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
1.前言
1.1课程性质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涵盖了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及特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三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及典型应用,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物联网系统自动识别模块的安装、集成、维护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成果,以物联网系统安装与维护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用相关知识,并适当融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自动识别技术的类别为层次,安排了初识自动识别技术、条码的制作与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装与操作、生物识别系统安装与信息采集、语音识别系统安装与应用、图像、文字识别系统安装与使用和卡识别技术应用等七个学习任务。
本课程建议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条码的制作与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装与操作、生物识别系统安装与信息采集、语音识别系统安装与应用、图像、文字识别系统安装与使用和卡识别技术应用等,掌握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基本方法,并结合经典项目与实训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自动识别项目的管理、维护、调试的
技能,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意识,注重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素质,并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
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树立沟通良好、团队协作、爱岗敬业、乐观奉献的职业信念;增强遵守行业规范、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意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操守;养成积极向上、勤于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乐于学习,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不断提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各类条码工具软件制作、读取条码;
⚫能正确操作工具读写电子标签信息;
⚫能对电子标签类型特点做分析并结合项目应用正确选型;
⚫能运用生物识别技术采集生物特征数据;
⚫能正确安装生物行为特征识别系统;
⚫能运用语音识别软件实现项目功能;
⚫能使用图像、文字识别软件实现项目功能;
⚫能正确安装、使用各类磁卡、IC卡识别系统;
⚫能根据项目需求完成自动识别系统的方案设计。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
5.实施建议
5.1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来设计教材,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以岗位需要即“必需、够用”为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需要来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体现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要反映物联网的新技术、新知识、新趋势,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科学、具体、可操作。
(4)教材文字表述要精练、准确,体现物联网技术专业与行业特征,内容展现应做到图文并茂,力求易学、易懂。
5.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有机结合,通过“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使学生能配置常用RFID设备、以及在选择、连网、服务等方面知识与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
(5)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5.3 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贯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思想。
(1)本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模块、职业素养模块以及操作技能模块。
(2)理论知识模块主要采用笔试方式。职业素养模块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客观记录学生遵章守纪、学习态度、规范意识、安全与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操作技能模块采用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计算机网络组件与互联的相关操作技能。
(3)关注评价的多元化,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建议按理论知识模块20%、职业素养模块15%以及操作技能模块65%综合评定。总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4)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并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本课程重点关注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关注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硬件设备、管理工具、应用软件所提供的直接功能往往是有限的,而网络需求却是无限的。利用有限的功能满足无限的需要,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利用现有的工具、方法和技术,创造性地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满足用户各种需求。
5.4资源利用建议
(1)注重实训指导手册、课堂配套练习册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仿真软件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
(4)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将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