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水千山总是情——亲情类课文课堂教学规范探寻

亲情类课文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自己读懂,因此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可将体现情感的语言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描写主要人物关键言行的词句,读出感人画面,读出人物精神世界,跨越文本与生活的界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亲情类课文的教学规范我也有自己粗浅的几点想法。

1.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作者的情感通过描述的情景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将语言文字形象化,再现情景,能让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走进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让情感走进学生的心里。

一位老师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导入环节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2003年3月20日,美国在海湾的空中力量打响了“斩首行动”的揭幕战,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出示课件)

师:战争使伊拉克大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张张凄苦的脸,一双双充满泪水绝望的眼睛,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孩子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他们很可怜。

生: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太苦了。

生:战争太可恶了。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师板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上课时,老师利用课件再现战争给人类伤害的情境,配上悲伤的音乐,渲染了气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情绪很快被感染,从而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课始,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继续学习课文,领悟情感,升华情感奠定了基础。

2.细读品句,只言片语总关情

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表达。要很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就得从理解词语入手。亲情课文中有许多词句用得非常准确、贴切,教师应该“咬”住这些词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我在教学《母鸡》一课时,引导学生品味“啄”字感受母爱。

师:读课文第4至9自然段,母鸡的哪些表现打动了你?(生划找相关语句)

师:老师注意到“啄”,老舍爷爷用了三次,读读句子想想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处的“啄”指找东西给鸡雏吃,第二处的“啄”指教鸡雏吃食的本领,第三处的“啄”指游戏时忍痛为鸡雏带来快乐。

师:我们先来细读第一处,母鸡在“啄一啄”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生:我猜母鸡想这东西会不会太硬,儿女们能不能消化。

生:我猜母鸡想这东西会不会太大,孩子能不能吃得下。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鸡妈妈?

生: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一点儿可吃的东西让给儿女吃,多么慈爱的妈妈。

生:哪怕有毒,鸡妈妈也不管,一心想着儿女的温饱,多么负责的妈妈。

……

老舍笔下的《母鸡》满文尽是母爱在,对母爱的盛赞是经典的范例。教学中我围绕文本三次出现的重点词语“啄”的细读,牵一发而动全句、动全段、甚至动全文,以致学生就能主动的走进伟大的母爱之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读写融合,适度补白助升情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亲情类课文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但情感教育也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来进行,媒体如音乐、图画、影像等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我们老师可以让

学生猜度文字背后的故事,补充一定的资料,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读一读,写一写中更好地体味亲情。

《妈妈的账单》中妈妈的“0”账单给人无限的思索与遐想。一位老师运用“0”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感悟亲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你觉得妈妈账单中的这个“0”像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出示句式:这“0”像。)

生回答后师小结引读,升华情感。

师:这“0”是一个智慧的港湾,唤起了彼得感恩的情怀,使他知错就改,于是——

生:(齐读,大屏幕出示)彼得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师:这“0”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着彼得幼小的心田。使彼得羞愧万分,于是——(生齐读屏幕内容)

师:这“0”是一盏灿烂的明灯,指引着彼得前进的方向,使他柳暗花明,于是——(生齐读屏幕内容)

借助“0”拓展文本、想象练笔,学生在围绕文本练习写话的基础上“一唱三叹”,在朗读和拓展中深入体会了教育的无痕和人格的力量。读写融合的设计,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升华的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4.升华拓展,泼泼洒洒无限情

“情由心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应把“情”建立在文本主流价值之上。它应该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之后所产生的情感,而不是其他因素所催生的情感。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课文中传递的情感,开掘课文的情感深度,更应增强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升华。

孙世梅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一文最后一个板块如是如何引导学生:

师:就是这位伟大、无私、坚强的母亲,已经不在了。然而,那像菊花一样淡雅、高洁、热烈的母爱,却是史铁生内心深处永远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师: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史铁生?(生:焕然一新的、充满快乐的、对生活充满自信的)

师:是啊,史铁生用快乐、自信、坚强告慰了母亲。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也是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师:(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文字)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这是一篇经典散文,语言平淡本色中见奇崛,寻常细节中显真情。这一阶段的教学,孙老师重在升华学生的情感与认识。这一环节,老师进行了适度拓展,这一段颁奖词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史铁生的人生,内涵丰富,语言精炼。

5.整合对比,提炼方法抒写情

亲情类文章在教材中虽然不像记事、写人的文章那样普遍,但在每一册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例如五上年级第六组课文围绕着亲情来编排。因此,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整合这样的课文类型,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就整篇文章的构思设计来进行整合对比,也可以就谋个细节,如描写的角度或表达方式进行整合对比,还可以就一篇文章的不同人物之间的异同,作者描述角度的差异进行对比,以此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课文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在写作手法上的差异,并以此提炼一些常用的亲情表达方式来抒写自己心中深藏已久的亲情。

我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