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讲义
基础巩固篇第一讲平行线及其判定思维导图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用符号“∥”表示.2. “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称为“三线八角” ,这八个角中,同位角有四对,内错角有两对,同旁内角有两对.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根据定义判定;(2)三个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的传递性;(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难点分析:1. 平行线必在同一平面内,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即使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2. 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性质指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要注意“直线外一点”这一条件.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通过角的关系说明直线的位置关系,实现了几何条件之间的转化,应用定理时要注意正确判断角的位置特征.例题精析例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相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 个B.2 个C.3 个D.4 个思路点拨:根据直线的性质公理、相交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后即可得解.解题过程: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两条不相同的直线若相交则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若平行则没有公共点,故错误;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共 3 个. 故选 C.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直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以及相交线的定义,属于基础概念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易错误区:两条不相同的直线除了平行外,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也可能没有公共点.例2、如图,标有角号的7 个角中共有对内错角,对同位角,对同旁内角.思路点拨:根据内错角、同位角及同旁内角的定义判断即可求得本题. 解题过程:共有 4 对内错角:分别是∠ 1和∠4,∠2 和∠5,∠6 和∠1,∠5和∠7;2 对同位角:分别是∠ 7 和∠ 1 ,∠ 5 和∠ 6 ;4对同旁内角:分别是∠ 1和∠5,∠3 和∠ 4,∠ 3和∠ 2,∠ 4和∠ 2. 方法归纳: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这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 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易错误区:同位角的边构成“ 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 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 U”形. 图形较为复杂,要注意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例3、(1)如图1,AB,CD,EF 是三条公路,且AB⊥EF,CD⊥EF.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小路OM平分∠ EOB,通往加油站N的岔道O′N平分∠ CO′ F,试判断OM与O′N 的位置关系.思路点拨:(1)根据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可证得AB∥ CD;(2)可通过构建直线OM与O′N 的同位角来得出OM∥O′ N的结论.解题过程:(1)∵ AB⊥EF,CD⊥ EF,∴ AB∥ C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如图,延长NO′与AB交于点P.∵OM平分∠ EOB,O′ N平分∠ CO′F,∴∠ EOM=∠FO′N=45° .∵∠ FO′ N=∠ EO′ P,∴∠ EOM=∠EO′P=45° .∴ OM∥ O′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易错误区:第(2)题中虽然有∠ EOM与∠ FO′N相等,但它们不是同位角,不能直接用来判定两直线平行.例4、如图,∠ ABD和∠ BDC的平分线交E,BE的延长线交CD于点F,∠ 1+∠2=90°.于点(1)求证:AB∥ CD;(2)试探究∠ 2 与∠3 的数量关系.思路点拨:(1)根据BE,DE分别平分∠ ABD,∠BDC,且∠ 1+∠2=90°,可得∠ ABD+∠ BDC=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可得两直线平行;(2)根据∠ 1+∠ 2=90°,可得∠ BED=90°,从而可得∠3+∠FDE=90°,将等角代换,即可得出∠ 3与∠2 的数量关系解题过(1)证明:∵ BE,DE分别平分∠ ABD,∠ BDC,11 ∴∠1= ∠ ABD,∠ 2= ∠BDC.22 ∵∠ 1+∠2=90°,∴∠ ABD+∠ BDC=180° . ∴ AB∥ 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 DE平分∠ BDC,∴∠ 2=∠ FDE. ∵∠ 1+∠2=90°,∴∠ BED=∠ DEF=90°. ∴∠ 3+∠ FDE=90°. ∴∠ 2+∠3=90°. 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注意题中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要理清楚.易错误区:第(2)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是等量关系,不要误认为∠2=∠3.例5、如图1,已知∠ EAC=90°,∠ 1+∠2=90°,∠ 1=∠ 3,∠ 2=∠4. 求证:(1)DE∥BC;2)若将图形改变为图2、图3,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选择一个图形予以证明;若不成立,思路点拨:(1)首先证明∠ 1+∠3+∠ 2+∠4=180°,进而证明∠ D+∠B=180°,即可解决问题;(2)在图 2 中,连结CE,证明∠ AEC+∠ACE+∠3+∠ 4=180°,即可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1)如图1,∵∠ 1=∠ 3,∠ 2=∠4,∴∠ 1+∠ 3+∠ 2+∠ 4=2(∠ 1+∠2).∵∠ 1+∠ 2=90°,∴∠ 1+∠ 3+∠ 2+∠4=180°.∵∠ D+∠ B+∠ 1+∠3+∠2+∠4=360°,∴∠ D+∠ B=180° .∴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成立. 如图,连结EC.∵∠ 1=∠ 3,∠ 2=∠4,且∠ 1+∠2=90°,∴∠ 3+∠ 4=∠ 1+∠2=90°.∵∠ EAC=90°,∴∠ AEC+∠ACE=180° -90 °=90°.∴∠ AEC+∠ACE+∠3+∠ 4=180°. ∴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中的结论仍成立.图 3 用类似方法可得DE∥ BC.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分析、判断、解答易错误图 2 通过连结EC将∠3 和∠ 4的关系用三角形联系起来是本题探究提升例、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三点(如图1),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呢(如图2)?你能发现n 条直线两两相交的规律吗?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每个图形中含有几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共有 3 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 12 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 .n 条直线中任选两条有 n (n 1) 种选法,然后在剩下的( n-2)条直线中任选一条直线作为截线共有( n-2 )2 种选法,所以 n 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 n (n 1)(n 2) 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 .2解题过程: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三点,共有 6 对对顶角, 12 对邻补角, 12 对同位角, 6 对内 错角, 6对同旁内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 12 对对顶角, 24对邻补角, 48 对同位角, 24 对内错角, 24 对同旁内角; n 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 nn-1 对对顶角, 2nn-1 对邻补角, 2nn-1 ( n-2 )对同位角, nn-1 (n-2 )对内错角, nn-1 ( n-2 )对同旁内角 .方法归纳: 对于规律题关键在于找出规律,但在找到规律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基本图形的特征 . 易错误区: 本题通过分解图形,利用“三线八角”这一基本图形解决问题,仅利用图形找角是 不容易找全的 .专项训练拓展训练A 组3. 如图,请填写一个你认为恰当的条件: ,使 AB ∥ CD.4. 如图,有下列判断:①∠ A 与∠ 1是同位角;②∠ A 与∠ B 是同旁内角;③∠ 4 与∠ 1是内错 角;④∠ 1与∠3是同位角 .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1. 如图,列条件中,能判定 DE ∥ AC 的是( 1 题)②④ ).A. ①②2. 如图,(第 8 题)5. 如图,∠ A=70°, O 是 AB 上一点,直线 CO与 AB 所夹的∠ BOC=82°,当直线 OC 绕点 O 按逆 时针方向至少旋转 °时, OC ∥ AD. 6. 如图,已知∠ 1=∠2,∠ BAC=20°,∠ ACF=80°. ( 1)求∠ 2 的度数; (2)FC 与 AD 平行吗?为什么? (3)根据以上结论,你能确定∠B 组7.在同一平面内,有 l 1,l 2,l 3,l 4四条直线,若 l 1⊥l 2,l 2⊥l 3, l 3⊥l 4, A.l B.lC.lD.l8.如图, AB ⊥ BC ,∠ 1+∠ 2=90°,∠ 2=∠3.求证: BE ∥DF.则( ) .1⊥l 3, 1∥l 3, 1∥l 3, 1∥l 4, l 2 ⊥l 4 l 2 ⊥l 4 l 1 ⊥l 4 l 2 ⊥l 4 9. 如图, BD ⊥ AC 于点 D , EF ⊥ AC 于点 F ,∠ AMD=∠ AGF ,∠1=∠ 2=35° . ( 1)求∠ GFC 的度数;(2)求证: DM ∥ BC.ABCD ,使其拐(第 7题) 走进重高1. 【柳州】如图,与∠ 1 是同旁内角的是( ) .角∠ ABC=150°,∠ BCD=30°,则().A.AB∥BCB.BC∥CDC.AB∥DCD.AB 与CD相交3. 【淄博】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4.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GHD.1)求证:CE∥ GF;2)试判断∠ AED与∠ 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 6题)高分夺冠1. 直线a,b,c 在同一平面内,①如果a⊥ b,b⊥c,那么a∥c;②如果a∥ b,b∥c,那么 a ∥ c;③如果a∥b,b⊥c,那么a⊥ c;④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相交.在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个.4.将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如图),其中∠ A=30°,∠ B=60°,∠ D=∠E=45°.1)若∠ BCD=150°,求∠ ACE的度数;2)试猜想∠ BCD与∠ A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按住三角尺ABC不动,绕顶点 C 转动三角尺DCE,试探究∠ BCD等于多少度时,CD∥ AB,并简要说明理由.(第4题)。
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浙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一、平行线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AB平行于CD,写作AB∥CD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c,c∥b∴a∥b.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在截线的同旁;2.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3同位角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小窍门:平面内的n(n大于等于3)条直线相交,可得同位角最少有2(n-1)(n-2)对。
三、平行线的判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四、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五、图形的平移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性质:(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1)分清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分析所作的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健点;(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关健点;(4)连接所作的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5)写出结论。
浙江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
一. 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公理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用符号“∥”表示。
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是平行线,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温馨提示(1)平行线必在同一个平面。
(2)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线段。
今后遇到题目中说线段或射线平行时,那就特指线段或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2.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a∥b,c ∥b,那么a∥c。
3.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即: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温馨提示(1)还可以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a∥b,c∥b,那么a∥c)来判断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二.课堂练习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1∥∠2时,一定有a∥bB.当a∥b时,一定有∠1∥∠2C.当a∥b时,一定有∠1+∠2=90°D.当∠1+∠2=180°时,一定有a∥b2.如右图所示,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
A.40°B.50°C.60°D.70°3.如图所示,已知∠ADE=∠B,FG⊥AB,∠EDC=∠GFB,求证:CD⊥AB。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课件:1.1平行线(共35张PPT)
•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 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 • ④若直线a∥b,b∥c,则c∥a.
•
A.4
B.3
C.2
D.1
17
解析:
• 【解析】①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或垂直,
•
说法错误;
•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说法错误,应为过直线外一
• (1)平面上有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请画图探究它们的交点个数; • (2)若平面内的五条直线恰有4个交点,请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图形; • (3)在平面内画出10条直线,使它们的交点个数恰好是32.
34
解析:
• 【解析】(1)如图所示.
•
(2)如图所示.
•
(3)如图所示.
35
6
解析:
• 【练】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 • (1)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与l2____;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____;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____.
• 【答案】(1)平行(2)相交(3)重合
7
1.对平行概念的理解
• 1.如图所示,D,E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 • (1)过点D作DF∥BC交AB于点F,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 • (2)量出AF,FG,GB的长度(精确到0.1 cm),你有什么发现? • (3)量出FD,GE,BC的长度(精确到0.1 cm),你有什么发现? • (4)根据(3)中发现的规律,若FD=1.5 cm,则EG=________ cm,BC=________ cm.
• 【答案】B • 【解析】 根据题意,第三条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直线各有一个交点. • 【答案】C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平行线》复习讲义
【第一章《平行线》复习】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先看图中∠1和∠5,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AB、CD的上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右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在图(1)中,像这样具有类似位置关系的角还有吗?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2与∠6,∠3与∠7,∠4与∠8也是同位角。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
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
2、再看∠3与∠5,这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之间,且3在直线EF左侧,∠5在直线EF右侧,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样,∠4与∠6也具有类似位置特征,∠4与∠6也是内错角。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
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
3、在图(1)中,∠3和∠6也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一旁像这样的一对角,我们称它为同旁内角。
具有类似的位置特征的还有∠4与∠5,因此它们也是同旁内角。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同旁内角。
图形特征:在形如“n”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
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截线的位置关系同位角两直线同侧截线的同旁内错角两直线之间截线异侧同旁内角两直线之间截线同侧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CD ∴ ∠PMA=∠MNC性质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CD ∴ ∠BMN=∠CNM性质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 AB//CD ∴ ∠AMN+∠CNM=180°1.3、平行线的判定: 几何符号语言:(1)∵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4+∠2=180°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平行线 教学课件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1
34 2
探究点二: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
例 如图所示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 得∠A=100º, ∠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各 是多少度?
∴∠1=∠4 ∵∠2+∠3=180° ∴∠1+∠3=180°
D F4 E 23
B1
C
3、如图,直线DE与BC被直线AB所截。 (1)∠1 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 (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 ∠1和∠3互补吗?为什么?
A
D
4
E
23
B1
C
4、图中,∠1与哪个角是内错角?∠1与哪个角是同旁 内角?它们分别是有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的?
D
)
)
)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想一想: 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分别是
先知道什么……、 后知道什么?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会熟练运用;
2
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 推理。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有: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
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定义. 6.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平行线定义及画法;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及平行公理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如下图,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CD或a∥b.要点诠释:(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2)互相重合的直线通常看作一条直线,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画法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①落:用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一条直角边.③推: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斜边通过已知点.④画:沿着这条斜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4.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2)今后我们用符号“∵”表示“因为”,用“∴”表示“所以”.【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正确的是:(1)(3).【总结升华】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直线a、b、c、d,如果a∥b、c∥b、c∥d,则a∥d.(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直线平行.A.1个 B .2个C.3个D.4个【答案】B2.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图的面积最大,图的面积最小.【思路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高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短,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答案】图3,图2【解析】解:因为它们的高相等,三角形的底是8,8÷2=4,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2+7)÷2=4.5;5>4.5>4;所以,图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图2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总结升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求出三角形底的一半,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进行比较,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答案】35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3. 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AC=BD;(2)∠DAC=∠BCA;(3)∠ABD=∠CDB;(4)∠ADB=∠CBD,其中能使AD∥BC的条件有().A.(1)(2)B.(3)(4)C.(2)(4)D.(1)(3)(4)【思路点拨】欲证AD∥BC,在图中发现AD、BC被一直线所截,故可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补充条件.【答案】C【解析】从分解图形入手,即寻找AD、BC的截线.【总结升华】从题目的结论出发分析所要说明的结论能成立,必须具备的是哪些条件,再看这些条件成立又需具备什么条件,直到追溯到已知条件为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答案】A提示:“方向相同”有两层含义,即路线平行且方向相同,在此基础上准确画出示意图.图B显然不同向,因为路线不平行.图C中,∠1=180°-130°=50°,路线平行但不同向.图D中,∠1=180°-130°=50°,路线平行但不同向.只有图A路线平行且同向,故应选A.4.如图所示,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的理由.【思路点拨】利用辅助线把AB、EF联系起来.【答案与解析】解法1:如图所示,在∠BCD的内部作∠BCM=25°,在∠CDE的内部作∠EDN=10°.∵∠B=25°,∠E=10°(已知),∴∠B=∠BCM,∠E=∠EDN(等量代换).∴AB∥CM,EF∥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BCD=45°,∠CDE=30°(已知),∴∠DCM=20°,∠CDN=20°(等式性质).∴∠DCM=∠CDN(等量代换).∴CM∥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M,EF∥DN(已证),∴AB∥EF(平行线的传递性).解法2:如图所示,分别向两方延长线段CD交EF于M点、交AB于N点.∵∠BCD=45°,∴∠NCB=135°.∵∠B=25°,∴∠CNB=180°-∠NCB-∠B=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又∵∠CDE=30°,∴∠EDM=150°.又∵∠E=10°,∴∠EMD=180°-∠EDM-∠E=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CNB=∠EMD(等量代换).所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升华】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四种,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问题提供的条件来灵活选取.举一反三:【:平行线及判定403102经典例题2】【变式】已知,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CDB,且∠1与∠2互余,试判断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解:AB∥CD,理由如下:∵BE平分∠ABD,DE平分∠CDB,∴∠ABD=2∠1,∠CDB=2∠2.又∵∠1+∠2=90°,∴∠ABD+∠CDB=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课件11平行线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课件 11 平行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平行线”,具体内容包括: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本章共分为两节,本节课将详细讲解第一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如铁轨、双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平行线?2. 教学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3. 例题讲解: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讲解如何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a.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就是平行线。
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同位角相等,就是平行线。
(2)计算下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c. 平行线3x4y+7=0和3x4y5=0之间的距离。
2. 答案:(1)a. 正确;b. 错误,还需满足其他条件。
(2)c. 距离为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讲义(2)
第二讲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思维导图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平移的概念: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运动,在移动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3.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难点分析:1.注意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条件与结论不同,联系是条件与结论互换位置;性质是由平行线得到角的关系,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到平行线.2.确定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3.连结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注意一定要对应点相连,连线的平行是指它们的位置关系,相等是指它们的数量关系.例题精析例1、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1~图4的变换,拼成图5,则图5的面积是().A.18B.16C.12D.8思路点拨: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图形平移后面积不变,则图5的面积可求.解题过程: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而把一个正方形从图1~图4进行变换,面积并没有改变,图5由4个图4构成,故图5的面积为4×4=16.故选B.方法归纳:本题考查图形拼接与平移的变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面积没有改变.易错误区:图5由4个图4构成,没有多也没有少,本题易误认为图5有残缺.例2、如图,CD⊥AB于点D,EF⊥AB于点F,∠DGC=105°,∠BCG=75°.试思路点拨:由∠DGC=105°,∠BCG=75°,得出∠DGC+∠BCG=180°,判定DG∥BC,得出∠1=∠DCB,由CD⊥AB,EF⊥AB,判定CD∥EF,得出∠DCB+∠2=180°,等量代换即可.解题过程:∵∠DGC=105°,∠BCG=75°,∴∠DGC+∠BCG=180°.∴DG∥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AB,EF⊥AB,∴CD∥EF(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DCB+∠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180°(等量代换).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正确运用.易错误区:注意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填写理由时不要填错.例3、某学校准备在升旗台的台阶上铺设一种红色的地毯(含台阶的最上层),已知这种地毯的批发价为每平方米40元,升旗台的台阶宽为3米,其侧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测算一下,买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分别向上向左(右)平移,构成一个长方形,先求得地毯的长度再求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解题过程:如图,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分别向上向左(右)平移,构成一个长方形,长宽分别为6.4m,3.8m.∴地毯的长度为6.4+3.8+3.8=14(m),地毯的面积为14×3=42(m2).∴买地毯至少需要42×40=1680(元).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属于基础应用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易错误区:地毯面积等于地毯长度乘以台阶宽度,注意计算时不能将地毯长度误作面积.例4、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C,D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如图,若∠ABC=120°,∠BCD=80°,求∠CDE的度数.思路点拨:由已知可得AB∥DE,过点C作CF∥AB,则CF∥DE.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F+∠ABC=180°,所以能求出∠BCF,继而求出∠DCF.又由CF∥DE,所以∠CDE=∠DCF.解题过程:如图,过点C作CF∥AB.∵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C,D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AB∥DE.∴CF∥DE.∴∠BCF+∠ABC=180°.∵∠ABC=120°,∴∠BCF=60°.又∵∠BCD=80°,∴∠DCF=∠BCD-∠BCF=20°.∴∠CDE=∠DCF=20°.方法归纳: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过点C先作AB的平行线,由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出现过点C 作CF ∥AB ∥DE 的错误.例5、已知直线l 1∥l 2,点A 是l 1上的动点,点B 在l 1上,点C ,D 在l 2上,∠ABC ,∠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不与点B ,D 重合).(1)若点A 在点B 的左侧,∠ABC=80°,∠ADC=60°,过点E 作EF ∥l 1,如图1,求∠BED 的度数;(2)若点A 在点B 的左侧,∠ABC=α°,∠ADC=60°,如图2,求∠BED 的度数(直接写出计算结果);(3)若点A 在点B 的右侧,∠ABC=α°,∠ADC=60°,如图3,求∠BED 的度数.图1 图2 图3思路点拨:(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F=∠ABE ,同理可得出∠DEF=∠CDE ,再由∠BED=∠BEF+∠DEF 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E 作EF ∥AB ,同(1)可求∠BED 的度;(3)过点E 作EF ∥l 1,根据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平分线可知∠ABE=21∠ABC=21α°,∠CDE=21∠ADC ,再由EF ∥l 1可知∠BEF=(180-21α)°.易知EF∥l 2,故∠DEF=∠CDE=30°,所以∠BED=∠BEF+∠DEF. 解题过程:(1)∵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平分线, ∴∠ABE=21∠ABC=21×80°=40°,∠CDE=21∠ADC=21×60°=30°. ∵EF∥l 1,∴∠BEF=∠ABE=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l 1∥l 2,∴EF∥l 2.∴∠DEF=∠CDE=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D=∠BEF+∠DEF=40°+30°=70°.图4(2)过点E 作EF ∥l 1,如图4.∵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平分线, ∴∠ABE=21∠ABC=21α°,∠CDE=21∠ADC=21×60°=30°. ∵EF∥l 1,∴∠BEF=∠ABE=12α°.∵l 1∥l 2,∴EF∥l 2.∴∠DEF=∠CDE=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D=∠BEF+∠DEF=21α°+30°,即∠BED=(21α+30)°. 图5(3)过点E 作EF ∥l 1,如图5.∴∠ABE=21∠ABC=21α°,∠CDE=21∠ADC=21×60°=30°. ∵EF∥l 1,∴∠BEF=(180-21α)°.又∵l 1∥l 2,∴EF∥l 2. ∴∠DEF=∠CDE=30°. ∴∠BED=∠BEF+∠DEF=(180-21α+30)°=(210-21α)°.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平行线,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角之间的倍分关系和和差关系,从而可得出结论.易错误区:图中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要注意区别,特别是第(3)题需要通过添平行线将问题转化为“三线八角”下的角度关系.探究提升: 例、探究:(1)如图1,若AB ∥CD ,则∠B+∠D=∠E ,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2)反之,若∠B+∠D=∠E ,直线AB 与CD 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证明;(3)若将点E 移至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B ,∠D ,∠E 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证明; (4)若将点E 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情况又如何?(5)如图4,AB ∥CD ,∠E+∠G 与∠B+∠F+∠D 又有何关系? (6)如图5,若AB ∥CD ,又得到什么结论?图1 图2 图3 图4 图5思路点拨:已知AB ∥CD ,连结AB ,CD 的折线内折或外折、或改变点E 的位置、或增加折线的条数,通过适当地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得出新的结论,给我们创造性的思考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解题的关键是过点E 或点F 作AB (或CD )的平行线,把复杂的图形化归为基本图形中. 解题过程:(1)过点E 作EF ∥AB ,如图6,则∠B=∠BEF. ∵AB∥CD,∴EF∥CD.∴∠D=∠DEF. ∴∠BED=∠BEF+∠DEF=∠B+∠D.图6 图7 图8 图9 (2)如图6,若∠B+∠D=∠BED ,由EF ∥AB 可得∠B=∠BEF. ∵∠BED=∠BEF+∠DEF=∠B+∠D, ∴∠D=∠DEF.∴EF∥CD.∴AB∥CD.(3)若将点E 移至如图2所示位置,过点E 作EF ∥AB ,如图7. ∵AB∥CD,∴EF∥CD. ∴∠D+∠DEF=180°, ∠B+∠BEF=180°.∴∠BED+∠B+∠D=360°.(4)如图8,∵AB ∥CD ,∴∠B=∠BFD.(5)如图9,过点F作FH∥AB,则由(1)的结论可知∠E=∠B+∠EFH,∠G=∠HFG+∠D.又∵∠EFG=∠EFH+∠HFG,∴∠E+∠G=∠B+∠EFG+∠D.(6)由以上可知∠E1+∠E2+…+∠E n=∠B+∠F1+∠F2+…+∠F n-1+∠D.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复杂的图形化归到基本图形,使问题得以简化.易错误区:为了合理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过折点作平行线时画射线比较好,但要注意射线的方向,尽量避免添加辅助线后的图形复杂化.专项训练拓展训练A组1.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52°,则∠EGF等于().A.26°B.64°C.52°D.128°(第4题) (第5题)2.如图,∠1=83°,∠2=97°,∠3=78°,则∠4的度数为 .3.如图,某住宅小区内有一长方形地块,想在长方形地块内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路,余下部分绿化,道路的宽为2 m,则绿化的面积为 m2.(第8题)4.如图,AB∥DE,∠1=∠2,求AE与D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10题)5.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MN和PQ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经镜面反射后,∠1=∠2,∠3=∠4.射入的光线AB与射出的光线CD平行吗?为什么?(第11题)6.如图,已知AB∥CD.(1)判断∠FA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C=35°,AB是∠FAD的平分线.①求∠FAD的度数;②若∠ADB=110°,求∠BDE的度数.(第13题)B组7.如图,有a,b,c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A.a户最长B.b户最长C.c户最长D.一样长(第14题) (第16题)8.如图,长方形ABCD的对角线AC=10,BC=8,则图中五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9.如图,∠BAP+∠APD=180°,∠1=∠2.求证:∠E=∠F.(第18题) 10.在四边形ABCD中,∠B=∠D=90°,∠BAD和∠BCD的内(或外)角平分线分别为AE和CF. (1)当AE,CF都为内角平分线时,不难证明AE∥CF.过程如下:(如图1)∵∠BAD+∠BCD=∠1+∠2+∠3+∠4=360°-(∠B+∠D).而∠B=∠D=90°.∠1=∠2,∠3=∠4,∴2(∠2+∠4)=360°-180°=180°,则∠2+∠4=90°.又∵∠B=90°,∴∠2+∠5=90°,则∠4=∠5.∴AE∥CF.(2)当AE,CF都为外角平分线时(如图2),AE与CF的位置关系怎样?请给出证明;(3)当AE是内角平分线,CF是外角平分线时(如图3),请探索AE与CF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图1 图2 图3(第20题)走进重高11.【广州】如图,在△ABC 中,AB=AC ,BC=12cm ,点D 在AC 上,DC=4cm.将线段DC 沿着CB 的方向平移7cm 得到线段EF ,点E ,F 分别落在边AB ,BC 上,则△EBF 的周长为 cm.(第3题) (第4题)12.【绵阳】如图,AB∥CD,∠CDE=119°,GF 交∠DEB 的平分线EF 于点F ,∠AGF=130°,则∠F= .13.【赤峰】如图1,E 是直线AB ,CD 内部一点,AB∥CD,连结EA ,ED. (1)探究猜想:①若∠A=30°,∠D=40°,则∠AED 等于多少度? ②若∠A=20°,∠D=60°,则∠AED 等于多少度?③猜想图1中∠AED,∠A,∠D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 与长方形ABCD 的边AB 交于点E ,与边CD 交于点F ,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 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 上方,P 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 ,∠PFC,∠EPF 的关系(不要求证明).图1 图2(第6题)高分夺冠1.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行,如果第一次拐角∠A 是110°,第二次拐角∠B 是150°,第三次拐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 的度数是( ).A.100°B.150°C.110°D.140°(第1题) (第2题) (第3题)2.如图,甲船从北岸码头A 向南行驶,航速为36km/h ;乙船从南岸码头B 向北行驶,航速为27km/h.两船均于7:15出发,两岸平行,水面宽为18.9km ,则两船距离最近时的时刻为( ). A.7:35 B.7:34 C.7:33 D.7:323.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1,∠2,∠3的大小关系是 .4.略5.已知E ,F 分别是AB ,CD 上的动点,P 也为一动点. (1)如图1,若AB∥CD,求证:∠P=∠BEP+∠PFD; (2)如图2,若∠P=∠PFD -∠BEP,求证:AB∥CD;(3)如图3,AB∥CD,移动点E ,F 使得∠EPF=90°,作∠PEG=∠BEP,求PFDAEG∠∠的值.图1 图2 图3(第5题)。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平行线》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1章《平行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等。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平行线的定义(第11章第1节)2. 平行公理及推论(第11章第2节)3. 平行线的性质(第11章第3节)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第11章第4节)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定义,能准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 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轨、电梯扶手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并思考其特点。
2. 知识讲解:(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称为平行线。
(2)平行公理及推论:通过直观演示和推理,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公理及推论。
(3)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实例,讲解平行线的性质。
(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介绍常用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2. 定义:平行线的定义3. 性质:平行线的性质4. 判定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5. 例题: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6. 练习题: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求证:直线a与直线c平行。
(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1平行线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11 平行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1章“平行线”。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平行线的画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窗户,引导学生发现窗户的框架是由平行线组成的。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平行线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平行线的画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平行线与横截线所成的角相等。
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画法:使用直尺和圆规,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画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两条平行线,并标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知识。
学生还可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1章“平行线”。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平行线的画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知识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解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分别是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1.4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件新版浙教版.pptx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常用数学思想: 建模思想、统计思想、最优化思想、转化化与化归
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常用数学方法: 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
构造法、特殊值法等。
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 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 征,从宏观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实质,把一些彼此独立, 但实质上又相互紧密联系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的思想 方法。
5、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若a>0,b<0,c <0, 则下面关于这个函数与x轴的交点情况正确的是( )
A.只有一个交点 B.有两个,都在x轴的正半轴 C.有两个,都在x轴的负半轴 D.一个在x轴的正半轴,一个在x轴的负半轴
6、
7、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接AC、EC. 已知AB=5,DE=1,BD=8,设CD=x.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 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练上升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 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数学方法指在数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内部问题和实 际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强调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 强调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
。
x
a
0
3、如图是小张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 则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 根。
4、若M( ,y112),N( ,y2),P14( 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y3)三点1都在函数(k<0)的图象上,则
七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教学课件:1.1 平行线(共23张PPT)
平行线的表示
A· B·
C· D·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 行
AB ∥ CD
读作: “AB 平行于 CD”
m
m∥n
n
读作: “ m平行于n ”
试一试
1、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两
组对边分别平行。A
D
B
C
AD∥BC 或 BC∥AD AB∥CD 或 CD∥AB
观 知察 直一个下线长图的方体, 平如你图你 行会,知 线和找A道 吗A平1平怎 ?行行么的线棱画有吗几出?条已?和AB
A
B
结论: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P·
A
BB
例:如图,点M,N代表两个城市,MA,MB是
已建的两条公路。现规划建造两条经N市的公路, 这两条路分别与MA,MB平行,并在与MB,MA 的交汇处分别建一座立交桥,问立交桥应建在 何处?请画出示意图。
B
P
N
M
A
Q
∴如图P、Q为所求
lP
Q
l 1.任意画一条直线 ,使 l AB
l 2. 画直线PQ
A
B
则PQ ∥ AB,PQ就是所要画的直线 。
画法二:
一、贴 二、靠 三、推
四、画
能画几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呢? 无数条
你会画平行线吗?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 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P
你能借助三角尺和直
Hale Waihona Puke 尺画出平行线吗?•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4/3020 21/4/30 2021/4 /30Apr-2130-A pr-21
•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周末辅导讲义《平行线》
1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周末辅导讲义平行线一、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基本公理;平行线的推论;三线八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二、基本概念: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一定平行; (2)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一定互相平行;(两条直线指的是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下同) (3)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 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6) 同位角相等;(7) 平面内三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1或3个. 三、填写理由:1.如图∵∠1=∠2,∴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 ). 2.如图∵∠1=∠2,∴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 ). 3.如图,若 ∠B =∠D =∠E ,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 ∵ AB ⊥BD ,CD ⊥BD (已知)∴ AB ∥CD ( ) 又∵ ∠1+∠2 = 180(已知) ∴ AB ∥EF ( ) ∴ CD ∥EF ( ).5.填空:如图(1)∵∠2=∠B 已知)∴ AB__________() (2)∵∠1=∠A (已知)∴ __________() (3)∵∠1=∠D (已知)∴ __________( ) (4)∵_______=∠F (已知)∴ AC ∥DF ( )B C 第1题图A第2题图 第4题图 A F 第3题图 CE 第5题图26.如图:已知∠A =∠D ,∠B =∠FCB ,判定ED 与C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7.如图,直线AB 、CD 被EF 所截,∠1 =∠2,∠CNF =∠BME .求证:AB ∥CD ,MP ∥NQ .8.如图,∠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求证:(1)AB ∥CD ; (2)∠2 +∠3 = 90°.9. 已知:如图, AB ∥EF ∥CD ,EG 平分∠BEF ,∠B +∠BED +∠D =192°,∠B -∠D =24°,求∠GEF 的大小.10.已知:如图,AB ∥CD ,求证:∠B +∠D +∠F =∠E +∠G .C DAF第6题图C 第8题图 AF 第9题图F 第10题图3测试题:1.如图1,a ∥b ,a 、b 被c 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 (2) (3)2.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直线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 D .无法确定 3.如图2,如果AB ∥CD ,那么( )A .∠1=∠4B .∠1=∠3C .∠2=∠3D .∠1=∠5 4.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1+∠2=180° B .∠2+∠3=180°C .∠3+∠4=180°D .∠2+∠4=180° 5.如图4,AD ∥BC ,∠B =30°,DB 平分∠ADE ,则∠DEC 的大小为( )A .30°B .60°C .90°D .120°6.如图5,AB ∥EF ,BC ∥DE ,则∠E +∠B 的度数为________.7.如图,AB ∥CD ,AE 、DF 分别是∠BAD 、∠CDA 的角平分线,AE 与DF 平行吗?为什么? 8.(1)如图6,已知AB ∥CD ,直线l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BEF ,若∠EFG =40则∠EGF 的大小是( )A .60°B .70°C .80°D .90° (2)如图7,已知AB ∥DE ,∠E =65°,则∠B +∠C 的大小是( ) A .135° B .115° C .65° D .35° 9.(1)如图,若AB ∥DE ,∠B =135°,∠D =145°,你能求出∠C 的度数吗?(2)在AB ∥DE 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 、∠C 、∠D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图7 图6图4 图5 第7题图。
浙教版初一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讲解
浙教版初一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AB平行于CD,写作AB∥CD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c,c∥bthere4;a∥b.课后练习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答案:1.邻补角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篇第一讲平行线及其判定思维导图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用符号“∥”表示.2.“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称为“三线八角”,这八个角中,同位角有四对,内错角有两对,同旁内角有两对.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根据定义判定;(2)三个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的传递性;(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难点分析:1.平行线必在同一平面内,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即使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2.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性质指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要注意“直线外一点”这一条件.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通过角的关系说明直线的位置关系,实现了几何条件之间的转化,应用定理时要注意正确判断角的位置特征.例题精析例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相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思路点拨:根据直线的性质公理、相交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后即可得解.解题过程: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两条不相同的直线若相交则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若平行则没有公共点,故错误;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共3个.故选C.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直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以及相交线的定义,属于基础概念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易错误区:两条不相同的直线除了平行外,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也可能没有公共点.例2、如图,标有角号的7个角中共有对内错角,对同位角,对同旁内角.思路点拨:根据内错角、同位角及同旁内角的定义判断即可求得本题.解题过程:共有4对内错角:分别是∠1和∠4,∠2和∠5,∠6和∠1,∠5和∠7;2对同位角:分别是∠7和∠1,∠5和∠6;4对同旁内角:分别是∠1和∠5,∠3和∠4,∠3和∠2,∠4和∠2.方法归纳: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这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易错误区: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图形较为复杂,要注意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例3、(1)如图1,AB,CD,EF是三条公路,且AB⊥EF,CD⊥EF.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小路OM平分∠EOB,通往加油站N的岔道O′N平分∠CO′F,试判断OM与O′N的位置关系.思路点拨:(1)根据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可证得AB∥CD;(2)可通过构建直线OM与O′N的同位角来得出OM∥O′N的结论.解题过程:(1)∵AB⊥EF,CD⊥EF,∴AB∥C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如图,延长NO′与AB交于点P.∵OM平分∠EOB,O′N平分∠CO′F,∴∠EOM=∠FO′N=45°.∵∠FO′N=∠EO′P,∴∠EOM=∠EO′P=45°.∴OM∥O′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易错误区:第(2)题中虽然有∠EOM与∠FO′N相等,但它们不是同位角,不能直接用来判定两直线平行.例4、如图,∠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点E,BE的延长线交CD于点F,∠1+∠2=90°. (1)求证:AB∥CD;(2)试探究∠2与∠3的数量关系.思路点拨:(1)根据BE,DE分别平分∠ABD,∠BDC,且∠1+∠2=90°,可得∠ABD+∠BDC=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可得两直线平行;(2)根据∠1+∠2=90°,可得∠BED=90°,从而可得∠3+∠FDE=90°,将等角代换,即可得出∠3与∠2的数量关系. 解题过程:(1)证明:∵BE ,DE 分别平分∠ABD ,∠BDC , ∴∠1=21∠ABD ,∠2=21∠BDC. ∵∠1+∠2=90°,∴∠ABD+∠BDC=180°.∴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DE 平分∠BDC ,∴∠2=∠FDE. ∵∠1+∠2=90°,∴∠BED=∠DEF=90°. ∴∠3+∠FDE=90°.∴∠2+∠3=90°.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注意题中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要理清楚.易错误区:第(2)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是等量关系,不要误认为∠2=∠3.例5、如图1,已知∠EAC=90°,∠1+∠2=90°,∠1=∠3,∠2=∠4.求证: (1)DE ∥BC ;(2)若将图形改变为图2、图3,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选择一个图形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思路点拨:(1)首先证明∠1+∠3+∠2+∠4=180°,进而证明∠D+∠B=180°,即可解决问题;(2)在图2中,连结CE ,证明∠AEC+∠ACE+∠3+∠4=180°,即可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1)如图1,∵∠1=∠3,∠2=∠4, ∴∠1+∠3+∠2+∠4=2(∠1+∠2). ∵∠1+∠2=90°,∴∠1+∠3+∠2+∠4=180°.∵∠D+∠B+∠1+∠3+∠2+∠4=360°, ∴∠D+∠B=180°.∴DE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成立. 如图,连结EC.∵∠1=∠3,∠2=∠4,且∠1+∠2=90°, ∴∠3+∠4=∠1+∠2=90°. ∵∠EAC=90°,∴∠AEC+∠ACE=180°-90°=90°. ∴∠AEC+∠ACE+∠3+∠4=180°.∴DE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中的结论仍成立. 图3用类似方法可得DE ∥BC.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分析、判断、解答. 易错误区:图2通过连结EC 将∠3和∠4的关系用三角形联系起来是本题难点.探究提升例、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三点(如图1),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呢(如图2)?你能发现n 条直线两两相交的规律吗?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每个图形中含有几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3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12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n条直线中任选两条有2)1(-nn种选法,然后在剩下的(n-2)条直线中任选一条直线作为截线共有(n-2)种选法,所以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2)2)(1(--nnn个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解题过程: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三点,共有6对对顶角,12对邻补角,12对同位角,6对内错角,6对同旁内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12对对顶角,24对邻补角,48对同位角,24对内错角,24对同旁内角;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nn-1对对顶角,2nn-1对邻补角,2nn-1(n-2)对同位角,nn-1(n-2)对内错角,nn-1(n-2)对同旁内角.方法归纳:对于规律题关键在于找出规律,但在找到规律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基本图形的特征. 易错误区:本题通过分解图形,利用“三线八角”这一基本图形解决问题,仅利用图形找角是不容易找全的.专项训练拓展训练A组1.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是().(第1题)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A.∠EDC=∠EFCB.∠AFE=∠ACDC.∠3=∠4D.∠1=∠2(第4题) (第5题)3.如图,请填写一个你认为恰当的条件:,使AB∥CD.4.如图,有下列判断:①∠A与∠1是同位角;②∠A与∠B是同旁内角;③∠4与∠1是内错角;④∠1与∠3是同位角.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第7题) (第8题)5.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CO与AB所夹的∠BOC=82°,当直线OC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时,OC∥AD.6.如图,已知∠1=∠2,∠BAC=20°,∠ACF=80°.(1)求∠2的度数;(2)FC与AD平行吗?为什么?(3)根据以上结论,你能确定∠ADB与∠FCB的大小关系吗?请说明理由.(第11题)B组7.在同一平面内,有l1,l2,l3,l4四条直线,若l1⊥l2,l2⊥l3,l3⊥l4,则().A.l1⊥l3,l2⊥l4B.l1∥l3,l2⊥l4C.l1∥l3,l1⊥l4D.l1∥l4,l2⊥l48.如图,AB⊥BC,∠1+∠2=90°,∠2=∠3.求证:BE∥DF.(第17题)9.如图,BD⊥AC于点D,EF⊥AC于点F,∠AMD=∠AGF,∠1=∠2=35°.(1)求∠GFC的度数;(2)求证:DM∥BC.(第18题)走进重高1.【柳州】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A.∠2B.∠3C.∠4D.∠5(第1题) (第2题)2.【赤峰】如图,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弯制一个变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A.AB∥BCB.BC∥CDC.AB∥DCD.AB与CD相交3.【淄博】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第5题)4.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ED与FG交于点H,∠C=∠EFG,∠CED=∠GHD.(1)求证:CE∥GF;(2)试判断∠AED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EHF=100°,∠D=30°,求∠AEM的度数.(第6题)高分夺冠1.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①如果a⊥b,b⊥c,那么a∥c;②如果a∥b,b∥c,那么a ∥c;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相交.在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个.4.将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如图),其中∠A=30°,∠B=60°,∠D=∠E=45°.(1)若∠BCD=150°,求∠ACE的度数;(2)试猜想∠BCD与∠A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按住三角尺ABC不动,绕顶点C转动三角尺DCE,试探究∠BCD等于多少度时,CD∥AB,并简要说明理由.备用图1 备用图2(第4题)。