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习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

23 古诗词三首《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3》

23 古诗词三首《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3》

23古诗词三首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2)笔记;
布置作业:
做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教学后记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乡村四月》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乡村四月》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读诗,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整体表述:
教材分析
重点
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渔歌子》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渔歌子》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4.教师点评音量、韵味?
5.学习一首诗,不仅要正确地读、正确地写,还要正确地理解诗的意思。一首诗的意识,我们并不是完全不明白的。说哪一句不懂,也不过是一两个字词不理解而已,这时候我们应该借助什么来理解呢?
6.(1)引导学生体会“不须归”中的深意。(2)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
7.教师组织学生背诵、默写。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
“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23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 23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人:张华年级:四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三、拓展延伸品读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四、课堂检测成长资源49页第四题2、3小题。

《渔歌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渲染气氛,理解词义: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读自悟、理解词义。

3、感情朗读,感悟意境.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 、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堂检测默写两首古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江南春》、《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

1.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2.2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背诵三首古诗。

1.2理解古诗的大意。

1.3学会生字词。

2.难点:2.1感悟诗人情感。

2.2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及诗人。

1.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江南春》2.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2.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静夜思》3.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3.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望庐山瀑布》4.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4.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5.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给予鼓励。

四、板书设计1.《江南春》生字词:楼、柳、花、水、风诗意:江南春色美,楼前柳绿花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静夜思》生字词:床、疑、霜、白、明诗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生字词:望、庐山、瀑布、飞、直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四、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23 古诗词三首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

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

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课题及内容)二、初读1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4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3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

二、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教师释题意。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

田园,这里泛指农村。

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

杂兴,指随兴写来。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word教案 (4)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word教案 (4)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23古诗词三首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附赠资料: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5)满眼的绿色让人感到单调,四月的乡村让你感到乏味吗?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白满川)
(6)课件出示:要是觉得只有绿色会显得单调的话,那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就不会让你们失望了。
(7)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美?“子规声里雨如烟”
(8)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4.学生回答。5-8分钟
自读自悟
1.多了不起,透过简洁的文字,发现这么多的画面。让我们再次读读这迷人的“乡村四月”吧。此时,你又有何感受?
2.从哪些诗句读出美的感受呢?
3.感受美,品读美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畅谈感受,“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不,有嫩绿的、有深绿的、有淡绿的……)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指导背诵,小结。
5-7分钟
小组交流
1、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3-4分钟)
2、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10-12分钟)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23 古诗词三首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

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

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课题及内容)二、初读1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1老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

2指名学生试读,老师相机指导。

3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山岭和原野都绿了。

)(2)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①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②(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3)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

(4)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春天,山陵和原野遍布绿色,到处都是已翻耕好的水田,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呈现一片片白色。

杜鹃声声啼鸣,似乎在催促人们快点干农活,春雨漾漾如烟似雾。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了”是什么意思?(结束)(2)理解这两句诗并体会感情。

(乡村的四月,农民是非常繁忙的,干农活是非常辛苦的,但他们却很勤劳,作者在这首诗中正是要赞美乡村四月里农民勤劳耕作,任劳任怨的精神)4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学习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1.背诵节气歌,寻找生活的记忆。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学习生字词。

1.单音字注音、组词2.多音字注音、组词。

3.词语解释(二)学习诗歌1.自由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会儿把想象到的景象和大家交流。

2.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劳动人民紧张繁忙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出示诗配画,边读边想象。

4.理解诗句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音字注音、组词4.注释5.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6. 理解诗句7.齐读古诗,感受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四、学习《渔歌子》。

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义词解释4.注释5.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可以与同桌交流讨论。

6.理解诗句7.你从“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8.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为什么不想回家?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感情朗读[课后练习]1.背诵这节课学的三首古诗词。

2.积累其他的田园风光诗词。

3.任选本课诗词中的一首作诗意画,看谁画得好。

[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渔歌子》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乡村朴朴实实、平平淡淡的生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4、今天,我们就随同宋朝诗人翁卷一起走进乡村四月,感受乡村初夏那浓浓的田园气息吧!(出示诗人简介)
5、总结学法:解诗题,晓诗人
(二)初读诗句,了解诗意。
1、生自由把这首诗读上两遍。注意,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
(1)引导学生对比,感悟:是自己的创作好呢,还是翁卷的句子更有味道?(选用“蚕桑”“插田”不仅是因为这两种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更是因为这句中的“田”和第二句诗中的“烟”押韵,还源于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相照应)诗歌讲究韵律,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2)读诗。
(四)悟读升华,背诵诗句
1、(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及乡村风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意境。
课件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补充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昼、耘”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乡村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2、看来,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人们到哪去了?
(4)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乡村人们的淳朴和勤劳。
(5)背诵积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古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课后再读读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
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