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条件的选择
(完整word版)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一、单项选择题:1.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KCl含量时,K2CrO4指示剂用量过多将产生A、正误差B、平行结果混乱C、负误差D、使终点颜色更敏锐E、无影响2.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 含量时,要求溶液的PH值在6.5~10。
5范围内,如酸度过高则A、AgCl沉淀不完全B、AgCl沉淀易形成胶状沉淀C、AgCl对Cl-的吸附力增强D、Ag2CrO4沉淀不易形成E、AgCl沉淀对Ag+离子的吸附力增强3.下列离子能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的是A、Cl-B、Ag+C、Ba2+D、SCN—E、I-4.用铁铵矾指示剂测定氯化物时,为防止沉淀的转化,在加入过量的AgNO3滴定液后,应加入一定量的A、NaHCO3B、硝基苯C、硝酸D、硼砂E、CaCO35.用吸附指示剂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测定氯化物时应选用的指示剂为A、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署红C、荧光黄D、甲基紫E、以上四种均可6.AgNO3滴定液应贮存于A、白色容量瓶B、棕色试剂瓶C、白色试剂瓶D、棕色滴定管E、棕色容量瓶7.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NaCl含量时,其滴定终点的颜色是A、黄色B、白色C、淡紫色D、砖红色E、黄绿色8.AgCl比Ag2CrO4先沉淀的原因是A、AgCl颗粒比Ag2CrO4小B、 AgCl颗粒比Ag2CrO4大C、AgCl溶解度比Ag2CrO4小D、 AgCl溶解度比Ag2CrO4大E、 AgCl溶解积比Ag2CrO4小9.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NaCl含量时,在化学计量点前AgCl沉淀优先吸附的是A、Ag+B、Cl—C、荧光黄指示剂阴离子D、Na+E、NO3—10.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NaCl含量,选用最佳指示剂是A、署红B、二氯荧光黄C、二甲基二碘荧光黄D、甲基紫E、以上四种均可11.用银量法测定溴化物最好应选用的指示剂是A、溴酚蓝B、曙红C、荧光黄D、二甲基二碘荧光黄E、铁按矾12.用AgNO 3滴定氯化物,以荧光黄为指示剂,最适宜的酸度条件是A 、pH7~10B 、pH4~6C 、pH 2~10D 、pH 1.5~3。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条件的选择
S0称为物质的分子溶解度或固有溶解度。 溶解达到平衡时,MA的溶解度S: S=S0+[M+]=S0+[A-]
各种难溶化合物的S0相差很大。 在计算溶解度时必须加以考虑。
许多沉淀的S0较小,计算溶解度时,一般可忽略
当难溶化合物的S0较大时(即MA(水)的离解度较小),
S0的影响。 S = [M+] = [A-]
【例】
纯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
S=[Ba2+]=[SO42-]=Ksp1/2=1.0×10-5(mol· -1) L
加过量H2SO4,使沉淀后溶液[SO42-]=0.010 mol/L
,则溶解度为:
S=[Ba2+]=Ksp/[SO42-]=1.1×10-8(mol· -1) L
沉淀溶解度降低1000倍。
(五)必要时进行再沉淀。无定形沉淀一般含杂质的 量较多,如果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应当进行再沉 淀。
三、均匀沉淀法 消除局部过浓现象。 【方法】先控制一定条件,使沉淀剂不能立刻与 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 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均匀产生,使得沉淀在整个 溶液中缓慢、均匀析出。可获得颗粒较大、吸附 杂质少、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
Ksp = [M][A] = [M’]/M × [A’]/A
Ksp’=[M’][A’]= Ksp M A
Ksp’称为条件溶度积。因为副反应系数 M、 A 均大于1,故Ksp’ > Ksp。
S副反应
= [M’] = [A’] = Ksp’1/2 = (Ksp M A)1/2
S副反应 > S理论
沉淀条件的选择
一、 沉淀的类型:晶形沉淀、凝乳状沉淀和无定 形沉淀。主要区别是颗粒的大小。 无定形沉淀 二、沉淀的形成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条件的选择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条件的选择8.4.1沉淀的类型在分量分析法中,为了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要求沉淀尽可能具有易于过滤和洗涤的结构。
按照沉淀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可粗略地分为以下三类。
1.晶形沉淀晶形沉淀体积小,颗粒大,其颗粒直径在0.1~1um,内部罗列较规章,结构紧密,比表面积较小,易于过滤和洗涤。
如用普通办法得到的SaSO4沉淀。
2.无定形沉淀无定形沉淀又称为胶状沉淀或非晶形沉淀,是由细小的胶体微粒凝结在一起组成的,体积浩大,颗粒小,胶体微粒直径普通在0.02um以下,无定形沉淀是杂乱疏松的,比表面积比晶形沉淀大得多,简单吸附杂质,难以过滤和洗涤。
X衍射法证实,普通状况下形成的无定形沉淀并不具有晶体的结构。
如Fe2O3·nH2O沉淀。
3.凝乳状沉淀凝乳状沉淀也是由胶体微粒凝结在一起组成的,胶体微粒直径在0.02~0.1um,微粒本身是结构紧密的极小晶体。
所以,从本质上讲,凝乳状沉淀也属晶形沉淀,但与无定形沉淀相像,凝乳状沉淀也是疏松的,比表面积较大,如AgCl沉淀。
生成的沉淀属于哪种类型,首先取决于沉淀的性质,同时也与形成沉淀时的条件以及沉淀的预处理疏远相关。
以上三类沉淀的最大差别是沉淀颗粒的大小不同,分量分析中最好能避开形成无定形沉淀。
由于它的颗粒罗列杂乱,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子,体积特殊浩大,形成疏松的絮状沉淀,所以在过滤时速度很慢,还会将滤纸的孔隙阻塞。
而且,因为比表面积特殊大,带有大量杂质,很难洗净。
相比之下,凝乳状沉淀在过滤时并不阻塞滤纸,过滤的速度还比较快,洗涤液可以通过孔隙将沉淀内部的表面也洗净。
在沉淀分量分析中,希翼得到的是晶形沉淀,有较大的颗粒,无定形沉淀要紧密,这样便于洗涤和过滤,沉淀的纯度要高。
所以了解沉淀的溶解度、纯度以及沉淀条件的挑选对沉淀分量分析是很重要的。
8.4.2沉淀条件的挑选在分量分析中,为了获得精确的分析结果,要求沉淀彻低、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并削减沉淀的溶解损失。
普通化学 第八章 沉淀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没有CaSO4沉淀生成。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例:计算298K时,AgCl在0.01 mol·L-1NaCl溶液
对于一任意组成为AmBn形式的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 中有以下的平衡:
溶解
AmBn(s) 沉淀
mAn+(aq) + nBm–(aq)
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标准平衡常数有下列一般的形式:
KspӨ (AmBn) = {c(An+)/cӨ}m ·{c(Bm–)/cӨ}n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溶度积是一个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 同样存在下列关系: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公式适用于难溶强电解质,不适用于难溶弱电解质
和易水解的难溶电解质。
类型 难溶电解质 AgCl
Ksp
1.77×10-10
s/(mol·L-1)
1.33×10-5
AB
AgBr
AgI
5.35×10-13 8.52×10-17
7.33×10-7 9.25×10-9
AB2
MgF2
A2B
Ag2CrO4
使沉淀溶 解度增大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一、溶度积规则
——用于判断沉淀平衡移动方向
溶解
AmBn(s) 沉淀
mAn+(aq) + nBm–(aq)
反应商 (离子积)
Q (AmBn)
=
{c(An+)/cӨ}m ·{c(Bm–)/cӨ}n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当Q<KspӨ,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沉淀会溶解, 直到溶液达饱和, Q = KspӨ 当Q=KspӨ,沉淀溶解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溶液为饱和溶液。 当Q>KspӨ,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有沉淀生成, 直至Q = KspӨ。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二章沉淀滴定和重量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二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违反无定形沉淀条件的是()A. 在浓溶液中进行B. 在不断搅拌下进行C. 陈化D. 在热溶液中进行2.下列不属于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要求的是()A.沉淀的溶解度小B.沉淀纯净C.沉淀颗粒易于过滤和洗涤 D.沉淀的摩尔质量大3.指出下列哪一条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A.沉淀作用宜在较稀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地搅拌作用下加入沉淀剂C.沉淀应陈化 D.沉淀宜在冷溶液中进行4.在重量法测定硫酸根实验中,硫酸钡沉淀是()A.非晶形沉淀B.晶形沉淀C.胶体D.无定形沉淀5.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A.浓、冷、慢、搅、陈 B.稀、热、快、搅、陈C.稀、热、慢、搅、陈 D.稀、冷、慢、搅、陈6.用 SO42-沉淀 Ba2+时,加入过量的 SO42-可使 Ba2+沉淀更加完全,这是利用()A.络合效应B.同离子效应 C.盐效应D.酸效应7.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A.后沉淀 B.吸留 C.包藏 D.混晶8. 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9.下列哪些要求不是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A.要稳定B.颗粒要粗大C.相对分子质量要大D.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10. 恒重是指样品经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称得的重量之差小于()。
A. 0.1mgB. 0.1gC. 0.3mgD. 0.3g11. 有利于减少吸附和吸留的杂质,使晶形沉淀更纯净的选项是()A.沉淀时温度应稍高B. 沉淀完全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陈化C.沉淀时加入适量电解质D. 沉淀时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12.重量分析中,依据沉淀性质,由()计算试样的称样量。
A.沉淀的质量B.沉淀的重量C.沉淀灼烧后的质量D.沉淀剂的用量13.在重量分析中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因素是()。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条件的选择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条件的选择5.3沉淀的类型及沉淀条件的选择5.3.1沉淀的类型按颗粒大小分的不同,可将沉淀粗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晶形沉淀;另一类是无定形沉淀,或称非晶形沉淀或胶状沉淀。
晶形沉淀的颗粒直径约为0.1-1mm,构晶离子排列规则、结构紧密,例如BaSO4。
无定形沉淀颗粒直径小于0.02mm,沉淀颗粒无规则堆积,沉淀疏松含水多,体积大,例如Fe2O3・nH20。
介于晶形沉淀与无定形沉淀之间的是凝乳状沉淀,它颗粒大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例如AgCl。
沉淀属于何种类型,由沉淀性质决定,但沉淀条件也起很大的作用。
如沉淀的颗粒大小与进行沉淀反应时构晶离子的浓度有关。
5.3.2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过程中,首先是构晶离子在过饱和溶液中形成晶核,然后进一步成长为按一定晶格排列的晶形沉淀。
1.晶核的形成晶核的形成有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两种情况。
(1)均相成核:是由构晶离子互相缔合而成的晶核。
如硫酸钡沉淀的晶核是Ba2 +与SO42-缔合,形成BaSO4、(Ba2SO4)2+和[Ba(SO4)2]2+等等多聚体。
这些是结晶体的胚芽。
形成晶核的基本条件必须是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即形成晶核时溶液的浓度Q要大于该物质的溶解度s。
⑵异相成核:溶液中存在微细的其它颗粒,如尘埃、杂质等微粒,在沉淀过程中,它们起着晶核的作用,诱导沉淀形成。
2.聚集与定向过程在形成晶核后,溶液的构晶离子不断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积在晶核表面,使晶核逐渐长大成为沉淀的微粒,沉淀微粒又可聚集为更大的聚集体,此过程称为聚集过程。
在聚集过程的同时,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而形成晶体,此过程称为定向过程。
沉淀类型与聚集过程和定向过程的速度有关。
如果聚集速度大于定向速度,晶体未能定向排列,就堆聚在一起,因而得到的是无定形沉淀。
如果定向速度大于聚集速度,构晶离子得以定向排列,形成晶形沉淀。
聚集速度主要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有关,定向速度主要与沉淀物质的性质有关,例如极性较强的盐类,一般具有较大的定向速度。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0-1 溶度积原理教学目的及要求:1. 理解溶度积常数。
2. 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3. 掌握溶度积规则。
4.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1.溶度积常数。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溶度积规则。
教学难点:溶度积常数。
一、溶度积常数溶解AgCl (s )⇌ Ag +(aq ) + Cl -(aq )沉淀)()(Cl Ag AgCl sp ΘΘΘc /c c /c K -+⋅=, ΘAgCls p,K 称为AgCl 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A m B n (s )⇌mA n+(aq ) + nB m -(aq )不考虑Θsp K 的量纲时,nm c c K -+⋅=m n BA sp 注:(1)K sp 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也与温度有关,而与离子浓度改变无关。
(2)在一定温度下,K sp 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的溶解能力和生成沉淀的难易。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溶解度和溶度积都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单位统一时,可以相互换算。
一般地:A m B n (s )⇌mA n+(aq ) + nB m -(aq ) 设溶解度为Smol/L 时,则nm nmSn m Ksp +=例 25℃时,AgBr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33 × 10-4g·L -1,求该温度下AgBr 的溶度积。
例 25℃时,AgCl 的K sp 为1.8 × 10-10,Ag 2CO 3的K sp 为8.1 × 10-12,求AgCl 和Ag 2CO 3的溶解度。
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不一定也大,这与其类型有关。
三、溶度积规则在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次方的乘积称为离子积,用符号Q i 表示,A mB n (s)⇌mA n+ + nB m -nBm A m n -+⋅=c c Q i ①Q i <K sp 时,为不饱和溶液,若体系中有固体存在,固体将溶解直至饱和为止。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十三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滴定过程中荧光黄指示剂颜色变化
滴定前黄绿色
滴定中
滴定终点粉红色
19:46
滴定条件:
1.保持沉淀的溶胶状态:加入糊精或淀粉溶液 2.控制溶液酸度:滴定必须在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3. 滴定中应避免强光照射 4. 选择适当的吸附指示剂 按胶体微粒对指示剂离子的吸附能力应略小于其对待测离子的吸 附能力来选择指示剂 AgX 沉淀对几种离子吸附能力的次序: I−>SCN−>Br−>曙红>Cl−>荧光黄 >曙红>Cl 应用范围: Cl− 、Br− 、I− 、 SCN− 、SO4
19:46
二、溶度积规则
• 在同一难溶电解质溶液中,Ksp和Q有如下 在同一难溶电解质溶液中,K 规则: (1)Q﹤Ksp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 (2)Q = Ksp饱和溶液,平衡状态; (3)Q﹥Ksp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 上述关系是沉淀生成、溶解、转化的判据
19:46
三、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19:46
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
牙齿表面釉质是一种难溶的矿物质[Ca5(PO4)3(OH)] ,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口腔内食物(如糖) 发酵 有机酸 如乳酸 H+ +
Ca5(PO4)3(OH)
氟化物牙膏
5Ca2+ +
+ F-
3PO43- + OH平 衡 右 H2O 动 移
更难溶
Ca5(PO4)3F
2−
、Ag+等
19:46
常用的吸附指示剂
指示剂 荧光黄 二氯荧光黄 曙红 溴甲酚绿 被测离子 Cl−,Br−,I− Cl−,Br−,I− SCN−, Br−,I− SCN− 滴定剂 AgNO3 AgNO3 AgNO3 AgNO3 滴定条件(pH) 滴定条件(pH) 7~10 4~10 2~10 4~5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学习要求:
1.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利用溶度积原
理判断沉淀的生成及溶解。
3.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 4.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及主要应用。
5.1 沉淀溶Leabharlann 平衡一、溶度积常数1、溶度积常数(K ø sp)表达式 难溶电解质(大约小于0.01克/100克水,实际 是强电解质)其饱和溶液在水中存在溶解和沉 淀平衡,例如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反应: BaSO4(s) ←→ Ba2+ (aq) + SO42-(aq) 该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ø sp=[Ba2+]·[ SO42-]
书例5-5
3、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以BaSO4为例,设其溶解度为s,得与KӨsp的关系: BaSO4(s) ←→ Ba2+ (aq) + SO42-(aq) 平衡时 s s 得:K Өsp=s2 所以:s=(K Өsp)1/2 Ag2CrO4 ←→ 2 Ag ++ CrO2平衡时 2s s 得:KӨsp=(2s)2· s 所以:s=(KӨsp/4)1/3
注意:溶度积表达式中,离子浓度均用物质的量浓度,故互算时溶 解度需换成物质的量浓度。
难溶电解质需一步完全解离,其离子在溶液中不发生水解、聚合、 配位等反应。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1. 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因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
设AgCl在0.10 mol· L-1的NaCl中溶解度为S,由反应式得: AgCl ←→ Ag++ Cl- 平衡时 S S+0.10 得:K ø sp=S(S+0.10) 而S << 0.10 所以:K ø sp=S×0.10 ,S= 10K ø sp
【知识解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 沉淀的溶解(1)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得Q<K sp,从而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实例:医疗上选用BaSO4而不是BaCO3作为钡餐的原因BaSO4(s)Ba2+(aq)+SO42-(aq)BaCO3(s)Ba2+(aq)+CO32-(aq)(3)沉淀溶解的方法加入酸,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如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CaCO3(s)Ca2+(aq)+CO2-3(aq)Ca2+(aq)+2HCO-3(aq),总反应可以写成CaCO3+CO2+H2O Ca2++2 HCO-3,经年累月,就形成了美丽的溶洞加入盐溶液,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如Mg(OH)2可溶于NH4Cl溶液中:Mg(OH)2(s)Mg2+(aq)+2OH-(aq),当加入NH4Cl溶液时,NH+ 4+OH-NH3·H2O,c(OH-)减小,Q[Mg(OH)2]<K sp[Mg(OH)2],使沉淀溶解平衡向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某试剂,使溶液中某种离子因形成稳定配合物而使其浓度减小,从而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如AgCl可溶于浓氨水中: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如有些金属硫化物(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故将CuS投入稀HNO3中,由于S2-能被稀HNO3氧化,使平衡CuS(s)Cu2+(aq)+S2-(aq)向右移动,则CuS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S+8HNO3(稀)===3Cu(NO3)2+3S+2NO↑+4H2O2 沉淀的生成(1)沉淀的生成条件:Q>K sp。
5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法1 无机及分析化学 谢燕
二、分步沉淀
一个体系中同时存在多种离子,逐渐加入一种沉淀剂均可使 这些离子沉淀时,沉淀有先有后,这种同一溶液中,发生先后 沉淀的现象,称分步沉淀。
) 先后沉淀的原则是:离子积(Q)首先达到溶度积( K sp
的难溶电解质先沉淀。
如果溶液中被沉淀离子浓度相同,则同类型电解质,沉淀 剂浓度用量最小的先沉淀。
就会增大,因此在利用同离子效应降低沉淀溶解度时,应考虑到 盐效应的影响,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
三、酸效应
以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为例 [c(Mn+)/cθ ]· [c(OH-)/
c(OH - )/c= n
M(OH)n(s)== Mn+ + nOH]n
K = sp [M (OH )n ]
cθ
K sp ( M (OH ) n )
Cl-离子开始沉淀时 c(Cl- ) = 0.1 mol·L-1
C(Ag+)
-15 mol·L-1 = —— = 1.5 × 10 -
C(I )
Ksp
C(Ag+)=
C(Cl )
-9 mol·L-1 —— = 1.56 × 10 -
Ksp AgCl开始析出时,溶 C(I- ) = —— -8 mol·L-1 = 9.6 × 10 C(Ag+ ) 液中的I-浓度为
一、溶度积常数和溶度积规则
对难溶强电解质 如: BaSO4(s) Ba2+(aq) + SO42-(aq) —— 多相离子平衡 推广: K sp BaSO4 [c Ba 2 / c ] [c SO4 2 / c ]
K sp Am Bn [ c( An ) / c ]m [c B m / c ]n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2、学业要求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解读教材在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建立之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活动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沉淀溶解平衡的三个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化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并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在对实验现象的具体解读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素养。
从宏观现象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促进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和条件对反应的调控,了解其在生活、生产和科研领域的重要作用,并能有机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化学反应平衡及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平衡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相关概念,建立了分析平衡问题对一般模型。
通过上节课对学习,也初步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并且对相应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有时难以理解。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2、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相关现象,并总结出一般规律。
【评价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探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
2、通过解释实验现象,评价学生对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六、教学方法教法:七、教学思路八、教学过程除去?问题1:根据下表,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并确定除杂流程。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所以Fe3+先生成沉淀。 ①当Fe3+沉淀完全时, 则有
得:pH=3. 20。 ②欲使Mg2+离子不生成Mg(OH)2沉淀,则: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得:pH=3. 20。 答:只要将pH控制在3.20~9.62之间,就能使Fe3+沉淀完全,而 Mg2+沉淀还没有产生。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这些离子均能与加入的同一种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并生成难溶电解 质。由于各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不同,因此析出的先后次序也不同, 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步沉淀。随着沉淀剂的加入,离子积首先达到溶度 积的难溶电解质将会先析出。
例如,在浓度均为0.010 mol/L的I-和C-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试剂,开始只生成黄色的AgI沉淀,加入到一定量的 AgNO3时,才出现白色的AgCI沉淀。在上述溶液中,开始生成A刃 和AgCI沉淀时,所需要的Ag+离子的浓度分别是:
(1)在0.10 L 0.020 mol/L BaClz中,加入0.10 L 0.020 mol/L Na2SO4;
(2)在0.10 L 0.020 mol/L BaCl2中,加入0.10 L 0.040 mol/L Na2SO4。
解:(1)由于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混合后生成等物质的 量的BaSO4沉淀,且溶液中Ba2+浓度等于BaSO4处于沉淀一且溶 解平衡时的浓度:
(2)判断能否实现沉淀的转化。 在科学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这种过 程叫沉淀的转化。沉淀的转化有许多实用的价值。例如,锅炉中的锅 垢CaSO4不溶于酸,常用Na2CO4处理,以使锅垢中的CaSO4转化 为疏松的可溶于酸的CaCO3沉淀,这样就可以把锅垢清除掉了。该 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能进行完全: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2)控制离子浓度,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一)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唯一条件是Qi>Ksp (2)在分析化学中当被沉淀离子浓度不大于
1.0×10-5mol·L-1 时认为被“沉淀完全”。 (3)沉淀剂一般过量20--50%。过多将使溶液 中离子牵制作用增强,反而使沉淀溶解。
AmBn
溶解 沉淀
mAn+ (aq) + nBm- (aq)
Ksp = cm(An+)•cn(Bm-)
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 离子浓度以其计量数为指数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 度积常数
3
2.溶度积的意义:难溶化合物的溶解能力 (1)溶度积只是温度的函数。 (2)溶度积的数值可查表获得。(见附录)P276页 (3)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溶解程度,可通过比较其 溶度积常数大小判断。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
c(Ag+)为: c(Ag+ )
Ksp
c(CrO
24
)
1.11012 0.001
3.3105 (mol L-1)
根据溶度积规则,当c(Ag+)>3.3×10-5 mol·L-1时才会 有铬酸银沉淀析出。
10
例2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生成氯化 银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0.010 mol·L-1,问此时溶液中银离子是否沉淀完全? Ksp(AgCl)=1.8×10-10
解:Ag+ + Cl-
AgCl ↓
已知c(Cl-)=0.010 mol·L-1,根据溶度积规则,这时残
沉淀反应及沉淀溶解平衡
Qc > Ksp
Qc = Ksp
Qc < Ksp
例:等体积的0.2mol· L–1的Pb(NO3)2和0.2mol· L–1 KI
水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PbI2沉淀? PbI2(s) = Pb2+(aq) + 2I–(aq) KspӨ = [Pb2+][I–]2 = 1.4 × 10–8 Qc = c(Pb2+) · c(I–)2 = 0.1 × (0.1)2 = 1 × 10–3 >> KspӨ 会产生沉淀
(2) c(Ca2+)=0.001mol· L–1,c(SO42–)=0.001 mol· L–1
Qc = c(Ca2+)/cӨc(SO42–)/cӨ= 1 10–6 Ksp 没有CaSO4沉淀生成。
例:50 mL含Ba2+离子浓度为0.01 mol· L–1的溶液与 30 mL浓度为0.02 mol· L–1的Na2SO4混合,是否生成 BaSO4 沉淀?反应平衡后溶液中的 Ba2+ 浓度为多少? 解:混合后溶液总体积80mL,则混合后各物质浓度 为:
BaSO4(s)
溶解 沉淀
Ba2+(aq) + SO42–(aq)
多相平衡体系,平衡时: Ksp= c(Ba2+)/c c(SO42– )/c Ksp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 平衡状态即为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
对于一任意组成为 AmBn 形式的难溶电解质,在水溶
液中有以下的平衡:
c(Ba2+) = (0.01 50 ) / 80= 0.00625 mol· L–1,
c(SO42–) = (0.02 30 ) / 80= 0.0075 mol· L–1
3.4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生成、溶解)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Mg2+(aq) + 2OH-(aq) + H+
H2O
解释:对于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H+与OH-反应,使c(OH-)减 小,使Q<Ksp,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只要盐酸足够,沉淀完全溶 解。
教学过程
沉淀溶解方法总结:
① 酸溶法:如CaCO3溶于盐酸,Al(OH)3、Cu(OH)2溶于强酸等。 ② 盐溶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
二、沉淀的溶解
查阅资料可知:锅炉内水垢 主要成分有Mg(OH)2、CaCO3、 CaSO4 等。
请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解释去除水垢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 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Mg(OH)2(s) CaCO3(s)
课堂练习
典例1. 已知常温下CaCO3的Ksp=3.4×10-9,CaSO4的Ksp=4.9×10-5,将CaCO3与
CaSO4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产生CaCO3沉淀 B.产生等量的CaCO3和CaSO4沉淀 C.产生的CaSO4沉淀更多 D.产生的CaCO3沉淀更多
【答案】C 【解析】AgCl和Ag2CrO4的阴、阳离子配比类型不同,不能直接利用Ksp来比较二者溶解能力的 大小,所以只有C项正确;其余三项叙述均错误。若用溶度积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是同类型的 难溶电解质,否则不能直接比较。
课后小任务
思考:龋齿俗称蛀牙,是口腔的常见病之一。那么,龋齿是怎样发生的呢?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生成、溶解)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沉淀和溶解平衡
(三) 溶度积规则
2、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沉淀生成的条件:Qi>Ksp
例:[CaCl2]=0.02mol/L,与[Na2CO3] =0.02mol/L等体积混合,
是否有沉淀生成?
解:混合后,[
Ca2+]
=
0.01mol/L,[
CO
2 3
]
=
0.01mol/L
Qi
=
[Ca2+]·[CO
如AgCl,CaCO3 如Mg(OH)2 ,Ag2CrO4 如 Fe(OH)3,Ag3PO4 如Bi2S3,Ca3(PO4)2
沉淀和溶解平衡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2、Ksp和S的区别与联系
(1)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越大则溶解度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 电解质,则不能用Ksp的大小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经过换算才能得出结论。
2 3
]
=
1×10–4
查表: Ksp(CaCO3)= 4.73沉淀生成。
沉淀和溶解平衡
(三) 溶度积规则
2、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例:向0.50L 0.10mol/L的氨水中加入等体积的0.50mol/L MgCl2,问:
(1)是否有Mg(OH)2的沉淀生成?
AgCl(s)
Ag+(aq) + Cl–(aq)
当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它是多相平衡。其平衡关系为: Ksp(AgCl) = [Ag+]·[Cl–]
对于一般沉淀反应: AnBm(s)
nAm+(aq)+mBn–(aq) Ksp= [Am+]n·[B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热溶液中进行沉淀,使沉淀的溶解度略有增 加,可降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为防沉淀热溶 解损失,应在沉淀完成后,冷却后过滤。 ( 四 ) 陈化 沉淀完毕后,让沉淀和溶液一起放置 一段时间。可使沉淀晶形完整、纯净、粗大晶体 长大。加热和搅拌可缩短陈化时间。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一般溶解度很小,溶解损失可忽 略不计。主要考虑减少杂质吸附和防止形成胶体 溶液。 (一 ) 在较浓的溶液进行沉淀,加入沉淀剂的速度 可适当加快。沉淀完毕后,立刻加入大量热水冲 稀并搅拌,使被吸附的部分杂质转入溶液。 (二) 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可防止胶体生成,减少 杂质的吸附作用,并可使生成的沉淀紧密些。 (三)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以防止胶体溶液的 生成。但加入应是可挥发性盐类如铵盐等。 (四)不必陈化。
(二)后沉淀现象
沉淀放置过程中,溶液中杂质离子慢慢沉淀到沉
淀上的现象,称为后沉淀现象。
如在 Cu 2+ 、 Zn 2+ 的酸性溶液通入 H 2 S 最初得到的
CuS↓并不夹杂ZnS。但若↓与溶液长时间接触,由 于CuS↓表面吸附溶液的S2-,使↓表面 [S2-]增加,当 [Zn2+]×[S2-] > Ksp,ZnS时,在CuS↓表面析出ZnS沉 淀。
纯水可不考虑离子强度引起活度系数的减小。
溶解度的大小是选择适宜沉淀剂的重要依据。
对于其它类型MmAn的沉淀:
s m n
K sp m n
m n
适用于构晶离子无任何副反应。
(三)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当有副反应发生,构晶离子有多种型体存在, 设其各型体的总浓度分别为[M’]及[A’] :
(二)活度积和溶度积 aM+aA- / aMA(水)= K2Biblioteka 得:aM+×aA- =
K2S0 = Kap
Kap称为活度积常数,简称活度积。
aM+aA-=γM+[M+]γA-[A-]=Kap ……活度积
[M+][A-]=Kap/γM+γA- = Ksp …… 溶度积
溶度积大小随溶液离子强度变化。若电解质浓度 增大,则离子强度增大,活度系数减小,溶度积 增大,因而沉淀的溶解度也会增大。 沉淀溶解度:S = [M+]=[A-]=(Kap/γ[M+]γ[A-] )1/2 = Ksp1/2
第一节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一)溶解度和固有溶解度 难溶化合物 MA 在水中部分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时: MA(固) = MA(水)= M+ + A固体 MA 的溶解部分,以 M + 、 A - 状态和 MA 分子 状态存在。 ɑMA(水)= [MA](水)= S0
(五)必要时进行再沉淀。无定形沉淀一般含杂质的 量较多,如果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应当进行再沉 淀。
三、均匀沉淀法 消除局部过浓现象。 【方法】先控制一定条件,使沉淀剂不能立刻与 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 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均匀产生,使得沉淀在整个 溶液中缓慢、均匀析出。可获得颗粒较大、吸附 杂质少、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
【例】
纯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
S=[Ba2+]=[SO42-]=Ksp1/2=1.0×10-5(mol· L-1)
加过量H2SO4,使沉淀后溶液[SO42-]=0.010 mol/L
,则溶解度为:
S=[Ba2+]=Ksp/[SO42-]=1.1×10-8(mol· L-1)
沉淀溶解度降低1000倍。
Ksp = [M][A] = [M’]/M × [A’]/A
Ksp’=[M’][A’]= Ksp M A
Ksp’称为条件溶度积。因为副反应系数M、A 均大于1,故Ksp’ > Ksp。
S副反应
= [M’] = [A’] = Ksp’1/2 = (Ksp M A)1/2
S副反应 > S理论
沉淀条件的选择
一、 沉淀的类型:晶形沉淀、凝乳状沉淀和无定 形沉淀。主要区别是颗粒的大小。 无定形沉淀 二、沉淀的形成
构晶离子
成核作用 均相成核 异相成核
晶核
长大
沉淀颗粒 晶形沉淀
晶形沉淀:直径0.1~1um;特点:离子有规则排列, 结构紧密,易沉降。 无定形沉淀:直径0.02μm以下;特点:离子排列 杂乱无章,结构疏松,体积庞大,难沉降。 凝乳状沉淀:直径0.02-0.1μm;特点:性质介于上 述两者之间。
表面吸附有选择性,选择吸附的规律是:
(1) 第一吸附层吸附选择性:构晶离子首先被吸附。 其次,是与构晶离子大小相近,电荷相同的离子 容易被吸附。
(2) 第二吸附层吸附选择性:吸附离子价数越高越 容易被吸附;与构晶离子生成难溶化合物或离解 度较小的化合物的离子也容易被吸附。 (3) 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吸附力越强。
【例】沉淀BaSO4,溶液含NO3-、Cl-、Na+和H+: 稀硫酸量不足时,BaSO4↓先吸附Ba2+带正电,再 吸附NO3-,因为Ba(NO3)2的溶解度小于BaCl2。 稀H2SO4过量时,BaSO4↓先吸附SO42-而带负电, 再吸附Na+,因为Na2SO4溶解度比H2SO4小。
吸附杂质量多少,与下列因素有关:
(1)沉淀总表面积愈大,吸附杂质的量愈多。 (2)杂质离子浓度愈大,被吸附的量愈多。 (3)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愈高,吸附杂质量愈少。 减小表面吸附的方法: (1)适当提高溶液温度 (2)洗涤沉淀,这是减少表面吸附的有效方法。
2.吸留与包夹:沉淀过程,若沉淀剂浓度较大、 加入速度较快时沉淀迅速长大,先吸附在沉淀表 面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就陷入沉淀晶体 内部,这种现象称为吸留。若留在沉淀内部的是 母液,则称为包夹。这种现象造成的沉淀不纯是 无法洗去的。
(三)酸效应 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当酸度增大时,组成沉淀的阴离子与 H + 结合,降 低了阴离子浓度, A(H) 增大,使沉淀的溶解度增 大。酸度降低时,则组成沉淀的金属离子发生水 解,形成带电荷的氢氧络合物如Fe(OH)2+、 A1(OH) 2+降低了阳离子浓度而增大沉淀的溶解度。 酸效应 S酸效应 = (Ksp A(H))1/2 A(H) >1 M(OH) > 1
3.生成混晶:如果杂质离子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 电子层结构相同,而且所形成的晶体结构也相同, 则它们能生成混晶。常见混晶有BaSO4和PbSO4, MgNH4PO4· 6H2O和MgNH4AsO4· 6H2O,AgC1和 AgBr 等。混晶污染严重。改变沉淀条件、洗涤、 陈化,甚至重结晶,效果都不理想。最好是分离 杂质。
水解效应 S副反应 = (Ksp M(OH))1/2 S酸效应 > S理论
【例】计算 Cu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1)不考虑 S2-的水解。(2)考虑S2-的水解。 解:(1)设不考虑S2-的水解时CuS的溶解度为S1 S1=[Cu2+]=[S2-]=Ksp1/2=2.4×10-18(mol· L-1) (2)考虑S2-水解,CuS的溶解度为S2: S2-+H2O=HS-+OH HS-+H2O=H2S+OHCuS溶解度很小,产生[OH-]很小,不会引起溶 液pH改变,S2=(KspS(H))1/2=3.7×10-14(mol· L-1) S2/S1=1.5×104(倍) 可见由于水解作用使的溶解度增大了一万多倍。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酸效应和络合效应。另外,温度、介质、晶体颗 粒的大小等对溶解度也有影响。
(一)同离子效应
S↘
为减少溶解损失,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 入过量沉淀剂,以增大构晶离子 (与沉淀组成相同 的离子 )的浓度,从而减小沉淀的溶解度。这一效 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四)络合效应 沉淀构晶离子参与络合反应使沉淀溶解度增 1/2 大的现象。 S = ( K ) 副反应 sp M A 【例】计算 AgBr 在 0.10mol· L -1NH 3溶液的溶解度 为纯水中的多少倍? 解 : (1)纯水中:S1=Ksp1/2=7.1×10-7(mol· L-1) (2)0.10mol· L-1NH3溶液中:S2=(Ksp Ag(NH3))1/2
(二)盐效应 过量太多的沉淀剂,除了同离子效应外,还会 产生不利于沉淀完全的其他效应,如盐效应。 盐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强电解质浓度增大,离子 强度增大,活度系数减小,沉淀溶解度增大。 S=[M+]=[A-]=(Kap/γ[M+]γ[A-] )1/2 若溶液存在非共同离子的其他盐类,盐效应的 影响必定更为显著。
三、沉淀条件对沉淀类型的影响
冯· 韦曼(van
Weimarn)以BaSO4沉淀为对象,发 现,沉淀颗粒大小与形成沉淀的初速度有关,而 初速度又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
形成沉淀的初速率V=K(C-S)/S
式中C为加入沉淀剂时溶质的瞬间总浓度,S为 沉淀的溶解度,C-S为沉淀开始时的过饱和程度。 (C-S)/S为相对过饱和度,此数值越大,生成晶核 的数目就越多。K为常数,它与沉淀的性质、介质、 温度等因素有关。
-1 Ag(NH )=1+β1[NH3]+β2[NH3]2=1.7×105mol· L 3
故, S2=2.9×10-4(mol· L-1) S2/S1=4.1×102 ,溶解度增大约400倍!
(五)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1.温度的影响:溶解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因此, 沉淀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二、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一)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
(二)降低易被吸附的杂质离子浓度 (三)选择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洗涤: 洗涤剂必须是 在灼烧或烘干时容易挥发除去的物质。 (四)及时进行过滤分离,以减少后沉淀。 (五)进行再沉淀:对除去吸留杂质特别有效。 ( 六 ) 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沉淀吸附与沉淀颗粒 大小、类型,温度和陈化等有关,要选择适宜的 沉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