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7b9816f8011ca300a7c3903f.png)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等几部分组成。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营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过路费的全过程均有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直接介入,只需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
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5、遗传算法:简称GA算法,它是在优化理论中新近发展的一种全局随机寻优算法。
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来逐步达到最好的结果。
6、面控:又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
面控方式是将控制对象区域内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交通监控中心管理下的整体控制系统,它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综合控制的集成。
7、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营运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
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练习)(含答案)
![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4f756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d.png)
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练习)(含答案)1、(单选,10分)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简称为()
A、INS
B、IOS
C、IST
D、ITS
答案:D
第一届ITS世界大会的举办地点是()
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D、中国北京
答案:A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于()
A、上世纪70年代
B、上世纪80年代
C、上世纪90年代
D、本世纪00年代
答案:C
智能交通没有用到以下哪种技术()
A、感知技术
B、识别技术
C、仿生技术
D、通信技术
答案:C
国际上ITS的主要内容是集中在哪个领域()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道路运输
答案:D
ITS常用的传感器不包括()
A、磁性传感器
B、红外传感器
C、超声波传感器
D、热电传感器
答案:D
上世纪末各国开始定义ITS的服务领域,美国定义的ITS的服务领域不包括()
A、紧急事件管理
B、交通信息服务
C、辅助驾驶
D、机动车辆维修
答案:D
ITS顶层物理框架的各个应用子系统之间是通过()连接起来的。
A、监督检查系统
B、组织管理系统
C、交通系统
D、通信系统
答案:D
ITS(智能交通系统)是对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在运输系统中集成应用的通称。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在ITS基本架构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ITS不包含综合运输和智能公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智慧交通试题及答案
![智慧交通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cd0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4.png)
智慧交通试题及答案1. 智慧交通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交通管理效率B. 减少交通事故C. 提升出行体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智慧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A. 车辆定位系统B.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C. 无人驾驶技术D. 传统广播电台答案:D3. 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哪些方式提高交通管理效率?A. 实时交通信息发布B. 交通流量分析C.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D. 以上都是答案:D4. 智慧交通系统如何减少交通事故?A. 通过车辆与车辆通信技术(V2V)B. 通过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技术(V2I)C. 通过行人检测系统D. 以上都是答案:D5. 智慧交通系统在提升出行体验方面有哪些具体应用?A. 智能导航系统B. 交通拥堵预测与避免C. 公共交通实时信息D. 以上都是答案:D6. 智慧交通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积极作用?A. 减少交通拥堵,降低尾气排放B. 优化交通流量,减少能源消耗C.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D7. 智慧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A. 信息提供者B. 决策支持者C. 交通调度者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是智慧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A. 大数据技术B. 云计算技术C. 人工智能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9. 智慧交通系统在处理交通数据时,通常采用哪种分析方法?A. 统计分析B. 机器学习C. 模式识别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智慧交通系统在未来发展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A. 技术更新换代B. 法律法规的完善C. 公众接受度D. 以上都是答案:D。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10章 智能收费系统(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10章 智能收费系统(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4d5491fad6195f302ba64d.png)
基于GPS与GIS的收费系统
系统不足 基于GPS与GIS的收费系统不足之处主要以下几点:
• 车辆的车载装置成本高,前期投入大,推广不方便。 • 技术上,相对于ETC收费系统要新。虽然GPS技术与GIS技术已成熟,但其应用
在道路收费方面较少。 • GPS定位信号容易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影响车辆的定位,需要辅助系统支持。
自动车型分类系统(AVC):根据已制定的车辆分类标准,对通过收费 站的车辆进行信息采集,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车辆进行自动分类,以便按照车 型进行收费。
违章抓拍系统(VES):对不带标识别卡、强行闯关逃费等违章车辆进 行抓拍,将相关信息存储记录,并传输到的技术设备 车载电子标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增加,对收费系统的技术要 求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收费技术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根据 我国国情未来ETC收费系统将成为智能收费系统的主导,同时基于GPS 与GIS的收费系统也将越来越成熟,收费系统将向更加智能化方面发展, 智能收费系统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ETC收费系统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称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即车辆在通过收费 站时不需要停车,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在入口处自动写入信息并完成从预先 绑定的IC卡或银行帐户上扣除相应费用的操作,
ETC收费系统
ETC的主要构成
自动车辆识别系统(AVI):是当车辆通过检测点时,不需人为操作, 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的身份信息。
微波天线
车道天线接收从天线控制器传来的数据信号,信号经调制和功率放 大后经天线口面辐射出去。当ETC用户匀速经过ETC车道时,车载电子 标签被车道天线信号激活,进入工作状态,根据接收到的命令向车道天 线回传相应的应答数据。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3afc2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d.png)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智能建造中,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数字化设计技术?()A. BIM 技术B. 虚拟现实技术C. 3D 打印技术D. 有限元分析技术答案:C解析:3D 打印技术属于制造环节的技术,不属于数字化设计技术。
2. 智慧交通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交通事故C. 降低交通成本D. 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答案:D解析:智慧交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3. 在智能建造中,用于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环境参数的技术是()A. 物联网技术B. 大数据技术C. 人工智能技术D. 云计算技术答案:A解析: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4. 以下哪项不是智慧交通中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手段?()A. 感应控制B. 定时控制C. 自适应控制D. 手动控制答案:D解析:手动控制不属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手段。
5. 智能建造中,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新型建筑材料?()A. 高性能混凝土B. 普通钢材C.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D. 自修复混凝土答案:B解析:普通钢材是传统建筑材料,其他选项为新型建筑材料。
6. 智慧交通系统中,用于车辆定位和导航的技术是()A. GPS 技术B. GIS 技术C. RS 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GPS 用于定位,GIS 用于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RS 用于获取道路等信息,三者都用于车辆定位和导航。
7. 在智能建造的施工过程中,用于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是()A. 统计过程控制B. 全面质量管理C. 六西格玛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统计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都可用于控制施工质量。
8. 以下哪项不是智能建造中自动化施工设备的优点?()A. 提高施工效率B. 降低劳动强度C. 增加施工成本D. 提高施工精度答案:C解析:自动化施工设备通常会降低施工成本,而非增加。
9. 智慧交通中,用于交通流量预测的模型是()A. 线性回归模型B. 神经网络模型C. 决策树模型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等都可用于交通流量预测。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12章 智能车辆系统(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12章 智能车辆系统(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16f97e4693daef5ff73d4c.png)
二、智能车辆的发展及现状
1. 美国智能车辆发展及现状 ❖ 美国的智能车辆研究开始较早,研究进展较快。上世纪
80年代,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陆军合作研制出了 世界上首台地面自主车辆(ALV)。
目前,谷歌公司拥有最成 熟的无人驾驶技术,它在 智能车领域的研究成果令 人瞩目。
二、智能车辆的发展及现状
Galant车是由三菱公司研制的具有预警功能的智能车。 ❖ 此外,韩国和新加坡也对智能车辆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4. 我国智能车辆发展及现状
我国对智能车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20多年来,很 多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智能车辆系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果。
❖ 国防科技大学在80年代末期研制了出我国第一辆自主驾 驶车辆CITAVT-I,而CITAVT-IV是其研制的新一代地面 无人驾驶车辆。
2. 欧洲智能车辆发展及现状
在欧洲,智能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 德 国 奔 驰 公 司 与 联 邦 国 防 大 学 合 作 , 先 后 研 制 出 VaMoRs 和
VaMoRs-P两种实验车; ❖ 大众汽车公司与相关技术研究部门合作研制了Carvelle智能车; ❖ 法国帕斯卡大学(Blaise Pascal University)与雪铁龙汽车技术中心
二、关键技术 ❖ 驾驶员行为检测技术需要综合应用图像处理、计
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 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中最关键的技术 包括:
1. 运动目标跟踪技术 2. 人脸检测技术 3.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第Machine Vision)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眼来 做辨识和检测,以便进一步实施控制,核心技术是视觉 处理。机器视觉的主要任务包括感知周围环境中实体的 形状、位置、运动姿态等几何信息,视觉处理包括了对 视觉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和理解的整个过程。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8章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8章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1299c3852458fb760b5656.png)
电子报 站器
通讯控制器 GSM
CAN总线
车载显 示屏
前后监视 系统
……
CAN总线结构的车载移动站图
电台
MODEM
单片机
电子站牌组成结构图
站牌
第4节 智能化调度方法
3.智能调度方法
智能调度是相对于传统调度来说的,智能调度能实时 地根据客流信息和交通状态,以无人工参与的方式自动给 出发车间隔和调度形式。
1.传统调度可以有两类方法: 第一类:将车辆按工作时间的长短,分为正班车、加班车、夜
班车; 第二类:按照车辆运行与停站方法,分为为全程车、区间车、
快车、定班车和跨线车等。
第4节 智能化调度方法
3.智能调度方法
2. 实时放车调度方法
智能调度目前理论方面的研究热点是实时放车调度(Real-time Deadheading)方法,是指车辆从空车状态由始发站出发,途径若 干个公交站点之后,开始按站点次序依次停车的调度形式,主要用于 解决乘客拥挤问题。
发 车方式等原始调度进行临时修改、更新,属动态调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公交调度基本上为静态调度,并在道路状况或 者突发事件时进行调度调整。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实时性很强的系统,交通流不断波动变化,静 态调度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因而,针对智能公交系统进行实时的 智能化动态调度是非常必要的。
第4节 智能化调度方法
公共交通收费电子卡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卡、车载验票机、余额 验票机、充值系统、发卡系统、数据采集系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中电子卡的应用
顶级卡
公交顶级卡
公交通用授权卡
票价 设定 管理
卡
数据 采集 管理
卡
操作 员管 理卡
读写器 授权/取 消授权
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论(下)80分
![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论(下)80分](https://img.taocdn.com/s3/m/a110eb22eefdc8d376ee3249.png)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目前,我国()个省市高速公路都开通了不停车收费系统。
A.21B.24C.27D.322. 能提供方便的服务和初级管理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部B.西部C.中部D.东部3. 美国的交通信息服务是以()为主体的。
A.ETCB.GPSC.车载导航D.511信息服务系统4. 智能交通系统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是()A.1996年B.1995年C.1994年D.1993年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2003年伦敦实施交通拥堵收费后的结果包括()A.收费区内交通延误降低30%B.进入收费区的主要道路交通延误降低20%C.进入收费区域的交通量减少18%D.收费区域外存在明显的交通冲突2. 根据本讲,我国智能交通仍面临着那些考验?()A.智能交通发展理念有待转变和提升B.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服务以及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关注不足C.自主创新少,缺乏适合国情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式D.市场化推进机制缺乏,智能交通产业链、价值链尚未形成三、判断 ( 共 3 小题,总分: 40 分)1. 伦敦实施交通拥堵收费后,收费区域外存在明显的交通冲突。
正确错误2.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明确中国ITS的总体需求。
正确错误3. 国内第一次国际性的智能交通交流展示会于1996年由公路所和丰田公司共同举办。
正确错误。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d6f663284ac850ad0242d1.png)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智能交通系统》是为交通相关专业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知识而开设,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和评价方法。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各子系统原理、功能及其设施。
领会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对提高交通运输水平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学生在智能交通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在智能交通相关技术领域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专业面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分析计算为主,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是最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课,计划试验教学学时为6个学时,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真正体会智能交通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相衔接,以及对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学时,设3个实验,如表2所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这门课涉及多门学科,而且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等需要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涉及不同展示形式的教学课件,不同的教学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特别强调与学生的互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捕捉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动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程,培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a4a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6.png)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目标是:A. 提升交通安全性B. 提高交通效率C. 缓解交通拥堵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ITS 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车辆通信技术B. 道路感知技术C. 交通管理技术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智能交通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A. GPS 定位技术B. LTE 网络技术C. RFID 技术D. 车载传感器技术4. 智能交通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的通信?A. 车联网技术B. 车载摄像技术C. 车载雷达技术D. 车载通信技术5. 智能交通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实现交通管理和控制?A. 人工智能技术B. 数据挖掘技术C. 高性能计算技术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6.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7. 车联网技术是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通信的主要手段。
(×)8.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9.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用于车辆的自动驾驶。
(√)10.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对交通拥堵的缓解,但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概述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原理。
答案: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感知技术获取交通信息,通过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再通过分析和处理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与预测,最后利用控制技术对交通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样实现了车辆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
12. 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哪些主要功能?答案: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提供了交通状况监测与预警、路径规划与导航、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等功能。
四、应用题13. 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应用。
答案:以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例,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系统会通过摄像技术和车载传感器技术实时感知事故的发生,并自动拍摄相关证据图片和视频。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ff6bfe30242a8956bece4f3.png)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____。
2.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___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____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7.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2.与理想用户最优相比,准用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13.作为协同学研究对象的系统,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通常具有哪些共同特征?14.城市交通流系统具有哪些系统特征?15.简述ITS主要应用了哪几类技术?16.简述GPS的特点?17.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8.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19.简述GPS自动车辆具体定位方法?20.信息融合技术在ITS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21.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22.出行者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3.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24.简述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5.根据诱导信息的决定方式,UTFGS可分为哪三类?并简述其系统特点?26.简述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的作用?27.简述什么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28.结合国内外APTS的研究现状,对城市公交智能化调度和系统优化设计包括哪些内容?29.世界各国政府实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具体政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30.对我国来说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目标是?31.通用的管理系统UTMS应包括?32.根据中国特有的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并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渐进性,以及中国交通观念低下的水平,ATMS建设应该分阶段逐步进行,可采用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建设的原则。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da4463186bceb18e8bb3d.png)
第一章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
以车辆道路使用者,环境视角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的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
ITS特点:信息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
2.智能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有哪些?说明他们的关系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第二章1.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列举ITS中用到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ITS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环形线圈、压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传感器,视频车辆检测器、RFID等。
2.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几类?分别是什么?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四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侧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讯以及车车通信。
3.什么是并行计算?它的优点有哪些?并行计算就是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或处理器进行并行处理,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优点是可以处理需要庞大运算量的问题4.GPS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第三章1.简述感应线圈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感应线圈检测器由埋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和能够测量该线圈电感变化的电子设备组成。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3章 交通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3章 交通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f6d99cf18583d04864594b.png)
第2节 磁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一、技术原理 磁场型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是利用磁频技术进行交通信
息的检测。当有机动车通过检测区域时,在电磁感应的 作用下交通检测器内的电流会跳跃式上升。当电流超过 指定阈值时会触发记录仪对车辆数及车辆存在的持续时 间进行记录。
第3节 微波/雷达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 成像激光雷达按成像系统不同分为两种:扫描成像激光 雷达和非扫描激光雷达。
2. 技术特点 激光雷达检测技术不受天气、车速和交通状况的影响,
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其检测精度非常高。缺点 是配套设备价格昂贵。
第4节 压力式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一、技术原理 ❖ 压力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是由压电材料制成的。
四、技术特点 由于浮动车是流动性的,从整体上来说又是全天候工作
的,因此浮动车技术能够采集到24小时的较多路段的交通 信息,覆盖范围广,实时性高。
第3节 微波/雷达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五、激光检测 1.检测方法与工作原理 ❖ 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检测器。
激光雷达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激光器作为发射机、光学 望远镜作为天线、光电探测器作为接收机,此外还有跟 踪架及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
❖ 测距激光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测量从发送激光束到 接收反射光的时间间隔(TOF ,time-of-flight),由反 射光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可以得到被测距离。
第3节 微波/雷达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 主动型红外检测器包括一个红外发光管和一个接收管,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红外接收管
调制解 调器
选通 放大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https://img.taocdn.com/s3/m/fd28ff2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c.png)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研究ITS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研究开发ITS提供一个辅助指导文件。
()A.错误B.正确2.关于美国的国家ITS系统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美国的国家ITS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完成B.美国国家ITS系统体系结构的目标是支持多达30个用户服务C.美国国家ITS系统体系结构的用户服务功能可分为7个大组D.美国国家ITS系统体系结构的用户服务功能可分为6个大组3.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
A.信息论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B.计算机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C.GPS和GIS技术D.控制理论与技术4.()是ITS设施中涉及的一个主要应用系统,它可采用相对低级或高级的形式,具备简单或复杂的功能。
A.车辆导航系统B.紧急救助系统C.报警系统D.安防系统5.ITS评价的多目标决策法的原则()。
A.透明性B.鲁棒性C.复杂性D.易操作性6.紧急电话系统控制中心软件的操作平台是()多任务操作系统。
A.WINDOWSB.UNIXC.CD.LINUX7.ITS体系结构的开发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它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正确处理。
A.开发途径B.开发队伍的组织问题C.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性问题D.方案的评价问题8.智能交通系统信息平台信息需求主要的特点()。
A.交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B.基础交通信息的共享性C.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差异性D.数据详细程度的需求差异9.国际标准化组织有:ITU、CCITT、ISO、IEC、CCIR。
()A.错误B.正确10.公交车是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数据来源,也是智能调度系统调度命令的最终执行者。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ABC3.参考答案:ABCD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ABD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ABCD8.参考答案:ABCD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
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大学
![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d2d8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2.png)
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第一章测试1.智能交通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A:ITCB:TMCC:ITSD:TMS答案:ITS2.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主要有()。
A: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能源消耗量B: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C:降低道路交通安全水平D:减少交通拥挤堵塞答案: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能源消耗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拥挤堵塞3.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A:增加供给B:增加警力C:实施智能交通系统D:控制需求答案:增加供给;实施智能交通系统;控制需求4.动态交通分配是以()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A:个体出行时间B:路网交通流C:路网拥挤程度D:主干道交通流答案:路网交通流5.日本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研究具体内容有哪些()A:智能车辆系统B:自动收费系统C:导航系统D:交通安全提升技术答案:智能车辆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导航系统;交通安全提升技术6.国际上ITS的主要内容是在道路上,综合运输主要考虑结点(枢纽)。
()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GPS的特点包括()A:全球地面连续覆盖B:定位精确C:定时定位D:功能多,精度高E:操作简便答案: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定位精确;定时定位;功能多,精度高;操作简便2.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主要包括()A:视频检测器B:微波雷达检测器C:超声波检测器;D:感应线圈检测器答案:视频检测器;微波雷达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感应线圈检测器3.信息融合技术在ITS中的应用主要包括()A:决策级交通信息的融合B:数据级交通信息的融合C:层次级交通信息的融合D:特征级交通信息的融合答案:决策级交通信息的融合;数据级交通信息的融合;特征级交通信息的融合4.GPS的三大子系统包括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
()A:错 B:对答案:对5.交通流量、速度、交通流密度是描述交通状态的最基本的宏观交通流参数。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4章 交通数据库技术(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智能交通系统》课件:第4章 交通数据库技术(徐建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18786f524de518974b7d4a.png)
3
交通规划
4
运输企业运营管理
5
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平台
谢谢大家!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 是分类分 析的逆过 程
演化分析
演化 变化的数据 的变化规律 进行描述。
第5节 数据挖掘技术
3.数据表达及评价
对挖掘出的信息,要采用直观的表达方式,以便于用 户理解和观察。 对于挖掘出的数据内容,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并判别 其是否存在冗余或无关的信息,确保所得到的信息具有 绝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对实际的工作起到很好的辅 助作用。 数据挖掘所发现的知识通常表现为概念、规则、规律 等形式,可包含关联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 分类模型、聚类模型等。
交通工程学
地理学与测绘
ITS GIS-T GIS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
GIS-T基本组成图
第6节 GIS-T技术
2.GIS-T的主要功能
路径优 化功能
GIS基 本功能
栅格显 示
主要 功能
叠加功 能
地形分 析
动态分 段
第6节 GIS-T技术
3. GIS-T的应用范围
1
道路设计与养护维修
2
基于电子地图的交通管理
系统全局ER图
道
匹配
路
定位
数
据
摄
验 证
像 头 数
据
第3节 交通数据库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过程就是把ER图转 换为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型。
4. 物理设计阶段
物理设计是对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 域存储方式进行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适合 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软硬 件环境。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df5e744b35eefdc8d33365.png)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331104课程英文名称:Intelligence Transport Syste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目前国内外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内容、发展状况及一些理论模型,使学生获得交通领域的前沿信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目前国内外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扩展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酌情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对有关实践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形式可多采用思考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及对智能交通技术的理解,不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参观。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基本理论理解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和期中合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七)参考书目《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选修课程。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a38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4.png)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1. 请简要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的一种综合系统。
其主要作用包括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交通流量分配、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提高交通安全性。
2. 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
智能交通系统中包含多种技术手段,主要包括:(1)车辆识别与定位技术:通过视频监控和车载GPS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的追踪和定位,以便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状态。
(2)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3)智能交通管理与调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动态调度。
3. 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交通流量,优化道路资源利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提升交通安全性: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车辆定位技术,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并进行处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3)节能环保:通过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空转及停车时间,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促进绿色出行,减少环境污染。
4. (1)试题一:请简要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作用及应用价值。
参考答案:智能交通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
其应用价值在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性和减少交通排放,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2)试题二: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及其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卷5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卷5](https://img.taocdn.com/s3/m/3f062b0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b.png)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美国开始的第一个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是()。
A.智能车辆-高速公路系统B.电子路径引导系统C.机动车综合控制系统D.自动道路和驾驶系统2.目前,使用的定位技术主要有()。
A.手机定位B.独立计量C.卫星定位D.无线测量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艰巨、庞大的工程,在进行平台建设时,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A.分项进行、标准统一、分期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资源B.齐头并进、标准统一、分期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资源C.分项进行、标准统一、共同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资源D.分项进行、各有特色、分期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资源4.研究ITS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研究开发ITS提供一个辅助指导文件。
()A.错误B.正确5.高速公路半自动收费系统由收费车道系统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A.错误B.正确6.动态图像组合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有()。
A.检测周围环境的变化B.一般的图像识别技术C.电子警察应用中图像的动态性D.识别空气污染7.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
A.信息论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B.计算机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C.GPS和GIS技术D.控制理论与技术8.中国ITS的特点()。
A.适合国情的ITS技术发展模式B.ITS与基础设施同步发展C.ITS的学习和创新特点D.不分地区和阶段的发展特点9.智能交通系统可用()进行评价。
A.层次分析法B.聚类分析C.SVMD.神经网络10.传感器一般是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特性、规律和效应设计而成。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CD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C7.参考答案:ABCD8.参考答案:ABC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
以车辆道路使用者,环境视角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的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
ITS特点:信息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
2.智能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有哪些?说明他们的关系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第二章1.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列举ITS中用到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ITS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环形线圈、压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传感器,视频车辆检测器、RFID等。
2.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几类?分别是什么?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四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侧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讯以及车车通信。
3.什么是并行计算?它的优点有哪些?并行计算就是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或处理器进行并行处理,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优点是可以处理需要庞大运算量的问题4.GPS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第三章1.简述感应线圈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感应线圈检测器由埋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和能够测量该线圈电感变化的电子设备组成。
环形线圈有一定的工作电流,当有车辆通过线圈或存在与线圈之上时,线圈的电磁感应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检测器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处理而达到检测目的。
优点:环形线圈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价格也相对合理,安装成本低,检测误差率相对较少;缺点:线圈在安装或维护时必须直接埋入车道,这样交通会暂时受到阻碍,安装施工量大,同时埋置线圈的切缝软化了路面,容易使路面受损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环形线圈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受路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很容易随着路面的变形而变形,并且受到路基下沉、冰冻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形线圈寿命一般仅为两年;环形线圈由于检测原理的限制,当在拥堵条件下,其检测精度大幅降低。
2.哪几种技术不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不受天气影响的检测技术有地磁检测器、激光雷达检测器和压力传感器。
3.什么是浮动车?浮动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浮动车指安装有无线定位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的机动车。
原理:浮动车技术的原理是对整个路网的总体车辆进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样。
如果在网路中的浮动车数量足够多,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将这些浮动车的实时位置、速度等数据传输到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城市路网的实时交通信息4.车联网时代,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有哪些?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有,RFID射频识别技术,GPS,GIS等。
5.什么是交通传感器网络?它有什么特点?交通传感器网络由分布在道路监测区域的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构成,是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智能网络应用系统。
实现交通数据的采集、融合和传输,是ITS 信息采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传感器节点尺寸小,成本低,可大规模部署,实现全路段覆盖。
某一节点的故障不会引起整个区域的检测弹簧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通过布置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交通传感器网络可提供更加全面的交通信息。
可以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效率。
第四章1.列举实际的交通数据,并分析其有哪些特征?交通数据,如静态的道路数据静态的交通数据,动态的交通数据等时效性,主观性,流动性、再现性2.分析说明交通数据库以及交通数据仓库的含义,并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交通数据库是指对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对各种交通数据,如静态的道路数据、静态的交通数据、动态的交通数据等,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
数据仓库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库,其数据能被组织用作一个中心存储区,由数据挖掘和其他应用所使用,使用这些数据可以满足一组预定义的商业评测。
3.什么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有哪些方法?数据挖掘,又称为数据采掘、数据开采,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是一种从大量不完全的、随机的、模糊的、有噪声的数据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有用的潜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方法: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演化分析。
第五章1.什么是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其特点是什么?定义: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又称为交通共用信息平台,该系统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多元异构数据的输入、存储、交换、分发,面向应用服务,从而实现跨部门间信息的共享。
2.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包含哪些子系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子系统: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3.简述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信息汇聚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提供功能,信息展示功能。
4.什么是分布式并行计算,其优点是什么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之间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也可以运行在通过网络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上。
优点:可以共享稀有资源,可以将大型的计算任务在多台计算机上平衡负载,对于某个程序可以被放置在最合适运行的计算机上。
5.什么是多元信息融合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指的是利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按照特定的计算准则,对这些信息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得到被测对象的一致性描述,最终实现信息的优化。
6.什么是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其分类有哪些?定义:智能决策支持技术是人工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相结合的产物应用专家系统技术通过建立领域专家知识库和问题求解子系统,使得IDSS在某些领域接近甚至超越人类专家水平。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基于人工智能的IDSS(基于人工智能的IDSS分为基于专家系统的IDSS,基于机器学习的IDSS,基于,Agent的IDSS)、基于数据仓库的IDSS、基于范例推理的IDSS第六章1.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定义是什么?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的一个由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诱导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控制平台等组成的,具有高速准确的交通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有什么作用?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分为三层:1.数据服务层:集中了系统的主要数据,完成数据库管理;2.应用层:系统的中间环节,承担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处理从用户终端接收的请求,主要针对系统的业务逻辑进行处理以及提供各类应用服务;3.用户终端层:人机交互的接口,位于系统的最前端,用于用户访问系统的终端环节。
3.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主要有哪些系统构成?由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诱导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控制平台等组成4.什么叫单点信号控制?主要适用于那些场合?单点信号控制是指每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信号都是单独的,只按照该交叉口的交通情况独立运行,与其他交叉口无关。
适用于,相邻交叉口间距较远,或者因各相位交通需求有较大变化,其交叉口的周期长和绿信比的独立控制比线控更有效的情况。
第七章1.什么叫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有哪些?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收集、分析、传递交通信息,从起点到终点的出行过程中,向出行者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服务信息,将出行过程改善得更加舒适、便利、省时。
组成:车辆导航辅助系统、交通信息中心、通信设备。
基本功能:通信功能、信息采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服务功能。
2.什么是可变情报板?可分为哪几类?可变情报板是一类动态信息标志,一般用于路口、大桥、隧道、高架、高速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监管中心计算机利用通信网络对其进行远程监控,传输同时进行各类图像和文字信息的显示。
实时为驾驶人提供不同道路上的不同路段状况和其他交通数据,而且还可以宣传交通法规以及交通知识,从而降低道路重现性拥堵,改善道路非重现性事件带来的后果,提高交通安全,对车辆进行有效疏通,提供道路使用率。
分类:根据显示信息的方式,可变情报板可划分为三种:文字,图形,图文混合。
3.车联网框架实施的关键技术是什么?车联网框架实施的关键技术:数据预处理,地图匹配,GPS主体识别,交通状态判别。
第八章1.智能交通系统的意义是什么?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达到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为目的,加强了人车路三者之间的联系。
2.接触式电子卡和非接触式电子卡的区别是什么?接触式电子卡:芯片通过其上的八个触点与读卡器接触,触点的接触直接影响其数据的可靠性;非接触式电子卡:出现较晚,不向外引出触点,数据通过无线电波的耦合进行,不与读卡器进行物理接触,空间无线电磁场的干扰直接影响其数据的可靠性3.智能化排班系统算法中遗传算法的优缺点有哪些?没有明显优劣,是有效解决智能化排班的方法之一4.智能化调度系统的系统构成以及主要功能有哪些?智能化调度系统的系统构成:总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载移动站、电子站牌。
主要功能:1.动态监视道路上运营的公交车辆,及时对问题车辆进行抢修2.实现总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载移动站、电子站牌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区域调度中心能利用中心平台对运营车辆进行实时调度优化3.实现对电子卡信息、车辆定位信息的跟踪与共享4.利用电子站牌预报车辆的位置及到达时刻,提高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第九章1.什么是匝道控制?实施高速公路匝道控制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匝道控制是交通需求控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控制方式,它是通过计算高速公路匝道上游的交通需求量以及匝道下游通行能力的差额来控制由匝道进入高速公路的最佳交通量,平衡上下游交通量。
实施高速公路匝道控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在进行匝道控制的通道区域内必须有可以替代的路线/时段或者其他运输方式,其容量必须足够大,以满足从高速公路转移出来的交通量,同时又不会对其原本的交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2.在高速公路匝道处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供停车等候的车辆使用。
3.控制模式必须合适。
4.匝道必须保证汇合充分、视距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