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导学案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学生用教案含配套课时作业有答案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目标】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保证.【要点呈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 =a x 2+bx +c (a ≠0).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中点(h ,k )为顶点,对称轴为x =h .3.交点式:y =a (x -x 1)(x -x 2) (a ≠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不同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 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一般式.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3.若给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 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典例剖析】例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0(),5,1(---和)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练: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4),(1,4),(-2,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0),(1,2),(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2011甘肃兰州)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cm ,点A 、C 分别在y 轴的负半轴和x 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A 、B 和D (4,23-)。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例2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与y 轴交于点)3,0(,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练:①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并且经过点(-1,2),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②(2011黑龙江绥化)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4,其图象对称轴为直线1=x ,且经过点(2,49-).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③.(2011福建莆田)已知抛物线y=ax 2+bx+c 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A (1,0),C (0,-3)。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把握本文的行文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快乐链接】1、关于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刚察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
环湖周长为360公里。
湖水平均深度约为19米,最深处为28.7米。
湖面海拔为3196米。
1975年建立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名鲜海或仙海。
直到北魏以后才改称青海。
青海湖水中含大量氯化钠和硫酸镁等无机盐,清澈透明,但不宜饮用,湖中盛产湟鱼,又名裸鲤,肉肥而嫩,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
鸟岛是青海湖最有名的岛。
坐落于青海湖西部布哈河河口附近,形如蝌蚪。
鸟岛原名海西山,也称“蛋岛”,与不远处的海西皮都是鸟类栖息地。
鸟岛高出湖面7.6米,面积仅有0.27平方公里。
栖鸟类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数以10万计。
每年春天各种候鸟从南方飞来,产卵、孵化,到9~10月份,再向南飞迁。
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批游人,使鸟岛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海心山岛面积约0.46平方公里。
高出湖面约30米。
岛上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风光秀丽。
相传古时岛上产龙驹,又名“龙驹岛”。
现在的鸟岛也包括了海心山岛。
青海湖四面高山环抱。
北面为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为巍峨高峻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海南山,西面是4000~5000米的橡皮山。
山下是茫茫无垠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青海湖处于青海湖盆地的最低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污染,青海湖面积逐渐缩小,水质渐差,需大力加以保护。
2、关于作者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七年级英语导学案学生用
七年级英语导学案订正、笔记栏【预习指导与检测】一、预习导航(背景知识介绍)英语姓名小常识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
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
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
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
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I. 个人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
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小名)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二、预习成果(一)翻译下列短语:1. 照顾我的电子狗_________________2. 早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3. 喜爱这只电子狗_________________4. 晚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互相,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_6. 我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7 如何照顾Kitty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情景对话写出上句或下句:1. --- Good 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Hello, I’m Mill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Are you my ma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name is Daniel.(三)同学们,试试看,你能写出正确的问候语吗?9:30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___________________20:40___________________ 18:00 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问候语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预学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与互动】任务一:听录音,回答下面问题。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谈看法建议等。
〖课前延伸〗(说明文知识知多少)1、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______、______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类型:①说明文(主要介绍形状、构造、发展变化等方面)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②说明文。
(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
3、常见的说明顺序:、、。
(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先介绍最早出现的旅人桥再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最后介绍桥的当代发展;介绍建筑的时候常用如《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用逻辑顺序,如《生物入侵者》)。
4、说明文的结构:、(、、、等,多用于事物说明文);(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等。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6、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最主要特点是: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课内探究〗复习检测:饺子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诫子书导学案(学生用)
初一语文:第十六课《诫子书》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审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步骤一、预习检测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号。
时期著名的家、家。
2、解题:“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以此为题,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据音写汉字澹泊()淫慢则不能lì()精险zào()则不能治性年与时chí()suì()成枯落悲守穷lú()4、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人,幼年随叔父在荆州避乱。
后刘备三顾茅庐,于是辅佐刘备,建立书函,为蜀丞相。
刘备死后,又受托辅佐后主刘禅。
诸葛亮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曾多次出兵伐魏,夺取中原。
公元234年,病死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侯。
(2)了解背景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受益颇多,就是今天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学习本文重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合作探究一: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的含义(1)夫君子之行(2)非志无以成学(3)非学无以广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7)多不接世(8)悲守穷庐2.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术语- 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导学内容1. 数的认识- 什么是数?- 数的分类:整数、小数、分数等- 数的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汉字等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排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3. 数的计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 乘法和除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4. 数的应用- 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时间、长度、重量等- 数的问题解决:绘图、推理、分析等导学活动1. 数的观察- 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记录下来。
- 分享观察到的数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数的比较游戏- 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练。
3. 数的计算练- 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际情景的问题。
4. 数的应用实践- 按照老师的指示,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导学作业根据导学活动中的练和实践,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计算题。
2. 回答老师提供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家庭作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关于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总结回顾本节数学课上,我们研究了数的基本概念、比较和排序、计算,以及数的应用。
通过导学活动和练,我们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有趣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Unit 1 电的基本概念Part 1:电的基本概念- 研究电的起源和分类- 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Part 2:简化电路图- 研究电路图的基本符号- 了解电源、开关、电灯等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掌握简化电路图的绘制方法Unit 2 电流与电路Part 1:电流的实质-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研究安培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掌握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规律Part 2:串、并联电路- 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问题Unit 3 电压与电阻Part 1:电压的作用- 了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电压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压与电势能的关系Part 2:电阻的特性- 研究电阻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Unit 4 电阻的应用Part 1:用电安全知识- 了解电气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研究家庭及公共场所用电中的安全常识- 掌握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Part 2:电阻的应用- 了解电热的原理和应用- 研究电阻丝的特点及其在电热器具中的应用- 掌握电力概念及其计算方法Unit 5 用电安全Part 1:电能的概念- 了解电能与能量的关系- 研究电能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Part 2:用电的合理利用- 研究如何合理选择电器- 了解节能用电的方法和意义- 掌握用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的概要。
各单元详细的内容请参照教材进行学习和阅读。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篇1上学期,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通过不断教研和实践,对“导学案”的使用已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尝甜头,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
除此之外,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原先的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
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导学案能“用活”教材“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地理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地理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一、研究目标
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理解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本节课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大地的形状和运动;
2. 大洲、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3. 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三、研究步骤
1. 观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使用地球仪等教具进行实物观察。
2. 研究:研究大洲、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资料进行研究。
3. 理解:理解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原理。
通过讲解和图表进行理解。
4. 讨论:与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重要知识和能力,并与同学们分享。
四、研究反思
回答以下问题:
1. 你对地球形状和运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你能说出几个大洲和海洋的名称?
3. 你知道什么是气候和季节变化吗?
4. 你觉得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5. 在本课中你有什么新收获和困惑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以下任务:
1. 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出至少五个大洲和五个海洋的位置;
2. 调查并记录当地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3. 阅读一篇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文章,书写读后感。
六、参考资料
1. 《小学地理教材》
2. 地球仪、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3. 互联网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目标
本次导学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以下内容:
- 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 认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词汇。
活动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1. 请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信息技术。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2. 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信息技术的例子,例如电脑、手机、
互联网等。
同学们尝试将这些例子和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联系起来。
活动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1. 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三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
例如使用手机打电话、使用电脑做作业等。
2. 请同学们和旁边的同学分享他们的例子。
让每个同学都有机
会听到不同的观点和例子。
活动三:信息技术词汇
1. 老师给同学们分发一份信息技术词汇表。
2. 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使用这些词汇造句。
可以互相帮助和讨论。
3.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句子,并解释词汇的意思。
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希望同学们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它。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勇于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注意:此份模板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语文导学案模板学生版
初一年级语文科新授课型导学案主备: 张艳艳审核人:时间:月日学习内容:《歌词三首》(学习收获)三、达标反馈(学以致用,提升自我!)学习《我的中国心》明确:(“中国心”在歌词中是一个反复吟唱的“主题词”。
人有国籍之分,并无心分国籍的说法。
毫无疑问,“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这一说法,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对祖国的企盼和向往。
“依然”和“虽然”相呼应。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象征意义:分为3层。
第1—4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第5~12行: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第13—16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2.重点研讨《黄河颂》。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哪些句子描写了黄河的形象?②写黄河的动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请找出来。
③你是怎样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②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
③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气魄。
)五.欣赏评价1.自由欣赏三段音乐。
2.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部分同学谈感受。
六、梳理巩固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2)明确:要求:了解作者。
二.合作探究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学习《我的中国心》并思考。
蜀道难导学案(学生用)1
【练习案】——及时反思,归纳提升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B.可以横绝峨眉巅C.地崩山摧壮士死 D.可怜飞燕倚新妆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及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中有“,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抒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
5.李白浪漫主义诗句欣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猫 导学案(学生用)
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8)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2012年初一语文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班级姓名教师评价
课题:猫(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回顾内容】
1.我”和家人对三次养猫的态度怎样?
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③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5.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第9课《木兰诗》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1
第9课《木兰诗》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木兰诗》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力量。
学习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第一课时一、导入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
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编的《》(乐府双璧另一:《》),属于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机杼()(织布梭子)可汗()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缰绳)燕山()胡骑()(战马)戎机()(军事)朔气()(北方)金柝()(打更用的梆子)红妆()(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穿)傍地走()(贴着)三.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当户惟可汗市但朔气金柝铁衣明堂策勋强不用郭著帖花黄扑朔迷离安能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五.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段)写。
第二部分(第段),写。
第三部分(段),写。
第四部分(第段),。
六、分析第一部分。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七、小结。
小学美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美术导学案(学生用)模板一、课程名称:美术课二、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技巧2.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3. 基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使用方法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艺术品或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示范不同线条和形状的绘画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铅笔、彩色笔等工具,在纸上练画出不同线条和形状。
4. 色彩研究:讲解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主色、辅色等概念,示范色彩的混合和运用方法。
5. 创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主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想法和感受。
五、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线条的准确性、形状的多样性和色彩运用的恰当性等方面。
2. 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和教具:提供合适的美术教材和教具,如绘图纸、铅笔、彩色笔等。
2. 艺术品图片:准备一些经典的艺术品图片,用于导入课程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创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需要注意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3.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欣赏,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以上就是本节美术课的导学案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1:观看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用抽 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实验2: 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 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合作探究
体中传播的最快,在 ■体中传播得最慢;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
再次传入我们耳朵而听到的声音。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
原声晚
以上人们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回
声只能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知识点四:人耳听声
人耳听声音的过程•外界传采的声音•首先引起耳朵 中的 _________ 动,这种振动经过 ________ 其他组织传给 ________ •最后 巴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听到了 声音。
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 碍,人都会 ____ ,但是若只是传导障碍,又可以设法用 其他途径把振动传递给 _________ •人也能听到这个声音。
声音通过人的 ______、__________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科学上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称为 。
‘
探究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
1、 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颈前喉头部分的情况。
2、 听吹哨子时发出的声音,思考是怎么发出的声音。
3、 观察音叉和鼓的发声情况。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
_______ 也停止。
思考: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A. 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 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4.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5.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
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 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________________ 生并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入考生耳中的.
7.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唐诗《枫桥夜
泊》中的诗句,其中的钟声是从寒山寺发出,通过传到客船的;若停
泊在河面上的客船以流水为参照物,则客船是的(填“运
动”或“静止”).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