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隐性知识
【答案】D
【解析】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例如,每次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中,学生提出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因此,答案选D。
2.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图示
C.产生式
D.故事脚本
【答案】C
【解析】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因此,答案选C。
3.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给学生呈现()。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概念教学中既要提供正例,又要适时并恰当地提供一些反例,对正例的概括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有什么共同地方,以便让学生把握具体的关键特征。但学生对正例的概括有时会出现偏差,如把非本质属性认为是本质属性,这时就要通过呈现反例,让学生对正反例证进行比较对照,有利于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形成精确的概括,提高概念学习的效果。
4.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原理学习
【答案】D
5.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答案】B
【解析】共同要素说,是说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它不仅包括内容或实质上的相同,还包括程序的相同。
6.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相似性
B.概括经验
C.学习策略
D.心向
【答案】A
【解析】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相似性主要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过程的相似性。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迁移效果越明显。
7.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B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相同要素也即相同联结。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这种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难以揭示人类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
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A
【解析】同化是指不改变原有的经验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者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经验结构中去。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同化迁移过程,如已掌握的“金属”概念对学习新概念“铝”的影响。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
9.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B
【解析】所谓学习迁移,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但一种学习也可能妨碍、干扰另一种学习,这叫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可以是先前的学习对于后继学习的,叫正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学习对于先前学习的,叫逆向迁移。自行车与三轮车虽结构相似,但掌握方向和保持平衡的方法却很不相同。因此,骑自行车的技能不仅无助于三轮车的学习,反而会起干扰作用
二、问答题
1.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数据是客观世界的、相对零散的事实,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由一条条合乎语法、语义的消息组成,信息给知识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信息本身是客观的、可以共享的。
(3)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过主观建构的信息,个人在加工信息、获得知识的过程加入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和解释。知识却带有主观色彩,是以前学习的结果,并影响以后的学习。
2.简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关系?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三者关系密切,具体分析如下:
(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①联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
a.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b.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另外,掌握记笔记、阅读等程序性的知识对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c.学生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序性知识。
②区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所不同
a.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要经历理解符号代表的意义,建立符号与事物之间等值关系;对事实进行归类,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理解概念、事实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的步骤。
b.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还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是模式识别;二是动作序列。
(2)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的关系
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一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二是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
3.简单谈谈原型对概念教学的影响。
答: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与原型有相似性的成员构成的。原型是指某一类别的最佳实例。它对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