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历史发展与现状作业(精品)
东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
东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姓名:***学号:********东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摘要:东盟是东亚区域中的次级区域合作组织,早在1990年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就提出了有关建构类似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本文主要简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机构组成、发展历史以及现实作用关键词:东盟;东南亚;区域合作;东亚共同体0 引言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1 东盟的简介1967年8月8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曼谷召开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
1.1 宗旨东盟追求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合作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地区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同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
1.2 成员国10个(截至2011年8月):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
美国与俄罗斯于2011年加入东盟领导的东亚峰会。
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战略伙伴:印度东盟10国总面积约447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亿,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挑战及机遇
封面专题COVER STORY2014年6月0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李德军 孙波/文封面专题COVER STORY0242014年6月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CAFTA 建设的正式启动。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建设期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得以实施,2004年和2007年分别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
2013年,中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并倡议2014年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
在CAFTA 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共同度过重重难关。
目前,CAFTA 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和东盟又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简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然后,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制度及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来介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
最后,探讨了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新挑战及新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一)双边贸易不断提升2002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为547.67亿美元。
2004年,双边贸易额为1058.8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10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2007年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2009年,中国东盟贸易额2130.1亿美元,同比下降7.8%,下降主要原因为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
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是2002年的8.1倍,年均增长21.8%。
2014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为1052.2亿美元,同比增长4.9%。
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
(二)双边制度不断改善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制度得到改善。
中国和东盟逐渐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推进贸易合作的自由化和便捷化。
中国积极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契机,建立大循公河次区域、东盟循公河盆地开发合作项目。
东盟发展历程
东盟发展历程
东盟发展历程始于1967年的曼谷会议,当时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
初期的东盟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
在成立初期,东盟的重点是建立区域间的贸易合作。
1976年,东盟成员国签署了《东盟贸易协定》,旨在减少成员国间的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此后,东盟还签署了其他一系列的贸易协定,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东盟共同市场协议》,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东盟逐渐扩大了合作领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
1997年,东盟成立了东盟教育部
长会议(SEAMEO),以促进成员国间的教育合作。
此后,
东盟还成立了其他类似的机构,如东盟文化部长会议(SEAMCULT)和东盟科技部长会议(ASEAN COST)。
2003年,东盟领导人在巴厘岛宣布成立了东盟共同体,旨在
实现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东盟制定了“东盟共同体蓝图”,并在各个领域推动具体合作措施。
随着东盟的发展,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东盟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如中国、美国、欧盟等。
此外,东盟还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如东亚合作、博鳌亚洲论坛等。
总之,东盟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积极的过程。
通过不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东盟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模式。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趋势与影响因素
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强人力资本积累 和经济发展潜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推进多边合作
通过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 济联系和合作,从而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加强社会文化交流
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 谊,从而促进经济合作和社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与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趋势与影响因素
2023-11-06
目 录
• 东盟经济发展概述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01
东盟经济发展概述
东盟经济概述
东盟十国
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老挝、缅甸、柬埔寨。
消费趋势
01
02
03
消费增长
消费结构
消费政策
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 总额也在逐年增长,消费者购买 力不断增强。
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由基本生活 消费向教育、旅游、医疗等服务 性消费转变。
政府也积极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推出促销 活动等措施刺激消费增长。
出口趋势
出口增长
东盟国家的出口总额逐年增长,反映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逐渐增强。
产业结构差异
东盟各国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国家以农业为主导 ,而另一些国家则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这导致了经 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政策差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提要2010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实现了全面经贸合作。
中国与东盟在资源、产业等各方面呈现着竞争与互补相结合的现象。
通过UNCOMTRADE数据库和一些评价公式,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量以及产业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优劣势。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现状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空间距离上东盟作为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双方的经贸并不频繁,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方针,与东盟经贸合作得到迅速发展。
1995~2001年以来东盟一直是中国贸易伙伴的前五位。
2001年11月在金边召开的东盟第五次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国和东盟“10+1”领导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得到显著的增长,同年在老挝首都万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了有关协议,促使中国与东盟合作得到快速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由磋商伙伴到全面对话伙伴再到战略伙伴,到现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伙伴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的结果,经济贸易的增长,不但可以带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可以带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
以此可以更有条件和筹码去解决一些政治上的争端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东盟贸易现状分析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日益紧密,自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签订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都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东盟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东盟物流发展状况分析摘要:本文从东盟各国的物流政策,交通发展,行业状况等方面对东盟各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这将有效地帮助我们根据现有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宽这种多边合作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东盟;物流;现状分析The analysis of ASEN logistics developmentLiu Shengchun Liu BenZhang Yan(Business School,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 The author study deeply logistic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SAN based on the logistics policies,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s very helpful in the theory view to development the logistics strategy and opening up the multiple –co-operations with ASEN.Key words: ASEN, logistics, Analysis一、东盟及其经济发展概况东盟由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发起,于1967年在曼谷成立,最初的成员有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国家,后汶莱于1984年1月8日加入,越南与柬埔寨于1995年7月28日加入,老挝和缅甸于1999年4月30日加入,现共10个成员国。
各国概况及经济发展水平如表1所示。
二、东盟交通运输状况东盟诸国中,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属于海洋国家,并位于重要的海运通道的要冲——马六甲海峡及其周边,有着悠久的海运历史,因此在这些国家中,海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东盟金融的发展
东盟金融的发展一导言东盟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9年和1990年甚至超过了著名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
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系列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从外部来说,198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经历的经济周期高峰造成了对东盟出口制成品的强烈需求。
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本和亚洲四个新兴工业经济体货币的相对升值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大量外流,为的是寻求能提供为生产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所需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地点。
从内部来说,东盟各国,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其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它们不再继续依赖农业、初级商品和进口替代工业,不再把这些方面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鼓励在很大程度上由外国直接投资提供资金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
结果,东盟国家有能力利用世界经济的有利环境,使198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10%。
附件A简短地叙述了80年代后半期东盟地区的主要经济变革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过去几年里人们时常把东盟各国实际经济(译注1)取得的迅速发展,归功于这的它们的实际经济改革计划。
然而,金融改革和不断金融革新几乎总是与实际经济的改革齐头并进地完成的。
由此而导致的金融业的成长,使得东盟各国能够有效地把日益增多的本国储蓄和外国流入的资金引向为这些国家有生气的实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并起到了中间媒介的作用。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要强调东盟金融业的发展,阐述它在80年代后半期所发生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2]。
我们通过文献中的国别分析,描绘出了东盟国家存在的三种情景:①从80年代早期以来,印度尼西业和泰国所进行的金融改革导致了这两个国家金融的大大深化,使得随后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能够有效地得到筹措。
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原先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里流行自由放任的统治哲学。
一开始它们的经济就比较开放,金融体系在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东盟成立的背景与一体化历程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东盟的一体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东盟(ASEAN )是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创始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是一个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联合会(协会)[1]。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1954年,美、英、法、澳、新、巴(基斯坦)以及菲律宾和泰国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于次年在泰国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 TO ),其目的是“联合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
然而,这个试图仿效“北约”的反共组织因内部纠纷一直未能有效履行防务行动,拖到1975年被迫解散。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在区域治理层面,坚持运用“东盟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互不干涉内政、舒适性、松散性和渐进性;在对外关系层面,坚持运用“平衡外交”原则,维护自身安全。
这些实践经验成为东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尽管东盟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光明。
■ 陆建人/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7东盟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蔓延,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
但这些从西方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中小国家,又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有联合起来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的诉求。
1961年,为了寻求地区安全合作,马来亚、泰国和菲律宾三国成立了“东南亚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SA ),但不久就因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和菲马领土争端而夭折。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一、概述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六、案例一: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关系分析七、案例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八、案例三: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分析九、案例四:中国与菲律宾的经贸关系分析十、案例五: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一、概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而在东盟国家中,由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组成的东盟次区域更是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五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是全球主要市场和重要制造业和农业基地之一。
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五个国家,也是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
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是东盟次区域的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阻力,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对于这种局面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与东盟次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发展。
另外,东盟次区域地区内的市场规模、人口和资源,也是中国进行投资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和基础。
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首先,东盟次区域地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相对稳定,商业环境也相对较好。
其次,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地区具有互补性优势,双方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都互相补充。
最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中国在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需要在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深入地参加东盟地区的合作机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2022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 ASEAN Community)正式建成。
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 APSC)、经济共同体( AEC)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ASCC)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
自 2022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到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
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22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
2022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22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2 年提前至 2022 年。
早在1997 年12 月,东盟宣布的"2022 年东盟远景目标"( ASEAN Vision 2022) ,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
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广泛领域的合作。
202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2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 AEC)的构想。
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
中国和东盟发展历程
中国和东盟发展历程中国和东盟是地理相连、血脉相亲的好邻居,两国之间的友谊在历史长河中可溯源到几百年前。
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存在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发展程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世界的变化,中国和东盟确立了发展伙伴关系,双方开展了全面合作,为两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中国在那个时候正处于清朝的辗转之间,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而东盟的成员国,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在殖民主义的影响下也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
然而,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双方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为相互提供支持和援助。
其次,中国和东盟在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逐渐形成。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东盟也积极进行经济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这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促使双方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建立起经贸合作机制。
再次,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例如,在南海争议问题上,双方存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
然而,双方经过多次对话和磋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维护了当地的和平与稳定。
双方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欧互联互通”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经济联系和发展合作。
最后,中国和东盟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合作历程。
双方通过互访、文化艺术交流等方式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和东盟的人文交流也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总而言之,中国和东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两国共同经历了战争、动荡和经济改革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今天,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东两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介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双方建立了全面的对话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简称《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此之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建立自贸区,双方能够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该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开展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相补充,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在于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自贸区覆盖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全球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40%。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总额的近6000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发展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6年2月11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发展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张玲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之间,建立起了稳定的极具潜力的经济贸易关系,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带来长久红利。
但由于历史原因、地缘政治纷争以及双方实际利益的差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通过结合自贸区的发展历史,分析现状,提出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经济贸易关系 世界经济 亚太地区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2(a)-117-0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 ,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组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源于1991年,达成组建贸易区的合作意愿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
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贸易百分比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
中东自贸区包含11个国家、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经济实体。
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先天性的自然和历史元素,也有各自产业结构的相互结合互补。
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得益于双方的自然条件。
两个地区山水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造就了地理位置上的息息相关。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先天优势使得双方在各自的气候条件下拥有优秀的自然资源。
其次,双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友谊,在处理国际事务和交流合作中,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立场基本一致,可以达成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共同愿望。
最后,双方得益于产业结构的合作与互补。
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使得相互之间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
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议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和赞同。
东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
东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作者:刘婷婷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冷战期间,由于意识形态争端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东盟整体经济发展有限。
冷战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国家政府之间的一种合作安排,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影响。
但是东盟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大国关系发展的影响。
东盟发展历程未来前景一、冷战期间东盟的发展情况从1967年到2015年,东盟走过了48年的发展历程。
从刚开始的五个创始国发展到现在的东盟十国、东盟10+1、10+3、10+6、10+8。
东盟不仅完成了量的扩张,还达到了质的飞跃,即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和深化。
现如今,东盟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区域性组织,其政治经济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虽然在成立时发表的《曼谷宣言》着重强调“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合作,其目标主要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以对付西方发达国家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和提高工业品价格的恶劣行径。
但是由于当时国际环境的原因,东盟成立初期的合作主要侧重在地区政治和安全领域。
直至70年代中期,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十分缓慢。
至1975年,东盟区域内贸易额仅为66亿美元,只占东盟国家外贸总额的15%。
第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1976年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标志着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启。
在这一时期,东盟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与区域外国家和组织的关系问题上统一对外口径。
它们认为,东南亚单个国家说话往往不起多大作用,而几个国家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影响则大得多。
因此,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会议上采取相同的立场。
这一时期的经济合作的成果表明东盟在处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关系方面,各成员国较容易协调立场,成效也较为显著。
而区域内的贸易、工业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则困难较大,进展也较为缓慢。
尤其在贸易领域,尽管优惠贸易商品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其占东盟国家间贸易总额的比重仅约20%,许多大宗贸易商品仍被排除在优惠贸易商品之外。
东盟十国重工业发展概况
一、〔机械〕(一)越南农业机械发展状况分析越南是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77%,农业科技、农产品生产加工、农用机械生产加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
越南从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总体来讲,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808.5万千瓦,其中20~100马力的大中型拖拉机3.7万台, 4~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8.7万台,柴油机60万台,水泵76万台,脱粒机13万台,收获机400台(其中联合收获机仅40台),粮食干燥机3000台。
大部分农业机械归农户所有。
全国平均机耕、机整地水平34%,机械脱粒水平37%,运输机械水平78%。
总体而言,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比较低,相当于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代表团参观的工业部农业机械和动力机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的拖拉机生产企业,建于1960年,有700名员工,销售收入200万美元,年产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2000台,主要是用从中国引进柴油机加装底盘进行生产;机加工车间所用机床基本上是六、七十年代从前苏联、中国等国引进的,设备比较落后;组装车间基本上以手工作业为主。
农业机械以农户所有为主。
由于每户经营土地规模较小,基本上没有大型农业机械。
农机户除了为自家服务外,还为周围农户服务,一般规模比较小,代表团参观的两家农机户分别仅拥有1台手扶拖拉机,配有旋耕机、犁等简单的农机具,其中一户还有一台稻谷脱粒机。
随着中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的农业机械在不断满足国内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及影响力都在增加,其中以东南亚、南亚以及西部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发展最快。
据介绍,越南对中国的农资产品需求量很大,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这种潜力大致分作两种。
一种是越南南部湄公河平原与中部沿海地区,每年雨季经常发生大水灾。
灾后首要任务是重建农业发展用的硬件设施,农业机械需求因之大幅增加。
另外,越南北方农村按习惯耕作季节,春季要安排大规模的播种耕作,这就需要大量的大中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收获类机具、耕整机械及植保机械等各类农业机械。
东盟的发展历程
东盟的发展历程第一篇:东盟的发展历程东盟的发展历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
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
2009年8月15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重要文件。
会议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
这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2008年12月15日,《东盟宪章》正式生效。
2009年5月3日,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3)三国财长在巴厘岛会议上就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决心在2009年年底启动这一被称作“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
这一合作行动,对维护亚洲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并将对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3] 2010年4月第16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为“迈向东盟共同体:从愿景到行动”,重点就进一步落实《东盟宪章》、加快共同体建设和加强后金融危机合作等进行讨论。
会议签署《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发表《东盟关于持续复苏和发展的声明》、《东盟领导人关于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宣布启动东盟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委员会,并将妇女儿童发展等确定为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优先领域。
2010年10月第17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
会议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签署《东盟服务框架协议第8个一揽子计划》,修订《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为大米和糖提供特殊补贴的议定书》,发表《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东盟领导人声明》和《促进东盟妇女儿童福利和发展河内宣言》。
东盟研究
东盟研究东盟是在中国的南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组织。
我们这次课主要讲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我们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二个内容我们要东盟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第三个内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一、东盟概况(一)东盟的成立东盟的概况。
第一小点,东盟全称叫“东南亚国家联盟”,它是1967年的8月7号到8号,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的副总理在曼谷发表了一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我们看一下东盟的地理方位示意图。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之前,1961年的7月31号,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国家曾经组建过一个组织叫“东南亚联盟”,这个联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完全意义上不同的两个组织,东南亚联盟是一个反共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来对付各自境内的共产党势力。
1963年因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该组织陷于停顿。
东盟成立之前,最初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想法是要恢复这个组织,然后再接纳印度尼西亚加入,他们的提议是得到了泰国的支持,但是印度尼西亚没有接受邀请,而是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
印尼不同意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因为东南亚联盟是一个以反共为主要目的的组织。
印尼在苏加诺执政时期,共产党曾经是主要的执政党,所以印尼当时没有参加这个组织,而且对这个组织进行过批判。
1963年10月,印尼陆军发动政变,强迫苏加诺总统解散国会,苏哈托趁乱夺取了最高权力,并且从1967年3月正式出任总统。
苏哈托在印尼实行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直至1998年下台,苏哈托认为加入一个自己曾经批判过的组织是有损于自己的面子。
印尼不同意参加这个组织的第二个原因是要维护印尼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印尼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创始国,所以它就觉得作为一个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加入这么一个组织跟自己的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也是不符合的。
第三个原因,印尼军方的影响。
苏哈托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所以他对军方的意见是比较重视,军方曾经给他建议要成立一个由印尼主导的这样一个地区组织,五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是通过了印尼的一个起草方案,也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曼谷宣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越南加入东盟的双边影响及挑战摘要:1995年7月,越南正式加入东盟,成为东盟的第七个成员国和东盟自冷战结束后吸收的第一个新成员国。
至今,越南加入东盟已有16年,在这短短的16年中,越南迅速地融入到东盟组织当中,积极发挥作用,成为东盟新兴的中坚力量,越南入盟对越南本国和东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挑战。
本文分别从越南和东盟两个视角来探析越南加入东盟对本国以及对东盟的双边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越南东盟双边影响挑战近年来,越南国力迅速提升,以至于在南海问题上也日趋变得强硬,而这无疑应归功于其所实行的革新尤其是经济革新政策,但其所推行的包括积极向东盟靠拢在内的对外开放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越美建交和正式加入东盟,相继突破了外交上的两大“瓶颈”之后,越南内外两条线同时开花,全面摆脱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东南亚冉冉升起的明星。
而越南正式加入东盟后,对越南本国和东盟的双边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由此带来了若干挑战。
一、越南加入东盟后对本国的影响越南加入东盟后,直接推动了本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在政治外交上也扭被动为主动,区域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一)政治上,越南入盟实现了全方位的外交,提高了国际地位。
越南入盟对越南的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东盟为越南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提供了一个框架;第二,加入东盟,也提高了越南在处理与中国、美国等大国关系时的地位,因为多边机制的存在改变了越南应对双边关系中的弱势地位;第三,东盟在地区国家间预防冲突以及冲突升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稳定的地区环境对正处于改革时期,而且经济持续增长的越南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曹云华认为,“越南加入东盟的愿望非常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越南与东盟经济的一体化,它既符合越南的利益,也符合东盟各国的利益”。
越南的东盟成员身份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收益,东盟身份不仅为越南与全球和地区主要国家建立正常关系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使越南能够很快加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例如东盟—日本论坛、欧盟与东盟合作协定、亚太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对于加入东盟给越南带来的外交成功,越南政府也相当满意,外交部长阮怡年表示,“加入东盟对于实施国家和党的独立、主权、多元和多边外交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正是越南的这一东盟身份导致了越南外交领域“多米诺效应”的发生。
“东盟身份使越南在实现其全方位外交上获得了巨大收益”。
[2](二)经济上,越南入盟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越南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步伐。
加入东盟对越南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和吸纳投资两个方面。
按照CEPT协议,东盟成员国给予他国0~5%的优惠关税,这使越南商品在地区市场上获得了比较大的优势,东盟扩大后形成的超过5亿人的大市场,便利的交通体系和要求相对低的产品质量,提高了越南产品在地区市场上的竞争力。
越南与东盟的贸易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东盟国家成为越南重要的商业伙伴,越南与东盟之间每年的贸易增长率达到了20%~25%。
在吸引投资上,加入东盟使越南从东盟内获得的投资有了巨大的增长,越南通过加强同东盟较发达国家的关系吸引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截止2006年上半年, 新加坡在越直接投资项目达474个, 投资金额累计90.7亿美元, 稳居越南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的位子; 马来西亚在越投资项目219个, 总金额为17亿美元, 在越南外资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位。
泰国对越投资累计10多亿美元, 菲律宾、印尼和文莱在越南也有1~ 3亿美元的投资[3]。
(三)安全上,越南入盟为越南的安全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地区环境。
在安全方面,尽管东盟各成员国之间没有正式的安全协定,但他们在对付毒品交易、公海上的海盗行为、恐怖主义活动等问题上都有着合作关系,并且也受到一些关系到双边军事演习的合作条约的约束。
从长远来看,越南的军事安全机构也必须纳入到这些集体安全体系中去,也就是说,越南与东盟的一体化不可能仅限于经济和外交政策领域。
在东盟的安全庇护下,越南为本国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地区环境,同时也提高了越南在处理与中国、美国等大国关系时的地位,因为多边机制的存在改变了越南应对双边关系中的弱势地位,这也是近段时间来越南敢于在与中国的南海争端问题上态度趋于强硬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越南加入东盟后对东盟的影响东盟成功吸收越南为新的成员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这不仅对越南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东盟的发展壮大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一)政治上,越南入盟加快了东盟实现“东南亚共同体”目标的步伐。
东盟推行“东南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通过吸收越南入盟来实现东南亚地区的永久和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越南在印支地区有着特殊的利益,而且越南与老挝、柬埔寨、缅甸关系素来友好,如果越南长期游离于东盟组织之外,那么东盟追求的“东南亚一体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而且这种一体化也不会是基础稳定的一体化。
东南亚的一体化必须有印支国家的充分参与,而要保证印支国家的充分参与,则必须承认和允许越南保持在印支地区的领导地位。
越南加入东盟后,继续维持和发展与老挝、柬埔寨的特殊关系,越南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东盟国家的承认和理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东盟格外看重越南在新成员中的地位和影响,允许越南在东盟框架内保持和发展在印支地区的特殊利益。
所以越南加入东盟后也一直积极在替这三个国家“说好话”,游说东盟其它成员国同意老柬缅三国加入东盟,以实现“十国大东盟”构想。
因此,越南入盟带动了老挝、柬埔寨、缅甸的入盟,使得东盟能够在政治上通过扩大组织,建立大东盟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增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加快了东盟实现“东南亚共同体”目标的步伐。
(二)经济上,越南入盟增强了东盟组织的经济实力,使东盟能够有更强的实力来应对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
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东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北邻中国,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在东南亚国家中名列第4;人口8500万( 2005年不完全统计),是仅次于印尼的东南亚第二人口大国。
近10年来,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革新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越南经济不断取得成功,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7%以上,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005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达528亿美元,2006年更是实现了国民经济10年翻番的目标。
2005年,越南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50亿美元,是1996年的6倍多。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5年, 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下降至20.9%( 1996年为29%),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1%( 1996年为29.1%),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为38.1%( 1996年为41.8%),工业部门已经成为越南最重要的产业部门。
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东盟组织的经济实力,使东盟能够有更强的实力来应对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4]。
(三)安全上,越南入盟有利于尽快建立起制衡大国、保障地区安全的有效机制。
越南北接中国,西临太平洋,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进入印度洋和波斯湾,正处于石油通道和贸易航线的关键链条上,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大国争霸的必争之地。
越南过去虽多次与一些大国结盟谋求生存与发展,先是在中国的支持下赶走法国殖民者,接着又在中国和苏联的援助下打败美国,然后与苏联联合与中国为敌,但越南总是主动或被动地周旋于大国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越南入盟后,东盟利用其战略位置,可以组织起一条海陆联防的战略防御线,以此尽快建立起制衡大国、保障地区安全的有效机制。
特别是从短期来说,可以进一步缩小中国大陆收复台湾的可能性,控制中国的贸易航线和石油需求通道,阻碍中国向海洋发展,成为海洋大国并防止中国的快速崛起。
三、越南加入东盟后双边面临的挑战冷战后初期,为了实现地区和解、维持区域和平与稳定,以及共同应对外部威胁,越南和东盟之间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但越南入盟在带来双边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东盟只是越南外交战略的工具越南的外交战略和目标最终取决于其国家利益。
加入东盟虽然使越南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只是暂时满足了越南特定时期的利益诉求。
越南对外战略的核心是多元外交,其中重中之重则是开展大国外交,因为只有通过大国外交才能保证越南从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市场、技术和资金,才能保证越南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支持(如美国对越南加入WTO上的支持),才能使越南在处理周边安全上掌握主动。
因此在缺少认同的前提下,当东盟不能有效满足越南利益诉求的时候,东盟在越南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也将随之下降,这是影响未来越南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
越南的东盟战略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东盟是越南外交的手段、工具而不是目标,这对东盟的机制建设和共同体构想是一个现实的挑战,东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组织,其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依赖成员国强烈的共同体信念和基于地区利益上的认同。
然而,从现实来看,越南并没有强烈的地区认同意识,加入东盟只是越南特定时期实现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
(二)越南与东盟成员的关系存在不信任东盟身份虽然改善了越南与东盟的关系,为越南处理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协商机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彼此的不信任,甚至在特定时期成为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越南加入东盟对三组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泰国在印支半岛领导权之争,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之争,对泰国与印尼关系的影响。
总之,越南的加入对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南的加入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分裂东盟的因素”。
(三)越南对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越南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上。
越南的加入使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更加复杂,延缓了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东盟的新成员国,越南被获准比东盟老成员国晚三年履行自由贸易协定,即在2006年将大部分关税降到0~5%,到2015年实现零关税。
这对越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短期内的关税调整将直接导致政府收入的减少,对新兴产业和国有企业都将带来冲击,另外产业调整还会造成失业人员增加、福利减少,间接影响国内的稳定。
因此,越南一直希望放慢一体化进程的步伐。
(四)越南对东盟在地区冲突管理上的作用一直持怀疑态度1994年第一届东盟地区论坛提出了冲突管理的三个步骤:建立互信、预防性外交和冲突解决。
然而越南在2001年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一直强调建立互信的重要性,而不愿在冲突问题上进行预防性外交,这具体体现在当届会议发布的主席声明上,“东盟各国重申,ARF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为所有参与国接受,ARF 的决定必须建立在共识和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基础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