·林逋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21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21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
②《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
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
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
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
“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静衬
托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1.会写“泊”、“愁”、“寺”三个生字。
教 学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 目 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标
3.反复朗读,感受诗词意境,诵读成诵,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评:
1、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诗中描写的景象: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客船 、
寒山寺、 钟声
这首诗写在什么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 预设: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诗人抬头仰望,看到月亮逐渐 沉落,江边的枫树与点点的渔火默默相对,江边停着一只孤单的 来自他乡的客船。
2、点拨难理解的词语。
2
月落: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会渐渐沉落。 霜满天: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觉,形容天气很冷。 对愁眠:诗人忧愁地对着江枫渔火难以入眠。 3、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
句诗呢?
2、教师引导:“枫桥”表示地点。“夜”表示时间。“泊”是事
件。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诗歌题目的意思是: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教 学
3、走进诗人,了解背景。
流 ①《枫桥夜泊》作者简介:
程 张继(约 715-约 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
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